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批判批判“议会斗争”而要求“革命斗争”,有什么依据

中央编译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研究
| 设为首页 |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
作者:徐芹&&&&&&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3期
网络编辑:俣俟
发布时间:
摘要: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是列宁早期活动的主题:从对社会主义学说赢得工人阶级缘由的理论论证中揭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对俄国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中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并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为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是列宁能够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契机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首先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前提。
关键词:列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十月革命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是新生事物,它的产生与发展既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又是一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列宁早期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并着力批判试图遏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小资产阶级理论。这与列宁的社会主义目标看似相左,实际上却高度一致。列宁在肯定和支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批判,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积极付诸实践,为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胜利作准备。
  一、理论论证: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而非着眼于描绘未来远景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西欧资产阶级社会制度的过程中创立的。自《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性文献于1848年在伦敦发表起,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开始在欧洲工人阶级中间广泛传播,并于19世纪80年代被普列汉诺夫等人介绍到俄国。19世纪90年代,俄国自由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在民粹派刊物《祖国纪事》上撰文攻击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他在谈及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欧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的原因时说:“至于经济唯物主义在所谓横的方面获得成就,即它以未经批判地检验过的形式广为传播,那么,这种成就并不是侧重于科学方面,而是侧重于未来的远景所确定的日常生活实践方面。”“这种远景对领会它的德国工人阶级所要求的,对热情关心德国工人阶级命运的人们所要求的,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批判的思考。它要求的只是信仰。”[1]可见,在米海洛夫斯基看来,社会主义学说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它赢得工人阶级的原因在于其对未来美好社会蓝图的描绘。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不但没有而且极力反对详细描绘社会主义,他们仅仅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列宁也说:“谁都知道,科学社会主义其实从未描绘过任何未来的远景,它仅限于分析现代资产阶级制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如此而已。”[2]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描绘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上,是从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中揭示社会主义必然性的学说。因而,米海洛夫斯基的说法是极端荒谬和虚伪的。列宁接着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它抛弃了关于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条件的议论,而着手唯物主义地分析现代社会关系并说明现在剥削制度的必然性的时候取得成就的。”[3]我们知道,“合乎人的本性”正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俄国民粹主义“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出发点,它们从主观社会学出发,构建理想中的未来社会制度,从而成为空想的社会理论,最终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所淘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它在批判现实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构建未来社会制度,揭示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并指出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路径。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吸引工人,受到工人欢迎,并在工人中间广泛传播的内在原因。
  二、现实批判:俄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及历史暂时性
  在承认俄国资本主义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列宁要求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的批判,以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由于残存着前资本主义关系,俄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特别丑陋。1861年改革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于改革后的俄国经济、政治生活中。首先,改革没有触动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尽管改革后的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大量土地而且是最好的土地却仍然集中在享有特权的贵族手中,集中在昨天的农奴主—地主手中。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占有呈两极分化的状况:一面是1050万农户占有7500万俄亩土地;另一面是3万农户占有7000万俄亩土地。[4]前者每户平均仅拥有7俄亩土地,后者每户平均占有土地达2333俄亩!这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同时,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农业中的发展。其次,改革后的农民份地占有制依然是纯粹的中世纪式的。农民依然被细化成各类农民,他们之间存在许多界限,在占有土地的数量和性质、赎买土地的条件以及赎金的多少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中世纪界限,把农民束缚在小联合体中,限制其与外界的联系。其三,改革后的俄国政权依然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农奴制改革是以亚历山大二世为首的统治阶级推行的,其首要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利益。虽然迫于国内不断高涨的自由主义呼声,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对资产阶级作出一定的让步,如实行地方自治改革,但这不足以动摇沙皇的专制政权。正如列宁所说,用“一些廉价的让步”,“非政治性的改革”,“沙皇新命令中满篇皆是的不负责任的诺言”来实现脱身之计。[5]“一个交换不断扩大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国家,如果它的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处处受到中世纪关系的阻碍和干扰,那它就不能不经受各种各样的危机。”[6]
  上述状况表明,资本主义的俄国新旧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大众与以沙皇为首的封建地主间的矛盾、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极为深厚。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深厚性构成俄国剥削阶级政治统治垮台的助推器,资本主义的俄国在未达到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就被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也就成为必然。
  2.俄国资本主义成为愈来愈广泛的劳动居民阶层的厄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除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直接剥削外,还有广大小生产者(农民、小商品生产者、小手工业者等)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排挤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1900年,世界资本主义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正值工业经济高涨的俄国第一个卷入危机之中。危机迅速波及到俄国的各个工业部门,使工业品产量大幅下降:生铁产量下降了15%,钢轨生产下降了32%,顿巴斯矿井开工率为59%,炼焦厂开工率为42%。[7]工资降低,大量工人失业,全俄国的失业工人数超过20万,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祸不单行,年间,俄国农业遭遇歉收,广大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俄国农民也异常艰难困苦。沙皇政府无视农民的饥寒交迫和工人的流离失所,于日颁布了将西伯利亚官地拨给私人的新法令,以援助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的地主和宫廷官员们。
  在此情况下,上千万的工人、占人口总数近90%的农民和其他一些小生产者逐渐抛弃对资本主义的幻想,而资产阶级本身又软弱无能,资产阶级政权注定不会长久。
  3.俄国资本主义为消灭城乡对立创造条件却无法消灭城乡对立。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进一步发展,俄国城乡差距愈益凸显。针对当时俄国呈现出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问题,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城乡对立问题上扮演的矛盾角色:为消灭城乡差距创造条件却无法消灭城乡差距。列宁指出,“完全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大城市的进步性,丝毫不妨碍我们把消灭城乡对立当作我们的理想(并列入我们的行动纲领,至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还是让给司徒卢威和别尔嘉耶夫先生吧)。”[8]列宁在这里提出把“消灭城乡对立当作我们的理想”,原因在于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俄国不可能消灭城乡对立问题。在当时的俄国,土地占有者和资本家人为地扶持小农,使之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人为地扶持小农”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小农业的发展及其地位的巩固,实际上,在农业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阴影下生存的小农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小农业的大量存在只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阻碍城乡对立的消除。此外,城市资本主义对农村的支援是自发的而不是有计划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俄国农村的面貌。正如列宁所说:“为了发展农业技术,城市资本主义可以提供一切现代科学手段,但它却使生产者保留同以前一样的社会地位;城市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系统、有计划地把城市文化输入农村。”[9]那么怎样才能消灭城乡对立?列宁指出:“在生产者联合起来的社会中城乡对立必然消失。”[10]“生产者联合起来的社会”即指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时候,城乡对立问题才会也必然会消失。
  俄国资本主义在解决城乡对立问题上扮演的矛盾角色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剥削性质的外在表现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将被历史淘汰,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取而代之。
  三、积极实践:为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捍卫与发展,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他强调指出,实际工作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人阶级“一分钟”也不能放弃“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为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11]
  1.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为赢得社会主义做好组织上的准备。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组成,致力于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要想有效地开展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以求得人类彻底解放的政治活动,必需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普列汉诺夫等人1883年在日内瓦创立的“劳动解放社”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它未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年轻的列宁登上社会政治舞台时,意识到俄国工人运动的无组织状态,便着手建立“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全部解放斗争的革命家组织”。1895年12月,列宁在彼得堡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后来,由于列宁等协会主要领导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协会的领导权逐渐落入俄国经济派手中。1898年春,俄国各地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但由于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俄国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列宁明白,要建立起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首先要破除经济主义的影响。为此,他在流放地期间写了一系列批判经济主义(修正主义)的文章,如《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党的纲领草案》、《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倾向》等。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从思想上彻底批判了经济主义,全面论述了建立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列宁在文中强调指出,“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就不能持久。”[12]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坚持建立一个紧密团结的、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党,并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章。这次代表大会虽然造成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却标志着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所谓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与同时代的西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比较而言的。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新发展,使无产阶级能够通过议会进行合法的斗争,因此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放弃暴力革命,主张公开的议会斗争。而当时的俄国仍处于沙皇专制政治的统治之下,工人阶级无法进行公开的、合法的斗争。因此,列宁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适合俄国国情的无产阶级政党。他指出,在年轻的国家里开始的运动,只有在运用别国经验的条件下才能够顺利发展。“但是,要运用别国的经验,简单了解这种经验或者简单抄袭别国最近的决议是不够的。为此,必需善于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经验,并且独立地加以检验。”[13]意思是说,在年轻的资本主义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和实际工作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但是不能机械式地套用,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运用。
  2.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鼓动工作,为赢得社会主义积蓄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列宁强调指出:“革命的成功取决于把人民中更广阔的阶层吸引到自由事业方面来,取决于教育他们、组织他们。”[14]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空想,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没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而把希望寄托在少数精英甚至统治阶级身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则不同,它不但找到了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而且找到了工人阶级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农民。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15],而不是在工人中自发地产生的。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因此,必须在工人中间开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鼓动工作,将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的思想中去。1905年革命期间,解放联盟委员会打着非党立场的幌子向工人阶级抛出资产阶级论调,试图利用工人阶级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列宁认为,这是在向工人“灌输资产阶级思想”,用“资产阶级的烟雾模糊”工人的社会主义意识。为此,他强调指出,“工人是在和资产阶级并肩反对专制制度,而对工人来说,放弃和资产阶级的原则分歧就等于放弃社会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为社会主义做准备工作。”[16]
  列宁在俄国实践并发展了马克思提出的工农联盟思想。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工人阶级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工人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孤鸿哀鸣”,任何革命运动都将以失败告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由于农奴制残余的大量存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产业工人只占人口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农民占人口总数则达90%。在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要获得成功必须获得农民的支持。要获得农民的支持,首先需要向农民说明小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没有发展前途和逃脱不了被破产的命运,使之放弃对资本主义的幻想;说明在社会制度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劳动,使之倾向于社会主义学说。列宁早期十分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如1903年的《告贫苦农民》一文。需要指出的是,1905年革命前,由于对俄国的农奴制残余估计不足,列宁对俄国农民对于民主革命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年革命期间,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代表农民利益的劳动派还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要求,凸显了农民作为一个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展现出农民民主革命的角色。基于此,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人提出修改土地纲领的任务,对农民的支持由“归还割地”转向没收地主全部土地,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广泛的工农联盟。
  3.领导无产阶级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为赢得社会主义创造政治条件。虽然俄国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这主要是就经济而言的。在政治上,俄国依然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尽管资产阶级获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严格来说,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前,俄国都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因此,政治自由不仅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追求,也是其他被统治阶级所迫切需求的。在沙皇专权的俄国,人民没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等自由,没有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第一、二届杜马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专制统治的高压政策之下,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不得不作为地下政党秘密活动,并不时地遭遇沙皇政府的牢狱之灾。列宁早期非常注重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多次强调政治自由的意义。1903年3月,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强调指出,“社会民主党人的首要要求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不能使劳动人民马上摆脱贫困,可是它能给工人们同贫困作斗争的武器。”[17]同年8月,他在《改革的时代》一文中又说:“没有政治自由,任何形式的工人代表机构都只能是可怜的骗局,无产阶级照旧还会待在监狱里,得不到为争取自己彻底解放而斗争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活动余地。”[18]但是,并非所有工人都能把握好争取资产阶级政治自由的斗争与社会主义斗争之间的关系。针对此,列宁强调说:“工人们应该为争取政治自由而斗争,同时一分钟也不放弃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放弃为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19]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针对工人阶级是否参加实质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非党组织问题,列宁指出,在民主革命时代,拒绝参加非党组织,在一定的场合下就等于拒绝参加民主革命。但是“参加非党组织的目的、性质、条件等等都应当完全服从于一个基本任务:准备和组织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自觉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20]。
  四、列宁早期活动是实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的重要前提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先胜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促成的,没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一战造成的历史契机等基本因素,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落后的俄国首先胜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若没有列宁的早期活动,没有对社会主义目标的执着追求,没有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日益壮大的社会主义群众队伍,再好的历史契机也会成为浮云。
  1.列宁早期的理论工作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早期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主义学说在俄国的传播还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干扰和阻碍,俄国工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自发性左右,迫切需要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加强理论工作。列宁刚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就显示出非凡的理论工作才能。首先,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粉碎了俄国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指明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方向,明确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双重革命任务;其次,依据俄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现实,力排众议,提出建立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使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再次,根据俄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表现和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新变化,提出资产阶级正在衰朽的思想,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前提。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又不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信条,他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变化中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发展理论,并善于用发展的理论武装党和工农群众。
  2.列宁早期的宣传鼓动工作为社会主义赢得了思想阵地。思想阵地即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社会主义要赢得胜利,首先要赢得思想阵地,把尽可能广泛的阶层吸引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上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为夺取或巩固政权必然会不择手段地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抢占各个阶层的思想阵地,并竭力诋毁社会主义学说。在19世纪末的俄国,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受到资产阶级及其学者的肆意歪曲和诽谤,而且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潮民粹主义“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极力排斥。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在当时的俄国可谓举步维艰。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列宁一方面通过理论批判捍卫马克思主义,削弱和清除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对工农群众的误导;另一方面,深入工农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鼓动工作,为社会主义抢占尽可能广泛的思想阵地。在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人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的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群众队伍日益壮大。
  3.列宁早期的实践活动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在一战前的俄国,工人阶级背负着双重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资本的统治。农奴制残余特别是沙皇专制统治不仅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性更加丑陋,而且严重束缚了工人阶级的手脚。因此,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成为无产阶级首要的政治任务。列宁把争取政治自由和民主共和制的斗争看作社会革命斗争的必要阶段之一。他早在喀山大学求学期间,就积极参加反抗沙皇政府的革命活动,并因此而被迫退学和遭受牢狱之苦。1893年秋,他到达当时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深入工人中间开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鼓动工作,指导工人阶级将经济斗争与反资本家和反沙皇政府的政治斗争相结合。1895年,他把彼得堡地区原有的20多个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合并成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协会的领导下,彼得堡地区的工人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迫于沙皇政府的追捕和迫害,十月革命前的列宁不得不长期旅居国外,只能通过书信和报刊资料等方式了解国内工人运动现状,制定相应的革命战略和斗争策略。在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人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日益凸显。列宁曾在《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作用:“无产阶级实际上始终在领导革命。社会民主党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先进部队。群众斗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展异常迅速,超过了许多革命家的预料。”[21]列宁还指导工人阶级与资本家展开政治斗争,并提出利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运动。
  [1][2][3] 《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第153—154页,第154页,第155页。
  [4][6] 《列宁全集》第2版第17卷第56页,第54页。
  [5] 《列宁全集》第2版第9卷第114页。
  [7]& 宋则行、樊亢主编《外国经济史》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
  [8]《列宁全集》第2版第5卷第132页。
  [9][10] 《列宁全集》第2版第4卷第126页,第125页。
  [11][16][19]《列宁全集》第2版第10卷第269—270页,第269页,第269—270页。
  [12][13][15]《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118页,第23页,第29页。
  [14][20]《列宁全集》第2版第12卷第31页,第129页。
  [17][18]《列宁全集》第2版第7卷第118页,第302页。
  [21]《列宁全集》第2版第16卷第111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文章:
请输入要检索的文章标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国外理论动态当前位置:&>&&>&&>&
列宁:国家与革命(全文)
&列宁:国家与革命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阶级社会和国家
名字内容恢复
不可调和不能调和统治压迫不可能日益相异化而且非消灭
更可靠任何
现今的现今的
资产阶级的以后无产阶级消灭这样一种以后以后民主也任何不是不是
不能这样全部这方面的
  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头两部著作《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恰巧是在1848年革命前夜写成的。由于这种情况,这两部著作除了叙述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具体的革命形势。因此,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两部著作的作者从年革命的经验作出结论以前不久关于国家问题的言论,也许更为恰当。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工人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从此再不会有任何原来意义的政权了,因为政权正是资产阶级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1885年德文版第182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页。&&编者注]
  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几个月以后(1847年11月)写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的论述,同这一段关于国家在阶级消灭之后消失的思想的一般论述对照一下,是颇有教益的:
  &&&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直译是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06年德文第7版第31页和第37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3页和第272页。&&编者注]
  在这里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公社以后开始这样说)这个思想的表述,其次我们还看到给国家下的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定义,这个定义也属于马克思主义中&被忘记的言论&:&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国家的这个定义,在正式社会民主党的占支配地位的宣传鼓动书刊中不仅从来没有解释过,而且恰巧被人忘记了,因为它同改良主义是根本不相容的,它直接打击了&民主的和平发展&这种常见的机会主义偏见和市侩的幻想。
  无产阶级需要国家,&&一切机会主义者,社会沙文主义者和考茨基主义者,都这样重复,硬说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如此,但是&忘记&补充:马克思认为,第一,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只是逐渐消亡的国家,即组织得能立刻开始消亡而且不能不消亡的国家;第二,劳动者所需要的&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国家是特殊的强力组织,是镇压某一个阶级的暴力组织。无产阶级要镇压的究竟是哪一个阶级呢?当然只是剥削阶级,即资产阶级。劳动者需要国家只是为了镇压剥削者的反抗,而能够领导和实行这种镇压的只有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是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是唯一能够团结一切被剥削劳动者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把资产阶级完全铲除的阶级。
  剥削阶级需要政治统治是为了维持剥削,也就是为了极少数人的私利,去反对绝大多数人。被剥削阶级需要政治统治是为了彻底消灭一切剥削,也就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反对极少数的现代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
  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这些用阶级妥协的幻想来代替阶级斗争的假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改造也想入非非,他们不是把改造想象为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而是想象为少数和平地服从那已经理解到本身任务的多数。这种小资产阶级空想同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观点有密切的联系,它在实践中导致出卖劳动阶级的利益,法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的历史就表明了这一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法、意和其他国家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内阁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一生都在反对这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即目前在俄国由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复活起来的这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马克思把阶级斗争学说一直贯彻到政权学说、国家学说之中。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因为无产阶级是一个特殊阶级,它的生存的经济条件为它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准备,使它有可能、有力量达到这个目的。资产阶级在分离和分散农民及一切小资产阶级阶层的同时,却使无产阶级团结、联合和组织起来。只有无产阶级,由于它在大生产中的经济作用,才能成为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的领袖,这些被剥削劳动群众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和摧残比起无产阶级来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他们不能为自己的解放独立地进行斗争。
  阶级斗争学说经马克思运用到国家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必然导致承认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的专政,即不与任何人分掌而直接依靠群众武装力量的政权。只有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从而能把资产阶级必然要进行的拼死反抗镇压下去,并组织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去建立新的经济结构,才能推翻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需要国家政权,中央集权的强力组织,暴力组织,既是为了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也是为了领导广大民众即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者来&调整&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反之,现在占统治地位的机会主义却把工人的党教育成为一群脱离群众而代表工资优厚的工人的人物,只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苟且偷安&,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自己的长子权,也就是放弃那领导人民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作用。
  &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马克思的这个理论同他关于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全部学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作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实行专政,无产阶级实行政治统治。
  既然无产阶级需要国家这样一个反对资产阶级的特殊暴力组织,那么自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不预先消灭和破坏资产阶级为自己建立的国家机器,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在《共产党宣言》中已接近于得出这个结论,马克思在总结年革命的经验时也就谈到了这个结论。
  关于我们感到兴趣的国家问题,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总结年的革命时写道:
  &&&然而革命是彻底的。它还处在通过涤罪所的历程中。它在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事业。日〈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日子〉以前,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前一半预备工作,现在它在完成另一半。它先使议会权力臻于完备,为的是能够推翻这个权力。现在,当它已达到这一步时,它就来使行政权力臻于完备,使它表现为最纯粹的形式,使它孤立,使它成为和自己对立的唯一的对象,以便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黑体是我们用的〉。而当革命完成自己这后一半准备工作的时候,欧洲就会站起来欢呼说:掘得好,老田鼠!
  这个行政权力有庞大的官僚和军事组织,有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这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堵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是在专制君主制时代,在封建制度崩溃时期产生的,同时这个寄生机体又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第一次法国革命发展了中央集权,&但是它同时也就扩大了政府权力的容量、职能和帮手的数目。拿破仑完成了这个国家机器&。正统王朝和七月王朝&并没有增添什么新的东西,不过是扩大了分工&&
  &&最后,议会制共和国在它反对革命的斗争中,除采用高压手段而外,还不得不加强政府权力的工具和集中化。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黑体和着重号是我们用的〉。那些争夺统治权而相继更替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自己胜利的主要战利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907年汉堡第4版第98&99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1&692页。&&编者注]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段精彩的论述里,与《共产党宣言》相比,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那里,国家问题还提得非常抽象,只用了最一般的概念和说法。在这里,问题提得具体了,并且作出了非常准确、明确、实际而具体的结论:过去一切革命都是使国家机器更加完备,而这个机器是必须打碎,必须摧毁的。
  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正是这个基本的东西,不仅被占统治地位的正式社会民主党完全忘记了,而且被第二国际最著名的理论家卡&考茨基公然歪曲了(这点我们在下面就会看到)。
  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历史作了一般的总结,使人们认识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还使人们得出这样一个必然的结论:无产阶级如果不先夺取政权,不取得政治统治,不把国家变为&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就不能推翻资产阶级;这个无产阶级国家在它取得胜利以后就会立刻开始消亡,因为在没有阶级矛盾的社会里,国家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这里还没有提出究竟应当怎样(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以无产阶级国家来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问题。
  马克思在1852年提出并加以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马克思忠于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以伟大革命年代的历史经验作为依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这里也像其他任何时候一样,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
  国家问题现在提得很具体:资产阶级的国家,资产阶级统治所需要的国家机器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在历次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和面对着各被压迫阶级的独立行动,国家机器如何改变,如何演变?无产阶级在对待这个国家机器方面的任务是什么?
  资产阶级社会所特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产生于专制制度崩溃的时代。最能表明这个国家机器特征的有两种机构,即官吏和常备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屡次谈到,这两种机构恰巧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工人的经验都非常清楚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这种联系。工人阶级是根据亲身的体验来学习领会这种联系的,正因为这样,工人阶级很容易懂得并且很深刻地理解这种联系不可避免的道理,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不是无知地、轻率地否认这个道理,便是更轻率地加以&一般地&承认而忘记作出相应的实际结论。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社会身上的&寄生物&,是使这个社会分裂的内部矛盾所产生的寄生物,而且正是&堵塞&生命的毛孔的寄生物。目前在正式的社会民主党内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机会主义,认为把国家看做寄生机体是无政府主义独具的特性。当然,这样来歪曲马克思主义,对于那些空前地玷污社会主义、竟把&保卫祖国&的概念应用于帝国主义战争来替这个战争辩护和粉饰的市侩,是大有好处的,然而这毕竟是无可置疑的歪曲。
  经过从封建制度崩溃以来欧洲所发生的为数很多的各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官吏和军事机构逐渐发展、完备和巩固起来。还必须指出,小资产阶级被吸引到大资产阶级方面去并受它支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这个机构,这个机构给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人等等的上层分子以比较舒适、安闲和荣耀的职位,使这些职位的占有者居于人民之上。看一看俄国在   日以后这半年中发生的情况吧:以前优先给予黑帮分子的官吏位置,现已成为立宪民主党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猎取的对象。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想进行任何认真的改革,力图把这些改革推迟&到立宪会议召集的时候&,而且又把立宪会议慢吞吞地推迟到战争结束再举行!至于瓜分战利品,攫取部长、副部长、总督等等职位,却没有延期,没有等待任何立宪会议!玩弄联合组阁的把戏,其实不过是全国上下一切中央和地方管理机关中瓜分和重新瓜分&战利品&的一种表现。各种改革都延期了,官吏职位已经瓜分了,瓜分方面的&错误&也由几次重新瓜分纠正了,&&这无疑就是日&8月27日这半年的总结,客观的总结。
  但是在各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之间(拿俄国的例子来讲,就是在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之间)&重新瓜分&官吏机构的次数愈多,各被压迫阶级,以无产阶级为首,就会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同整个资产阶级社会不可调和的敌对性。因此,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甚至包括最民主的和&革命民主的&政党,都必须加强高压手段来对付革命的无产阶级,巩固高压机构,也就是巩固原有的国家机器。这样的事变进程迫使革命&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去反对国家政权,迫使革命提出这样的任务:不是去改善国家机器,而是破坏它、消灭它。
  这样提出任务,不是根据逻辑的推论,而是根据事变的实际发展,根据年的生动经验。马克思在1852年还没有具体提出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个必须消灭的国家机器的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是多么严格地以实际的历史经验为依据。那时在这个问题上,经验还没有提供材料,后来在1871年,历史才把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在1852年,要以观察自然历史那样的精确性下断语,还只能说,无产阶级革命已面临&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国家政权的任务,即&摧毁&国家机器的任务。
  这里可能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把马克思的经验、观察和结论加以推广,用到比年这三年法国历史更广阔的范围上去是否正确呢?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重温一下恩格斯的一段话,然后再来研究实际材料。
  恩格斯在《雾月十八日》第3版序言里写道:&&&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比起其他各国来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因而阶级斗争借以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借以表现出来的变换不已的政治形式,在那里也表现得最为鲜明。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它在大革命时期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而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里也以其他各国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1907年版第4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1&602页。 &&编者注]
  最后一句评语已经过时了,因为从1871年起,法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就停顿了,虽然这种停顿(无论它会持续多久)丝毫不排除法国在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有可能成为使阶级斗争达到彻底的结局的典型国家。
  现在我们来概括地看一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先进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更缓慢地、更多样地、范围更广阔得多地进行着那同一个过程:一方面,无论在共和制的国家(法国、美国、瑞士),还是在君主制的国家(英国、一定程度上的德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等),都逐渐形成&议会权力&;另一方面,在不改变资产阶级制度基础的情况下,各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瓜分着和重新瓜分着官吏职位这种&战利品&,为争夺政权进行着斗争;最后,&行政权力&,它的官吏和军事机构,日益完备和巩固起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整个演变过程的共同特征。法国在年这3年内迅速地、鲜明地、集中地显示出来的,就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特有的那种发展过程。  
  特别是帝国主义,即银行资本时代,资本主义大垄断组织的时代,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表明,无论在君主制的国家,还是在最自由的共和制的国家,由于要加强高压手段来对付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就大大强化了,它的官吏和军事机构就空前膨胀起来了。
  现在,全世界的历史无疑正在较之1852年广阔得无比的范围内,把无产阶级革命引向&集中自己的一切力量&去&破坏&国家机器。
  至于无产阶级将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个国家机器,关于这一点,巴黎公社提供了极有教益的材料。
  1907年,梅林把日马克思给魏德迈的信摘要登在《新时代》杂志上(第25年卷第2册第164页)。在这封信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阶级的存在还是发现这些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叙述过这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对这些阶级作过经济的剖析。我新做的工作就是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页。&&编者注]
  在这一段话里,马克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两点:第一,他的学说同先进的和最渊博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学说之间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区别;第二,他的国家学说的实质。
  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之点是阶级斗争。人们时常这样说,这样写。但这是不正确的。根据这个不正确的看法,往往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机会主义的歪曲,把马克思主义篡改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因为阶级斗争学说不是由马克思而是由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以前创立的,一般说来是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可以不超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范围。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阶级斗争学说,就是阉割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无怪乎当欧洲的历史在实践上向工人阶级提出这个问题时,不仅一切机会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而且所有&考茨基主义者&(动摇于改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人),都成了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可怜的庸人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1918年8月即本书第1版刊行以后很久出版的考茨基的小册子《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口头上假意承认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市侩式地歪曲马克思主义和卑鄙地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见我的小册子《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版[注: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5卷第229&327页。&&编者注])。
  以过去的马克思主义者卡&考茨基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机会主义,完全符合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立场所作的上述评语,因为这种机会主义把承认阶级斗争的领域局限于资产阶级关系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内,在这个领域的范围内,任何一个有知识的自由主义者都不会拒绝&在原则上&承认阶级斗争!)机会主义恰巧不把承认阶级斗争贯彻到最主要之点,贯彻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贯彻到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的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因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就不可避免地应当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
  其次,只有懂得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在写《国家与革命》时还不知道马克思在1871年以前已经有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他在《马克思主义论国家》这本笔记中曾写道,&查对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font-size:10.5000mso-font-kerning:0.年以前是否说过&无产阶级专政&?似乎没有!&(见本卷第149页)在《国家与革命》出版以后,列宁才看到了马克思日给约&魏德迈的信。他在自己的一本《国家与革命》(第1版)的最后一页上,用德文作了一段笔记:&《新时代》(第25年卷第2册第164页),年第31期(日):弗&梅林:《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传记的新材料》,引自马克思日给魏德迈的信。&接下去便是从信中摘录的谈无产阶级专政的那一段话。《国家与革命》再版时,列宁作了相应的补充。&&22。
&出典于圣经《旧约全书&创世记》第25章。故事说,一天,雅各熬红豆汤,其兄以扫打猎回来,累得昏了,求雅各给他汤喝。雅各说,须把你的长子名分让给我。以扫就起了誓,出卖了自己的长子权。这个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因小失大。&&24。
&涤罪所亦译炼狱,按天主教教义,是生前有一般罪愆的灵魂在升入天堂以前接受惩戒、洗刷罪过的地方。通过涤罪所是经历艰苦磨难的譬喻。&&25。
&&掘得好,老田鼠!&出自英国作家威&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第1幕第5场。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使用善于掘土的老田鼠这一形象来比喻为新社会开路的革命。&&25。
&黑帮分子指俄国反动组织俄罗斯人民同盟、君主派、法制党、十月十七日同盟、工商党以及和平革新党的成员。他们力图保持旧的专制制度。&&28。
&立宪民主党人是俄国自由主义君主派资产阶级的主要政党立宪民主党的成员。立宪民主党(正式名称为人民自由党)于1905年10月成立。中央委员中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方自治局人士和自由派地主。主要活动家有帕&尼&米留可夫、谢&安&穆罗姆采夫、瓦&阿&马克拉柯夫、安&伊&盛加略夫、彼&伯&司徒卢威、约&弗&盖森等。立宪民主党提出一条与革命道路相对抗的和平的宪政发展道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支持沙皇政府的掠夺政策,曾同十月党等反动政党组成&进步同盟&,要求成立责任内阁,即为资产阶级和地主所信任的政府,力图阻止革命并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二月革命后,立宪民主党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居于领导地位,竭力阻挠土地问题、民族问题等基本问题的解决,并奉行继续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七月事变后,它支持科尔尼洛夫叛乱,阴谋建立军事独裁。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于日(12月11日)宣布立宪民主党为&人民公敌的党&,该党随之转入地下,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并参与白卫将军的武装叛乱。国内战争结束后,该党上层分子大多数逃亡国外。1921年5月,该党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时分裂,作为统一的党不复存在。&&28。
&《新时代》杂志(《Die Neue Zeit》)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年在斯图加特出版。1890年10月前为月刊,后改为周刊。1917年10月以前编辑为卡&考茨基,以后为亨&库诺。年间,杂志发表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文章。恩格斯经常关心编辑部的工作,并不时帮助它纠正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为杂志撰过稿的有威&李卜克内西、保&拉法格、格&瓦&普列汉诺夫、罗&卢森堡、弗&梅林等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新时代》杂志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俄国年革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随着考茨基转到机会主义立场,1910年以后,《新时代》杂志成了中派分子的刊物。&&3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有多种多样形式的论点,列宁最早是在1916年写的《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8卷)一文中提出来的。但这篇文章直到1924年才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列宁在1919年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和1923年写的《论我国革命》(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7卷和第43卷)中也都涉及了这一问题。&&33。
第三章 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
恰巧相反打碎、摧毁
不以打碎、破坏人民自己的自己打碎摧毁
自己也就不需要了开始消亡所有工人工资转变特殊力量共同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创立了在这个基础上随时
任何这实质是不存在的应该那种从诞生打碎不是一下子自己开始特殊邮政资本主义繁重所有所有整个所有
没有这一统一整个
摧毁发现形式破坏发现了打碎代替
第四章 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
即拒绝国家暂时的目的反对这样这样
不是不革命的更多地国家革命
从党纲中去掉公团不是不再是特殊因为
国家机会主义
资本主义已经不资本主义这种
从什么到什么
背弃民主主义多最多集中制
被压迫阶级有没有武装反对对于政党也最小的
对党来说党的
在民主共和国主人
变成了要求不经常任何一种消亡彻底形式实践经济
在科学上而不用
在发展真正的不是国家暴力服从服从将习惯于不需要暴力服从
第五章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正在消亡的未来的发展时这个即将到来的未来未来的材料产生出来产生
实质粉碎反抗第一次之外过渡只有有可能谈自由消亡习惯于不需要不需要特殊机构消亡镇压过渡还是还是昨天特殊机器人民武装群众的组织没有人阶级个别人这种消亡消亡现在
仍然是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同一不同的
剥削生产资料一般发展进程只能不能不能消除继续通行
没有公有在这个范围内已经已经不要任何权利准则不能立即为这创造阶级镇压
社会可能阻碍不可能高级阶段没有尽其所能预见不是现在的和国家极严格的开始武装工人不谈目前全体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国家公有不是从中不资产阶级消费资产阶级国家强制从脱胎阶级形式上的在方面只是大多数更这样所有的人能够前提经济监督计算第一阶段主要条件全体全体一个简化大多数和为了继续阶段自己任何所有的人必须习惯于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
竭力回避躲躲闪闪的态度歪曲
打碎用什么东西不理会不已经
论战经过布朗基主义打碎、摧毁、炸毁不要简单地现成的能够完全相反的东西
反驳让步偷换回避了能恢复了
回避了无产阶级究竟在哪里实际上在口头上
某种类似议会的东西不不可是不防止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任何人不是人民享受的反人民的已经到来答应要做政治
具有原则意义的具有原则意义的用什么怎样
革命以后革命不见了!革命破坏整个破坏新的旧的打碎新的基本在资本主义下资产阶级统治在之上实质甚至因为还并且还并且还而是在完全的资本主义奴役下群众独立地而且独立地日常管理所有的人转变只用什么怎样拚命的开始新的轮廓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进群众大多数人人完全消亡
成为政府推翻资产阶级,破坏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黑体;mso-hansi-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62,0);letter-spacing:2.2500font-size:19.0000mso-font-kerning:0.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
  这本小册子是在月间写成的。我当时已经拟定了下一章即第7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的提纲。但这一章除了题目以外,我连一行字也没有来得及写,因为1917年十月革命前夜的政治危机&妨碍&了我。对于这种&妨碍&,只有高兴。但是本书第2册(《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看来只好长时间拖下去了;做出&革命的经验&是会比论述&革命的经验&更愉快、更有益的。
     作者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0.年11月30日于彼得格勒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0.年在彼得格勒印成单行本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33卷第1&120页
网站QQ: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还不是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列宁十月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