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尔宝可靠吗,是红杉资本和鼎晖投资投资的吗?

摘要:“国内创业者都以能拿到红杉的投资为荣,但是沈南鹏的脾气可能也是圈内出了名的。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波折?”
对话场合:板凳-CEO说-创业微课堂
对话时间:日晚上
对话嘉宾:钱方支付联合创始人 李英豪
知名媒体人:李志磊、王盼盼、李小霞
《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书作者 姜洪军
&参与本次交流的创业群英
文字整理:张翔
问:您最开始创业是在香港,为什么最后会跑来北京创业?您觉得两地的创业环境有哪些差异?
李英豪:从大学开始我就想创业了,毕业以后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先是去了银行,后又去了IBM。在银行学到老一辈人的创业方法。像在珠三角地区建工厂这些创业机会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或者是我不感兴趣的。在IBM学会的是怎么去做一家百年企业。IBM有40万人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它百年不倒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一个系统,到中间我是学到怎样去做这样的系统,而且看到了许多商业的本质因为我在里面是咨询顾问。
我出来创业也是出于公司把我从IBM香港调到IBM北京这样的机缘。发现这边的氛围和香港非常的不一样,北京的感觉就是中国的硅谷,这里有很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会议,也让我看到了很多机遇。我刚来北京是09年,创业是10年。当时情况是北京在移动互联网上基本上是落后于香港1—2年,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在香港带来的变化,随后也会在北京出现。
就创业来说香港和北京的差别是很大的。作为互联网用户香港的体验是非常好的,互联网的创业的环境却是非常差的。过去二十年在经济泡沫之后,没有一个香港人互联网创业成就一家上市公司。因为看不到终点,所以也就没有起点。马云成功了,你看不到马云,就不会想到要成为马云。香港最近一两年政府、VC也都在鼓励创业,创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对比北京的创业环境我认为至少还要差5—10年。
问:钱方最开始的5个核心员工是如何找到的?您觉得找合伙人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李英豪:一开始我们的合伙人其实是天使投资人把我们拉到一起的。我们技术合伙人是之前我曾经做过的一个失败项目的技术伙伴。我们第一个IOS工程师是我在香港创业时合作过的一个外包公司的朋友。还有一个做行政的是我在协会的伙伴,对我们的创业很感兴趣,我就把他拉了进来。说实话除了核心的合伙人,其他的效果不是非常好。创业者团队在不断的变化,你才慢慢地找到自己的核心团队。
关于找合伙人我的情况是很特殊的。我是一个香港人,我的导师也是我的一个投资人就告诉我:你必须找一个本地人,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我们做的是支付,我找了一个金融相关的本地人,我负责做互联网和产品相关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够优势互补了。技术合伙人要找一个踏实一点的,有想法但不过于自我和自信。太过于自我的技术合伙人你是留不住他的,你会发现工作也很累。最好的技术合伙人是他技术过硬,在项目上又能够非常信任你。
问:钱方从11年的3月开始一直到12年5月拿到红杉的钱。这期间你们是怎么坚持过来的?中途有没有人离开?在最艰难的时候,如何让团队保持信心和战斗力?
李英豪:我们一开始断断续续地拿了两三轮天使吧!就包括当时给我们提供硬件的那个深圳厂商的那个老板,他自己入股了。而且我们一开始也不懂什么叫融资,红杉早在2011年8月就接触我们了。当时我们感觉天使吗?不如我们股东之间出了。当时没拿他们的钱。
其实还挺难的,到12年5月资金链快断了,如果红杉的钱不进来,我们还要找老股东去要,可这也不是很简单的。
在一开始,离开的人是很少了。反而在资金融进来的时候,陆陆续续有人离开,有人进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坚持下来的人,有股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精神。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但也会发现新的机会和路径出现了。
如何保持信心跟战斗力,第一个,我们的业绩还是不断的增长,然后,我们在寻求一些新的玩法和方向!还要看看不同的人,有些专注于销售的,那就靠业绩快速增长来刺激他们。而喜欢创新性的,那就参与到创新的项目中,开展新的玩法,会玩得比较开心。嗯,中间,当然还少不了忽悠了,这肯定是有。你在这个团队里面,应该告诉大家下一个愿景是什么样的?就说呃,中间可能有人不信,但有人相信。最终有趣的事情就是:一些你忽悠的事情最终都成真了。
我在第一年的年会上,我们只铺了不到一百个商户,然后我说看能不能铺到全中国。第二年年会时,我们有五六千商户了,基本上扩展到一两百个城市。这挺有意思,就是你今天觉得你在忽悠,画一个饼,可万一她实现了呢?
问:国内创业者都以能拿到红杉的投资为荣,但是沈南鹏的脾气可能也是圈内出了名的。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波折?
李英豪:嗯,我们这边其实比较有趣。当时红杉会找我们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是我们在美国学习的对象的那个主要早期投资人。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类似的这样公司。他们们在印度投了一家,在中国,就是我们。在我们产品还没上线时,他们就接触我们,在我们产品刚上市不久,就跟我们签了A轮协议。 后续我们达到了我们预计的业绩,整体来说,我们融资还是比较顺利的。
其实在中间,投资人可能肯定是有一些风险控制和把控的方法。我觉得接触投资人的一点感受时,你说过的是否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步骤在实现,我觉得完成这个目标可能不是最重要,但要看到这个成长的方向。
问:红杉在圈内是以“买下赛道”的投资风格著称,比如同时投资了互为竞争关系的聚美和乐蜂等,他们在投你们之前或者之后有没有投你们的竞争对手?
李英豪:这个基本上没有,当时,和我们类似的竞争对手不多,他们投了我们之后,就没有投类似的公司,当时有两三家竞争对手,都被不同的VC投了。
问:类Square公司在中国不止钱方一家,比如拉卡拉、乐刷以及盒子支付等都在做类似的业务,钱方接下来准备如何应战?
李英豪:我觉得做了四年,像还是挺像。但是我们今天的重点,除了刷卡之外,有整套的微信支付方案。除了面对商家,我们还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APP。其实,从公司成立第一天,我们就不是想成为商家的支付工具,我们是想拿到与消费者相关的数据。
消费者的数据和消费习惯必须转化成消费平台。我们在TO B的方向做扎实了,就应该面向TO C了。我发现我们的竞争对手和我们走的方向不一样啦,所以我不觉得他们是竞争对手啦。
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家支付公司,收入是手续费,在中国是千分数。而一家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譬如团购,你发现他们的毛利率是百分数。百分数和千分数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对手们是走在支付模式的路上,而我们转向成为一家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
问:支付宝每年双十二都在大力推商超扫码支付,会不会有一天连POS机都没有了?
李英豪:几年间,一直都有人问类似的问题,我的之前看法是,可能5年之内只会占到5%的市场。剩下的仍然是刷卡和现金。
但是今年我会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微信支付会对线上和线下的支付产生很大的改变。
我们同时是支付宝和微信的合作伙伴,今年我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微信消费者的应用场景和支付习惯,比起支付宝,改变起来快和简单。所以,我的判断改变了,未来3年之内,各种无卡,特别是以微信为主可能会占到20%的市场,剩下的80%仍是现金和刷卡,80% 可不是一天之间就能解决掉的。
对我们来说,线下部分,可以为客户提供银联、支付宝和微信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问:这就相当于你们用POS机联合支付宝和微信共同抢占移动支付?是不是银联就被边缘化了?您认为未来银联的出路在哪里?
李英豪:我说实话,以往我们给小商户服务,他们不能刷卡,我们帮他们实现刷卡。现在我们服务于连锁商户,他们想让我们帮他用微信。对于我们来说,刷卡还是微信无所谓,我们只是希望让交易更加便利而已。
银联被边缘化?从市场份额来说,是在降低。但是还有很多机会,还有很多小商户,还不能刷卡呢!这也不只是银联的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维萨、万事达卡这些传统的巨无霸都面临着商业模式重构的问题。
我觉得银联,或其他的这样大的金融公司应该考虑投资我们这样的创新公司。
问:为什么会半路杀出个“喵喵微店”,这是内部创新的成果?可否讲讲你们是如何做内部创新的?
李英豪:我们做商业支付只是个切入点,我们一直在想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之前我们尝试做会员卡和做广告的手段,但效果不太好。直到去年初,与商户交流,看到他们在朋友圈卖东西,我们想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商业机会出现了?但他们觉得收款支付上还有一些很麻烦的地方,我们就有了建设喵喵微店的想法。为什么是喵喵,因为开微店女生比较多,我们就想,要不为女生做这样一个产品。
我们大团队大概是100人左右,当时内部创新的环境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身支付、线下成分较重。我们就开了个小团队,由我来带,大约7个左右。然后做了两三个月,把这个事情做出来了。
问:创业至今,您认为自己有做过十分错误的决策吗?是什么?
李英豪:可能最错是一开始没有抓与客户的深度联系。当时,我们一开始采用渠道代理的模式,采用渠道的模式,有它的好处,但与客户中间隔着一层。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可以采用微信等方式与客户保持联系,当时没有这样做。13年,我们通过对客户的大规模调查,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会造成产品研发上的被动。
问:当下互联网金融、O2O等诸多行业都很火,而钱方目前在做的事恰恰又离钱最近,如何抵制住诱惑专注做好一件事?到目前为止,你们都做了哪些加法和减法?
李英豪:我不想做纯粹的金融的事情。我认为金融本质上是对风险的控制,而对风险的控制是与创新的本质是相对矛盾的。当然,现在互联网金融多了许多创新的地方,但这和我从事的创新项目相比,金融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
我们成立时,就是想在消费、交易、成交环节上做些改变,这不是个简单的金融业务,虽然我们离钱很近。我们还是互联网思维。
至于现在我们在网上做的一个产品:蜂蜜。TO C,是与O2O相关的产品。一家公司往前走,某个产品是会遇到天花板的,我们往前走,不是只做一个POS和支付的公司。
问:创业之初,您曾在知乎上问过一个问题,“创业公司如何招聘到好的产品经理?”既然钱方能走到今天,想必这个问题早已解决,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个问题抛回给您,请您讲讲创业公司如何解决招聘难题吧。
李英豪:一些创业比赛和媒体曝光,是可以帮助一家公司的招聘的。我们还招了一批毕业生,一个学生应聘后,回去后招了他的师弟来,10、20几个,效果还不错。
好的产品经理特别难找,现在许多好的产品经理都自己创业去了。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内部培养,效果不错。反而是外部招聘来的产品经理,他们是大公司培养的,在创业公司,很慢,不知道是为什么?
问:创业公司早期创始人持股比例、员工股权池预留比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李英豪:创始人持股比例,这个我做得不太好,我们早期的投资有些高,所以很多股份都分出去了。但是我们对员工持股是有考虑的,前100名,都有期权。过100以后,我们要看其重要性,还要看其是否关注。因为有些员工看重薪酬。
我们在A轮融资时留出10%的期权比例,B轮留出5%。
————————————————————————
《极客》、《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雷军》书作者,《CEO说》创业者社区联合发起人,易召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姜洪军&&
交流邮箱:
(欢迎关注《CEO说》创业者社群,加入及联系微信:CEO,或登陆板凳网报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成功上市电商背后 红杉资本赚了多少钱?
作者: 亿邦动力网来源: 亿邦动力网 08:55:43
【亿邦动力网讯】又一个电商上市了,京东于22日晚正式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而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将在今年8月8号赴美国上市。加上之前上市的电商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等,国内的电商迎来了上市的热潮。然而这些企业从成立之初起就接受了来自各方的投资,成功上市之后也就到了各大投资机构收取回报的时候。而在这些成功上市的电商企业背后,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都参与了他们的投资,如今到了资本回收的时候。根据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官网和网络上的信息显示,红杉资本先后投资了京东商城(JD)、聚美优品(JUMEI)、途牛旅游网(TOUR)、唯品会(VIPS)和麦考林(MCOX)等已经上市的电商,并且还有阿里巴巴、酒仙网、美丽说、蚂蚁短租、饿了么、牛车网、乐蜂网、美团网等。此外,已经上市的外贸电商兰亭集势也和红杉有些许关系,兰亭集势的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和红杉就是合作关系。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根据红杉资本所占股份比例和上市公司的市值,基本上能计算出目前红杉资本所得到的回报有多少。以下图表是亿邦动力网根据网上信息整理的红杉资本近年来投资的电商企业,包括金额和轮次等。亿邦动力网根据上市公司目前的市值和红杉资本的持股比例,计算得出红杉投资京东大约获得4.4亿美元回报、投资聚美获得6.22亿美元回报、投资唯品会获得17.8亿美元的回报。表1: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红杉投资已上市的电商(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表2: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红杉投资未上市的电商(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一张图看清红杉赚了多少钱【更多电商独家新闻,关注亿邦动力网微信。微信搜:亿邦动力网】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获得红杉资本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