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解放军当年进新疆认可当年抗日的国军吗

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篡改
古 彭 万俟轩
来源:乌有之乡
网友们同样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搜集资料,用铁的事实回击和戳穿那些非毛反共分子的无耻谰言和谎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中坚力量”正名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篡改  
古彭万俟轩  
一、蒋介石消极抗战卖国求荣的铁证  
㈠蒋介石的&抗日&语录  
㈡抗战前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㈢蒋介石&抗战到底&的&底&界  
㈣抗战期间卖国反共的《和平意见》  
㈤蒋介石卖国投敌&档案&揭秘  
二、国民党百名高官和将领叛国投敌  
㈠蒋介石差点成为&汪精卫&  
㈡国民党&降官如毛,降将如潮&  
㈢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投敌&大盘点&  
三、抗战期间交战各方阵亡将领名单  
㈠抗战期间阵亡的共产党武装将领(197名)   
㈡抗战期间阵亡的国民党将领(100名)  
㈢死在中国境内的日军将领名单(99名)  
四、蒋介石集团借抗战之名发国难财  
㈠二战中的最大丑闻:走私贪污军用物资  
㈡宋氏家族借机大发国难财   
㈢抗战8年货币发行量增加738倍   
㈣40余万国军败在5万日寇手下  
㈤宁可扔掉武器也要保住个人财产  
㈥蒋介石承认:国军骚扰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  
五、八路军抗战八年重要战役过千次:推荐阅读《八路军&表册》  
㈠历史资料全以表格形式记载   
㈡载入重要战役战斗1093个  
㈢团以上干部牺牲(病故)728人   
㈣资料全面、详实、系统、准确   
六、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的五大丑闻  
丑闻之一:国军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丑闻之二:蒋介石政府竟给伪军发军饷  
丑闻之三:日军将国民党军队称为&友军&  
丑闻之四:老百姓被逼帮助日军打国军  
丑闻之五:抗战后期日本为对付共产党放蒋介石一马  
七、日伪档案戳穿中国精英无耻谎言  
八、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战让国人蒙羞  
㈠蒋介石消极抗战令国人寒心  
㈡&九一八&给国人带来难忘的耻辱  
㈢虚假历史难以掩盖事实真相  
九、蒋介石集团与侵华战犯关系暧昧  
㈠放弃战争赔偿的《中日和约》  
㈡蒋介石力保侵华战犯冈村宁次   
㈢侵华战犯极力颂扬蒋介石集团  
十、积极抗日与消极抗日的鲜明对比  
㈠死在国民党手里的抗日英雄  
㈡民主人士怒斥:党国领袖卖国,政府卖国   
㈢蒋介石消极抗日&功绩&实录  
附一:共产党与国民党谁领导了抗日战争?   
附二:关于蒋介石&爱国&的两则谎言 
(雨夹雪按语:  
今天是9月3日,抗日战争65周年的纪念日。以南方系为中心的中国精英利用其控制的主流媒体以所谓&湖北宜昌现抗战时3000余国民党将士遗骸埋葬地&的消息,再度大肆宣扬臭名昭著的&三大观点&:中共消极抗战,游而不击,借抗日之名保存实力;蒋介石是抗日英雄,中国的抗战是在蒋介石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根本不存在消极抗战的说法;抗战期间,国民党200多名将官阵亡,共产党方面只死了一个高级领导人左权。  
其实,那3000多具遗骨到底是国民党将士的还是被屠杀的中国老百姓的,中国精英并未提供任何证据。即使是国民党将士的,一处激烈的抵抗也涵盖不了整体。国民党抗战期间留下了国军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蒋介石政府竟给伪军发军饷,日军将国民党军队称为&友军&,老百姓被逼帮助日军打国军,抗战后期日本为对付共产党放蒋介石一马等五大丑闻,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以南方系为中心的中国精英却对此只字不提。  
笔者因近期事务繁忙,没有时间详细批驳以南方系为中心的中国精英歪曲篡改抗日战争历史的做法,便把古彭万俟轩同志去年的《抗战史实》系列文章整理成这篇《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篡改》。事先未征求古彭万俟轩同志的意见,恳请原谅。本文的版权属于古彭万俟轩同志,转载需署名并注明出处,即古彭万俟轩博客。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南方系为中心的中国精英极力以蒋介石的孝子贤孙自居,但是蒋介石的正统继承人对此并不买账。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教育部&拟将明年中小学教科书能力指标用语&国语文&改为&华语文&。同样,历史、地理教科书国民党当局也在延续扁&政府&时期的没有完全成功的&去中国化&政策。这无疑狠狠抽了大陆那些以蒋介石的孝子贤孙自居的精英一记耳光。)  
《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底线&&&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一文在网上贴出后,绝大多数网友拍手叫好。但也触动了某些极右非毛反共人士的敏感神经。这篇文章就像挖了他们家的祖坟,在如丧考妣的哀嚎声中,纷纷对笔者大加挞伐。他们除了极尽污蔑谩骂之外,还恶毒捏造臭名昭著的&三大观点&:中共消极抗战,游而不击,借抗日之名保存实力;蒋介石是抗日英雄,中国的抗战是在蒋介石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根本不存在消极抗战的说法;抗战期间,国民党200多名将官阵亡,共产党方面只死了一个高级领导人左权。    
针对极右分子的无耻谰言,笔者  10月18日  以《驳斥&中共不抗战&的有力证据》为题,引用网友&彦强&的帖子,通过中国共产党大量高级将领和干部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活生生历史事实,对那些极右分子的造谣污蔑进行反击。该文在网上贴出后,立即被多家网路媒体转载,受到正义人士的支持和好评。我曾在该文中建议并呼吁:    
针对那些非毛反共分子的猖狂进攻,我们再不能等闲视之或置之不理了。中央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部门均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尽快组织人力物力搜集这方面资料,把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抗日武装牺牲的烈士搜集整理编写成书,并将他们的姓名、职务、牺牲地点公布于众。这样一来,那些别有用心的反共分子一直标榜的&国民党蒋介石积极抗战&,以及恶毒攻击&共产党毛泽东保存实力,游而不击,为打内战积蓄力量&的无耻谰言,都会不攻自破。    
我在此强烈呼吁:爱国的网友们同样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搜集资料,用铁的事实回击和戳穿那些非毛反共分子的无耻谰言和谎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中坚力量&正名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我的建议和呼吁迅速得到回应。一位名叫&红色战士&的博友, 10月20日晚上  在我博客里留言,并留下1万多字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他搜集整理的,也有他从相关渠道转引的。他留给我的资料包括三大类:一是蒋介石消极抗日、卖国反共的证据;二是国名党军队投敌叛国的历史资料;三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高级指挥员牺牲战死的史实和确切数字。    
我认为,&红色战士&提供的这些资料异常珍贵,也是对非毛反共人士进行回击的强有力证据。所以我决定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献给大家。因为材料比较丰富,且内容不同,我决定按类别以《抗战史实》为题,陆续介绍给广大网友和热情关注此事的读者。在整理发表这些资料时,笔者再次向博友&红色战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蒋介石消极抗战卖国求荣的铁证  
㈠蒋介石的&抗日&语录    
1.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1931年9月)    
2.政府现在既已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3.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协商,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转述蒋的口信(1931年10月)    
4.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日  )    
5.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的讲话(  日  )    
6.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蒋介石对剿共高级将领训词(  日  )    
7.外寇不足为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围剿红军将领训话(  日  )    
8.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蒋介石文《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1934年12月)    
9.奢言抗日者,杀无赦。&&蒋介石在中日签定《何梅协定》后的讲话(1935年底)   
㈡抗战前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并大举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因蒋介石国民党破坏而失败。  5月31日  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塘沽协定内容:    
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定于下:    
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    
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    
关东军代表冈村宁    
华北中国军代表熊    
(选自《中外约章汇要》,592页&593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    
㈢蒋介石&抗战到底&的&底&界    
蒋中正在  日  国防联席会议上讲话:&许多人说冀察问题、华北问题,如果能予解决,中国能安全五十年&。&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白的划个疆界,使(日本)不致再肆侵赂。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可以以长城为疆界。&&&国防联席会议记录(  日  )    
1939年1月,蒋中正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阐述&抗战到底&的&底&界说,正式提出&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的方针。他说:&抗战到底的&底&在哪里?是否日本亡了或者中国亡了才算到底,必须有一个界说&。&在卢沟桥事变前现状未恢复,平津未恢复以前不能与日本开外交谈判。&&我们不恢复&七七&事变前原状就是灭亡,恢复了就是胜利。&&&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会议记录(1939年1月)    
蒋中正就这样把&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说成是&抗战到底&的&底&界。他对内:试图以&恢复了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就是胜利&界说,来统一全国对抗战的认识;对外:&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对日议和的交涉条件。    
 日  ,蒋中正对德国大使陶德曼说:&假如日本不愿恢复战前状态,中国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中国在华北的主权和行政权不得改变。&&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至德国外交部(  日  )    
日本政府不理睬蒋中正的条件。他们用行动回答:攻占上海、南京;  日  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终止&陶德曼调停&;近卫首相于  1月16日  发表&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1939年3月,蒋介石亲自指挥复兴社的杜石山、柳云龙与日本宣野长知、小川平吉在香港谈判。  3月17日  ,柳云龙向宣野提出和平条件;必须&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关于满洲,另行协定&。&小川、宣野对蒋的条件根本不予置理。日本政府于  9月13日  发表声明,决定扶植汪精卫成立中央政府。香港日蒋谈判告吹。&&《小川平吉关系文书》卷2,东京1973年版,614页。    
㈣抗战期间卖国反共的《和平意见》    
据日本档案《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1940年3月)、《今井武夫回忆录》收录的双方&对答记录&和中国方面3月10 日提出书面的《和平意见》记载,重庆代表在交涉中对日本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让步:    
(一)&满洲国的独立是既成事实&,蒋委员长&对此表示承认毫无异议&。目前,中国方面主张中日&缔结特别协定,两国共同将其作为保护国&。(注:《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4、136、341页。)    
(二)原则上同意&缔结防共协定及使内蒙地区特殊化&;万一&在国防上有必要时,可推迟一部分撤兵&。(注:《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7、340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的表述是:&中国方面提出,当撤兵之际,在具体方法上,日本军可在必要地点,相当长期地延缓撤兵。&)    
(三)中国放弃抗日容共政策&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注:《和平意见》第二条;《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9页。)重庆代表、最高国防会议秘书主任章友三强调:&自然停止抗日&;&中国正在努力剿共,所以防共问题可交给中国好了。&(注:《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2&133页。)    
(四)可以把华北、长江下游地区作为&经济合作&地带。(注:《今井武夫回忆》第133页。)&绝对同意&给日本臣民以在中国内地的居住、营业自由。(注:《和平意见》第五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五)中国招聘日本的军事、经济顾问。(注:《和平意见》第六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㈤蒋介石卖国投敌&档案&揭秘    
年秋中日有过三次议和,档案材料显示,蒋中正的国民政府一方,以苟安性质的&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底线&,对日谋求妥协。而天皇制日本的权力机构则明确决定要设法使中国现中央政府崩溃。1938年7月,五相会议决定的《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规定,日本政府的方针是&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使蒋中正垮台&,这就是明证。在双方&底线&有天壤之别的交涉中,日本方面的条件一步步升级,变本加厉,而且对重庆寸步不让。蒋中正及其代理人却一味地单方面让步,答应诸如对&满洲国加派公使或大使&;缔结特别协定,认可伪满作为日本、中国的&保护国&,同意&讨共&,&用密约办理&;重庆放弃&抗日容共&政策,划内蒙为&特殊地区&;可以华北和长江下游作为&经济合作&地带;承认共同开发中国资源、接受日本顾问&都是好事情&等等。&&《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对日议和问题再探讨》    
直到1940年秋,蒋中正才中止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为条件的对日言和,搁置他原来已经同意亲自与日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将举行的&长沙会谈&。蒋介石转而决定采纳&苦撑&的方针,寄希望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这些事情发生在七七事变以后,但在蒋中正的心目中,东北是可以放弃的。虽然在七七事变以前,蒋中正没有明确表示,但一个人的指导思想总是会在其政策中透露出来的,比如1934年签订的《塘沽协定》,认可长城线是与伪满的政治分界线,默认了&满洲国&的存在。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1935年10月对中国驻日大使提出的所谓&对华三原则&,其内容是:一、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放弃依赖英美的政策;二、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三、中日共同防共。11月至12月间,中日双方就&广田三原则&多次进行谈判。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国民政府既非全部承认三原则,亦非全然不承认&。    
1936年11月间,蒋中正的代表张群曾和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进行秘密谈判(高宗武参与其事),谈判达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承认&满洲国&。&&钱昌照:《纵横》民国八十八年年第1期    
二、国民党百名高官和将领叛国投敌  
㈠蒋介石差点成为&汪精卫&    
国民党内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副总裁汪精卫投靠日本人,在南京组织傀儡政府,令中国抗战大局出现超级震荡。其实,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大量历史资料表明,如果不是汪精卫捷足先登,蒋介石就会成为叛国投敌的汪精卫。    
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部队不断出现成建制地向日军投降,转成伪军,使尾随日军作战的伪军(仅指正规部队)达到100多万以上。电影中&报告连长,来了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的台词长期成为笑谈。100多万国军成建制投降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场上的奇观。这样的&光彩事&,蒋介石本人不会提,蒋家余孽是更不会提的!    
那些极右人士不是恶毒攻击共产党人吗?可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者无一人向日本投降,八路军、新四军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投降日本人去当伪军。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面对这些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竟然恬不知耻地替蒋介石招魂甚至打抱不平。我感到非常好笑,难道这些非毛反共的极右人士,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羞耻&两个字?   
㈡国民党&降官如毛,降将如潮&    
自抗战开始至1943年8月,国民党文武官员及作战部队投降日军者数量非常可观。其中国民党副总裁以下中央委员20人,旅长以上将领58人;直接投日的正规国军达到50多万人,占全部伪军的一大半,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可悲局面。  日  ,《解放日报》公布《两年来国民党五十八个叛国将领概观》,把这些&汉奸&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他们分别是:庞炳勋、孙良诚、孙殿英、毕戴宇、金亦吾、李长江、王劲哉、吴化文、赵瑞、杨诚、荣子恒、杨仲华、吴漱泉、刘月亭、王清瀚、赵云祥、陈光然、黄贞泰、郭峻峰、丁树本、夏维礼、孙玉田、赵星彩、李震汾 、侯如墉、于光辉、杨汝贤、冯春田、杨克尤、王遂庆、王廷英、王瑞亭、赵天时、任兰圃、薛豪平、潘胜富、苏景华、张海平、苏振东、李德兴、丁聚堂、颜秀五、陈才福、秦庆霖、范杰、 于怀安、宁春霖、厉文礼、齐子修、邱吉胜、刘景良、李其实、张良才、徐继泰、韩子乾、景顺扬、李志希、陈孝强。    
《解放日报》的社论说:&当前人们传唱一首民谣:&新兵新枪,老兵老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鞭挞国民党以优良装备扩编嫡系部队,排挤非嫡系部队,妥协投降,挑动内战的倒行逆施,提醒全国人民警惕和深思。&    
㈢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投敌&大盘点&    
下面这些败类都是国名党的军事将领,不包括这些投敌叛国的党政要员。(注:这些数字与《解放日报》上公布的有出入,这属于当时统计原因造成的遗漏。)    
1.1939年,何行健,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2.1939年,蔡雄飞,晋绥军副师长,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3.1941年2月,李长江,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4.1941年2月,丁丛堂,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5.1941年2月,顾秀五,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6.1941年2月,陈才初,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7.1941年2月,秦庆霖,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七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8.1941年2月,范杰,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十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9.1941年2月,杨仲华,国民党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10.1941年2月,刘月亭,新编第5军副军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11.1941年5月,公秉藩,国民党第30师师长,率该师及第3、第9、第17、第80、第93各军之一部共22000人投敌;    
12.1941年6月,毕泽宇,国民党第69军军长,率所部投敌;    
13.1942年2月,赵瑞,国民党骑兵第1军第1师师长,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4.1942年2月杨诚 国民党骑兵第1军第5师师长,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5.1942年4月,孙良诚,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在鲁西率69军、暂3旅、特务旅全部投敌;    
16.1942年4月,王清浣,新编第6师师长,随孙良诚投敌;    
17.1942年4月,赵云祥,新编第30师师长;随孙良诚投敌;    
18.1942年4月,陈光然,新编第181师师长,随孙良诚投敌;    
19.1942年4月,黄贞泰,新编第13旅旅长,随孙良诚投敌;    
20.1942年4月,郭俊峰,特务旅旅长,随孙良诚投敌;    
21.1942年4月,丁树本,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夏维礼,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随孙良诚投敌;    
22.1942年4月,孙玉田,警备处长,随孙良诚投敌;    
23.1942年6月,徐继泰,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率所部投敌;    
24.1942年6月,景顺阳,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25.1943年1月,吴化文,国民党山东新编第4师师长,率所部于怀安投敌;    
26.1943年1月,于怀安,国民党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27.1943年1月,宁春林,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28.1943年1月,吕其赓,苏北游击纵队第1纵队司令,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29.1943年2月,厉文礼,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本人被俘投敌;    
30.1943年2月,王劲哉,国民党第128师师长,率8个将官及所部投敌;    
31.1943年2月,赵天时,国民党第381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2.1943年2月,任兰圃,国民党第382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3.1943年2月,薛豪平,国民党第383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4.1943年2月,潘胜富,国民党独立第1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5.1943年2月,苏景华,国民党独立第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36.1943年2月张海平 国民党独立第3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7.1943年2月,苏振东,国民党独立第5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8.1943年2月,李德兴,国民党独立第128师参谋长,随王劲哉投敌;    
39.1943年2月,吴漱泉,国民党第351旅旅长,被俘投敌;    
40.1943年2月,韩子乾,国民党第113师师长,被俘投敌;    
41.1943年3月,金亦吾,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第2纵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42.1943年4月,孙殿英,新编第5军军长,率所部投敌;    
43.1943年4月,张良才,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44.1943年5月,庞炳勋,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与孙殿英联名通电,判国投敌;    
45.1943年5月,赵星彩,第24集团军参谋长,随庞孙投敌;    
46.1943年5月,李震汾,第24集团军第106师师长,随庞孙投敌;    
47.1943年5月,侯如墉,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司令 随庞孙投敌;    
48.1943年5月,于光辉,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副司令,随庞孙投敌;    
49.1943年5月,杨志稀,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参谋长,随庞孙投敌;    
50.1943年5月杨汝贤(杨明清)新编第5军副军长,随庞孙投敌;    
51.1943年5月,冯养田,新编第5军参谋长,随庞孙投敌;    
52.1943年5月,杨克友,暂编第3师师长,随庞孙投敌;    
53.1943年5月,王瑞庆,暂编第3师副师长,随庞孙投敌;    
54.1943年5月,王廷英,暂编第4师师长,随庞孙投敌;    
55.1943年5月,王瑞亭,暂编第4师副师长,随庞孙投敌;    
56.1943年5月,齐子修,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被俘投敌;    
57.1943年5月,邱吉胜,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被俘投敌;    
58.1943年6月,荣子恒,苏鲁战区鲁南112师副师长兼334旅旅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59.1943年6月,刘景良,山东保安第4师师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60.1943年7月,陈孝强,国民党预备第8师师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61.1944年9月,贺凯宪,新军所属第2旅旅长,率所部4个团12000人于河南投敌;    
&&    
三、抗战期间交战各方阵亡将领名单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确定无疑的,也是我们需要始终坚持的抗战史观。    
但是,国内那些&蒋遗&(蒋家王朝的遗民)却不这么看。自去年以来,一些文化&精英&在其把持的平面媒体上,大肆叫嚣,掀起一波又一波非毛反共的声浪,核心就是&重写抗战史&。为什么要&重写&呢?他们表面上要&揭开历史迷雾&,其实内心里就是要改变抗战史观,大肆宣扬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把国民党蒋介石作为抗战主轴。所谓&主轴&也就是&中流砥柱&的意思。    
&蒋遗&们要&重写抗战史&的&依据&,就是&在抗日战争中,自&7.7事变&到日本投降的8年里,国民党军队少将以上的将军牺牲了100多人,何应钦则说是200位以上&。&蒋遗还给&重写&提出了佐证:&中共牺牲的高级将领只有左权和彭雪枫两位将军&。一边是100多位乃至200位,一边&仅有两位&,这是何等大的差距啊!事实果真像&蒋遗&们说的那样吗?&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几组相关数据。这些证据有的出自近代史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有的来自档案资料,还有的是国共双方公开的数据。我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将可信度最高的几份材料搜集整理出来。它们分别是:网上流传甚广的国民党军阵亡将领名单;八路军、新四军、抗联阵亡将领名单;日军在中国境内死亡将领名单。通过比较,我们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到底谁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笔者一直认为,正确的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对这些历史事实做出科学分析、比较和鉴别。    
先看当时的军事基础,即国共双方抗战结束时的军力。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约600万,陆军、空军齐备;共产党方面的兵力约60万,无空军。国民党军队掌握了全部的国际援助资源;共产党军队没有军饷来源,被日寇、国民党两面封锁,只能靠大生产解决边区军民吃饭穿衣问题。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1942年以后,主力部队的火力已经超过日军;共产党的装备大多来自战斗缴获,少部分简单武器自制,包括土地雷之类。国民党的军队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共产党的军队一直战斗在日寇占领区。国民党一退再退,直到没有地方退为止;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在日寇无数次大小扫荡面前,武装力量不仅没有被消灭,根据地反而越来越大。    
再看国共双方&将领&的标准。国民党有完整的军衔体系,中共没有正规的军衔。抗战期间,共产党副主席身份的周恩来,因特殊需要才被国民党政府授予&中将&军衔。所以,单看军衔是不公平的。比较客观的是看具体职位。笔者在搜集到的100位国民党阵亡将领名单中(这份名单是网上流传人数最多的,我们找不到何应钦所说&200位以上&的证据),发现这些将领最低职位是&大队长&或&团长&。国军旅长一般是少将,团长、大队长的&将军&多为阵亡后国民政府&追认&。根据上述标准,笔者整理的共产党武装阵亡&将领&名单中,八路军取旅长以上职务,新四军取团长以上职务,抗联取支队长以上职务。这样做是客观公正的。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共产党方面阵亡的&将领&合计197位,国民党阵亡的将领合计100位。按照&蒋遗&们所谓&重写&的证据,再比较国共双方10比1的军队实力,共产党付出的阵亡&将领&比率,要高出国民党20倍以上。如此高的&将领&牺牲比率,一方面证实了共产党军队&将领&身先士卒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反证究竟谁是&抗战中流砥柱&的核心问题。    
笔者在搜集材料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新四军阵亡的高级指挥员,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在抗日战场上,而是死在国民党顽固派、反动地方势力甚至国民党正规军的之手。仅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就损失了将近20位高级指挥员。这再次证明了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本质。    
最近两年,&蒋遗&们还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刻意抹杀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功绩&。其实,他们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客观评价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的,也充分肯定他们的作用,同时还把坚持抗战、英勇杀敌的国民党爱国将士与消极抗日的蒋介石集团严格区别开来。在笔者搜集到的100位国民党阵亡将领名单中,已知的就有18位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另外,我们看到的&卢沟桥事变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淞沪战役纪念馆&等等&&都是主要纪念国民党军队抗战事迹的。&蒋遗&的这些污蔑不是故意造谣,就是别有用心。    
我是始终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待所有抗日英烈的,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他们都是抗日民族英雄,都值得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缅怀和敬仰。    
笔者将中国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领名单以及日军在中国死亡的将领名单列在后面。这是笔者目前搜集到的最完整的资料。欢迎广大网友和读者对该材料进行增补,错讹或遗漏的地方也请提出,以便进一步修正,使该名单能成为最权威的抗战历史资料。    
㈠抗战期间阵亡的共产党武装将领(197名)    
A.八路军:114名    
1.王平陆(),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冀热边区特委书记,  日  在热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  日  牺牲;    
2.陈锦秀(),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日  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3.理琦(),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席,1938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4.刘礼年(),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  日  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5.陆省三(),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1938年4月在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敌杀害;    
6.叶成焕(),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日  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7.王育民(),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  日  在河北省南宫县被敌杀害;    
8.刘连科(),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8年8月在河北省蓟县潮白河战斗中牺牲;    
9.秦进乐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10.陈宇环(),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1938年9月与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1.张襄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1938年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战斗中牺牲;    
12.洪麟阁(),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3.韩明柱(),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日  在山东省长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14.金道松(),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日  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15.杨靖远(),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日  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6.宣侠父(),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7.那恕(),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1938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8.杨万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 19.温健公(),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日  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20.黄政(),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长,1938年在绥远省陶林县章旦沟战斗中牺牲;    
21.李剑卜(),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22.邓永耀(),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23.陈生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  日  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4.鲍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山东省博山县遇害;    
25.高唏(),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6.蒋洪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27.苏苏(),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1939年6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28.马耀南(),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日  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29.黄胜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作战牺牲;    
30.魏大光(),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31.郭征(),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日  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32.王铭森(?-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33.胡一新(),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34.余化臣(),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9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35.段世曾(),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1939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36.董少白(),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山东省费县;    
37.杨铁成(),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38.牟光义(),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日  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遇,被捕后牺牲;    
39.曹志尚(),八路军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1950年2月于山东省嘉祥县响水口战斗中牺牲;    
40.阎祖皋(),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日  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姜林(),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2.彭德大(),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日  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3.冷赤斋(),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44.马玉堂()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1940年赴任途中过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45.闻允志(),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46.李荣(),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中牺牲;    
47.董天知(),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日  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48.徐秋(),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49.王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日  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0.郝玉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日  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1.马振华(),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1940年于河北省宁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52.郭建中(?-1940),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53.苏精诚(),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日  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54.张铎(),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55.贾源(?-1941),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日  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牲;    
56.朱宝琛(),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1941年2月与山西省灵丘县南山战斗中牺牲;    
57.杜希龄(),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3月于山东省濮县被害;    
58.晏显升(?-1941),八路军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日  于山西省汾阳县向阳镇战斗中牺牲;    
59.杨忠,原名欧阳吉善(),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60.刘海涛(),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1941年11月与山东省蒙阴县作战牺牲;    
61.刘涛(),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  日  于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作战牺牲;    
62.戴克信(),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2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作战牺牲;    
63.王立人(),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12月与山东省沂蒙山区作战牺牲;    
64.曹有民(),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牺牲于河北省望都县;    
65.刘子超(),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日  于山东省沂水县作战牺牲;    
66.张宝龙(?-1941),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1941年于绥远省大青山地区作战牺牲;    
67.熊德成(),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1941年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68.郭国言(),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日  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69.范子侠(),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  日  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70.包森(),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日  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  日  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71.刘德明(),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日  在山西省交城县指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2.杨成德(?-1942),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3.  陆升  勋(),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1942年春在山东省莱阳县作战牺牲;    
74.刘诚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河北省遵化县甲山被优势之敌包围,战之弹尽粮绝后跳崖牺牲;    
75.刘诗松(),八路军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  日  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76.郭六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日  于河北省交城县陈庄作战牺牲;    
77.杨宏明(),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  日  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8.孙益民(),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9.陈元龙(),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日  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80.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  日  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1.孙开楚(),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  日  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2.彭光(),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牺牲;    
83.谢瀚文(),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4.肖伟成(),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长子县社村作战牺牲;    
85.常德善(),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6.王远因(),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  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7.袁心纯(),八路军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    
88.王炳三(),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6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89.石景芳(),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90.杜子孚(),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日  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91.张友清(),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敌杀害;    
92.熊德臣(),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作战牺牲;    
93.魏金山(),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日于山东省梁山县大小安山战斗中牺牲;    
94.孔庆同(),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作战牺牲;    
95.汪洋(),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  日  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96.王泊生(),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政委,  日  在河北省枣强县南居家庄作战牺牲;    
97.赖国清(),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1942年11月牺牲于鲁南地区;    
98.于寄吾(),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99.于一心(),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100.王至发(),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在山东省单县西玉楼作战牺牲;    
101.王东福(),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沧石路作战牺牲;    
102.唐克威,原名徐德乾(),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  日  ,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103.徐尚武,原名徐荣耀(),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1943年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104.李永安(?-1943),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  日  军对3分区所在地大洼进行合围扫荡,李永安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105.李忠,原名郑树筠(),八路军冀南军区1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区二地委书记。  日  在河北省隆平县(今百尧县)白家塞村与日军遭遇,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至弹药将尽自戕殉国;    
106.易良品(),八路军、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  日  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    
107.赵义京(),历任冀南军区5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日  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108.陈耀元(),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  日  ,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09.萧永智(),八路军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  日  ,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110.袁鸿化,陕西省高陵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日  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战斗中牺牲;    
111.杨承德(),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112.夏祖盛(),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当年5月23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马村战斗中牺牲;    
113.朱程(),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以后1分区改为5分区,又与6分区合并为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  日  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114.符竹庭(),八路军115师343旅补充团政委、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1943年11月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B.新四军(41名)    
1.田英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  日  被当地国民党袭杀;    
2.王荣春,历任新四军2支队3团1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部统战科科长,  日  当涂博望对日作战中阵亡;    
3.萧国生,历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宣教股长,2团政治处主任,  日  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率一个连掩护主力突围时阵亡;    
4.胡发坚,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江抗第三路副司令员,1939年3月收缴大刀会土匪武装时阵亡;    
5.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进坂上镇西王村追击日军时中弹阵亡;    
6.黄道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前往新四军军部商讨工作途中患病,遭注射毒针身亡;    
7.涂正坤,新四军上校参仪,驻平江留守处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  日  国民党27集团军突袭新四军平江通讯处,遭杀害;    
8.罗梓铭,八路军总部少校副官,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中校主任,中共湘赣特委书记,平江惨案遭国民党捕杀;    
9.吴(火昆),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  日  对日作战回师时遭忠义救国军突袭阵亡;    
10.时雨,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9月在无锡梅村对日作战中阵亡;    
11.文明地,历任新四军4支队7团3营政治教导员,9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县石坝圩伏击日军时阵亡;    
12.曹云露,新四军游击2纵队政治委员,第21集团军游击5大队3中队政治教导员,夏家山惨案突围后1939年10月遭黄冈自卫队所杀;    
13.王恩九,新四军驻确山竹沟留守处交际科科长,竹沟惨案中前往确山县政府说理时遭捕杀;    
14.刘震英,历任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新六团政治处主任,  日  反扫荡作战中与日伪夜战中阵亡;    
15.丁宇宸,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参谋长,1940年2月反顽作战中阵亡;    
16.陈文甫,宿西独立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宿县独立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  日  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友邻国民党军南渡浍河,率该团一营与日军血战竟日,不幸阵亡,同时阵亡的还有副营长张凡锡;    
17.鲁雨亭,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保安处秘书处长,永城县县长,1938年率游击队投奔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  日  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18.桂逢洲,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兼3大队队长,新编第九团团长,  日  无为照明山反顽作战中阵亡;    
19.田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日  与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交涉释放被扣人员时被扣留,4月被活埋;    
20.曾昭铭,新四军3支队5团副团长,新四军教导总队上干队党支部书记,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日  护送张云逸家属等人前往江北指挥部途中遭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扣押杀害;    
21.杨木贵,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军需,支队军需主任,  日  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阵亡;    
22.李宗南,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作战参谋,豫鄂挺进纵队作战科长,  日  反顽作战中阵亡;    
23.仇兆柱,安徽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政治指导员,安徽第六行政区抗日剧团副团长,灵壁县特务中队指导员,灵壁县政治工作队队长,调入新四军后任灵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6月对日作战中,组织抢救伤员时遭当地土顽袭杀;    
24.刘树藩,历任新四军5支队组织干事,总支书记,巡视员,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8团政治委员,  日  反顽作战中阵亡;    
25.杨业珍,新四军鄂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陂安南县大队政委,1940年6月与顽军作战中阵亡;    
26.官楚印,新四军游击6大队代理政治委员,8大队大队长,独立团团长,1940年7月黄陂王家河与日军作战时阵亡;    
27.陈昭礼,新四军军长叶挺秘书,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第70军上校参议兼战时干训班主任,  日  遭军统特务杀害;    
28.苏震新,四军豫鄂纵队《挺进报》编辑,襄西独立团政治委员,赴任途中遭国民党武装袭杀;    
29.顾士多,新四军4支队9团团长,4支队7团副团长,江北游击纵队2团副团长,1940年8月无为石涧埠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30.徐绪奎,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江抗第三路参谋长,挺进纵队2团团长,苏北指挥部9团团长,  日  反顽作战中阵亡;    
31.徐世奎,新四军4支队8团留守处政治部主任,4支队7团政治委员,1940年9月,日军15、17师团各一部附伪军一部共1.7万人扫荡津浦路东根据地,率7团回师路东打击扫荡日军,11日在盱(目台)龙王山与日伪激战中阵亡;    
32.王友德,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三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9月在京山坪坝保卫战中率部与千余日军激战阵亡;    
33.高昆新,四军4支队7团副营长,9团参谋长,1940年,国民党138师,游击10纵及驻定远,滁县日军对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实施夹击,  10月28日  在全椒复兴集战斗中阵亡;    
34.廖毅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10月病故;    
35.邹志辉,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团队大队长,应城县大队大队长,  日  攻打黄家滩日伪据点时阵亡;    
36.王丰庆,新四军1支队2团3营政治教导员,1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新编第六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独立1团团长,  日  掩护苏皖区委书记邓仲铭经过武进县吊桥镇时遭到日军千余人攻击,掩护突围时阵亡;    
37.李复,新四军2支队独立2团副团长,  日  接应邓仲铭时在吊桥镇遭千余日军合击,战斗中阵亡;    
38.漆承宏,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2团副参谋长1940年11月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39.周大灿,新四军游击支队1团3营营长,八路军4纵队5旅13团副团长,6旅17团副团长,  日  遭叛变之团长刘子仁扣押,突围时阵亡;    
40.糜云辉,新四军游击支队1总队1大队政治委员,1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4纵队6旅17团政治处主任,  日  被叛变之17团团长刘子仁,18团团长吴信容、豫皖边保安司令耿蕴斋扣押,突围时阵亡;    
41.焦勇新,四军挺进纵队2支队大队长,4团参谋长,4团2营营长,  日  曹甸反顽作战中阵亡;    
C.东北抗联(42名)    
1.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军一部在抚松县东岗大碱场密营与敌人发生战斗,李学忠在战斗中牺牲;    
2.史忠恒,第二军第五师师长1936年10月史忠恒率部在图佳铁路老松岭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3.夏云杰,第六军军长  日  率部队在汤原西北活动时,遭伏击,身受重伤,牺牲;    
4.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率军部及第四师一部在今靖宇县小汤河活动时,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5.曹国安,第一军第二师师长  日  率部在长白县七道沟附近与伪靖安军激战中壮烈牺牲;    
6.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日  第一军第一师建立在本溪县和尚帽子的密营遭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宋铁岩壮烈牺牲;    
7.陈荣久,第七军军长  日  率部在小南河与日伪军激战中英勇牺牲;    
8.周树东,第二军第四师政委  日  率部在安图县大沙河附近与安图县伪治安队交战,英勇牺牲;    
9.李福林,第三军哈东游击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与敌作战中牺牲;    
10.郝贵林,第三军第四师师长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龙山一带活动时,遭到日伪军的攻击,激战中壮烈牺牲;    
11.张甲洲(张进思),原巴彦游击队长  日  在抗联独立师接应下,由富锦赴独立师营地途中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12.王仁斋,第一军第三师师长1937年10月率部于清原大扬堡附近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13.金根,第八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日  在桦川县七星砬子被叛徒杀害;    
14.马德山,第六军第一师师长1938年4月率部在萝北与敌激战中牺牲;    
15.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桦川县李贵屯牺牲;    
16.张相武,第四军第一师师长  日  率部途经富锦县国强街基附近遭敌包围,壮烈牺牲;    
17.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  日  在勃利县通天沟遭叛徒杀害;    
18.常有均,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日  率远征部队到达海伦后,在通北一撮毛活动时被叛徒杀害;    
19.吴景才,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县老道庙与敌作战中负重伤,不久牺牲;    
20.李延平,第四军军长  日  在五常县一面坡西南方错草顶子宿营时,被叛徒杀害;    
21.徐光海,第六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日  在宝清县张家窑与敌作战中牺牲;    
22.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牺牲;    
23.雷炎,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  日  率部在海伦与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    
24.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  日  与五军主力部队在突围中于穆棱泉眼河伏击前来追击的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    
25.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  日  在率部队攻克安图县敌军重要据点大沙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26.李文彬,第二路军五军三师师长  日  率部在宝清遭敌袭击牺牲;    
27.冯治纲,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  日  率部队在内蒙阿荣旗任家窝堡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28.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日  在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29.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  日  在今靖宇县龙泉镇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杀害;    
30.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  日  率部队在大饶河县大岱河伏击伪军的战斗中牺牲;    
31.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  日  日伪军偷袭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德都县朝阳山,在抗敌战斗中牺牲;    
32.张兰生,中共北满省委委员  日  与赵敬夫在同一次战斗中牺牲;    
33.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  日  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阿荣镇鸡冠山与敌遭遇,战斗中,高禹民牺牲;    
34.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  日  在宁安县镜泊湖南湖头小湾湾沟被日军包围,激战中壮烈牺牲;    
35.汪雅臣,第十军军长  日  在五常县石头亮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36.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  日  与汪雅臣在同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37.韩仁和,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第一路军参谋兼警卫旅政委  日  在宁安县镜泊湖上湾沟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38.魏拯民,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第一路军副司令  日  在桦甸县牡丹岭突围时壮烈牺牲;    
39.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  日  率部在莫力达瓦旗郭泥屯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40.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日  率小部队在袭击鹤岗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遭混入队内的特务枪击,受伤被俘后英勇牺牲;    
41.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  日  到巴彦、木兰、东兴一带检查工作后,在返回总指挥部途中于青峰岭被敌包围,壮烈牺牲;    
42.陶净非,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8月陶净非率小部队执行任务时牺牲;    
㈡抗战期间阵亡的国民党将领(100名)    
1.张自忠,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县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学堂,后转济南政法专门学校就读。1913年投笔从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5战区第33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  日  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李家钰,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任第1战区第36集团军中将总司令,  日  ,在河南陕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郝梦龄,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县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校。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  日  ,在山西大白水前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唐淮源,1882年出生,云南江川人。云南将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2战区第3军中将军长,  日  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5.陈安宝,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9战区第32集团军第29军中将军长,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6.王甲本,1901年出生,遇难富源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军官班,抗人战争中时任第9战区第19集团军第79军军长,  日  ,在湖南东安山口铺牺牲;    
7.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怀安人,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抗日战争中时任第2战区第14集团军第98军中将军长,  日  ,在山西沁水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8.冯安邦,1894年出生,山东无木隶人,第42军军长,  日  ,在大别山战役中,转战襄阳被日机炸伤后牺牲,国民政府按上将阵亡抚恤;    
9.佟麟阁,1891年出生,河北高阳人,1911年投笔从戎,曾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1军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29军中将副军长,  日  ,在北平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0.吴克仁,1894年出生,吉林吉安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67军中将军长,  日  ,在上海会战中牺牲;    
11.赵登禹,1898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29军第133师中将师长,  日  ,在北平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2.黄梅兴,1904年出生,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264少将旅长,  日  在上海会战中开始的头一天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3.蔡炳兴,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毕业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10旅少将旅长,  日  在上海罗店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4.张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3军4师12旅少将副旅长,  日  在北平南店口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5.梁鉴堂,1897年出生,河北蠢县人。1920年东渡日本学习,抗日战争中爆发时任第33军第69师203旅少将旅长,  日  在山西作战牺牲;    
16.姜玉贞,189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34军第66师196旅少将旅长,  日  在山西原平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7.杨 杰,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旅少将旅长,  日  晚在上海北岸与日本作战中牺牲;    
18.刘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时任第54师少将师长,  日  在山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9.郑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  日  在山西南怀化东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0.庞汉桢,1901年出生,广西靖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毕业,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7军171师510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上海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1.秦 霖,1900年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7军171师511旅少将旅长,  日  在上海战役做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空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2.官惠民,1906出生,广东曲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90师270旅少将旅长,  日  在上海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3.刘眉生,1905年出生,贵州遵义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510团长,在  日  在山西作战做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24.吴继光,1904年出生,安徽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陆军第58师174旅少将旅长,  日  在上海战役中牺牲;    
25.夏国璋,1896年出生,广西容县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三战区21集团军第7军175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浙江吴兴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26.饶国华,1984年出生,四川资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1军第145师中将师长,  日  在广德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7.萧山令,1892年出生,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宪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备司令,  日  在南京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28.朱赤,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  日  他与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牺牲;    
29.高致嵩,1898年出生,广西人,黄埔第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  日  在南京雨花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0.姚中英,1898年出生,广西平远人,抗日战争时任第83军156少将参谋长,1937年在南京太平门牺牲;    
31.李兰池,1899年出生,辽宁锦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57军112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2.易安华,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5军第87师59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3.司徒非,广东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60师少将参谋长,  日  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4.刘震东,1893年出生,山东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5战区第2路游记司令,  日  在茴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35.王铭章,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41军122中将师长,  日  在藤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等联名赠挽联;    
36.范廷兰,1903年出生,河南温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游戏第4纵队少将总队长,  日  在河南修武县牺牲;    
37.杨怀,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0集团军第60师180旅359团上校团长,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38.刘桂五,1902年出生,曾任张学良骑兵第六师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因为捉蒋有功晋升为少将,  日  在内蒙古武川县牺牲,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9.陈钟书,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60军183师542旅少将旅长,  日  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0.扈先梅,1895年出生,河南安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30师306旅少将旅长,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    
41.周元,1894年出生,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1集团军总预备队第171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徐州会战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烈士;    
42.李必蕃,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第23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山东菏泽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43.杨家骝,1904年出生,贵州荔波人,抗日战争时任第60师180旅360团上校团长,1939年2月在江西麒麟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44.范筑先,1881年出生,山东馆陶人,抗日战争时任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区督察员,  日  在山东聊城作战牺牲;    
45.徐积璋,1906年出生,陕西襄汾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05旅少将旅长,  日  在山西温喜县牺牲;    
46.李国良,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任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  日  在重庆因为防空洞中弹塌陷牺牲;    
47.张胥行,浙江杭州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参谋长,1939年在陕西西安因为防空洞中弹塌陷牺牲;    
48.王禹九,1902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79军少将参谋长,  日  在江西高安牺牲,后追认革命烈士;    
49.唐聚五,1898年出生,吉林双城人,抗日战争时任东北游记队少将总司令  日  在河北平台山牺牲;    
50.马玉仁,1875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抗日战争时任苏鲁战区第一路游记司令  日  在江苏望乡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51.钟毅,1901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十一集团军第84军第173师中将师长,  日  在河南巷台牺牲;    
52.燕鼎九,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第22纵队副司令,  日  被俘,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53.张雅韵,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时任第72军新编第15师44团团长  日  在江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54.蒋志英,1902年出生,浙江人,黄埔军校潮洲分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浙江台州少将守备司令  日  在浙江海门牺牲;    
55.谢晋元,1905年出生,广西蕉岭人,黄埔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88师524团团副,  日  在上海被汉奸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他重新修坟墓;    
56.王竣,1902年出生,陕西蒲城人,黄埔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第80军新编27师少将师长,  日  在山西台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57.梁希贤,1898年出生,陕西同官人,黄埔第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80军新编27师少将副市长,1941年在山西作战投河自尽;    
58.陈文杞,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黄埔五期,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80军新编27师少将参谋长,在  日  陕西台寨牺牲;    
59.寸性奇,1895年出生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3军第12师少将师长,  日  在山西毛家湾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0.陈忠柱,1906年出生江苏建湖人,黄埔六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鲁苏皖游击第4纵队少将司令  日  在江苏武家泽阵亡;    
61.金崇印,1890年出生,河北通县人,时任第17军少将参谋长,  日  被俘后被杀害;    
62.石作衡,1905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抗人战争时任第43军70师少将师长,1941年在山西绛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63.赖传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毕业,抗人战争时任第190师少将副师长,号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4.李翰卿,1895年出生,河南濮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5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号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5.朱世勤,1904年出生,山东单县人,抗日战争时任暂编第30师少将师长,  日  在山东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6.戴安澜,1904年出生,安徽无县人,黄埔一期毕业,1942年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少将师长,  日  在缅甸北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举行国葬,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烈士;    
67.王风山,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战区第43军暂编第45师少将师长,  日  在山西万泉牺牲;    
68.胡义宾,1907年出生,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毕业抗日时任中国远征军第5军96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7月在缅甸牺牲;    
69.周复,1901年出生,江西临川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苏鲁战区中将政治部主任,  日  在山东西南城顶山牺牲;    
70.彭士量,1904年出生,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73军暂编第5师少将师长,  日  在湖南石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1.许国璋,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9集团军第44军150师少将师长,  日  在常德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2.孙明瑾,1905年出生,江苏宿迁人,时任第九战区第10军预备第10师少将师长,  日  在常德赵家桥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3.卢广伟,1903年出生,辽宁风城人抗日战争时任骑兵第八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安徽蒙城牺牲;    
74.王剑岳,1906年出生,湖南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时任第57军第8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河南牺牲;    
75.陈济恒,1893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日  在桂林战役中以手枪自杀,壮烈殉国,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76.史蔚馥,1891年出生,江苏粟阳人,抗日战争时任广西少将高级参谋,1944年在广西被俘后慷慨就义;    
77.齐学启,1903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于美国军校就读,抗日战争时任中国远征军第38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缅甸被俘,1945年被杀害;    
78.高志航,1908年出生,辽宁通化人,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空军驱逐司令兼任第4大队队张,  日  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空军少将;    
79.张数桢,第70师416团团长,  日  在河北牺牲,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80.尉迟凤岗,第11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在保定牺牲;    
81.雷忠国,民革命军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任游击副总指挥  日  在安徽牺牲;    
82.吴国璋,第75师副师长,  日  在浙江湖州牺牲;    
83.庞泰峰,第22旅少将副旅长,  日  在河北牺牲;    
84.赵锡章,第215旅旅长,  日  在晋西牺牲追认陆军中将;    
85.方叔洪,第114师中将师长,1938年在山东冯家场牺牲;    
86.萨师俊,中山舰长,  日  在金口牺牲,追认海军上校;    
87.毛岱钧,第九预备师35团团长,  日  在江西朱家山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88.胡文臣,第33师游击第3团团长,1938年冬在江苏宿迁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90.邹慕陶,123师参谋长  日  在山东腾县牺牲;    
91.黄启东,第23师少将参谋长,  日  在山东菏泽牺牲;    
92.林英灿,152师少将副师长,  日  在广东清远县牺牲;    
93.郑做民,第2军中将副军长,  日  在广西昆仑关牺牲;    
94.张敬,第33集团军少将参谋,  日  在湖北南瓜店牺牲;    
95.刘世焱,暂编第8师团长,1941年9月在河南东流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96.朱实夫,新编3师少将副师长,日在甘肃牺牲;    
97.吕旋蒙,31军少将参谋长,  日  在桂林牺牲;    
98.胡厚基,170师副师长,1944年11月在桂林牺牲;    
99.陈绍堂,104师步兵指挥官,在河南秦家岭牺牲;    
100.周鼎铭,36集团军副官处长,  日  在河南秦家岭牺牲。  
㈢死在中国境内的日军将领名单(99名)    
笔者注:此名单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  日  止,不是单指抗战期间    
1.古贺传太郎,陆军少将(追),骑兵第27联队长,辽宁战死;    
2.林大八,陆军少将(追),第8联队长,上海战死;    
3.白川义则,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上海遇刺;    
4.森秀树,陆军少将(追),关东军靖安游击队联队长,辽宁战死;    
5.武藤信义,陆军大将,关东军司令官,沈阳病死;    
6.饭冢朝吉,陆军少将(追),第10师团63联队长,依兰战死;    
7.田代皖一郎,陆军中将,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天津病死;    
8.仓永辰治,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第6联队长,上海战死;    
9.加纳治雄,陆军少将(追),第101师团第101联队长,上海战死;    
10.浅野嘉一,陆军少将,华北方面军淀泊场监,天津战死;    
11.仪峨诚也,陆军少将,天津特务机关长,天津病死;    
12.加藤仁太郎,海军少将(追),朝光丸监督官,长江战死;    
13.杵村久藏,陆军少将(追),第20师团参谋长,山西战死;    
14.饭冢国五郎,陆军少将(追),第101师团第101联队长,德安战死;    
15.小笠原数夫,陆航中将,航空兵技术部部附,孝感事故;    
16.渡久雄,陆军中将,第11师团长,密山战死;    
17.饭野贤十,陆军少将(追),第106师团第103联队长,南昌战死;    
18.山田喜藏,陆军少将(追),第16师团第33联队长,随县战死;    
19.田路朝一,陆军中将(追),第15师团第15步兵团长,安徽战死;    
20.吉丸清武,陆军少将(追),战车第3联队长,东北战死;    
21.大内孜,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参谋长,东北战死;    
22.安部克巳,陆航少将(追),第15战队长,东北战死;    
23.沼田德重,陆军中将,第114师团长,山东重伤死;    
24.森田彻,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第71联队长,东北战死;    
25.山县武光,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第64联队长,东北自杀;    
26.酒井美喜雄,陆军少将(追),第23师团第72联队长,齐齐哈尔自杀;    
27.阿部规秀,陆军中将(追),第2混成旅团长涞源战死;    
28.内藤正一,陆军中将,第11师团长,安东事故;    
29.小林一男,陆军少将(追),骑兵第14联队长,绥远战死;    
30.中村正雄,陆军少将,第5师团第12旅团长,广西战死;    
31.秋山静太郎,陆军少将,某旅团长,山东重伤死;    
32.宝藏寺久雄,陆航中将(追),陆军飞行学校校长,吉林事故;    
33.佐藤谦,陆军少将(追),第33师团第214联队长,江西战死;    
34.木谷资俊,陆军中将(追),野战重炮第2旅团长,山西战死;    
35.冈本德三,陆军少将,第23师团参谋长,齐齐哈尔被杀;    
36.吉川贞佐,陆军少将,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开封遇刺;    
37.前田治,陆军中将,第35师团长,北平重伤死;    
38.藤堂高英,陆军中将(追),独立第14旅团长,瑞昌战死;    
39.大冢雄彪,陆军中将(追),第一军经理部长,北平重伤死;    
40.井上官一,陆军少将(追),参谋本部部附,宜昌战死;    
41.饭田泰次郎,陆军中将(追),第35师团步兵团长,山东伤死;    
42.大角岑生,海军上将,南太平洋舰队司令,中山事故;    
43.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追),南太平洋舰队高参,中山事故;    
44.上田胜,陆军少将(追),第37师团227联队长,山西战死;    
45.大津和郎,陆军中将(追),镇海湾要塞司令,镇海战死;    
46.楠山秀吉,陆军少将,独立17旅团长,徐州事故;    
47.山县业一,陆军中将(追),第116师团119旅团长,安徽战死;    
48.森本秀应,陆军少将(追),兴亚院联络部调查官,江苏事故;    
49.副岛太郎,陆军少将(追),第24师团90联队长,锦州毙命;    
50.酒井直次,陆军中将,第15师团长,兰溪战死;    
51.小川一郎,陆航少将(追),第61战队长,牡丹江事故;    
52.河源利明,陆航中将(追),第四飞行团长,南海事故;    
53.冢田攻,陆军上将(追),第11军司令官,太湖事故;    
54.藤原武,陆军少将(追),第11军高级参谋,太湖事故;    
55.下田宣力,陆军中将(追),华北方面军第二铁道部监,华北毙命;    
56.浅野克己,陆军少将(追),第23军高级参谋,广东战死;    
57.仁科馨,陆军少将(追),第40师团第235联队长,湖南战死;    
58.黑川邦辅,陆军少将(追),第56师团参谋长,勐定战死;    
59.中园盛孝,陆航中将,第三飞行师团长,黄浦战死;    
60.小仓尚,陆军中将,筑城本部长,台湾事故;    
61.清野亨作,陆军少将(追),筑城本部陆地测量部课长,台湾事故;    
62.布上照一,陆军少将(追),第116师团第109联队长,常德战死;    
63.中畑护一,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第6联队长,常德战死;    
64.细谷直三郎,陆军少将(追),第1师团工兵第1联队长,东北战死;    
65.和田纯久,海军少将(追),海南警备府政务局长,海南战死;    
66.门间健太郎,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18联队长,长江战死;    
67.大桥熊雄,陆军中将(追),华北方面军特务部部长,北平毙命;    
68.下川义忠,陆军中将(追),第11军第10野战补充队长,应城战死;    
69.横山武彦,陆军中将(追),第62旅团长,龙游战死;    
70.木村千代太,陆军中将(追),第59旅团长,河南战死;    
71.小金泽福次郎,陆军少将(追),工兵第7联队长,黑龙江战死;    
72.半田伊之柱,陆军少将(追),铁道兵第2联队补充队长,东北毙命;    
73.和尔基隆,陆军少将(追),第116师团第120联队长,衡阳战死;    
74.森玉德光,陆航中将(追),白城子教导飞行团长,东北战死;    
75.大桥彦四郎,陆军少将(追),第3师团第18联队联队长,湖南战死;    
76.佐治直影,陆军少将(追),第39师团参谋长,湖北战死;    
77.志摩源吉,陆军中将(追),第68师团第57旅团长,湖南战死;    
78.服部晓太郎,陆军中将,教育总监部部附,黑龙江毙命;    
79.藏重康美,陆军少将(追),第56师团第148联队长,云南战死;    
80.大西洋,陆航少将(追),第8飞行团团长,湖北战死;    
81.楠野丰重,陆军少将(追),第58师团第148联队长,云南战死;    
82.有马正文,海航中将(追),第26航空战队司令,台湾战死;    
83.野田六郎,海军少将(追),第1机动舰队机关长,台湾战死;    
84.铃木义尾,海军中将,第三战队司令,台湾战死;    
85.铃木真雄,陆军少将(追),关东军高级参谋,东北战死;    
86.岛村矩康,陆军少将(追),大本营参谋,广东战死;    
87.秋永守一,海军少将(追),造船监督官,南海战死;    
88.与野山寿,陆军少将(追),第34军兵器部部长,湖北战死;    
89.山县正乡,海军上将(追),第四舰队司令长官,浙江战死;    
90.吉川资,陆军少将,第59师团第35旅团长,山东战死;    
91.佐野忠义,陆军中将,中国派遣军军附,湖北病死。    
以下是被认为阵亡,但并没有死亡的日军将领:    
1.常冈宽治,少将,独立第2旅团长,山西重伤;    
2.赤鹿里,中将,第13师团长,常德,后任122师团师团长;    
3.滋田赖四郎,中将,常德;    
4.佐久间为人,中将,第68师团长,衡阳中炮受伤,后任84师团长。    
虽阵亡但缺少明确资料表明追晋的:    
1.小原一明,大佐,骑兵第13联队长,绥远战死;    
2.长谷川幸造,大佐,第101师团第103联队长,江西战死;    
3.清水正一,大佐,第四混成旅团联队长,山西五台战死。    
缺少详细资料者:    
1.水川伊夫,中将(?)绥西警备司令,绥远战死。在日军方面的资料中,没有关于水川伊夫的情况。   
四、蒋介石集团借抗战之名发国难财  
㈠二战中的最大丑闻:走私贪污军用物资    
1942年6月美国与中国签订《租借协定》,向中国提供价值为35亿美元的军用物质。但这些援助物质,被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们视为&唐僧肉&,大家都试图从这里捞一把。装满战略物质的卡车从印缅公路开进中国后,有很大一部分便下落不明了。不久这些战略物质就出现在黑市上,不少军用物资还通过走私的方式卖给了日本人。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也向罗斯福密报很多美援物质都流到了日本人手中,把国民党政府对军用物质的走私贪污称为&二战中最大的丑闻&。    
㈡宋氏家族借机大发国难财    
掌握国民党政府经济运营大权的宋氏家族,更是借机大发国难财。50年后的1983年,美国公开了联邦调查局1943年的调查报告,其中这样写道:&宋氏家族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金钱的欲望更超过对政治的欲望,美国5亿美元贷款相当一部分已经装入了宋氏家族的腰包。&美国财政部甚至还有人把宋氏家族戏称为&宋氏贼团&。     
蒋宋家族如此,结果是上行下效。国民党军官也乘战争之机搜刮民财。管辖河南战区的汤恩伯将军,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征收&特别税&,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汤恩伯的苛税加上天候不好,造成了1942年到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当时河南农民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到河南采访报道了那里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惨状。河南大饥荒的报道在《时代周刊》刊登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美国人很反感中国政府不顾民众的需求,强征老百姓口粮的作法。宋美龄看到《时代周刊》的报道后大怒,认为有损于中国政府的形象,要求《时代周刊》解雇写该报道的记者,但被《时代周刊》拒绝。    
㈢抗战8年货币发行量增加738倍    
1942年2月美国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后,要求中国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但重庆政府却在美元汇率上做文章。当时法币和美元兑换的官价是20元法币兑换1美元,而黑市价格却是3000多元法币兑换1美元。在重庆一包香烟按照官价兑换的价格为5美元,而在黑市上1美元就可以买到160包香烟。重庆政府则按照官方兑换价向美方汇报美元的使用情况,自然是数字水增,在重庆国府的报帐中,修建一个公共厕所的造价都要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防军和党卫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