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字念什么?社罗修罗武神境界等级划分?

请教大神,这四个字念什么?【邹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6,885贴子:
请教大神,这四个字念什么?收藏
请教大神,这四个字念什么?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真水无香 代表的一种境界,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境界。 中国人的文化,正如滋养生命的水,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却源远流长,蕴含生命的真意。
无真看水!是说古时候有位大德高僧法名无真,他经常盯着湖水而悟道。最后经过艰苦的修炼终于成为了一代水贴大师的经过。
有名图车友会吗?
奇迹重生,重铸辉煌,新版魔剑士归来!海量钻石,众多好礼,你敢拿我就送!
这个字好吗?
无真牌香水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传统文化中元、亨、利、贞,就是六合改变的规则,也是<>中最常见的四个字。读懂这四个字,便知<>怎么经世致用、辅导人生。
宋代大儒程颐在 <>中说, “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易经难明,但并不奥秘。易经里边有四个字最常见:元、亨、利、贞,比方人生和工作历经的四个阶段:“元”是启始,“亨”是开展,“利”是收成,“贞”是守成。
求富是人的天性愿望,关键在于怎么去求?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就是:以义去求。在求利的一起,以义为绳尺,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就会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孔子以为诚信是维系人际往来的品德底线,人只要先取信于人才干与人协作往来,只要不失信于人才干得到他人的尊重信赖,所谓“与朋友交,一诺千金”。
诚&&信&&严&&明 | 方 &能&&事&&业&&亨&&通
仁人历来不需求声势浩大宣扬自己的仁念。由于他们的仁心,自可经过他们的工作,传到达社会的每一个旮旯。
从承继儒家传统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现代诚信观,彻底能够为全人类遍及承受而且事必躬亲,因此具有普世性,“诚信”能够说是立业之本,是现代企业和商场经济体制有必要奉行的生计信条;而关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
“亨”又是讲什么呢?讲开展,什么样的开展,才是我们要的开展呢?<>讲,“亨者,嘉之会也。”“嘉”是夸姣德行的意思。能够把“嘉”会合过来的开展才是我们需求的开展,所以“元、亨”都是讲以善、以嘉为根底。
为什么他能够在彻底不同的工作都有重大效果呢?就是由于他不以已有的效果为满意,也不被原有的阅历枷锁,坚持对新鲜事物的学习才干,然后开端新的工作,开立异的顶峰,所谓“贞下起元”。
在1993年,国际宗教大会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宣布了<>宣言以为:若人类没有一种品德方面的根本公识,人类迟早会走上紊乱或独裁的要挟;若没有全球品德就不可能有夸姣的人类未来。大会经过两条品德金律,其间一条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条是人道准则,把人当作人而不是物。
<>:“贞者,事之干也。”程颐说:“贞者,万物之成。”“贞”既代表事物、工作的守成,也代表事物、工作的新开展,再敞开下一个“元、亨、利、贞”的循环,这用<>言语表达就是“贞下起元”。而能否敞开新开展,骄傲自大和求新求变平等重要。
“诚信”是儒家所一向发起并力求践履的,<>将“诚心”列为“八条目”之一,而<>更把“诚”视为全部德行之本,是承载三达德以实施五达道的坚实根底。
要想工作利市开展,有必要以诚信准则来运营,树立严正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此才干敏捷生长。
“嘉之会”就是诚信严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德行的根底。
<>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贿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掉。)又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守 &成 &防 &亢 &| &方 &能 &事 &业 &常 &青
不义之财不能久享。小义则聚小利,大义则聚大利。而巨义如李嘉诚,则聚六十年之商业帝国而不倾。
仁 &者&&初&&心 &| &是&&最&&好&&的&&开&&始
工作有所效果后,就算不会骄傲自大,也要警觉故步自封、故步自封的心态,应该坚持求新求变的旺盛心态,寻觅新的打破,使工作有新的开展。
<>通知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分,在我们的人生傍边,都会涉及到利益,要有一套取用的准则,这个“利”不是随意的“利”,一定要树立在义的根底上;义,就是正义,是利益他人的、利益社会的,这叫做义。
孔子还建议诚信是正人进德修业的根本要务,以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所以我们当工作开展到该收效果实的时分,应以大义处之,而不是摆弄手法,自私自利。
<>上九爻辞:“亢龙有悔。”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利而懊悔。
进入21世纪的今日,国际时间都在发作天翻地覆的改变。科技飞速开展,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水平敏捷进步,而环境遭到大面积损坏;人类寿数得以延伸,而新的疾病持续呈现等等。既有好的也有坏的。在面临物质高度文明的一起,我们好像更要注意到人的心灵问题,物质的丰厚和心灵的孤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也是现代人的主要特征。
朱熹指出“利是从那义里边生出来,凡事处置得合宜,利便随之,所以‘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可见儒家建议的是见利思义,以义导利,强调人的主体利益意向要与品德的价值取向共同。
(图一十)
“元”是万物的开端,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生。”所以“元”,就是讲开端。那么什么样的开端才好?<>通知我们“元者,善之长也。”我们的开端,要保证是善增加的方向,所以有句话叫做“正人慎始”,我们的开端一定要特别当心。<>通知我们,只要向善增加的方向才是好的开端,才是我们要的开端,如果是向恶增加的开端,那肯定是不允许的。
(图一十一)
其实“人道准则”用儒家的话来表达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自己决议对人树立仁慈之心,他人才会对你仁慈;自己决议对人宽恕,他人才会对你旷达宽恕。
“诚信”是有经济价值的,能带来杰出的商业诺言和经济效益,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信誉就是金钱。”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脱离诚信,社会竞赛就会进入无序状况,部分人不讲诚信,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价值。
那么我们怎么掌握这四个阶段呢?简而言之:以仁心敞开工作、以诚信开展工作、以大义收成效果、以守成稳固效果。
&“利”是什么呢?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不考虑到利益的问题,利就是取用的准则。所谓“正人爱财,取之有道”。什么样的“利”是我们能够要的,什么样的“利”是我们不能要的,<>给了我们这样的取用准则:“利者,义之和也。”
孟子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全国。”可见,孟子并不在乎利大利小,关键在于是否有义,有则利再大不为过,无则利再小也不能受。
易道改变万千,<>中留下来的才智,“元”、“亨”、“利”、“贞”,细细思量,对运营人生工作的裨益极大。深刻理解和掌握这四个字,也就理解了人生和经世致用之道。
以 &义 &为 &利 | 方 &能 &收 &获 &富 &足
这都是仁学思维的内容,可见仁学思维在从头建立现代品德中起了不可估量的效果,它的以人为本的思维正在广泛地被采用。孟子说:“仁者无敌。”工作要有好的开端,初心需发乎仁念。仁人者,以利益社会的视点动身,而不单纯为追名逐利。
李嘉诚常常引证孔子的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李先生终身浮沉商海,阅历很多大风大浪,靠的是一个“义”字:“终身之中,我还没有逼迫收买过一家公司。到今日为止,我所收买的公司,都是友爱的,我们好商量。”
“运营之圣”稻盛和夫27岁创建陶瓷公司,52岁创建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成为国际500强企业。晚年被请出山,成功抢救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
书法考虑◎有利共享
发&&&现&&&书&&&法&&&的&&&美&&&好(图一十二)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书法思考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曾仕强:做人的至高境界,尽在这四个字!
我的图书馆
曾仕强:做人的至高境界,尽在这四个字!
现在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被灌输很多知识,基本没有什么道德培养,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检讨的地方。一个人在家里面,就拼命给他知识,进入幼儿园还拼命给他知识,这样一直灌,灌到大学毕业,知识确实很丰富,但是基本的做人法则,他完全不了解。那他怎么做人呢?那人家怎么跟他相处呢?又怎么敢把事情交给他呢?这都是当前非常严重的问题。古代的教育是什么?古人求学是用“仁”做基础,有了“仁”以后你才可以去求“智”,仁先智后。用四个字来说,叫做“显仁藏智”,把“智”藏起来,把“仁”显出来。意思就是说一定要把基本的个人修养,把自己的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才去求知识,那就不会乱用知识,不会拿知识来害人。老子讲“大智若愚”,这句话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你要理解“大智若愚”,必须要同时想到有大就有中,就有小。所以“大智若愚”这一句话要把它变成三句话“大智若愚”“中智若智”“小智若巧”,当然后面那两句话是找不到的,因为古代的人不像现在,可以一写几千字,一印几万字,没有那么方便,他们要用雕刻的,每个字都当宝贝。所以这三句话古人浓缩为一句叫做“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的“愚”,不是愚蠢也不是愚笨,而是藏起来。大智慧的人,懂得把智慧藏起来,让人感觉你这个人很仁慈,很可亲,然后他就会亲近你,就会相信你,在这个时候,你把话说出来,很自然他就接受了,这才是真的聪明。没有这些,一开始就搬出很多大学问大道理,对方看就会觉得你是不是来骗我钱的?你是不是来害我的?他整个人就封闭了,哪还会听你的。之所以会徒劳无功,就是不懂得“显仁藏智”,现代人大多都是这样的。中智慧的人呢?看起来很有智慧,一个人只要被人看出来有智慧,就已经是没有智慧了,最多就是中等智慧而已。很多人老喜欢显示自己有智慧,这个人修养也是不够的。小智就更糟糕了,若巧。觉得自己多灵巧,反应多快,机灵得不得了,什么都看得懂,实际上这种人差得太远。古人并不认为敏锐智巧就是好事,他们以显仁藏智、不露自巧为正常的表现,这样的人才是淳厚的,才是高明的。大家想想看,玉是怎么样的?是含在石头里面,大家都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不是玉,有多少玉,这才显得珍贵。如果说玉都显露在表面上,哪还有什么珍贵的?这样我们才能读得懂孔子那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论语·雍也篇》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大家好好去体会一下,仁和智是怎样配合的。我们可以从自然现象来看,一句话: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如果山有多高,而水却没有那么高,山顶上就是沙漠化的,就是寸草不生的,我们看山的时候总觉得很翠绿,就知道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是什么?是仁。水,是智。我们只看到它的仁,觉得山好可爱,就很放心去爬它,为什么?因为上面一定有水啊。如果说老是显示自己的知识,那就告诉别人你没有仁心。没有仁心的人,有了知识以后就会乱用,那更可怕。《易经》64卦第一卦是乾卦,乾卦的第一爻叫做初九,初九告诉我们简单的四个字“潜龙勿用”,“潜龙勿用”就是老子所讲的“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就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就是“显仁藏智”,这些都是一样的。所以要真正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四句话要好好去玩味:糊糊涂涂不糊涂,含含混混不含混,随随便便不随便,马马虎虎不马虎。这四句话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做学问,以及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归结为四个字就是:显仁藏智。◆&&◆&&◆ &◆&&◆&&往期精彩↓↓↓1、关于良心网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易经的智慧,探究道德经的玄妙。学习中国式管理理念,实践中国式管理方法。这里是国内唯一经曾仕强教授授权的易经、道德经服务交流平台和中国式管理智慧学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园!2、历史消息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念佛了生死 I
查看 (800)
前& 言&&& & 释迦如来、大慈大悲、觉悟众生,使我等凡夫了生死有法。&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誓度众生,使我等凡夫了生死有望。& 祖师大德、大慈大悲、释经解法、使我等凡夫了生死有学。& 净土圣贤、大慈大悲、瑞相往生、使我等凡夫了生死有例。& 余1983年三十八岁时, 始习静坐, 探索生命。 虽几经寻师访道, 然终觉非我所学。2000年底有机缘读到已故物理学家、大居士黄念祖的著作以及当代高僧净空老法师的著作, 始畅心怀。 至此方觉前非, 这十多年是白坐了。 自此以后, 专修净业, 归命净土, 一心念佛, 更无他想。& 年至花甲, 倍加觉得, 人寿短促, 如一瞬间。 生死无常, 梦幻泡影。 今后之路, 愈走愈险。老病死苦, 在前候你, 使人不寒而栗。 可叹世人, 或是不觉, 或是无奈, 愚顽麻木, 消极被动, 坐吃等死, 可不哀哉! & 本文“ 念佛了生死”是余读书笔记, 也是诸多祖师大德们的著作摘录。 期望子女后人, 亲朋好友, 乃至一切有缘者读之, 能明佛法, 顿生信心; 信佛学佛念佛, 求生净土;离苦得乐, 解脱生死; 圆成佛道, 以报佛恩。&&& 净土法门非深明宗教者不信,&& &&&&& 念佛之乐非真用功者不知。 &&&&&&&&&&&&&&&&&&&&&&&&&&&&&&&&&&&&&&&&&&&&&&& 学人: 妙音居士 念佛是生命的需要&&& 如果有人告诉你, 有一种方法, 能够让你解脱烦恼、解脱生死, 那么, 你愿不愿学?& 单单就这么一个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烦恼。无论是谁, 无论你是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 无论你财富有多少,职位有多高,名气有多大, 这个烦恼总是少不了的。非但有烦恼,而且可以说是烦恼无尽。在这无尽的烦恼中,生死问题又是最最大、最最极端的烦恼。有烦恼就使得我们不快乐。生命遵循快乐原则。所以, 解脱烦恼、解脱生死、生死自主、生死自在,可以讲, 这是人类一个共同的愿望。问题是,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好事?答案也是肯定的,有! 那就是“念佛了生死”。当你现在见到、听到“念佛了生死”这五个字的时候, 你应该知道,这是非常难得的。为什么? 因为可能从来没有一个人告诉你, 念佛可以了生死。你的父母没能告诉你,学校课堂上课本中也没有教你,社会上更是将此斥之为迷信。所以你根本不知道,信佛学佛念佛有离苦得乐的受用。你也根本不知道,只要念佛,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方法,你只要净念相继,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够把生死问题彻底解决掉。倘若你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够自主生死、生死自在。非常可惜,这样简单的一个方法,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我们竟然不知道! 在当今这个世界,对于生死问题,这样一个人生中最最重要的大事,大事中的大事,能够去重视、去思考、去研究、去探讨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其中又能够知道,能够明了念佛可以了生死的,更是少中之极少极少。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听到“念佛了生死”这五个字,按佛法来讲,是由于我们历劫以来种下的善根福德因缘所致。并且在将来,我们也一定能够因此而了脱生死。当然,真要人相信念佛可以了生死,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古代祖师大德早就有言:人生难得、中华难生、佛法难闻、净土难信。虽然,此法难闻又难信,倘若我们因此而不闻不信、不解不行、不修不证。那么,烦恼无法断,生死无法了,那就只能是“来时喜欢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佛法不了解是一个主要原因。《论语》中孔子有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于此之际能有几人去读诵佛学经典或是去听经闻法? 自古真修有实证。这许许多多的真修实证被用文字记录了下来。然而对此事漠不关心者,又何以能去寻找这些文字资料? 偶然见到,也是一翻而过,不予关注。所以有必要将古往今来的实证事例收集起耒,用以证明念佛确实可以了生死。在用事实说话的同时,还要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的佛学经典为依据,以祖师大德的心得论述为指引,去了解念佛为什么能够了生死以及怎样念佛才能够了生死等问题。特别要指出,对于佛法的了解、相信、学习乃至于修证,并非是让你成为一名宗教信徒。佛法并非外求。凡是外求,均属外道,均是迷信。佛法是内求,所以又称内学。当今高僧大德净空老和尚说得好,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只要我们依照佛陀的教诲,努力改变自己,决定能够得利益,决定能够今生成就。以苦为师&& 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正因为有苦,才使我们萌发离苦的志向。当年释迦牟尼佛说法,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讲苦是人生世界的现实(佛陀对此是实观的);集是关于苦的根源、苦的生起;灭是苦的止息;道是关于苦的止息途径。(参看法严法师所译“佛陀的启示”一书)人生之苦,旁的尚且不说,这老来就是苦。老来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生理上讲,人的一生有三个快衰期,分别出现在三十、五十五、七十岁左右。年过五十,开始进入第二个快衰期。此时特征,医学上称之为退行性病变的一系列症状,开始出现。有些症状使人感到极其难受。此中苦楚,绝非旁人所能感受。由于生理性老化退化的开始出现,加上并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慢性疾病或许先后现前。至此,对于“病来方知健是仙”这一句话才能有深刻体会。回想以前,年青力壮,精力充沛,成家立业,赚钱养家,已经十分辛苦。还要求名求利,求这求那,到头来,这苦苦追寻的竟然并非西瓜,只是芝麻。此时方知,“健康第一”,良不虚也。光阴似箭,随着年复一年的快速推移,“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生命是留不住的啊! 纵然无病,也终将会眼也看不清了,耳朵也不灵了,牙也不行了,渐渐地生活也不能自理了。若是有病,雪上加霜,那就更惨。这么一天,看似遥远,如若醒悟,就在眼前。是故,智者自知,健康固然第一,然而善终,更为第一。何为善终? 最最低的标准是头脑清楚,无疾而终。世上以临终时走得快、走得痛苦少为福份,这种人已是稀少。头脑清楚无疾而终者更是稀有。所以,绝大多数者,都并非是善终。通过资料,我们还可以知道,众多信佛学佛念佛者,他们在临命终时有种种瑞相。这种种瑞相包括预知时至、身无病苦、脸色红润、面带笑容、庄严安祥、或坐或站或作吉祥卧、说走就走、死后肢体柔软、乃至异香满室、天乐呜空、或虹化、或肉身不腐、或火化后烧出非常殊胜的舍利子、等等等等。这种种瑞相作不得假。倘若不学佛法,不要说这种种瑞相,就连最最起码的无疾而终也是万难。试问,在这世上真正能够享尽天年无疾而终者,能有几人?古代大德早有训诫:“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半是少年人。” 当生命快近终点之时,再想善终第一,恐怕为时已晚。更何况,那个时候你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善终。倘若我们不是等到命终之时才想善终,而是提前,更早地关注善终,了解善终,修学善终的方法。如此苯鸟先飞,日积月累,长期熏修,确能这样,非但将来,能将善终,操劵在手,眼下的健康状况,先已改善。死亡是一种生命现象,对这种现象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font color="#、必然性。任何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进入倒计时。我们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地向前走,是在一直走向终点,谁也不能例外。“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死亡这一关,人人都要过。<font color="#、痛苦性。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好转,健康意识的加强,尤其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现代由于全方位的污染,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难免病苦,长寿而不健康那是遭罪。临终之际,老苦、病苦、死苦,三苦併发,四大分离,犹如风、雪、雨交加,实在使人难以忍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苦万分。对此,古人形容为生龟脱売、活牛剥皮。<font color="#、恐惧性。不光是人,凡是蠢动含灵,都不想死。所以对于死亡都有恐惧心理。“真想再活五百年!”道出了普遍的心声。<font color="#、被动性。我们凡夫众生,都无法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死后去何处?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们一无所知,所以非常被动。我们对于生命,对于生,对于死,自己作不了主啊!许多人都知道,临终走得快,走得痛苦少,走得平静,这是莫大的福份。可是我们无法自己作主,偏偏会拖上几天甚至几十天,自己遭罪,子孙受累。尽管如此,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消极,消极意味着放弃,消极意味着等死。就人类总体而言,追寻永恒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类在追寻永恒的实践中,大多数走错了路。错在可处?(1)、执着于这个物质的身体,希求这个物质的身体能够长生不死、能够永恒。其结果,均不成功。凡是物质的东西,最终都要坏,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2)、执思想意识为“我”,“我思故我在”,这是哲学唯心主义的根源。由此而相信,自己的身体坏死以后,自己的精神意识仍将存在。只要信奉上帝天神,便能超升。世上一般宗教均属此类。(3、)外求。在具体方法上都是外求。或求灵丹妙药,或求上帝超拔等等。外求能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讲,拿不出证据。倘若我们将目光转向释迦牟尼佛所开創的佛法,就会发现,生死问题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被解决了。佛法主要解决人生两大问题:一是使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断掉烦恼、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二是让你在临命终时,有一个善终,能够了断生死,自主生死。那么佛法是否可信?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都证明了佛法确确实实可以解决问题,念佛确确实实可以了生死。世人一般都误解佛法,以为其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实际上,佛法是最最积极的,是直接面对问题,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去努力解决问题,并且也确实有办法将问题解决掉。因为佛法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怎么能够解决问题?所以,不学佛法,烦恼无法断,生死无法了,临终之际也就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其结果,也就只能消极被动的、极其痛苦的度过你生命的最后时光。人生无常,生死事大。我们应该醒悟人生,以苦为师,及早修学佛法。诚如近代印光大师所说:“死、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事,则道业自成。”然而,佛法毕竟难闻。佛法难闻&什么是佛法?简单地说,佛法即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佛”之一字,从印度梵文音译而耒。其意为“智慧”和“觉悟”。佛者、觉也!任何人,只要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觉行圆满,都可以称之为佛陀,简称为佛。是故,释迦牟尼佛又称为大觉世尊。大觉世尊到底觉悟到了什么?觉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法即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若问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就是:宇宙人生、世出世间,其理(这里讲的一个“理”字,并非指思想理论,而是指一种真实的存在。)不出“心性”二字,其事不出“因果”二字。用四个字来表达,即是“缘生性空”。所以,佛法又是证悟真理亦即自性本心的方法。佛法为何难闻?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印刷落后等原因,佛学经典很难看到。例如《楞严经》,这是一部专门讲述修行方法以及使人开悟的重要经典。当年唐朝高僧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取经时,国王将此视为国宝,没有拿出来。所以他在印度十七年,没能看到。中国天台宗智者大师从来访的印度高僧那儿知道了有这么一部经典,很希望能够见到,以给自己做个印证。于是在天台山筑了一个拜经台,每天礼拜,拜了十八年,直到圆寂,也没能见到。后来一位名叫般刺密谛的印度高僧,将此经抄写在很薄的羊皮上,再将胳膊剖开,藏在里面,等到伤口长好,这才将此经成功地带出来。带到中国以后,当时在广州翻译。曾经当过宰相的一代大文学家房融做“译官”。可见此经真的是来之不易。现代社会,许许多多经典,只要你想看,各地书店都有,一点也不难。那又为什么讲难闻呢?其一、末法时期邪法盛世。当今社会按佛法来讲是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讲我这个法是不灭的,是万古长存的。佛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成、住、坏、空,佛法也不例外,也会坏(变质),也会灭。佛讲自己的法运一共一万二千年。在佛灭度后的一千年之内是正法时期,这个时期佛法不会变质,如同佛在世一样;再一千年是像法时期,这个时期佛法开始变质,但是变得不多,还像原耒的佛法;过此一万年之内为末法时期,佛法进一步变质,是逐步变成没有法的时期。一万二千年以后,佛法灭掉了,没有了。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入灭于周穆王五十三年,住世七十九年,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也就是说,当今年代是处在末法时期中已经过去一千年的时代。对于末法,佛早就有预言: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这是邪法盛世的年代。《楞严经》中讲:“佛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多此鬼神炽盛世间”、“多此妖邪炽盛世间”。这许许多多的魔妖鬼邪是专门破坏佛法的,而且大多是打着佛的旗号来破坏佛法。当今高僧大德净空老和尚在《认识佛教》一书中指出,目前在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一是传统的佛教,也即佛陀的教育。二是宗教的佛教。原本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三是学术的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也是变质。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他还讲,宗教的佛教是劝人为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活了。他又讲,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认识佛教》是净空老法师1991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所讲。)想要解脱烦恼、解脱生死,不学佛法,万万不能。可是当今末法时期,邪法盛世,许多人以为自己是在修学佛法,谁知到头来竟然不是。所以一定要将眼睛睁大了,看清楚了,千万不能误入歧途。其二、佛法原本就是难信之法。当年释迦牟尼佛开悟证得正觉以后,坐在一棵榕树底下,如是自思:“我已证入真理,此理艰深、难见难解,……唯智者能知之……为强烈的欲望所征服而为黑暗所包围的人,不能见此真理。”& 佛曾一度犹豫,如果将他所证的真理解释与世人知悉,是否将徒劳无功?《法华经》中佛讲:“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然后,佛将世间比作一座莲池。有些莲花还淹没在水底,有些已长到水面,有些已透出水面而不为水沾濡。同样的,这世间也有各种根器不同的人,有些人会了解这真理的。佛这才决定说法。《法华经》中讲:“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又讲“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又讲“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又讲“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注:贡高我慢者),闻必不敬信。”又讲“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讲“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在《阿弥陀经》中佛说:“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在《无量寿经》中佛说:“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其三、我人对佛法有障碍。由于无明,由于我们的妄想和执着,对于佛法,有障碍。妄想产生所知障,执着产生烦恼障。所以,有些人一听到佛法,一听到念佛可以了生死,也不究所以,马上会下结论:这不可能。非但如此,甚至还会给你扣上一顶宣扬宗教迷信、宣扬唯心主义的大帽子。前些年,还是1979年时,中国新闻媒体发表了一篇报导,讲四川省大足县一个名叫唐雨的小孩能够用耳朵识字。尽管事前反复多次的对小孩进行调查测试,分管的省委副书记杨超也亲自参与,确认此事为真。最终报导发表以后,还是遭到了猛烈的批判。称这是伪科学,是宣扬迷信,宣扬唯心主义,“党性到哪里去了?”等等。当时许多转载的报刋也被廹作了检讨。就这么一件确确实实存在的现象尚且如此,那末对于极其深奥难解的佛法就更是一个禁区了。&&& 我们不能因为有“邪门外道的佛教”存在,而否定传统的佛法、原本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对于真正的佛法,不能因为其难闻而不去闻,也不能因为这是个禁区而不去闯。因为这毕竟是能够使我们自己解脱烦恼、解脱生死的唯一途径。拒绝佛法,即是拒绝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生死问题的唯一方法。其结果,也就只能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死神的到来,可不悲乎?对佛法不了解,就佛法难闻。对佛法不相信,就远离佛法。所以,正确看待佛法,非常重要。&佛教与宗教&& 将佛教视作一般性宗教,这是认识上的一个主要误区。佛教也自称宗教,其中佛说的称为“教”,菩萨说的称为“宗”,比如密宗、天台宗、净土宗等等。这与其它的宗教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当代大居士、已故物理学家黄念祖教授在《心声录》一书中讲:“现在有很多人,他真烧香、真磕头、真祈祷。但要说他是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 将佛神格化、将佛菩萨视作神灵、将佛教视作一般宗教,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人的心理有两种根深蒂固的意念:自卫和自存。为了自卫,人类創造了上帝,依靠上帝得到保护。为了自存,人类創造了灵魂,以此得到万古长存。为了满足这二种需要,就产生了宗教。所以,一切宗教,其特征就是有上帝、有灵魂,并且是上帝主宰论。人,只要信奉上帝,听上帝的话,向上帝祈祷,就能够得到上帝的庇护,消灾免难,死后有望超升天堂得到永生。反之则会受到惩罚降之以灾祸,死后下堕到地獄。倘若将这种臆想强加于佛教,佛教便成了宗教。然而,原始的佛教就并非是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这种教育,非但不是迷信,恰恰相反,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是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科学教育。何以见得?<font color="#、大凡宗教,其創始人或其教主都是以神自居,或者自诩为神的化身,或者自称为神的代言人。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神与人之间决不平等。佛陀从来不以非人自居,他自承只是一个单纯的人类。佛是人,一个觉悟了的人。众生都是佛,受蒙蔽的佛。他将他的觉悟和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教导、激励每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脱。人的努力与才智足可以自解緾缚。依照佛陀的教育,人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人的上面再也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所以,“人应当自作归依,还有谁可以作他的皈依呢?”& 既然佛讲要“自作归依”,那为什么在佛教中要受持三归五戒呢?为什么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呢?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说得非常清楚: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法、僧三宝不离自性本心。觉此自性本心即是佛,离此自性本心即非正法,自净其意自心清净即为僧人。所以真正的三归依即是回过头来(不要向外)依靠自己本有的自性本心。<font color="#、大凡宗教,皆有灵魂之说,并且讲这个灵魂是恒常不变、万古长存的绝对实体,是真正的“我”。它为上帝所創造,故又称其为“神我”。在人类已往的思想史中,佛陀的教育是独一无二的否认灵魂或神我的存在。根据佛的教诫,这种灵魂或神我的观念叫“我见”。这是一种虚妄的邪信,与宇宙人生的真相毫不相干。这种邪信能够产生非常有害的思想。它是世间一切纷扰的根源。从个人之间的冲突以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莫不以此为根由。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冲突,大都与宗教有关,就是有力的说明。依照佛的教诲,人由五蕴综合而成。用分析法对五蕴的色、受、想、行、识分别予以审察,找不到被称之为“我”、“神我”、“灵魂”的长住不变的实体。用合成法的缘起论,即十二缘起法则也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这就是“无我论”。如果将“无我论”(或称灵魂非有论)说得通俗一点,更明白一点,我们可以试着作如下分析:人由身心组合而成。既有身体,也有思想。就身体而言,由于新陈代谢,细胞不断死亡,不断被新生的细胞所取代。每隔七年,人的身体就完完全全地新陈代谢一次。也就是说,构成身体的大分子细胞没有一个是七年以前的。所以六十岁时候的我,早已不是十六岁时候的我。由于诸行无常(凡所有法都是相对的、缘起的、缘灭的、无常的、不停地变化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者,非我(不是原耒的我),非非我(若讲不是我,也不对),是名叫我(实际上是我的一个系列)。再来看思想,思想其实只是一种无数个念头在快速移动的状态。其中,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上一个念头由于大脑的联想功能而快速的不知不觉的转入到下一个念头。对于这许许多多的多变不停的念头,你认其中的哪一个念头为“我”?所以,并非如西方思想家迪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恰恰相反,是我思我不在。思想是有的,但是在思想的幕后再也找不到思想者,思想本身就是思想者。除掉了思想,就再也找不到思想者。这个道理很深,需要参阅法严法师所译的“佛陀的启示”才能明白。针对有些人以为“我”即是一般所谓的心意识,佛说,与其认心、思想(意)和知觉(识)为我,毋宁认色身为我反倒好一点。因为色身比心意识似乎较为坚实。心意识日夜迁流,远比色身的变化快速。对于灵魂和“神我”,佛教经典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佛说,“所谓‘宇宙就是我(灵魂),我死后就成为神我,常住不变,亘古长存,我将如是存在以迄永远’的臆见岂不是十十足足的愚痴?”下面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个问题是,既然佛说“诸法无我”,是无我论、灵魂非有论,那末佛又为什么教诫我们说执持“无我”的见解(断见)与执持“有我”的见解(常见)两者都是错误的、都是桎梏,佛为什么这样讲呢?当知佛法中,真理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真理,又称俗谛;另一种是最高的真理,又称真谛。俗谛为假为有,是假有;真谛是真是空,为真空。佛说“无我论”是用来专破凡夫众生“我执”的。我们若能实修实证“无我”,就能够断灭烦恼,得“阿罗汉”果位。此时如果执着于这种“无我”境界而停止不前,佛说,错啦!佛曾经痛斥执着于空的二乘(声闻、缘觉)是焦芽败种。“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若复着于空,诸佛不能度”啊!只有大乘,才是真正的佛法。“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大乘佛法既不偏于有,也不偏于空。是在俗谛中见到真谛,在真谛中不坏俗谛。这称为中谛,又称中道第一义谛。只有妙契中道第一义谛,才能证悟自性本心。对此,六祖惠能大师讲得非常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灵魂,那么在因果律中受业报的是谁?在轮回法则中死而后有的又是谁?(古今中外均有资料说明:生命有一个终点,终点之后又有一个起点。后敍)对于这个问题,前面已曾讲到,思想乃是念头,在念头的背后并没有思想者。我者、非我,非非我,是名叫我。两者既非同一个人,也非另外一个人,乃是同一系列的继续。佛教者,是宗教(当今而言),非宗教(原本而言),是名宗教(名乃是标签)。唯心与唯物 & 将佛教视作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这是认识上的又一个误区。& 1、哲学乃是一种思想,佛法决定不是思想。& 何为哲学?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一种世界观。整个世界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物质现象,另一种是精神现象。偏于精神现象的世界观称为唯心主义,偏于物质现象的世界观称为唯物主义。其中又能够辩证地看待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有人生的问题,世界观离开人生问题就毫无意义。以世界观来看待人生问题,称之为人生观,将人生观理论概括就成为人生哲学,也称人生哲理。世界观也好,人生观也好,人生哲理也好,统统都是思想理论,其作用乃是指导行动。特别要指出,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根本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现在所有的知识体系,仅仅局限于三维空间之内。对于超三维空间乃至无量维次的空间,我们不知道。这样,对于宇宙人生,我们见到的只是局部、只是假相。其结果,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就不正确。看错了,也就想错说错做错。那么,对于宇宙人生、对于整个世界,我们为什么只能见到局部?只能见到假相?这是为什么?佛法告诉我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有了这些拉圾,我们就无法看得更远、更深、更广、更全面、更真实。早在三千多年前,印度人着重修禅定,所以有能力进入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对于六道轮回普遍承认,因为他们在禅定中亲见此事。只是对于六道怎么形成?怎么脱离?并不知道。当时,中国的文化水准确实相当高,然而在修持上不如印度,没有能力进入其它维次空间,对于六道轮回见不到,所以不能完全接受。佛陀示现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使我们众生能够出三界、离六道、了生死,所以其降生地点也就选择在印度。今天我们知道,修禅定就必须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去掉妄想、分别、执着,才能成就。这些东西放不下、去不掉,禅定也就修不好,你的认知也就只能局限于三维空间内的现象。由此,你的世界观也就无法正确。那么,修禅定就是佛法吗?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其中世间法是基础,出世间法是主体。就修持耒讲,世间法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出世间法即是“自净其意”。 修禅定仅仅是自净其意的众多方法之一。《法华经》告诉我们:“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显前,不得成佛道。”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修禅定即使一坐十劫,也不是佛法。禅定是一切外道的共法,佛教并没有将其剔除。佛法的核心是“般若”。只有般若,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证悟自己本有的自性本心。 般若有三种:(1)文字般若。什么是般若?我们不知道。佛陀就通过讲经说法告诉我们,于是就有了文字般若。(2)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仅仅是起路标的作用。有了路标,你还得必须自己走,才能到达目的地。你若不走,永远无法到达。如何走?观照。(3)实相般若。你按照路标走,一旦到达目的地,就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实相般若。以上我们可以知道,佛法是依般若起观照,依观照得般若。观照是如此之重要!何为观照?黄念祖大居士讲:“无心就叫作照,有心叫作想。” 又讲:“照的意思是离开我们的妄念,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所以,佛法决定不是思想,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法是一种观照功夫,实修功夫。对于人生的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净空老法师在《无量寿经玄义讲记》中讲,这个世间,说老实话,昙花一现,什么都是假的。所以一定要觉悟,真正明了世间一切法是“梦幻泡影”,皆是虚妄。很多科学家、哲学家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说实话,都是在打妄想。在六道轮回之中,还有什么价值好说?人生真正的意义、真正的价值,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永脱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人生的意义、价值在这里,几个人知道?&& 2、佛法决定是唯心的。&& 佛法讲修行,修行即是修正行为,就是将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行为,实在是太多了。这太多的行为归纳起来分为身、口、意三类。其中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言行一定正。所以,“修行要从根本修。” 什么是根本?心即是根本。中国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所以佛法决定是唯心的。佛教是关于心的教育,佛学是心的学问,佛法是心地法门,佛则是心的觉悟。&& 3、佛法之唯心,唯的什么心?&& 既然佛法是唯心的,那不是唯心主义又是什么?不然,问题就在这个“心”字上。 “心为何物?”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搞清楚。现代哲学讨论中有一个中心命题,那就是本体论和现象论。其实,这个命题在古代就有论述。古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既有本体,也有作用。“有体必有用,有用必有体。因体起用,由用显体。”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亦是如此。有其本体,也有作用。心的本体也称自性本心,是无相的,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拿不出、无踪迹、找不到,是一种空相。虽为空相,却不是空无所有,因为有作用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其作用,通过发生的现象,确确实实地知其存在。举一个例子,磁性是什么?你拿不出来。因为磁也是一种无相的存在。我们是如何去认识它的呢?它有吸铁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其吸铁的现象,确确实实地知道磁性决定是有。这就是古人讲的“因体起用,由用显体”。用现代的话来讲是“透过现象看本来”。那么,再来看心的作用又是如何的呢?心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动相,另一种是静相。其中动相,心动成意。由此可见,心意识是自性本心的作用和现象。&& 佛法之唯心,并非是唯作用之心意识,而是唯本体之自性本心。释迦牟尼佛在讲经说法中,极力赞叹心的本体,称此自性本心为佛性、法身真佛、妙明真心等等。对于心的作用,讲我们世人将其用错了。错在什么地方?错在将心意识用之于攀缘。其结果,心被物转,心被境转,无法自主自在。错了就要纠正。如何纠正?我们常人的毛病只是认为心就是指心意识,是认心的动相为心。而许许多多的修行者往往搞错,认心的静相为心。倘若离开动相而将自己处于百物不思的状态,如同草木瓦石一般,又错了。这是盲修瞎炼!动也错、静也错,那如何才是对?佛就告诉我们“般若”两个字。何为般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智慧。但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专门针对自性本心而言的,是一种通达于自性本心的智慧。就心的本体而言,它不能离开作用而单独存在,有体必有用嘛!正当我们或处于动相之时,或处于静相之际,追究一下,那个知道自己处于动相的是谁?那个知道自己处于静相的又是谁?直至有那么一天,恍然大悟,原来因体起用、由用显体。这才对于经上所讲,于相离相,于境离境,动静两相,了然不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我们不能够将心离开动静两相(于相),但是我们可以于此觉悟到自性本心(离相)。由此可见,对于佛法,我们还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耒表达:佛法是让我们透过心的作用去觉悟自性本心的方法。试以“尘觉示意图”说明:&自性本心&& ←—& 心的作用&&&&&&& → 外在事物&本觉(背尘合觉) 心意识 (背觉合尘) 六尘&再来看哲学中讲的唯心,唯的是什么心?前面讲到,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其中偏于精神现象的世界观称之为唯心主义。很明显,这里的“心”指精神现象,亦即是指心的作用,心意识。我们都知道,本体和现象是两个概念,两种层次,两码子事,是无法等同的。人、只是有一个心,然而这个心却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佛法和哲学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所以不能混同。也就是说,决不能将佛教之唯心视同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若有人说,唯物主义是无神论者,唯心主义是有神论者。佛经中也有鬼神之说,所以也当属于唯心主义。更有人认为,鬼神是根本没有的,是你心里想出来的,这不是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这就涉及到有神无神之说了。&& 4、有神与无神。 如同有没有“灵魂”一样,究竟有没有鬼神也是世人疑惑、争论的焦点之一。为了将这个问题讲清楚,先列下表:&唯物主义& 无神论& 人是主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宗教&&&& 有神&&& 神是人的主宰&佛教&&&& 有神&&& 人是自己的主宰(鬼神仅仅是六道众生之一)& && 争论“有没有鬼神?”其实没有多大意义。毕竟鬼神并非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的。其存在与否不是由我们争论、推断、臆想所能决定。& 唯物主义者对于鬼神是彻底否定的。一切宗教对于鬼神却是完全肯定的。两者的差异如此大,原因何在?一个没有见到,一个见到了。我们凡夫众生两眼一片黒,是无明,当然见不到。宗教中的正教,其創始人在修行中获得了非凡的能力,他们能进入到其它维次的空间,看到我们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对于天神的存在持肯定态度。佛菩萨的能力更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于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育我们说,鬼神也是六道内的众生,理应尊重。还教育我们,人的地位至高无上,人是自己的主宰。人的命运包括健康、长寿、灾祸等等都是由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决定。我们只要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讲“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句话足以使我们生起畏惧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畏惧心,就很有可能会无所顾忌地作恶欺善。可惜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人们很难接受。世人不敬天地、不信鬼神、障深业重,不知修善积德、趋吉避凶。错误地认为这是迷信,是无稽之谈。果真如此么?明朝袁了凡为了使子孙后代改过积善,写了四篇家训,称为《了凡四训》。书中袁了凡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收集的事例,非常明确地说,“举头三尺,决有神明。”&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年近七十时作《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合编为《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记了许多鬼神故事。要知道,《论语》中有讲:“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造化之迹,读书人是不讲的。一个道德学问非常好的著名大学士,何以违此?答案就在他的一本自传之中。他原初根本不信鬼神之说。一次他去姨妈家,见到才貌双绝的表妹。于是就如一般才子佳人的故事,他在一帕手绢上写了首表示爱慕的诗,准备送给表妹。诗才写好,忽然醒悟,自己是个有家室的人,怎么可以做这种不道德的事?就马上将手绢烧掉。此时并无旁人。后来他下民间,正碰上扶乩。他在一旁看了以后表示不信。然知此时沙盘上突然写出一首诗来,与他曾经写在手绢上又马上烧掉的那一首,一字不差!他一看,脸色刷白,冷汗直冒。这才真正知道,心不可欺,暗室不可欺,举头三尺,确有神明。所以当今世人,倘若真的以为,自己作恶,无人知晓,那就错了,那就反而不如那些敬信鬼神者。宗教中的正教,虽为有神,被视作迷信。然其信徒,始终自觉地将自己置于神的监督之下,从而在个人道德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且这也已经成为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组成部份。& 佛法认为,鬼神与人一样,都是属于六道之内的众生。用现代的话讲,是属于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所以,我们对于其它各种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都应该尊重。佛教虽说有神,但是一再强调“人是自己的主宰”。如果说无神论即是指无神主宰,是无神主宰论。那么,佛教不也就是无神论吗?&佛教与科学 &<font color="#、说“崇尚科学”不如说“崇尚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现代认为,科学是专门研究物质现象的学问。是以物质现象为依据,以疑问为法则,提出“为什么?是什么?”等问题,再通过科学实验的手段进行取证,最终将问题解决掉,找出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实事求是”。实是,即客观存在的现象。求,即是实验取证。是,即是得出“是什么”的结论。实事求是也被称为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既包括已知的,还应该包括未知的。 事实上,科学的已知领域非常有限,未知领域实在太多太多。即使在三维空间之内,倘有许许多多的现象凭着已知的知识和学问无法作出解释。还是举耳朵识字的例子,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且有学者分别在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地进行实验。实验报告表明,有10-14% 的儿童被诱发出这种功能。对于这种现象,你采取什么态度?一种是立即反对,说“这不可能!” 这种人有一种毛病,叫“所知障”,他所知道的知识学问在这里反而成为一种障碍。还有一些人会表示怀疑,说:“这是真的吗?” 毕竟现代社会诚信度降低,弄虚作假的现象泛滥成灾。科学以疑问为法则,有怀疑就应该调查其真伪。当经过查实,这种现象被认定以后,倘若仍然一味否定反对,美其名曰“要崇尚科学”,乃至恶意批判别人是“伪科学”。那么,我们就将不得不怀疑这种人究竟还有多少科学气味了。真正的科学态度是一定会关心、支持对这种现象进行思索和研究。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在未知领域得到突破,就是这种科学态度的结果。在这方面,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老,从1979年发表耳朵识字的新闻以后就提出了人体科学的问题,并且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阐述了一系列的观点。这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为我们作出了极好的榜样。我们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限的,所以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世界是无限的,存在于世界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也是无限的。以我们的有限应对世界的无限,就不能穷尽。也正因为如此,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不能穷尽,也将无限。对于已知领域的知识和学问,理应尊重。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世间的知识学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乃至于古代的到后代成为笑话,甲地的到乙地成为趣谈。因此,不能固步自封,沉溺于已知的知识学问而把那些超出自己认知能力范围的现象与事实称之为“迷信”。由此可见,说“崇尚科学”,不如说“崇尚科学精神”。崇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那是非常准确的,不会有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精神。倘若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一下,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究竟给人类自己带来了什么?正面的我们暂且不说。那些负面的,问题可就大了!比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将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比如现代人的饮食已经变成全方位的不安全;比如电子游戏正在严重地危害着我们的下一代;等等等等。面对这些负面影响,还要不要“崇尚科学”?值得我们反思。<font color="#、宗教与科学,“信”与“见”对立。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对立在什么地方?一个讲“信”,一个讲“见”。凡是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建立在一个“信”字上。信什么?信教主是神,或是神的代言人。你一切听从教主,有望得到赐福、超升;你有违教主,将会受到降灾的惩罚。至于这位教主究竟是不是神,那是一笔糊涂账了。尽管如此,你还不能怀疑。因为宗教之“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决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也正因为如此,就有人出来充当教主、冒牌为神。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许多信徒甘愿受其精神控制。信者,不见也,不见即是迷,因迷而愚痴。科学与此相反,首重的就是一个“见”字。以见到的事实为依据。见到了,还要提出问题,然后实验取证解决问题。这实验取证还是一个“见”字。所以,科学始终都是迠立在一个“见”字上。你见到了,信与不信的问题也就不再存在。是故,科学讲“实事求是”本身即是反对迷信。既然如此,那末科学家就不应该是宗教信徒了。事实并非如此,据调查统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竟然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科学家是有宗教信仰的。这个数字即便是超过百分之五十,也说明信教的科学家多到令人咋舌。就连最为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这样的话:“科学无宗教是瞎子,宗教无科学是跛子。” 这种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倘若从人类的需求这一角度去审视这种现象,也许不再会感到奇怪。人类有物质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可以满足。人类更有精神需求,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宗教正是能够满足精神需求、实现心灵和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只要是正教,只要是宣扬弃恶从善,注重道德,何必非议。当然,对于邪教,危害社会,甚至搞恐怖活动,那就非打击不可。<font color="#、佛教的重点是“见”。与一般宗教不同,佛教的重点是“见”。也就是说,佛法并非建立在一个“信”字上,而是建立在一个“见”字上。当年,一群博学知名的婆罗门教徒去拜访佛陀。其中一位名叫迦婆逷伽的十六岁青年向佛提出一个问题,讲婆罗门教徒有一个绝对的结论:只有婆罗门教中经过往哲口口相传的古圣典才是真理,余者皆是假法。“可敬的乔答摩对这点有什么话说吗?” 佛问他:“在婆罗门教徒中,有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已亲身确知确见‘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 那位青年很坦白,说:“没有!”佛又问:“那末有没有一位婆罗门教师,或是教师的教师,如此上溯至于七代,或是经典的原著作人,曾自称他已知己见?” “没有!” 佛就说:“那末,就像一队盲人,每一个都抓住了前面的人,第一个看不见,中间的看不见,最后的也看不见。”又有一次,有一个小镇的居民听说佛陀来了,这个居民就去拜见,向佛说:“世尊啊,有些梵志和出家人来这里,他们解说弘扬他们的教义而排斥其他教义。然后,又来了其他的梵志和出家人,他们也同样的只解说自己的,排斥其他的。但是,对我们来说,一直都是怀疑,感到迷茫,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是真实语,谁说的是妄语。” 于是,佛给他们说了可以讲在宗教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教诫。佛说:“你们的怀疑、迷茫是正当的,因为对于一件可疑的事是应当生起怀疑的。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也不可单靠理论或推测,也不可单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溺好由揣测而得的臆见,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有而信以为实,也不可作如此想:‘他是我们的导师。’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候,你才可以革除他们。…… 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佛还告诉他的比丘们说:弟子甚至须审查如来本身,这样他才能充分想信师尊的真正价值。佛法之见,见什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任何人,只要能够见到自性本心,就将成为一名智者、觉者。下面将科学、宗教、佛法在信、疑、见、证等方面列表,自可初见端倪。类别&&&& 科学&&&&&&&&&&&&& 宗教&&&&&&&&&&&&&&&&&& 佛法口号& 要相信科学&&&&& 教主说,你必须信我。& 佛说,你要信你自己。主宰& 依客观规律办&&& 神是主宰&&&&&&&&&&&&& 人是自己的主宰法则& 以疑问为法则&&& 对教主绝对相信,&&&&& 疑是应当,不疑不悟,&&&&& 为什么是什么?& 决不可以怀疑。&&&&&&& 大疑大悟,破迷开悟。手段& 实验取证&&&&&&& 不取证,只待死后&&&&& 可悟可证,剋期取证,&&&&&&&&&&&&&&&&&&&&& 才能到达至善之境。&&& 当生成就,一生成办。利己& 掌握知识求生存& 精神依托精神满足&&&&& 断烦恼、了生死。离&&&&& (不能自主)&&& (不能自主生死)&&&&&&& 苦得乐,自主生死。利他& 提高人们的物&&& 止恶扬善,利于家&&&&& 自他不二。觉他利他,&&&&&& 质生活水平&&&&& 庭、社会、国家。&&&&& 慈悲,念念为众生。称呼& 学者&&&&&&&&&&& 信徒&&&&&&&&&&&&&&&&& 行者&&&&&&&&&& &科学是通过对物质现象的规律研究,从物质的角度以满足人类提高生活水平。佛教则是通过对精神现象的规律研究,从精神道德和智慧觉悟的角度以满足人类离苦得乐自主生死的需求。佛法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精神现象上的运用。(实事——真实的性空缘生,求是——明心见性、求悟求证。)虽然佛教的重心永远是放在精神道德和智慧觉悟的开展上,但是对于物质经济并不排斥。佛法以修苦行为外道,并且在佛经中讲到:贫穷是一切非义与罪行之源,如偷盗、妄语、暴行、憎恚、残酷等莫不由此生,要芟除罪恶,必须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科学是透过(物质)现象看本质(自然规律);佛法是透过(精神)现象看本来(自性本心)。<font color="#、狭义科学与广义科学现代有人提出科学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并对此分别作如下定义:狭义科学是三维空间内所能公认的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佛法中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佛法中称之为俗谛。广义科学是包容任何维次空间的,全面反映整个宇宙人生真相及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广义科学就是佛法,佛法中称之为真谛。佛法是宇宙人生真实的科学。现代社会的人,受历史的影响以及“人云亦云”的成见影响,大都迷在狭义科学里面。把能够认识能够解释的现象和事实称之为“科学知识”,把超出自己认知能力范围的现象和事实斥之为“迷信”。举个例子,假如在二千多年前,有人提出要有一台电视机,那旁边的人必定说这个人“迷信”。古人的迷信不就是现代的科学吗?同理,现代的“迷信”或许就是未来的科学。事实上,即使是三维空间,我们的认知范围也很有限,更何况超三维空间。当我们不能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或认识时,就武断的斥之为“迷信”,这难道不是人类和宇宙的悲剧?这决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为什么要学习广义的科学?为什么要以佛法来探究超三维空间?一句话,其根本目的即是为了开智慧。我们现在所处的三维空间仅仅是局部,不是全部;是假相,不是真相。真相中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对于宇宙人生我们是看错了。由于看错,也就想错说错做错。就拿科学来讲,我们仅仅将其定位在物质现象上(现代认为,科学是专门研究物质现象的学问),所以发展科学技术是旨在改善物质条件,使生活更舒适更便捷。然而,这仅仅是人生问题中的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人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活得舒适便捷决非人生大事。人生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还有许多大事尤其是生死大事需要去办。智慧不开,重要的人生问题无法解决,生死大事无法预办。比如,自己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真实的答案。又比如,自己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死后去哪里?又是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就消极被动不能自己作主。还比如,人皆有烦恼,烦恼从何而来?如何能断?断了以后有些什么受用?还是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就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以上这些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倘若智慧开了,就一切明了,一切都能解决。当前,虽然我们不能够对整个宇宙全部认知,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啊!我们可以学古来一切圣贤,和他们一样,认真接受佛陀的教育;和他们一样,改变自己,改变命运,自主生死;和他们一样,以自己的实践,利益于不同维次的众生。<font color="#、佛的智慧不可穷尽。当代著名大居士、美国宾州大学张澄基教授说:“站在宗教的立场上讲,我们的智慧和知识无论如何进步或广大,都绝不能超过佛的知见和境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正统佛法’以外更能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最多只能对佛法作一些较新的解释和表达而已。”科学发展的本身就证明了佛的智慧不可穷尽。例一、现代物理世界的量子力学,讲任何物质说到底,只是波动和作用而已。物质 —— 分子 —— 原子 —— 电子、质子、中子 —— 波动性和颗粒性 —— 颗粒是能量集中的地方 —— 颗粒打破,成许许多多的子,有些子忽然没有了,有些子忽然生出来。这种现象中国传统文化讲:“聚之成形,散之成气。” 在佛经中则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例二、现代宏观世界认为宇宙之大,不可穷尽。佛经中早就有讲,十方世界恒河沙数无量佛刹。一个佛刹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为一世界,一千世界为小千,一千个小千为中千,一千个中千为大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中有三个千,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实为十亿个太阳系。这还仅仅是一个佛刹(国土)。如此有恒河沙数无量佛刹。佛教中的宇宙之大,不可穷尽。例三、佛教的微观世界也不可思议。佛说众生的妄心像太末虫,处处能缘,独不能缘在火焰上。末是微末,太末是极微末。极微末的虫不就是细菌吗?又佛经中说,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古代并没有显微镜,何以得知有细菌?又何以知道火能灭菌消毒?例四、现代对基因的研究,讲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倾向。什么时候得什么病、甚至于什么时候死亡,都是有与生俱来的倾向。早在三千多年前佛陀就已经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心识田中藏有许许多多善善恶恶的种子。这些种子什么时候现前,我们不知道,但一定是成熟的先发芽。这些种子也是与生俱来的倾向。例五、现代科学研究有一种全息理论。对这种理论的运用,称之为全息技术,如全息摄影、全息疗法等等。 《华严经》中早就有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入于一中”。当今社会,科学之发展是日新月异。仅管如此,这个世界仍有许许多多的现象无法作出解释。这些用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均能从佛法中找到答案。例一、耳朵识字现象。这种现象超出我们认知能力范围,无法作出解释。可是在佛教经典《楞严经》中早就有讲“六根互用”。例二、僻谷现象。僻谷多少天?广钦老和尚(1985年在台湾圆寂,火化后的舍利子有一千多颗,时年九十五岁。是现代已证果的大和尚。)中年时曾经在福建泉州清源山的一个山洞中入定120天,以至于樵夫等都认为他已经坐化了。要不是后来弘一大师前来鉴定为古来稀有的定境,恐怕那个时候早就被火化掉了。一个人不吃不喝能坐这么久? 1991年初江西一位比丘尼开始自然僻谷,到1995年国内新闻媒体采访、调查、报导时,已有五年多了。经医学鉴定,她的消化系统已经萎缩。以上这种僻谷现象,身体靠什么来补充营养?现代科学无法作出解释。然而在佛法中有答案,那就是“惮悦为食”。例三、古往今来种种人体特异功能现象,如西藏的密勒日巴祖师能在空中飞行;宗咯巴祖师对方圆万里之内的一切人在想些什么全都悉知。又如现代科学家所做的意念杀菌实验、思维传感实验、意念定向调控植物生长实验、意影实验等等,这许许多多成功的人体科学实验,超出了人们的常识范围。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例四、日本有科学家经过八年的研究,不断的实验,发现了人的心念波动能够对水发生作用。当播放莫扎特、贝多芬的名曲时在显微镜下水的结晶随着优美的旋律不断发生变化,原来水竟然能欣赏音乐!祈祷、祝愿、感谢、关爱、快乐等会使水分子产生美丽的结晶;反之,嗔恚、仇恨、嫉妒、压力会让水分子的结晶醜陋不堪;水还能读各国文字,水杯上贴“爱”、“感恩”的标签其水结晶很美,贴上“妙法莲花经”五个字的水结晶很像莲花,贴上“阿弥陀佛”四个字的水结晶最最清晰明亮,并且中央竟然呈现七彩!这个实验简直使人难以置信。难道水也有见闻觉知?在《楞严经》中佛说过这样深奥的道理:宇宙万物皆能见闻觉知。在大乘经典中佛常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境随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心净则土净,等等。这个科学实验完全证实了佛所讲的道理决定正确。所以如果我们每天都是焦虑急躁、怨天尤人,不仅身体里面细胞的变化会愈来愈差,外面再好的药品食物都会变成毒药。是我们不好的心念让细胞、药物、食物发生了改变。只要我们彻底改变恶的心念,常常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思想行为,即使是一杯普普通通的水,都会变成最好的养分。以善的心念面对一切万物,在显微镜里显示出来的决定是最好的结晶。例五、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公式的推导,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假相。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它的运行速度使它从现在进入未来或者回到过去,所以他得出了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的结论。然而,要实现这个境界,现代科学无能为力,科学家们还没能找到方法。那末在佛法中,在甚深的禅定中,就可以见到未来,也可以回到过去。《华严经普贤菩萨行願品》中讲:“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所以,三世一如,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是佛菩萨“亲证的境界”。 综上所述,正如当代净空老法师所讲:“科技文明愈发达,愈加证明释迦牟尼佛于三千年前为众生所揭示的宇宙真相确实无误。”一次,佛取了几张树叶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我手中的几张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树林中的叶子多?” 接着他说,“同样的,我所知法,已经告诉你们的,只是一点点。我所未说的,还多得多。而我为什么不说那些法呢?因为它们没有用处,……不能导人至涅槃。”是故,佛的智慧确是不能穷尽。& 佛法的可信度 对于念佛能否了生死的任何争论都将是没有意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如果拿不出证据,就会理不直、气不壮。 相反,你如果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那末无需多说,不信者自会信,不学者自会学,不念者自会念。黄念祖大居士在《心声录》一书中讲到,在五十年代,他的金刚上师,中央民族学院藏古典文学贡嘎呼图克图教授亲口对他说:“前不久有一个居士,在他活着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是一个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虹化),大家很后悔,为什么当初不亲近亲近。大家回忆追想,这个人从来也没有表现过什么奇特。就是说话很怪,不好懂。” 黄念祖居士又讲到,即身成就大虹光身是佛教密法修持的最高成就。我们中国在解放后的四十多年中,仅有六人能够虹化。这样一个已经达到最高成就的人,竟然谁都不知道。要知道,佛教的人生态度是自觉,因能自觉,故能自利。佛教的社会态度是觉他,因能觉他,故能利他。自觉觉他是大乘佛法的一个特征。二者的关系是:为要觉他,故先自觉;因能自觉,故必觉他。其中觉他利他的方法包括:(1)、有说。佛法难闻难信,所以觉他利他就不能不说。但是一定要依圣言量说,决不能错说。(2)、无说。千说万说,不如不说。像上面讲的这位虹化的居士,他什么也没有说,却胜过千说万说。他这是以自己为实例,以自己虹化的事迹来说明,佛法能够即身成就了生死。在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端相往生的事例被记录了下来。这些事迹,真实性如何?可信吗?我们应该知道,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极可信之人;他所说的法是极可信之法;他的学生,那些古往今来的真修实修者也都是些可信之人。何以见得?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并非仅仅是一种说教,并非空口说白话。恰恰相反,是可修、可悟、可证、可成就的。唯其可以修,可以成就,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得以成就、一生成办的事迹。念佛是佛陀教给我们了生死的方法,临终瑞相往生是念佛者了生死的证明。<font color="#、佛是极可信之人。释迦牟尼佛原本是位王子,王位的继承人。他拥有世人最最向往的权力、地位、财富以及各种享受。当他看到世间弱肉强食以及生老病死的现象以后,引发了对生命问题的思索。为求真理,毅然出走,苦行六年。在发现苦行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后,接受了牧女供养的羊奶,恢复了一点点体力,恒河沐浴后在一棵大树下(此树后被称为菩提树)静坐思索。这一坐,竟然坐了四十九天,最终开悟成佛(觉者)。在这以后,他大慈大悲,将他所证知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身心解脱的方法说了出来,希望世人也能够像他一样成为一名觉者。 大凡骗人,总得有一个理由,或为名、或为利、或为财、或为色。佛曾经拥有这一切,并且只要他愿意,仍然可以拥有这一切。可是他偏偏选择以乞食为生,日中一食,晚棲树下一宿,可以说再也没有任何个人的需求了。对于这样一位道德智慧完美无缺的尊者,根本不存在任何骗人的理由。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只能选出一名可信者,那决定是释迦牟尼佛。《金刚经》上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所以,我们要完完全全的相信释迦牟尼佛,完完全全的相信佛所说的法。即便是我们现在不懂,一下子搞不清楚,甚至于看起来是根本难以置信的,统统都要信。而且要坚信,要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font color="#、佛经是极可信之法。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佛经,是当年佛灭度以后由弟子们集结的。如同《论语》不是孔夫子写的,是孔子死后学生们回忆从前老师的教诫,把它记录下来,传给后世。所不同的地方是《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各别记录的,而佛经则是由弟子们集体做这项工作。当年参加集经的五百名弟子,都是已经断了烦恼、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位的圣贤。集经时,由阿难复讲,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认为阿难说的这句话,佛好像没有讲过,这一句就要删掉。必须五百罗汉个个点头才能算数,才能记录下来流传于世。正因为佛经的集结如此严谨,所以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的准确无误的记录。再说佛经由梵文翻译成中文,其译场是非常的殊胜,里面一定有高僧大德主持。比如,中国很多佛经由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法师主持翻译。法师生前说自己一生中翻译了这么多的经典,不知是否正确,若是正确,则当我焚身后,舌不焦烂,若有错误,舌乃焚尽。后来法师圆寂火化,其肉质的舌头果然没有毁坏,安然如生,真是不可思议。从这里我们可以确知,佛是可信之人,佛经是可信之法。<font color="#、佛弟子严守戒律不妄语,也是可信之人。当一个人的人格日趋完美,其智慧和道德达到顶峰时,就能够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讲,至善之境可以即身成就、即心成就、一生成办。那种只有等到死了以后才能实现的说法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信的。是故,智慧和道德的培养和发展是整个佛法的关健和核心。由于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不良习气非常严重,阻碍了智慧和道德的培养和发展。为此,佛陀制订了众多戒律,并且教诫我们要“以戒为师”,从而让我们自觉地(没有人强迫你)强行地(不能不守)遵守奉行。在众多戒律中,最最基本的有五条,不妄语即是五戒之一。在佛门中持守戒律之精严,仅举一例就能说明。在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媒体发表了这样一篇报导,讲在南方,好象是广西,有一位比丘尼由于误食了葱,破了断五辛的戒律,结果怎么样?自杀了。这种极端的做法是对是错?我们都是门外汉,不可妄加评说。然而这种严守戒律的精神使人难以忘却。在佛门中,凡是真修实修的佛弟子,都是认真地接受佛的教诲,都能严守戒律,都是不妄语者。因此,佛可信、佛法可信、真修实修的佛弟子也可信。那末,谁是真修实修者呢?当今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难以识别,怎么办?净空老法师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讲,当真正善知识找不到时,可以找古人,做古人的一名私淑弟子。他告诉我们,历史上孔子是大圣,当孔子去世一百年以后,孟子专念孔子的书,专学孔子,学得很好,成就了,被称为亚圣,所以孟子是中国第一个以古人为师的。汉朝司马迁学左丘明,专门读左传的文章,学他的修养,成为一代文豪,写了中国第一部“史记”。唐朝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老师是谁?他学司马迁,专攻史记。在佛门,明朝的澫益大师是净土宗的祖师,他的老师是已经圆寂往生的莲池大师,他完全依照莲池大师的著作来学。能找一位古大德做老师,决定不会错。跟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成功了,这也是有了“师承”。我们找在世的善知识难,找古大德还是比较容易的。中国有一句话讲“盖棺定论”,那些古大德由于真修实修,在临终之际就有种种瑞相,这种种瑞相作不得假。所以选择既有临终瑞相,又有著作留世的,以他们为指导老师,决不会有错。如宋代立化的大居士王日休,有“龙舒净土文”留世。又如近代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文钞录”以及现代物理学家黄念祖大居士的一批著作等等。当然,最最根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多年来无数个真修实修的佛弟子的事迹,只是证明了佛法可信,念佛确能了生死。<font color="#、慈悲是佛菩萨的一个完美的人格特征。一个人的智慧和道德的培养和发展,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慈悲。所以慈悲是佛菩萨的一个完美的人格特征。在佛门的慈悲之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恒顺众生。因此,佛教中从来不会强求人们一定要信他,佛教中也从来没有因为强迫别人而发生流血事件。强迫别人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宗教中的邪教往往用恐吓的办法迫使信徒就范,佛门之中绝无此事。凡是千方百计使人信他的,其背后一定有某种目的。所以,“菩萨为度众生而作众生不请之友”还得遵循“法不请不说”的原则。众生必须求法,才能“有求必应”。当年达摩祖师西来,见南朝梁武帝时,讲梁武帝建寺庙写佛经等并没有功德,结果机缘不合,就北上少林面壁。以后神光前来立雪断臂求法,这才为其说法,是为二祖。所以,佛教是一种恒顺众生的启发式的教育。最终度你的并非是佛菩萨,而是你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佛菩萨不能代人解脱,人必须自行解脱。&&& 我们讲,佛法是可信的。佛法讲,你自己才是可信的。&念佛了生死的事例 当今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老曾经说过,人体科学非常难,大概是科学问题中最难最难的,要用“唯象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来研究。这就是说,完全从现象来总结概括,得出系统的理论。也就是说,只讲其所然,现在还讲不出其所以然。你先将观察到的东西,老老实实地总结出规律来,至于为什么有这个规律,那是以后的事。无数事例都是在讲,念佛确实能够了生死。王日休与《龙舒净土文》宋代王日休居士,是位国学进士,道德学问都非常好。他生前专修净土宗持名念佛。临终前三天,偏访至亲好友, 并有不复相见之语。至期, 读书以后, 像往常一样礼佛念佛。忽然厉声称喊:“阿弥陀佛,佛来迎我。”当即屹然立化如植木。中国净宗八祖莲池大师赞叹其立化往生的瑞相,可以照耀千古。居士给我们留下了一本好书:“龙舒净土文”十卷。古有发心流通者重为刊梓至第四卷时, 铁笔有碍, 出光彩灿烁的舍利三颗。民国一代高僧印光大师, 在他出家以后, 一次晒经, 偶尔看到。一看不得了, 就发愿专修持名念佛而成为净宗十三祖。大师赞叹为接引初机学佛的天下第一本奇书。《龙舒净土文》现南京金陵刻经处门市部有流通。书中对于持名念佛有理论,有方法, 有事迹。在事迹中, 将宋代王敏仲侍郎和钱塘陆居士合编的二百多个瑞相往生事例, 从中选载了三十例。王日休大居士以他自己立化的瑞相, 证明他所编写的《龙舒净土文》决定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信佛学佛念佛从而了生死的善书。&《净土圣贤录》初、续、三编清代乾隆年间, 彭际清居士指示其姪子彭希涑,收集记录了念佛往生净土的种种传记,总共有五百多人, 命名为《净土圣贤录》。 到了道光末年(1850年),有莲归居士胡珽为之续编, 所记载的将近有一百六十篇传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德森法师继续编辑,又收录了二百余名往生事例,名为三编。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尚能收集这么多念佛了生死的事例。现代交通便捷,资讯通畅,仍有许多事迹未被记载,可见念佛了生死的事例真是多得不得了。印光大师曾讲:“唐朝善导大师在长安之时,少康大师在新定之际,念佛的音声,充斥盈溢于街头巷尾,由此得以往生净土的人,应当不止百千万亿!”& 持名念佛有这么多人能成就,诚如永明大师所言“万修万人去”是也。<font color="#、唐屠夫张善和临终十念往生。张善和,杀牛为业,临命终时,见许多牛作人的声音说:“你杀我。” 他非常恐惧,告诉妻子说:“急请僧人来救我。” 僧人来后对他说:“十六观经说,若有人临终地狱相现,如果能以至诚心称念南谟阿弥陀佛十声,则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净土。” 张善和说:“地狱快到了,来不及拿香炉了!” 说着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着西方专切念佛。未满十声,急速地说:“佛来了,已经给我莲华宝座。” 言讫而终,往生了。<font color="#、宋黄生打铁念佛,无疾而终。黄生,潭州(湖南长沙市)人,打铁为生。每次打铁,口里不停地称念阿弥陀佛。一日无疾,请邻居帮他写一首偈颂:“玎玎璫璫,久錬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又说:“我去后,可将此颂流布,广劝人念佛。” 说完以后,随即往生。后此颂广行湖南,人多念佛。<font color="#、宋瑩珂法师念佛三天佛来接引。宋朝瑩珂法师,一位出家人,不守戒律。一天,突然反省自己,想想自己所作所为,必墮地狱,就生大恐怖。因此向同住的道友借了一本《往生传》,他看了痛哭流涕,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把寮房关起来,不睡不吃不喝,一句佛号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法师非常难得,他向阿弥陀佛要求说,我的劣根性重,经不起诱惑,这十年容易失去正念又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恐怕将来往生靠不住。十年寿命我不要了,我的愿望是能够早生净土。阿弥陀佛说:“你的心愿既然如此,我三天后来接你。” 他把寮房门打开,兴高采烈向全寺大众宣布,三天后阿弥陀佛接我往生。寺里的人当然不信,这样一个破戒造恶之人,怎么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时间不长,等着瞧!到第三天,他沐浴更衣。早课时,要求大家念《阿弥陀经》送他往生。念经后,佛号念了十几声,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要跟他去了。说完,就走了。<font color="#、可久法师二次坐化往生。宋朝可久法师,居住在明州(浙江宁波市),时常持诵《法华经》,愿生西方极乐净土,人们称他为“久法华”。北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年八十一岁,坐着往生。过了三天,又醒过来,告诉别人说:“我已经遊历了极乐净土,见到种种殊胜境界,都与经典记载的完全相符契合。凡是在此娑婆世界修行净业的人,在极乐世界莲华台上,都已经标示了姓名。我看到标金台的,一个是四川成都广教院的勳公,一个是明州的孙十二郞,一个是可久。标银台的,一个是明州的徐道姑。” 说完又坐化往生。五年后,徐道姑命终,异香满室。十二年后,孙十二郞往生,天乐盈空。可久所说的话都应验了。倓虚大师《念佛论》中所述往生事例倓虚大师,河北宁河县王氏子,俗名福庭。十七岁时死过一次,还阳后访道寻师,后出家。1925年由谛闲老法师传法付法为天台宗的四十四世祖。1963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香港示寂,寿八十九。八月十二日荼毘,获舍利四千余粒,光耀五色。生前有《影尘回忆录》、《念佛论》等著作。在《念佛论》中他讲,关于念佛得往生的,我出家后,据我亲眼看到的就有二十多位,其他听说的还不算。接着他举了三位作例子。<font color="#、修无师自在坐化。民国十八年(1929年),倓虚大师在哈尔滨极乐寺传戒,请其师父谛闲老法师去做得戒和尚。传戒期间,有一位从营口来的名叫修无师的出家人到戒场帮忙,发心侍候病人。他出家前做泥水匠,不识字,笨笨的,只会念阿弥陀佛。没过几天,他向老和尚告假,说他要走了。倓虚大师有涵养,没有责怪。监院定西法师脾气较躁,很不客气地说,“你发心来侍候病人,为什么刚住十几天就要走?太无恒心了吧!” 他回答:“我不是往别处走,是要往生去西方极乐世界。请监院师慈悲,给预备几百斤劈柴,死后焚化。” 定西法师问他哪一天走?他说大概不出十天。和尚很佩服,看他土头土脑,什么也不知道,身体这么好,也不生病,却能预知时至。第二天,他又来找两位法师,说今天就走,请赶紧替他准备,并要求找几位常住师父助念送他。于是就打扫出一间房,搭舖,面西盘腿坐好。这时助念的师父请他留诗偈作个纪念。他就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说完不再讲话。大家一起念佛不到一刻钟工夫,他就坐化了。<font color="#、郑钖宾居士含笑自主往生。郑钖宾居士,山东即墨人。原本是个商人,因看佛经,知道念佛好,就不做生意了,发心专门念佛。他学会了讲《阿弥陀经》,到处去讲,劝人念佛。有一次他在讲完经以后,对几位老朋友说:“我要走了,请你们帮我租个房子。” 朋友听了感到奇怪,说:“你要走为什么还要租房子?” 郑居士讲:“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 同修们听说他要往生极乐世界,都不忌讳,家家欢迎。他就在朋友家里,搭舖面西盘腿坐好。他朋友在旁说:“你临终时还不说几句偈子,给我们作个纪念吗?” 郑居士说:“不用说偈子了,你们看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就照我这个样子,这就是个很好的纪念。”& 说完大家念佛送他,不到一刻钟,就含笑往生了。郑钖宾的弟弟起初看到哥哥抛家捨业,专门去念佛,心里不高兴。后来经他哥哥一再劝说,也勉强信佛念佛,但是不恳切。此次亲眼见他哥哥念佛往生,预知时至,来去自如,知道念佛绝不是骗人的事。于是一心一意的专门念佛,三年后也预知时至,念佛往生了。<font color="#、女居士张氏预知时至坐着往生。女居士张氏、青岛人,其丈夫是拉黄包车的车夫。生有一子一女。一家四口,家境很贫寒。这位女居士参加青岛市内湛山精舍佛学会听经闻法念佛多年。她往生是预知时至。那一天清早起来,对丈夫说:“你好好领着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 其夫怒目斥之曰:“得咧!我们家穷,还不够受吗?你还来扯这一套。” 说完仍出去拉车了。小孩也出去玩了。她把家里收拾了一下,便洗洗脸,梳梳头,换了件干净衣服,到床上坐着念佛就往生了。到中午,小孩肚子饿了要吃饭,回家发现妈妈坐在床上已经死了。<font color="#、谛闲老法师徒弟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这是倓虚大师听谛闲老法师亲口说的一件事。记录在《念佛论》中“倓虚老法师佛七开示”里面。早先,谛闲老法师有一位四十多岁才出家的徒弟,是谛老法师小时候的玩伴。家境贫寒,没念过书。长大以后学了个补碗补锅的手艺谋生,非常辛苦。就找到法师说要出家,要认他做师父。谛老法师就让他到一个小庙住下来,找几个信徒每月送点米、钱供养他,又找一位老太婆帮他洗衣做饭,再教他一句佛号,让他念累了息,息好了再念。这个人虽不识字,但老实、听话,死心塌地,三年没出门。一天忽然对老太太说:“明天你不用给我煮饭了。” 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小庙来看看,只见他脸朝窗外,手拿念珠,站着死了。后来,供养他的护法赶紧去报告谛老法师来办理后事。这样,一去一来,等到老法师赶到,他仍然直直的站着,一共死着站了三天。林看治老居士与《念佛感应见闻记》林看治老居士,1907年生于台湾,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三十五岁听经闻法后即发心茹素学佛。四十三岁时受业于李炳南老居士专修持名念佛。她信愿坚固,老实念佛,并发心学讲《阿弥陀经》,到全省各地到处讲经说法。于自行化他之际,以多年所见所闻,孜孜不倦地著下了《念佛感应见闻记》。此书仅至她往生前已经出版了五十六版十余万册,其他各处印行结缘流通的不计其数,不知度化了多少人发心念佛。林老居士于一个星期前就向莲友告假说,真实有极乐世界,我将回家了。于往生前一日午后,对莲友讲,已经见到阿弥陀佛,定蒙接引往生。第二天,即1992年4 月15日晨七时二十分,于自宅在助念声中正念分明,顷刻之间安祥西归。火化后得舍利子数百余颗。下面五例均从《念佛感应见闻记》中摘录。<font color="#、林福居士被佛接引含笑而逝。林福居士,台中市人,家贫失学,打工维生,生性愚钝鲁莽不明事理。于1947年春,被恶友诱骗去窃取被暴风雨吹下来的散乱电线,被判刑十年。1951年6月,台中莲社派人到监狱宏法,得闻净土法门之殊胜奥妙。从此深信不疑,日夜至诚念佛。 1953年12月假释回家,即皈依三宝。每逢周日,听李炳南老居士讲经。1954年10月起,闻到荤腥气味就会呕吐,于是长素念佛。不久,住于高雄二弟家中的母亲忽然坐卧不安,即于12月20日赶到台中,母子相见,悲喜交集。林福劝勉母亲念佛求生西方。隔天早晨突然高声说:“有一形似太阳之光球滾入,滿室光明,必定是佛来放光接引,请尽速通知莲友来助念。” 说完后即合掌猛念佛号。不久在莲友的助念声中,声音气息渐渐微弱,含笑而逝。大众仍助念八小时,他面貌容色光泽,全身柔软,顶门犹暖。<font color="#、江印水瑞相往生。江印水,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最高境界四个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