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复神鹰碳纤维自行车有限公司怎么样?最近在招聘技术工程师,薪资3.5-4.5,

自主创新·突出重围看中复神鹰 - China Composites Group Corporation Ltd.
自主创新·突出重围看中复神鹰
  View:2022
&&&&&&& 短短6年多的时间,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零起步,创造了国内碳纤维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实现千吨T300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第一个实现干喷湿纺T700碳纤维的技术突破&&而其全套生产装备全部自主研发。后起的中复神鹰发展缘何如此&神&速?
&&&&&&& 有&新材料之王&美誉的碳纤维,因其军民两用的特性,一直笼罩在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阴影之下。我国从&六五&计划开始立项攻关,试图突破碳纤维的产业化,却久攻不下。
&&&&&&& 近几年,从江苏连云港跑出一匹&黑马&&&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短短6年多的时间,从零起步,创造了国内碳纤维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实现千吨T300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第一个实现干喷湿纺T700碳纤维的技术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全套生产装备全部自主研发。
&&&&&&& 在去年国内的碳纤维市场上,中复神鹰销售碳纤维996吨,占1500吨国产碳纤维市场的三分之二,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碳纤维市场上的翘楚。
&&&&&&& 强者将引起更强者的注意,这是市场的逻辑。一家全球顶尖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把目光投了过来,在其定期出版的全球碳纤维市场报告中,第一次对中复神鹰给予了重点关注。
&&&&&&& 后起的中复神鹰发展缘何如此&神&速?
&&&&&&& 一个并非必须的选择
&&&&&& &不要做!烧钱!&&你这是心血来潮,肯定会半途而废!&&那么多年研究都不行,凭啥你能做出来!&&&在几十趟南上北下的调研中,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听到的全是专家们的反对声。同时,他也第一次看到了碳纤维。
&&&&&&&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2005年9月作出了一个在多数人看来并非必须的选择:将自己效益颇丰的鹰游纺机集团交给职业经理人,带着7000多万元现金,以门外汉的身份,集聚起一群国内的碳纤维痴迷者,在连云港郊外一片长满芦苇的盐碱地上开始了产业化攻关。
&&&&&&& 听起来这很像一个莽汉所为,实际上,张国良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纺织机械专家,以自己从事大腈纶生产设备制造10余年经验,在考察中看出了另一个门道:碳纤维原丝与腈纶丝如出一辙!&碳纤维原丝就是没有瑕疵的腈纶丝,我能生产出纺腈纶的设备,就能生产出纺碳纤维的设备!&
&&&&&&& 此时的张国良已跳出为企业储备下一代产品的局限,为自己这个并非必须的选择而激情澎湃,正如他作的一首散文诗所描述:&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我知道中国的军民产业对碳纤维的渴盼,打破西方国家禁运和技术封锁是如此重要!&
&&&&&& &说干就干。他们边学习边设计,边基建边研发设备,边试生产边改进设备&&1年半的时间,5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茶饭不香,夜寝难安。
&&&&&&&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清晨终于生产出第一束碳纤维。看到从碳化炉内出来的碳丝,虽然不知道其性能如何,张国良已激动万分,带着职工在厂房外放起了鞭炮。
&&&&&&& 谁料想,这鞭炮声迎来了碳纤维情结浓重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听连云港市委书记说你在做碳纤维,我一定要来看看。&宋志平笑着说。
&&&&&&& 从此,这个碳纤维追梦之旅中,多了央企的身影。日,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其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以增资扩股形式参与该项目,组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拉开了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工程的序幕。
&&&&&&& 数以亿计的投资一直没有产生效益,中国复合材料集团董事长张定金因此在董事会上面临压力。此时,宋志平总会给他打气,在建材集团碳纤维与每年赚百亿元利润的水泥产业同等重要。&对于央企而言,这绝对是责任,你不去做,又指望谁去做?&宋志平如是说。
&&&&&&& 失败与希望如影随形
&&&&&&& 2012年3月上旬的一天,中复神鹰的生产厂房内,一束束充满质感光泽的黑丝在生产线间流畅前移。记者用手掌轻轻地托起其中的一缕,轻盈柔滑的触感使人难以想象其具有比钢高数倍的抗拉强度。指着生产线,因年龄原因刚刚卸任中复神鹰总经理的李怀京骄傲地说,&这些生产装备全部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 &可是6年来我们每一步都很难,几乎每天都承受着希望、失败、焦虑和茫然的煎熬。&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的目标是T300级碳纤维,2009年初千吨级T300碳纤维生产线一投产,紧接着就开始攻关高性能的T700级碳纤维,一攻又是3年,现在T700出来了,T800级又成了新的攻关对象。
&&&&&&& 碳纤维原丝虽与腈纶丝有极大的共通性,但其&零缺陷&要求,对工艺及装备要求极高,从聚合到原丝再到碳化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存在任何偏差。
&&&&&&& 碳化炉和高温饱和蒸汽牵伸机都是碳纤维生产的关键设备,国外设备不仅买不到连看都没门,他们只能自力更生。研发碳化炉时,他们先是选用1厘米厚的耐热不锈钢炉膛材料,理论上能耐1200℃高温,然而当温度达到800℃时炉膛就被烧穿了。结构不合理?改了又试,照样烧穿。只能重新选择耐高温材料,又试了四五种,拆拆卸卸达七八十次。高温饱和蒸汽牵伸机的研发同样不顺利,经历了半年时间,前前后后改了8次。
&&&&&& &真的是烧钱啊!粗算一下,我们光试验用掉的钱就上亿元。&李怀京感叹。他带着记者来到一个车间,只见地面上油渍斑斑,一角堆着一些报废设备和材料,卡车正往外清运。&上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曾经摆满了废品,看着就让人心痛啊。&
&&&&&&& 如今,这个见证了中复神鹰人失败的车间,将修葺一新,成为展示其创新成果的&展厅&&&T700碳纤维的生产车间。
&&&&&&& 真正的一把手工程
&&&&&&& 没有豪华的办公楼,只有齐刷刷的厂房&&这是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陈秋飞拒绝了许多相对安逸的高薪职位选择来中复神鹰的理由。&这里的人都是干实事的!&
&&&&&&& 的确,在中复神鹰自主创新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
&&&&&&& 董事长张国良始终在研发一线,既是决策者,又是技术员,还是操作工。2006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开始调试,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敢启动操作。因为大家都知道,设备启动后,若聚合反应控制不好,有可能发生暴聚现象,原丝就会凝固在生产线上,上千万元的设备将全部报废。&责任太大了!最后是张国良亲自按下了那个绿色的按钮。&李怀京回忆。接下来的日子,张国良有76天没回过一次家。有一次,他就在控制室的长条凳上坐了3天3夜,为攻克一个难关而冥思苦想。
&&&&&&& 张定金则成了北京至连云港航线上的常客,平均一星期一次。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耐火材料专家,往往是带着国际上最新的碳纤维资讯直奔车间,看设备、盯进度。&张总不时会对研发工作提出一些独到的建议,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已是总经理助理的陈秋飞如是说。不仅如此,张定金还不遗余力地为中复神鹰发声,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
&&&&&&& 陈秋飞还告诉记者,当研发遇到困难时,两个张总总是鼓励我们,大胆试,大胆做,不要有任何资金上的顾虑。
&&&&&& &我们必须抓紧发展,否则就有可能永远跟不上了!&这种焦虑常常让张定金彻夜难眠。他分析,几家国际碳纤维巨头正计划在未来三五年内扩产近80%,总投资额约13亿美元,均以生产T700级以上级高性能碳纤维为主。与此同时,土耳其、印度、韩国等国家也在碳纤维领域快步崛起。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技术的扩散,三五年后碳纤维的成本将下降,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会大幅度增加。
&&&&&&& 为此,中复神鹰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追求速度的同时,中复神鹰人也深刻意识到品质提升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如何能让产品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对于中复神鹰而言,仍然需要新一轮的艰难攻关。
&&&&&&&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复神鹰人的碳纤维之梦一定能实现。这是因为&&他们仅用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零到1000吨规模的突破,而国际行业巨头却花了21年的时间!而且他们每天都在拼搏,每天都在进步。
创新引领产业突破
&&&&&&& 碳纤维产业化这一国内科研机构久攻不下的难题,对中复神鹰来说似乎显得有点容易。难道中复神鹰有什么灵丹妙药?
&&&&&&& 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可以借用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对记者关于&为何投资中复神鹰碳纤维&的回应。他说,&碳纤维生产的科学原理一清二楚,产业化的关键是如何将技术和工艺通过生产装备来实现。而在纺织机械装备制造领域浸润10多年的张国良团队正好具有这一优势,而且他们是一群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碳纤维痴迷者。&正应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
&&&&&&& 站在先行者肩膀上集成创新
&&&&&&& &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上集成创新。&中复集团董事长张定金的回答很干脆。
&&&&&&& 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分析认为,经过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三四十年的研究,碳纤维各单元技术在实验室都已成熟,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试制出了碳纤维,产业化一直不能实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分散的碳纤维各单元技术不能有效对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比如,聚丙烯腈的技术在高分子研究机构,原丝制造技术在纺织技术研究机构,而碳化技术则在材料研究机构。二是有些实验室工艺不能直接地简单放大,必须再创新。以碳化工艺为例,实验室就是将一小段碳纤维原丝直接放入封闭的碳化炉进行碳化,只要出来的碳纤维合格就可以发表论文了。而在生产中,且不说实验室方法效率很低,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中的碳纤维不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所以要求生产过程必须连续,一边进一边出,照搬实验室方法就行不通了。
&&&&&&& &如果能通过装备研发,将各单元技术集成起来,碳纤维产业化一定能实现。我们就具有这种能力。&张国良认为,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大腈纶工程控制技术、化纤设备的制造经验是碳纤维产业化的&三把剑&,&只要这&三把剑&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就一定能成功。后&两把剑&我们已舞了10多年,比较熟悉。&&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之所以选择投资连云港的碳纤维,就是看中了张国良领导的鹰游纺机公司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宋志平毫不掩饰自己当时的考虑。他说,&装备现代化非常重要,从装备入手,大规模产业化才能实现。&
&&&&&&& 说干就干,他们决定整合全国各方面的科技优势,走集成创新之路,实现碳纤维产业化。一场自我设计、自我制造、自我安装、自我调试碳纤维生产线的攻关战役在连云港郊外的盐碱地上打响。
&&&&&&& &在战术上要重视,但在战略上要藐视。&张国良说。他们集成聚合、纺丝、碳化及装备制造等各环节技术,汇聚了化工、材料、纺织、制造等等各专业人才,不仅有&863计划&碳纤维项目取得的单元技术、中试成果,而且有像刘宣东一样多年从事大腈纶生产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像王国兴、王成国一样从事碳纤维研发试制的专家、工程师。
&&&&&&& &我带的是一支碳纤维产业化的国家队。&张国良笑称,在这支&国家队&的联合攻关下,500吨原丝生产线、100吨的碳化生产线、2500吨的原丝生产线、1000吨的碳化生产线,单线2500吨的原丝生产线、单线1500吨的碳化生产线相继顺利投产。
&&&&&&& 通过集成创新,主攻装备制造难关,中复神鹰在6年间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 像揉面团一样制造适用装备
&&&&&&& 中复神鹰6年的实践证明,没有工艺基础,没有装备支撑,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就无法实现。对此,一直在研发一线工作的技术顾问李怀京深有体会。他介绍说,2006年投料生产后,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几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对工艺提出新的要求,而每一次工艺的改进,与工艺相匹配的装备就要相应改进。
&&&&&&& 正因为中复神鹰的装备都是自己设计制造的,所以不管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提出工艺上的要求,装备马上就能制造出来。中复神鹰常务副总经理席玉松认为,自己研发装备与买装备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己动手可以准确地将工艺要求体现在装备中,说改就可以改;而买的装备常常会打折扣,也不能及时地响应持续的工艺改进,装备损坏也得不到及时维修。
&&&&&&& 装备制造正是中复神鹰的优势所在,其股东单位鹰游纺机集团具有强大的纺织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这一优势,才创造了中复神鹰的&神&速:万吨碳纤维二期工程原丝单线产能2500吨、碳丝单线产能1500吨/年的生产线,从前期的调研试验、技术路线的确立到工艺论证及装备制造安装,仅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
&&&&&&& 产学互动突出实践创新
&&&&&&& 张国良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条年产5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调试投产的日子里,开始时生产的纺丝聚合物总也不合格。他带领技术人员上山东、赴山西、奔吉林请教专家,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我们是从结构入手对反应釜进行改造。改后的结构与理论相比更简单,看上去好像不能实现复杂的工艺要求,但是在产业化中反而能实现理论结构实现不了的功能。&从去年9月到现在,他们研制的国内最大的20立方米的反应釜没有出现过问题。记者了解到,现在中复神鹰在计划做更大容量的反应釜。
&&&&&&& 实验室技术实现产业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放大过程,有的方法甚至是无法直接产业化扩大,需要再创新,而这种创新有时就是生产中的小诀窍。中复神鹰总经理助理陈秋飞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重点实验室。他说,产学互动非常重要。他举例说,对于干燥致密化,专家认为不适合高温瞬间烫干,但实践却证明,高温瞬间烫干的原丝致密性要好一些。
&&&&&&& 中复神鹰为什么能在国内率先取得干喷湿纺T700碳纤维技术的突破?张定金认为,&很多人做干喷湿纺,技术上没问题,做不出来主要是工艺上的问题。&中复神鹰经过3年的刻苦攻关,摸索出了一个又一个诀窍,成功攻下了干喷湿纺工艺,&这些诀窍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很容易,但没有它产业化就不能实现。&
&&&&&&& 正是以产促学,以学助产,敢于集成创新、敢于跳出书本创新、敢于从实践中创新,中复神鹰才能在碳纤维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
Address: 12th Floor, Tower 2, Guohai Plaza, No. 17 Fux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R.C
China Zip code: 100036 Tel: +86-10-, Fax: +86-10-,
Website: .cn E-mail: .cn
Copyright & China Composites Group Corporation Ltd.
京ICP备号-1Technical support:暂无推荐信息
如果您有任何需要,请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
请输入10~10000个字符的内容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0万元
欢迎来到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江苏 连云港市新浦区大浦工业区云桥路6号,联系人是罗明丰。
联系电话是,联系手机是,主要经营1K原丝; 3K原丝; 6K原丝; 12K原丝; 1K碳丝; 3K碳丝; 6K碳丝;12K碳丝。
单位注册资金未知。
公司地址:
江苏 连云港市新浦区大浦工业区云桥路6号
固定电话:
联系人:罗明丰()
移动电话:
邮政编码:222069
传真号码:
企业经济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公司注册地
管理体系认证
主要经营地点
是否提供OEM代加工
主营产品或服务
1K原丝; 3K原丝; 6K原丝; 12K原丝; 1K碳丝; 3K碳丝; 6K碳丝;12K碳丝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浦工业区南环路北
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
万元人民币
营业期限自
营业期限至
连云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的研发、制造;承接相关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注册资本变更从:变更为
股东变更从: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
股东名称变更从: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
张国良 任 董事长 职务
李怀京 任 董事 职务
张卫民 任 董事 职务
张定金 任 副董事长 职务
冯桂云 任 董事 职务
任桂芳 任 监事主席 职务
徐存新 任 监事 职务
张丽平 任 职工监事 职务
曹江林 任 董事 职务
周国萍 任 董事 职务
刘芳 任 总经理 职务
该公司没有发布供应信息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更新日期:
状态:在业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连云区江苏 连云港市新浦区大浦工业区云桥路6号
粤ICP备号 - Copyright (C) 2004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性质:
公司规模:
公司网站:
公司行业:
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石油/石化/化工,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
公司地址:
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浦工业区云桥路6号
查看公司地图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复神鹰”)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是专业研究、生产和销售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碳丝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15亿元,先后获得“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最具技术创新突破奖等称号,并前后两次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顺利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掌握了T300级、T700级、T800级及M30级等高性能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线,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产碳纤维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以及建筑补强、体育休闲、复合电缆芯、压力容器等工业领域,并已成功打入了欧洲、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市场,成为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碳纤维供应商之一。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1-3年
学历:本科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从事ISO9001国军标体系维护工作;
(2)精通质量体系,协助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
(3)熟练运用QC工具;
(4)领导安排的其他事项等。
任职要求:
(1)年龄25周岁以上;
(2)本科学历,专业不限;
(3)有外资或合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1-3年
学历:本科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负责办公室日常办公制度维护、管理;
(2)负责收集和撰写有关信息,及时向领导提供信息参考和建设意见;
(3)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行政及文秘相关工作。
任职要求:
(1) 国家重点高校 本科及以上学历,汉语言文学、文秘、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
(2)有1年以上文秘或编辑工作经验,条件优秀应届生...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1-3年
学历:大专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生产、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
(2)负责部门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
(3)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以及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
(4)领导安排的其他事项等。
任职要求:
(1)年龄25周岁以上;
(2)大专学历,机械类相关专业;
(3)1-3年相关工作经验。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不限
学历:大专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负责责任范围内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负责关键工艺的优化、跟踪、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工作;
(2)负责工艺标准的制定和验证工作,编制具体技术文件;
(3)负责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的制定及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工作;
(4)负责技术(设备)改造的方案制定、跟进和验收工作;
(5)贯彻执行ISO标准及军...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3-5年
学历:本科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规划部门自身发展,全面负责部门内部的日常事务管理;
(2)负责组织制定、修改和完善公司的审计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工作流程并监督实施;
(3)负责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各类审计事项并对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负责开展公司各项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
(5)负责审计报告和审...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3-5年
学历:本科
职位月薪:元/月
任职资格: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信息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2)2年以上企业信息管理经验,熟悉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和安全管理等;
(3)掌握数据库SQL语言,可熟练使用ERP系统;
(4)40周岁以下。
工作内容:
(1)负责制定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实施计划;
(2)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3-5年
学历:本科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协调解决公司智能制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根据项目需要,配合公司外部机构完成MES与ERP、PLM、工业控制系统等信息化集成的实施;
(3)各类相关资料、文档的整理工作;
(4)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电子、IT或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不限
学历:硕士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负责技术开发和管理;
(2)负责工艺标准的制定和验证工作;
(3)负责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的制定及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工作;
(4)负责技术(设备)改造的方案制定和跟进工作;
(6)解决碳纤维技术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任职要求:
研究生学历,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应届生亦可。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不限
学历:大专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负责车间生产工艺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汇总工艺数据报表;
(2)从事车间工艺改善和监督、实验、报告等工作;
(3)配合技术部做好技术公关、论文编写、申报等工作;
(4)协助领导做好质量体系内工艺的汇编和制度完善等工作;
(5)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等。
任职要求:
(1)本科学历,化工...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连云港
公司性质:国企
公司规模:500-999人
经验:1-3年
学历:本科
职位月薪:元/月
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检测规程、标准和要求检测样品;
(2)认真、准确、完整记录检测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精通复材测试的方法和实验;
(4)熟悉复材测试相匹配的树脂;
(5)具备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识。
任职要求:
(1)本科学历,化工类、复合材料类、高分子材料类等相关专业...中复神鹰、金发科技、华昌聚合物……都看好啥新材料
中复神鹰、金发科技、华昌聚合物……这些大佬
都看好啥新材料
在6月3日于上海举行的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创新论坛上,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芳、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坐镇、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卫平、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李建军等这些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浸淫已久的人士,用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化工新材料未来的肯定。
海陆空应用大扩容
李建军认为,我国GDP增速未来10年可能会降到4%~5%。但根据以往规律,我国塑料工业产值增速会比GDP增速高2%~3%。改性塑料是塑料工业中细分市场,增速又会提高2~3个百分点,因此金发集团对改性塑料行业未来10年的增速做了10%左右的预估。
碳纤维材料是处于化工新材料金字塔顶端的材料之一,由于具有比金属材料更强的刚性、更大的抗冲击性能、更强的吸能特性,近年来在汽车上的应用广受关注。刘芳表示,目前各国都在进行汽车轻量化研究。日本计划在5年内投资20亿日元支持原材料生产企业和主机厂之间合作,期望能实现碳纤维汽车的量产。美国、德国也都把汽车轻量化作为重中之重。当前,碳纤维生产企业和主机厂联盟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宝马和SGL、帝人和通用、陶氏和日产等。据刘芳介绍,美国一家权威复合材料机构数据显示,在未来5~10年,汽车市场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终端市场,汽车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的年增长速度将在13.6%左右。
刘芳指出,近几年来,碳纤维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其中海洋装备、输油管道上使用较多。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和研究院所还在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压力容器上的使用。高端航空领域通常也会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但相比国外,我国航空领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量还较少,未来具有很大潜力。
刘卫平表示,中国商飞规划未来10年复合材料年用量达750吨以上,20年后达到近3500吨。其中,ARJ-21支线飞机,目前复合材料用量占机重2%,年产50架,复合材料用量为30吨;未来改进型复合材料用量占机重将达25%以上,碳纤维年用量将近350吨。C919干线飞机,复合材料用量占机重12.5%,2025年计划年产150架,复合材料年用量高达720吨以上;未来复合材料将占机重23%,碳纤维年用量近1300吨。中俄远程宽体飞机,复合材料用量预计将占机重50%,按年产30架计算,碳纤维年用量将近1800吨。
攻关重点已经摸准
目前,我国环氧树脂进口量大,尤其是复合材料生产中的环氧树脂大多依靠进口,例如风机叶片的原材料。刘坐镇表示,虽然“十三五”新材料行业会增长很快,但环氧不饱和树脂行业也将同时面临很大挑战。首先,部分环氧树脂要去产能。其次,高端水性、高性能环氧树脂等已被列为重点方向。再次,如何实现进口材料的替代,也是行业的重点工作。
在环氧树脂的应用方面,刘坐镇指出,汽车厂要发生颠覆性的革新就需要快速固化环氧树脂,在1~3分钟内完成固化。这对所采用的固化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芳认为,碳纤维材料不同于传统金属材料,其集中度高,在汽车上使用技术难度大,所以需要材料厂商与主机厂进行战略合作。其中,碳纤维在零部件上的应用、低成本的碳纤维成型技术非常关键,也是目前碳纤维和复合材料企业研究的重点。
刘芳指出,碳纤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降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要从碳纤维生产成本和碳纤维加工成本等方面来降低。目前我国碳纤维工艺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成本相当高,而且近10年来价格一直在1万~3万元/吨之间波动。国际上许多企业在研究用木质素替代聚丙烯腈,虽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产业化后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成本。车用碳纤维生产过程中,高纺速原丝可以大幅度降低原丝成本,这也是企业研究的大方向。以前原丝纺速突破不了100米/分钟,而现在纺速可以提高到400米/分钟。在白丝转化为碳纤维的过程中,如何短时间实现碳纺和回收利用更多能量则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对于目前国内碳纤维应用主要还停留在球拍、鱼杆等休闲领域,刘芳表示,汽车复合材料的大量增长将会带动碳纤维产能释放,产量上升又会使碳纤维生产成本下降,并且会使产品在更多下游领域得到应用,有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走出去淘金显机遇
“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让不少化工新材料人士看好走出去淘金。刘坐镇表示,结合“一带一路”走出去将会是化工新材料企业“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新机遇。
“美国金发是两年前成立的,将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投产。”李建军说。据他介绍,金发集团供应半货一般在500~1000千米,在全球布局目的是要本地化生产,专业化制造和贴近化服务。同时,金发集团专门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把美国、欧洲等好的管理方式转移到中国企业,综合提升国内企业的管理效率。
由于国内人工成本持续增加、环保加力不断加大等多方面原因,化工新材料企业可选址近原材料产地进行生产以降低产品加工成本。走出去建厂,产品返销中国市场也是不少化工新材料企业正在探索的路子。李建军说:“以华昌公司为例,近年由华昌公司提供技术,沙特进行投资,在沙特建立了一个工厂。该工厂明年年初投产,一期生产规模为8万吨/年环氧树脂。由于成本低,华昌公司包销2万吨/年环氧树脂到中国销售。”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王卓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复神鹰碳纤维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