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国残疾人性工作者工作者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事迹,残疾人工作者面试真题,残疾人工作者面试问题,残疾人工作者心得体会,残疾人社区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优秀案例,残疾人专职工作者考试,残疾人工作者考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残疾人工作者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每15-20秒就产生一名残疾人 我们该怎么做_新浪山东_新浪网
  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
  我国残疾人口总数已超过8500万人。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慢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增加等因素,我国已进入残疾人口规模增大、残疾人结构变动、致残风险提高的关键时期。有数据预估,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人,平均每15—20秒钟就新产生一名残疾人。
  “到2020年,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可比口径残疾发生率在同等收入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年)》,这是我国首个在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今年2月公布并将于7月1日起施行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责任。
  2016年全省产前筛查率为85.04%
  山东现有残疾人569.5万人,涉及1600多万家庭人口。每年新增残疾人约8万人。加大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十分紧迫且必要。”省残联理事长仉兴玉说。
  据了解,新生儿致残因素包括遗传、高龄妊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现代医学科技为预防残疾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孕前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做好产前筛查、诊断,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加强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和干预,新生儿及儿童残疾筛查率达85%以上,干预率达80%以上。
  “产前检查包括筛查、诊断和超声诊断两类,前者主要针对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畸形,后者主要针对结构畸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基因检测中心主任俞冬熠介绍,“筛查结果显示高风险的,我们建议进行羊水穿刺诊断,但一部分人担心穿刺风险,不愿意进行诊断。对于结构畸形,我们会进行多学科会诊,严重畸形的建议终止妊娠,可以救治的,在排除遗传异常后,进行手术矫治。”
  “我们去年新生儿数量为5万多人,但进行产前筛查的只有约2.6万人,不到60%。受观念认识限制,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进行筛查。也有一些农村及贫困家庭,对筛查费用有顾虑。”日照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厉君介绍,医院根据筛查诊断结果,提供医学指导意见,是否终止妊娠,还是尊重个人意愿。
  记者从省卫计委了解到,2016年,全省婚检率为65.7%,产前筛查率为85.04%。
  “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问题。”仉兴玉说,2016年,山东选取泰安市泰山区、威海市荣成市、临沂市沂水县、东营市利津县试点建立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每年为每个试验区投入残疾预防经费45万元,加强三级预防工作,探索和创新残疾预防工作模式。“出生缺陷病种繁多,受技术限制,仍有很多残疾无法在孕期及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筛查出来,需要进一步突破。”
  残疾人康复,诸多困境待破
  据了解,目前山东已将0—6岁残疾儿童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新生儿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分别为98.77%和98.13%。并且,建立了儿童残疾随报及早期康复制度,形成“防、治、康”相结合的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
  “我们对所有筛查确诊病例建立管理档案并免费治疗到6岁。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接下来的治疗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希望相关政策能予以照顾和倾斜。”厉君说。
  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十二五以来,山东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深入开展康复救助,共为167.6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其中,为85501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救助服务。但依然存在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较低;康复治疗项目医保报销比例较低,非医疗类康复机构提供康复服务不能报销,康复救助补贴标准较低;部分定点康复机构力量薄弱、功能不全、训练场地有限、康复器材简单、高层次康复专业人才缺乏;康复科研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仉兴玉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提升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加强康复骨干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畅通康复人才晋升渠道,为精准康复服务提供人才保障;推动更多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不断提升残疾人医疗和康复保障水平。
  树立“终生预防残疾”理念
  医疗技术发展使得先天残疾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后天残疾因家庭、社会缺乏足够重视,公共安全设施不健全等而屡屡发生。“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工作过程中的创伤性致残、老年时期的退化性疾病致残等,都容不得侥幸。我们应树立‘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使残疾预防覆盖全生命周期。”仉兴玉说。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提出,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部门在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时,应当针对事故、环境污染、灾害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的发生。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致残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
  “每个人也应该注重学习残疾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仉兴玉说,同时,要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中小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
05-20 16:44|分享
05-20 16:37|分享
05-20 16:35|分享
05-20 16:33|分享
05-20 16:28|分享
05-20 15:48|分享
05-20 14:09|分享
05-20 11:31|分享
05-20 08:43|分享
05-20 08:41|分享
新浪地方站&&& & 正文
学助残政策法规,做合格残疾人工作者
  10月19日,泰兴市残联系统“学政策、比业务、促服务”业务知识竞赛在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成功落下帷幕。泰兴市残联党组书记封红年、理事长秦娟、副理事长陆蔚观摩了比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这次业务知识竞赛的主要内容是残疾人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业务知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知识。该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和乡镇(街道)专职委员分成4个代表队参加了这次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设个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种题型。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泰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乡镇专职委员代表队获得二等奖,托养中心和机关(残服所)代表队获得三等奖。比赛过程中,还穿插进行观众互动答题环节,现场气氛活跃热烈,掌声不断。  此次活动是泰兴市残联“学助残政策法规,做合格残疾人工作者”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活动展示了该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加深了干部职工对助残政策法规的认识,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掀起了“学助残政策法规,做合格残疾人工作者”活动的新热潮。
来源:泰州日报&&
编辑:秦春凤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自强不息,尽我所能做一名合格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员
我叫李金,是一个安静、踏实的女孩儿。先天的视力残疾夺去了我像健全孩子那样生活、学习的优势,庆幸的是父母为我取名为金,在20几年人生历程中,由于身体的原因,走得特别坎坷艰辛,但每每念及“金”字时,我就会充满了力量和勇气。正所谓:金玉良缘、点石成金、金碧辉煌、金石为开、真金不怕火炼,这么多美好的含义集我于一身,无论多么的艰难,多么坎坷,我都会经得起千锤百炼,勇敢、坚强的走好每一步。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有志气、努力学习,将来要成为有用的人才,这也可能就是他们认为的自强不息吧,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从此,在努力地学习中,我战胜了自卑,以数倍于常人的毅力,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济南市卫生学校中药专业。在三年的中专生涯中,我不仅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参加了计算机能力考核,通过了初级测试。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业难是全社会普遍的现象,更何况残疾人!但是,为了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成果,为了爸爸妈妈说的那些话,我以极大的勇气和不服输的韧性,凭借在学校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多次到药店、药厂等数10家相关单位参加招聘面试,但苦于残疾人的身体条件以及用人单位招聘的人员条件较高,我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看到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在社会上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我心理充满了羡慕与无奈,但我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和坚持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004年12月济南残联举办残疾人按摩培训班,当时我想自己有这方面的中医基础,现在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借此机会我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再学一技之长,为以后工作多铺一条道路,于是我报名参加了了济南市盲人按摩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加深了中医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按摩的手法和要领,顺利通过培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虽然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我坚信机会永远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没有灰心,不断参加社会上的招聘会,到用工单位面试。终于,2005年4月,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一份制药厂的工作。面对这来之不易的第一份工作,我以我的知识,以我的激情努力工作。虽然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工资也比较微薄,但我时刻不忘奉献自己,展示自己的价值。在劳动中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树立了信心,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与此同时,我利用工作之余加紧学习,完善自我。
2005年6月,我偶然在齐鲁晚报上看到一则济南市残联招聘残疾人就业服务员的信息。带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提高自我的渴望,我勇敢地报了名,这也许又是一个命运的转机,自信提醒我必须抓住这个时机。通过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2005年8月我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残疾人就业服务员。
刚开始工作时,比较和自己情况相似的残疾人,想到自己因为残疾在找工作时的艰辛,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竭尽全力为辖区的残疾朋友多办好事、办事实。但由于对工作的生疏我甚至感到有些无所适从。这时,我认识到出色的工作成绩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在努力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了《残疾人劳动保障法》、《残疾人法律知识》、和其它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懂就学,同时在与其他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也学到了一些好的工作经验。不懂就问,领会精神,吃透政策,取长补短,从而为做好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工作之余我参加了大专入学考试,成为一名大专生。随着知识的丰富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我越来越得心应手。为给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挖掘就业渠道,我时刻留意着社会上的就业信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努力为他们寻找就业机会,积极与驻地单位和各社区联系,多次带领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参加济南市残联和济南市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残疾人招聘会,提供了静雅饭店、沃尔玛超市、扶天盲人推拿中心等1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我的不懈努力为辖区内数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看到他们找到工作后的欣喜的表情,我也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残疾人就业服务员的价值和责任。在工作中我积极走访残疾人家庭,实际了解到他们的难处和生活所需,不断为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重燃生活的勇气,对于不适合外出工作的残疾人,我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掌握一门儿“手艺活”,在残疾人制作的艺术品展览会上,残疾人的作品光受欢迎,展示残疾人的风采。在社区的慈善超市中开辟了专区销售残疾人制作的工艺品,增加了残疾人朋友的收入。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容易被忽略,针对这个问题我将社区内334名残疾人的就业和保障情况列表汇总,尽量让残疾人享受到自己应得的待遇。2007年济南市残联的领导深入社区视察我的工作,对我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底,凭借优秀的工作成绩,我被评为济南市“先进残疾人工作者”。2010年5月中残联就业处涂处长来我办残联视察残疾人就业工作,我把辖区内残疾人就业情况和完整的残疾人就业档案做了详细的汇报,得到残联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对我的工作的肯定。
如今,工作已经五年,有困难那、有付出、有辛酸、有委屈、但也有收获、有肯定、有满足、有幸福。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小小的荣誉,也得到残疾朋友及家属的好评,但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这点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要继续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努力学习,更加努力提供残疾人就业信息和服务,切实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大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区广大残疾人朋友带去上级领导和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情注残联工作
倾心残疾人事业——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崔建平事迹
“只有带着真心和感情的人,才能热爱残联工作,才能精心干好残疾人事业。”汝州市残联理事长崔建平把自己常说的这句话当做座名铭。自2009年履职以来,他诚于事业、精于求索,团结带领残联一班人凭真情实干使汝州市残联跨入全省先进单位行列,连续7年被河南省政府残工委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凭心报得三春晖。“入情、创新、知心”,这条工作轨迹凝聚着崔建平太多的付出和求索。
“三联制度”体温情
入情,只有把残疾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才能踏实地去做“孺子牛”。崔建平以真情实干为“弱势群体”注入了春天的曙光。
2009年11月,在市人大常委会任中层干部的崔建平调任市残联理事长。到知名度低得连群众都不知道的残联工作,亲朋好友很是不理解,面对劝阻与非议,他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安排,并下定决心要在“冷清”的“弱势”部门创出一番新天地。
亮相时崔建平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讲的那句话把大家的心拧在了一起:“我们只要带着视残疾人如父母、如姐妹的感情去投入工作,就会热爱这项事业,并能精心把它干好“。这句动情的话扎根在了每名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中,并成为了工作的准绳。
残联面对的是占全市总人口6.5%的6.8万残疾人,崔建平施政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干部素质,改变机关工作作风。他认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
崔建平有特色地提出“三联制度”,即联系实际、联系基层、联系残疾人,并以此作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责任制考核中。市残联规定,机关干部每人要长年联系1个乡镇街道、联系1户残疾人家庭,在联系中交朋友,做实事,在联系中摸清底数搞调研。
崔建平率先垂范,他把陵头镇养田村的肢体残疾人毛建平作为他的联系户,有空就去探望,逢年过节慰问,给予无微不尽的关怀,还用自己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5只优种绵羊,让他从事养殖,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小屯镇杨其营村的李许要在上中学时患强直性脊椎炎和肾炎,举家欠债10多万,四处求医诊治,病情得到基本控制。生性好强的李许要在2009年6月以优异成绩在南阳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系毕业。由于身体残疾,工作没有着落。理事长崔建平得知后,多次到市人社局、卫生局协调,终于使李许要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李许要在给市残联写的感谢信中说:“感谢理事长,市残联是我永远的家”。
理事长的垂先垂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三联”中,市残联机关干部不仅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而且发现、扶持、宣传、树立了一批批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典型。
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则是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的手段。崔建平下决心理顺管理环节。
市残联把涉及到的所有工作内容全部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个人,做到人人担责任、个个扛指标,分三个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一是理事长与机关科室负责人签,二是理事长与各乡镇、街道主管镇长签,三是市残联各科室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签。在保障落实中,加强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对残联机关内部和乡镇街道实行百分制考核。宏观与微观的管理带来了市残联和残疾人事业的可喜变化,形成了“奖勤罚懒,褒优抑劣”的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风气。
“授人以渔”求创新
创新,只有不懈求索,残疾人事业才能实现辉煌。崔建平如是说,并如是做。他把求索创新始终做为他工作的主旋律。
崔建平认为,残联不是事业,只有与社会划等号,才能构成残疾人事业。因此,没有领导的重视,部门的关心,社会的参与,残疾人事业便没有生命力。
为了争取领导重视,市残联每年都把自己的工作思路、打算等,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作全面详细汇报。在日常工作中,既主动汇报工作进度和成效,又及时邀请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检查指导工作。同时,崔建平充分发挥自己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作用,每届都要向市人代会提交3-5件建议案,以利引起市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关心残疾人事业上,市残联主动出击,及时沟通,提出想法和建议,共同研究有关政策、探讨解决方案、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通过崔建平的努力,汝州市残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内设“五部一室”,下属事业单位有“三个中心”,现有干部职工78人,全部经编制批,实现了机构完善、人员充实、作用发挥良好。几年来,崔建平累计向市财政和上级残联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汝州市广大残疾人普遍得到实惠,残疾人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动员社会参与残疾人事业建设,市残联与市内媒体联手开设专题、专栏、专题论坛,并以“文化墙”板报,拍摄电视专题片,开展文化活动、运动会、活动日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大张旗鼓地推广残疾人自强自立典型、表彰爱心助残模范、弘扬助人为乐精神,打造残联文化形象。
主动性的工作个性创新了市残联的工作方法,崔建平又以辨证性的思维审视并运用着一则古老的命题:“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授人以鱼”,整体的工作格局调动了全市协力解决残疾人的切身利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间,各级领导节日走访慰问残疾人、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已成为一种制度;企业界、知名人士、社会群众献爱心资助残疾人也蔚然成风。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也以行政资源向残疾人倾斜。
“授人以渔”则以社会的合力丰厚着残疾人的福祉。市残联联手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农村残疾人创业、建业,并发挥扶贫助残基地的辐射作用,劳动残疾人发展种养业。5年间,全市先后投入60多万元兴建了5家扶贫助残基地,带动了1500多名农村残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脱贫之路。
打开心结论知心
知心,深知残疾人所想,并由此拓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心结”搞服务,是崔建平不断破解的主题。
崔建平在走访小屯镇山王村残疾人孙要伟时,看到他因煤矿事故造成高位截瘫,常年躺在病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崔建平由此引发思考,在民生福祉提升后,下肢重残人最渴盼的是解决出入问题,使他们能融入社会。为解开残疾人这个“心结”,崔建平多次向市领导汇报,争取资金,购置1500台轮椅,为1500名肢体残疾人带来了新的欢乐。
“缺技能”是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最普遍的“心结”。几年间,市残联下力量破解这项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增长残疾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充实自强自立本领,完善了“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载体、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元培训途径”的培训制度。每年都有近千名人接受专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自2010年以来,残疾人就业率每年都以1—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达到了90%,5年间累计安排残疾人就业3760多名。
几年来,崔建平先后荣获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残疾人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被平顶山市政府授予“个人二等功”,连续五年考核等次为优秀。
“金奖银奖不如残疾人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残疾人的口碑”。民心所向提振着崔建平和他的同事们干好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有决心要使汝州市残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更大的飞跃。
编辑:徐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残疾人工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