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不开职业

33岁,云南昭通,172cm,元
周边征婚:5年的工作,如何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开的?
在职场中,总会说5年的工作能看出一个人职业的定位,确实5年的时间能改变一个人,能让变成老板、高管、经理等等各种职位的阶层,那么究竟是什么拉开了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先来看3个职场故事:故事一:不仅干活要好,还要找存在感小C一直觉得工作午餐时很多人热衷的闲聊是浪费时间,所以会一个人买好盒饭,然后躲在角落边吃边看节目。小C一直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反倒还为自己节省了时间沾沾自喜。后来听了杨小米的故事,小C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想法的错误。&她跟我恰好相反,每天中午都跟同事搭伙吃饭,入职一个月就和几十位同事打成一片。吃饭的时候,大家会聊工作,也会聊私人问题。很多不能放在办公室谈的话题,会在饭桌上谈。&公司的一些比较隐蔽的事情通常只有少数人知道,跟同事多交流,就可以接收到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信息。一来搞清楚一些办公室政治以防躺枪,二来有些隐性的关系有时会成为你日后能否办成事的关键。通过这么一顿顿饭,她和同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工作上配合默契,为她从无业绩冲到销售NO.1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跨部门合作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会非常乐意提供帮助,同时也会第一时间将好的信息分享给她。&人是视觉动物,如果你总是把自己放在电脑屏幕背后,而不出现在别人的视野中,别人就可能意识不到你的存在,一些好事也就很难降临到你的头上。&所以一定要重视和同事的社交时间,这样既能让你和同事关系更加融洽,还能第一时间知道很多重要的信息,更有利于你在公司的发展。&30岁永远都不是20岁,要想获得卓越的成长和转型,就一定要知道形成习惯的力量。故事二: 会的争着做,不会的学着做朋友A是联通营销中心的行业总监,大学毕业第3个年头坐到现在的位置,也算是年轻有为。&他在3年内获得3次晋升的秘诀是:会的争着做,不会的学着做。&他的主要工作是服务企业大客户,整条业务线通常包括商务洽谈、技术安装、客户验收。销售经理跟客户洽谈完之后,剩下的环节就可以扔给技术去对接。&但朋友A却坚信一个既懂技术、又懂商务,能够全程参与整个业务,对前后都能把控的销售才有未来。&于是体育出身的他,不仅恶补了营销、谈判、心理学等知识,还经常跟着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在机房折腾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有一次客户投诉上网延时,对方要求延时控制在10毫秒以内,而技术连续去现场测试了3次,测到的结果都是11毫秒。&客户不肯认账,眼看工款拖一个月就损失10万,朋友A决定自己再去测一次。 结果,这一测就通过了。客户不仅乖乖把工款给结了,还对朋友A赞赏有加。&朋友A亲身验证了“不懂商务的技术不是好客户总监”。&有人用1年的时间积累了你5年的经验,也有人5年都在原地打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而朋友A属于前者。故事三:不求恰好,只做最好人的命运之所以很难被改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有人做事犹如蜻蜓点水,只求“恰好”;而有人一不做二不休,一旦做了就尽全力做到“最好”。&我之前在电商公司上班,老板要求定期做数据总结。一同进来公司的小A和小B对老板要求的汇报工作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也最终导致了两个人完全不同的晋升速度。&运营部的小A以前从来没有系统学过数据分析,对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也是知之甚少,只是用自己掌握的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把该汇报的内容汇报完了,就结束了。&而小B则不同,虽然大学主修化工的她也并非科班出身,但她却对数据流露出极大的热情。用她的话来说就是,那些复杂的数据很“性感”。她不仅在短时间内学会了用excel统计、分析数据,还会深度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对商城文案、设计提出优化意见,并用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向老板展示行业状况和自身的品牌实力。&两年的时间,她成了运营部门最年轻的经理。而跟她一同进来公司的小A,还在最初的岗位上混日子。&小A做事只求“恰好”的心态,让她陷入这样一种很局限的工作模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做事极致的小B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够洞察先机。久而久之就能看得更远,想得更周全,将自身的角色转换成领导者。&两种工作态度,往往成就的是两种人生。五个最佳习惯推荐给大家:1.保持头脑健康我们生活在脑力劳动的时代,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电脑,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大众。每天,你的大脑控制着你的想法,而你的想法影响着身边的一切。&每天读点书,每天写点东西,远离思想垃圾。2.照顾好你的身体不论你做什么,都离不开好的身体,如果你悉心呵护,那么当你60、70、甚至80岁的时候,你依然会受他眷顾。&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吃新鲜且健康的食物,远离垃圾食品。3.关注你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同事甚至是旅途中的朋友、楼下蔬果店的老板都是会成为你坚强的后盾。&记住别人的生日和纪念日;不论对他人来说,还是对你来说:得知有人关心你是件开心的事;学会原谅;会让你轻松起来,无忧无虑会让你光彩照人,每个人都会希望和你在一起;开始打造你的社交人脉;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就是与你想成为的人为伍,也就是说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就将决定你是否会成功;躲开传递负面情绪的“吸血鬼”;不管你待人多好,总会遇到些吸血鬼般的人。他们耗费掉了你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当你不能改变他们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4.关注你的财务状况不管你是月入3万还是3千,理财都是你的责任;&赚钱:永远记住,收入要高于支出;&投资:你赚得每一分钱,都会被别人又赚走,所以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方法;警惕理财陷阱;&永远不要去做自己没时间没精力,学习又不擅长的事情。5.学会多多沟通不如试试和小学生沟通;&是的,如果你能跟一个10岁的孩子把事情解释清楚,你和其他任何人的沟通也就没有问题了;不论做什么职业,学学行话;&学习行话,你会更快地融入一个行业,因为它能帮你理解别人都在说什么,从而给出准确的反馈。越早了解行话,进步得越快。
1、五百丁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五百丁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五百丁",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五百丁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五百丁编辑修改或补充。
Word简历模板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 (C) 0d.me.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码,安全登录
打开 微信 扫描二维码登录
注册账号已注册
验证完后,你可以用该手机号码登录和找回密码
只能使用字母、数字、下划线,6-20个字符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验证码
邮箱注册已注册
验证完后,你可以用该邮箱登录和找回密码
只能使用字母、数字、下划线,6-20个字符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或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验证码已发送到手机:138*****0000
手机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验证码
只能使用字母、数字、下划线,6-20个字符
校验码已发出,请注意查收短信,如果没有收到你可以在
秒后要求系统重新发送
亲爱的用户,邮件发送完成,请登录邮箱进行验证
已发送邮件至:service@500d.me
如果没有收到验证邮件,可能是:1.邮件被外星人劫持到垃圾箱了~2.请检查邮箱地址是否正确~第一讲:你为什么工作-齐鲁人才网
当前位置:
第一讲:你为什么工作
&发布日期: 9:37:00
&阅读数:9616
第一讲:你为什么工作
对于在社会上工作的人来说,那些对自己的未来满怀希望、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和那些只是为了每个月能拿到薪水养活自己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换句话说,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
每个人在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时,实际上都是在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那么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你是出于哪种需求或是欲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
(1)生存需求
要生存,每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但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上的最低需求而去工作的话,那这样的话标准就太低了。确实,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无可厚非。但是没有任何主动性、迫于无奈去工作的人,只是金钱的奴隶,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自己生活真正意义上的主宰者。
(2)寻求生活保障
这类人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有个铁饭碗。既不会因为经济的不景气而朝不保夕,也不会为下岗失业而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工作,过上比较安稳舒服的日子。相信抱着这样的心态每日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不在少数。虽然这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勤勤恳恳,但这种贪图安逸的心理未免太过消极。
(3)没个性 随大流
处在这一阶层的人们,个性一般比较随和。他们往往不想成为特例独行的人,总希望能和大家保持一致,随大流。这类人往往不缺钱,他们的想法是:既然大家都工作,那我也找一份工作吧!
(4)希望得到自身价值的认可
这一阶层的人工作都非常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别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这类人往往自尊心太强,在事业上一旦受到挫折便很容易气馁。正因为如此,成功常常和这些人失之交臂。
(5)希望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这一阶层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最为理想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他们希望通过努力的工作给自己所属的整体部门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希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祝贺中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工作的人,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员工。
附:推荐阅读:《你为什么工作》
《你为什么工作》
第一章:挣钱不是唯一目的
&&& 1.有钱人更喜欢工作/2
&&& 2.工作的最大目的:有工作可做/7
&&& 3.千金难买“经验”/12
&&& 4.“非物质回报”重于“物质回报”/16
&&& 5.财富不停留,工作不停止/20
第二章: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
&&& 1.工作占据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26
&&& 2.让生命实现更多的价值/32
&&& 3.不要成为社会和他人的负担/37
&&& 4.生命卓越,人生才能无悔/41
&&& 5.价值最大化:决不安于现状/45
第三章:工作让我们与社会沟通
&&& 1.工作是进入社会的唯一大门/52
&&& 2.工作是人际交往的保障/56
&&& 3.自由职业者为什么多得抑郁症/60
&&& 4.感恩工作中的每一个人/64
&&& 5.以利他之心和人相处/69
第四章:工作让生命“加长”“加宽”
& &&1.生命延续的两种方式/76
&&& 2.工作是一种健身方式/80
&&& 3.工作成就让生命“加宽”/84
&&& 4.不要轻易说“不干了”/88
&&& 5.生命因为闲散而“生锈”/92
第五章:工作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 1.工作让你全面发展/98
&&& 2.职业场是个“信息场”/102
&&& 3.做得越多,成长越快/106
&&& 4.每天提高1%就是卓越/110
&&& 5.职场提供竞争机会/113
第六章:人生机遇在工作过程中
&&& 1.睡大觉,展示不了才华/118
&&& 2.机遇是怎么来的/122
&&& 3.承担责任就是拥抱机会/126
&&& 4.老板为什么不重用你/130
&&& 5.做好小事,才有机会做大事/135
前言:工作着是美丽的
偶然翻开二十年前的日记本,在扉页看到一句话:
“工作着是美丽的!”
我不禁为之怦然心动。
我记起来了,那是19岁那年,在一位老人的启发之下,我写出了这句话。尽管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即将中学毕业的学生,还不知道工作的真正滋味。我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滋味,应该是在十多年之后了。那段时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辛苦的日子,每天天没亮就开车赶40公里路到公司上班,下班常常也很晚,有很多次下班途中,收音机里的播音员都已经下班了。那段时间没有周末的概念,一个星期最多能够休息半天,那就是星期天的上午。但是,那段日子我感到非常快乐,非常幸福,“工作着”在我眼中,的确是很美丽的,尤其是每当一个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我就忍不住在办公室里兴奋地走上几圈。
但我同时也看到,有许许多多的年轻员工,他们工作得很痛苦,虽然他们不必像我那样赶很远的路,不必像我那样每天加班到很晚,不必像我那样周末还要去上班,可他们就是找不到工作的快乐。他们一到工作岗位,就是一副受苦受难的表情,满嘴的唉声叹气,但是,如果某个领导突然宣布放假半天,或者外出搞一次文艺活动,他们马上就会欢呼雀跃,表现出翻身得解放的样子。
我曾经做过许多分析和调查,我认为,这些年轻人之所以没有工作激情,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缺乏生存压力,二是缺乏对工作的正确认识。
&&& 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人,包括部分70年代的人,他们工作是很努力的。这不一定是由于职业境界有多高,而是迫于生存压力。那个时代的人,差不多都有过饿肚子的经历,他们深知不努力工作,就可能危及生存,至少不可能生存得很好。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我们摆脱了物质困境,加之我们国家的民众,都有存钱的习惯,手头的钱渐渐多起来,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小了。“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在养尊处优中长大,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生存的压力已经微乎其微了,挣不了钱也没关系,有父母在啊,大不了当“啃老族”就是了。
在生存压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我们整个国家却又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培育。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培育是有的,那时国企天天都在讲主人翁意识。但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民进国退了,民营企业很少讲主人翁意识了,职业精神教育在相当大程度上被荒废了。“80后”、“90后”对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本质上讲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责任,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职业精神教育出现了“断裂”。
“我不缺钱,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我能活下去,我为什么要看老板脸色过日子?”“我就领那么一丁点儿工资,凭什么给别人卖命?”这是许许多多年轻人的观点。
“工作是为了挣钱”——“我现在不缺钱”——“所以我不必努力工作,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工作”。这是许许多多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职员的推理。他们错了吗?他们没有错。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引导。
我认为,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接过国家和社会的“接力棒”之时,有必要提出“你为什么工作”这个思考课题了。它不是一个人的课题,不是一部分人的课题,而应该是一代人的课题。一代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不是个人的问题了,而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问题,更是整个民族幸福的问题了。萌动研究这个课题,应该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我才有时间把心中的一些感悟整理成这本小册子。我们有必要挖掘工作的更多意义,让年轻人明白,工作绝对不仅仅是“求生求存”,而是关乎人生境界的问题,我们要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与幸福。
就我个人的理解和领悟,工作至少包括五个理由:
(1)获取生存的物质基础;
(2)充实人生的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3)让自己得到成长;
(4)让个人融入到社会当中;
(5)让生命更加健康。
当一个人领会了工作的这五个理由之后,他至少可以发现工作有五个方面的“美丽”。这本名为《你为什么工作》的小册子,就是从工作的若干个理由去阐述工作的意义,它告诉大家如何去提升人生境界。当一个社会“接力棒”的年轻人,至少应该认识到工作的这些意义,才有激情让前辈们的工作继续下去。
在职业路上,我比很多人都更成功,虽然没有唐骏、李开复那样杰出,但我也是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正是我对“工作意义”的领悟,帮我走上了成功之路。我希望这些领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书中的“励志格言选录”也是我在其他相关图书中阐述过的,集录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由于时间与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愿每一个人都通过工作找到幸福,愿每一个人都因为工作而美丽!
第一章:挣钱不是唯一目的
&&& 1.有钱人更喜欢工作
“如果我有钱了,我天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逛街、喝茶、打麻将,什么事情也不用做!”
这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说的话,他最理想的生活,就是“两朵花”——有钱花、随便花。事实上,这种心态在“缺钱一族”中是相当普遍的,他们的行动都是奔着钱而去的。
当然,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你不让他谈钱是不现实的。但是,他们错误地理解了有钱之后的生活状态。
我们承认,有一些暴发户的生存状态就是吃喝玩乐。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那个水平,除了赌钱,就什么也不会干了,连鼠标都不会按。难道你能够把他从麻将桌旁拉开,让他弹钢琴去?写毛笔字去?写博客去?正是这些暴发户,把有钱人的形象给破坏了。这些人吃喝玩乐的日子其实也没过多久,因为他们不会守业,差不多都退出历史舞台了。现在活跃在商界的富人们,发财路数大多不是“暴发”那么简单了。
把有色眼镜摘下来,我们会发现,有钱人当中,很多人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甚至过得比文人还风雅。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有钱人怎样生活?看中国4商人的风雅生活》,文章讲述了4位成功商人的生活方式: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喜欢唱京剧,差点成了梨园弟子;北京今典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宝全喜欢绘画,他说“如果要让我在地产商和艺术家这两个身份之间选择一个,我会选后者”;中国搜索总裁陈沛爱好围棋,还曾拿过围棋冠军;北京和天津富力地产董事长谢强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如今还爱舞文弄墨。如果叫这四位去打麻将,他们很可能不乐意。附庸风雅原本是文人的爱好,追求艺术也曾经是许多贫寒人士的乐趣,但现在,这两样似乎逐渐成为富人的事情了,倒是有许多穷人天天在麻将桌旁通宵达旦地奋战。这种情形,也许是艺术的幸事,却一定是穷人的悲哀。
多年的高管职业生涯,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多位跻身中国富豪榜的有钱人。我发现,这些人除了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工作。这在讨厌工作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工作的“缺钱一族”看来,似乎无法理解:工作那么累,有什么好爱好的?
人生中的好多事情,只有亲自经历了,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了有钱人,把吃喝玩乐都尝遍之后,把能够买的都买到手之后,你会发现,能够让你的生命充实起来的,还是只有工作,工作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李嘉诚天天在做什么?他不睡懒觉,不泡娱乐场所,不海吃豪饮,他除了打打高尔夫外,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了。如果要说“耍钱”,可没几个敢和他比,因为没几个有他钱多。但是,他的生活却是极其节俭的,你只会想到“抠门”,绝不会想到“耍钱”:他常常住在40多年前结婚时,在香港的浅水湾购置的那套房子里,那是一套看不到海景,内饰也很一般的房子。他在公司里与员工吃同样的工作餐,他去工地巡察,就会很和蔼地与那里的民工吃同样的盒饭。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他穿着一套西服出席各种场所,但谁也不会想到,那是一套已经穿了十几年的西服,而且不是什么名牌产品。他手上戴的那块手表已用了十几年,也极为普通。他有几双皮鞋,但一半是坏了的,可他从来舍不得扔掉,补好后再继续穿。像他这样生活的世界级富翁,还真不少,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等,都是坐拥数千亿美元个人资产,却过着简朴而勤奋的日子。
我曾经在一位有钱人手下工作数年,如果论资产,这位有钱人可以排到中国富豪榜的前20位。他每天早上起来,跑一会儿步,然后吃早餐,早餐是两个水果或几片胡萝卜之类的蔬菜;然后到公司上班,如果没有应酬,午饭和晚饭就在职工食堂吃饭;他通常会工作到很晚,一般是晚上10点多,甚至在很多时候,我加班到晚上11点,还看到他在车间查看产品生产情况;下班后回家休息,第二天基本上是头一天的“复制”。他基本上没有周末的概念,如果不陪客人打高尔夫,就一定到公司。我在他手下工作数年,周末接到最多的电话,就是他打来的,他总是开口就说:“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当我说我在外面,他才恍然明白已经是周末了。有一次,我觉得他太辛苦,建议他多休息,他说:“我没别的休息方式,工作就是休息啊。”说到周末为什么也到公司去时,他说:“我没什么业余爱好,周末到公司,觉得更加充实。另外,周末大家都休息,打扰我的人少,我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这位有钱人除了到各个市场区域看望和鼓励经销商外,很少外出,出国考察之类的事情,通常都是派员工去。他外出一般乘坐火车,平时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很不起眼的黑色越野车。
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工作,甚至喜欢工作呢?那些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有钱人,事业就是他们的生命,就是他们的人生目的,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他们能够从工作中获取最大的乐趣,当这种乐趣超越了任何一种爱好时,他们当然愿意天天扑在工作上。
爱好是人生的最大动力。如果你也能够把工作作为爱好,即使只是诸多爱好之一,你也可以在工作上取得令老板刮目相看的业绩,进而获得加薪和晋升,并最终从“缺钱一族”中走出来。
&&& 2.工作的最大目的:有工作可做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真正体会到“寒”的人,一定是到过高处的人;没有到过的人,他们知道高处“寒”,但寒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的认识。
同样的道理,能够把工作作为最大爱好,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一定是在职业精神领悟方面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的人。
吃,维持基本的营养就可以了,天天山珍海味要吃垮身体,这是吃遍了山珍海味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喝,保证身体的水分就够了,喝得太多伤胃又伤肝,这是被喝伤害过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玩乐,能够调节身心就够了,过分玩乐,不仅伤身而且丧志,这是各种花样都玩遍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当吃喝玩乐经过理智的生理调节之后,有钱人发现,工作才是最有价值的,每工作一天,就多一天成就,人生境界就提升一点,自己在时光长河中的分量就增加一点。
如果让大家在“工作是目的”和“工作是手段”之间作一个选择,可能大多数人会选择“工作是手段”。
我们不能说选择“工作是手段”的人错了,更不能说他们境界不高。因为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依靠工作来谋生。但这个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却是:工作是目的。至少,工作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在我们创业之初,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当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作的意义就会发生转变,工作本身就成了一种目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当一个人达到较高境界后,他是无法闲下来的,因为他对工作之外的事情已经失去了兴趣,闲下来他会觉得无所适从。
在对吃喝玩乐和工作的认识上面,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过程。要比较,先得经历。正如尝遍天下美味,最终发现家常饭才是最需要的,大米饭才是可以吃一生一世的。当我们经历了天下事之后,最后发现,“做事情”才是我们最真切需要的。
我曾经说过:工作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责任。让你工作,是赋予你权利。仅仅把工作视为一种手段,你就会感到很累,如果收入低了,你心里就会很容易失去平衡:“我辛苦一整天,就这么一点点钱!明天不干了!”
搜狐网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曾经在企业家精神论坛大会上说过:“我们生活的目的是工作,工作的目的不是生活。”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作的目的不是个人享受,你要齐家治国,你要让你的国家为你骄傲。张朝阳正是通过努力工作,在解决了生活所需之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工作的目的。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流行语也道明了工作的目的。如果你现在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阶段,你在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的同时,依然需要把工作视为目的:努力工作,让自己拥有工作。
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有工作可做!或者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工作可做!不久前,我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吃和睡,我讨厌工作。”主人对他说:“啊哈,我这里最适合不过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止你。我这里有舒服的床,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他天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刚开始,他感到非常快乐。但渐渐地,他觉得有些寂寞和无聊了,于是他去见宫殿主人。找到主人后,他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才发现没有意思,你能不能为我找份工作呢?”主人却说:“实在抱歉,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工作。”
又过了一段日子,这个人实在受不了无聊的折磨了,他又去见主人:“这种日子我受够了,我宁愿下地狱,也不愿意待在这里了。”没想到主人竟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
没有工作的地方就是地狱!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假设:把你关在一间小屋子里,什么事也不让你做,只是天天从一个小窗口里给你送钱和食物进来,你能在这样的屋子里活多久?这比坐牢还惨,坐牢至少还可以出来“放风”哩!
励志格言选录
&&& 004给你磨炼的人,总是给过你恩惠的人;给你痛苦的人,总是给过你快乐的人;给你批评的人,总是给过你赞美的人;给你失落的人,总是给过你荣耀的人!
——《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 005服从,是一个执行者最基本的素质。很多有才华的人,之所以最终一事无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缺乏服从的品性。
——《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 006当你停下前进的步伐时,整个世界仍然在不停地前进。“现状”注定每时每刻都在成为历史,正如时光每时每刻都在逝去一样,你永远不可能将某一“现状”固定在那里,让你慢慢地享用,让你得以舒心地睡大觉。
——《决不安于现状》
&&& 3.千金难买“经验”
有工作可做的前提,是找到一份工作。
当你在寻找一份工作时,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工作带给你的薪水呢?还是工作带给你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看重薪水的人有两类:一类是经济非常困难,必须立即挣到钱维持生存的人;另一类是经济并不困难,但目光短浅的人。看重学习和成长机会的人,通常是胸怀大志的人。
看重薪水的人,最终所获得的薪水是很有限的。某一份工作,目前薪水可能不错,但没有前途,薪水自然也就不可能升到多高。相反,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其薪水也会节节攀升,哪怕目前看起来比较低。我有两个朋友,几年前同时去一家公司,一个选择做了办公室主任,一个选择做了销售人员。做办公室主任的进公司时月薪3000元,而做销售的进公司时月薪才1200。销售工作比办公室工作更辛苦,也更具挑战性。几年过去了,如今做办公室主任的朋友月薪还是3000元,而做销售工作的那一位,把那个行业的营销学到手之后,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每年获利数十万元。
富翁是怎样炼成的?富翁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他们愿意为了微薄的薪水给人当学徒,一点一滴地学习经营管理的经验。他们在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他们心中计算的,不是这个月我得了多少钱,下一个月我能够得多少钱,这一年我能得多少钱,他们心中计算的是:我什么时候可以学到本事,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
我在一位网友的博客中,看到这么一段文字:
一个盛夏的日子,一大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时,一列火车缓缓开过来。当火车停下来时,一节特制车厢的门打开了,一个友好的声音传出来:
“嗨,大卫,是你吗?”大卫是路基工人的主管,他答应道:“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接下来,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公司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当总裁离去之后,工友们立刻包围了大卫,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的问大卫,为什么他还在这里顶着烈日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这就是差异!为了薪水而工作,前途总是有限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现在的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工作经验,到单位上不能一下子上手工作,而很多单位又不愿意充当人才培训基地。刚毕业的学生肯定没有工作经验,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却不愿意为了经验而屈身去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你什么都做不了,却开口就漫天要价,谁敢聘用你呢?
“轻松会计网”推出一个活动,叫“0元人民币向应届大学生出售工作经验”,具体做法是让大学生按网上提供的某公司资料从事实践工作,如果几个月下来合格的话,这个公司可以出具工作经验证明。“经验”也可以出售,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在现实工作中,你无须去买经验,反倒有人给你薪水让你学习和积累经验。可是,很多人却看不到这个学习机会的价值。
励志格言选录
&&& 007职业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仅仅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已经没有竞争力。重要的职位、优厚的回报,以及职业荣誉,只会给予那些超越“合格”达到“优秀”的员工。
——《决不安于现状》
&&& 008“机会”总是穿着“责任”的外衣,只有智慧的职员,才能够看到机会究竟藏在哪里。
——《责任=机会》
&&& 009如果有人愿意把责任交给你,你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你有能力承担责任,很多人却没有。
——《责任=机会》
&&& 4.“非物质回报”重于“物质回报”
说到薪水和经验,一个关于回报的话题就不可回避。
我曾经多次谈到这么一个观点:回报包括“物质回报”和“非物质回报”,在很多时候,非物质回报的价值远远高于物质回报。
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物质回报的话,那么,人类历史上就不会有艺术等非物质财富存在了。在远古时候,人们生活条件很艰难,能够获取的物质也十分有限,但是,自从有了人类,艺术也就诞生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即使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命延续,他们也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人类历史上第一句诗不是专业诗人写出来的,而是劳动人民劳动过程中的“哼哟嗨哟”,这句“诗”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带来的痛苦,更可以让大家在劳动中保持步调一致。现在大家能够读到的《诗经》,其中的诗篇也大多来自于劳动人民的工作过程中。
恰好是被物欲所困的现代人,摒弃了工作的非物质回报,一心只想着金钱的积累,结果把自己搞成了一部印钞机。
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一顶草帽卖10元钱,如果我买一万顶,你给我多少钱一顶呢?”
“当然是买得多更便宜嘛!5元一顶卖给你!”我脱口而出。
没想到孩子一个劲地说错啦错啦。为了证明我的确错了,他让我看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一位老人天天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好之后,就在身前一字排开,供路过的人购买。他编的草帽非常漂亮,买的人不少。有一天,一位商人路过这里,一看草帽很漂亮,每顶才卖10元,而他所在的城市每顶可以卖到100元以上!这可是个发财的大机会啊。于是,商人问老人:“老人家,如果我请你订做一万顶草帽,你是不是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给我呢?”商人以为老人会非常高兴,因为一万顶的确是很大的订单了,没想到老人却说:“本来我是不愿意卖那么多的,但因为你是客人,客人的要求都得满足,这样吧,你订一万顶的话,我每顶只收你100元。”商人一听,跳了起来:“什么啊,买一顶10元,买一万顶不仅不优惠,你还涨到100元!”老人平静地说:“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要我编织一万顶,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疲惫劳累,而且还有压力,有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钱吗?”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错了。
这位老人,他的工作回报,一是金钱,二是编织草帽的乐趣。他更看重后一种回报,否则,他就该为一万顶订单欣喜若狂了。
我们简单盘点一下工作的非物质回报,就可以找到好几种: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技能的提升,经营管理技能的学习,人脉的积累,人生成就的积累,工作带来的快乐与充实……这一切,哪一样不是财富呢?物质回报是负担,你放1000万元现金在家里,可能连觉都睡不好。非物质回报却可以轻松“携带”,你学了一身本事,难道还有人偷得去吗?
物质回报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财富不停留——今天在你家,明天就可能是别人的了。古人说“文章千古在,仕途一时荣”就是这个含义。古往今来,阿Q说的“祖上阔”的人倒是不少,但“代代阔”的没有。但是,如果一个家族非物质成就卓著,却是谁也剥夺不了的,孔子的思想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它的根永远在孔氏家族里,谁也不能改了它的姓。
励志格言选录
&&& 010让你做更多的事,是因为重视你;让你承担更多的责任,是对你的奖赏——奖品是锻炼的机会。
——《责任=机会》
&&& 011那些一辈子被埋没的人,要么的确只是一块不能发光的泥土,要么虽然是一块金子但忘记了发光。
——《责任=机会》
&&& 012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负有责任;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对国家负有责任;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对企业负有责任;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对家人负有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我们才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承担责任,我们才是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
——《责任=机会》
&&& 5.财富不停留,工作不停止
每一个人都渴望富起来。
每一个富起来后的人,都渴望财富永远留存在自己的家族里,就像每一个人都渴望长生不老一样。
如果人能够长生不老的话,世界末日也就到来了。因为地球住不下那么多人。如果财富停留的话,世界末日也来了,因为财富总量是有限的,你老是占据着,别人就只有饿死冻死。
为了不让世界末日到来,财富自己选择了一种法则,那就是风水轮流转,富人轮着做。
富有的人,怎样让它变穷呢?一是暴力革命,把富人的财富抢来分了。太平天国就是基于这么一种思想,把很多富人变成了穷人。二是和平剥夺:税收,尤其是遗产税。有些国家的遗产税是相当高的,无论你多么有钱,几下就给你征个精光。现在,国内一些有钱人,有钱了,不管这钱是怎么来的,他们都喜欢弄到国外:存到瑞士银行去,或者到土地私有化国家去买个土地,甚至可以去太平洋买个小岛屿自封岛主。但是,这样安置财富,就安全了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很多人把钱存在瑞士银行,战争一来,这些钱没有了主人。再说土地,革命群众就不可以把你从土地上赶走吗?印第安人的土地到哪里去了?
财富转移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不转移才是不正常的。
这样说来,财富不停留是不是让人很绝望了呢?当然不是,自然法则期望大家这样:每一个人生来就努力,去挣取财富,如果离开这个世界了,财富也就该转移了。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就是一种再公平不过的事情了。在这种自然法则之下,懒人肯定被淘汰掉。
基于财富不停留这一法则,那么,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呢?是奋斗精神。与其给你的后人挣一堆钱,不如让他们继承一种精神:奋斗。这也是为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奋斗通过什么来实现,当然是工作。财富不停留,工作就不能停止。工作停下来,就无法维持生存。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父母有钱,我是可以生存的。你父母可能的确非常有钱,但你能保证这些钱在你有生之年,一直待在你家里吗?守业更比创业难,你有没有能力守住这些钱,是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金融风暴可以让巨额财富在转瞬之间化为乌有,你又如何去面对?这是你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当中,不仅许多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更让一些国家陷入破产境地。当然,国家破产还不至于全国人民跳楼,但财富却从一个国家转移到了另一个国家。
奋斗通过工作来实现,奋斗却不等同于简单的工作。奋斗是带着激情做事情,是为远大理想而工作。有一位朋友在工作时,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在燃烧,燃烧自己的激情”。倘若能够以燃烧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非常优秀。在这种工作状态中,所获取的,无论是薪水、房子、车子等物质回报,还是技能提升、人脉积累等非物质回报,都是相当丰厚的。
励志格言选录
&&& 013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他付出了多少;一个人的声誉,并不是决定于他的权力多大,而决定于他承担了多大的责任。
——《责任=机会》
&&& 014当我们抱怨别人缺乏责任心时,首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当我们抱怨别人把责任推给自己时,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曾经推卸过。世界的改变要从我做起,责任的承担要从我开始。如果每一个人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上哪还会有不负责的人存在呢?
——《责任=机会》
&&& 015如果说逃避责任可以保护自己一段时间,那么,承担责任则可以长久地保护自己。因为承担责任固然有被处罚的风险,但不承担责任,倒可能遭遇更大的风险——丢掉饭碗丢掉前程的风险。
——《责任=机会》
第二章: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
&&& 1.工作占据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
一天24小时,从理论上说,8个小时属于工作时间,占据一天的三分之一。人生的价值,就是通过这三分之一的八小时来体现的。剩下的三分之二,被睡觉、吃饭等生理问题和休闲娱乐占据了。解决生理问题不会产生效益,但又不得不解决,娱乐不产生效益,有的人牺牲了部分娱乐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之上,他的成就就高于他人。
如果一天当中的工作时间被我们虚度了,没有创造价值,那么,我们这一天就是没有价值的。如果在整个职业生涯当中,我们碌碌无为,那么,我们一生也就一无所成了。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也是生命价值唯一的和最大的载体。
工作的境界,决定了工作价值的大小,也决定了人生成就的高低。
我在《最省力的6个成功法则》一书当中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现在已经广为流传: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山村,生活着三个好朋友,他们都是石匠,每天一早,他们就上山采石头,然后,把石头卖出去以获得生存的钱物。
有一天,一位先知来到这个山村,正好碰上三个好朋友在山腰汗流浃背地工作。“你在做什么?”先知问三个好朋友中最年长的一个。“我在采石头,养家糊口。”最年长的石匠回答道。他是三个中间最敦厚、最本分的一个,凡事都小心谨慎、讲求实际,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他从来都不会去做。“你在做什么呢?”先知问年龄第二的石匠。这个石匠想了想说:“我在磨炼自己,我要让自己成为全国最棒的石匠。”这个石匠思想比较开放,具有一定冒险精神,对比较有把握的事,他在思考之后,通常都敢于去实施。先知笑了笑,然后转身去问年龄最小的石匠:“还有你,在做什么?”
“我现在是在采石头,但我的目标是建造一座全国最漂亮的教堂。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为我的教堂而挣的。”
年龄最小这个石匠敢想敢做,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常常说出一些在常人看来根本不切实际的想法。
听他这么说,两个年长的朋友轰然笑起来:“又在做白日梦了,也不知道害臊!”
先知没有笑,而是赞赏地注视了一会儿这个小伙子,然后拍拍他的肩,不言而去。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20年。
在20年里,年龄最大的那个石匠一直在采石头,辛辛苦苦地劳作,但总是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如果某一天停止劳动,家里就可能断炊。
年龄第二的那个石匠的境况要好得多,他实现了他的理想,成为了全国最棒的石匠。在20年的前10年,他主要是在采石头,全国各地的珍稀石材有一半是他采的;后10年,他在采石的同时,也做石头雕刻,全国各地都有他的雕刻作品,还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替人辨别石材材质,或者指导别人采石。
当然,他最终没有成为雕刻艺术家,因为他没有想过要成为雕刻艺术家,并且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能力成为雕刻艺术家,他的雕刻品,基本上都是仿制或者复制前人的作品,没有创作成份,工艺上也谈不上丝毫创新。但他经济上很宽裕,他的家人可谓是衣食无忧。
年纪最小的那个石匠呢?
在20年的前5年里,他也是在采石,满5年时,他积攒了一小笔钱,他离开了采石场,远走他乡。
第七年时,在他的劝说下,一个有钱人愿意投资建造教堂,于是,这个石匠用这个有钱人投的资金,招募了一批人,成立了一个建筑队,着手建造教堂。教堂规划得太宏伟,而建造进度却很慢,第十年时,那个有钱人看不到希望,不肯再投资,教堂的工程差点半途而废。
这个石匠意识到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中,于是,他又招募了一批建筑人员,成立了第二个建筑队,这个建筑队专为民众修建民用建筑,修建民用建筑挣来的钱又投到教堂修建上。
第16年时,眼看教堂修建成功大半,这个石匠意识到教堂得有神职人员,于是,他委托别人经营管理两个建筑队,自己去学习如何做一名牧师。
如今,20年过去了,全国最具规模,最漂亮的教堂早已投入使用,而那个年龄最小的石匠的身份是两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牧师。
三个石匠分别代表了持三种不同境界的人。第一个石匠境界最低,他工作是为了糊口,但他最终却连糊口都困难;第二个石匠境界要高一些,在他心目中,工作是一种职业,他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三个石匠境界最高,在他心目中,工作是一种使命,工作是一份事业,他取得了最高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成功的人,不正是在视工作为“糊口”的手段吗?
上天是公平的,它给予我们每一个人同样24小时,谁也不多一秒,谁也不少一秒。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却是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成功者在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有效地工作,失败者在这三分之一时间里碌碌无为。
励志格言选录
&&& 016面对同一个问题,成功者可能找出一千个方法去解决,而失败者却可能找出一千个借口让自己放弃努力。我们应该形成这样一种习惯: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时,多问“方法在哪里”,而绝对不要问“困难在哪里”。
——《责任=机会》
&&& 017人世间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钻石就在你家后院;而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则是为寻钻石走遍天涯路,客死他乡,别人却在你家后院发现钻石。珍惜永远比寻找更重要。
——《责任=机会》
&&& 018如果别人都退缩的时候,你就应该前进一步,机会青睐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责任=机会》
&&& 2.让生命实现更多的价值
工作占据人生三分之一时间,工作是生命价值的最大载体。生命价值大小,应该是和工作成就成正比的。
现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太忙啦!”
他们真的很忙吗?他们上班时间偷偷地看网络小说,打网络游戏,或者在QQ里天南地北地聊天,8小时一晃就过了。下班后呢?要么斗地主,要么打麻将,要么泡酒吧,要么看电影。要说他的时间真的是排得满满当当的,但这些都是娱乐啊。无论是哪一种娱乐,少一项两项,都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但是,工作不做,人生就会变得单薄许多。
有一个朋友,2009年初的时候找到我,见面就说:“老邱,我要写一本书,你到时帮我介绍一个出版社啊。”我当即答应,并和他一起制定了写作计划。但到2009年底的时候,我问他书写好没有,他说:“实在太忙了,一个字都还没开始呢!”但在这一年里,我常常接到他的电话,不是叫我去这里喝茶,就是叫我去那里泡脚,从这些电话中看,他不是没有时间的呀。
人的一生实在是很短暂。回首过去,大学生活仿佛就在昨天,可再看看镜中的自己,已然是一副中年的沧桑面容。很多人活不到100岁,即使活100岁,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到工作上呢?25岁之前,基本上在读书,25~30岁,为成家的事奔忙,30~50岁,为孩子的事操劳,50岁一过,很多人都处于退休状态了,至少已经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工作了。
工作是生命价值的载体,谁能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谁的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去发挥,就可以获取巨大的人生成就。
有一天晚上偶然翻开学生时代的笔记本,看到20多年前自己写下的一句话:“我要向柳比歇夫学习。”柳比歇夫是谁?我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了。一查才发现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他一生只活了56岁,但他出版了70多部互不雷同的学术著作,还写了大量的论文,内容涉及多个学科。
即使他一出生就开始写作学术著作,一年也得写差不多一本半,才够得上70多本。另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你一定以为他是一个工作狂,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吧?其实不然,他每天都保证了10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并且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他的秘诀在哪里?在工作日志上。从他26岁那年的元旦起,他开始做工作日志,每天计划自己的时间,记下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里都做了哪些工作,还总结自己的得失,评价自己的时间是否用得合理,是否符合投入产出原则。除了每天小结外,每月、每年都还有总结。这项工作,他一直坚持到去世那一天,在30年的大约10800天里,一天也没有落下。这是何等的毅力啊!很多人没有写出70多部著作,就是因为他没有这份毅力。
&&& 56岁,比很多人的寿命都短,但是,70多部著作,却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每天、每月、每年的总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是他有效利用生命时间,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她的生命周期虽然有88年,但她只度过了一年的正常生活,而且是出生的第一年,剩下的87年里,她生活在没有光、没有声音、无法说话的孤独世界里。她就是海伦-凯勒。大家想象一下,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什么话也说不出,那是什么样的生活啊,而且是生活87年。但是,海伦在她不幸的一生中,却写了14部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大家最熟悉的。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在今天,翻开我这本小书的朋友,肯定都是比海伦幸运若干倍的人,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世界,可以听到悦耳的声音,可以自由地说出心中的话语。但是,我们有多少人写出了哪怕一本书呢?
让有限的生命,实现尽可能多的价值,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今天,就可以从做好工作开始,如果你觉得管理不好时间,那么,向柳比歇夫学习吧,把每一分钟纳入你的计划和总结当中。
& &&3.不要成为社会和他人的负担
努力工作,让生命实现更多的价值,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我们工作,有一个重要的而且是最基本的目的,那就是自立,让自己养活自己,不要成为社会和他人的负担。
很多人也许会说:这简单啊,就一个人嘛,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个人穿暖“全家”不冻。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反倒是有很多人在成为社会和他人的负担。
先说当下的“啃老族”吧。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供他们上了大学,他们总算参加工作了。他们不拿钱给父母倒也罢了,还得父母资助他们,买房啦、买车啦、结婚啦,都得父母掏钱。我们承认,由于房价太高,刚刚参加工作的购买起来很困难。但为什么不可以租房住呢?车更可以不买,结婚更可从简啊。这个群体拿着父母的钱生活,还到处炫耀,仿佛那钱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一样。可能因为有父母在后面支撑,他们中
相当一部分不敬业。不敬业自然无法创造业绩,没有业绩自然拿不到高工资,没有高工资就得继续“啃老”。这帮人,已经成为父母的负担,却心安理得。啃老不可能啃一辈子,这些人不努力的话,最终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再说工作不努力、生活陷入困境的那些人吧。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生活不如意,但他们不努力去工作,成天抱怨国家、社会和他人。在这些人看来,他是社会的一员,就有资格过上好日子,国家和社会有义务帮助他。如果不帮助,他们就有理由干出杀人放火的行径——拿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报复”,比如成都纵火烧公交车的那个人。这“报复”两个字是极不恰当的,谁也不欠你,谁也没惹你,你凭什么报复啊?公交车上陪死的冤魂,哪一个也不欠你什么啊!有一个富翁到一个贫穷的村子里去,发现一家人特别穷,家徒四壁,吃饭连筷子都没有,一家人用手抓食物吃。
富翁富有同情心,决心要资助这一家人,可当他走出这家人的门时,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看到这家人门口有很多的竹子,他们竟然还没有筷子用!他们的穷,是好吃懒做的结果。对于这类人,你怎么资助都是没有用的,你给他一袋种子,他不会种在地里去,而是把它们吃掉;你给他一头小猪,他绝对不会把它养大,而是把它杀掉吃了;你给他一笔钱吧,那更可怕,他们不会拿去做生意,也不会拿去存银行,甚至不会拿去买食物,他们拿去买烟抽,或者扑到牌桌上赌个天昏地暗,输光以后又等下一个人来资助他们。
贫穷不是可耻的,但如果贫穷却不思改变,就是可耻的了。无可选择地成为他人的负担也不是可耻的,例如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的人,我们应该照顾。但是,一个成为他人负担的人,如果认为他人应该负担自己,就是耻不可言了!上天给每个人一双手,就是要让每个人自己去工作,进而养活自己、帮助他人。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能力大的,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能力小的,就少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人留下的思想,至今依然是十分有价值的。如果连独善其身也做不到,那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真是多余的了,你不仅不能分担社会的责任,还要把你自己强加到别人的担子上去。
不成为社会和他人的负担,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我非常敬重那些人:他们身体残疾,甚至智障,但他们却通过工作养活了自己。对这个群体来说,养活自己,就是为社会和国家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作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健康的人,我们更应该担负起养活自己的基本责任。
&&& 4.生命卓越,人生才能无悔
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工作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生命追求卓越的过程,也是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生理意义上的生命,不可能永存,但精神意义上的生命,却是可以永存的,那就是生命的价值。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看到两类人:一类人因为成就卓越而流芳百世,另一类人因为坏事做绝而遗臭万年。以第二种方式进入历史的书页,恐怕是没有谁愿意的,那么,要让历史记住,就只有第一条路可选择了。从来不会有平庸的人能够被历史记住。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成天想着成功成名,可他们找不到方法。有一天,他们找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事业很成功,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他们问老人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自己成功,老人的回答让他们非常失望:“如果你们是学生,就努力学习;如果已经从学校出来,就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天底下那么多努力工作的人,要成功成名谈何容易啊?年轻人中间,除了一个人外,其余人都认为老人在忽悠他们,根本没有把老人的话放在心上。那除外的一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他认为既然老人都成功了,那么,老人的话一定是对的。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开始努力工作。当他努力工作之后,他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起来,并且更加有激情,同事、老板都对他另眼相看。不久,他得到了晋升,并且,节节高升。当他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之后,他成功了,也成为了很知名的人。而当年和他一起去请教老人的另外几个人呢?他们一直在寻找成功和成名的“捷径”,从来不肯安下心来好好工作,20多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一事无成,更丝毫谈不上知名度。
我当年听到这个故事时,也曾经不以为然。但当我从大学校园走出来,投身到社会之后,我才发现,要成就人生,的确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在这些年当中,我也碰到不少人,他们差不多到了退休年龄,甚至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却依然在为微不足道的生活费四处奔走,他们总是说着差不多悔恨的话:“后悔当年没有努力学习”、“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工作”、“后悔当年没有把握好机会”……人生的残酷就在于,当我们懂得后悔时,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曾经有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的意思是要将自己挣的钱捐出去。那么,在赤贫中死去,是不是一种光荣呢?当然不是。虽然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但金钱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之一。卡耐基是通过努力工作获取财富,然后又捐出3.3亿美元的财富。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历史会永远记住他的成就和他对社会的爱心。卡耐基13岁随父母移民到美国,14岁开始在一家电报公司当信差。当面试他的人问他对匹兹堡市的街道是否熟悉,他说不熟悉,但他保证在一个星期内熟悉。就这样,靠着勤奋,他在一个星期内,就熟悉了整个匹兹堡市的大街小巷,连郊区也熟悉了,博得公司上下一致好评。一年后,年仅15岁的他,就升为信差负责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只有生命卓有成就,人生才能没有后悔。我们对待工作越努力,后悔就越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努力,也许不能达到“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当我们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我们不觉得自己是虚度光阴就足够了。
&&& 5.价值最大化:决不安于现状
我要讲述的关于“工作体现生命价值”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决不安于现状。
平庸的人,有两个共性,一是很容易满足,二是很容易原谅自己。
小有成就,他们就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甚至沉溺于享乐之中;当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或者做错事情时,他们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活得太累。”的确,人生在世,不应该活得太累。但是,很多人活得不是太累,而是太闲了。吃喝玩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工作是他们不得已才做的事情,而且从来就不愿意认真去做。
平庸的人潜意识中有一种错误的认为: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将永远拥有。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那个故事里的小矮人,他们找到了奶酪,以为奶酪一直会供他们享用,直到某
一天,奶酪吃光了,他们才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境。
我认识一位年轻人,几年前他在一个行业协会工作。那个协会是半官方组织,收入非常高,普通工作人员年薪也在10万元以上。这位年轻人进了协会之后,就失去了工作热情,上班打游戏看网页,下班打麻将斗地主。
有一次,我建议他趁现在年轻,努力学点新知识和新技能,没想到他眉飞色舞地说:“天底下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垮掉的行业!只要我们行业不垮,我们这个协会就可以永远办下去,我们的收入就永远有保障。”的确,没有垮掉的行业,行业在,协会就在。但是,2008年里,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他们协会的会费收入锐减,雪上加霜的是,另一帮人搞了一个行业商会,和他们对着干,很多企业趁机抛弃了协会,加入了商会,因为商会能够帮助企业做很多事情,包括每年组织外贸洽谈会等,而协会却只收费不做事情。
&&& 2009年初,我又碰到了那个年轻人,他已经无法眉飞色舞了,他说现在收入很低,供房子的按揭款都很吃力了,正考虑另外找一份工作。
“你知道‘谁动了我的奶酪’那个故事吗?”我问他。
“知道,几年前就看过那本书了。但当时没往心里去,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那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他很沮丧地说。
我们常常会说到或听到“现状”两个字,诸如安于现状、维持现状、打破现状等。事实上,世界上从来没有,将来永远也不会有现状存在。时光在飞逝,物质在变化,我们眼中的现状,每一瞬间都在成为历史。早上起来,你看着镜中的自己,以为自己没有变吧?事实上,你比昨天晚上睡觉前,又老了一些了。
你拿起你的车钥匙,发动汽车,你以为你的车没变吗?它比昨晚你熄灭引擎时相比,又老化一些了;你经过的道路两旁,树林、高楼、行人等,似乎都和昨天一样的,事实上,这一切都在逐渐进入“过去”。时光是一双大手,它早晚要让一切存在的东西消失。
我们常常说没有进步的人在“原地踏步”,事实上,人生在世,要原地踏步都不可能,因为每一秒钟,你踏的都不是原来的地了。正如哲学家说的那样,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因为上一秒钟你踏入的河,已经流走了。
当我们拥有一份工作时,不要以为自己就可以一直拥有这份工作。有不少人在窥视着你的位置,他们可能把你挤下来;老板随时也在考察你,没准哪一天下班前,老板就通知你办离职手续了;公司经营面临着市场的挑选,公司可能倒闭,届时公司所有人都将失去工作。
平庸的人还常常有这么一种潜意识:我不前进,我也不会落后。所谓落后,是相对于别人来说。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你有1万元,算得上有钱人。那时先富起来的人就被称作“万元户”。但是,如果你一二十年都停滞不前的话,到现在也只有1万元钱,那就基本上算是穷人了。相对于你自己而言,你的钱并没有减少,但是,相对于别人来说,你的钱是减少许多了。
人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赛跑,和自己的过去赛跑,和他人赛跑。你走了回头路,那自然是落后了,你跑得慢了,也是落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钱人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了。为什么会换呢?先富起来的人,要么安于现状停止了前进,要么经营无方走了回头路,他们陷入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别人都一直在前进,没有人会看到他们落在了后面,就停下来等他们。
永远不安于现状,是人生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价值的保障。人生的确很短,但要在很短的几十年当中一直保持领先,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些一生都平平庸庸的人,我们实在找不到历史关于他们的记载,但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停下来的人,我们却是可以找到的。我比较关注文学界的人物,这里有两个文学界的例子:法捷耶夫29岁时就名震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了苏联作协主席的交椅。然而,在他后来的岁月里,他就忙着出访、开会、作报告去了,一生中再也没有写出一部作品。杰克-伦敦也是一个典型,他写出了《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起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功成名就之后,他沉浸在享受之中,不思进取,长期脱离创作,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1916年,他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现状无法“安于”,现状无法“维持”,现状更无需“打破”,因为现状根本不存在。工作是生命价值的载体,生命价值要得以最大化,就要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第三章:工作让我们与社会沟通
&&& 1.工作是进入社会的唯一大门
“进入社会”,这个词语常常被我们提到,并且在实践着。但是,怎样进入社会,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
在我看来,所谓进入社会,就是参加社会工作,融入社会当中去,并在这个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工作是进入社会的唯一大门。有人可能会说:“我不工作,一样可以进入社会啊!”你天天待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认识一些人,但这算不上进入社会,因为所能认识的是有限的,能够直接打交道的人就更有限了。天天出去玩?你的确可以结交一些玩伴,但你所接触的,也只是社会很小的一部分。
只有工作,才能让你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去,让你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让你有机会对社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让你真正了解社会。
工作是什么?
通常认为,工作就是做事情。但我认为,工作是与他人一起做事情。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他人的协助,同时,你也在协助他人。在一个单位上,我们与上级、下属、同事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当中,我们才具备完成工作的资源和条件。例如,一个销售人员,表面上看来,他可能独自奔走在市场第一线,但是,如果没有公司内部产品的供应,他能够销售吗?没有公司费用的支持,他能奔走吗?
正是这种相互的关系,让工作成为融入社会的途径。社会如同一张大网,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就在这张网中活动,你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不是孤立的,你将受到他人的影响,你也将影响着他人。
有一次,我提出“工作是进入社会的唯一大门”这个观点时,有人立即站起来反对:隐居山林中的人,他们不也是天天在工作吗?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乍一听,还真有些道理。但是,这些人虽然隐居了,却并没有完全与世隔绝。如果他是一个人,他隔三岔五会下山来采购生活必需品,他不是在“入世”吗?如果他们是一个小群体,他们当中一些人下山,一些人可能永远不下山,但他们之间在发生关系啊,不下山的还是间接在和社会打着交道。
前不久,我有幸读到星云大师的一本书,我发现,大师虽是出家之人,可对凡尘世事的领悟,远远超过很多天天浸染在凡尘当中的俗家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所谓的修行,并不是躲在深山老林里天天念经书。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用自己修行的成果,造福众生。如果仅仅是求一己得道,那就未免太自私了。读星云大师的图书,有时真有醍醐灌顶之感,他的思想,通过图书救助着许许多多的人。
哪怕表面上独自一人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他实际上也不是独自在做事情,他要利用各种来自他人的资源,他的成果要提供给他人。
有一位叫让-安葛奴的诗人在诗中写道:“怎样才能流芳百世?只有通过你的工作!”我们记住了达-芬奇,我们记住了罗丹,我们记住了爱因斯坦……我们记住了所有卓越的人,其实,我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名字,因为名字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我们记住的,其实是他们的工作成就。
要进入社会,要让自己成为社会有价值的人,就赶快工作吧!
励志格言选录
&&& 031老板是企业主人。员工是岗位的主人,从根本上说也是企业的主人。老板按股份比例,从法律意义上拥有企业;员工按责任大小,从事实上拥有企业。
——《职业常青》
&&& 032人生之所以辉煌,因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了辉煌。工作岗位是人生的坐标,工作业绩丰富了人生的内涵。
——《职业常青》
&&& 033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高素质不等于大成功。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失意的自我安慰!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怀才不遇,主动去“遇”。
——《职业常青》
&&& 2.工作是人际交往的保障
&&& 2009年初,我在一家公司做顾问时,碰到一位奇特的职员:一个身价数亿的女士,竟然到一个公司做了普通的办公室文员。
我发现她的“秘密”纯属偶然。我一直以为她只是一个小文员,可有一次参加一个金融论坛,竟然看到她开着豪华轿车去出席。
“你也许无法理解吧,我这样有钱,却去做一个小职员。”她说。
我的确不是十分理解。如果是为了挣钱,当然没必要去做一个小职员;如果是为了学东西,也不太像,因为她工作的单位,是一家非常普通的小公司,比起他先生的企业,实在是相差甚远。
“我现在依然是我先生那个公司的股东之一,先前我和他一起打理公司,但后来我发现我的存在,对他是一种妨碍,因为我们意见总是不统一,在一些大的决策方面效率很低,屡屡丧失市场机会。后来,我退出经营层,做起了纯粹的股东。但我闲不下来,我想找点事情做,而且,我担心不工作会脱离社会。对我来说,在哪里工作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所要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只要能够让我融入到社会中,随时跟上社会的步伐,能够保证一定的人际交往就可以了。”她向我解释说。
她要的只是一份工作,但是,她却非常敬业,凡事都做得认认真真。而且,也非常能吃苦,每天自己坐公交车去上下班,和其他人一起在小食堂就餐,领导叫加班时,她也从不落下。
听了她的解释,再看看她的工作状态,我不得不佩服她,她的职业境界,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的人。即使我,如果像她那么有钱了,再让我去做一个小公司的普通员工,恐怕都是难以做到的。
在她的话语中,我捕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保证一定的人际交往”。的确,工作可以保证我们每天和不同的人交往,尤其是一些窗口性的岗位。因为工作,我们不必天天只面对家人,不必天天只面对几个玩伴,因为工作,我们所经历的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
在职业场上,大部分人还处于工作谋生的阶段,因为他们物质财富还相对贫乏。但即使这些人,工作的交际职能依然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做人力资源咨询过程中,曾经分析过各个岗位的吸引力。我们发现,当薪水待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人际交往机会也是岗位的重要吸引力之一。办公室接待岗位,就比库房保管员岗位更有吸引力。办公室接待岗位,可以接触很多来自外单位的人,而库房管理人员,则可能长年累月待在库房里和物资或产品打交道,几乎接触不了来自外单位的人,和本单位的人接触都不多。有一位老库管员曾经这样对我说过:“我工作几十年了,社会上的人却认不了几个。”
如果我们不工作,是不是就丧失了很多交往的机会呢?不工作,我们也可以去交往,今天拜访张三,明天拜访李四,后天拜访王五啊。可是,如果人家都天天忙着工作,又哪有时间和心思来接待你呢?而且,这样的拜访如果天天实施,就成了一种严重的打扰了。1996年,我曾经有半年多时间处于失业状态。在失业之前,我曾经想找一段时间,好好去看看东南西北的朋友,但当我失业后,才发现朋友们太忙了,根本没时间陪我。感情好的,挤一点时间陪我,感情不是很好的,就让我周末再去。那阵日子,我曾经感慨地在文章中写道:“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去处,我却不知道该去向何方。”
工作的交往功能,再次证明了工作是进入社会的唯一大门。
励志格言选录
&&& 034先于上司想到上司的需求,你将是上司的“心腹”,何须愁工作稳定呢?
——《职业常青》
&&& 035让上司决策,而不是让上司思考。向上司汇报工作之前,先想好方案。上司是给你做选择题的,而不是替你做思考题的——上司要做的是回答你选哪种方案,而不是替你制定方案。
——《职业常青》
&&& 036没有机会做大事的人,是因为没有通过做好小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动发光。不因职位低而消沉,不因薪水少而放任,不因责任小而松懈。
——《职业常青》
&&& 3.自由职业者为什么多得抑郁症
对很多人来说,自由职业不是一个陌生的事物。
自由职业用英文表示是SOHO,也就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其本意是在家上班的意思。不过,我认为这个定义并不准确。我认为,凡是不属于任何一个组织,独立工作,自我管理,并获取收益的人,都属于自由职业者。以前,人们习惯把自由职业界定为“自由白领”,其英文中也包括了“Home”。我觉得这个外延界定也不准确,自由撰稿人、自由艺术家、自由设计师等在办公室工作的属于自由职业,流浪歌手、自由推销员、自由面包师、擦鞋匠、街头小贩、个体工人等不在办公室工作的也属于自由职业。另外,中国最大的自由职业群体当农民莫属,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农民就是彻底的自由职业者了。
为了便于表述,我们不妨把在办公室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称为“自由白领”,把不在办公室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称为“自由蓝领”。
自由职业一直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自由白领。首先,自由职业者没有人管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必匆匆忙忙去上班;工作进度可以自由安排,不必看上司和老板的脸色;没有同事纠纷和冲突;不必注重形象,穿双拖鞋甚至你要光着上身办公都是无人干涉的;收益可以完全支配,没有任何人来剥夺你的剩余价值。
但是,羡慕归羡慕,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做自由职业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羡慕者认识到自由职业者的生存压力。你要做自由职业者,必须有一技之长,能够挣到钱。在单位上班,有领导顶着,有同事分担着,做自由职业者,你却得大事小事一个人全担着。
这些羡慕者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但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社会交往的保障。相比较而言,自由蓝领成天在外面工作,和社会接触还是很紧密的,但自由白领长期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中,有时候可能很多天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那是很痛苦的事情。
我曾经做过将近两年的自由职业,那就是关在家里写书。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不出一次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有时候感到特别孤独特别郁闷。
虽然,自由白领最终也没有脱离社会,因为自由白领也要吃要喝,其劳动成果要交给他人以换成货币。但是,他们和普通白领相比,社会交往的面和交往的机会要窄许多、少许多。
从美国心理咨询专家统计的数字看,自由职业者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原因是这个群体离社会群体比较远,交流少,情绪得到释放的机会少。
这再一次说明,工作是进入社会的唯一大门,工作是社会交往的保障。看到这句话,敏锐一点的朋友可能马上要说了:自由职业者也在工作啊!是啊,自由职业者也在工作,他们也通过工作这道门进入了社会,但是,他们进入“大门”之后,没能进入“大厅”,而是拐进了一间小屋子,那里人很少,他们交流的机会也少。
常常有这么一些年轻人,领导稍稍批评他们一下,他们就甩出一句“我不干了!”这是很轻率的语言。当你放弃工作的时候,你所放弃的,不仅仅是那不多的月薪,更是放弃了你在社会中的一个“坐标”。当这个坐标存在时,你就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存在”,是重要的一分子,当你失去这个坐标后,你就可能成为被人遗忘的一粒尘埃。
励志格言选录
&&& 037事物本身没有灵魂,但如果你有了方法,事物便有了灵魂,你用方法把握事物的灵魂,一切事物便能如你所愿。
——《职业常青》
&&& 038作为一名劳动价值供应者,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的劳动至多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是创造不了价值的,无效劳动不能参与社会价值分配。
——《职业常青》
&&& 039不肯付出额外的劳动,一定得不到额外的报酬。额外的回报包括:
&&& (1)薪水和奖金。
&&& (2)晋级或晋升职位。
&&& (3)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丰富。
&&& (4)良好的职业口碑。
&&& (5)获取更宽的就业渠道。
——《职业常青》
&&& 4.感恩工作中的每一个人
《感恩的心》不是最完美的一首歌,但它一定是最动人的一首歌。当你投入地唱时,即使你五音不全,也可以唱得泪流满面。不过,现在这首歌被商业化了,形式化了,很多单位的确天天在唱,但唱的人都是一副麻木的表情。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注重“感恩”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我们一辈又一辈中国人的做人准则之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感谢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教育我们,然后要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在工作之后,要感恩上司,感恩领导,感恩老板,感恩同事,感恩客户,感恩消费者。我们再把目光放得开阔一点,我们要感恩政府,感恩公职人员,以及感恩默默奉献着的每一个熟悉的和陌生的人。正是因为有这些需要感恩的人存在,我们才得以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安安地生活。
感恩亲人、朋友、师长,以及感恩为社会奉献的人,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被人接受。但感恩工作中的人,很多人却难以做到。职场是一个利益场,几乎所有的人之间都存在利益之争,而且关系越贴近的人,争斗越厉害。正是这种争斗,让很多人觉得感谢工作中的每一个人是不现实的。甚至很多人心中充满了对老板、对上司以及对同事的仇恨。尤其是对狠狠批评过我们的上级,以及与我们发生冲突甚至打过我们“小报告”的同事,我们简直对他们恨之入骨。
这样对吗?
当然是不对的。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下:他为什么成为我的上级?她又为什么成为我的同事?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能够成为上下级的有多少?能够成为同事的又有多少?事实上,我们首先应该珍惜这种相处的机会,这是一种缘分。其次,我们不妨问问:如果和大街上的陌生人相比,我身边的人是该感恩呢还是该仇恨呢?大街上的陌生人的确没有让你不愉快,但是,陌生人给过你工作机会吗?没有,工作机会是领导给的。那么,陌生人给过你工作上的帮助或配合吗?也没有,给你帮助和配合的是同事。
在对缘分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再看看:老板是不是每时每刻给你脸色?没有啊。同事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冲着你来?也没有啊。我相信,排除个别极其恶劣的老板和同事之外,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老板和同事,可恨之时间和不可恨之时间对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最后,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微不足道”的可恨也该省略了。老板为什么会批评你?因为你工作没做好,或者你做好了,但你没有正确传递信息,让老板误解了你,后一种情形还是你的责任。同事为什么与你发生冲突,甚至打你小报告?那是因为你们有利益冲突,他也要生存啊!生存,是一种合理的动向,有什么不对呢?换了你,也难免去争那一时之利的。
讲到这里,我总会想起一个故事:两个很要好的战友迷失在森林中,食物越来越少了。有一天,走在前面的一个偶然回头,发现后面一个正用枪对着他,要打死他。后面那个见自己被发现了,马上哭着跪在地上,说自己家有老母,自己得活下去,而食物不够两个人吃了,他所以想打死他。前面那位朋友是怎么做的呢?他原谅了他,因为在他看来,活下去是一种正当的合理的欲望,何况还是为了家中的老母亲活下去。被原谅的朋友,自然是感恩不尽,两个人的友谊又更进了一步,成了更好的朋友,并齐心协力走出了森林。
一个准备杀死你的人都可以原谅,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工作是进入社会的一道大门,当你选择进去之后,就一定要接受各种各样的人。当你抱着感恩的心与人相处,你就会发现工作很快乐;当你抱着仇恨的心工作,你就会工作得很痛苦。仇恨不是别人放在你心中的,而是你自己放在心中的,当某一天你被仇恨压垮时,那也是因为自己不断加的重量。一位英国作家说得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是我们通过工作进入社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 5.以利他之心和人相处
通过工作进入社会之后,除了感恩,我们还应抱着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是相对于利己之心的一种心态。利他,就是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先考虑他人,后考虑自己。先考虑他人利益,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需要。因为你不考虑他人的利益,你根本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谓利他方能利己,利他,是每一个人成功和发展的前提。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个小故事:
谢姆斯和劳伦是两个银匠,他们制作的银首饰非常精美。
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把自己制作的首饰交给珠宝店出售,珠宝店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这个差价是制作利润的10倍以上。
“我们如此辛苦,却挣不了钱,而珠宝商不过是把我们的产品摆进柜台销售,他们轻松得不得了,却挣那么多,凭什么啊?”有一天,谢姆斯非常不满地对劳伦说。“这很简单,人家有店铺啊,而我们没有。”劳伦说。“不行,我要自己制作自己销售。”谢姆斯说。第二天,谢姆斯就停止给珠宝商供货了,他凑钱开了一家很小的首饰店,专门销售自己制作的银首饰。而劳伦还是一如既往地和珠宝商合作。
由于谢姆斯选的口岸很差,小店装饰不上档次,而且只有一家销售店,他的生意非常差。更让谢姆斯想不通的是,同样是他谢姆斯制作的首饰,以前在珠宝商的店里经常受到消费者好评,但自己销售后,消费者却把它们说得一无是处。
没过多久,谢姆斯的小店倒闭了,他想与珠宝商重修旧好,但珠宝商已经不答应了。因为自从谢姆斯退出珠宝店后,劳伦的银首饰进一步得到消费者认可,已经占领了全部的市场份额。
商业关系就是一个互惠关系,你必须让对方有利可图,你才有利可图。在这个故事中,谢姆斯之所以生意做到山穷水尽,就是因为他无法接受别人赚钱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谢姆斯这样做生意的还真不少,他们无一例外地做不成功。
有一个年轻人,某天跑到我办公室来向我诉苦:“生意太难做啦,我的人脉资源太有限了。”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对我说:“以前打过交道的客户,几乎没有回头客,新开发客户又太难。”
为了帮助他,我做了一些调查,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他的服务没有跟上,生意做了就“了”了,连回访都没有做;二是他赚得太多了,普通毛利在25%左右,而他赚的毛利高达38%左右。对于服务,他接受我的建议,马上搞起来,但少赚一点他难以接受。“做生意,就是图利啊,哪能少赚一点呢?”他很不理解。我给他分析重视客户利益的意义在哪里,“只有客户的利益得到保证了,你的利益才会源源不断,你和客户应该是利益共同体,如果保证客户的利益是你的利益得以保证的前提,那么,即使在共同利益中,客户占九成,你占一成,你都要兴高采烈地接受。”
可惜的是,这位年轻人最终没有按我的建议去做,没过几个月,他终于撑不下去了,不得不关掉了公司。
与此相反的,是另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小企业主,他专门给大厂加工配件。如果按单个配件来看,他每个只赚取12元钱,而客户拿回去,一转手就赚78元。当我问他会不会因为客户赚得太多而心理不平衡时,他说道:“我心理很平衡的,如果我眼红别人的78元利润的话,我可能连12元也赚不到了。”
其实,不仅在商业中,在任何领域,包括学习、生活、交友等,都离不开利他之心。把利他放在学习、生活和交友中,听起来似乎太俗,铜臭味太浓,但实际上,你真的不能给他人带去一点利益的话,你还有什么价值呢?人是为价值而存在的,没有价值的人,终会被所有人抛弃。
感恩是心态,利他是行动。利他之心是继感恩之心之后,值得大力倡导的一种理念。抱着利他之心去工作,抱着利他之心去学习,抱着利他之心与人相处,社会这道大门就会随时向你敞开!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吃亏了,你不先吃亏,难道让你去占便宜?
励志格言选录
&&& 043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是“同重量级合作”,员工与企业合作,也是“同重量级合作”。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就像一列快速飞驰的火车,无法与企业一同成长的人,注定要在一些转弯处被摔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职业常青》
&&& 044成功就是勇往直前,而失败就是过早言败。在成功者眼里,1%的可能也是可能,1%的可能也值得100%地去做。
——《职业常青》
&&& 045今天的竞争力,来自于昨天的学习力;明天的竞争力,决定于今天的学习力。大学教育,只是教育的开始。大学毕业,只是学习的开始。
——《职业常青》
第四章:工作让生命“加长”“加宽”
&&& 1.生命延续的两种方式
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从小开始,就比较注重体育锻炼和养生,那么他的生命过程就可以少一些病痛,这个过程也可以得到延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更长寿。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比较努力,创造了更多的成就,那么,他的生命过程就因为卓越的成就而更加丰富——即被“加宽”。
传说中的彭祖活了几百岁,他是非常懂得养生之道的,他通过养生,将生命“加长”了。相对于“加长”生命的人来说,通过努力将生命“加宽”的人要多得多。鲁迅先生只活了55岁,他的生命是相对比较短的,但他留给我们丰富的人文学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加长”和“加宽”,是生命延续的两种方式。
孔子是几千前的圣人,但我们今天阅读《论语》时,仿佛他就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精神生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历史就像一个夜空,它让卓越的人生命如恒星永远闪烁,而那些平庸的生命,就只能算是萤火虫,光亮转瞬即逝。一个没有成就的生命,只能算得上一副行尸走肉,来世上消耗一些资源,然后又归于尘土,什么也不会留下。
我碰到不少年轻人,我劝他们努力创造,让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多价值时,他们总是说:“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啊。”事实上,有很多事情,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够取得“加长”、“加宽”生命的机会。
在荷兰,曾经有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他来到一个小镇,谋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很多年,其间从来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看门的工作,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但他不甘心这样过一生。从工作开始,他选择了一种既能看好门,又方便从事的业余爱好:打磨玻璃片,他要磨出放大倍数超越任何人的放大镜。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很多年,他磨出了放大倍数非常高的镜片,并因此发现了一个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正是这一成就,让他名声大振,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虽然他只是一个农民,但这丝毫不影响巴黎科学院授予他院士头衔,甚至,英国女王都亲自到小镇来拜会他!他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的生命是丰富的,是加宽了,同时也加长了,他活了90岁。磨玻璃片,这是一项多么平淡无奇的工作啊,但因为他的努力和坚持,他从镜片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认为,这个故事,值得很多年轻人去品味。
生命的过程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虽然不能无限制地加长或者加宽,但通过努力,总是能够取得相当成效的。那么,以怎样的方式去加长或加宽呢?最根本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努力工作。而且,这也是唯一的途径。如果一个人只研究养生,什么事也不做,那他糊口都可能成问题,又何来生可养?
励志格言选录
&&& 046老板和员工在工作目的上有一个重大的区别:老板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命运,绝大多数员工工作的目的却仅仅是为了改变生活。
——《像老板那样工作》
&&& 047能够像老板那样杰出的人,总是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或者把现有工作当作自己的第一份事业。而绝大多数普通员工却只是把工作当作谋取基本生活费的手段,尤其是把第一份工作当作不得已的暂时选择。
——《像老板那样工作》
&&& 048老板们是激情重于能力,能力重于知识,员工却可能恰恰相反。
——《像老板那样工作》
&&& 2.工作是一种健身方式
工作让生命“加长”,首先体现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健身方式。
长寿,一直是人类关心的一个问题。谁不想长寿啊,但怎样才能长寿,自古以来却没有一个定论,也没有具体的方法。
有一次,我到青城山去旅游,看到一位老人,须发皆白,但精神特别好,背负着至少一百多斤的粮食在山路上健步如飞,我空着手都跟不上。在他停下来歇息时,我一打听,吓我一跳,他都83岁了!
“你身体这么好,是如何养生的呢?”我问他。
“养生?很多人都来问我养生之道,哪有什么道啊?在我看来,要身体好活得长,就是不停地工作,但又不能过于劳累。”老人说。
我听明白了,就是工作,劳逸结合地工作。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成都一份报纸上,看到一位老人的报道,92岁高龄了,依然身体硬朗。老人1988年就退休了,退休之前,他是木工。考虑到自己年龄不小了,退休之后,他找了一个比较轻松的活路:擦鞋。没想到一擦就是21年,只是最近因为风湿病厉害才再次退休。
老人搬过一次家,住得离城比较远,每天清晨6点过,他就出发了,背着好几个大包搭乘公交车去摆摊点,直到傍晚6点左右,才收摊回家。21年天天如此,没有休息,没有周末,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可能大家认为他的工作很挣钱,其实不然。他每天也就擦五六双鞋,一双鞋1~3元不等,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10多元钱,不好的时候可能一分钱也挣不到。为了能多赚点钱,他除了替顾客擦鞋,还会“兼职”为人修车、捡一些废品,顺带再卖点儿青果。我想,他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身体健康。
境界较高的人应该能够认识到:工作,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份礼物,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很多年轻人并不能理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看来,玩才是快乐的,工作是辛苦的。如果要说玩,90多岁的人,有时间玩,也有资格去玩,但他们却因为工作而快乐,因为工作而健康,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分析众多成功人士的生命史时,我发现,这些人在职业生涯当中,工作的意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