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心念佛能往生西方吗可以往生吗

第三方登录: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月妙法师发;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信不真,第二愿不切,第三行不深;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对话:有一位信众他问一位念佛的;《阿弥陀经》中讲到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一切的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法则,西方极乐世界也;2、怀疑行法太容易;《阿弥陀经》中说“若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月妙法师 发布时间: 1:04:56 繁w版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念佛法门,在整个普遍大众中是有许多人修学的。但是,当我们仔细地去了解,这么多的念佛人当中,真正往生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信不真,第二愿不切,第三行不深。 第一、信不真。主要有三个方面: 1、怀疑教法是佛权说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对话:有一位信众他问一位念佛的师父说:“师父,请问一下!《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真的有极乐世界吗?”师父回答说:“哎哟!谁知道有没有呢?”其实像这样的问答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疑惑净土法门的言教,是世尊为了引诱众生入於佛道而方便权巧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真实有的。 《阿弥陀经》中讲到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他会生起疑惑。认为:哪里会有这么多的珍宝可以让我们拿来造路建房呢?尽然黄金为地,简直让人难以相信。因为在娑婆世界我们都没有见过啊!所以便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世尊为了度化众生而权巧所说的化城。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其实这是以凡夫的境界来怀疑圣人的境界,就像以贫穷人的境界来怀疑富贵人的境界一样,不免有些幼稚可笑了。 一切的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法则,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它并不是凭空而有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中作法藏比丘时,踏着古来诸佛的行径而发的大愿。在经历无量的阿僧o劫去实践,所修的无量功德而成就的。以如是不可思议的清净妙因,方才结成如此不可思议的清净妙果。所以极乐世界是真真实实有的,并不是世尊方便权巧所说。 2、怀疑行法太容易 《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个薄地凡夫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七天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些人怀疑这种修行方法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佛教通常的修行方法是:修止观,达到止观双运,修行才算上了路。怎能只靠念一句佛号就算是修行呢?修行原本为了断惑证真,但是断惑证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须要经历三大阿僧o劫方可断尽,怎么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专凭一句佛号即可带业往生呢? 我们要知道念佛法门具有两种力量,一是自力,就是我们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二是他力,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力。修行其它的法门,纯靠自力,不靠他力。所以自己必须把见思二惑统统断尽,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门,自他二力兼有,一方面自己念佛产生一种心灵的力量来调伏烦恼;另一方面产生忆念佛陀的力量感应道交,帮我们消除无始劫来的业障。只要一心念佛,见思二惑虽然未断尽,也可依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力,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哪里须要怀疑呢? 再者,‘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阿弥陀'这三个字,它具有“无量”之义。阿弥陀佛他的寿命、光明、功德、智慧、相好、说法、化度。。。。。。等等,无一不是无量的。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亦皆无一不是无量的,所以’阿弥陀佛'这一个名号,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德号。我们如果念'阿弥陀佛',即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即一切,所以佛号不可思议。 3、怀疑自己障深慧浅 前面所说的两种怀疑是对于教法的疑惑。这里是对自己的怀疑,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大善根福德之人去的,自己障深慧浅,纵使念佛恐怕也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 大家千万不能对自己产生如此怀疑,要知道你我其实都是善根深厚的人!怎么这么说呢?看看现在社会上的人,终日忙忙碌碌。忙着干什么呢?忙着争名夺利,忙着造无量无边的恶业。那么,我们既不忙着争名夺利,又不忙着造恶业,都能够来念佛。如果没有大的善根福德,那您怎么肯这样做呢? 而且我们要知道:“我虽是业障凡夫,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内心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我有灵珠一颗,久经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我们又怎能对自己的觉性产生怀疑呢? 世尊告诉舍利佛说:“舍利佛,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佛,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六方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看,不仅仅是世尊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恒河沙数的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广长舌相乃是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打妄语,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大阿僧o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可想而知念佛成佛是绝对可靠的,我们一定要笃信不疑,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第二、愿不切 q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的决,愿的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依次而看,一个念佛人如果信不真、愿不切,念佛即使喊破喉咙也只是远因种子。 那么我们愿不切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对于娑婆世界还有太多的留恋与不舍,哪怕知道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与快乐,但还是喜欢舔那刀刃之蜜。 娑婆世界充满众苦,无有诸乐。智者大师他对于我们娑婆世界五欲的快乐,讲了一首偈颂,他说:“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其实当我们冷静下来思维,这个五欲的快乐是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追求时,当你在年轻的时候,读完书,进入了这个职业,你立定志向,使令你富有、使令你追求美好眷属的时候,其实你追求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压力很大,因为你要追求,别人也要追求,所以追求的时候是有一种逼迫之苦。 第二个,得到时。等到你中年的时候,你一生的精神体力,晚年的时候,得到你心中所要的,你快乐了吗?不是,“得时多怖畏”。因为五欲的快乐是非常的脆弱,你必须不断地担心怎样才能够维持它的相续。所以你得到的越多,你心中的害怕也就越严重,所以拥有越多的人心中的忧愁、压力是越大的,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非常脆弱的,可能明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消失掉了。所以内心当中是非常怖畏的。 第三个,失去时。你得到时,你没有真正的感到安稳与快乐。等到有一天失掉了,“失时怀忧恼”忧愁悔恨,临近崩溃的边缘。这时候你更加地痛苦。 对于五欲的快乐总结归来,“一切无乐时”。你追求的过程你并不快乐,得到的时候有一点快乐,但这个快乐夹带着怖畏,你也没有真正的快乐,没有真正受用,等到失掉的时候你比那些没有得到的人更加痛苦。 娑婆世界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虚幻不实的,世间一切的人为灾害、自然灾害让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是诸类的痛苦比比皆是。我们每天都会为明天我将如何?而担惊受怕,整日忧心忡忡,苦不堪言。何时才是出期呢? 我们再来看看极乐世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彼佛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实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这是多么庄严的极乐世界啊!就连那里的鸟儿和树都在说法,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哪里还会再去造恶业呢?试问像这样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我们不心生向往,那您又向往何方呢? 茫茫苦海内,弥陀为舟航。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末法时代的救命草,我们一定要牢牢抓紧永不放手。极乐世界是我们众生最好的归宿,所以,我们一定要尽此一报生,往生极乐国。 第三、行不深 我们经常会看见一种现象:许多人手持佛珠,一边与人攀谈,一边手拨佛珠。在我看来这是功夫成片人的境界,对于我们这些还是散心位的菩萨们还是必须专一深入的好。要不然:口念弥陀心散乱,念破喉咙也枉然。 有人会说:“既然临命终时,乃至十念,既得往生。那现在我们又何必着急着念佛呢,”这种想法,是太轻视念佛的行门了。所谓“临命终时,乃至十念,既得往生”这是绝对不会错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一点,《阿弥陀经》上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如果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能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来念十念佛号,别说十念乃至一念阿弥陀佛圣号,既得往生。然而谁又能保证自己到了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呢?平时都不用功,到了临命终时四大解体,八苦交煎。哪里还记得念十念阿弥陀佛呢?恐怕连一念都想不起来吧!所以要想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得在平时多下苦功夫。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念这个佛号,使得我们的这一念心跟阿弥陀佛相应呢?印光大师说:“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这当中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念从心起”。就是这个佛号要从内心生起。念佛最怕的就是佛号只从嘴巴生起,而心中还在打妄想,所以我们念的这个佛号,要从内心深处那一念至诚皈依的心生起来。第二“声从口出”就是将内心当中忆持的这个佛号,靠着嘴巴的震动,将这个佛号的声音给创造出来。第三“音从耳入”也就是要将嘴巴念诵出来的“南无阿弥陀佛”的音声,再用耳朵把它听回去。要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听自己念诵的声音,不能去听别人的声音。我们听自己的声音那是反闻闻自性。如此相续不断,产生一种专注力达到一心不乱,就能於阿弥陀佛相应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的心,忆着佛、念着佛,现前和将来,决定可以见到佛,也就离成佛不远了。其实我们不用假借其它的方便来帮助,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就能得大智慧,心开意解,见性成佛。 世尊在《阿弥陀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许多人说:“念佛求往生,那是消极的厌世。或是贪心的想去极乐世界享受。”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厌离娑婆并不是消极的厌世,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我们欣求极乐也不是贪心的想去极乐世界享受,而是往生极乐世界可以永不退。不退转有四不退转:第一个、位不退。第二个、行不退。第三个、念不退。第四个、毕竟不退,它是q益大师提出的,它是特显念佛的不可思议。 可能有人会问:“在娑婆世界修行,即使是阿罗汉都尚有隔胎之迷。那极乐世界为何具有这不退转的功德呢?”那是因为:一、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持,所以不退。二、因为常常见到佛的缘故,念念求成佛道,所以不退。三、因为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悉演妙法,增长我们的正念,所以不退。四、常於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外无魔障,内无烦恼,所以不退。 世尊在《阿弥陀经》中再三劝愿说:“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可见世尊说此《阿弥陀经》的本怀,就是为了让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都能够求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39等内容。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释自了法师心得报告――念佛不得力的原因_...印光大师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 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 8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隐藏&& 念佛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 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 摘自钟茂森博士讲座《因果轮回的...  念佛人的种种误区和魔境 印光大师 一、念佛人的种种误区和魔境: A:未得...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6页 免费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念... 3页 免费 ©...  往生的人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净土法门学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就 像从前李老师说的,“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也不过三、五个”。往生的人 不多,什么原因...  净空法师答:念佛人功夫有得力、有不得力。如果真正功夫成片,这个念佛 人得力,临终,冤亲债主不会障碍他。如果你的功力不到,换句话说,你往生不 了,冤亲债主要来...  论念佛人临终往生与不往... 2页 免费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6页 免费 三种...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  大安法师答:有些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正 信正见...大行法师念佛三七日,见琉璃地,亦未对人说。他预知时至后,只是将 往生的日期...什么是“易行道”?散心念佛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吗?--d净意的空间、学佛网个人空间
※ 与我交友
※ 法宝流通
我的友情链接
17:23:00 阅读:&&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是否开示过只要具足“信愿”两点,即使不能做到一心念佛和功夫成片,散心念佛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珍爱生命,拒绝杀生,请选购学佛网居士鞋:。
评论人:善人&[]&& 时间: 13:08:00&&&&&&&&&&
南无阿弥陀佛!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净土宗念佛法门属易行道,其它都属难行道。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再来)法语:1.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2.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3.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所以,无论怎样念佛都能往生。这就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原汁原味的念佛法门---净土宗弘愿门./jtzjj &当今末法时期唯有念佛法门了生死。我也是学修“易行道”弟子,你可加我QQ 共同学习。
评论人:净山&[]&& 时间: 19:20:00&&&&&&&&&&
印光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
问,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课非但无力,且无时间。如长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决计欲生,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
答,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不以古人所说者为指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6页 答俞大锡居士问)
问,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7页 答俞大锡居士问)
评论人:净山&[]&& 时间: 19:05:00&&&&&&&&&&
“下辈下行下根人。十恶五逆等贪_。四重偷僧谤正法。未曾惭愧悔前愆。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叁华障重开多劫。於时始发菩提因。”(摘自《观经四贴疏》) & & & & & & & & & & &请师兄细看《观经四贴疏》中的九品往生章就知道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号散乱心念佛能往生吗? - 知乎3被浏览42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散心念佛能否往生的辨析
  散心念佛能否往生的辨析
  仁禅法师开示
  对于我们学净土的人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散心念佛能否往生呢?也就是说,念佛的时候还有妄想夹杂能否往生呢?许多人对此都有疑惑,下面我们就进行详细分析。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凭我们自己随便想一想就可以的,依我们自己的凡夫分别念没有用。我们必须要依可靠的教证、理证,内心才能对这个问题产生决定无疑的胜解。
  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回答:若有真信切愿,即使散心念佛,也能往生。
  下面略举一些教证来说明。然后,再专门辨析既然散心念佛也能往生,是否就不需要伏惑的问题。最后,再例举公案来说明。
  [提要:
  问:散心念佛(念佛时还有妄想)能否往生?
  答:若有真信切愿,亦能往生。以下略举教证。]
  一、教证
  分九:1:善导大师《般舟赞》;2: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3: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4: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5:《印光法师文钞》复郁智朗居士书;6:《印光法师文钞》复何希净居士书;7:《印光法师文钞》复朱德大居士书;8:幽溪大师《圆中钞》;9:妙莲老和尚第49大愿
  1、善导大师《般舟赞》
  首先来看善导大师《般舟赞》:
  “定善一门韦提请(愿往生),散善一行释迦开(无量乐);
  “定散俱回入宝国(愿往生),即是如来异方便(无量乐)。”
  定善是韦提夫人请问,让本师释迦佛宣讲的;而散善,也就是三福九品,是指散心、没有禅定的善行,这是释迦佛无问自说,自己开显的。不管是定善还是散善,如果能回向的话,全部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如来异方便”。不管定善还是散善都可以往生,都是靠佛力。
  2、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我们净高班去年刚学完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许多道友应该有印象,其中给我们介绍了往生的人有定、散两种根机:“此明一切众生,机有二种:一者定,二者散。若依定行,即摄生不尽,是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就和前面《般舟赞》中讲的一样。
  此外,《四帖疏》中还讲到:“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名为定善;三福九品名为散善。”三福乃至九品,甚至上品上生都是散善。
  说中、下品是散善,可能有些人还能理解;而现在上品都有可能是散善,不一定有禅定,无非是具有大乘一些殊胜的功德。比如上品下生,无非是“但发无上道心,唯此一句以为正业,更无余善。”(《四帖疏》)有了世俗菩提心(不一定是入资粮道的世俗菩提心,可以是造作的世俗菩提心),依这个散善就可以上品下生。如果有胜义菩提心,那品位就更殊胜。上品三人都不一定要有禅定,以一种散心的资粮就可以上品往生。
  这样我们就知道,你如果有真信切愿,散心也绝对百分之百往生。甚至如果你有大乘的世俗菩提心这些修法,即使是散善也可以上品往生。前面永明禅师说散善称名“得成末品”,这是从一般事相上的念佛,没有大乘修法的散善上讲的。依善导大师的讲法,散善通九品,不一定是“末品”、下品,这个我们要注意。
  3、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
  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如果“信得决,愿得切”,信愿真切,散心念佛也决定往生;如果信愿不真、不猛,即使一心不乱也不一定往生。所以蕅益大师就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能否往生就看你有没有真信切愿。
  4、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
  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只要有真信切愿,即使心散乱,你也是能绝对往生的,只是品位可能会低一点。当然,品位的高低还要看你的资粮,你如果有上品的资粮,那散乱心念佛也不一定就是下品往生。这里蕅益大师是讲念佛可以历九品净四土,是一种特殊的讲法,跟善导大师九品的讲法不完全一致。这里主要是让我们知道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
  5、《印光法师文钞》复郁智朗居士书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郁智朗居士书: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
  往生全靠信愿,没有得三昧,没有一心不乱也可以往生。所以我们念佛不要只是在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上做文章,而不在信愿、净念上用功。“净念”,就是都摄六根而念。
  6、《印光法师文钞》复何希净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何希净居士书: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
  我们不能总是想着要得一心不乱,以为“如果没有得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如果这样想就麻烦了,就与佛不相应,障碍自己往生,这一点非常重要。
  7、《印光法师文钞》复朱德大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朱德大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印光大师讲,现在许多念佛人都注重一心而不注重信愿,这就已经失去净土法门的扼要了。如果他又生起一个“未得一心,恐不能往生”的疑惑,那就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了,相当于障碍自己往生。本来求一心不乱“似乎是好想念”,你如果在信愿上加强,以求得一心,那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因为没有得一心不乱,就以为不能往生,那就成了“坏想念”。
  印祖《文钞》当中这类教言非常多,这里仅举三个。
  8、幽溪大师《圆中钞》
  幽溪大师《弥陀略解圆中钞》:
  “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虽然念佛,但是“浩浩见思实未伏断”,浩浩的见思惑不用说断除,要想伏惑也不容易,很困难。而临终的时候,我们众生能心不颠倒,不是靠自力能主持的,而是全仗阿弥陀佛他力加持,“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本来以我们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有正念的,但是靠佛力加持,“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幽溪大师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明白。
  这样我们就知道,不要以为自己平时念佛没有到一心不乱,没有伏惑,所以就不能往生了,这样就会障碍自己。而临终的时候是依靠佛力加持,“令心不乱”。
  9、妙莲老和尚第49大愿
  前几年往生的,二十年行了十次般舟三昧的妙莲老和尚很有意思,他发了第四十九大愿:散心念佛也能往生。当然这不是说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不圆满,而是妙莲老和尚真正深得净土的精髓,所以特地显现,故意要发第四十九大愿,提醒我们散心念佛也能往生,让我们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不应该怀疑,也没必要担心。可以说这是妙莲长老真正的用意。
  二、散心念佛亦能往生,是否不需要伏惑的辨析
  分二:1、解释对憨山大师《费闲歌》的误会;2、印祖《文钞》批评反对断妄念佛之说
  [提要:
  问:散心念佛亦能往生,是否不要伏惑?
  答:分伏惑与伏惑训练;分平时与临终之差别。]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个疑问:既然散心念佛亦能往生,那是否就不要伏惑了,没必要专门去追求一心了呢?
  当然这个观点肯定是不对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开几方面来讲。
  就像以前学的关于带业往生的道理一样,我们带业是可以往生的,不要以为有惑种就不能往生,一定要断惑才行。往生完全是靠他力,不是靠自力,这一点你没必要去担心。
  我们千万要注意,断惑是指断惑种子,而伏惑是伏现行。临终时伏惑还是需要的,不可能带现行烦恼往生到西方。所以我们平时还是要注重断妄念佛的,要经常去做一些伏惑的功夫,以念佛去降伏贪、嗔、痴现行烦恼,这方面不能不注重。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伏惑又有永伏与暂时伏的差别。永伏,就如智者大师示现的观行五品位,圆伏五住烦恼。即使是永伏,也不一定要按这么高的圆教要求,这里主要是从往生断见思惑(烦恼障)上讲,从能出轮回的角度上讲,不一定要从大乘所知障(法我)的角度上讲。永伏是比较高的境界,我们就不用说,这里谈的伏惑最多是做到暂时伏。
  另外,不是说平时必须要伏惑,否则就往生不了,而是临终要伏惑。当然,临终也是靠佛力,而不是靠自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关于伏惑以及这里散心念佛能否往生的问题,下面我们也不妨根据一些祖师大德教言来分析一下。
  1、解释对憨山大师《费闲歌》的误会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散心念佛不能往生的想法呢?他就说憨山大师《费闲歌》里面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依这么一言半句,就说:你看,“口念弥陀心散乱”,不是“喊破喉咙也枉然”吗?那当然就不能往生了。
  但他不知道,憨山大师《费闲歌》前面还有两句,完整的应该是:“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他断章取义,把前面两句砍掉,只拿后面的两句,当然就产生疑问了。甚至有些人只把后两句拿来做教证跟人辩论,那更是没有意义的。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说明这个“口念弥陀心散乱”的人是心口不一,没有真信切愿的。这跟前文永明禅师讲的“如或言行不称,信愿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其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永明禅师讲的“散心念佛”,是指有些人“言行不称,信愿轻微”,没有真信切愿,这样要想往生当然是很难的,这一点我们要注意。
  虽然说散心念佛,只要你有真信切愿,甚至平时也没有伏惑,临终靠佛力也能伏惑。也能往生。但是我们可不要心存侥幸,以为反正临终靠佛力加持可以伏惑,散心念佛也能往生,所以平时就不注重断妄念佛。问题是:你有没有真信切愿呢?如果我们没有真信切愿,而平时注重断妄念佛,那么临终的时候,如果你还能继续念佛号,这样即使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往生,也是很有希望往生的。所以我们平时必须要尽量断妄念佛、伏惑念佛,而不要以散心去念,更不应该提倡散心去念。
  2、印祖《文钞》批评反对断妄念佛之说
  印祖《文钞》中专门对这个观点作了批评。《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十: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
  《念佛四大要诀》这本书现在也比较流行,提倡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印祖对此是批评过的。我们还是应该要教人“摄心念”,要断妄、伏惑念佛。
  这里我们还要分伏惑与伏惑训练,二者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求尽量伏惑念佛,提倡伏惑,不能说“反正散心念佛也能往生,所以不需要伏惑”,这样讲就有很大流弊。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有伏惑的功夫、修行的境界,是指我们要去做伏惑、断妄的训练。
  就像印祖讲的,要去摄心念佛,而不应该提倡散心念佛。说法要注意观点是否有流弊,就像印祖批评《念佛四大要诀》中玉峰法师的观点一样。立论不能偏,你不能提倡散心念佛,提倡不用专心念、不用伏惑。我们还是要提倡伏惑,提倡专心念、摄心念。
  但是,不是说没有伏惑,散心就不能往生。这个地方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理解偏了,散心照样可以往生,二者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必须要一心不乱,或者低一点,要求必须要没有妄想才能往生。如果这样讲的话,表面看好像让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实际上这种观点障碍了许多中、下根机的人往生。
  三、散心往生公案
  下面不妨简单的介绍一下印祖《文钞》中提到的公案,比如之前常讲的服毒自杀的郑慧洪母亲的公案,此外还有一个陆紫卿的公案。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致广慧和尚书:
  “江苏如皋,掘港,陆紫卿(法名德超),稍通文字之农夫。夫妻子女均皈依。其女出家,仍在家住。其子出家,未几死。其出家衣服戒费,及送终费,皆彼供给。意欲以田产卖尽,做功德,以免有所挂念。田已卖矣,其兄知之,令其赎回。其兄以弟无子,当以己子承继,谋家产起见,势极凶勇。不得已,觅乡长说其事。其田定规卖得便宜,故乡长不肯令赎。其人进退两难,从乡长家出,即投河而死,其尸直立水中,面西合掌。其家知之,往迎其尸。因寄信灵岩当家,祈于念佛堂立一牌位,方知其事。此去年腊月八日事。世有立化者,然亦不多。德超,投河而直立河中,较彼平地立化者,为奇特。设非通身放下,决期往生者,能如是乎。”
  陆紫卿是印祖的一个皈依弟子,是一个“稍通文字”的农夫,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夫妻子女全部皈依了印祖,他的女儿出家后仍在家里面住,后来他儿子也出家了,没多久就死掉了。因为之前供给孩子们出家,以及之后送终、做功德等,因此他就把家里面的田产全部卖掉了。后来他的兄长知道他已经便宜卖掉了家里的田产,就一定要他赎回来。因为陆紫卿的儿子死了,没有继承人了,兄长就想贪他的财产,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所以就逼着他赎回来。古代的时候长兄为父,所以后来他就去跟乡长谈,想把田产赎回来。但是因为卖得便宜,所以乡长不愿意让他赎回。陆紫卿没有办法,进退两难,从乡长家出来马上就投河自尽了。
  但是非常奇怪,他的尸体直立在水中,双手合掌,面向西方。在河里面他还能这样,比王龙舒居士念佛站着往生更稀奇。在水里面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他还能面向西方,可见绝对是佛力加持。
  后来他家里人知道了就去迎尸体,而且写信给灵岩山的当家,祈请在念佛堂立一个牌位,大家才知道这个事情。印祖《文钞》中专门有对这件事的介绍。
  陆紫卿没有什么念佛功夫,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烦恼很重的人,承受能力很差,遇到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怕被兄长骂,所以就自杀了,但是却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往生现象。可见往生并不是一定要有禅定这样很高的境界,不是必须要没有妄想,这些条件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只要有真信切愿,就一定能往生,这是净土法门最大的关要,非常重要。对这些净土关要,我们一定要依可靠的佛经、祖师大德教言生起决定无疑的胜解。
  但是,许多人到现在,包括我们净高班里的一些人,还是接受不了这样的观点,还是有怀疑,这就非常麻烦了。如果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怀疑自己往生不了,那信心上就出现问题了。这是一个念佛人不可逃避的问题,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教证、理证,在断疑生信上下一番功夫,产生决定无疑的胜解,不应该有丝毫怀疑。
  (选自2015净土高级班课程《净土十要》之《净土或问讲记》)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往生西方是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