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带寿司加盟字的烧纸吗?

冥寿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míng shòu]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冥寿,也叫“”,即亡人的生辰。为已故的祖父母、父母做寿,称为“”。是由给在世人做寿引申出来的礼俗,就其性质来讲,是以家族、家庭为单位对先人的孝念追庆活动,意在“慎忠追远”、“”,增辉于门第。做冥寿一是在家中,二是在寺庙。家中不拜忏,做水陆道场,或一至三日,或七日不等,以圆满之日为正日。最隆重者请回四十九位和尚,拜忏四十九天。事毕,追荐的牌位可以放在寺院中的根本堂,以承受香火。
冥寿冥寿起因
办冥寿虽无具体时限,但仍以新丧为多,祖父母、父母亡故不足三年,其子孙后人余哀未尽;或不足十年,其子孙后人因承袭长辈产权、事业,甚至封爵,出于感谢“”。间或有先人生前寿诞、死丧时,因时值非常,家境贫寒,后人无法克尽孝道,有愧于怀,引为憾事,故一旦时局或家境好转,后人出于对先人的“补报”,以体现“国恩家庆”。
建国后,寿诞礼俗在民间依然流行,除对建迷信的风俗,如借寿、冥寿等礼俗已不多见外,一些繁琐的寿诞礼仪也已被革除。
从历史上看,地区对已故先人的葬后祭典多为办周年,死后一年为“”,办一周年;死后两年为“”。但不办二周年;三年孝满办三周年;以后则不再办事。极个别的汉人富户有办十周年者。但很少有办冥寿的。清代,办冥寿之举即属个别现象,而且多是宦游京师的客居之家。进人民国之后,此举更是微乎其微。近世名人在办冥寿者,有档可查的,只有北洋皖系首领。日,《北平晨报》刊登了《段前执政诞辰公祭》的大幅启事:“国历3月2日,即夏历2月初9日,为前执政段公诞生纪念。谨于下午2时至5时,在建设道场,并备素筵,举行公祭。凡属知交,届时务请早临。特此奉闻,恕不另简。”下款署名者,有、、、、等15人。至于冥寿祭礼的具体细节则没有见报。当年,一般平民家庭虽有“冥寿”、“”的提法,但不见得办事追庆,只不过在家里或祠堂里祭祀一番,谓之“生辰祭”。
生辰祭是指人死不过三年,每到亡人的生日,他的后人即当虔诚祭奠,或上坟地,或在家中上供焚帛都是可以的。如果过了三年,就在面前上祭行礼就是了,也不必再烧纸了这个生辰祭和逢年按节的祭祀,均为,事亡如事存之意。
冥寿冥寿的分类
办冥寿,实际上乃是扩大化的生辰祭。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物,有着各种不同的做法。形式比较纷杂多样,不像嫁娶、给长辈办寿、给婴儿办弥月、丧葬等礼仪那样规范化。其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当事人的主张。但纵观清末以来,在民间已经发生过的事例,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现逐一介绍如下:
冥寿正统型的冥寿——白事白办
正统型的冥寿,即缅怀追念型的冥寿。一般说来,办冥寿只是家族或家庭内部的纪念活动,所以并不一定大肆撒帖请人,只是口头邀请至亲。只有个别官僚、富贾大肆操办的,才由操办寿礼的晚辈出名向亲友散发请柬。文曰:
国历×月×日为先严(父)或先慈(母)×秩冥寿。届
期假××街××胡同×号寓所或××饭庄设位追庆。并延请番、尼、道、禅轮流诵经,祈祷冥福。敬治斋筵。准下午四时入席。六时送库。恭请
追庆子×××稽首
凡是在家里办事的,多要请棚匠搭棚;请彩子局在棚内外。新丧未满三年的,席棚上的玻璃窗一律为红寿字加或蓝边,无论被追庆的是男是女,均用五只蝙蝠捧一圆寿字的“五福捧寿”图案。给亡故三年以上的办冥寿则一律用普通办生日搭棚用的红寿字玻璃窗。棚上的栏杆、挂檐也都是红漆彩绘的。如门前、棚口及悬彩,大体上根据给先亡办周年(忌日)的用法。新丧未满三年吾勺一律用;一年以内,用蓝白地,别彩色花的牌楼;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用紫地别彩色花的牌楼,毗卢帽式的上顶,多以拼成寿字或团万字的图案;三年以上的则搭黄红地别彩花的牌楼,顶子上多以粉、红相间的拼成圆寿字或团万字的图案。有别出心裁者自当例外。
有鼓乐者,多设于二门或前(丧事多设于大门前或大门内影壁前)。讲究者,亦设大鼓锣架:门鼓有用单鼓,有用对儿鼓的,鼓身固定为红地金纹,其图案不拘,惟有鼓帘子的颜色须按被追庆人亡故的年限使用。亡故三年以下的多用青、蓝缎地;亡故三年以上的一律用地。上面所绣的图案多系折枝花卉。一般均不再加挂白色孝布。有的不设大鼓,只在二门设官鼓两对。门鼓、官鼓俱为前来追庆的亲友作传报使用,有经忏、道场的又可为僧、道送疏时击鼓鸣号“接赞”、“送赞”。一如丧事与办周年之举。无论满、汉均用官鼓大乐吹官打(不用花吹儿),虽然有“庆”的含义,但究属追念祭典的性质,要求庄严肃穆。
官鼓大乐是清代正统型、一.规范化的朝野公认的响器,适合于这种场合使用。例为:官鼓两对,号筒一对,海笛一对,唢呐一对,笙一对,九音锣一对,跟锣一面(指挥)。吹鼓手俱穿绿色红光、金圆寿字的袈衣;腰系绣着金寿字的搭帛。头戴清代官帽,被追庆人亡故不足三年的无帽缨;三年以上的则加上红帽缨。春、秋、冬三季的均为“秋帽”;惟独夏季蘑菇形的“纬令”(凉帽)。脚穿青布靴。白天在或二门门前设座,跟锣则立于前。有来宾行礼时,鸣锣为报,通知门外奏乐,头锣为起乐,三锣为止乐。
本家通于办事前,请铺以彩纸糊一堂楼库,四只墩箱或杠箱。于办事之日摆列于重花门或二门之外。通常楼高一丈一尺;库高九尺。例为古典宫殿顶盖,黑地蓝瓦,红脊加绘金圆寿字;有椽子者,为绿头金万字;檐下所有仿油漆彩画皆为四季花卉加金圆寿字、长寿字、团万字的剪纸装饰。蓝墙(仍取“神红鬼蓝”之意)、白砖纹。红色包金饰的明柱,格式的窗门。五彩云朵的;糙活则为橙黄色黑纹的。虎皮石”方座。库座上亦立有手执钥匙和账簿的“”。四只箱子为正红色,边沿俱绘万字不到头和福寿如意等吉祥图案;箱盖上各绘“四艺如意”——琴、棋、书、画。如意则绘于。间或有绘成“”者(即“八仙”所执的八样法物)。箱身正面以蓝、白、绿为主色的彩绘吉祥图案,如:蟠挑献寿”、“竹梅双喜”、“”、“”等,不一而足。糙活则为四季折枝花卉。
棚内的“官座儿”(指招待来宾喝茶、吃饭的座席)与其他红白喜事基本上相同。惟有桌帘、椅套在颜色和绣花图案上须根据被追庆人亡故年限,亡故三年以下的用蓝缎、紫缎绣青云白鹤图案的桌帘,蓝布椅套;亡故三年以上者,一律用绣四季花卉或“五蝠(福)捧寿”图案的桌帘,红布椅套。与给在世人庆寿时使用的设备无异。
凡有经忏法事的,照例要在棚内搭上“经托子”(搭在房上的经台)。次者则平地设座。只有一棚经的(多为禅经)搭在南面,面对。两棚者则东西各一棚;间有两棚均设在南面,搭成两层台,上边为经托子,下边的为平地座。照例上层为番(喇嘛)经,下层为禅(和尚)经;、或者上层为道经,下层禅经——禅经为主体道场,放在下边。番、尼、道、居士等均是客体道场,都放在禅经之上。因此,四棚俱全者,则正面上层为番,下层为尼,东面为道,西面为禅。每棚经均在棚顶上悬挂四筒经幡;经坛前悬挂云头幡门一幢,幡条四条,例由经绸局操办。习惯上,经幡、幡门、幡条都是绣花的,只是缎地颜色不一。番为黄色、尼为、道为蓝色、禅为红色。这是旧京经忏道场上的固定套子。
实际上是个祭堂,其正面所挂的,当做神位的大幅寿幛,与办“阳寿”的大不相同。被追庆人亡故一年者,用蓝幛,大金寿字镶红边;亡故三年以上者,一律用大红寿幛,大金寿字加蓝边。幛前应供阿弥陀佛,即为“无量寿佛”,又为“西方接引佛”。意在祈愿佛陀接引被迫庆人,不退不转,常乐,再无生老病死之忧,真正达到了福寿无尽的境地。但一般人多不懂这个意义,往往还供寿星、、八仙等神像。神佛像前有设被追庆人红纸牌位的,有将祠堂主牌请至供奉的,有供大幅遗像的,个别的还有在前虚设一把加了红披的太师椅,象征是被追庆人受礼的座席。其后人追庆子、追庆孙必衣冠齐整地站立在旁。
来宾前来行礼,亦谓之“追庆”(不叫“上寿”),多是素服冠戴整齐,胸前佩戴入门时发予的胸花(被迫庆人为男性戴左边;被迫庆人为女性戴右边),一律为纸菊花(不用牡丹)。被追庆人亡故一年男戴蓝花,女戴;三年以上者为红色花加;十年以上者为全红花。来宾被引进后,职司赞礼的知宾或便朗声喊道: “请免礼吧您哪!”来宾必俯首以右手将盖在垫上的红毡子撩起(如是红垫,上无覆盖的毡子,自当免论),然后跪拜。有行两揖三叩的,有行两揖四叩的,以取“神三鬼四”之意。如是给有爵的王爷追庆须行三揖六叩的“六素礼”。这时,追庆子、追庆孙即须跪于两旁的垫或红毡毯上叩首还礼。
来宾行礼之后,凡是事先未将礼物送来的,即亲自到账房交礼,与其他同谓之“呈礼上账”。一般以“份金”为礼的居多。按民间习惯,份金或礼券都须装在一个封套里,两家过多少钱的份子是根据多年交往的程度,在事先决定好
的,临时也不能更改。由于人们认识不一,使用的封套较为复杂,甚至是。按礼俗,被迫庆人亡故一年者,应为黄封套;三年者,紫封套红签;三年以上者,一律用红封套红签。上书:“追庆x元”,无上款,封套左边是下款,写出份子人与被追庆人的关系称谓、姓名,如“愚晚×××拜敬”、“年谊×××拜敬”。封套背面右下角写出份子人的住址,备查。
份金以外的礼物大多是事前派人送来的,以便于本家布置、寿棚时统一布置陈列。通常均以花红贺I障为大宗。被追庆人亡故三年以上的一律用花红幛子,即紫、绿、红、橙等色全都不拘,挂起来五光十色,比一般办喜寿事时的一片大红还要赏心悦目,这是一般红白喜事中的特殊现象。至于幛光题词,通常仍沿用给世人办寿的题词,但以喻仙的为多,有的则是以赞颂被追庆人在世时的德、才、功为主要内容,多系自拟自撰、规范化的题词较少。
有送纸活的,通常为纸糊的尺头桌子,以对为单位,最少送两对,摆列起来好对称。一般多送两对。尺头桌子上照例摆有不同器物。常见的为绸缎尺头()。、,即糊成一对水仙花盆,盆内有小型金、银山子石各一座,上镶五光十色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表示是奇珍异宝,放在尺头桌上。其次是糊一对或两对四季花盆,盆内插着花、叶并茂的花卉,芍药、牡丹、莲、菊、桂、梅不等。其他纸扎冥品不限。
有送冥钱烧纸的。被追庆人亡故已满三年者,用紫色大烧纸(以刀为单位,每刀百张——下同);满三年以上者,送花红(彩色)大烧纸,、简称“花红纸”,或白色大烧纸与红色大烧纸对半使用。间有送金银纸锭、、纸洋钱、冥钞、佛道两教的“”等等。
当然,礼物中少不了送寿桃、寿面、、、应时糕点、鲜果,以及各类礼券、礼帖的,与给在世人祝寿类同。兹不赘述。
本家既然设账房领帖收礼,所以,不拘丰俭,一定要预备酒席,招待来追庆的亲友们。一般仍沿用给在世人办寿的席面,不论菜肴丰俭,主食一律为卤面(三鲜卤、白肉卤、素卤均可)。并有带寿字的扁馒头。晚席主食则多为米饭、馒头。有佛、道教信仰的,照例用素席,表示戒杀,给被追庆人做些“身后功德”。席问例由追庆子、追庆孙等依次至每桌前斟酒布菜,说几句客套话表示谢席,但不见得像丧事中那样向来宾跪拜,来宾也不必全体起立还以。
办冥寿送圣(焚库),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炫耀门第的举动,所以多要赶在天黑以前。如果赶在冬季、初春、深秋等季节,落日较早,送圣的时间可以提前一至二小时。不一定非等到来宾全坐完晚席,凡是未坐席用饭的来宾可在送圣之后,回棚“找补。
寺院、宫观对于民间斋主应酬性的佛事、法事(如“一永日”),例来是灵活掌握。随时可以精简,只要了事的(提调)通知各经坛上的“铺排”(伺候僧、道的杂务)需要提前送圣,经忏即可就此结束。通常只由在楼库前“品咒”,施洒甘露水、米花,进行施法加持后,各经坛即宣告功德圆满,等候送圣。
办冥寿送圣(送库)仪式行列,一律走成双行,其行列顺序例为:
(1)官鼓大乐前引。号筒一对,官鼓四面(缎绣鼓围子不加孝布),唢呐一对,海笛一对,跟锣(指挥)一面。
(2)有转轮纸车、、纸扎官轿等,雇人牵舁以行。如接三之仪。办周年、办冥寿,特殊富户有糊轿车、四轮马车、翻毛大马()者。民国后,有糊汽车、东洋人力车、三轮车者。个别人家还有糊自行车者。(车、轿内满装花红纸钱、金银箔叠的元宝、)。意在请亡魂回家过生日,礼毕仍随送圣的“圣驾”一起归位。
(3)番(喇嘛):十三众、十一众、九众不等。俱身披黄袍。刚冻(大铜号)一对,临时雇二人(此不算番僧数——下同)牵之以行,由二番僧牵嘴而吹;插柄大法鼓一对:临时雇二人肩扛,由二番僧用一弯钩鼓槌敲打;大钹一对,与鼓同时打出节奏。余者皆手拈佛珠随行。走在最后的是头戴黄色桃形帽的格司贵大喇嘛。
(4)尼(尼姑):十三众、十一众、九众不等。俱身穿灰袍,加披金线福田纹的袈裟。走在最前面的两尼,右边的打引磬,左边的敲。下边依次为铛子两对,镲锅一对,手鼓一对。走在最后的“放正”的执手炉。(如为十三众,必有一对徒手相送。)
(5)道(道士):十三众、十一众、九众不等。俱身穿蓝袍,加披彩色缎绣,有红、蓝、绿、豆青、自、菊黄,每色一对,均绣青云、白鹤、灵芝及八仙法物图案。走在最后的“”为紫色,八卦图案,手捧如意一柄。走在最前面的,左边的持铃,右边的敲“”(比引磬大的铜钟);下边依次为:铛子两对,镲锅一对,手鼓一对。(如为十三众,必有两众徒手相送。)
(6)(佛教“优婆塞”)十三众、十一众、九众不等。俱身穿青袍,加披紫色缦衣。走在最前面的为引磬一对;下边依次为:铛子两对,镲锅一对,手鼓一对。走在最后的“领众”(不称“放正”)执手炉。
(7)送圣的亲友不举香、不提灯、徒手相送,走成两行。一般朋情不一定在本家眷属前边行进。可分别在番、尼、道行列前后,分两行行进。这样,将经班隔开,既有利于观瞻,又避免两班响器相混。
(8)捧圣的眷属及陪伴眷属的至戚:由追庆子长子用铜茶盘捧着喇嘛用巴拉面捏的灯、塔,次子用铜茶盘捧着尼经大疏,三子用铜茶盘捧着道经大疏,四子用铜茶盘捧着居士经大疏,五子用铜茶盘捧着禅经大疏。(如长子无弟,可由孙辈充替;如孙辈仍不敷用,方用女眷充替。)
(9)禅(和尚):十三众、十一众、九众不等。俱身披青袍。常住寺的加披金线福田纹的袈裟。子孙院的则加披彩缎绣花偏衫;每对一色,上绣不同图案。走在最后的“放正”大和尚,披黄缎绣佛像的偏衫。常住寺的法器为引磬一对,铛子一对,镲锅一对,手鼓一对。(如为十三众,当必有两众徒手相送。)子孙院的法器为:九音锣一对,横笛一对,管子一对,笙一对,镲锅、铙、钹、手鼓各一。放正大和尚执手炉,炉上插草香一炷。
所要焚化的纸活,除车马与送圣行列随行外,其他如楼库、杠箱、、、尺头桌子等是预先雇人送往焚化场的。其摆列方向例为迎着送圣行列到来的方向。一楼放正中,楼的两旁各放一库;前边放杠箱;、、尺头等桌子摆成八字形,每面张,将楼库闪开。
送圣行行列到达预定焚化场后,番、尼、道等经班部于上首;鼓手、、和尚经班站于,送圣亲友则一处。本家眷均跪中央的蓝色拜垫上。由两位急将每位眷属所捧的疏表接过去产,放在纸活内,点火焚化。本家追庆子、追庆孙等俱行三叩首礼。鼓手以一捧大锣宣告送圣礼成。即朗声喊道:“本家向各位送的老爷们道谢啦!”于是,追庆子等跪地一叩。亲友们或揖或安而退。
凡属这种形式的“追庆”,送圣以后,多在当晚,还要放一台禅经的“”,甚至要放番、道、禅三对台的“焰口”,以便给被追庆人做些身后功德。
冥寿喜庆型的冥寿——白事红办
按理,凡是对葬后亡人的一切悼念活动,都是“白事”的继续,办阴寿这宗“庆典”,实际上是扩大了的生辰祭渗活动,并不应有过多过分的带有庆祝性质的举动。但是,有的地区人家却主张白事红办——按给在世人祝寿的形式办事。这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原来就属于“老”什么叫“老喜丧”?拙著《红白豆事——旧京婚丧礼俗》一书下卷,丧葬礼俗中已较为详尽的注解。现简言之,例如:大家族中的最高长辈,膝下儿孙成群,几世同堂,自己足以称宗作祖,寿高近百或过百,一生福寿双全,无疾而终(善终)即为老。葬前治丧受吊期间,即以“喜事”办理;葬后的阴寿自然更按“喜事”办理。
(2)属于地区性的风俗差异俗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附近各郊县与城区婚丧嫁娶礼俗既有雷同之处,又有迥然不同之处。例如:西南郊东南召、西南召等地,富户死了人讲究搭台唱戏(当然,所演的剧目与喜寿事的不同,内容多是与悼念有关的,如《双吊孝》;或与报恩有关的,如《》。戏种多为河北梆子。),来个“堂会”。这种形式是历史上形成的,已为当地乡民们所认同。当然,富户如果给办阴寿,自然也不外乎是请戏班演堂会戏,招待前来参加追庆的乡亲,与给在世人办寿的形式无异。
(3)基于人、主办人的认识和主张
例如:老头先亡,老太太仍健在,主持家务。子女们一但发起为自己的父亲办阴寿,必请母亲训示如何办理。老太太可能图个“吉利”,认为居家过日子不能尽办,否则就会起到“烧纸引鬼”的作用。这样,就很可能说: “给我怎么办的,也给你爹怎么办!”这就不免要按给在世人办寿一样地办喜庆堂会。即使不办堂会戏,也不会办道场念经、送库。只是举行个宴会。
(4)由于本人生前有遗嘱:忌日(周年)按办,设位追荐;阴寿则按办。在地府阴曹做鬼也要过生日,以延冥寿。
以上两种情况,可能受了道教某些“善书”的影响。其特征是不承认灵魂不灭,而是架构了灵魂逐渐消亡论(或说是灵魂阶段论)。《玉历至宝钞》谓“人死为鬼,鬼死为渐,死始无”。故人们认为,有冥寿()才有灵魂的存在,才有超生或转世的可能。如果傲鬼之后再死一回,成为“渐”,甚至成为“渐”之后又死一回,那就连灵魂也不复存在。这样,再有任何超生、转世的机缘也没有用了。所以,延冥寿与延阳寿一样重要。延冥寿的本身就具有喜庆的含义,予!是一定要按喜事办理。
红办型的阴寿,不念经送库。但最后一天晚上却要随着送灯花——(寿星或麻姑神驾)把给被追庆人供在寿堂上的“红包袱”(内装花红纸钱)一并焚化,表示将请回家过生日的先人送走。
冥寿喜庆型的冥寿——红白红办
严格地说起来,所有办冥寿的,都是红白混合型的,既有追庆的“”含义;又有悼念的“”意义。不过视其红、白形式的比重,把它划分一下罢了。
红白混办,特指给办冥寿时,既请僧、道办荐亡、祝诞道场,又办戏曲堂会等文娱演出,招待前来参加追庆的亲友们。但原则上两者不能相混,即不使“两台干扰”。所以,多是将两者的日期分开,例如:办三天冥寿。头天家族内部演礼。迎寿”,次日延请僧、道、番、尼、(用其一班或数班均有之)诵经礼忏一永日。晚间送库后,施放“舍施功德吉祥”一堂。第三天正日子则办戏曲堂会,酬谢招待亲友们,最后以送灯花——送神(寿星或麻姑)驾来结束庆典。如果只办一天,道场与堂会戏曲演出就要分院进行,势必正院僧、道设坛诵经作法,而跨院却说书、唱大鼓,甚至来场河北梆子等小戏。
红白混办的冥寿还可能出现许多新点子,例如:有的家主与民间香会(今称“花会”)成员素有交往,或者家庭成员中就有香会里的成员。届时,必有一两档子,甚至好几档子香会来给“助兴”。但这可不是像应酬那样只出“文场”(给表演者伴奏的乐队),而是文场、武场一齐出动,而且是彩扮,与进香朝顶无异。什么高跷、旱秧歌、五虎、太狮、少狮一齐而上。白天在院里、院外或附近广场进行表演;晚上,道场圆满送圣——送库时,由高跷秧歌的成员眦跷抬着一楼二库、四杠箱和其他冥活(如、、尺头桌子、四季花盆等),走在最前边,后边跟着几档子彩扮的会档儿,边走边表演。文场猛敲猛打,而且是以“神耳”——大鞭子抽锣开道。十分喧闹。中间是前来出份子的亲友们,有的挑着黄钱、、千张等敬神钱粮,有的捧着灯花儿,追庆子、追庆孙等家眷则分别捧着圣驾(指贴着寿星马、麻姑马的纸龛)、、红包袱。最后才是身披绣花偏衫,敲打着法器的僧众步送。这乃是典型的怯打怯闹的“野事”。大多出现于郊区乡间。《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在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形式。如今有些老年人还能记忆起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都是轰动津门的事情。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档一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在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两侧搭上看棚,有的动用警力沿途临时把守,还有更排场的在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一队百数十人,一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在路上徐徐行进,以示“X压”。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一条走不完的长龙。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在下面。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在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它在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而在办白事这一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如“杠房”,那时杠房在社会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晚清干这一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一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与一般小铺户不同。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一面足。有密切关连的还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还有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一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都是“白事”不可缺少的相关行业。当然,包含在这些行业中的手艺人各有专长,如雕刻、扎制、裱糊、造型、油漆彩画以及演奏器乐等等。旧时办白事的整个内容并非能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包含了许多从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难以考证的习俗,那些繁琐的风俗习尚有的有“出处”或寓义,有的则只是相沿成习地流传下来。而且随地区不同,习俗也有异。如天津和北京在办白事上就有出入,仅天津在这一方面又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也有区别。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他各项。现以其顺序来说: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我们竭尽全力在打造——真正属于超自然,灵异,神秘现象爱好者的网络之家!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寿衣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布置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通报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小殓及孝服1.小殓 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后辈人“留福”。入殓前后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过场”与举动。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3.入殓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时亦是向遗体告别。茶房喊:“还有哪位看看?”如无人再看,由忤作放“子盖”,漆封口,后将大盖浮盖。众人举哀大哭,此时将佐钱纸摘下,放入纸人或纸牛肚内烧掉。入殓后就开始早晚在灵前供饭。天亮时烧鸡鸣纸,晚黑时烧黄昏纸各一次。在供饭时孝妇等均要哭一阵。在人死后将其所枕的枕头先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头”。4.烧包 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5.接三 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接着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硬说是吃了不害怕,纯属迷信之谈。6.唪经 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并非天天念经,都是一“七”一个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还有至亲“送经”。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一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各种法器(乐器)。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开始是和尚便装(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他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7.烧门纸 将黄昏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后面是一些纸活,再后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这些人排成一列,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这些仪式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8.放焰口 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包括如下三点:①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北京办白事也有此习俗,即是在将死人放在吉祥板时就开始“散灯花”,其意义不外是以此引路灯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异。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暂时代替。②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孝子还要跪听念经。这都是“北派”的举动,其意义是超度。这其中茶房起着很大作用,他指导着孝子在场内的各种活动。9.家祭 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10.开吊 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来客有较客气的先将红毡掀起再行礼),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单腿打扦),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招待员)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11.散帖 帖为深灰色或土黄色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闻 谨择于X月X日禅经接三X月X日首七·经送库X月X日辰刻发引孤哀子泣血稽颡(父死称孤子、母死称哀子) 族繁不及备载这就是送帖的整个内容,礼教的又一表现。12.题主 神主又称“灵书”,是写着死人姓名(有的带官衔)的木牌位。讲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带座、带木套。先是请书家名士写神主,名曰题主。题写时孝子去孝服、换吉服(青布袍子马褂),跪在桌下的红毡上,写完后叩头送客,然后送上席一桌。13.点主 仅是在写完的神主上点一笔红点,就要大费周折。点主所请的人要请有功名的文官,称为“点主官”。被请者到丧宅时前边鸣锣开道,着官便衣、坐八抬大轿,另有长随捧官服。到后在客厅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两旁有“陪主”。待点主官用新毛笔蘸朱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红点(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个血点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红,一司执笔。此后丧家须送敬仪或席面。出殓前后1.送路 整个程序进行到“设宴”、“送路”已接近出殡的前夕。设宴招待客人前面提过,不再赘述。送路,是在晚饭后,前导是旗锣伞扇和死者官衔板,继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导客人前行,后边是外姓亲属、本族直系亲属顺序,最后是孝子由两名茶房架着,手托纸制牌位,走到空旷地方焚烧,和尚吹打一通,完毕后孝子叩头谢客,客散。执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为止,这叫“坐棚”。2.伴宿 送路归来,凡是近亲友都可在丧家住宿。待到子时辞灵,亲属家人按顺序向灵位行礼,奏细乐,名曰“辞灵”。礼毕还要“扫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着是“嵌棺”,即将棺材嵌起一角,下垫一枚铜钱,举哀,棺上寿钉挂一串五彩绸线。3.捡罐 辞灵的后一项是捡罐。将预备好的寿罐内装五种杂粮,再由孝子等将死者生前爱吃的菜捡点入罐。筷子由茶房拿着,并放一苹果堵口。红布盖面再用红绒线缠绕成网络,放棺头上。这都由茶房操作,待发引时由“全人”将罐放在儿媳妇怀中抱着,坐轿或车送葬。4.发引 就是出殡。早饭后发引,所来客人吃一顿上席,饭后等着送殡。丧家重孝子都站着吃,表示寝食不安,哀伤已极。5.参灵 所请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灵台前吹奏一遍,名为参灵,其后开始出殡。6.丧家发引准备 由“全人”准备点蜡压炕(用磁瓶放一苹果)。不到回灵时不得坐炕上。发给本族送殡人两个小馒头,揣入怀内,要准备扶孝妇的人,棺出堂,孝妇哭喊留财,其手不准碰门框。7.祭门 棺将出门,由茶房将大门关闭,贴白纸两条,此时由“祭门官”(需请有声望的武职官员)向着外边大门行礼。礼毕转头离去,不进内宅,茶房揭纸开门,事后丧家送祭门官一笔厚礼。祭门后,门外所排列的出殡仪仗队都要按行列顺序经过丧家门前出发,因此大殡中的这些队伍往往排满几条街道。8.纸活种类 出殡是另一套纸活,最前面是开路鬼、大头鬼。纸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家具”,床帐被褥都是真的,还有陈设、古玩,其后是真服装的“男女仆人”、“丫环”、“小童”等,最少是8个,纸人前胸贴上名字,并将其耳、目、口、鼻扎个眼(以示能听看、言)。它们手中都捧着一样东西,如脸盆、梳头匣、水烟袋、痰盂、糕点、鱼肉蔬菜等。有的纸糊马车、汽车,四轮可活动,由人推行。9.上杠 发引前一天就在门前空地摆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时移到大杠。其时对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阵。孝子跪杠前,这时杠工的指挥打“响尺”,说一声“请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阵,同时放炮三响。茶房接过引魂幡给孝子杠着,另一手拿“哭丧棒”,开始出街上路。另有专人“撤纸钱”,最好的手艺是一撮纸钱向上一扔后,又高、又撒成满天星,一个个徐落。出殡1.仪仗队的阵容和排列顺序按大殡而言,它的顺序是:开路鬼,左右各一大头鬼,铭旌(约4米来高,形如亭子,中挂红绸子,其上钉死者官衔),其后是一对大锣,一班吹鼓手(均着号衣),几对官衔牌,一堂红彩谱,一顶返魂轿(绿呢黑顶),再就是几个“大座”,包括灯亭、炉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内放遗像及神主),每个大座前有一堂与亭绣片相同颜色的八顶绣花大伞,八挂香谱。然后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着,两班人倒,每人发新毛巾一条,打执事的孩子带刘海箍,发新鞋一双。 接着是花圈、挽联、匾额、送殡的亲友、客人、纸活、带孝的亲、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2.棺杠 棺杠的情况不一样,视其家势、地位、经济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数。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阔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两班就是108人),都有双叫响(头儿)打响尺,指挥换肩、停止、前进、换班等动作。此人在行进当中还有一套“行话”以示众人。杠夫穿绿驾衣,黑红平毡帽上插一鸡翎,米黄套裤。大杠前是一顶大红绣花伞,半副鸾驾(包括木制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杠后又是半副鸾驾。最后是丧家内眷所乘的白轿、马车。整个队伍行进较慢,有时大座还要“路落”,某一大座压住阵角,待前边执事走远,抬起大座在这段一两丈远的路上跑步前进,头儿口喊“落,,,,”,跑起来讲究步子齐,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壮观。3.茶桌 在出殡经过的路线当中,由总管派人与商号联系,在其门口设茶桌,为队伍供应茶水。另有茶房给孝子、内眷等送茶水。4.路祭 这是由亲友送的一个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将遗像供桌上,并摆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内跪陪行礼,众送殡者顺序拜礼。后回到队伍继续前进,再有“祭棚”同上。5.留灵谢客 送殡客人可以在留灵谢客之际离去。全程中可停几次。回灵以后1.大回灵 殡到留灵谢客,几乎是全部过程已到尾声。到了坟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后,还有回灵。铭旌、纸活、雪柳等随大杠下地后,其余执事都要回到丧家门前才能散去。神主、遗像由死者的小儿子或孙子请下来,托着安放在住宅内。2.迈火 大门内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着冰糖,凡回来的人进门必须迈过火盆,“全人”发给一块糖果。3.安灵 丧家在棺木出堂后,在原住室备好白围桌以供神主、挂遗像、点烛上香,奏细乐,孝子们叩头行礼安灵。4.圆坟 葬后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领家中主要成员带香蜡纸锞到坟地圆坟,祭奠。请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绕坟走三圈,名曰“开财门”。回来后孝子们脱孝服,每人取一个红糖馅的热馒头,名曰“冷手抓热馒头”。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驱和皮带哪个寿命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