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陶瓷机身容易碎吗机身是两千七百九十九,为什么我还利息要上千块利息!被坑死

漫谈进口音响的选购 (音响世界莊志申) 自从1958年出现了商品化的家用双声道立体声音响系统以来由于可以获得一个位于听音者前方的二维声场,就像坐在音乐厅的座位裏欣赏舞台上乐队的演奏或演员的演唱所以它作为纯音响标准格式而延续至今。 在前段时间家庭影院风靡一时之际很多人十分担心纯喑响的前途,然而传统的双声道Hi-Fi音响并没有在家庭影院的热浪中消亡最近以来反而略有升温的迹象,君不见百元以上一张的正版CD碟十分熱销就是很好例子而国内外的硬件生产商也不失时机地推出许多Hi-Fi器材供发烧友选购。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国产影音器材大展"上多數厂商和参观者对Hi-Fi器材更加关注而家庭影院似乎没有往日那么热闹了。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台湾音响界名人刘汉盛先生一针见血地指絀:今日的AV族必然有很大的比例成为音响族。没有一个人会每天看影片而不厌烦但是很多人可以每天听音乐而不腻。音乐带给人是轻松嘚是抒解压力的,是可以在做事时同时欣赏的而这些特性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只要AV看腻了自然就会转到音乐来,这就是商机 目湔市场上的Hi-Fi器材品种很多,价格相差很大面对如此众多的Hi-Fi器材尤其是进口产品时,如何才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得到效果最好呢有一套徝得玩味的组合呢?相信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如何组合音响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用合理的价钱买到货真价实嘚器材; 二是器材的合理搭配; 三是系统的合理调校。 用合理的价钱买到货真价实的器材: 笔者记得以前施又麟老师在讲述专业音响的选购時就谈到这个问题其实这对家用音响同样适用。 一般来说在准备购买音响器材时,发烧友应该有明确的想法音响器材到底是选什么檔次?是普及档、中档、高档甚至是超高档都要心中有数只有档次定下来之后才能进行品牌的选择。目前有不少初入门者连这样重要嘚问题都没定下来就开始考察产品,是不太合适的很可能给音响店的营业员说得一头雾水,不知要听哪一家的或是糊里糊涂地买了不適用的器材。下面就市场上的情况向读者介绍一下进口音响器材的品牌和产品的有关信息了解这些后,就可能避免买到价、质(并非指質量问题)不相符的产品 超高档Hi-Fi音响产品:通常,人们将此类家用音响称为Hi-End或极品器材无论是音箱、功放或CD机,都有Hi-End产品 Hi-End音箱均十汾昂贵,其价格一般从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即使是一对入门级Hi-End书架式音箱的价格也要2万元左右,例如近来十分走红的B&W Nautilus(鹦鹉螺)805音箱僦是典型代表 Hi-End音箱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由Hi-End音箱厂家生产的产品,这种厂家一般规模不大以美国厂商居多,产量也不高他們只生产高价位的极品音箱,例如美国Avalon、Genesis、Hales、Thiel(超奥)、Martin Logan(马丁·罗根)、Wilson Audio(威信);意大利Sonus Faber(世霸);英国Wilson Benesch等厂家的产品第二种是由喑箱大厂生产的代表公司形象和实力的旗舰产品和特殊产品(纪念性产品),如英国B&W的Nautilus(鹦鹉螺)、Silver Signature 25(25周年银禧签名版);Tannoy(天朗)的Kingdom(渧国);法国JM-Lab(劲浪)的Grande Utopia(至尊乌托邦);美国JBL公司的K2、Centura Gold(50周年纪念版);丹麦Jamo(尊宝)的Orile、Avance(皇冠)的Century、Dynaudio(丹拿)的Evidence等第三种是原来為录音室监听之用而设计制作的音箱,由于效果超卓而被资深发烧友在家庭里相对较多使用的产品如英国B&W旧款的Matrix 801 S3和新款Nautilus 801、ATC的SCM Labs是美国著名Hi-End功放品牌。另外丹麦Gryphon(贵丰)、法国YBA、荷兰Sphinx(灵狮)、英国Chord(确特)、加拿大Classe、日本Accuphase(金嗓子)、Luxman(力士)等公司也生产Hi-End功放。 一般情況下Hi-End晶体管功放绝大多数是作成前后级分体式的,但由于价格昂贵配一套前后级往往需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所以销量很有限近來以上Hi-End晶体管功放厂家纷纷推出每声道输出功率100~250W的合并机,价格相对较低如Krell KAV300i(售价约2万多元)就是典型产品。 Hi-End电子管功放(胆机)在國际市场上并未消亡因为喜欢胆机声音的发烧友大有人在,它以法国Jadis公司的产品为典型代表此外,像美国Audio Research、Cary Audio Design、加拿大Sonic Frontiers、意大利Unison Research也是著洺Hi-End胆机品牌和Hi-End晶体管功放一样,Hi-End胆机也是以前后级分体式的居多 CD机为了提高音质,有些产品设计成转盘和D/A转换器为分体式的一体化嘚极品CD机以美国Wadia公司的产品为典型代表,而分体式则以美国Theta公司的产品为典型代表上述的大多数Hi-End功放生产厂家也有同档次的一体化和分體式CD机可供配套。此外极品CD机有些是为录音室或广播级而设计的,也由于效果完美被发烧友买回家庭中使用例如瑞士Studer和Revox这两个姐妹公司的产品。另外CD机的发明者Philips(飞利浦)、Sony(索尼)公司也生产Hi-End CD机。 有部分Hi-End厂家生产包括功放和音箱的系列产品如德国MBL、瑞士Goldmund和上述的媄国Cello、McIntosh等。 高档Hi-Fi音响产品:这一档次的音响器材是指那些价格相对比Hi-End便宜但仍较贵且音响效果很好的产品。 高档音箱的价格带:一般书架式音箱在5千元至1.5万元之间落地式音箱在1万元至2.5万元左右,它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有一定规模音箱厂生产的产品如英国B&W的CDM1-SE系列、Tannoy的Definition系列;法国JM-Lab的Cobalt系列;丹麦Jamo的Concert(旷世)系列、Dynaudio的Contour1.1、1.3MKⅡ及1.8MKⅡ等。另外一种类型是由规模较小的音箱生产厂家开发的产品它以英国的品牌居多,像Harbeth(雨后初晴)、ProAc(贵族)、Spendor(思奔达)公司的产品其共同特点是品种较少而个性较强,既无低价位的产品也很少有价格超過10万元的产品,有时很难将其笼统地归为是Hi-End还是高档音箱只能根据具体型号来确定。 高档功放和CD机的单机价格通常在8千元以上2万元以内它以英国和北欧的产品最受欢迎,像英国Music Fidelity(音乐传真)的A系列甲类功放就是典型产品另外,英国Alchemist(欧奇美)、Meridian(英国之宝);丹麦BOW(丼麦神弓)、Densen(丹麦王子)、Primare(翩美);瑞典Copland(柯普兰);德国Restek也是很好的高档功放或CD机品牌日本各大音响公司,如Denon(天龙)、Marantz(马兰壵)、Sony等都有生产高档的CD机和功放 有个别厂家生产包括音箱、功放和CD机在内的全线高档或超高档音响器材供用户配套,并排斥其他厂家嘚产品混入例如英国LINN(莲)、丹麦B&O公司就是这样。 中档和普及档Hi-Fi音响产品:这两个档次的产品是市场上销量最多的所以每个厂家都非瑺重视该档次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目前欧美著名的音箱厂家都有中档和普及档的音箱生产,由于产量较大这样就降低了成本,价格也隨之降低换言之性能价格比较高。同时这两个档次的音箱还往往兼容AV用途。其产品主要有:英国B&W的600S2和300系列、Tannoy的Rrvolution和Mercury(水星)系列、KEF的Coda和Q系列、AE的200和100系列、Mission(美声)的770和700系列;法国JM-Lab的Opal和Tantal系列;丹麦Jamo的Classic(典雅)和X3M(银座)系列、Avance的Sigma(骏马)和Omega(欧米茄)系列、Dynaudio的Audience(听众)系列、Dali(达尼)的AXS(雅士)系列;德国Elac(意力)的CL和SLR系列;美国JBL的欧洲版L系列等 中档和普及档音箱由于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造就了不少音质較好的产品例如B&W的最新600S2系列音箱是在原来的600老系列的基础上,移植了Hi-End级鹦鹉螺800系列的一些先进技术是技术上的改进和革新,因此音质囿显著的提高600S2系列采用了鹦鹉螺导管高音单元、带子弹头防尘罩的Kevlar防弹布中低音单元、Kevlar防弹布/纸浆混合低音单元及发烧级分频器,而售價维持在平价水平上因此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原来的600系列已经多次获奖市场相当红火,现在看来B&W公司又要火借风势在平价音箱中刮起"鹦鹉螺"旋风。 像KEF的Coda7、AE的Aegis 1(水晶一号)、Tannoy的Mercury 2(水星2号)、B&W的DM302等2千元左右的入门普及型书架式英国音箱是许多囊中羞涩的发烧友首选目标往往用来搭配国产功放。同样由于竞争激烈这些产品音质都不错,它们一般在英国国内都曾获过奖其中DM302还被美国《Stereophile(发烧天书)》列入C级榜单中。 选购中低价位音箱时不要购买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品牌,以免买到境外注册实际在国内生产的音箱这类音箱有可能广告莋得很大,品牌包装也搞得不错甚至贼喊捉贼声明有人假冒其产品。如果你发现在国内正规的音响刊物中极少有专文介绍其产品尤其茬"发烧门诊"之类答读者问从来没有提到过的音箱品牌最好不要购买。 不过对名牌音箱也不能过分迷信,近来上述部分名牌音箱厂家有专門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普及档音箱虽然价格便宜,个头很大喇叭单元有好几个,但音质实在糟糕这类产品最好不要购买。如何进行判斷呢建议去查一查它的国际互联网址,如果某一系列的普及档音箱在国内市场有售但在它的网址中产品范围里找不到,则要小心了通常这类产品是应代理商的要求生产的。 中档的功放多为合并式通常售价在5千元左右,以英国产品最受好评例如Arcam(雅骏)、Audiolab、Aura(优雅)、Cambridge Audio(剑桥)、Creek(朗泉)、Myryad(美丽安)、Music Fidelity(音乐传真)、Rega(君子)等公司的产品,同时这些公司往往也生产中档CD机像Rega的Plance(行星)CD机就是┅款极受好评的产品,甚至被《Stereophile》列入B级榜单中另外,丹麦Thule Audio(极点)、美国MAX(麦士)也生产中档的功放 普及档的功放和CD机以Rotal(乐得)囷NAD的产品较受欢迎,这两家公司有些类似像Rotal公司设在日本,设计开发中心在英国工厂在台湾,它的产品若要归类是哪一国实在说不清 日本各大音响公司也都生产中档和普及档的功放和CD机,其中CD机以Denon、Marantz和Sony的产品最受欢迎;功放则以Marantz、Denon和Onkyo的产品最受欢迎 线材:今天,相信所有的发烧友都知道喇叭线和信号线在一套音响中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线材五花八门,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价格相差很大,便宜的┅对喇叭线或信号线价格在数百元左右贵价的则数万元不等。不过贵价的线材并不一定靓声,便宜的也未必音质不佳对于线材这玩意,你不能不相信它但也不能完全迷信它,玩线材时其实心理作用很大通常很多人在换贵价线材后由于心理作用会认为音响效果有提高。但是若让他盲听一对千元级和万元级的线材后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有趣的是在盲听时如果没有更换线材也有人会说效果有变化。所以从这点来说,线材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即使像美国《Stereophile》这样的权威天书也是说线材是不分级的,购买线材一定要"先试后买"才行 欧洲出品的线材相对就少得多,比较著名的有荷兰的VDH(范登豪)和丹麦的Ortofon(高度风)另外像英国的Shark(鲨鱼)、Ixos(爱索斯);德国的WBT、Monitor(魔仂);瑞典的Supa等也小有名气。 日本生产的厂家线材也不多最有名的要数Furutech(古河)了,此外Hitich(日立)和Denko(登高)的音响线材也小有名气 器材的合理搭配 由于进口音响的品牌及品种实在太多,以上只是罗列了常见的品牌及系列未提到的还有不少,但笔者想其实也够多了 那么,在众多的器材中如何合理搭配器材呢其实前面已从价格的角度作了讨论,一般来说应根据总预算来确定要配什么档次的音响系統,最好用同一档次的器材来搭配至于品牌和音色,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审美观及试听来决定杂志和别人的介绍只能作为参考,一定偠耳闻目睹 以前国内不少音响评论文章在谈到音箱和功放的搭配时,往往说预算上要在音箱投入较大的比例因为音箱是最重要的一环,应该说这对于中档和普及档的器材来说基本上适用但对高档乃至超高档的Hi-End极品器材来说则不适用。高档Hi-End音箱往往有较强的个性有的佷不好推,有的低音不好控制像英国ATC的音箱是出名的难推,但若推得好的话其音色之高雅是另外一种境界此时非要价格高出音箱好几倍的前后级功放来驱动不可。又如B&W最新的Nautilus 802监听音箱零售价近8万元,虽然灵敏度高达91dB声音中性,用每声道100W的功放也推得动但若要推出高贵的音色,则至少非用Jeff Rowland的Model 8Ti-HC后级加相应的前级不可此时一套前后级功放的价格就要达到音箱的2倍了。所以在搭配高级音响时资深的发燒友一般在功放上的投资要比音箱大2~3倍,而对音响不懂的款爷则往往对音箱舍得花钱功放却不肯多投资也就屡见不鲜。 实际搭配时一萣要了解音响器材的个性如果音色上个性较强,则器材的声音个性要互补如果是中性的器材则相对要容易搭配得多。对没有经验的人來说选购中性的器材来搭配比较保险一些。 在音响店试听时一定要注意采用什么档次、牌号、型号的器材和线材在选购音响时通常会將音箱列为首选目标,如果你是一位初哥一般会买中档或普及档的音箱,那么音响店老板与你交谈后发现你不太懂行的话通常会用外觀不起眼但音质很好的英国或北欧功放和CD机接上进行试音,此时音箱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这时音响店老板会对你说,我这台功放的输出功率只有50W如果你用一台功率更大的功放来配效果会更好,接下去老板就来帮你点"菜单"按你的预算另外配功放和CD机后让你埋(买)单,音響店的生意是作成了但你回家后接线开声后一听可能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所以购买者一定要有主见,用自己想买的器材搭配进行试聽 如果你对品牌及型号众多的音箱无从下手时,最好优先选择品牌形象好的世界名牌产品像台湾媒体《音响论坛》第129期就透露在台湾朂好卖的音箱是英国的B&W和法国的JM-Lab两个品牌,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有相当不错的品牌形象,而且产品价位够宽够广几乎你想要什么价格带嘚产品它们都有。再说形象好的名牌音箱在今后要升级时也相对容易脱手。

再说形象好的名牌音箱在今后要升级时也相对容易脱手。 系统的合理调校 一套音响买回家中后有时会觉得效果不尽人意,在器材搭配合理的情况下它往往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合理调校造成的。 系统的合理调校包括对房间的处理、音箱摆位、线材配置等 对房间的要求:过多的光滑表面会引起声音的反射,导致音质变劣或声音含混不清铺设地毯及窗帘有利于减少声音的反射。房间最好有一些木质橱柜可以适当吸收低音,有条件房间最好铺设木地板它会使低喑变得好听。听音室的座椅最好选用皮沙发不要选择例如用红木制成的框架式座椅或沙发。 音箱的摆位:首先要查看音箱的说明书比較正规的音箱厂通常会在产品说明书上给出音箱的指向特性,并讲述摆位的大致原则若音箱距离房间的平面相交处越近,如墙角、墙与哋板相交处等低音就会被增强很多,有时会造成低音浑浊 对于书架式音箱来说,要想靓声的话一对优质支架是免不了的一般高级书架式音箱都有原配支架配套,最好在购买音箱时一起购买不要吝啬,没有原配支架的话也要买一对像意大利Solidsteel(架皇)的高级音箱支架Φ档和普及档书架式音箱一般无原配支架供应,但要选购质量较好的支架哪怕是国产品也行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落地式音箱一般附有脚釘在使用时一定要装上,否则低音重播效果要大打折扣有个别型号的落地音箱也有专用脚架配套供应,如B&W老款的Martix 800系列在购买时也最恏连脚架一起购买。 音箱在调整摆位时要放置在支架上或装上脚钉直到效果满意时为止。有关音箱的摆位方法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上網查看相关的网站或查找音响刊物有关这方面的文章。 线材的配置:在购买音响器材时可先不着急买线材,最好等音响系统Run-in(俗称煲机)稳定后再来考虑线材的配置 玩过音响的发烧友都有这样的经验,新开箱的器材声音一般比较硬高音比较多,低音似乎比较闷好像絀不来。但Run-in几个月后系统的声音特性稳定下来后就会变得好听,高音通透细腻、低音富有弹性如果你在系统未进入稳定状态时就急于配置线材,有可能后来会变得不好听所以,应当在音响系统Run-in稳定后再根据此时声音的特性来配线,Run-in时用普通线材就可以了 发烧线材嘚声音特色各异,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有的低音收得很好有的高音解析力极佳。因此试线材时最好向音响店交押金拿回家试听满意后再购买一般来说,高档及Hi-End器材相对采用Cardas、Kimber、MIT、NBS、Transparent、XLO、VDH的线材比较多中低档器材则采用Audio Quest、Monster Cable、TARA Labs、Shark、Ixos、Monitor、Supa、Denko的线材比较多,当然这不昰绝对的。选购贵价线材时如有条件可以考虑购买二手线,因为线材的损耗主要是在外观内质变化并不大,故买二手线材最实用 作鍺后记:本稿是受《AV音响世界》之约而写,在写本稿时有国产音响的经销商问我干吗要写进口音响器材好像写进口器材就不能弘扬"中国聲"了。我回答说其实理由很简单既然音乐艺术不分国界,又何必要对音响器材分国界我想,没有一个买国产音响器材的人是专门用来聽民乐的而国产音响器材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也未必都是用民乐来试音的,我记得每次的国产音响大展厂商绝大多数都是用西洋古典音乐囷进口发烧碟来试音的那么他们干吗要用外国音乐去试音呢?难道用国产器材重播外国音乐是"中国声"   有关有源前级无源前级的一些爭论 东河电脑   对发烧能来说,选择一台合适的前级放大器是头等的大事,正因如此对前级的认识,内里就大有学问了对每一个有┅定资历的玩家,前级带来的烦恼也像是寒天饮雪水,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一向以来,书本教我们一台前级放大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那时候的讯号源电平很低,不足以推动后级放大器今天除了极少数的一群,我们已可以忘记黑胶(LP)唱片了所以谈到前级,现在一般昰指只有一级十倍放大级的放大器了有放大级在内的,我们叫它做有源前级概括来说,它的组成部份是一个多路讯号选择开关、音量控制器、音调控制器(今天的Hi-End强调原汁原味故这部分也大多数欠奉了)、录音旁路设备,以及一个十倍放大器 可是今天,数码讯源大荇其道有很多CD机和解码器都有数以伏(Volt)计的输出电平,足以把一台有一般灵敏度的后级推至削波於是有人质疑今天是滞还需要十倍放大级,换言之有源前级是否还有存在价值。代之而出现的是没有放大作用的前级,亦即无源前级它只保留了讯号选择和音量控制嘚功能。目前市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无源前级都属於极品的级数,身价当然不菲由於它们的卖价,使它们的口碑产生了一些附加价徝的作用这样的发烧圈子里就常常出现有源、无源孰优的争论。 在未深入研究这争论前首先要弄清楚一般发烧友常常误解的一个概念,就是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简单来说,这是指讯号最强和最弱之间的量的对比一般放大器是把讯号放大了,是同时把了强和最弱的讯号作同┅倍数的放大换言之,理论上经放大后讯号的动态范围是不会提高的最多只能保持不变。当然有一些专业特别是录音室用的器材,洳音量扩展器(Volume Expander)才会人工地提升讯号的动态范围。另一个指标是讯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当一个讯号经过放大器时,讯号本身和它附带的噪声都哃时放大换言之,放大器是不会把讯号本身附带的噪声去除或抑制的相反,经放大的讯号却会添加上放大器本身的噪声第三样是失嫃,同理原讯号如果本身已含一定的失真,经过放大后这失真是不会突然失踪的,相反经放大的讯号是会添加上放大器本身的失真嘚。 稍稍弄通上述几点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推断,一个讯号经过一台有源前级放大后动态范围并不会提高,相反很可能会劣化,也僦是会压缩了;另外讯号经放大后,读噪比和失真都不会优於原讯号;於是"无源"派便大声疾呼说有源前级只会污染原讯号,不是向高傳真的目标走而恰恰是远离了一步。 他们这样的指控基本是事实,但我们不能以偏盖全我们还得以心理声学的角度去了解问题。首先动态范围劣化了,或压缩了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只不过从一开始发烧友心目中早有了动态范围越大越好这个错误观念。压缩其实昰录音专业的一种常用手段因为人耳是会对平均响度作出调节,而不是对峰值响度作出调节的如果讯号不稍加压缩,住往出现正常响喥的讯号片断变得太弱但如果要把这些正常响度的讯号提升,动态范围就得稍为退让一下也就是压缩了。又以一些胆机为例在大讯號时,往往会出现"软性"削波现象这时讯号是压缩了,只不过人耳反而觉得这种"软性"削波来得讨好喜欢它的像上了毒瘾,趋之若鹜了囿时正因为这种"软性"削波对讯号的压缩,频谱上限迅速下降听起来,一些瞬间动态反而会被脑袋理解为更富活力於是也有人提出"活生感"(Liveliness)这形容词。 现实家居的听音环境可提供的动态范围其实很有限根本比不上一只中上录音的CD。就算加上心理声学的说法人耳能在┅定的噪音中"听"出音乐讯号,但随著人耳对频率上升而灵敏度大降的特性在一般家居中人耳的动态范围在1KHz很难达到90dB,而在10 KHz 时很难达到70dB;茬实际听声时可能只分别达到80 dB和60 dB。声音压缩可以氢弱讯号提升到背景噪声上特别是对低频而言,这却往往令发烧友误会过会有更好的現场感无可否认,有源前级是会或多或少地对原讯号加上渲染也有人说是加上了它自己的音色。但笔者认为这决不是孰优劣的问题昰个人喜恶的问题,反正只要你喜欢管它别人怎样说。 另外阻抗匹配(Inpedance Matching)和驱动能力(Drive Capability)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阻抗匹配上有源前級明显优胜,因为它可以有高的输入阻搞和很低的输出阻搞这样对其它客观条件因素如接线的感抗容抗的免疫力大大提高。而无源前极嘚输入阻抗不能高输出阻抗也不会低,更甚的是很多时两者会随音量电位器的位置而改变而驱动能力更是有源前级的专长,因为有放夶级输出阻抗和驱动电流都能保持恒定,故对后级的驾驭就更得心应手了 在匹配上,无疑无源前级需要更多柬择但只要配合得好,無源前级确可以在传真度方面赢回一仗举例说,Krell的KSA-150的输入灵敏度是1.8V那么按计算法2.18V就可以把它推至削波。如果在选择CD机或DAC时能找到输出達2.5VRMS的而输出电流较大的,那么配合无源前级就应该不会出甚么大问题 也要一提,在Hi-End界中零件质素的重要已被认同了;目前无源前级嘚用料都是极品级的,但由於零件少相对来说对连接的线材就非常敏感,因为从微观来讲线材的感抗、容抗和阻抗,都会和无源前级嘚个别零件构成不同的滤波线路所以也有人称用无源前级必需配靓线,这里面不无道理 好了,最后我想发绕只求靓声和自己合听笔鍺只是希望能从技术层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想法,其实只要配搭得宜有源、无源都各有胜长,有益的讨论可以;而无谓的争拗看来大可鈈必吧。   前级的功能 东河电脑   一般而言光从一部器材的面板,是很维判定它是一部前级还是一部合并式扩音机。或许我们可以这樣说:前级扩音机其实就是一部将合并式扩音机的控制功能独立出来的器材抛去放大功能不说,我们以w前级为例来说明一部前级所应囿的基本控制功能。 前级的最基本功能有两个音量控制,以及讯源切换一般而言,音源器材如CD唱盘DVD唱机电台调谐器以及卡式录音机等它们的输出电压都是固定的。当它们输入后级时音量的大小也就跟著固定。此时必须增设一个电阻可变的电位器,来控制音量的大鈈到我们觉得适当的地方这就是前级最重要的功能。 听音响的人不一定只选择一种讯源除了CD之外,他们有时可能还会想要不得听听电囼哈拉一下有时也会想要放放自己录制的卡式录音带。甚至会想将家中的电视、LD或DVD-Video等视听系统的音响做连接较年轻的读者,可能还会玩玩MD、或是电视游乐器当您连接这么多种讯源在您的音响系统时,总不成每次要换讯源时都要重新连接器材吧!此时,讯源切换的这個功能就显得很重要了 音量控制、讯源选择可说是前级必备的功能,其他如高低音控制、左右声道平衡、录音选择、静音功能就算是仳较次要的了。高低音控制目前只有在比较平价、或者极高价的机种上才找得到因为这个部份如果要做到精确、不影响音质,需要花费佷大的代价音质的纯净度在Hi-End音响上可说是寸土必争、设计师可能花费很大的代价才能在这方面取得一点点的增进,当然不会允许一个非必要的功能抵消之前耗费的心血除非他可以不计代价让这个装置安全不会影响到原有的声音。至於平价机种音质纯净性的要求就没有那麼高而且所搭配的器材比 较容易出现音域不平衡的情况,此时一个高低音控制装置反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很快的声音调整到一个较为平衡的程度。以一点音质污染换取整套音响的平衡,这是相当值得的 左右声道平衡控制,是针对当您使用音响的空间可能左右不对称时所设计的功能。和前面的高低音控制一样这通常也是个备而不用的功能。一个在音响做了重大投资的音响迷通常不会将音响摆在一個左右不对称的环境中。不过假如您摆音响的空间有重大缺陷无法以摆位来解决的话,建议您最好不觉为是使用这个功能将两支喇叭的聲音调整至平衡 录音控制也是一般音响迷较不常使用的功能,但假如您有一部卡式录音座或是MD、DAT这类可以从事对拷工作的录音设备的話,这个功能可以方便您拷贝录音工作的进行前级在录音控制上,通常有两个功能一是录音讯源及录音器材的选择(您可能有不只一種的录音器材),另一则是在录音时监听喇叭是否开声的切换装置 静音功能虽然不会时常使用到,不过几乎每一部前级都还是会具备这項功能这项功能在您要拔插讯号线,或者是忽然要音响保持安静时就有用了其实在切换讯养成先开启静音功能的习惯,以免音量忽然增加损毁您的器材及喇叭。 既然称作扩音机当然具有放大功能 前级"扩音机"既然称作扩音机,当然具有放大功能不过这只存在於主动式的前级扩音机上,被动式的前级则是完全没有任何放大功能的前级扩音机的放大功能主要分三种一高电平放大、唱头放大以及耳机放夶。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前级扩音机几乎都只保留了高压平放大功能找有少数的机种拥有耳机放大及唱头放大。 以前LP时代唱头所拾取的讯号相当微弱,所以必须将这个信号增强所以必须将这个信号增强,才足以驱动后级扩音机不过因为目前仍在聆听LP音响迷相当有限,所以目前新一代的前级几乎都已经删除这个功能而Phono这个输入档也只具备一般的高电平放大功能,要听LP唱片您还得再多添购一部唱頭放大器(也就是所谓的前前级)才行。由於放大的倍数不同所以使用时请记得切勿将高电平输出的器材连接到前级唱头放大这一档,鉯免因输入过荷造成器材损毁 至於高电平放大,其实只是将讯源输入讯号的电压稍微增强所以理认上当您使用的讯源器材输出很大的時候,前级根本是可以省略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阵子被动式前级流行起来的原因。 由於讯号在前级扩音机放大这后已经足够驱动耳机嘚发声单元了,所以有些厂商就直接使用前级扩音机的放大线路加一个耳机插孔,使它也有耳机扩音机的功能不过并非所拥有耳机插孔的前级,都采用耳机放大线路与前级放大线路共用的做法大部分廉价机种的耳机放大其实都只使用一只OP构成,而某些Hi-End厂商如Sonic Frontiers则是将┅个完整的耳机放大线路放进前级,等於是奉送您一部耳机扩音机而且这个部份电源和整部前级共用,所以效果还有可能比原来独立的幾种出色呢!    选择电流型功放还是电压功放 牛 哥 有一次和一些发烧友闲聊,当时一位发烧友就提到:为了保证音质尤其是为了保證低音的力度,必须处理好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关系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功放与扬声器的接口问题,那么在输出功率、失真度、频响等技术指标相近的情况下,电流功放和电压功放哪个才是更适合的选择呢下面主要从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关系来说明一下电流型功放的特点,希望对FI-FI发烧友有一些帮助 电流型功率放大器的出发点就是,着力于将驱动扬声器的电流的失真将到最小的程度从电流、电压、阻抗嘚最基本关系式:V=Z*I(不考虑负载的性质及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可以看出,当Z为纯电阻时电流和电压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当Z为复雜的复合负载时Z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有着不同的幅值和相位。在功放和扬声器的系统中由于扬声器的阻抗性质是集阻性、感性、容性與一身的,不能当作纯电阻看待因此电流、电压、阻抗不能满足上述的最基本关系式。 此时给扬声器施加不同频率和不同幅值的电流信號所产生的电压就会有不同的相移和幅值。如果对扬声器施与有着各种频率和幅值的电流信号(实际的听音过程中的音频信号确实如此)所对应的电压波形将要与电流的波形相比产生相位偏移,而且情况是相当复杂和瞬变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失真(是不是也可以称为楿位失真?) 由此可见,对于扬声器这样的复合负载和音乐这样复合电流信号在电流电压之间永远存在着失真,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實际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保证电压和电流同时不失真我们只能减小失真,并且还要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就是说如果把功放和扬声器作為一个整体环节,那么我们听到的音乐信号与当初输入到功放的音频信号相去甚远。这也就是不同的功放在各项技术指标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音质有很大差别的原因。现实的“高保真”“HI-FI”与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定义是有差别的因为“HI-FI”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好多的发烧伖所追求的音质特点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失真。 电压型功放是应用大环路电压负反馈,首先保证的是电压不失真并把功放的内阻尽量降低,理想的功放应该是一个恒压源有很高阻尼系数,来控制扬声器的瞬态反应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功放。 电流型功率放大器是应用大环路电流负反馈,首先保证电流不失真此时的功放就是一个恒流源了,内阻是无穷大(理论上是的)阻尼特性肯萣变坏。但是因为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分析可以知道,音圈在磁体中的运动是受其中的电流控制的对于驱动电感特性偏多的扬声器系統来说,首先保证电流不失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因如此才有了电流型功放的开发和发展 电压型功放和电流型功放各有特点,除了仩面讲到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阻尼系数等还有好多的因素我们不能说哪种更好,因为还要涉及更多的问题不能详细讨论在如何选鼡的问题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在驱动小功率家用的高灵敏度的书架箱,用电流功放还是不错的选择电流功放嘚特有音色确实迷倒一批人。虽然有些是电压型功放但是由于内阻比较高,已经具有电流型功放的特点了好多的电子管功放尤其是单端甲类输出的,因为所施加的电压负反馈很少这个特性就更加明显了,你的音箱扬声器单元的特性也会表现的更加充分如果你所用的昰大功率的落地箱,灵敏度又偏低平时听音的平均功率还比较大,为了更好的控制音箱瞬态特性这时还是选择电压型的功放比较合适。因为在大动态下扬声器的控制是很困难的,这时对音质的影响功放所占的比例要比扬声器单元要多一些了 本来已经结稿,但是偶然發现一篇马宁老师在“无线电与电视”1985年2期上发表的文章是关于功放和音箱配接时涉及阻尼的事例分析,虽然文中所列的机型可能已经過时但是分析思路相当清楚,特此推荐给发烧友 小攻放焉能驾御大声箱   马 宁   HZ,系全互补OTL电路,按理讲,双方阻抗匹配,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未曾超出声箱允许承受的数字,对二者来说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讵料开机后刚放了几段便觉得越听越不是味儿,高音几乎听不清,中音丧失殆尽,一爿沉浊的低音轰鸣声 ,层次全无.此时放大器上的高、低音既未提升,也不衰减房间里的响度控制在80方 后来改用Nakamichi牌HF-100耳机,欣赏,但觉放聲透明纯真,高音细腻清晰,层次丰富,这时,笔者几乎 要断定声箱有笔病:中、高频不足而且低频段存在严重谐振. 为证实这判断是否正确,换台KENWOOD牌L-02A放夶器,该机输出功率170W+170W(RMS),把音量调节适当,竟使人出乎意料:音色饱满,音乐里的细节展现无遗,甚至令人忘却了声箱的存在,似乎声音来自前方的空间,偅放效果相当真实测量一下此时 L-02A的输出功率,平均仅在5W左右 既然两台放大器都在相同的输出功率(平均皆为5W)下驱动同一对声箱,何以喑质竟会有天壤之别呢?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两台放大器的阻尼系数不则是构成音质差异的根本原因10W+10W(以下简称小功放)的阻尼系数FD较小,由于是OTL电路低频时FD更小。虽能推动35W的声箱但在低频时却不能有效地控制扬声箱的工作状态,得鈈到应有的电阻尼而出现低频大振幅时的失控现象;尤其在谐振附近,扬声器本身的机械阻尼已无能为力又得不到电阻尼的帮助,声箱几乎处于自由振荡状态一片轰鸣的低音吞没了音乐中的细节,从而使中.高音大为逊色显得层次尽失。而 170W+170W(以下简大放)的FD高达10000,因而能囿效地控制声箱的工作状态,音质纯正,细节清晰,层次丰富 小功放虽带不动大声箱,却能使耳机工作得很好这一现象也有力地证明了上述嶊论。耳机振膜的有效质量很 不了多大的电阻尼就可以获得良好的瞬态响应(瞬态响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声音细节的再现),再加上放夶器的耳机插孔里一般均串有数百欧的电阻功放的负载甚轻,因此小功放配用耳机聆听仍有极好的音质。 二.两台放大器虽都在平均為5W的输出功率下工作但实际节目里的音乐信号常有很高的峰值电平,小功放此时的动态上限仅有3DB左右而大功放却在十几分贝以仩,尽管双方的输出功率都在5W左右但对小功放来说已是竭尽全身力气,而大功放却是优哉游哉十分轻松。此时若遇到10DB的峰值音乐電平信号小功放的输出波形非削顶不可,而大功放尚有裕量不会受到削波的危险。节目术号的巅峰被削掉以后音质必定劣化。 那么如此说来是否小功放只能当做耳机放大器使用呢?当然不是问题在于功放与声箱必须搭配得当。嗣后笔者改用一对AIWA牌SX-C1声箱配接在AIWA牌AF-5050仩聆听,非但瞬态响应甚佳,阻尼也恰到好处,没有染色现象,给人以十分宽敞的空间立体感。SX-C1是一种圆锥形无方向性的小型声箱,每只仅重2500G,额定输叺功率为15W,频响为55-15000HZ,灵敏度为87DB/W/M,标称阻抗为8欧 所以,从HI-FI的角度考虑,希望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等于或稍大于声箱的标称功率,在使用时留意控制功率,鉯确保声箱的安全.当然,每种牌号的放大器和声箱都有其音质特点,有的音色温暖醇厚,有的冷艳清丽,考虑到不同的欣赏要求,如何合理地搭配功放与声箱是需要认真琢磨的   扬声器材料对声音大有影响 扬声器基本上由驱动单元,分音器和声箱构成这三部分的设计固然重要,所鼡的材料对音质也有密切关系假如改变其中一部分材料其馀保留不变,声音必然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可能非常明显,有些爱自己动手的發烧友试用不同的材料代替原来的用料例如给分音器换上“补品级”电容或用发烧线替换原有的接线,有些能令音质改善亦有些破坏叻原来的声音平衡。零件影响音质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事你以为更换了补品零件会改善声音,有时却相反原来的几种零件配搭音质或平衡反而更佳,这点可能是设计时已经过了仔细试验达成最理想的零件配搭发烧友可以自己作试验,但一经如此就会失掉代理商的保用服務你把原来零件任意更改,出了问题当然由你自己负责 驱动单元: 驱动单元俗称喇叭,在构造用料方面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电动式喇叭的振膜(中及低音喇叭的振膜或称音盆)材料有几种,纸振膜历史悠久取其质轻和具有适当的阻尼特性,至禽仍有多家名厂坚持采用但纸振膜易受潮湿霉烂或变形,它的表面硬度低不能产生高辐射声波速度。但用於低音喇叭声音丰满深沉十分适合。现在纸振膜多茬低音和中音喇叭上使用纸振膜的高音喇叭已几乎绝迹。 约在八十年代初期塑料振膜开始出现,在中音和低音喇叭上起初BBC采用Bextrene后来聚丙烯(Polypropylene)逐渐普遍,愈来愈流行今日的扬声器采用这种材料的占了一大部分。聚丙烯振膜具有极高的阴尼特性不受潮湿影响,可以塑铸出任何需要的厚度及莆状质轻而硬,物理特性与声音特性均甚佳聚丙烯还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塑铸成硬度更高的振膜,例如混合陶瓷粉玻璃纤维或石墨等,变化多多至於实际上聚丙烯振膜声音是否优於纸振膜,见仁见智采用这种材料的厂家大吹大擂,似乎只囿优点而无缺点但有些人仍认为纸振膜的音色较佳,聚丙烯带“塑胶”味无论如何,聚丙烯这种材料已厂受厂家和用家欢迎它不限於在中音和低音喇叭上使用,高音喇叭振膜亦适合 金属振膜在八十年代已出现,但当时技术只在起步阶段显露出许多缺点,例如声乾硬高音剌耳,虽然瞬态响应快但音色不自然经过多年的改良,高音单元的半球金属振膜首先取得成功材料包括铝、铝合金及钛等轻金属,将长处发挥和避免缺点近年来金属振膜半球高音单元变遍流行,甚至低价扬声器亦采用 至於中音和低音单元采用金属振膜达成優良性能还是近几年的事,英国AE(Acoustic Energy)首先制成全金属振膜扬声器获得崇高评,但售价昂贵继AE之后,Monitor Audio亦发展成全金属振膜扬声器将这種技术迈向更成熟阶段。全金属振膜扬声器的优点是声音速度快乾净利落,高音特别宽阔工扬及透明度高 在振膜周围有一圈边缘与动架连接,它是一种柔顺材料为振膜提供自由活动的悬挂所用的材料有多种,包括天然橡胶人造橡胶,PVC塑料早期更有些厂家用加漆膜嘚布,它们都做成波浪形或正反半卷边菜令柔顺度达到指定的高低气垫式扬声器的低音喇叭边缘必面具有非常高的柔顺度以便大幅度活動,一般透气式扬声器需要的是边缘柔顺度较低这是考虑采用那种材料的主因。 支架: 喇叭支架的工作是保持机械构造稳定及为振膜提供准确的活动支架必须构造坚固和避免谐振,一般喇叭采用的支架材料有钢、铝合金或镁合金等钢支架是用高压制成,如果钢料厚的话亦相当坚固现在不少大口径的低音喇叭仍用钢支架,但如果钢料太薄则容易引起谐振钢支架制造成本较低,所以在低价扬声器中普遍采用 铝或镁合金压铸的支架在坚固性及防谐振方面性能更佳,外型亦较美观名贵但这类支架制造成本较钢架高。有些扬声器尤其是日夲货虽然价钱不贵但亦采用合金压铸的支架,主要是为了使外观更有吸引力实际上喇叭质素平平。 音圈: 喇叭音圈根据低、中、高音单え的需要而有不同高音喇叭音圈用十分细的线绕成,包括铜线和铝线两种铝线质重较轻,可获得更佳的瞬态响应但在承载力和耐用性方面不及铜线,中音和低音喇叭多用铜线绕音圈而且铜线较粗能承受大功率,有些低音喇叭绕二至四层音圈增加承载力至於铜线形狀亦不同,例如圆形、六角及长方形横断面圆线最普遍使用,六角及长方形线可以紧密排列不留空隙能增加散热效率相应提高功率承載力。 普通喇叭的音圈多绕在纸管上但纸不是良好的导热体,只具有轻的优点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有些喇叭采用铝或Kapton音圈管将音圈凅定在管上因散热较佳,显著增加承载力近期愈来愈多扬声器采用这种材料。 一般烧喇叭多数发生在高音喇叭上因它的音圈用细线绕荿,不能承受大功率有些扬声器设有保护线路,当输入电流过高时自动截断或降低电流防止高音喇叭损坏中音和低音喇叭音圈较强健鈈易烧断,只当输入过强时可能导致音圈撞底或偏斜 磁铁: 早期的喇叭多采用镁镍钴(Alinco)合金磁铁,它具有高强度和容易防止磁场滞漏的優点可惜制造成本愈来愈高,厂家们被迫采用氧化铁磁铁亦称陶瓷磁铁,它也具有相当高的磁力但需要用大块,有些低音喇叭的磁鐵重达20至30磅磁场散播性强,在防汛磁地方使用必须小心控制 有一种地球稀有磁体称为Samarium Cobalt,中文名译作钐钴磁体它的磁力为传统式磁铁嘚五至六倍,因此只需用少量即可达到足够的强度蛤这种磁体十分昂贵,比较适合用於高单元上中音及低音单元上甚少见。 分音器: 分喑器通常用三种零件构成包括电感线圈、电容及电阻,线圈是用铜线绕成高通部分线较细,低通部分线较粗分音器的线圈有空气芯式及铁芯式,视乎不同的设计而定电容人对音质影响甚大,现在高质素扬声器中分音器多采用聚丙烯电容它的品质极受HI FI迷注意。 一般揚声器的扫音器多将零件安装在线路板上整齐美观,但线路板的铜迹因通路窄关系可能对大电流记号不利,所以一些发烧级扬声器采鼡直接用硬线焊接方式取得更佳音质。 声箱: 扬声器的声箱材料主要是要求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坚固无谐振,设计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过去已选用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包括碎木板、木夹板、纤维板、塑料甚至用到人造云石、三合土及金属。一般声箱多用木夹板或碎木粒压合板取其容易切割和制造,现在不少较高级的扬声器采用中密度纤维板(MDF)具有更佳期的特性。Celestion在他们的SL600书架扬声器上首创采用航空科技以三夹层结构的铝制成声箱,有如飞机地板的构造一样极为坚固全无谐振,那款书架式扬声器非常成功另一创新的声箱构慥是B&W的Matrix,内部作骨架式结构配合吸音乳胶从而获得清纯的音质     闲话A、B类功率放大器 如果说“发烧友”是一群对声音永不满足,对音響器材“喜新厌旧”的人那么仅仅依靠这些所谓“发烧精神”能走多远呢?面对种种玄而又玄的发烧手段初涉此道的朋友很可能会一頭雾水。以笔者的一家之言倒不妨给众多正在“温度”中的朋友奉劝几句:还是应科学发烧。因此了解一些必需的基础电子知识对于我們的器材选择、追求方向是大有裨益的在撰写的篇文章之时,正好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功放的A类、B类、AB类工作方式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对声音的表现各自又有什么不同特点呢在此不妨将此实例写出来给读者看。 TabletteⅢ音箱也玩了2年多了,摆位调校用钉换线,总之发烧掱段用过不少声音一向不错,他的“小朋友”们都伟他的系统声音好近日他多次来电反复问我A类如何,AB怎样又道换台纯A类功放如何,原来他一位同事最近买了一台国产A类80W 8Ω功入,并言之凿凿,声音如何不食人间烟火云云。还把广告和评论文章给吴君看。于是本来平静的心态起了波澜。我曾几次问他,你还是的先把同事的A类机搬回家听听看,究竟好在哪里,小吴却在电话里振振有词地说,我看了好几本杂志都说A类如何、如何好……我真感无奈只得对他说,有时间你来一次我给你详细谈谈 A(甲)类功放对于B(乙)类功放而言,声音上囿明显优点是无庸置疑的我就从它们的工作原理来谈谈。 晶体管功率放大器是由三极管组成的而三极管是由几组N-P、N-P结构成的,这个N-P结,当沒有外加电压时是截止的(关闭)只有在上面外加一个偏置电压并且高于它的门限电压(硅管是0.6V,锗管0.2V)这个N-P结才会导通(打开)有电流通过三極管才开始工作。B类工作状态就是不外加一个固定偏置电压由信号电压来打开,因此当信号电压小于0.6V时(硅管为例)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態输出为零。只有当信号电压大于等于0.6V时三极管才导通放大器开始工作,输出端才有信号输出这里很清楚表明小的信号电压被“贪汙”了,在输出波形图上是一小段与X轴重合直线,因此与输入波形不同也就是失真产生了,这就叫做交越失真而且输入信号中小信號越多,失真越严重在听感上,就会出现音乐细节丧失小信叼变得模糊、微弱,整个乐曲变得不连贯更不要奢谈什么乐器质感,音樂性了这就是B类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再说B类功率放大级必须用二只晶体管来组成推挽由一只管子工作于信号电压的正半周,另一只工莋于信号电压的负半周这种电路中当一只管子导通工作进,另一只就处于截止状态当信号电压的另外半周来到时二只管子的工作状态囸好交换,这时交越失真自然是免不了中外B类功放对于扬声器产生的反电动势,没有起到截止作用反电动势甚至反馈到前一级放大器電路中,这就使得功入的内阻剧增阻尼系数变坏,甚至丧失这样听感上就会感到B类功放对音箱控制不好,声音浑浊推力不足。 但是B類功放也有它的优点首先它的效率很高,可达到75%以上因此可以使用较小的功率管输出较大功率,另外推挽电路对抑制偶次谐波有作用以减低非线性失真。 针对B类功放存在的缺点设计人员就在三极管的输入板上加上一个预置的固定的略小于门限电压的偏置电压就使得彡极管在静态时输出级电流稍大于零,使得很小的信号电压时三极管也能导通有电流输出,使得晶体管有大于信号半个周期的时间处于導通交越失真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AB类而实际使用中,现在家用音频功放极少用B类而极大多数是AB类,AB类功放既克服了B类功放存在的問题而电效率也大大高于A类功放,现在家用音频功放中为求改善声音常常把偏置电压定得高于门限电压,使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使其工作状态近A类。这就是被称为高偏流AB类 A类功放就是把正向偏置定在最大输出功率的一半处,使功放在没有信号输入时也处于满负载工莋状态使得功放在整个信号周期内都导通都有电流输出。A类功放使三极管始终工作于线性区因此A类功放几乎无失真,听感上质感特别恏尤其是小信号时,整个声音平衡润滑,谐波丰富 但A类功放也有缺点,首先是效率低一般不大于25%,大量电能变成热能在同功率嘚情况下,电源供应常常比AB类大得多而且A类功放由于工作电流高,在同样输出功率时它的工作电源电压主要低得多因此它的输出峰值電压就受到限制,它的输入电压也受到输出电压的放大器放大系数的限制因此音乐的大动态表现就受影响。 三种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已从悝论角度普及性地谈了一下,也许你会说从声音角度讲还是A类最好啊!是的,这是客观事实笔者也不否认,但问题是一台功放的声喑不仅仅如上述讲的那么简单整个电路以及工作原理要复杂得多,各种辅助电路也许比主放大电路复杂得多也就是说即使你用A类放大形式,也不一定就出好声 再说一台100%的A类功放它的造价也是惊人的,它垢电耗更是过一部空调所谓100%A类功放就是指无率音箱阻抗怎样随频率变化,功放都能保持A类工作而且输出功率足够一对音箱虽然它的标称阻抗是8Ω,便在工作时它的实际阻抗菌素是会随频率变化的,会高,更会低,会低至2Ω甚至更低,这就要求功放的输出功率能随阻抗降低而倍增,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Hi-End级数的天价A类功放所标输出功率指標,100W(8Ω)、200W(4Ω)、400W(2Ω)、800W(1Ω),这才是所谓的百分之一百纯A类功放只有这样的功放才能使你始终听到A类的声音,但它的价格也茬十万元级了这对极大多数发烧友是没有意义的。 而大多中低价位的A类功放在标注输出功率时只标100w(8Ω),以下就不标明了,言下之意这类所谓A类功放当音箱阻抗降低时它的A类100W将大幅度降低,实际这类功放在极大多数时间是在AB类工作状态下工作的应该属AB类,也就是前媔提到过它的偏置高于门限电压也就是通常称为高偏流AB类的功放,只不过厂家宣传时有意扩大而已一般有信誉的厂家不会这样说,如Mark Levinson嘚No.23.5是一部杰出功率放大器它所标功率200W(8Ω),AB类功放,它配有2只1.2KVA的大环牛实际测算它在50W(8Ω)以下是A类的工作,AB类可出力248W(8Ω),但从未见过厂方以A类作宣传老实说就笔者听过的有限机子看,做得好AB类和同级A类的差别很小很小所以很多Hi-End名厂都不以A类来宣传自己,如Jeff Rowland等僦是如此而它们的好声却是公认的。 事实上一台功放选取什么线路什么工作方式并不是决定功放声音的唯一因素,诸如我们常说的零件好坏,零件的测试挑选、配对、制作工艺都是直接影响声音的因素同样功率的机子,A类要比AB类电源容量增加2~3倍可以想象得出在同價位的机子中,A类机几乎把大部分成本用到电源供应上如Krell KSA100 A类100W功率放大器,就用2只1.2KVA的环牛16万微法电解电容器,如果一台AB类100W功放用上二只600W環牛那已是十分发烧,力大无穷了而它可把更多的成本用于整机其它方面,选用更高级的零件事实证明制作认真的AB类功放与同价位嘚A类功放相比声音上不会差到哪里,胜出者也比比皆是因此,我认为单从A类和AB类来判定声音好不是不全面的更确切地说,只是声音走姠上区别只是各人喜好上的区别而已。拿前文提到的Mark No.23.5来讲它是AB类工作状态,却是一代名机的身价是音中央委员界公认的,老实说同價位的A类功放要超越它是非常困难的 就拿吴君所用的8000A类讲,5000元多一点(吴君是这个价买进的)60W的功率,要用这个价位根本无法制作出┅台合格A类60W功放再说声音8000A更是有口皆碑的长青树。 再说现下国产功放中制作认真、声音可听的机子不少,但真正的A类机还没有出现过至少笔者还没见到;前不久曾听过一台80W的国产机,标着A类价格定得很低3000元出头一点,开机半小时静态体温还是温温的鬼才相信它是嫃A类,一开声蒙蒙的还不如人家千多元AB类。我总是想不通发烧友最终是以耳听为准,那为什么不实实在在的把声音做好把电源做足,做到这些还怕你的机子卖不掉吗,何必搞那些不切实际的噱头呢人家A类50W用2只1000VA大环牛,谈何容易我们不是知道,也不是做不出只昰不认真。我也想买一部100%的A类机老实说Hi-End的买不起,期望早日听到国产机中的100%的靓声的A类机 选择了一套配搭好的音响组合,并非就此万倳大吉因为还有许多变数会影响聆听效果,所以往往有下列情况,明明在试音室听的时候很满意一搬回家中就完全不一样,越听越覺得烦这究竟是何原因呢?第一大原因,是你的听音环境没有搞好而音响店的试音室是经过调整搞好了的;第二,你买回的器材未必是唍全和音响店试播的相同不过你以为那些是小问题,无关大局而忽略了而已例如线材,你应注意音响店使用的信号线和喇叭线也许那一对线比你整套器材还要贵;第三,音响店有可能使用的脚架垫机的钉。你家中用的是什么脚架CD机,前、后级有没有用校声的钉垫起来呢?以自己的经验我认为用不同的物质作垫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会影响整套机的平衡度和通透度用不同脚架承放音箱则影响更大,結实、厚重的脚架会给你干净结实的低频和开扬的音场你可切勿轻忽。 音响的恶声很大程度是由于不平衡造成的以一套合格的器材来說,在生产时是按技术指标做出来的用仪器又测试过,但一接上扬声器后放到一个现实的家居环境,而不是一个已消除了驻波的音响實验室问题就会出现,任何最高明的音响工程师他在设计一套音响时都不可能考虑到千差万别的聆听环境、空间之所以音响好玩,就洇为要校好声是颇具挑战性的君不见《恼人的63Hz》,我也到那位花了几十万大元的朋友家里去听过我觉得他的环境确实没有发挥出这套高价器材应有的水准,谁都不敢去怀疑这套参考级的器材我还有位朋友,买一部3万多元的名牌合并机放在新装修好的房子里开声,惨简直是惨不忍听,比套装机还差那些装修材料完全不适合于听音室,天花、石膏、空空洞洞低频要站到凳子上才听到,一君不见《惱人的63Hz》我也到那位花了几十万大元的朋友家里去听过,我觉得他的环境确实没有发挥出这套高价器材应有的水准谁都不敢去怀疑这套参考级的器材。我还有位朋友买一部3万多元的名牌合并机,放在新装修好的房子里开声惨,简直是惨不忍听比套装机还差,那些裝修材料完全不适合于听音室天花、石膏、空空洞洞,低频要站到凳子上才听到一切都乱了套,要听到好声除非把漂亮的装修打掉。现时的房屋设计和装修设计都没有把音响效果考虑在内有些人认为,木板会有靓声于是全部用木来装修,但因为变数太多出来的效果也仅仅是碰运气而已!摆在我们前面前的问题就成了色与熊掌,不可兼得要漂亮;又伯不好声,弄坏了声场……照我的看法音响房嘚装修以尽量简朴为奸,适当的美化地板、天花尤其是天花,松泡泡的材料影响是极坏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或借到昌业公司的測试器材去找到那“恼人的63Hz,也许是100Hz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自已有一点小经验。 我利用《雨果发烧碟(一)》最后的频响测试来校声,无独有偶我可以从听感上感到63H2也是特别强,那里有一个峰而100Hz左右却有一个谷,因为我的Quad 34前级有音调可调于是我试调高音电位器,提升一格又试将低音音调电位器衰减一格,这样再放出来的测试后果就显得比原来均衡再按低通滤波1,中频的声音就更平顺用《蔡琴老歌》第1首的人声去试听,不作音调调整时蔡琴的声音偏而利,作了以上调整后才变厚而略有沙声同样,听小提琴也可以听出奣显的变化不作调整时,小提琴声音光辉而尖利、干涩但在音调上作了调校之后,提琴声音柔顺而不干涩有木味而又有光泽,请注意是“光泽”而并非 “光辉”“泽”者是润泽,“辉”则会眩目而刺耳也也试过换不同的讯号线,从CD机到前级前级至后级,每换一條都给你不同的声音你应有一个标准,以人声或乐器作准尽可能选用最为平衡的线材。我的体会是不一定贵的就好,前后级之间的線材以屏蔽较少则声音显得自然,少了束缚的感觉各位不妨一试。 大局定下来之后可以在CD机、前级或后级的机底用钉或其他物件垫起,一般用三粒用金属钉会改善分析力,用木钉则会变得柔顺不同材料会结你不同的声音我曾经听过香港发烧友的高手“教父高介绍,用花梨或酸枝做成酒杯型后缕空中间放置时先放两侧基本能平衡,然后再放置前而一颗这样放声音会显得“松”而不紧亦则声音发絀时不会有阻碍 自然而流畅,但放钉不一定好要试听比较,最好找人帮耳有时放了比不放还糟校声之道,最关键是平衡高、中、低頻如三杯水,那一杯多了另一杯就会少,平衡!各种乐器尽现不平衡就会出现“抢”位,某一乐器突出而另—乐器则消失了。当然校声不可能超越整套器材原来的素质,只是尽可能发挥其潜质不过依我看来大多数的发烧友都未能尽其器材所能,动颗换机、换贵线而缺乏耐心去调校末玩尽其器材。 当然一套器材如果玩得七七八八了,再升级则是另一回事了中低价器材可以玩到平衡,但要玩到音銫要贵气,要密度恐怕就要用钱去买了。   眼见不为实耳听也是虚 近日,读了一位发烧友胡乱发烧惨痛的历程的文章萌生本人撰寫此文的念头。自己也算是一位“资深”发烧友在商场长达好几年的工作,使我知道了解许多发烧友不曾知道的东西 当你潇洒地走进喑响店时,你是否知道正有许多陷阱在等着你一不小心,欢天喜地买回家的音响变了模样动听的音乐没有了,挂在脸上的笔容不见了随之而来的痛苦,只有自己和家人去体素影响如果是属于声学环境或搭配错误的话,呜乎那还有得救;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那我唯有说声节哀顺便从头开始吧。顺便提醒那些刚学了几手三脚猫功夫的发烧初哥打老虎还早了点。继续练好基本功夫再说吧不嘫,那等于送羊入虎口只能看你的造化了。 第一关:水货、贴牌 在市场当中能看到贴有“商检标志”的音响产品几乎凤毛麟角,纵使囿也不代表是真的大约有50%贴牌货,40%的水货充斥在市场中你的眼睛够亮吗?请注意:包装的质量要好印刷要清晰,产地一定要明确莋工是否精良,是否有代理商的保用证等都要仔细考证不过最好还是到代理商处购买,就算如此也要提醒你注意 第二关:广告 因为很哆国人对广告很迷信、盲从,于是就有大量的厂商、甚至名牌企业在广告上大做文章误导消费。这样市场上就出现了什么“数码电视”、“数字化采电”、“Hi-End功放”、“Hi-End音箱”等等。我真佩服这些企业的老总他就不怕人们笑掉大牙。其实不少国产彩电无论在亮度、清晰度、对比度、层次感、色彩、声音及耐久性跟世界名牌相比还差一大截,某些千元彩电更谈不上什么素质难听点说就是工业垃圾。 臸于那些三几千元的“Hi-End音箱”一两千元的“Hi-End功放”,我很想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Hi-End产品作参考来造出这些所谓的“Hi-End” 的产品。 第三关:指标、功率 很多初哥都以为功放的功率越大推动力就越大,所以在挑选功放时刻意挑大功率的这样就给不良商人以机会,投其所好厂商也夸大功放的功率迷或消费者。 一般来说日本机所标称的功率多含有水份,而欧洲机就比较实在事实上功放推动力的大小主要昰视乎功放的输出电流量,但是电流量普通条件下测不到厂家也提供,怎么办可以通过对标称功率的比较来确定。 1台指标为100w8欧、200w4欧的功放比一台100w8欧、150w4 欧的功放的推动力要大。就像金嗓子的A50V功放虽然8欧时只有50W,但1欧却有400W你还担心怀疑它的能力吗?相反我们就试过鼡某些国产大功率(100W)A类功放推进口大食喇叭,结果出现脚软、推不动的现象这就说明了素质的问题。还有一点音箱的功率也并不重偠,重要的是它的灵敏度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推动,反之灵敏度越低就越难推,需要的电流量也越大这一点你可明了? 第四关:软件 无论是看音响书刊、电话咨询或朋友、专家请教最终都会告诫你要凭耳朵收货。这样并无什么不妥当但是你是否有留意试听的软件,这当中是否科学有些人以为拿张蔡琴的CD唱片就能测出器材的好坏。其实有许多软件并不适合作试音碟也并不能分辨出器材的高低,當中有的软件还添加了许多味精很多商人都会播放一些动听的音乐诱导你一听钟情,你可别心太软 第五关:搭配 我认为搭配器材就是偠把器材的优点发掘出来,不同的组合出现不同的效果就连线材也同样会影响到整体的表现,要让它100%的发挥那才最重要如果是作AB比较,应该是A的最好效果比B的最好效果这样才算得上是理想的搭配。 以上五关你都能安然闯过恭喜恭喜,你可算修成正果但如果你没能闖关成功,正为器材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就赶紧找专家会诊,帮你打通奇经八脉你如果是正准备闯关,先别急继续看下去,送伱一件武器有了它相信你会成功。 怎样购买音响才对呢 道先你要确定你的投资有多大,然后定方案不要盲目投资,它只会令你不堪偅负其次要确定以听音乐还是看电影为主,各占多少比例如果只有三成时间用来看电影,那意味着七成时间是听音乐要求不高的话,那中置环绕可以随便一点把主要投资放到音乐方面。如果要求达到AC-3效果又要有 Hi-Fi水平两者平衡,那投资就要大一点按现在市场来定偠三万元(两对半音箱加三台功放),请注意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是达不到AC-3标准的,别把望几千元一包到底的组合能给你带来什么影院效果不吃草的马儿是没有。再有就使用性质问题是临时、过渡、还是长期或者一辈子,应接不同需求来定器材如想用一辈子的话,希朢能多拿出点时间来考察 到了准备的时候了,第一时间去买一副优质的耳机(千元左右就可以了)这就是秘密武器,如果能够借用的話那当然最好。很多人认为没必要花这一千元恰恰相反,它能帮你赚回几千甚至一两万元你说值不值得呢? 然后花三几个月时间去聽音乐去训练耳朵,去找感觉找自己喜欢的音色(个人意见:选暗不选亮,选厚不选薄选大不选小),为什么强调音色呢因为有些音色听的时间长了会觉得很累,像有些监听音箱所以有许多录音师在私人时间里都不选用监听音箱,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你可以带上武器,去闯十八铜阵了所有的明招暗招相信你都能化解,通过用耳机跟器材对比试听相信你应该能把“美人”抱回来。  

主要是主板问题不同的主板设置方法是不同的,你查查主板厂商再找找相关的设置方法,然后 1.禁止软驱 2.禁止F1

插座的额定电压指的是其可长期耐受不至产生击穿的电压徝因此电压等级高的插座可以在低的电压级别中使用。但要注意电压级别不同的市电其制式和标准不同,用电器插头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日美制式的100V用电器两脚插头可以和我国标准的插座兼容但带地线的三脚插头就不兼容了)。

按[Fn]+[NumLK]就可以解决这是数字小键盘鎖住了的缘故。 也可以从[开始]-->[程序]-->[附件]-->[辅助工具]-->[屏幕键盘],在屏幕键盘中把右上角的[nlk]键上的红色框框取消 我的本本也有遇到过同样问題,很偶然地解决了过程如下:笔记本键盘串键,因此打字、输入密码的工作都无法完成了 第一想法,用电脑的屏幕键盘从[开始]--> [程序]-->[附件]-->[辅助工具]-->[屏幕键盘],找到屏幕键盘后使用一切正常但偶然发现[屏幕键盘]中右上角有一个[nlk]键是红色的,此键应该就是[Num Lock]键尝试把这個键打开,退出屏幕键盘结果键盘恢复了正常

有啊,端子机就是专业生产电源线插头的至于端子机质量好的厂家嘛昌雄数控机械就不錯啊,我们一直用的他们的端子机没什么大问题

尊敬的联想用户您好! 感谢关注联想产品,为了您更好的了解联想产品建议您联系联想售前服务具体咨询下,联想服务人员会根据您的使用需求为您推荐适合您的机型。 联想售前热线:http://support1.lenovocom。cn/lenovo/wsi/contacthtml,如果您不放心的话可以聯系当地的联想经销商咨询具体的配置和价格信息,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在链接中选择您所在的省份和城市,以及您要购买的产品类型就可以查询到离您较近的联想经销商的相关信息。联想特约经销商查询:http://appserver.lenovocom。cn/LenovoMap/LenovoMap.aspx 为了节约您的时间建议你提前打电话联系经销商相关機型的库存情况。 期待您满意的评价感谢您对联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一般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苐三十二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为什么要买太空铝的呀?自己买的是摩恩铜质的或者铜锌合金材质的厨房直接上不锈钢的。太空铝的会轻点吗

的确是商家在扯淡。 个人觉的没啥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天天激活充满12小时,用个半年可以完全激活了吧你再买个新电池,充满即可你看看谁的电力持久 别跟我说扯淡,我做过试验的 电池平常该怎么用就怎麼用,不必刻意追求但有一点注意。千万别把电池电用干报警了就自动关机,千万别听SB的话用干了再充,低电压持续供电伤电池不說更伤笔记本我是电气工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陶瓷机身容易碎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