德国路线的坦克好用吗

不被看好的德国“二号坦克”,却意外用到二战结束
德国最出名的是什么?当然是品质了,众所周知,德国的刀具、皮具、汽车等都深受世界青睐。在二战时,一辆虎式更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得到了德国军队的最高赞赏,成了盟军见了就躲的危险对象。火力猛、装甲厚,使得德国在战败前一直活跃在一线战场上。二战期间,德国最著名的就是坦克,而在二战前,德军几乎没一辆像样的坦克出来,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当时德国的军工体系。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德国也是一战的战败国,被逼签下各种不平等条约,导致其根本无力投入资金去研发各种重型武器。在这些条约的约束下,他们只得生产一种所谓的“拖拉机”来进行伪装,起初交由3家公司进行设计,最开始坦克少了一个炮塔,其他如负重轮、履带等基本齐全。后来其中一家公司在样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了7. 92mm机枪和一门KWK30型20mm机关炮,被军方看中并采纳,只可惜最终中标进行生产的却是另一家公司,这种坦克亦被称之为“二号坦克”。
阅读下一篇德国坦克大全 一起来看看德国制造的坦克怎么样
德国坦克大全 一起来看看德国制造的坦克怎么样
TAM中型坦克
1974年,蒂森.亨舍尔公司(Thyssen Henschel,今莱茵金属地面系统公司)受阿根廷政府委托,为其研制新型中型坦克TAM和步兵战车VCI,后更名为VCTP。三辆TAM样车和三辆VCTP样车制造完成后海运至阿根廷,阿根廷政府随即在阿根廷一家新建的工厂中开始生产TAM和VCTP。
豹-I主战坦克
“豹”-I坦克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经过对多种坦克样车进行比较测试后,克劳斯-玛菲公司(今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于1963年被选为主承包商,而其中的一些特种车型由马克公司(今莱茵金属公司地面系统分部)负责生产。第一辆“豹”-I坦克于1965年交付德国陆军,生产一直延续到1984年。意大利陆军装备的“豹”-I坦克由奥托一梅莱拉公司生产。现在,德国前线部队已不再使用“豹”-I主战坦克。
猎虎坦克歼击车
猎虎式坦克歼击车(Jagdtiger Sd. Kfz. 186)是二战时期德国装备的一种反坦克自行火炮,从1944年后期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在东线和西线的战事中都有使用。猎虎式反坦克驱逐战车是二战时期投入使用的最重的装甲战斗车辆。
E系列是二战后期,德国为了应付盟军和苏军强大的坦克攻势,于1942年5月由德国第6兵工厂总工程师海因里希.克尼坎普正式提出的一个——在现有坦克和装甲车辆与未来坦克和装甲车辆寻找一个结合点,开发具有高通用性能的未来坦克发展计划。在1943年4月此计划开始,并被命名为E系列(Entwicklung series,简称 E-series),e(德语entwicklung的代称“发展”)。
这些坦克战车的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其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也相当富有前瞻性。遗憾的是,随着柏林城燃起的熊熊烈火,先进的E系列战车也和第三帝国一起埋没于历史之中,因此E系列也被称为末日战车。
豹-II主战坦克
豹-II主战坦克,是德国联邦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防军主战坦克,共有A1-A7等多个型号。被公认是当今是性能最优秀均衡的主战坦克之一。豹-II在同世代的西方主战坦克中拥有极为突出的外销成绩,这也使其至今仍不断的推出修改型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PzKpfw VI/六号坦克/虎式
PzKpfw VI/六号坦克/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重型坦克。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VI Ausf. H,但後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这名字同样跟Mark VI-E、Panzer VI-E、PzKpfw VI-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口径为120毫米的坦克炮。1964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出第一门样炮,1978年通过设计定型,1979年批量生产并安装在“豹”2主战坦克上,到1986年6月,德国陆军共装备1800门,还出口到美国、荷兰、瑞士、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国。
PzKpfw VII /七号坦克/狮式
PzKpfw VII /七号坦克/狮式坦克为二战纳粹德国研发的一款超重型坦克。1941年克鲁伯(Krupp)公司以掳获的苏联T-35坦克作为研发德国超重型坦克蓝本开始。在追求威力以及具备一定技术成熟面的条件下,1942年克鲁勃公司就提出了“虎鼠式”(Tiger-Maus、VK7001)重型坦克以及“狮式”七号坦克(PzKpfw VII L?we, VK7201)的研发企划案。不过这项计划最后沦为保时捷与克鲁伯之间对于预算的斗争,尤其保时捷推出更大一号的鼠式坦克企划案之后,狮式坦克的企划案就因为希特勒对于鼠式坦克的兴趣而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克鲁伯的研发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鼠式重型坦克铺下一条康庄大道。
四号D型坦克
该坦克为纳粹德国二战中生成的一种中型坦克,大陆常称为四号坦克。D型是其中的一个该型车。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在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逐渐不能满足二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四号坦克因所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并且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改造成主力突击坦克供给装甲师使用。
一号喷火坦克
是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第101号特殊用途车辆”(SdKfz 101)。一号坦克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生产,其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但后来将其投入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以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使用。一号坦克于西班牙累积了使用经验,帮助德军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击败了波兰与法国。
E-25驱逐战车
E-25是E计划中的中型坦克的研发代号,主要是计划开发一批25-50吨的战车用来替代老旧的三号、四号坦克及其变型车。这个方案有3家著名公司参与竞争——保时捷、阿格斯和阿得勒参与。计划的项目有:中型驱逐战车、突击炮和重型自行火炮等。现在能看见的就只有保时捷旗下的E-25驱逐战车了。
E-50标准战斗坦克
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车体外形几乎一样,但炮塔形状不同。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也完全不同。E-50在设计上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计划采用88mmL/100火炮。
一号D型坦克
德国武器局曾计划试验性地发展一种一号“重装甲步兵突破坦克”,顾名思义就是牺牲部分机动性,带有厚重装甲用来掩护步兵冲击敌军要塞的支援坦克。一号坦克D型(VK 6.02)则是在C型(6.01)的基础上加厚装甲的改进型。
PzKpfw V/五号坦克/豹式/黑豹
五号坦克 豹式(德语: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所制造的中型坦克。制式编号为Sd.Kfz.171。其后,由于“五号坦克(V号坦克)”这个名称被废除,所以在后来以“豹式坦克(Pz.Kpfw. Panther)”作为制式名称,亦有资料为译成“黑豹坦克”。
从1943年开始服役以来,一直被评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时至今日,亦成为近代战斗车辆战斗力的评价标准。
一号B型训练坦克
早在战前德军就已开始用一号坦克训练坦克驾驶员。这种训练坦克是没有上层结构的一号B型坦克底盘,四周加装护栏以免颠簸时学员被甩出车外。从1936年至1938年11月共改造出164辆训练坦克。
E-75标准战斗坦克
E-75为二战德国E系列坦克之一,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一号B型坦克
由于克鲁伯制气冷引擎出力不足,因此改换装了梅巴赫NL38 TR引擎。由于换装了新引擎,因此引擎室延长了40厘米,连带车体延长,因此路轮从A型的四组增为五组,多增加了一个独立的路轮和履带支轮,履带的长度因而增加,而车尾的惰轮也因此自地面往上提高。从1935年至1937年生产了675辆。
PzKpfw III/三号坦克
三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II)为德国在1930年代生产的一款坦克,并广泛地投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号坦克被设计为专对付敌方装甲战斗车辆,并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并肩作战,大量使用于战争德军活跃的的1941年至1942年,然而随着盟军新型坦克大量投入后,其有限能力无法赶上敌方坦克性能而过时,大部份用途被逐渐为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取代,只有少部份在战争后期担当步兵支援的角色。从1936年至1943年,德国一共生产约5700辆三号坦克,并以其底盘为基础发展出三号突击炮,并一直生产使用到战争结束。
一号C型坦克
1938年秋天,德国陆军兵器局与Krauss-Maffei (以下简称KM)、MAN和Daimler-Benz(以下简称DB三个厂签约,着手开发新型的一号与二号坦克。新型的一号坦克重量设定为6吨,代号VK601,要求轻量与高速,做为空降与侦察坦克。原型车在1939年秋天与冬天完成组装与测试,正面装甲为30mm,侧装甲14.5mm,与当时的四号坦克相当,可以抵挡20mm炮的攻击。从1942年7月至12月共有40辆C型出厂并在东西部战线作战。
PaK 36(德语:Panzerabwehrkanone 36)是一款纳粹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反坦克炮,其所使用的炮弹口径为37毫米。PaK 36直至于1942年被PaK 38所取代前为德国国防军的最主要反坦克武器。
LT-35/PZkpfw35(t)
LT-35是一种性能相当不错的坦克。它是LT-38轻型坦克的前身。其总生产量在200辆以上。德国LT-35型轻型坦克1年间纳粹装甲部队扩充壮大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如今存世至今的35t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保加利亚的索非亚,美国的阿伯丁试验场以及斯洛伐克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