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贪嗔痴中"贪,嗔,痴,恨."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的贪,嗔,痴,怎样理解?
贪、嗔、痴。又作三毒、三垢、三火。即:(一)贪火,渴取一切顺境。(二)嗔火,对所遇逆境引起忿怒。(三)痴火,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凡人之烦恼,以贪欲、嗔恚、愚痴荼毒人最剧,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爱)
外贪——对男女身分和五尘境界,心生贪著;
内外贪——于他于己,起贪染心;
遍一切处——于所有外境,心生爱著。
(2)嗔(憎恨)
非理嗔——没有外来的恼乱,而自己憎恨;
顺理嗔——受其他事物恼乱,才生憎恨;
诤论嗔——争论是非,而起憎恨。
俱生无明——与生俱来的无知;
分别无明——成长过程中才污染和学习的无知。
看你所问的该不是五戒?而是学佛修到“见道位”后,
要修除障碍心性的“性障”,即:贪、嗔、痴、慢、疑。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剖析,如一个人陷入贪嗔痴的状态,是一种因贪得无厌而对人不满引发气恼使人变得愚笨的心理反映与行为表现。
贪,即贪婪、求多;嗔,...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确实有这句话。就是邪师说法非常多。如何鉴别所说法是否为邪法?首先要知道邪师说法,(邪师)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贪嗔痴。你心中有了贪嗔痴...
答: 我是阴历七月二十出生的不知道我以后的宝宝会不会跟我同一天呢?
答: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最终全国963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在当地广泛开展的特色鲜明的某种群众性文化...
答: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最终全国963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在当地广泛开展的特色鲜明的某种群众性文化...
答: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最终全国963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在当地广泛开展的特色鲜明的某种群众性文化...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贪嗔痴和七宗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