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内网安全管理平台大平台网络中如何查询资金来源

作者的其他原创文章
财会领域为人趋之若鹜的当属CPA,为与其他国际会计师资格区别,且称为“CICPA”。就如今财会考证之热而言,CICPA首当其冲,个中原因包括其证书本身的含金量和对所需知识的高度浓缩,也包括在目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对更高级管理职位的专业诉求,以及与HKICPA之间的互免政策之诱人。CICPA推出由来已久,网上备考总结层出不穷。在此现身说法,主要针对毫无财会背景之人士。
作为一个大学期间没有接触任何财务的文科生,我曾经怯生生地问学长报考CPA的问题,学长傲慢地告诉我:“文科生想考过CPA,母猪也能上树了。”事实证明,母猪的确可以上树,但凡考试总有方法,撇开原始积淀不谈,肯花时间,CPA已经成功了一半,公平可信。对于网上充斥的将CPA过分妖魔化的言论,我持保留意见。毕竟身边那么多学医的、学语言的、学考古的都能试水,CPA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高峰。
中心思想:合理搭配、讲求思维、做题巩固
对于朝九晚五的在职人来说,一年报考两门且保证通过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当然大牛人除外,否则欲速不达。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如果发现还有好多没复习,难免出现怀了几胞胎只能保其中几个的尴尬。
会计关键词:教材-记忆-理解
会计主要介绍企业常见交易和业务活动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
较难的章节包括:金融资产四分类、减值、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特殊销售处理、利息资本化、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融资租赁、外币折算、日后调整、合并报表等,其中合并报表一直是很多第一次接触会计的人的梦魇。
毫无财会知识的人初读枕头一般厚的书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会计被大部分人认为是专业阶段中最难的科目。但是由于会计教材条线清晰,多读几遍,辅以习题,慢慢也就能看懂,甚至在考前通过大综合题多多练手做到数个相关章节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并不是难事。
会计备考注重理解,理解的基础是计算和背诵,从基础过度到理解的途径是做题和思考。复习方法说来很简单:教材-课件-习题。建议课件之前看一遍课本,看懂是其次,重要的是知道会计学哪些,哪些没看明白,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之后的复习重点。然后跟着课件非常仔细地过一遍教材,重点章节听两遍,辅助习题,此阶段基本能做到课本读懂,简单习题有了感觉;再经过集中较高强度的习题练习之后,基本就做到理解了;最后是上机模考,合理把握实战节奏和时间。就我而言,书至少精看了两遍;东奥和中华的参考习题都做了一遍,外加错题整理了一遍。
审计关键词:实务-理解-教材
审计主要讲注册会计师如何审计,审计方法和审计原则有哪些。
很多人觉得审计要在会计之后考,我并不这么认为。拥有事务所实战经验是通过审计的一大优势。作为文科生,审计是我最看不下去的一门,整本书密密麻麻的文字,就算耐着性子看了也不一定就在脑子里有了印象。基于之后的实务经验,我发现其实整本书就一个中心思想,即风险:承接业务时的风险评估、执行审计时对各个业务环节风险的识别、针对风险的各项审计程序、与人员沟通时候的风险导向思想,以及审计业务尾声再次为识别风险而进行的复核。
基于风险思维,很多审计程序和原则变得很容易理解,再回到教材中记忆细节就很容易,特别是一些流程和程序上的问题。这和会计备考理解更为困难的特点有很大不同。因此会计到最后是通过做题进行巩固,而审计到最终则是从题中走出重新落实教材。
财管关键词:公式-做题-熟练
财管主要讨论公司管理资金的能力和企业价值的评估,包括筹资、投资、运营等方面。
财管最好在会计之后报考,因为财管中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是基于对整个财务报表的理解,有会计基础对于准确理解财务报表,尤其是管理用财务报表作用不小。和前两门相比,财管更注重快速准确的机上计算,因此教材中的公式应该通过大量做题烂熟于心,还要提前熟悉机考环境和编辑公式。
财管的重点知识点归纳起来有:管理用财务报表、资金时间价值、公司价值评估、筹资投资、成本预算等。其中,管理用财务报表和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财管基础,前者是财管选取指标的原则方法,后者是财管计算的基本思路。复习方法上,建议重点放在课件和习题,书本是基础,而整体复习则高于书本,即需要花时间做题巩固,没必要将太多精力放在教材中一些太细枝末节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解题并非只有一种方法,比如对公司的价值评估就有若干种方法,因此在熟练运用的同时,还要求能够区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如果没有明确指明,应该采用最快或计算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
税法关键词:记忆-计算-熟练
税法介绍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车船税等在内的十几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和税收优惠。
税法是背诵与计算的结合,CPA税法既会考书本中的具体规定,又会要求考生运用具体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或交易的特殊情况等进行计算。税法复习重点突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税,这五个税种占考题大半以上,而且涉及很多特殊交易的税务处理,以及优惠政策,尤其是企业所得税还涉及企业财务报表解读,因此需要花较多时间,尤其是在熟练计算上。其他小税种,如: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关税、城建税等由于计算简单,也不涉及太多的税收优惠,基本属于知道公式就能计算,因此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税法的综合题有时会涉及前后联系的几个小问题,此时计算要特别仔细,否则一题答错,后面都错就得不偿失。
建议在复习方法上对不同税种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采用“二八法则”。比如,对小税种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加上考前集中巩固,这部分内容基本没有很多变化,题目也比较常规,较容易掌握。而对于重点的五大税种,要做到能灵活根据不同情况正确判断计算原则和税率等要素。例如,对增值税,因为涉及进项税抵扣,因此计算思路与其他几个税种不同,进项、销项要单独看待,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况,一步步计算,切忌一步到位;涉及增值税的特殊交易部分,尤其是销售退回和固定资产的抵扣,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听课件,自己动手总结。企业所得税也是较难的章节,需要分清可扣除部分与不可扣除部分,其中又涉及很多优惠政策,以及针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不同处理方法,但是税法考试中对于企业所得税的考查相对常规,在掌握书本的基础上辅以做题,所得税并不难。
经济法关键词:情境-记忆-编码与解码
经济法介绍了商务环境中的法律法规应用,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破产法等。
复习经济法是一个将教材文字转化为情境,然后记忆的过程,到了考场上则是将考题中的故事转化为教材中的相关规定的过程,就好似一个编码,一个解码。经济法靠背没错,但是死记硬背肯定收效甚微,最有效率的记忆方法就是将文字转化为自己的符号和图画来记忆。比如,票据流转过程用文字表达通常是大篇幅的,但是用箭头图就很直观。相信听过郭帅的课的考友一定对此印象深刻。
另外,针对不同情况自己整理表格对比记忆也是有效的方法。比如,对于有限合伙企业和普通合伙企业在出资方式、人员构成、权利义务、财产转让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制定分栏表格自行将教材中的关键词填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加强记忆。
战略关键词:记忆-树形图-总结
战略介绍了一般风险管理原则和战略制定方法,包括:战略5P、波特五力模型、SMART、PEST分析、SWOT、价值链分析和COSO内部控制的内容,很杂,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
很多人认为战略是6门专业课中最容易的,不过对于没有财务背景的人来说要通过战略也意味着记忆很多新的东西,并且在答题时能切换到战略的思维,会答出一些教材中的关键词,能在分析一个特定情境问题时灵活运用战略的诸多分析方法和模型。
战略复习的重点并非做题,而是自己整理和总结各个知识点,将相关内容和关键词联系起来,制作知识架构树形图,强调:自己整理!比如,针对COSO内部控制的复习要与之后的内外部审计师职能等相联系,答题时要紧扣题目情境中的风险点,结合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综合阐述。可以说,战略是基于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的讲故事。只有记忆、掌握了很多知识点,并且通过整理相关知识点将其系统化、树形化,才能在考场上思路开阔、逻辑清晰。否则,故事就会断片或是“顺”不下去。
教育背景篇 1)四大名校 VS. 财经院校
国内高校里王牌四校北清复交组成了第一梯队,而在南北高校的进一步厮杀中,南方高校略胜一筹。看来咨询之风在南方更盛啊,小伙伴们,干巴爹!
除了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院校与外语类院校也有很亮眼的成绩,所以学校出身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筛选项。扎实的金融知识与熟练的语言技能在咨询行业里也是大大的加分项。
同时,很多咨询顾问具有海外教育背景。与国内大学四校领跑的情况不同,毕业于国外高校后再进入咨询行业的人数也相当可观,但不同大学间难分伯仲。不过,这一点无法细究,因为。一排排金光闪闪的商学院已经亮瞎了小编的眼……
踏入顶尖商学院就是走向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跑偏TT)的人生赢家之路啊。此言不虚,诚不我欺。
在欧美院校大比拼中,美国院校大获全胜,小伙伴们,咱抽空去办个美国十年签证怎么样? 2)硕士 VS. 其他学历
从学位来看,硕士是咨询从业者中的主力军,但学历并不是绝对的门槛,本科毕业就进入咨询行业的人数也达到了25%,啧啧啧,相当可观。本科小伙伴们,如果你们足够优秀,先别急着读研,咨询行业的大门向你们敞开~ 3)根正苗红 VS. 理工人文
不出所料,以工商管理为代表的经济金融类专业受到咨询行业的特别优待,因其课程设置及社团、实习等相关经历最为相关。
不过,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别着急,理工类学科的专业知识积累以及对统计、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的锻炼,人文社科专业对人文素养、沟通表达技巧的培养也能帮助大家脱颖而出。知识、实践加上对咨询行业的热情,大家的机会都是大大的哟。 职业发展篇 1)高洋上vs. 基本功
咨询顾问是不是都无所不懂、十项全能冠军?在MBB员工展示的LinkedIn领英档案个人技能中,既有较为宏观的管理咨询、经营战略、战略规划,也有非常具体的尽职调查、行业研究、私募股权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Excel这项技能在这个列表里非常显眼,而PPT却默默隐居幕后,大表哥大表姐们,嗯,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不懂……
看着这个技能排名list,咨询顾问的一天似乎已经浮现在脑海中:吭哧吭哧找数据,勤勤恳恳建模型,Excel和PPT陪我到天明……不过,吐槽归吐槽,有针对性地练好基本功,才能帮助你扎扎实实走的更远。 2)人脉!人脉!人脉!
LinkedIn校园曾经对比过各行业总监和初级职员的LinkedIn领英联系人数量,发现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但是!看看这个数字对比,MBB三家咨询公司的平均LinkedIn联系人数量比总监的平均人脉还要高出30%……咨询行业以为客户解决问题,制定战略为己任,一般以围绕客户建立项目的方式开展工作,而越往上走,客户关系管理这一块就约为重要。这也就不难理解人脉对咨询行业的重要作用。
看看这个数字,再看看你们自己的LinkedIn人脉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道阻且长啊! 3)实习质vs. 实习量
哎?终于有一个数字让我们看到一点人生的希望了!与很多人想象中进入咨询行业前一定得有好多好多实习经历所不同,数据显示,顶尖公司咨询顾问的平均实习次数只有2次,relief……小伙伴们不必再为了刷N份实习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地挤地铁、开夜车啦。
等等,不要撒花欢庆得太早,先看看你的2份实习都是在哪个行业……什么公司……什么岗位……做了多久……嗯,要证明你对咨询行业的热情,还是赶紧点开顶尖咨询公司的PTA或summer intern招聘帖,投简历去吧~ 4)up or out
MBB三家行业老大里,麦肯锡以三年零一个月夺得“员工最长情”称号,贝恩公司的员工平均工作时长也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工作之后埋头苦干三年左右,就可能迎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次变动,这也与咨询行业里工作三年后“up or out”的说法不谋而合。是继续升职还是另谋轨道?
在头三年要攒足劲儿,一级级打怪通关之后,技能满格经验值满格人脉满格,就可以抬头看看前方的路啦~
当然,首先…… 5)高起点选择多
路在前方,可是,要往哪里走呢?数据可以回答你。
即使跳槽,绝大多数咨询人的首选仍然是与咨询紧密相关的金融及商业服务行业,其次还有时下的大热门——高科技产业。看看客户的来源分布,咨询行业里,和甲方项目还没做完人就被挖走的传说,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不管继续从事相关行业还是转行,咨询人离职后去的公司也是名头响当当的big name~无论是MBB之间互相跳槽,还是转去中金、腾讯、德意志银行……咨询工作的高起点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它为从业者提供的优质平台与广阔视野也是其他行业无法匹敌的。
本文相关的原创文章
内资所的内控审计是流于形式的,主要仍然依赖大量的实质性程序。也就是说,内资所是“伪风险导向审计”。
作为一名曾经的IT审计师,我毕业之后拒了四大的OFFER,去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时立信刚加入BDO,我们部门的老板从美国BDO回来,负责组建立信的IT审计部门,我是第一批跟我们老板干革命的。
IT审计分为ITGC和ITAC的审计,ITGC实际上审的就是内控,而ITAC很多可以被划入实质性程序的范畴。我们审的主要客户,如王维前辈所说,都是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基金等,主要是银行(插句题外话,选择了审计行业是我的不幸,选择了IT审计是不幸中的万幸,那段时间工作让我对金融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干了时间不长,我辞职了。一个原因是,立信审计的方法论基本上是不依赖内控(实际上所有的内资所都是),内控底稿二审三审都不看的,而IT审计的重心又主要放在了ITGC上,我们给其它财务审计部门写的底稿,别人基本不看直接扔进仓库。我一看,尼玛IT审计师在这不就是个摆设嘛。当然,我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不符合我的性格、兴趣和立志要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生目标。
同时,我十分不同意某些四大人的言论,什么“四大是正儿八经走路,国内所是野路子”,实际上,单从审计技术上来说,内资所的方法并没什么不妥,审计人员的个人技术上甚至都高于四大。
而且风险导向审计中强调的内控审计,在国内当前审计环境下,到底有多少实质作用,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确实都还值得商榷。很多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就是自欺欺人。
众所周之,国内的上市企业要舞弊,一般都是管理层授意,而当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现有的内控审计方法论基本就是失效的。比方说,如果我要伪造收入,我当然会把收入相关的合同什么的全都伪造好、签好字让你来查,靠查内控能查出什么?
中国上市企业的股权一般来说都比较集中,实际控制人往往也是最高管理者,相对国外上市公司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及所有者和管理者高度分离的治理结构,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会有更强的舞弊冲动,这样一来大部分时候花费大力气做的内控审计实际上作用都不大。而实质性程序会让人觉得更踏实。
因此,实际上内资所的审计方法论不依赖内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是觉得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么多无用功,实在没意义而已。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体制的错。
四大工作忙是众人皆知的,但确实会有不少空余时间。是否能好好利用这段最黄金的时间,不给人生留下遗憾,是非常重要的。以资后来者参考: 一、如何高效利用工作时间,以挤出个人空余时间 和绝大多数工作一样,四大的大部分时间也是被浪费掉的,大多数活儿都是deadline逼出来的。所以有句话叫做“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但deadline也有区分,有的Manager可能项目开始缺乏计划,工作内容和方法欠缺安排,下面的小朋友就很惨,天天都是deadline,但对项目整体推进作用不大。 要改善这个问题,主要有如下三条: 1、提高工作技能 几乎每个毕业生都会在简历里写“熟练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但没几个小朋友会使用数据透视表、条件筛选等稍高阶的Excel操作,Word加个页码都能乱七八糟,更不用说会搞个Access数据库、用SQL查点东西了。因为专业技能差而导致的加班一点都不值得同情与理解! 说到电脑多说一句,很多小朋友在公司电脑里装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听歌啊,下载啊,看电影啊,桌面秀啊,美图啊,小游戏啊,等到急用电脑却死机的时候开始骂破电脑。怪谁呢? 另外,现在大多数电脑都配了较高版本的office,里面OneNote、SharePoint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神器,有效利用的话战斗力指数大增。 2、加强沟通能力 一些小朋友比较羞涩,习惯了学校里一问一答、不问不说的好学生模式;另一些有个性的小朋友表现欲太强,但废话太多、跳跃性太大说不到点子上,这两种情况都非常耽误事儿。可能Manager交代让去做A,问听清楚了没有,小朋友说听清楚了,结果做完之后一看,完全就是两回事,M火冒三丈:“Redo!”于是只有继续含泪加班还没OT…… 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没听清,活该! 随时备一支笔一个本子是好习惯,除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外,还能锻炼自己迅速归纳概括的能力,将听到的最关键的信息记下来,久而久之就锻炼出来抓要点的能力。然后,将这个要点反馈给说话的人:“你刚才说的我理解是xxx,是不是这个意思?”是,那就立刻去做;不是,那是我理解有问题,再继续沟通确认。 3、学习时间管理理论 这方面资料很多,GTD、TFT、拖延症等。最好都能读原著,例如《Getting Things Done》《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拖延心理学》《小强升职记》《把时间当做朋友》《晨间日记的奇迹》《番茄工作法图解》等等。 二、个人空余时间做什么 1、英语沟通能力提升 四大之中有全英文工作底稿的,也有中英文并用工作底稿的(号称本地化做的好)。但除了个别项目需要之外,口语一般多用中文。即使是海归背景,与国外团队协同工作时仍然有难度。有碰到项目上请来国外专家,只有请Partner当翻译的情况。这也是中国籍员工升迁遇到天花板的最大原因。 英语考试分数高和使用英语正常交流是两回事。 2、健身和合理正常的饮食习惯 虽说四大是加速折旧,但据我观察,绝大多数四大员工不知道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如何保证健身和合理正常的饮食习惯才是最大问题。都知道要减肥,但很多小姑娘的方式就是不吃晚饭,结果就是胃病很流行,身体吃不消。黄金的时代不能有黄金的身体,那是很令人后悔的事情! 3、培养一个爱好 高工作压力环境下有个爱好会让人变的有趣很多,而且将来从四大出去也能有个专长。我同事中就有利用一切休假时间去各海岛学潜水的、有业余时间学插花离职之后开花店的、有热衷做饭最拿手各类烘培甜品法餐的(男生)、有参加各种拉丁舞国标舞大赛的、有热衷收藏各类钢笔的、有学习WSET侍酒师的。 4、专业提升 例如考证(CPA、AICPA、ACCA、CFA、FRM、CMA、CIA、CISA)。考证的主要目的是拿Q-pay,没有Q-pay基本没啥必要考证。 三、还能做什么? 上面这些是针对普通员工的,如果是战斗力超强的四大员工,可做的事还有: 1、自学四大内网资料 一般分国内的内网和Global的内网。上面东西非常多!部分按权限区分,如果看不到的话找你的M或SM卖个萌要一下就行。E-learning不太建议看,废话太多且太慢,高战斗力员工怎么受得了呢? 我看过的至少有: a.可以查到PRC-GAAP、US-GAAP和国际准则以及各大委员会的正式文件。 b.可以找到各个service line的方法论、Toolkit和案例集。例如组织规划与HR体系设计、战略规划、客户关系管理、创新体系、变革管理等等。各家的方法论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国内对方法论一般认为很虚,但如果真正读懂了方法论,那将建立起强大的分析框架。 c.各主要行业的介绍,例如流程图、重点企业、关键控制点、审计步骤等。行业划分这几家略有不同,但都比较全,多为老外撰写,与国内同行业有区别。 d.主要信息系统介绍,应用系统层面主要是SAP和ORACLE EBS。也有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e.自主开发的软件下载。各家都有一些自主开发的软件或工作模版,国内我们使用的通常是某一两个manager依据国外内网上的东西汉化修改而成,为何不直接读原版?软件方面也有很多小而美的软件,是国外同事受虐之后开发的产物,碰到类似问题何不先借鉴人家的经验? f.漂亮专业的图片。对,没错就是图片!PPT神器啊! 2、公司和行业资料 四大都和世界著名智库、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员工凭工号可以免费查询公司简介、经营分析、新闻报道、第三方分析报告等等各类信息。想想看,客户领导大会小会口口声声要求要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正好你在访谈时偶尔蹦出来对该行业国际顶尖的几家公司情况如数家珍,客户还会认为你是资历浅、不专业的刚毕业小孩么? 3、公司外部官网宣传资料、杂志、分析报告 四大经常出一堆的文章、杂志、分析报告等等。员工们自己都懒得看,但这些东西对客户来说就是撰写报告的绝佳材料!你想,客户给领导或政府部门打报告要钱,师出无名啊,正好你看这四大出的刊物里提到国外公司都如何如何重视,国外公司该方面投入如何巨大,为何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等等,这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了么?有心的小朋友注意收集一下定期发给客户吧! 好吧……你真看到这里了?有男/女朋友没?没有的话利用个人业余时间赶紧去找一个才是正事!!!
1、本土化是四大所的必要选择对于大陆的本土企业,已经逐步消除了最初对老外的盲目信任,对于本土业务的审计、税务、咨询等各类业务,国内大中型企业开始意识到本土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只有对本土文化、人际交往、市场环境、政府关系有深入理解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些客户。因此,对于这些四大所,他们有必要引入更多本土人才,才能更好地应付客户。2、本土人才国际化成为四大所的本土化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化,更多的取得高等教育、国外顶尖大学学历、国际从业资格、国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开始回流大陆四大,并服务客户。他们可以提供给本土客户更全面的国际化服务,他们有能力成为这些网络在大陆成员所中核心管理人员。3、本土化是四大所的必然趋势在2013年,中注协加强了对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要求,根据《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方案》:第二章 合伙人的资格条件第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应当有25名以上符合本方案下列条款规定的合伙人、100名以上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以及等值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出资。第五条 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其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合伙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有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最近5年连续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下列业务的经历,其中在中国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经历不少于3年……第七条 不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或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专业资格但持有财政部认可的相关国家或地区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及外国人可以担任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有取得财政部认可的相关国家或地区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后最近10年连续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本方案第五条第三项所列业务的工作经验,其中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经历不少于5年。(四)至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设立批准日(即财政部核发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日,下同),该类合伙人占合伙人总数的比例及其在合伙人管理委员会(或履行会计师事务所最高决策管理职能的其他类似机构,下同)中的比例不得超过40%;截至日,该类合伙人占合伙人总数的比例及其在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中的比例不得超过35%;截至日,该类合伙人占合伙人总数的比例及其在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中的比例不得超过25%;截至日,该类合伙人占合伙人总数的比例及其在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中的比例不得超过20%。对于转制后的四大所(目前均已完成转制),这些事务所未能取得CICPA的合伙人比例受到了很严格的限定,因此这些事务所适时的发展其CICPA队伍,是政策驱使的结果。当然,老外也能取得CICPA,但是以我们的了解,HK和Singapore的par会说一些中文,但是是否能以考试的状态使用中文存在很大的质疑。(CICPA即便是海外考试,目前仍然只有中文考试,不提供英文考试)。同时,对于首席合伙人的要求,更是直接对国籍进行了限定:第十一条担任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或履行最高管理职责的其他职务,下同)的,除满足前述条款规定的合伙人资格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国国籍。(二)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三)有最近10年连续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本方案第五条第三项所列业务的工作经验,其中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经历不少于8年。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应当是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当然,港人也算中国国籍,能在大陆工作8年以上,应该也搞定CICPA了。因此,本土化是四大的必然选择。毕竟不是所有港人、马来人、新加坡人都愿意千里迢迢来到大陆考中文CICPA,并长期在大陆执业的。更别说欧美的人士了。4、现状与尴尬如前所述,目前四大的核心团队的负责人还是以香港人及东南亚人为主,咨询更是以欧美人为主,即使是有中国人,大都也是有着香港或欧美的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士。而完全本土培养、本土成长的合伙人比重还很低,但随着这几年四大所开始更多地将优秀的人士送往发达国家培训工作,相信未来本土化工作会有更深入的变化。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扫盲
& & & &据说很多人诧异德勤有安全咨询部门,其实四大的业务链很广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以德勤为例大概说一下主要的业务包括什么,算是扫盲了。欢迎补充和指正:
& & & &众所周知审计是四大的代名词,这也是四大的老本行,但是收入比例逐渐在下降,意味着业务的多元化。审计大家都很了解,所以我介绍的不多。审计业务主要包括
& & & &1.年度报表审计(大规模公司还会有预审)。各种审计
& & & &2. IPO 审计,企业上市前财务合规性审计。各种审计
& & & &3.专项审计(就某项具体事项出具审计报告)。各种审计
& & & &4.验资,四大基本不做的,因为没有技术含量,但也是事务所基本业务之一。基本没人做过
& & & &5.尽职调查,各种审计,程序神马的也和审计类似。
& & & &6.清算审计,各种变现,各种清算
& & & &但你发现审计其实是“鉴证”业务,是个独立第三方的真实性检验员,出具审计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风险。所以审计师会比较死板,思维比较固化,想问题会比较认死理。怀疑精神,就是我们常说审计职业病。
二、税务&商务咨询
& & & &税务服务也是四大老牌的传统业务了,随着税法的完善和更新,税务的范围越来越宽,很多人都说做税越到后来越不像做税,更偏商务咨询,税务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税务业务主要包括:
& & & &1.税务申报代理:也是最烦琐,最基础的工作,包括公司税种申报,个人税种申报,所以就分了公司税组,个人税组,美国税组等等,就是申报,为公司,为个人,为在中国的美国人申报美国税等等。
& & & &2.&税务咨询:各种咨询,合规性的,避税的,减免税的,高新技术的等等,写咨询报告,给客户提供税务相关的各种咨询意见。也包括为相关政府部门做顾问,比如很多你们熟识的税务法规是DTT帮忙起草的。
& & & &3.国际税服务:利用国家间的税收协定制定公司架构安排筹划税负的一个组。各种写报告
& & & &4.并购(M&A)各种尽职调查,协助FAS部门同事一起坐公司财务尽职调查,从税务角度找到未来可能的风险点和影响企业估价谈判的问题。
& & & &5.转让定价,是全球筹划税负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包括基准分析,和预约定价安排,各种分析和各种谈判。因为预约定价安排就是和税务局谈判让他们接受你的定价安排。很专很窄
& & & &6.海关/间接税:针对海关关税的各种咨询和服务
& & & &7.税收抗辩:打涉税官司时候充当律师的角色。
& & & &8.商务咨询:各种架构安排,来华投资,公司设立、注销等等流程代理,商务运营的相关咨询。
& & & &9.律师事务所,彻底变身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 & & &10.移民。 包括移民咨询和一些简单的代理。
三、德勤咨询DC
& & & &北美规模最大,收入最高,口碑也很好的咨询公司,也是业务最繁杂,有各种你想象不到的新奇业务他们都可以提供,超越想象。
& & & &1.&企业战略咨询(Strategy & operation),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和MBB竞争的也是这部分的业务。就是常见的战略、客户服务市场、供应链管理、企业并购战略等等。更细的服务线。
& & & &2.财务管理咨询。这个是有别于FAS的,主要包括财务战略Planning,财务管理提升咨询,企业performance improvement.资本机构优化等等小的服务线
& & & &3.专门针对金融业的战略咨询,项目管理,风控,银行优化,准则咨询等等。
& & & &4.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就是常说的HR咨询,包括绩效考核设计,企业文化整合,薪酬规划设计,HR战略咨询,HR Leadership 发展,培训之类的。
& & & &5.&保险精算咨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DC这块业务也很大,而且在美国也是最大的一块。包括保险公司风控管理咨询,社保养老金核算神马的,并购尽职调查估值(保险公司),模型分析之类的小服务线。
& & & &6.企业ERP实施。包括SAP,Oracle,GDC等软件的实施。
& & & &7. IT咨询,IT planning,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咨询,各种优化等等咨询。
& & & &8.&国家安全咨询,美国有的部门,给美国安全部门做咨询和各种信息的优化。
& & & &9.&公关,你们不知道DC美国和中国还有专门的公关部门,提升企业形象和帮忙解决问题吧。
& & & &10.全球交付业务,就是所谓的外包服务部。很杂,比如劳务派遣什么的还有各种服务外包。
四. ERS 企业风险服务
& & & &这个部门其实是从审计分出来的一个部门,更关注的是企业的内控,风险控制,从财务流程、计算机系统、等等方面去发现潜在的风险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也做内部审计,内控之类的。
& & & &细小的业务线也很多,我就不太多具体说明。主要包括:
& & &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咨询、资本市场风控服务、合规性检查、信息技术风控服务、ERP系统控制(就是发现里面设计流程时候可能有的风险点)、企业内控咨询、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IT尽职调查、数据分析等服务
& & & &这个部门的业务其实和审计还有DC有很多交叉,但是市场细分这部分业务就独立出来了。比较有意思,但是跟人不好,你会觉得很无聊。觉得还不如去审计算了。哈哈
五. FAS 企业财务咨询
& & & &我把FAS放到最后,不是说他最小,反而FAS的业务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和FAS的同事关系比较好,大家经常一起做项目。这个部门整体来说还是蛮有技术含量的,而且以后跳槽的门路也挺宽的。就是出差很多,比审计还多,而且要各种访谈,很锻炼人哦。但同时对财务的基本功要求也很重要。这个部门具体包括:
& & & &1.&企业财务咨询,常说的TT,就是M&A时候的尽职调查,各种尽职调查,包括财务DD,运营DD,出差很多,而且辛苦,但是喜欢MA和DD的人会觉得很好玩,各种企业都看得见,各种谎言猫腻要看得到。
& & & &2.&商业DD,这是个对着电脑和各种数据库research的部门,就是看企业在商务上有没有什么黑点,有没有贿赂过啊。欺诈之类的。
& & & &3.CFA,这是一个很高端的服务线,是最接近投行的一个服务组,找种子企业,协助尽职调查,帮忙联系融资,最后包装上市或者卖掉。这个服务线业务不多,但是每单都很大。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典型代表!
& & & &4.&法政会计。最像律师,经济案件中取证的和辩护的一群人财务人员。
& & & &5.&重组(restructuring) 帮企业整体上做规划咨询,理清架构安排,但主要的客户是银行。项目都比较大。
& & & &6.&估值(valuation) 这是个辅助性的服务线,就是协助企业并购时候的估值,还有上面提到的CFA部门的目标公司估值,建模型,讲故事。
& & & &相信新人看完这个帖子基本对四大所有的业务都有所了解了。
& & & &虽然以德勤为例,但是四大的业务同质化基本一样。就是德勤的服务线配备的更完备一些。
& & & &看完这个帖子,对每个服务线做什么的就有概念了,也就知道在哪条线最容跳槽,能跳到什么行业,就不要再问那种低级的问题“四大跳投行、PE容易不容易”之类的。比如你做税务的美国税,你想跳投行肯定没戏,如果你是CFA,或者TT,投行和PE都过来挖人,很容易跳过去。所以耐心的了解四大的服务线,你会知道你明天怎么走,跳槽的出路在哪儿。
& &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内容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有 474 人读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股平台资金来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