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盈利模式,如果你真的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可以来找我。 做好了赚钱,做不好当做公益了。

摩拜单车、ofo 几乎同时出现在我们眼前,共享单车突然的火热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普罗大众对滴滴们的关注,而这两家推出产品仅仅几个月的创业公司的 CEO,也不幸成为被媒体、资本追逐的焦点。在乌镇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摩拜单车 CEO 王晓峰。被问到对竞品(指 ofo)做了哪些准备时,王晓峰说:" 没觉得我们有竞争对手,我们做的就是努力让更多人骑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克隆抄袭,你也拦不住。至于盈利模式,我们也被问了好多遍。我觉得,现在谈这个还真的太早。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为什么会有风投这个行当存在。我举个例子,我这个手机,10 块钱造,20 块钱卖,我为什么要你投我,我有钱不能自己赚吗?为什么要别人投资,原因肯定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或者暂时没赚钱,然后我们需要风投让我们来赢得时间,用这个时间窗口来探索我们的盈利模式。等我哪天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我肯定不会再用你的钱了。我现在没找到,所以我需要一些人帮忙给我们赚来一些时间。第二,我觉得对摩拜单车来说谈这个时间太早,我们需要把用户群扩大。我们产品才 7 个月整,200 天出头,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赚钱。比如 Pony(马化腾)98 年成立腾讯,他要是 200 天后知道做游戏做微信赚钱,那他就是神了。再比如 Google, 当年两位创始人最初就是希望做一个搜索引擎, 让人们上 Google, 搜索到答案后就离开, 而不是像其他网站一样, 用各种方法让用户停留更久时间来卖广告 . 所以, 最初也没有盈利模式, 但结果呢, 大家都知道了, Google 找到了全新的广告方式来盈利。我们要给时间让企业去找盈利模式,不要太早想赚钱。坦率的说,越是新的东西,它赚钱的途径一定不是从既有的模式里面来的。"如果你想了解采访的全部内容,可以去看更多。当然,如果你想预测摩拜和 ofo 到最后的命运如何,不妨看看虎嗅 11 月 3 日的这篇头条文章《》。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36氪6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1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1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29分钟前
36氪2小时前
36氪4小时前
51CTO1小时前
36氪3小时前
36氪3小时前
猎云网4小时前
亿欧网4小时前
亿欧网3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9小时前共享单车项目火了 但创业真的不是做公益|共享单车|创业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共享单车项目火了 但创业真的不是做公益
  PingWest / 翔神
  上周最火的可能就是刚进入北京的摩拜单车,好像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里都是这辆桔色的自行车。当大部分人都在歌颂称赞共享经济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这是很美,但压根不能被称作是一门生意。摩拜单车和它的同行们可能很长时间里都赚不到钱,只是在以创业之名来做“公益”。
图片来自摩拜单车官网
  扫码即开,随处可停可取是摩拜单车最令人青睐的优点。
  摩拜单车北京发布会后的群访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粗鲁”的提问者,他让大家很不适。
  大多数群访环节,提问者与嘉宾互相之间都比较给对方面子。当轮到这个提问者时,他提高了好几个音量,身子前倾,不知道过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都有些结巴。他问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作为一个商人,不考虑赚钱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胡玮炜对此前关于摩拜单车的很多提问都用“没想过”、“没考虑过”来回答,这个也不例外。她皱着眉头告诉这个“粗鲁的提问者”,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商人啊。这个提问者一愣,说话的音调都弱了许多,紧接着就被初期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一连串词给吓了回去。
  但是这个“粗鲁的提问者”恰恰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摩拜单车和很多创业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共享单车看起来美极了,我们都爱它,可是压根就看不到它盈利的可能,目前也没有什么造血能力强的商业模式。
  在《第一财经周刊》的文章里有一小段这样写道: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全球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自己盈利。
  纽约的公共自行车依靠花旗银行的赞助每年仍然亏损数百万美元,台北的 YouBike 则需要捷安特赞助车辆。中国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杭州,公共自行车在那里极受欢迎。为此,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 8000 万元,依靠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亏损 500 万元。
  在《财经天下传媒》的文章里关于摩拜单车单辆的造价也有记录:
  在初期,设计生产 1 辆摩拜单车甚至需要花费 6000 元,现在随着原材料采购量的增加,成本已逐步降低到了 3000 元左右。但即便以 3000 元计,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投放及运营,没有足够强悍的资金后盾也是无法想象的。
  目前摩拜单车在上海投放了数万辆,北京数千辆,还在持续补充覆盖。不计入人为损坏、维修的费用(据摩拜单车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个损坏率目前相当高,也有很多车被偷盗),即使是购买单车本身,已经是一笔上千万的投入。这算什么共享经济?难道不就是一家受过“互联网”光环加持的单车租赁公司而已吗?
  单车租赁在过去一直作为一个政府项目投入(旅游景区的临时租赁除外)。单车和租车系统的建设,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整个项目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不断的巨量亏损,个人和公司都难以负荷。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么久,全世界没有一个做单车租赁的项目可以靠自己盈利,无论是政府支持的公共单车,还是被加持了互联网光环的共享单车。
  PingWest 品玩在采访中问及,摩拜单车自身的壁垒在哪里。胡玮炜解释说:因为摩拜单车看起来并不难模仿,最近号称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 ofo 共享单车就是个例子。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看不到赚钱的可能性,为什么要进来拼个你死我活呢?
  摩拜单车和它的同行们还喜欢拿公共自行车举例,“杭州、台北都是把公共自行车运营得很好的城市”,以此为自己作可以成功的信用背书。
  然而要知道,在杭州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且已经很完善的城市,扫码就能取车,芝麻信用分超过 600 分免押金租车,半小时内归还还免费。所以当有观察者还在讨论滴滴出行最后会收购摩拜单车还是 ofo 共享单车的时候,地方政府早就在市民纳税人和这样的地方大公司支持下,默默把这事做了。
  可是它确实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让生活变好了啊。你也许会这么反驳我。那是因为,这事说白了就是有人肯拿出自己的钱做公益,就像衣锦还乡的乡村企业家在村子里捐了一条大马路,我是村民看着也挺美的,捐十条都不反对。
  可你能看到的,到处都是已经被美好的城市出行愿景感染的人们,耳边萦绕着的是“用户体验”和“改变世界”这些互联网行业里的政治正确。
  小桔车成功刷爆了某一群人的朋友圈,还有到处都是吭哧吭哧踩着并不那么实用,但架不住租赁模式新颖的摩拜单车的——“中产阶级”。
  连创始人都完全不考虑也不想赚钱的创业项目能有多美呢?摩拜单车未来也许会和你所见到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一样,沦为昙花一现、广受赞誉后的一个摆设。它在商业上注定不会成功,最好的结局或许是成为一个靠政府补贴和不断融资苟活的“公益”项目。
有分析认为,三星此次召回,将给iPhone7天赐良机,开始处在下滑状...
你的企业是做什么的?你的业务所坐拥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企业的增...
就像所有互联网合并大事件一样,传言被辟谣、再传言再被辟谣,是...&摩拜单车:180天内没流行,未来1800天也流行不了
摩拜单车:180天内没流行,未来1800天也流行不了
日11时00分来源:
王晓峰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前优步上海区总经理
活动: 根据2016年11月26日 混沌研习社《新硬件与新商业模式》课程整理,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笔记。嘉宾照片来自V.Photos。
今日笔记侠客:笔记侠篮子
深度好文: 3877字 | 5分钟阅读
笔记之前,请先思考: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骑自行车了?
如何让人们喜欢骑自行车?如何解决?
摩拜单车的自行车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吗?
摩拜单车是一个物联网公司吗?
摩拜单车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里程碑产品吗?
精简笔记·商业模式一、如何让人们喜欢上骑自行车?
人们为什么不太喜欢骑自行车?
现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有两个最要命的毛病:
一个是交通拥堵,
一个是雾霾。
导致这两大城市病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四轮机动车太多。我们都很爱我们的城市,但这些毛病又让我们鱼梗在喉,我们能不能改善这个问题?能不能让四轮机动车少下来?北京,如果四轮机动车少上路100万辆,是不是情况就会改善很多?这个想法很好,当你把很多自行车放到街上去,但人们现在不喜欢骑自行车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人们喜欢上骑自行车呢?
人们不喜欢骑自行车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主观原因;
一个是客观原因。
自行车没气了要打气、容易被偷、每天楼上楼下搬、占地方,有时候是想用的时候用不到,不想用的时候它又在我身边。这些不方便使我们开始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其它能够让我们更方便的交通方式。
90年代的时候刚好是汽车行业开始发展,自行车开始没落,整个自行车开始从原来的家用的普通自行车转型到运动、休闲或者山地公路车为主的新型自行车。企业借这个机会,提升价格。除了二手的或者破旧的,很难找到一千块以下的自行车。车贵又很不容易存放,进一步阻碍了你的使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用二十块钱买个破旧的自行车,可以随便停,也不担心丢。但你真的甘心用一个没那么美观,总要修,然后骑起来叮当响的自行车吗?
公共自行车有固定桩和固定站点。
全世界有超过800多个城市拥有公共自行车项目,中国有超过180个县市区也在做公共自行车项目。有些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把基于固定桩和固定站点的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叫做第三代共享自行车或是第三代公共自行车。
有桩和站点为基础的公共自行车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想骑车的时候,你要费劲找那个固定桩,还车的时候要找费劲找固定站点。
这些因素使得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少使用自行车,开始越来越选择使用容易的交通方式出行。
如何让人们喜欢上骑自行车?
去年的时候我在想,当大家不喜欢桩、不喜欢站点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把这个桩去掉?原来的这个有桩的自行车变成自由的自行车,这样大家想用的时候不用特地来回费劲地找一个桩,还的时候不用特地来回找一个桩还,他们只要能够去周围的地方,只要找到合适的地方锁车就走人。
同时,这辆车还是高颜值的,这样更方便、更愉悦的的自行车大家会用吧?
基于以上原因,我想做一个产品,把上面所有阻碍人们骑自行车的障碍都解决掉。于是,我们就做出了摩拜单车这个产品,它基本解决了上面这些麻烦。
二、“让人们喜欢骑自行车”的解决方案
经过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研发,我们实现了在全世界第一个去做没有桩或站点的公共自行车,用智能摆脱了这些束缚,让大家更舒服地在城市里面使用。有的专家学者说,从1965年开始的全世界公共自行车的前三代模式看,觉得mobike开创了第四代的自行车共享模式,是智能的、以技术为基础的,摆脱了桩或站点束缚的一个共享自行车。
摩拜单车的想法、概念、产品包括服务的推出,在硅谷、伦敦等国外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它是完全源于中国的。不是从其它国家抄来的,是你自己想来的,而且已经成型开始服务用户,我们就觉得特别骄傲。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当我们说要去建一所工厂,造自行车,把智能锁里面装上GPS,想让人们通过自己的骑行来帮着发电,当我们想把这些车从实验室搬到街头的时候,各种说法很多。
很多人说你们一定疯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干过;
他们说你希望用户把车停到你希望停的地方,他不会听的,他会把车停到家里面、楼道里面、地下室;
你们这辆车没有人看管,24小时暴露在室外的条件下,质量会被损坏;
这辆车没有锁在一个固定的桩上,没有叔叔阿姨在路边看管,你的车会丢光的;
互联网创业,都喜欢做轻的模式,你们的资产怎么这么重?你们没法存活的;
你们根本不懂传统的自行车行业的情况,你们会摔得头破血流的。
你们是在做公益吗?一次一块钱!还是一个盈利项目?你们到底怎样赚钱?
中国的道路不适合骑行,这个项目最好去巴黎去做。
这些问题、疑虑、不信任,从一开始就伴随整个项目,一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断过。
面对质疑,摩拜单车做到了,摩拜单车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去解决刚才我提到的那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在三个方面比较坚持。
一个是免维护。
免维护的背后是基于我们通过计算得来的一些经济模型,换句话说,要实现这个社会理想,用传统的方法硬投入也能让北京人都骑上车,但成本太高,承受不了。我怎么样能够去造一辆尽可能不要维护或者说不会生病的车?这样我就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提供更低的价格给到我的用户了。
二是造一把智能锁。
用技术和数据管理这些车辆。我们需要每辆车的健康和安全状况,我们给每辆车装一个智能锁,这样我才能有针对性地用更少的人过来维护、调配这些车辆。如果你不使用技术识别这些问题的话,成本上也控制不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三是设计感。
我们能不能做一个赏心悦目、质量好又没那么容易坏的产品?
这三点,我们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思考。我相信所有未来做共享单车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会向这个三个方向努力。换句话说,我们开创了这个模式,把这个模式想得比较清楚。
我们相信大家最后都会从最初的只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开始深入思考这样做的原因,为什么要去做一辆尽可能接近免维护的车?为什么造智能锁?通过智能锁通过数据和技术更高效地调配使用车辆。
这些未来共享的单车设计风向标,我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第一是单摆臂,易于维修。
第二是使用一种轴传动。不会掉链,不会弄脏衣服。从运营角度讲,三四年也不会给用户和维护带来麻烦。
第三是智能车锁。
第四是实心轮胎。不用打气,很方便。但有点颠簸,这些都有赖于进一步的研发或者是在材料上有突破。
第五是五幅轮毂。整个轮圈借鉴了自行车或者机动车的概念,用的是五幅轮毂,好处是不容易坏,不足是让车身重了点。
第六是全铝车身。不容易生锈,不容易脏。
第七骑行发电。智能锁、各种感应器、GPS,都需要有电,没有电池的话是没法工作的。未来我们会研发缩短骑行充电时间,拼命想办法不停迭代和改善。
这是一个上海的小伙子与姑娘拍的照片,我特别喜欢。
三、摩拜单车的180天法则
如果你真正做一个好产品,这个产品本身会说话,它会变得流行。
我最早设立的那个小目标是希望自行车能回归城市,回归城市生活,这个事情在慢慢在发生。
人们用它去上班、图书馆、朋友聚会、开睡衣party。我们办公室在一楼,发现有些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在教小孙子骑车,原来要想买辆自行车,还不确定小朋友能不能学会,现在花一块钱解锁就可以教半个小时。
没有摩拜之前,你很难看到这个场景,久了之后你发现这些很甜蜜很有人情味的场景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开始慢慢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
我们的一位红杉投资者总结了一个现象叫做180天法则,大意是说一个产品从你开始上市六个月(180天之内),如果它没有变得流行,那它可能在未来的1800天里也不会流行。我们来看看最早的180天,摩拜单车在城市里的流行程度。
这张图是第一个月,去年的12月17号在上海投了第一批车。这是上海的地图,徐汇的斜土路大木桥路附近,每一个黄色点是一个锁车的点,我们最早是在这个区里面开始获得第一批用户。
这是第6个月,有趣的是大家看到了太多的负面消息,说用户是不会按照规矩停车的,但数据告诉我们,80%的用户把车停到了道路两旁,大部分人的素质还是很高。
四、摩拜单车到底想要干什么?
要创业就要做一些能影响、造福更多人的事,这样才不会让费时间,才能激发更多有才华的人一起来做这个事。
20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产生了无数的词。近年的热词:硬件、软硬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O2O,物联网,这都是这一两年里比较热门的词,这些风口和领域,好像和摩拜单车都有些关系。
开始我真的没有想要去做一个物联网领域的创业,我们想的只是现在的城市有些地方让人不满意,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它。然后你就发现刚才提的那些词儿,跟摩拜都有了关系。你说不算物联网吗?我们每一辆自行车都是联网的,每辆自行车每天在城市里穿行,每一辆都带着以互联网芯片为基础的一个智能硬件。
那我们是智能硬件吧,肯定是!
我们算大数据吗?有一些。
我们算是软硬结合吗?绝对是对吧?
我们算是分享或者共享经济?还是。
我们算是人工智能吗?未来真有可能,我们可能造一辆母车,过来管理周围的五百辆普通的智能自行车。
那些热门概念,你一门心思想追逐它,可能最后你也赶不上。但如果你真正用本心解决一个无论大的还是小的问题,你会发现这些热门概念就真的出现在你身上,你可能还引领了这个潮流。你往往追不上风口和热门概念,而当你从想做这个事情出发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引领一个的风口。
短短的200天里至少三个新词是因为摩拜创造出来的。
第一个在城市运营的叫to G,最后的接盘侠会是政府,大家帮我们创造了一条路;
第二个词叫网约自行车;
第三个叫百bike大战。
最后,我相信技术的力量。虽然我不是技术背景,但是我之前服务的公司绝大部分是以技术著称的,无论是谷歌,还是uber、腾讯。
技术会推动社会进步,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点击“阅读原文”
可以在混沌研习社APP上观看所有课程视频
混沌研习社|一所全新的互联网大学,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全年22堂大课,力邀全球顶级商学院教授、行业研究专家、实战企业领袖分享。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以下标题链接
扫码,加入笔记侠会员!
后台回复“笔记侠”获得:
500位商业大咖的600篇演讲笔记
22篇读书笔记&干货版图书
笔记侠出品的电子笔记书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湖畔大学| 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过去三年中国最牛逼的商业创新模式——摩拜单车,还能走多远?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5个核心问题。
本文系格隆(ID:guru-lama)对投稿。
一个风投界的经典故事:
土豪海选女友,给三个候选对象各一百元,让她们用最少的钱,把一个空的房间填满。第一个女生买了很多棉花,勉强装了房间的二分之以。第二个女生买了很多气球,装了房间的三分之二。第三个女生冰雪聪明,她花少少的钱买了很多蜡烛,温暖的烛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
土豪最后选了胸大的那一个。
相亲时,男人会和你谈情怀,谈人生,谈理想,但他最看重的,实际是胸。我是做风投的,我见过的创业者也不少了,我也会和他们谈情怀与社会价值,谈创始人人品,谈团队构成,但最后决定投与不投的时候,我其实只看一点:商业模式。
中国人穷怕了,也被束缚太久了,所以一旦环境许可,万众创业的激情就难以遏制地在神州大地上肆意疯长。但绝大多数创业者其实并没有想清楚他的商业模式,所以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只是被荷尔蒙以及发财梦所蒙蔽和牵引,被白白浪费在了艰险的创业路上。
商业模式实际是一个链状的体系,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如下5个核心问题: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
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
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
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简单说,你的商业模式,怎么赚到钱?任何不考虑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你耍流氓(当然吧,不能违法)就能解决赚钱问题,我不会在意你是流氓还是君子。如果我问一个创业者他的盈利模式,如果回答是我还没考虑这事,我现在就考虑烧钱做用户,抓流量,我对他都会保持足够的敬意,以及足够的距离;
最牛掰的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但中国人创业,喜欢投机取巧,耐不得寂寞,不舍得技术研发投入,也不愿等,所以99%都只是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的创业,比拼的实际就是商业模式。
所以,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这么一句经验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
在我做风投的这十几年里,我见过无数聪明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多都令人眼前一亮,但令人拍案叫绝的,则寥寥无几。
无它,就是因为没有几个模式把以上5点都回答好了。一般而言,能回答1、2、3的,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了。能回答1、2、3、4的,就是上品项目了。能把1、2、3、4、5同时回答的,就可以冠之以&最牛逼&三个字了,是极品项目。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7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会倾向于雷军的小米。他是第一个用硬件做互联网的,以几乎不赚钱的倾销价格获取用户(羊群),打造生态,然后去寻找&猪&来买单&&也即雷军的名言:羊毛出在猪身上。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市场足够大,价格敏感的屌丝用户也足够多,但,雷军的商业模式核心仍然只是一个单纯的营销模式创新,他会触动手机生产商与销售渠道的双重利益,断难持久。
一旦其他厂商在渠道改革上跟进(比如VIVO与OPPO),甚至是用技术创新来比拼(比如华为),而你的生态与&猪&都还没来得及找好,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为何小米开始被迫扩展产品品类(诸如小米手环、小米电视等),继续挖硬件,而不是挖ARPU值的原因。
换句话说,雷军完美回答了上述1、2、3三个问题,4回答了一半,5没有答案。所以,小米这个项目,远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5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把票投给滴滴。
出行的难易,几乎关乎所有人,市场足够大,而且绝对的高频,同时因为前期要烧大量的钱来圈用户,不是足够有钱的人,也无法去做这种创新。
但,它的瑕疵也是明显的:触动了几乎所有商务乘用车链条上人(诸如出租、公交、相关主管机关等)的利益,而这个链条上的人,属于社会天然会给以同情的所谓&弱势群体&。最关键,他们是有组织的,不是散杂的个体。组织要反弹,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且,烧完钱后,在可预见时间内,滴滴看不到该如何赚钱。盈利模式一直不清,这是滴滴商业模式最大的硬伤。
换句话说,滴滴完美回答了上述1、2、4三个问题,3回答了部分,5没有答案。
所以,滴滴这个项目或许是好项目,但肯定不是&最牛逼&的项目。个中五味,投钱进去的人,自己才会体会到。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而且,我愿意对它冠以&最牛逼&三个字。
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创新,很类似其中的代表公司摩拜&&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立,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12月,ofo日订单接近2万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到北京大学办事,看到路上很多辆小黄车闪过,他意识到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抓住了学生的刚需,并且是高频次的,于是便有了2016年春节后的A轮融资。
摩拜单车则是一开始便有资本的身影,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创始人胡玮炜只是一个普通白领,2014年的一天,一个在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诉胡玮炜,未来的个性出行工具会有一波革新潮流,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问她,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后来又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进行过探讨。胡玮炜一开始就有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并邀请从优步上海总经理离职的王晓峰担任摩拜的CEO。
两者都发展迅速,从下表的融资数量与估值可见一斑:
&共享单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是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几乎完美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特别是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点,公交、地铁、出租、私车都无法解决。而过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尝试的&公共自行车&,由于各区政府各自为政,投入主体不清,自行车投放不足,还车困难等一些列问题,最后几乎都无疾而终。
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由公司投放车辆,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看到有合适的还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半小时收费一元,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简单方便易用,几乎彻底、完美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其次,市场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无论如何不会少于这个。
哪怕你是一个丝毫不在意出行成本的土豪,一旦你体验过月朋友吃饭,开个私家车从东城到西城需要三个小时,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找停车位的痛苦,你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宁可地铁。出地铁站后骑摩拜单车到饭馆路边,把车一扔,是多么痛快和潇洒。所以,你几乎可以把所有城市上班一族都视作目标群体。
第三,这玩意几乎没有触动任何旧世界哪个&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几乎是所有城市清缴的对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党&,没有一个组织,完全不成气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是&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想明白了这一点,你不得不对想出这个模式的人由衷赞服。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见下图):
分时租赁那个钱,其实一点不重要,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我相信他们心里都门清:哪怕有一亿用户,每天用一小时,也就1个亿的收入,为此却需要面对超过1千万辆自行车的投放与硬件损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点,及对标公交和传统&公共自行车&,其定价上浮空间有限。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一小时1元的租赁费来赚钱。
通过什么?
押金&&这是一个无比天才的创新。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能通过长期运营获得用户注册,以及一个电话,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共享单车&的玩法,等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之所以说这是个天才的创新,是因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
2、可以退,但公司不会自动退,多数人也不会主动要求退,因为下次用车还得缴,其结果就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公司,等于无偿占用;
3、押金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这等于这笔钱只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4、由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而非一辆车,这意味着投放一辆车,能锁定远超过1个用户。摩拜目前是一辆车锁定8人,等于投放一辆车,获得2400元(300*8)的&存款&。
从这个意义上,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都类似一个储蓄所。中国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在全国有超过2.4万家分支机构,3万台自动柜员机。而日,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此次合作,将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
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过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解决了上述模式中的1、2、3、5(见下表):
唯有4略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因为,最关键的盈利模式问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解决&&这符合&最牛逼&模式的定义。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能走多远?
或者说,还有哪些问题?
问题仍然存在,简而述知:
1、当前的硬件成本偏高
降低&储蓄所&的开办成本是未来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ofo的单车成本较低,因此收取的押金也较低,但摩拜的单车成本要高出数倍。ofo与摩拜在单车成本上的差异体现在下表中。摩拜的运动版价格昂贵,由于是自有工厂生产,特别是采用无链条传动结构,大大增加了单车的重量和成本。
2、难骑、难找问题
公司为了减少返修率,设计的车辆必然没有正常自行车好骑,体验会差不少。而用户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就必然违停,甚至藏车。但这些都属于甜蜜的烦恼,不难解决。
(再也不用买车了)
3、蓄意破坏问题
至少摩的司机对这些车会有&深仇大恨&,但如前文所说,这个问题不大。
(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旁边出现大面积人为破坏共享单车情况,估计数量超过500辆)
4、竞争对手问题
无论是摩拜,还是其他,其实都刚刚起步。&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可复制性太强,门槛不高。摩拜等先行者必须全力加速奔跑,圈地第一。
5、政策支持问题
表面看&共享单车&并未触动太多人利益,而且还有绿色出行的环保概念,但一旦成气候,抢(停放)空间,抢(行使)道路,都几乎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共享单车&其实是动的整个机动车的奶酪,被利益团体乃至行政打压,完全是可能的,必须高度重视。
当今浮躁的中国,出现一个令人兴奋的商业模式不容易,真心祝&共享单车&能一路走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单车盈利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