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念什么佛经好佛,有几个问题迷惑我很长时间了,想问师

佛法人生:关于佛教出家人衣食住行的问答交流贴(转)
查看 (800)
积分62029 等级12 香主
关于佛教出家人衣食住行的问答交流贴首先,介绍一下出家人大致的作息安排:  每个大的寺庙的作息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有些推前或者退后而已。下面是按照某大寺庙的作息安排列出的:  早上  早板(起床) 4:30(有些寺庙是3点30-4点不等)  早课 5:00(有些寺庙是1个小时,有些是1个半小时)  早斋(早饭) 6:00(按照明相出来的时间(曙光的强度能够让你看清掌纹的时候)而定,稍稍推前或推后。  打扫 6:30打扫寺院里的庭院,或者是劳动  诵经 7:00  小食 9:00因为有些寺庙是过午不食的,就是晚上不吃晚饭,所以有吃小食的时间,称为小食,是有别于正餐。有些不过午的寺庙则没有这个时间。  个人功课 9:00-11:00有些是个人的功课时间,比如诵经,拜佛,持咒,听经,或者自己研读。  午斋 11:00-12:00这个时间也是根据不同的寺庙而推前或推后的,因为严格的遵照佛陀所定的戒律来说过了太阳正中的时候,就是过午,就不再进食了。所以古代是看日晷的时间而定的。现在一般是定12:00左右,过午不食的寺庙的僧人就不再吃东西了。  午休 12:30-13:30因为出家人起的早,所以一般都有午休的时间,但是不会太长,否则下午容易昏沉。只是调剂一下而已。  共修 14:00-15:30一般有些寺庙会定共修的功课,或者打坐,或者念佛,或者听法,或者诵经,没有具体而定,有些寺庙在这个时间段,也是个人的用功时间。  晚课 16:00-17:00一般是一小时左右的晚课,有些寺庙是1个半小时左右。  药石(晚饭) 17:00-18:00有些寺庙是没有过午不食的,就会在这个时间吃饭,但是之所以称为药石,是告诉大家这个时间本来是不能吃饭的,但是因为过午不食,大家身体无法支持,所以晚饭是做治疗“饿”这个病而吃的,而不是为了贪图美味而吃的。  共修 18:00-21:00这个时间一般也是寺庙的共修的时间,也是打坐,念佛,诵经,拜佛等功课的时间。之所以共修,是因为大家一起修行会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有些寺庙这个时间也是自己用功的时间,有些人也会在这个时间抄写经书,或者是研读经典。  止静(休息)21:30一般的寺庙这个时间就是休息的时候,打过止静板之后,寺庙之内一片宁静。也有人在这个时候坐禅,因为比较安静。&& -----------------------------------------------------------------------&& 我先来问问吧        去寺庙拜佛的时候正逢殿内在念经 是我第一次听经 竟流泪不止 是何故?      ————————————————————————————---------------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现象,听闻佛法喜极而泣,这是法喜(闻法或味法而生喜,是曰法喜)的一种表现。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佛法所感动。  有时有些人见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也会不自觉地流泪,这也是一种感动。    呵呵,如果说是前世的因缘或许会有人喷我,但的确是因为过去生你曾经听闻过这部经,也有过同样的感动,现在是历史重演了。    谈谈个人的感受,本人念经的时候,曾有过很愉悦,甚至身心踊跃的感觉,但是却没有尝试过泪流满面的感受,当时就起了一个念头,就是有个想法:为什么我不会像别人那样泪流满面呢?    过后不久,本人因为很偶然的因缘,在藏经中拜读了《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密多经》。在读到其中的一句的时候,眼泪自然而然地就流了下来,当时自己还不知道,觉得脸湿湿的,一擦才知道自己流泪了。但是心中的感受却不是悲伤,而是感受到一种从心底涌出的愉悦,挡也当不住。    有过这次经历才相信原来听闻佛经真的会流泪欢喜的。另外,经典的依据是:  《无量寿经》第四十六品云: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因前世曾做佛道,故非凡人。&& ------------------------------------------------------------&&& 我来问几个问题:&&&&&&& 1,出家人饮食是什么样的,大家的健康怎么样,寿命怎么样?    2,你们看的都是什么书?能否几本书我看?    暂时这些问题。望回答。  —————————————————————————————  1、出家人的饮食,这是个比较大的概念,分为两个个细项说吧  (1)汉传佛教的饮食,从南北朝时的梁武帝提倡素食开始,素食一直是汉传佛教的习惯。因为不但《大般涅槃经》中提及不食众生肉,而且在《楞伽经》等经典中也有提及,食肉是断大悲种的。藏传和南传佛教中却是没有限定要食素,这个也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藏传佛教地处高原,蔬菜难以生长,如果只是吃青稞类的食物,在高寒地带,热量不足,身体难以维持;南传佛教因为是托钵乞食为生,所以也无法挑剔,如果一定要在家人为你准备素食,也不太实际。  (2)现在的出家人的饮食,因为地域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也有所差别。素食之中,如果调配好营养,其实也不会造成营养的缺乏,最可怕的是,偏食从而造成营养的缺乏,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蔬菜类,豆类,坚果类,海藻之类的食品也是素食营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吃一种很明显是不够的。  有些地区的寺庙,如果经济允许,营养均衡,加上适当的身体锻炼(其实拜佛除却功德不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一般出家人身体都很好。而且如果是山居,接近大自然,长寿是必然的。  但是有些地区的寺庙经济不好,营养长期缺乏,比如长期只是以咸菜及少量的蔬菜维持,没有豆类以及坚果类的食物补充,营养当然是不够的。如果再加上修法不得当,身体自然不好,长寿也是奢谈了。  寿命的长短,除了决定于个人的身体素质、饮食营养以及居住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人的业力。所以也是不能一概而论,一切都是存在变数的。    2、至于看的书,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决定的。在古代和现在一些道场,是师父规定弟子的所阅读的经书,一则是根据弟子的悟性和根器而定,二则是怕弟子阅读太杂,而导致在知见未稳之前造成偏失。一旦见错了,要回头就要花一番大功夫了。  而现在网络发达,藏经也有了电子版,个人收藏、阅读大藏经已经不是难事。所以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阅读。比如本人比较喜欢般若类的经典,就常在藏经中寻找般若类的经典来阅读。  而其他的出家人,有各自的功课,和持诵的经典,这个也不好说具体那一部是必读的。所谓持诵,是指长期读诵某一部经典,当作每日功课的一部分,进而深研该经的经意,尽力把经典的精神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至于推荐的书籍,个人认为需要对您负责:在推荐之前,还是要了解您的兴趣,和对佛教的了解程度,以及您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作出比较好的建议。否则如果是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那推荐初机的读物您就无法升起兴趣;如果您对佛教是有抵触情绪的,那又有别的书籍,可供选择;如果您对佛教有兴趣,那阅读的书籍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的佛教的,个人会建议阅读一些近代的高僧传记,比如《影尘回忆录》、《一梦漫言》、《虚云老和尚年谱》等,一方面里面行文比较朴实,接近生活,另外,对一些佛教的术语,里面也会有所说明,而且故事性强,比较让人感兴趣。进而可以根据对自己的兴趣,而在常见的经典中选择几部来阅读,最好是先读原典,有兴趣后再在藏经中找著述,如果觉得文言文太难,可以看看民国时期的一些大德的注解,这样比较简单。再进一步,可以读读佛教史,对历史有个大概的把握。因为佛教的典籍浩如烟海,我们需要有所选择。而选择的出发点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个人的一点小小建议。&------------------------------------------------------------ 我已经看破红尘,一心想出家,不知道现在还有不有远离尘世的地方,  ————————————————————————————  世间处处是红尘,如果看破了,就没有您的立身之处了。  如果真的看破了红尘,处处都是净土;如果没有还没有看破,那还是继续努力吧。  出家不是消极逃避,真正的出家人,红尘才是炼心度生的道场。没有在红尘滚滚中历炼过,没有在红尘滚滚中保持向道之心的魄力。还是不要出家了。想要清净的环境,可以试试短期出家,或者旅游,方式方法都很多的。请不要拿佛门当避难所。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也。因为帝王将相征服的外在,而出家人征服的是自己的心,追求的是觉悟的人生。  自认为看破红尘的人,其实还没有真的看破红尘中。真正看破红尘的人,当下就是净土。但是没有深厚禅定的功夫的人也是没有资格说当下是净土的话。&-----------------------------------------------------------只谈和尚的啊。        请问那种景区的和尚,就是完全商业化的和尚。        拿旅游提成生活的和尚,他们被佛教如何看待的。        荒谬的是,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有的也相信因果,也经常做些善事。 但是他们的钱还是香客和游客的收入。甚至很丰厚。    我感觉不应该的。        我们有必要对待他们恭敬的态度吗?(虽然不尊敬?)    ————————————————————————————  如果是真正寺庙的出家人,他们虽然是这样做,但是他们还是作为正式的出家人存在的。本人曾经听人提起过,收门票也是宗教局所迫,也有很多出家人是不愿意去做,但是被逼的,很无奈,有些出家人就做在那边自己打坐,或者念佛号,或者持咒,或者自己背诵经典。  如果只是穿着出家人打工的人,那如果您无视他,也是情有可原的。  一言以蔽之:  恭敬出家人,哪怕是稍稍点头微笑乃至礼拜供养,都有功德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曾说,哪怕有人身上有袈裟,就是出家人法衣的一缕,也可以得到诸天鬼神的护佑,也可以得到国王百官的供养,因为法衣功德殊胜不可计量故。  所以说,恭敬出家人(哪怕他是一个没有修行的出家人),也有您的功德;只要您起了一念的恭敬心,福德也就种下了,就下播下了种子,会有发芽的一天。  如果不恭敬出家人,就象没有播种的田地,自然没有福德的收获。  恭敬与否取决于您的一念心,而不是取决于外境所见的好坏。出家人之所以是众生的福田,因为他们是人天师范,更是因为他有出离的心,这一念心哪怕升起一刹那,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您不信佛,不尊敬出家人,也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如果在路边有个老人家,他是一个学术界的有名人士,如果您不认识他,不和他行礼致意,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就像您不了解出家功德的殊胜一样,不尊敬出家人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而已。------------------------------------------------------------  新问题,如何区别出家人,和商业袈裟族。    我个人没有能力进行区分。---------------------————————————————————  呵呵,这个没有约定俗成的界定,是您自己的分法吧。那在您产生分别的时候,心里已经是有了答案的了呀。那又何必问别人呢?    如果一定要本人回答,那我想说的是:  以前我们去朝山之前,听前辈说,菩萨会示现不同的形象出现在朝山的人面前,而如果智慧不够的,往往会当面错过。当时年轻气盛,只是一笑置之,不以为然。  后来在朝山的时候,真的遇到了一件事情(具体的事情就不说了,免得有些不信佛的朋友起诽谤的念头),在事后才知道是菩萨示现,不由地叹息,自己的智慧实在是不够。  所以要想不再错过值得您尊敬的人的话,最笨的方法也是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尊敬您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为我们的肉眼凡胎是无法分辨清楚菩萨和众生的区别。只有在我们以看待菩萨的眼光看待尊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心才会变得柔和,我们的心境也会更为接近我们所要达成的境界(这个境界,在出家人来说是成佛的境界,在其他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追求,所以就不做界定了)。出家的条件:  出家之前,一般会先问遮难,也就是佛门中常说的“十三难,十六遮”这些条件在戒律中称为难遮2,出家受沙弥戒一定要先问难遮。其内容列表归纳如下:   1、罪行严重     污尼(在家时,曾奸污清净比丘尼)     边罪(曾出家,犯根本戒)     贼住(曾冒充比丘,盗听说戒,接受供养等)     五逆(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出佛身血)   2、不属人类     非人(鬼神变化为人)     畜生(天龙变化为人)   3、身体病弱或生理缺陷     黄门(男根有缺陷者)     二形(同时具是根者)     有病(有癫诳等病者)     非丈夫(不能忍耐受苦者)   4、条件不具     年纪不合格(七岁以下或七十以上者)     衣钵不具(不具有袈裟、钵孟者)   5、智力低劣     不知自己名字者     不知和尚名字     破内外道(信外道和佛教反复不定者)   6、家庭和社会不允许     父母不允许     负债     官人(国家重要军政人员)     奴婢   以上六类十九种人不具备出家受戒的条件。     另外,国家也有详细的规定: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身体健康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现在脑子里非常混乱,对于神佛我是很崇敬的。但是越是了解越是迷惑,我到底是佛教信徒还是道教信徒我都不确定。上面这句话也许已经范了什么忌讳,请原谅还未入门还什么都不懂的我。上次发贴到莲篷鬼话,有朋友说佛道双修,我自认没有那么大的智慧和能力,所以还请指引我!  ——————————————————————————  呵呵,道教方面的,本人不太了解,不方便发表意见。  如果是佛教的信徒的话,也就是我们说的居士,一般是要到寺庙里面进行皈依仪式,受三皈或齐受三皈五戒的男女信众才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士。  呵呵,按照这位朋友的叙述,好像只是对佛道方面感兴趣而已。如果是您想听本人的建议,本人的意见是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心的时候,还是多行善事,不要把不必要的心里压力加在自己心上,只要对得起良心就好。信佛还是信道,如果您自己不能决定的话,就让岁月来替您决定吧,因为时间的流逝可以让我们看清楚更多的东西。  到了一定的时候,您觉得那个更适合您,就投入其中,坚定地走下去吧。  人生没有别人能为您做决定,一切取决于自己的信念。  人可以骗尽天下人,却骗不了自己的心。因为帝王将相征服的外在,而出家人征服的是自己的心,追求的是觉悟的人生。    ---------------------    我本来是很喜欢您这句话的。  ————————————————————  现在不喜欢了?呵呵        可是出家人都是不干活被奉养的,用不劳而获来征服自己的心,这样是不是很自私啊?        说话多有得罪,请见谅。  ———————————————————————----------------------—  呵呵,出家人不干活而被奉养?用不劳而获来征服自己的心,这样是不是很自私?  呵呵,这位朋友是不是对佛教的了解不多呢?这个问题要从印度佛教开始说起:  佛教源于印度,而印度的民情是他们的修道之人(称为沙门,就是出家的修道之人,不单指佛教),都是以乞讨为生,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去谋生的话就会使他们思考人生的时间减少,而印度对修道之人也是从来很尊敬的,都很乐意供给饭食,所以乞讨也不成问题)而且印度中南部的水果等丰富,就算他们不乞讨,也可以水果为生。当时佛陀成道之后,也遵循印度的风俗,以乞讨为生,更有些出家人仅仅日中一食。这是印度的风俗。现在南传的国家,奉佛教为国教,他们乞讨为生也是不成问题的)  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乞讨就成为一件很受争议的事情,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乞讨是可耻的。于是在唐代,马祖道一禅师和百丈怀海禅师致力于改革,而形成现在的丛林制度,出家人也是自食其力,百丈禅师更有著名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公案传世。这种农禅的家风,至今流传不衰,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比如江西的云居山真如寺等等大的寺庙。  而在当今社会,如果僧人每日上街乞讨,无疑是行不通的。所以,通过施主的布施而维持生计是必然的。因为不是每个寺院都有条件可以在山中,可以让人随意开垦的。  如果说出家人不劳而获却是错了,只能说是社会的分工不同。佛门中警语:“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皮毛带角还。”出家人以修行为本分,在自修的基础上,为众生解开疑惑。以慈悲喜舍度生。如果有人混饭三界,将来还是要还的,这点您不用担心。  如果往浅的方面说,打个比方,就象社会分工一样,有人耕作,有人写作,您能说写作的人只是付出脑力,没有付出体力,他是不劳而获的蛀虫吗?或许您会说,他有付出脑力,也是的一种啊。  嗯,回到您说的问题上来,出家人努力修行,教化众生,这也是工作的一种,您能否认吗?  记得有个故事:有一位农夫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乞食,农夫就问:“乔答摩,我们耕作从而获得粮食;你不事劳作,怎么也想获得食物?”佛陀回答:“你在耕作,我也在耕作。你耕的是土地,我耕的是心田,我在众生的心田播撒善根的种子,以精进为犁,驱使禅定的牛,而让它长出丰富的福德智慧来。所以说我也在耕作。”农夫听后很是欢喜,并供养释迦牟尼佛饮食。------------------------------------------------------请问大师:佛教宗派之间有何同异?  ——————————————————————————  阿弥陀佛!不敢当大师的称谓,在成佛的路上,本人只是初学,和大家一起学习。  呵呵,您的问题很大,但是本人从总体上来说吧。  佛教本无宗派之分,而之所以形成现在种种的宗派,是因为各宗派的祖师解读佛法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器,所以祖师慈悲,开创了不同的宗派。我们专修一个宗派可以到达彼岸,就象条条大路通长安一样。打个比方,佛法像大树的根部,而宗派就象树枝,都是从树根伸展出去的,源于树根,是整体的一个部分。  但是如果死执一个宗派的门户之间,认为自己的宗派才是殊胜的,别的宗派都不如自己,那误的是自己,不是这个宗派。就象一位禅师所说的:“江湖本无障人之心,而人自障。”  一言以蔽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是适合您的,不一定适合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因为每个人的机缘和根器都不同啊。所以请千万小心。---------------------------------------------  阿弥陀佛~    我想请问师傅个问题:    在寺庙中抽的签,是按什么解说的?有没有参考典籍?    解签时,同样的签是不是还因时间、男女、老幼、胖瘦等因素而异?    还有解签的师傅大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    呵呵,按照佛教的戒律,是不允许出家人以医卜星相等为业的,那不是出家人的正业。所以,相信您能明白本人的意思吧?    如果您觉得求签可以帮到您的忙,可以去让您觉得心安的地方。-----------------------------------------------出家人的生活是不是就是青灯古佛  ——————————————————————  嗯,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蛮多朋友想知道的吧。  因为佛教有不同的宗派,而且有不同的寺庙和道场,所以修行的风格不同。  有些寺庙在深山之中,还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奉行农禅的家风。  有些寺庙处在闹市之中,出家众不但讲经弘法,也会做佛事。  有些寺庙因为宗教局的逼迫,被迫开放供游客观光,形同闹市,试问,那个真心出家的人会喜欢一个整天喧闹不休的环境呢?没错,虽说久了会习惯,我们也习惯收摄六根,不去理会那些喧闹,也就是比较流行的可玩笑式的说法:屏蔽外界的干扰。但是,如果能够清净当然是更好的。  有些寺庙以佛事为生,这个,本人了解的不多,也不方便评价了,只能说有些寺庙的众生更喜欢接受这种度生方便吧。  有些寺庙有条件开放,在寺内定期展开讲座,定期开展短期的出家体验活动。  中国有度牒并登记在簿的出家人大约20-30万左右。寺庙星罗棋布,不计其数。-----------------------------------------------------------出家人有多少种  ————————————————————————————  出家人分为男女二众,  男众:剃度出家的男众未受沙弥戒的称为形同沙弥,受了十支沙弥戒的,称为法同沙弥。而受具足戒的男众称为比丘,也就是世俗人口中称的和尚,但是和尚这个称呼,梵文音译为邬波驮耶( Upadhyaya),原意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才称为邬波驮耶。和现代人口中有些蔑视的称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女众:剃度出家的女众未受沙弥尼戒的称为形同沙弥尼,受了十支沙弥尼戒的,称为法同沙弥尼。而受了具足戒的女众称为比丘尼。而在沙弥尼和比丘尼的阶段之间还有一个阶段,呵呵,鉴于各位朋友都不是出家人,所以就不方便说了。比丘尼的尼字:《善见论》曰:“尼者女也。”文句二之上曰:“尼者,天竺通名也。”是代表女性的意思。  至于对出家人的称呼。嗯。看了一下大家的称呼,貌似五花八门的都有呢^_^一般来说,我们在街上遇到出家人,如果是佛教的居士遇到出家人一般会合十行礼,口称:师父,阿弥陀佛!如果是不信佛的朋友,也不妨一笑而过。称呼对方为和尚或尼姑,是很不礼貌的称呼,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是一种不尊重对方,更不尊重自己的做法。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话,可以称呼对方为师父,其实只是一句称谓而已^_^相信这点不难做到吧,呵呵。-----------------------------------------------------------------------------------  楼主,我问三个问题。    1.我看到这样一个说法。说宣公养着两只白鸽,宣公自己说这两只白鸽是他在唐朝时的两个徒弟。宣公也算有修为之人了吧,请问为什么他教的弟子轮回了旁生到当了只鸟?这算不算教不严,师之惰?宣公的弟子尚且轮为鸟,我们一般人修行恐怕也是杯水车薪吧。哈哈。     2.你们常说西边极乐,你们说得六道轮回是多么痛苦的事。请问,你们是否听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好好的自然轮回规律,为什么被你们说成是水深火热呢?你们常说成佛快乐,但是有的生命也认为自己很快乐啊,比如人吃饭觉得香,狗吃屎也觉得香啊。六道轮回如春夏秋冬般循环,有何不好?     3.成佛后,应该没有任何遗憾和追求了吧。记得一句话“佛曰:没有遗憾,给你再多也不会快乐。”既没有追求和遗憾,那活着的是为了什么?极乐从何说起呢?        注:本人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将心中之不惑说出,还问楼主不吝赐教。  ————————————————————————————————————————  呵呵,这位朋友的疑问真多啊,那就慢慢来一起吧。  1、嗯,这个怎么说呢?首先,本人不了解宣公门下的事情,也不知道前因后果,是不宜做出任何评价的。其次,就事论事而言,在佛门之中,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也会化作种种的化身,如观音菩萨便有三十二应化身,众生当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并没有说一定在旁生就是说堕落了,在佛陀的本生故事中,佛陀在过去生也曾示现为兽王等旁生相,难道这也是堕落了吗?呵呵,如果您认为这样是堕落,那就随您的心意说吧。  2、呵呵,不是西边极乐,而是西方极乐,而且极乐世界也不是在我们所知道的方向上的西方。因为方向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为了指明一个方位而已。并不是说是固定的,我们站着南极的中心的时候,我们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不是吗?所说的极乐,是相对世间有限的快乐而说。其实说实在的,绝对的乐和绝对苦一样难以让人接受,就象绝对的光明就等于黑暗一样。而且,西方极乐世界在成佛的大路上也只是一个化城,也是一个休息站,在那个地方没有那么多的恶缘,可以让人好好的修学佛法,就是说和善人们在一起,自然而然也就不会为恶了。在极乐世界学有所成还是要回转娑婆度众生的,因为没有理由自己在岸上,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水里扑腾的道理。  呵呵,六道轮回不是被佛教的教义说得痛苦的,这个只是佛陀以慧眼发现的事实,并将这个事实陈述出来而已。如果您觉得弱肉强食,生灵涂炭,活着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在临死之前又彷徨不知道自己死后会如何,是好端端的自然轮回规律,那本人也无话可说。您愿意自然而然的轮回,本人也没有阻止您的理由啊。  成佛快乐?貌似没有这个说法耶,只有说学佛的路上会有法喜,而在修习的路上,修到四禅便是舍念清净了,也就是不执着喜乐,一种身心平静的状态,详细的状态可以看看《摩诃止观》一书,如果不愿意看,那随您的意。试问,只是在初步的四禅便舍弃乐受了,更何况更为高深的佛果呢?呵呵,是不是您对佛教的了解太少了些了呢?众生的快乐是在不快乐的基础上,遇到一点适意的境界,就觉得自己是快乐,怎知,快乐与痛苦是并行的,没有痛苦,有怎么会有与之相对的快乐呢?更何况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您有看过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到死去,一直都是沉浸在快乐中的,一点痛苦也没有的吗?您觉得,在刀头舔蜜一般的快乐,没有任何不好的话,本人也无话可说的呢^_^  3、成佛之后,最大的责任和义务是度化众生呢^_^呵呵,这个是经典中的说法,本人还没有成佛,所以不能告诉您答案呢。如果日后成佛了,知道了答案,再告诉您吧^_^身为佛弟子,我们的最高志愿便是成佛呢^_^-------------------------------------------------------------------------楼主,戒律有云“尽形寿不杀生”,为何“金刚也有怒目时”?此其一;其二,佛陀成佛之日,不许其女性亲属入我佛门,后准。是否有违“众生平等”之说。同理,有“丐、恶、淫”等等诸生。    阿弥陀佛。  ——————————————————————————  一、戒律里面说的不杀生和金刚怒目貌似没有什么呢^_^  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这里也只是降服而已,没有说消灭或者杀死或者除灭啊?  二、佛陀成佛之日,不许其女性亲属入我佛门,后准。  呵呵,不知道这段文字是出自那里的?有没有原文出处?  本人所了解的事情是这样的:  佛陀当时创立僧团,他的姨母大爱道想随佛陀出家,但是佛陀说:如果僧团中有女众的话,使我法早灭五百年,为了使佛法流传更久,使更多众生可以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佛陀没有同意。后来,是阿难尊者代为祈请,佛陀便说,如果女众遵循佛陀所定的法则的话,可以使法灭推迟五百年,大爱道同意了,于是佛陀便开许女众出家。  这里要说明的是,佛陀严格要求的是出家现僧相的人,并不是说不许女性或者身有残疾等等的人入佛门,要知道,佛教中有四众弟子,就算是不出家,也可以在家当居士的,更可以受菩萨戒。  因为出家的弟子是人天师范,如果一个出家人长得五官不正,身有残疾残疾,站在您面前,您还会听他讲说佛法吗?估计早就掉头离去了吧?须知众生都是重视皮相的。如果一位出家人就算是相貌平平,但是他威仪具足的出现在您面前,那您至少对佛教会有些好感吧?  再说了,十三难十六遮只是对出家弟子的限定,对于受菩萨戒的在家弟子,佛陀没有做太多的限定,只要能听懂传戒的戒师为之宣说的戒条就可以了,所谓“但解法师语者,皆可受戒”。& --------------------------------------——不知大师能否推荐几本佛教方面的书呢?先谢过大师O(∩_∩)O~    ——————————————————  呵呵,这个要看个人的兴趣而定的。  本人刚刚开始接触的佛法的时候就很喜欢禅宗的典籍,嗯,基本上都是每天抱着啃的。  后来实在是不知所云,所以就转向读大德的传记,然后再开始阅读经典的。  您不妨先看看祖师的传记,先看看自己比较喜欢那个宗派,然后再决定自己所要看的书,这样或许会比较好呢^_^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呢^_^------------------------------------------------------------------------------------阿弥陀佛,师傅说的实在太好了,总之就是看的很舒服。还有就是觉得师傅也许是位活泼的师傅吧。    能再问点衣食住行的问题吗?(请您随意回答)    出家后就真的就要和家人亲友不联系吗?    像您这样可以上网,是一般的小师傅也可以的吗?想用什么的是自己想买就可以的还是有啥规定的?(实在是很俗气的问题,见谅)    最后对“开光”这个,很想知道一般我们是如何才能让师傅帮我们做呢?(对那些庙宇旁边自诩都开过光的物品实在抱有怀疑态度)    谢谢!    ——————————————————————  1、出家之后也是可以和亲友联系的,甚至如果你是独生子女,父母无人照顾,也可以在父母身边尽孝的。常所说的辞亲割爱是指从心里舍去对世间情爱的执着,将这种情爱升华为慈悲喜舍之心,这样就不会为情感迷惑我们的眼睛,可以更为智慧的去做取舍,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谓当局者迷,当我们陷入情爱之中的时候,往往会看不清世间的真相呢^_^当然,我们大家都是凡夫,对事物、亲情的执着还是有的,只能说,我们在努力的去实践,使自己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的前进。  2、呵呵,上网现在不是特别稀罕的事情,只是网络上森罗万象什么都有,这就要自己去取舍了。不过还是有很多地方因为经济的原因没法上网,也没有接触电脑呢^_^不过也有很多出家众不愿意用电脑,也不愿意上网^_^呵呵,本人只是学习的需要,所以最近在网上待着呢^_^这段时间过去,估计上网的时间也会少的。  3、嗯,开光嘛,请允许本人引用一段文字,看完相信您会心里有数的。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开眼供养,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要置于佛殿、佛室时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事师五十颂》中称&开光&为&圣住&,&圣住&为标准称呼,意为请佛菩萨安住。     呵呵,典籍之中说的开光的对象是指佛菩萨的圣像等,并没有把小工艺品也列在开光范围内呢^_^可见,这个“开光”的字眼是被别人混用了噢^_^  呵呵,在教内,通常如果是我们自己请的佛珠会请自己的师父或者是尊长为我们“加持”而不称为“开光”呢^_^------------------------------------------------------------------------------------我只能明白好像开光是表法的,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可以用佛的形象来内观自己,告诫自己,佛是我们的榜样,其实如果自己真心修行,有无佛像无关重要,关键是通过修行,越来越近的靠近佛,最终成佛。我只是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对,阿弥陀佛。  ————————————————————  开光的确是表法的,虽然我们不应该执着它,但是在某时某地,适应一些众生的根机所致,佛像的开光还是必须的。  有无佛像无关重要,这句话对于开悟的人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开悟的人来说,就是不对的喽,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呢。^_^  所以佛像作为修行的助缘,这个可以有^_^  但是如果太执着于佛像,那也是不对的呢。呵呵。因为我们在礼佛的时候,都要观想佛像是没有质爱的光明体呢。如果有形有像有实质,那又是不对的了。佛法让我们去除执着,有怎么会让我们执着于佛像呢^_^  但是无可否认,众生大都都是执相的,见到庄严的佛像,大家都会很欢喜呢^_^甚至不信佛的人,见到庄严的佛像,也会很欣赏的呢。---------------------------------------------------------------------------------我觉得这个“过午不食”的规矩很利于减肥啊,难怪正统的和尚一般都比较清瘦呢。  ————————————————  呵呵,这位朋友说笑了^_^    过午不食的原因是,因为如果腹中有食物,胃部和肠道就会需要大量的血液去帮助消化,而大脑的供血相对就会减少了。如果修禅定的话,就容易昏沉。相反的话,大脑供血足,打坐的时候比较容易入定。  在印度,因为出家人是托钵乞食,然后在树下或者精舍内安坐修习禅定,身体消耗不大,所以过午不食的话,身体也能吃的消。  如果像农禅并重的寺庙,下午要出坡(就是下田地劳动)所以如果晚上不吃饭的话,身体会透支的。^_^毕竟18个小时没有进食呢^_^    清瘦与否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修行的因素。  打个比方,有些在家的朋友,就算是光喝水也会胖,也有人拼命吃也不会胖呢^_^这点似乎不是绝对的呢。呵呵。---------------------------------------------------------------------------------向大家推荐一个佛典下载的地方:  中华佛典宝库  里面佛典的目录如下:大家可以按需下载  --------------------------------- 大师好!我很喜欢佛学,认为佛可以减少人的痛苦和狂妄,可是心中有个疑问,我见了漂亮女子,就会生淫心,总是不能消除这种冲动!佛真的可以使人见了不动心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可以男女结婚,佛教为什么要禁止这人之大欲呢?象我这样贪图女色的人可以学佛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戒除色欲呢?修行的年青和尚会有我的苦恼吗?如何排解!谢谢大师解答,这是我一直不明白的。    ————————————————————————————————————  嗯。关于您的问题,蛮尴尬的。本人都在怀疑:您是不是有些想为难本人了。呵呵。有点伤脑筋。因为本人没有这种体验,不太好说呢。在事相方面,本人可能没法了解您的感受了。  嗯。如果您同意的话,那本人就理上来回答您的问题可以吗?  1、佛真的可以使人见了美女不动心吗?  嗯,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以为佛教是要求别人压制自己的欲望。其实呢,照佛经中所教导的方法,佛陀是要求我们从根源上断除这种心念呢。在佛陀的教导中,会要求弟子修行不净观,就是观我们的身体是由各种不净之物组成的,没有什么可以贪爱的地方。详细的修法,可以看看《禪法要解》大正藏第15册。事实上,修一段时间的不净观,呵呵,特别是白骨观之后,在自己眼中的人,都是白骨呢^_^不过有些众生特别执着的,纵使是白骨,他也觉得很可爱呢,这个也是相当的无奈的。  事实上,如果是在您面前所谓的美人,是脓血骨髓皮毛等的组合体,估计您心里也不会觉得特别的可爱吧?额,那个很抱歉,本人的确是不太了解这方面的心理呢。只是揣测,见笑了。  另外,在禅典里面有个故事:有位国王,一直不相信年轻的比丘能够持戒,于是问一位佛门的大德,这位大德说,可以做一个实验,让一个死刑犯,端着一碗满满油,从王宫的这头走向另外一头,而在路上多设采女宫娥,让她们在路两边起舞,然后告知这个死刑犯,如果在走动的过程中,碗里的油溢出一滴,就砍掉他的头。国王虽然对此很疑惑,但是也照做了。等死刑犯走到尽头,这位大德问他:可曾留意刚刚的舞蹈可好看。死刑犯喘了口气说:我关注碗里的油都来不及,那里来得及看路边的东西呢?这位大德就对在旁的国王说:大王,比丘亦复如是,在修行的道路上,生死轮回如刀悬于顶,修行还怕来不及,也是无暇看顾其他的东西啊。国王由是信服。  2、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可以男女结婚,佛教为什么要禁止这人之大欲呢?  佛陀没有禁止这个大欲,只是佛陀发现,如果这个大欲没有断除,是无法通向解脱之路,他只是发现了这一点,并把这个经验告诉大家而已。他也没有说所有的人都要断除欲望,他只是说,有志于追求佛道的人,就需要断除大欲而已。《楞严经》中说:“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如果您无志追求佛道,那是您的事情啊。^_^  3、象我这样贪图女色的人可以学佛吗?  嗯,学佛,每个人都可以学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呢^_^  4、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戒除色欲呢?  嗯。这个,对世间人来说,是自己的事情吧^_^毕竟佛陀没有要求在家居士戒除啊,在家的五戒中只是要求“不邪淫”呢。您不是出家人,不在戒除的界限之内呢^_^  5、修行的年青和尚会有我的苦恼吗?如何排解!  嗯,这个问题,貌似没有问过别人。本人没有发言权。如果是问本人,请参看约法三章第三条。  另外想说的一点是:修行禅定所得的禅悦,是一种身心踊跃的愉悦,还有研读佛典所得的法喜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愉悦。本人觉得这些就很够自己受用了,对别的没有什么兴趣呢^_^--------------------------------------------------------------------------------大师好!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少林方丈释永信大师,修了几十年佛就成亿万富翁了?如此看来,创业不如修佛!  ————————  呵呵,不好意思。我不是他,所以也不清楚为什么。  只是想说,主题舆论的导向,往往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嗯,就自己看到的事情说一下吧。  嗯,就本人所知,少林寺下设了许多下院,也有很多慈善机构,包括孤儿院等。  每年用于慈善方面的金额,远远大于消耗寺中出家人本身的衣食住行的费用。  本人所见的少林寺内真正的出家人,生活都很简朴。  至于外界所见到的某些所谓武僧,有些只是剃着光头的俗家弟子,不是真正受戒的出家人。当然,这个只是就本人所见而已。  曾经亲见过永信法师本人,给个人的感觉是,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不浮华。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小感受,仅供参考。---------------------------------------------------------------------------------称四皈依附佛外道,酒肉妄语邪淫的喇嘛邪教(藏密)为佛法,    楼主的皈依体还在吗?  ——————————————————  不好意思,本人是对藏传佛教不了解。  但是,就所知的而言。您对藏传佛教也不了解呢^_^  所以,对于您的话,本人采取保留意见。  皈依体?  呵呵,请问您所了解的皈依体又是什么呢?    “皈依”自入佛门以来,皈依是佛门每天必修的功课。  是否得皈依体,那因人而异,一旦得到了,就是尽形寿的。  请不要把佛法当作玩笑。谢谢。---------------------------------------------------------------------------------想知道你们一个月拿多少工资?谁发的工资?        有养老保险这些吗?  ——————————————  呵呵,请参看约法三章第三条  同时想说的是,出家人所得的,是常住寺庙所发的,称为单钱。  很多地方的单钱,也只是几十块而已。因为出家人吃住都归常住寺庙管,只管修行,也没有什么地方要花太多的钱呢。---------------------------------------------------------------------------------因为以前经常在街边看到有人持所谓生产队或村上的证明文件来冒充出家人化缘或索要财物,当时也以为是真的出家人,后来接触到了寺庙里的一些正规的出家人,才知道他们是假的,感到比较郁闷。身边陆续也有朋友对此有疑惑,所以忍不住多说了几句,也是想以正视听。        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愿师父吉祥如意,道业有成  ——————————————————  嗯嗯,谢谢您的提醒呢。  本来是打算今天码字说明这个问题的,正好您提出来了,就一并说说吧  现在,正式的出家人,一般会有自己常住的寺庙,而寺庙会每月给常住的寺庙发给单钱。所以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会在街上化缘的,更不要说拿佛像或者是什么开光的护身符之类的东西卖钱了。这个贩卖佛像是佛门的重罪,至于什么护身符,只要受了三皈,就有护法护持,何况是受了具足戒呢。这些东西对出家人来说,根本就意义不大。所以更不可能整这些东西卖钱了。那是笑话^_^  所以如果大家以后在街上遇到这些兜售物品的所谓出家人,不怕麻烦的,请报警;怕麻烦的,请远离,不能助长他们的风气。---------------------------------------------------------------------------------但愿我可以戒断色欲的引诱,真正的做到礼佛以诚!楼主请你为我推荐一本适合学习的的佛经吧,请你替我念几遍地藏经,消消我的灾难,让我在地狱里少受点罪过,如果能早脱轮回,我也念您菩萨的好!  ——————————————  阿弥陀佛^_^  善愿必成。  至于推荐佛经,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所以每个人喜欢阅读的经典都不同呢。^_^个人最爱的经典是《圆觉经》,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也可以读诵这部经典的。如果您觉得这部经不适合您,您也可以自己选择一部呢,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_^  如果您不嫌弃个人修持浅陋,念经回向的事情没有问题的。只是请不要限定个人所念的经典,因为个人有自己的功课呢。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个人在读诵自己常诵的经典之后一并为您回向,这样可以吗?  呵呵,因为诵经后回向都是普皆回向的^_^  希望本帖的各位贴友和所有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善愿必成^_^  个人感觉,忏悔之事,事情由自己造,就由自己忏悔,这样的力量更大一些呢。如果觉得不对,那就彻底点断除^_^忏悔的意义也在于不二过呢,忏悔不等于懊悔,懊悔会成为修行路上的障碍呢。  忏悔,在于发现自己的过失,深切反省,然后放下,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至于对过失的后果,当然是要自己一力承担的。自己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噢^_^---------------------------------------------------------------------------------建议讲一下关于在寺庙里如何礼佛,与出家人交往方面的礼节,谢谢  ————————————————————————————  嗯,佛门的礼仪有很多,无法在贴中一一尽说。如果大家能耐心的看的话,个人推荐几个视频和几篇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看完之后,如果有疑问的,我们可以再一起讨论。不知道您认为如何呢?    佛门礼仪视频:  1、  2、    佛门礼仪文章:  1、  2、------------------------------------------------------------------------------------佛学太深奥了,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什么参悟不了    只有不做恶,多行善!!  ————————————————  呵呵,请不要妄自菲薄噢。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总有适合您的。  不过,如果您不喜欢,那选择自己喜欢的,也很好啊^_^----------------------------------------------------------------------------------顶礼师父!        以前我也去过一些寺庙,主要目的是游玩。在寺庙里除了能接触到剃了头(我不知道是不是出家人)售票检票人员,    很难看到有僧人身影    我其实每次很想近距离了解一下寺院内的生活    最好能赶上有讲经宣道课堂,能够大致了解一些佛教或者佛法的入门    但每次都是只看到一些古建翠柏,看过之后印象全无,更别说有何收获了    看到寺院里游人如织,想必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和我一样    不知道是佛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远离了佛?    我们这些对佛教基本没有任何了解的人,除了看书自学外,还有什么方法了解佛法呢?      ——————————————————  嗯,个人能够理解您的心情。因为个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呢。  呵呵,刚刚开始的学佛的时候也是一个人自己默默的看书自学呢。随着对佛法认识的深入,对佛法也升起了渴求之心,慢慢地就有了接触出家师父的机会呢^_^  哈,刚刚开始和师父打交道的时候,也兴奋了很久呢。  后来自己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这让个人明白了,只要您有心,佛菩萨是会指引您接触佛门的。有些看似巧合的事情,却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呢^_^  所以深深地感恩佛菩萨的加持呢^_^  祝福您,愿您善愿必成^_^--------------------------------------------------------------------------------顶礼师父!        以前我也去过一些寺庙,主要目的是游玩。在寺庙里除了能接触到剃了头(我不知道是不是出家人)售票检票人员,    很难看到有僧人身影    我其实每次很想近距离了解一下寺院内的生活    最好能赶上有讲经宣道课堂,能够大致了解一些佛教或者佛法的入门    但每次都是只看到一些古建翠柏,看过之后印象全无,更别说有何收获了    看到寺院里游人如织,想必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和我一样    不知道是佛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远离了佛?    我们这些对佛教基本没有任何了解的人,除了看书自学外,还有什么方法了解佛法呢?      ——————————————————  嗯,个人能够理解您的心情。因为个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呢。  呵呵,刚刚开始的学佛的时候也是一个人自己默默的看书自学呢。随着对佛法认识的深入,对佛法也升起了渴求之心,慢慢地就有了接触出家师父的机会呢^_^  哈,刚刚开始和师父打交道的时候,也兴奋了很久呢。  后来自己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这让个人明白了,只要您有心,佛菩萨是会指引您接触佛门的。有些看似巧合的事情,却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呢^_^  所以深深地感恩佛菩萨的加持呢^_^  祝福您,愿您善愿必成^_^---------------------------------------------------------------------------------我一直认为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很尴尬。希望多些楼主这样的僧人。        楼主大师,我一直反感很多寺庙的收费式的求签、解签、许愿、还愿行为,不知大师有何看法。    我还想弄明白,为什么多数中国人对待佛教的态度如此势利?求佛、拜佛是为了保佑自己的前程、婚姻、生个儿子等等之类的,为什么会这样自私狭隘?似乎无关自身的利益得失的话,他们压根不会去理会什么佛不佛。    是否梁武帝带的头?梁武帝普佛建庙,最终还是思忖这样做有几多个人功德。    ————————————————————  我一直认为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很尴尬  ————————  呵呵,这个有同感呢^_^    我一直反感很多寺庙的收费式的求签、解签、许愿、还愿行为,不知大师有何看法。  ——————————————————————  求签、解签这个,呵呵,在佛门中本来是没有的呢,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流行的呢^_^  佛陀严禁弟子以医卜星相为业呢^_^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会以此谋生的。  至于寺院里面居士们的许愿还愿,嗯,这个可以有的,毕竟只是一个精神的寄托,虽然说这是有些功利主义,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人也是凭借这小小的寄托而度过了自己的一些难关呢。  呵呵,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呢: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结伴同游,见到了一尊观音菩萨像,菩萨手中拿着一串念珠。于是东坡问佛印:我们念观音,观音又念谁呢?佛印禅师答道:“南无观世音菩萨。”东坡问:“为何观音自念呢?”佛印禅师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呵呵,佛菩萨的确可以加被我们,但是也要我们自己准备好啊,如果自己不努力,等着天上掉馅饼,呵呵,似乎没有这样的好事呢?佛教中所说的因果,种何因得何果,我们播下善因,就会得到善果,种下恶因就会得到恶果,因果如影随形,呵呵,是自作自受的呢^_^  很多人说觉得世间不公平,或者很愤愤不平,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发现这个其实很公平的。打个比方,小甲在小乙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借口有事推脱了,没有帮助小乙,他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后来小甲自己遇到了麻烦,请小乙帮忙,小乙也以自己有事为理由推脱了。小甲就在大骂小乙不仗义。呵呵,真的是小乙不仗义吗?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回报你,呵呵,这也是因果的体现之一呢。还有些因果的现象是带有隐蔽性的,我们不仔细去观察就不会发现呢^_^  只是有些不解,为何有些人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却不相信自己种善得善,种恶得恶的因果呢^_^----------------------------------------------------------------------------------我个人也信佛,但是现在好多寺庙门票太贵,很想进去参拜一下,可是经常囊中羞涩或者心疼钱,请问会不会因为不舍得掏钱路过寺庙而不进去参拜,会不会佛祖怪罪啊,  ————————————————————————————  不会^_^呵呵,如果怕门票太贵,就去免票的寺庙^_^------------------------------------------------------------------------------------再就是感觉佛经好难懂啊,念起来也绕口,会不是我没有佛缘啊  ——————————————————————  不会哪^_^个人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念《药师经》也是觉得很拗口呢,后来慢慢的就很溜了^_^  这位朋友加油噢~~~----------------------------------------------------------------------------------- 阿弥陀佛,大师辛苦!    请教三个问题:    一、何谓“末法时代”?    二、既然是“末法时代”了,为何还要法布施呢?    三、而今这世道,当真还有因果报应么?        再补充一个问题    想了解佛教的“唯识宗”,不知从哪本书入手?        请赐教,叩谢!  ——————————————————  阿弥陀佛^_^您好  一、呵呵,所谓的末法时代,个人想先知道您的看法呢^_^  嗯,这样吧。个人先引用一下词典里面的解释:  【末法思想】  释尊入灭后,教法住世历经正法、像法时代,而修行证悟者渐次减少,终于至末法时代,从此一万年间,则仅残存教法而已!人虽有秉教,而不能修行证果。此一万年间,即称末法,而此种末法思想,散见于诸经典中。末法思想,促成此时期教徒之反省与奋起,而使其开始思考、寻求解决挽救方法。我国文献中,此种思想,最早见于北齐慧思(515~577)禅师立誓愿文。其次为隋代信行(540~594)提倡之三阶教,其以正法住世时为第一阶,像法为第二阶,末法为第三阶,各阶各有其相应法。一乘为第一阶法,三乘为第二阶法,普法为第三阶法。认为当时已进入末法时代,若依前二阶别法,来修行实甚困难!必须修行普法(全佛教),归依一切三宝、断除一切恶、修持一切善,始易有成!唐代道绰(562~645)、善导(613~681)大师等主张与末法相应之净土教,强调忏悔、念佛等,实践生活为信仰重点。日本平安朝中期,源信(942~1017)、源空()上人等亦继承此一思想,而鼓吹净土宗;日莲()上人创立日莲宗,亦因顺应末法思想而成立!日本平安末期之‘末法灯明记’一书,乃推动此思想最有力之著作。  [无量寿经下、善见律毗婆娑卷十八、往生礼赞、法苑珠林卷九八]  这是词典里面的解释。  但是呢,我们所学和认为的是:所谓的末法,是佛陀的方便说法,是为了激起弟子精进修行的一种方便说呢^_^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读读《法华经》。相信您会找到答案的,如果读过之后还有疑问的话,再一起讨论呢^_^呵呵,如果您不愿意看的话,个人感觉这个问题三言两语无法说清呢^_^  ----------------------------------------------------------------------------------听楼主解惑,方知佛界种种。楼主精通佛学,博古引今,以佛理教化众生,实为我等俗子之荣幸,本人虽不通佛,但经大师言佛,随也有心向佛,佛教化我等众生向善,虽身处世俗红尘也应心中有佛。6年前曾与一僧结缘金顶,即是因,今在天涯受师付解惑即是果,谢谢大师。临了请问大师打坐和入定的感受,打坐是否可代替睡觉。     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    请问大师打坐和入定的感受,打坐是否可代替睡觉。  ————————————————  呵呵,我们对打坐的感受是不能执着的,而且有些境界一对人说就会没有了。除了请自己的恩师为自己解惑之外,是不会把修行的境界轻易说出来的^_^这个很抱歉,不能说。    如果您想了解打坐方面的知识,可以看看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一书呢^_^    打坐代替睡觉。    嗯,怎么说呢,这个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因为禅修到了一定的程度,对睡眠的需求会降低,但是不能完全取代睡眠,有时为了照顾这个身体,也会躺下来,让身体休息一下,也会睡着,但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昏睡。这个状态蛮难描述的。呵呵,如果您修到了,自然就明白了,您要个人描述这个状态,让个人有些为难呢。^_^  有些人常坐不卧也是有的。只是个人见识比较少,还没有亲眼见识过,但是书籍中是有记载的呢^_^这个存疑求证吧。    -----------------------------------------------------------------------------------我问几个问题:        1、出家人看电视吗 ?如果不看的话,是否看报纸上的新闻或者听收音机?如果都不看也不听,他们是否对国家的、国际上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兴趣去了解? 因为看你说的作息时间里面好像没有看电视的时间。        2、还听说有的和尚与时俱进,也喜欢上网,那这个时间是算在哪个时间段里的?上网这种活动是寺庙允许的吗?        3、去过很多寺庙,经常见到里面的和尚有的在维持秩序,有的在庙里晃来晃去,在大街上也经常能见到出家人,我说这些是想问出家人休息礼拜天吗?是否每天都要按照您说的那个作息时间去做?        4、现在普通人去庙里,要什么手续才能见到主持?比如一个人心中有疑难的问题,想和主持聊聊,是否很容易?        先想到这么多吧,希望别被列入约法三章里面去。  ——————————————————————————————  呵呵,这位朋友的问题很多呢^_^  1、嗯,这个貌似很难回答耶,因为每个寺院的情况都不一样呢,不好代替别人回答噢。嗯,至于本人,是没有看电视的习惯的。对国家大事也会了解一些吧。了解的途径有蛮多的,报纸偶尔也会看看。  2、呵呵,时间也是自己安排的,一般寺院除了早晚殿和共修的固定时间外,其他时间还是比较灵活的。每个地方都不同。所以,这个也好说呢。上网,作为弘法的途径之一,自然是允许的。但是作为其他的用途的话,那就不在本人的了解范围之内了噢。  3、呵呵,出家之后,严格来说,是没有休息日的,早晚功课是每天必须的呢^_^个人贴出来的作息时间只是作为参考的,不是绝对的^_^每个寺院除了早晚课之外的作息时间是按照寺院各自的情况安排的呢。  4、呵呵,一般出家众都有自己的功课和弘法的事务,所以蛮少会在外面走动的。主持更是要为整个寺庙的大大小小事情负责,呵呵,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呢。如果有疑难问题的话,可以加入一些网上的佛法讨论的群体先讨论看看,或许会找到您需要的答案呢。如果想请教出家人的话,那就随因缘吧,毕竟这个也是需要因缘的呢。  ---------------------------------------------------------------------------------- 什么要礼拜佛像?心中有佛并铭记佛家之理不是最大的礼佛吗为什么还那么做作?  ————————————————————————  呵呵,礼拜佛像的意义有很多,选其中几点一起一下  嗯,首先确定的是,佛菩萨不需要我们去恭敬,他们不会说,如果你不恭敬我,我就不高兴的^_^  我们礼佛的意义,一则在于降伏慢心,二则在于消除我们的业障,三则可以增长功德。这是佛菩萨慈悲宣说的法门。  佛像,确实是表法的,如果修得好的话,的确不需要借助佛像,而且佛陀也不希望我们执着于佛像。但是我们如果刚刚开始入门,还是需要借助佛像作为一个善缘的对境来降伏我们的慢心,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直接模仿过来人说,这个是表法的,我们不需要佛像也可以修的很好,那个不是我们自己证得的境界,是别人告诉您的境界呢。  打个比方说,嗯,有个人建了两层楼,他站在二楼,看到了很漂亮的风景,于是他和别人说,还是二楼好啊。一楼的风景就是没有那么好呢。别人听他这么说了,就觉得自己好像也在站在二楼上了,又对别人说,是啊,二楼的风景好啊,一楼的风景没有必要去看呢,其实他还是在一楼呢^_^根本还没有上楼呢。  这个比方或许不太恰当,但是相信大家可以明白我的意思吧?-------------------------------------------------------------------------------那位朋友说的是“春天干的事情我知道我亲力亲为的,秋天挨饿我认!但几辈子以前的事我干嘛要认?”我觉得法师的例子解释了后半句,对于“我知道我亲力亲为的”疑问似乎没有解决?期待更圆满的解释!问题该是人为什么记不起前生的事了?  ——————————————————  嗯,这个是疏忽,个人想想。  应该是个人的思维定势是站在三世因果成立的基础上说的,而这位朋友的提法是,他不承认三世因果。而个人所举的例子是说明,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会知道的,甚至我们三岁的时候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现在或许都记不住了,更何况是上辈子的事情呢。而这位朋友所说的的是,我上辈子已经过去了,现在没有必要为过去的事情负责。恰恰是忽视了时间的连续性。    至于为何记不得上辈子的事情,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也有很多人是通过深度催眠而想起前世的事情呢?甚至有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使用这种通过回忆前世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疾病呢。呵呵,这又是另外一个范畴的事情了。  嗯,翻到了一个科学证明的视频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钟茂森博士  ;web_rel_index=1055  -------------------------------------------------------------------------《地藏经》里说有地狱,如果有地狱受折磨那我前世何来?我前世因为前世作恶变成狼的话那狼吃动物又做了恶怎么办这样总受地狱或是投胎畜生的话什么时候是尽头?  ——————————————————————  呵呵,所谓的地狱就象是监狱一样,如果没有犯法,就不会到里面去,更何况地狱的因是自己种下的,没有做恶业,自然也就不会感得恶果。所以也有人说地狱虽有,但是对为善的人来说,它是没有意义的。就象监狱一样,只为犯人而设,如果遵纪守法,自然也就不会到监狱里面了。  如果凡夫不了解佛法,不懂因果的道理,随业流转,只是觉得自己快意就好,不管身后,一直造恶,那自然就是一直受苦无间。如果了解佛法,知道因果的道理,种下了善的种子,自然也就会得到善果了。  佛为在家居士宣说了五戒,只要遵守了五戒,就是种下人天善果的,奉持五戒,就像是买了保险,不但是当世可以让我们避免造下恶业,更可以让我们来生感得善果。这是佛陀看到了轮回的痛苦,所以为我们指出的一条明路。  呵呵,如果有些人觉得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才去相信的话,那我们也是很无奈的呢^_^-----------------------------------------------------------------------------------佛法无边威力无穷慈悲为怀那佛为什么不让现在的人好过一点或是阻止末法时期的到来呢?佛是不是对某些事情也很无奈?  ————————  呵呵,嗯,佛陀可以告诉我们佛法的道理,也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才会出离轮回的痛苦,但是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走的。就象我们吃饭,别人不会饱一样^_^这个是没有作弊的机会的呢  末法的概念也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呢----------------------------------------------------------------------------------------------------------佛说看淡名利为什么还要金装?  ————————————  呵呵,貌似佛陀没有在经典里面说,他老人家需要金装吧。  嗯,说说佛像的来历吧。  佛在世的时候,曾到忉利天为去世的母亲说法,但是优填王却因思佛心切而病倒,并且对人说,如果不能见到如来圣像,不久必将忧愁命终。大臣们非常着急,于是商议请来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力,带着雕刻师上到忉利天,亲睹佛陀圣容,然后用紫檀木雕刻成高达五尺的佛像,让优填王得以瞻仰,早晚礼拜,以解除思念之苦。这就是佛像雕刻的开始。  这是佛像的由来呢^_^----------------------------------------------------------------------------------------------------------请问法师,从阿含经中读到,修习禅定一般都是坐着的(不知有没有别的姿势,但总是静态的),而在不少大乘经典中,却有语默动静无不在定中的描述.进入禅定不是已经断绝外缘了么,就像释迦牟尼佛禅坐,雷电把旁边的牛击死都没有听到.该怎么理解无时不在定的说法呢?      ——————————————————  嗯,如果说修习禅定,最适合的是七支坐法,这是最容易入定的。所以佛在时,比丘们都是用这个方法的。座上功夫纯熟之后,就进一步在座下保持这种状态。所以有“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的说法。进入禅定后,随着所入的定不同,境界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某些定中,六根还是在作用的,只是不会随外缘起伏。就象舍利弗在入禅定的时候,被大力鬼王打了一拳,出定之后,觉得头有点痛的道理一样。  “就像释迦牟尼佛禅坐,雷电把旁边的牛击死都没有听到”这句话是出自那里呢?请原谅个人见识浅陋,没有发现出处呢。  无时不在定中,是佛和大菩萨的境界,如在《楞严经》中,佛陀所入的就是首楞严三昧。而在《圆觉经》中:佛陀是人三昧正受。  呵呵,我们不能把自己理解的定去揣测佛菩萨的定境呢。^_^  嗯,关于大乘的禅定,在《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解: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size=-1]前面看到说佛像称为开光,小饰品称为加持。二者有何区别。手珠有的是15颗,有的是18颗,有的是19颗,我有串念珠是108颗,分别有何寓意?      顶礼百拜!      ——————————————  阿弥陀佛^_^呵呵,那是自己的喜好问题呢。当初学佛的时候,请了一部法华经,结果它在书柜了一呆就是一年多,后来是因为恩师喜欢读法华,受恩师影响,所以才随着开始读法华的呢^_^后来读到陀罗尼品的时候,觉得咒语很拗口,于是有段时间在读经之后还专持陀罗尼品七遍,终于把咒语背下来了。^_^  关于开光和加持的区别,您有兴趣可以先看看以下的资料:  开光:  加持:    而念珠的相关的知识如下: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佛珠的种类  佛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也是我们目录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挂珠。    手珠 --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 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 -- 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我们为了方便介绍, 所有百零八颗的念珠也称为挂珠, 但一些较细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颈上, 敬请留意。  佛珠的颗数  佛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    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 54, 27 颗    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    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21 颗    4. 数珠功德经 108, 54, 27, 14 颗    5. 文殊仪轨经 , 54, 36, 27, 18 颗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现将常见的颗数意义简述如下:    1080 颗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 颗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 --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份。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颗 (亦有二颗), 母珠又称达磨珠。数取 (亦叫隔珠, 间珠) 用以分隔一定颗数的佛珠。记子又称弟子珠, 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颗为一小串, 表示十波罗蜜, 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次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纪数。如在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称为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世间之苦,你自己都不敢去经历,又谈何超度他人?  亲情牵挂,你自己都未曾经历,又怎知人间还有天伦之乐?  史上最著名的和尚,实为唐僧,唐僧本是菩萨的大弟子,奈何十世修行,未成正果,却练就成一块被人家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后来,菩萨为他找来三个弟子,保他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立地成佛!  不去斩妖除末,不去历经磨难,只怕那唐僧再轮回千年也无法立地成佛!  ————————  嗯,再仔细想了想,或许这样回答会好些。  这位朋友的论点是,没有经历过人生的苦,就没法立地成佛,而且隐隐有说,没有经历过人生的苦,也就没有资格谈度化众生。不知道这种理解是不是符合这位朋友的原意,如果不符合,请您指出。谢谢^_^  嗯,打个比方吧,经中说,佛是大医王,能治众生病。就以此为喻吧。  您的论调似乎就象是说,如果一个医生,他没有生过病,他就没有资格用药,没有资格去救治病人。试问现实中的医生是不是每种病都要得过,每种药都要吃过,才有行医的资格呢?  很明显,不是的。  同理,佛法是教导我们走出痛苦和迷惑的方法,在这个路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困难,但是还是会解决的。  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道需要出家人每一种苦都经受过,这样才有资格为别人说法吗?  有些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原则和大方向告诉别人,而众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整自己,达到解脱烦恼的目的。  而且,全国十几亿人中,正式出家人的数目才20-25万左右,是大概算是数千到万分之一之间吧。您觉得,会出现每个人都出家的情况吗?  “所谓的和尚,佛法的最虔诚之弟子,恰恰是他们,千年以来,无形之中,非常严重地讽刺着佛法。”  不知道是怎么个讽刺法呢?还是说,您所见的都是小说家言呢?  出家人,和大家一样,也是过得很不容易的,但是有法喜支持我们,所以我们无论有多难,都会继续走下去。仅此而已。  您在指责出家人种种不是的同时,您是否已经是一个在社会上人人称道的成功人士,大家都喜欢亲近的善者了呢?  呵呵,如果不是,那就请一起努力吧。  对出家人的道德期许值高不是坏事,但是请不要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不要过分苛求别人。  毕竟,活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请多些宽容,多些微笑。^_^  ----------------------------------------------------------------------------------来的晚,不知楼主还在不在了,希望能得到回复。来求助的,其实压力也没有多大,但就是容易心很乱,烦躁,之前在网上下载了一段吟唱的大悲咒,发现很好,躁郁的时候听,还蛮静心的。吟唱用的好像是梵文什么的,听不懂,想问您,念中文版本的有用吗?如果可以,您能发一份准确版本的给我吗?网上信息杂乱,我不大相信。  ————————————  呵呵,可以的。  但是个人建议您还是在大藏经先阅读一下《大悲心陀罗尼经》呢  这部经的阅读地址在  是收在大藏经的密教部中的。  这部经说明了大悲咒的由来以及宣说了咒文,相信您阅读此经之后,会对大悲咒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呢^_^-----------------------------------------------------------------------------------今世印经者颇多,然净宗书众,而其他经典乏少,甚为遗憾哈。不是书净宗不对,只是在下看来,像唯识的经典注解,实也是大大的功德。    呵呵,一时感慨。不知和尚所见古德注解从何而得?何处可购买?若的相助,偶的敬佩一定如滔滔长江之水。说的这想起那句诗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再次赞叹大和尚。  ————————  嗯,帮您留意一下书讯吧。  其实关于流通法宝的事我们也是很无奈的。  怎么说呢。现在教界流通经书有名的地方有几个:莆田广化寺的流通处,虚云印经功德藏,和西园寺的佛经赠送。  这三个地方流通的经书都是经过千难万难的,最后实在没法用出版号出版,也就很无奈的在出版的书籍后面打上“内部学习资料”的字样,否则,这书还不让印。不是不愿意流通法宝,而是大人们卡的紧。  另外一方面很多人都是只是索取,没有随喜的,更何况这些事情也是需要发心去做的,因为收到大量请经的邮件,一一记录,一一配书,一一邮寄是一件十分繁复的工作,而且即使是平邮,所需的费用累计起来也是很可观的。所以深深地随喜流通经典的各位菩萨们。  个人也曾经发心流通过一些法宝,但是作为出家人老是往邮局跑,也不像回事。而且,个人的单资不够支付邮费,所以慢慢也就停了。(大家可以忽略这一行^_^)只是想说明勇猛心易发,而长远心难持啊。  另外有件事情也是相当的郁闷的。话说某基金会曾经大量的流通印刷精美而市面上又极少出现的各家典籍。很多生财有道的人就把脑筋动到了这方面,于是他们写了无数的信,请了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法宝,然后呢,他们不是自己阅读,也不是赠送结缘,而是标上动辄数百元的高价,在网上或者在书店。从此之后,某基金会再也不往我们这边赠送结缘了,甚至以寺庙的名义请,也请不到了。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地黯然,不想说些什么了。  另外,值得高兴的一点是,现在有许多朋友主动发心,在开设结缘书籍的网店,虽然少,虽然也需要请书的朋友自付快递费用,但是也为无法去寺院请书的朋友提供了方便,的确是很随喜他们的发心的。----------------------------------------------------------------------------------就已经看过的说吧,您说您遇见过菩萨而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挺有意思的,您能说说当时的情形吗。     继续刚才您对我疑问的指点,国家意志会参与教化众生的渠道中,难道国家意志用佛的智慧不能教化吗,我们也学过好多的哲学知识,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国家意识是崇尚唯物主义的,而宗教则崇尚唯心主义,所以现实中对宗教的框架也就存在了,那您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怎么看的?     此外,我们都会有种疑惑就是,出家人和特异功能之人有什么不同呢,现在也有不少特异功能之人为大众提供解决人生问题的秘诀,比如出马仙(东北这边,我见过,真的神通广大),那出家人也可以对我们的人生问题提供预测吗(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     谢谢大师,恭候您指点迷津!  ——————————————  呵呵,欢迎您。  嗯,那件事情是件杯具,事后忍不住后悔了蛮久的。呵呵,不好意思呢。  唯心和唯物是手心和手背呢,是没有矛盾的,不过一个是对内的研究,一个是对外的探索而已。没有必要打架的。  出家人,首先是个人,不是神,但是出家人是为了出离生死轮回,并且立志于度脱众生出离轮回而为自己的毕生目标的。神通可以有,但是那不是出家人所追求的。  民间的种种神明,是存在的,但是只要是引人向善的,和佛法并不相违背。  嗯,出家人如果修得宿命通是可以对人生做出预测的,但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对自己完美人格的培养和对自己身心的修正呢^_^  如果您是追求神通的话,很抱歉,帮不上您的忙了^_^因为在佛教看来,神通是修习禅定的副产品,但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呢。--------------------------------------------------------------------------------------不过像我啥也不懂,从来没有接触过佛的人,第一步应该先看书吗?还是去听听谁的讲课?或是哪里有针对启蒙者的学习组织?    还有一个问题,我胆子比较小,怕见鬼神之类的物象,哪怕是描述。很怕灵堂坟墓这类事物,也很怕人死,所以进寺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件大气都不敢出的事情,我担心这会不会对我接触佛教内容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谢谢楼主。。  ——————————————————————  呵呵,尽力吧,如果时间不允许,或许上来的时间比较少呢^_^  第一步可以先看看佛教方面的书籍呢^_^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听听法师的开示呢^_^  呵呵,不用怕的,因为如果受了三皈五戒,自然有护法保护你。而我们和鬼神是分属两个不同的空间,如果没有什么很特殊的事情,我们和他们是没有交集的呢^_^不必害怕呢。  佛教就是让我们看清人生的真相的。您可以先进来看看,如果害怕的话,可以和个人说说啊^_^-----------------------------------------------------------------------------------法师新年好!    感谢开示。趁着不忙,我再问几个问题哈:)    修定的时候,如般舟三昧的念佛,念到佛像在前立,放光说法(近似密宗的本尊现前),这应该是定中意识吧?这只是修定者内心的体验,还是对外界也有影响?就是说,当时他身边的人能觉察到他的不同吗?    另外在楞严经中,记得有位菩萨是修水光三昧,入定时,童子在外只见到一篇水光,就扔了块石头,菩萨出定后感到不适,得知原因后重新入定让童子从中取出石头才好了。这么看来,定中境界在外人也能觉察到呢?    恳请法师开示  ————————————  阿弥陀佛!呵呵,新年吉祥!  您的问题真多^_^  1、定境有很多中,各各不同。修行者的定境对外界的影响也是有,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内证的境界。打个比方,在《比丘尼传》中记载,有位尼师在拜佛的时候,入定了,见到自己上升天上听弥勒菩萨说法。但是在别人眼中,她只是趴在拜垫上而已。又比如说,虚云老和尚在当年的云门事件中被毒打,以至于一息尚存,但是外人眼中他是奄奄一息,他老人家却是也到了兜率内院中听法去了。这些是内证的境界,不为外人所知。而且一般修行人也不会说,因为一对人说,定境就会消失。除非是对自己的学法恩师说,请恩师印证自己的境界时才会说的。  2、楞严经中所说的是月光童子菩萨的定境,他已修到可以转换四大为水大了,已经是影响到外境了。所以这个不能拿来和上面的例子等同的。详细的情况,建议详细阅读经文^_^  呵呵,冒昧地说一下,有时感觉您似乎有些好读书不求甚解呢,呵呵,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只是个人的感觉,不能作准^_^如果让您不高兴,个人在此致歉。[size=-1]要是经典中的说法好像各各不同,有点疑问罢,问题在那摆着却没有合理的解释是让人难受的……法师慈悲,继续开示哈    内证境中,如上升兜率天见弥勒,这是个人的体验,和幻觉又有什么区别呢?毕竟都不是大众共见共闻的事情。  ————————  幻觉是一个人处在一个比较迷糊的精神状态下的。  而内证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有修到了,才会知道的。所以一般很多出家人都不会随便提起,一个是因为说出来就会境界就会消失,而且要再修到这个境界,是相当的难的,另外是因为说出来因为对方没有证到的话,比如普通人听了,因为他没有证到这个境界,容易起诽谤。所以为什么在提及内证的时候,都是讳莫如深的。  如果您硬要个人说,也就只能用玄奘大师的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虽然内证的境界我们不能体会到,但是如果是境界到了某一程度,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种种表征判断的,其中之一就是,执着和烦恼是不是减少了。  如果还是执着“我”如何如何,那还是要继续努力喽。^_^  ------------------------------------------------------------------------------------提问】:想知道人离开凡世后的事情  ——————————  嗯,建议您读一下中阴度脱的方面介绍。  因为这个说起来蛮复杂。  简单的说来,人死之后,是随业力流转,生平做的那种业最多,就随那种业力牵引,就像习惯一样,我们平时养成的习惯,就会有一种惯性,就随之而去。  如果平时修善业多,走时也是存善念,没有冤亲债主找多话,一般时得生天人,就是生天道和人道、阿修罗道。  如果恶业多,就会转到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之中。这不是由其他外力的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自己所做所为决定的。  以上是简单的从这一世来看的。  如果过去生所做的善恶业的力量比较大,也会随之流转的。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今生就决定如何如何的,除非有大的善恶业影响(大的善业如学佛修行改变自己的心行,大大恶业如杀人等等。)  那些说什么杀蚊子下辈子就会变蚊子,杀人下辈子就会变人的,是邪见。  而说人死灯灭的,是断灭见。这就算照唯物论的观点而言,那也是违背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命题的。  这是泛泛而言的。如果具体说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    向您的外公致以哀思。阿弥陀佛!----------------------------------------------------------------------------------师父:我在看金刚经时,会有诸如以下看似前后矛盾的段落看不懂,请指点。    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呵呵,这是般若系的经典。  您对此段不了解,是因为您对空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太了解呢。  如来说——,即非——,是名——。这个句式的表达,是告诉我们,如来所说的法,是筏喻,由其到彼岸,但是到了就要放下了。不能执着在文字相上。  这里说的“如来”是指诸法本来,就第一义上说,以“如来说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为例,“如来说人身长大”,是指,从诸法的第一义上来说人身长大,其实也是了不可得,只是为了对应众生的根器而假名说的,所谓的人身长大也是如幻显现的。就如同幻师变幻出来的幻境,你不能说它不存在,但是它也只是如幻的存在而已。  这个是破众生的执着而言的。  呵呵,这里面境界,如果修习禅定有得的,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没有修习过禅定,就会不太了解呢。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种水果,您从来没有吃过,只是听别人讲过,您就算在文字上了解了,但是没有吃过,还是不懂得里面的真正滋味的呢^_^  如果您想在文字上进一步了解的话,不妨读读江味浓居士的《金刚经讲记》^_^----------------------------------------------------------------------------------师父你好,我是一名居士,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走的缓慢,又缺乏指点,在此也向您提问几个困惑的问题:    1、我曾看到过一个佛教知识问答上说,和尚一词在佛教中就是老师的的意思,为何您前面说到称呼和尚或尼姑是不敬,(尼姑倒确实是不敬的说法),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呢?    2、我皈依的寺庙在终南山上,因为工作的原因,实在惭愧,经常没有时间去礼佛,在自身的学习上,也得不到师父的指点,只能自己东拼西凑的摸索,是不是应该和有兴趣的同修一起共同学习呢,我长期在外国出差,请您指点我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办法。    3、每天应该念诵的经文可以推荐一个吗,我想从头开始,慢慢学,般若波罗密心经可以吗?        阿弥陀佛!再次感谢!  ------------  阿弥陀佛^_^随喜您学佛。  1、和尚一词的含义,古今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学佛者念什么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