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笔记本电脑代理主要销售市场是哪里?占比多少?通过那个通道运输?

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重庆7年缔造的传奇
作者:吕红星 庄冠蓉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案例2■本报记者 吕红星 ■庄冠蓉
  毗邻、、、、五省,承东启西,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的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市笔记本电脑在全球市场出现萎缩的背景下逆势增长,生产笔记本电脑5471万台,增长35.7%,实现全球每4台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单台价值提高12.5%,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2015年上半年,重庆市生产笔记本电脑2730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
  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产值占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成为重庆市与汽车制造产业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谁会想到,从开始引进笔记本电脑落户谈判,到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重庆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
  引进惠普――将“没有”的事变成了“有”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2007年7月,在惠普GDCC帮助下,重庆市与惠普中国公司取得联系,希望惠普笔记本工厂能够落户重庆。
  对于一个没有多少IT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城市而言,重庆起初也没有引起惠普的兴趣,外界也并不看好重庆。
  对重庆另眼相看的,只有上海惠普公司。重庆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和地位引起了上海惠普公司的注意:重庆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桥头堡,在西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南北融合的区位优势,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及辐射力,而且又是大城市和大农村的结合体,能够满足需求刺激更多新的点,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在重庆考察的惠普项目小组将这些情况及时告知了其亚太总部,但是,考虑到在中国内陆的新兴城市规划布局全球化投资,惠普方面仍顾虑重重,迟迟不肯表态是否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抓住关键环节,死咬住”。尽管项目没有取得重大突破,重庆仍然没有放弃。在惠普中国公司高层的安排下,2008年5月12日,经过精心准备和细心周密的考量,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的亲自率领重庆团队赴惠普总部进行项目商谈。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美国洛杉矶时间,5月12日早晨9点,惠普公司总部的工作会谈,一开始就让重庆引进笔记本电脑项目陷入僵局。
  “从项目安全考虑,或许不太适合把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放在重庆。”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托德先生代表惠普高层表达了深切担忧。
  事实上,重庆团队在获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便考虑到了惠普的担忧,因为对于电脑这样一个精密仪器来讲,稳定的地理条件是基本前提。重庆团队立即行动,在凌晨赶制出了一份PPT文件,展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图示、重庆历史地震事件和重庆市政府传来的关于证明重庆距离此次地震距离甚远,对生产企业和仪器设备没有产生影响的文件。
  2008年7月20日,惠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托尼率全球专家齐聚重庆,开始了正式考察调研。
  2008年10月9日,重庆与惠普公司在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项目备受海内外关注。
  但是,在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设计者们看来,惠普400万台还不足以撑起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梦想。重庆要发展成为笔记本电脑基地,必须创新模式,解决物流成本问题。
  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介绍说,为了实现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梦想,重庆淘汰了“两头在外”(即原料从境外购入生产产品出口到国外)的模式,而采用“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即沿袭销售市场“一头在外”的同时,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全部实现本地化,聚集在同一城市和地区,从而大大降低了进项物流成本。
  据了解,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通常采用零部件和产成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作为深处内陆地区的重庆,这种模式行不通,“两头在外”不仅会大大增加生产物流成本,而且过长的交货期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而通过“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重庆把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使得零部件运输几乎没有物流成本,剩下20%极少的战略物资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从而一举解决了成本问题。
  为使惠普的产品通过波音747-400满载不经停地直达欧洲,重庆市更改了机场设计,并调整了现有铁路运行线路,提高了铁路时速。经过多方论证最终与惠普、代工厂商确定了“重庆―(铁路运输)―深圳―(海运)―国外码头”这条“战略通道”。
  同时,“渝新欧”铁路的开通使得从重庆到只要13天,比从中国沿海经满洲里到欧洲快7天。
  海陆空运输线的贯通一举解决了交货期问题。
  解决好了物流成本和交货期这两大难题,重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建立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最佳选择。由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
  重庆市意识到,光有惠普这个品牌厂商还不够,筑巢引凤只是第一步,要想使企业“搬不走”,就应该引凤筑巢,迅速形成“品牌厂商+代工企业+配套零部件厂商”这一完整产业链。惠普来了,其代工厂商富士康、广达和英业达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回忆说:“我进他(富士康总裁)的会议室不到三分钟,一个开场白就把他给挑起来了,我告诉他今天不是向他招商,而是给他一单生意。惠普搞了4000万台笔记本给重庆。富士康过去做了很多零部件加工,但没有做一台整机。如果富士康到重庆,将可以获得上千万台的份额,既做整机,又做零部件,条件则是必须把零部件厂商带过来,零部件基地要搬过来。”
  这一说法立马吊起了郭台铭的胃口,当即就把十几个部室主任和四个副总裁一起叫来参与会谈。原本只有半个小时的见面,最后被延长至三个半小时,合作意向基本敲定。
  2009年8月4日,富士康与惠普一道,落户重庆。
  2009年12月26日,英业达携手重庆。
  2010年1月18日,广达如约而至。
  2010年12月1日,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宏 (Acer将其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布局重庆,这是宏 公司在全球战略布局的唯一一个复合型基地。
  电子产业集群发展,可以说是重庆在短短的几年内,笔记本电脑从无到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重要原因。
  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介绍说,“制造业在重庆扎堆,为其服务的物流、金融、各种中介、检测,各种各样的服务业也会扎堆,从而产生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据了解,重庆市近年来一步步实现了“5+6+860”的电子产业集群,“5”就是5个品牌商,搞研发、产品设计、推出新产品的世界级龙头企业;“6”就是6个代工企业,全球92%的产品都是这6家代工企业代工,它们在重庆扎堆;“860”就是860个零部件厂落户重庆。截至2014年年底,470个零部件厂已经投产,产值600亿元。目前已开工投产600多家,其余的正在施工,估计到2016年投产。
  “产业集群有三种概念:第一种叫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集群,比如做电脑,提供电脑零部件的就是上游,整机做出来以后销售、物流企业就是下游。第二种就是同类企业集聚,是干同一个事情的企业扎堆,比如我们电子产品,五六个代工企业扎堆,五六个品牌商扎堆,大家在一起互相竞争。第三种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二者相互促进。”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涂兴永介绍说。
  当前,重庆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完整地囊括了这三种概念,由于这个集群的存在,2014年,全球电脑的1/3是“重庆造”,占全球总量的1/3,共6000万台。201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销售1.9亿台,重庆占1/3,占全中国产量的50%还多。这就是集群式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些光鲜的数据说明这个集群是有竞争力的,重庆的集群发展模式是成功的。
  许多企业之所以落户重庆,诚然与重庆的产业集聚有直接的关系,但重庆市提供的优惠政策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例如,重庆根据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的现实要求,获批设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唯一拥有两个保税区的城市,让出口退税的难题不再难,成功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高效地享受到了出海口城市同样的优质服务和便利政策。
  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于2010年入驻九龙坡区的金凤园区,主要从事计算机芯片、石英晶体颗粒、石英晶体振荡器及相关电子元件专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石英元器件开发领域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台晶重庆项目总投资8800万美元,一期项目于2013年1月试产,2月量产,已实现月产能3000万颗,实现产值4亿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
  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福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之所以选址重庆,不但考虑了生产环境、物流成本,重庆市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同样不可忽视。这些优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土地价格非常优惠。第二,实行“两免三减半”(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从获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第三,重庆属于西部地区,可享受西部大开发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不是通常的25%。
  企业间横向联合是防控风险的有效办法。为了很好地共同应对企业财务、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包括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在内的17家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联盟,从而拥有了抱团发展的合作平台。
  当记者问及产业联盟是否就是企业与政府谈判的“砝码”时,台湾人周建福的表述非常“内地化”:“产业联盟是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性产业组织。联盟成立后,可在区域内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态势。”
  未雨绸缪:要考虑青黄不接,更要青黄相接
  经济增长实践表明,任何国家都无法依靠一种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长期繁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增长动力的转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需要重塑工业增长动力机制。
  重庆市渝北区书记沐认为,重庆这些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靠的主要就是产业的集群化,当前取得的这些成绩主要是集群化带来的,但产业集群化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产业集群又会面临新的挑战。
  “要想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新常态下完成制造业的增长动力转换,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我们今后更要靠多样化的产品来适应整个经济新形势,依靠科技和多样化来支撑经济的发展。”沐华平说。
  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产值占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为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状况,重庆以“1+N”多元组合模式,由“一枝独秀”变产业森林,推动产品从单一的笔记本电脑向打印机、显示器、路由器、交换机、平板电脑等拓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由“一枝独秀”演变成产业森林的格局业已形成。
  数据显示,2014年,在全市生产笔记本电脑5471万台的基础上,重庆生产了显示器995万台,增长23.2%;打印机1944万台,增长1.2倍;手机3546万台,增长2.3倍。
  2015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手机、显示器等产品订单大幅增加,产量分别达7953万台和859万台,分别增长64.3%和49.9%;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汽车仪器仪表等产品受新投产企业带动,增长迅猛,增幅均超过25%。全市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1932亿元,增长12.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9.6%。
  根据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赵阳判断,的异军突起使笔记本电脑面临巨大冲击,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笔记本电脑会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变化。
  “针对这种趋势,我们要未雨绸缪,走高端路线,提高电脑的附加值。”赵阳进一步表示。
  赵阳介绍,原来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是塑料外壳,售价只有2000块钱一台,而如果把塑料换成金属,就会极大地提高其附加值。这种机壳现在国际市场上卖6000元、7000元甚至过万元,如果这个机壳生产出来,在重庆就会出现两三千万台高附加值的电脑。价格提升,这又会增加几百亿元的产值。
  为不断提高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着力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深化应用,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而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庆市正积极寻求信息产业内涵式发展路径。路径有三:
  一是全面构建全流程产业价值链,开创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全流程引进的范例。
  二是积极实施“云端计划”,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离岸云计算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三是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
  重庆市笔记本产业快速发展的几点经验
  第一,在产业培育的初期,各方面资源还没有配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政府发挥导入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这座城市领导团队的视野、远见和追求,以及果断力、决策力,对于重大项目引进的成功非常重要。以重庆市从无到有引进惠普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我们到过全球许多地方,也考察了许多城市,谈过很多项目,发现重庆的领导和重庆这个团队是非常专业、高效的队伍。”惠普高层对重庆领导和工作团队的评价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的作用一定要弱化,要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沐华平、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敬等在与记者座谈时,都清楚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第二,打造产业集群、物流成本和交货期问题的解决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产业集群的打造使得企业“搬不走”,“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解决了成本问题,海陆空运输线的贯通解决了交货期问题。
  第三,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创造需求并引领需求。把笔记本电脑的塑料外壳换成金属外壳以提高其附加值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变农民工为城市工人阶级。农民工实行的是“九三工作制”(九个月工作,三个月要回家),这会强迫企业停产放假。户籍改革之后,农民工变城市工人阶级,实行一年12个月的工作制,节假日休息。这不仅是笔记本电脑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也是重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五,更加注重引进研发和结算环节。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始终处在代工制造的低利润环节,而在整个笔记本电脑产业体系中,传统加工贸易环节只有3%的利润率,研发环节的利润率是12%左右,而结算环节的利润率超过18%。
  为此,重庆在笔记本电脑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集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IT研发机构集聚地,启动“云端计划”,建设中国最大的离岸和在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开创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全流程引进的范例。目前,惠普的全球软件研发中心已在重庆投入使用,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已由境外移至重庆,年结算额上千亿美元。宏 智能终端全球研发中心已正式落户重庆。通过产业链条向高端拓展,推动了重庆电子信息和加工贸易由小到大到强的嬗变。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重庆经济增长秘诀: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重庆|黄奇帆|电子产业基地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推荐阅读:
  经济增长领跑全国,重庆的秘诀是什么
  文章导读: 如同外界所预测的那样,重庆以亮丽的成绩单给“十二五”画上了一个漂亮的结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夏一仁 | 重庆报道
  如同外界所预测的那样,重庆以亮丽的成绩单给“十二五”画上了一个漂亮的结局。
  2015年,全国GDP平均增速6.9%,创下了25年新低。在此背景下,重庆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领跑全国,成为逆势增长的范例。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重庆的GDP增速,每年均进入了内地31个省份的前三之列,其中,两次位居全国之首,三次位列第二名。
  重庆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一轮的经济表现得益于重庆较早地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与较早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新年的首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抵渝进行考察。这是2012年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次到重庆进行考察。
  根据官方消息,习近平“对重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
  “可以说,习总书记对重庆给予了高度肯定,能够感觉到他比较满意。这对重庆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无论是对投资者信心的提振还是对重庆经济信心的提振,都大有好处。”上述官员说,这几年,重庆虽然不怎么宣传,但干的活是比较实在的。
  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大城市带大农村、东北现象与西部现象叠加”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一方面,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区域城乡差距突出;另一方面,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重庆存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现象和西部困难工业企业现象的叠加。
  但今非昔比,今日之重庆已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据媒体报道,重庆市经信委官员表示,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全国每9辆车中就有1辆重庆造。
  经过这些年的结构调整,重庆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据统计,2014年,重庆市的工业总产值为2万亿,电子信息和汽车各占5000亿,均增长了20%。2015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和汽车两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2%、11.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1.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0%。
  据介绍,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黄奇帆主政重庆以来的主攻方向。
  过去20多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物流特点,决定了中国99%的加工贸易皆分布在区位优势明显的东部沿海,内陆地区的加工贸易几乎为零。
  而在最近的几年,重庆改变了20多年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这种创新打破了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传统思路,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来解决物流成本、产业配套等薄弱环节。
  2008年,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黄奇帆(2010年至今担任重庆市市长)亲赴美国惠普公司,说服惠普将4000万台产能的电脑生产基地落户重庆。之后,他再赴台湾,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引入重庆。再之后,分散在中国沿海各省份的宏碁、华硕、思科、东芝等五大品牌商,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六大整机商,以及86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了重庆。
  黄奇帆说,凡是要搞加工贸易品种,都要形成集群。重庆由此形成了三个集群: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集群;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集群。
  这种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对于企业来说,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实现了80%的零部件本地生产,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的零部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黄奇帆说,即使在当下经济比较低迷、电子产业效益普遍下降的时期,重庆电子产业的利润仍上涨66%。
  而对于重庆来说,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但重庆总体平衡,年年上升。
  更关键的是,与沿海地区只有20%的产值留在本地不同,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从零部件、原材料、总装到跨国销售结算,70%的产值都留在了重庆。
  重庆以改革的方式,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目前,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量已占全球的1/3。
  不只是电子信息产业,重庆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集群,集聚了国内外10个品牌商,同时形成了10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
  “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已经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内陆开放的篇章中。据媒体报道,黄奇帆说:“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
  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
  这些年,重庆的增长速度的确令人侧目。
  但黄奇帆认为,经济增长快只是一个次要目标,重庆经济最有价值的是四种结构状况趋势较好。他解析称:一是动力结构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二是效益结构较好,在全国工业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重庆工业利润仍有26.7%的增长,且连续数年增长为全国第一。三是产业结构好,重庆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中,电子和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四是投资结构较好,重庆每年一万多亿元的投资总额中,工商产业占50%,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各占25%,而且坚决不投向过剩产能,对传统工业只搞技术改造升级。
  黄奇帆说,这些年,重庆经济之所以表现良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
  他举例, 8年前,全国每年煤炭产量20亿吨,重庆有4000万吨。8年间,重庆严格控制煤炭行业新增产能,在全国产量达到50亿吨时,重庆还是4000万吨;2000年,全国钢铁产量1亿吨,重庆是600万吨,现在全国10亿吨产能,重庆仍然是600万吨。
  当然,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即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一哄而上,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例如光伏电池产业。“当年,长安集团也想在重庆搞这类项目,重庆化医集团也有投资冲动,但都被市政府压下了。回过头来看,这个决策是有先见之明的。”黄奇帆说,“不管区县长还是企业家,一定要牢记,赔本生意不做,过剩产能的事不做,要有基本的行业分析。”
  “重庆原本就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我们早就吃过了产能过剩的苦,所以较早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下的重庆已经开始为下一个经济周期做准备而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
  2014年,重庆聚焦并且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新材料、物联网、页岩气、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MDI一体化、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中下游全面展开。
  内陆开放的高地
  作为中国西部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正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的高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渝新欧”铁路是重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突破口。这条从重庆出发,经过新疆,到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最终抵达德国的铁路,正成为中欧之间的铁路大动脉,且通过中央层面与多个国家达成协议,车过之处无需逐国清关。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产业基地的重庆,正是通过这条铁路将其生产的网络终端产品运至欧洲。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赴渝调研时,听取渝新欧国际铁路开行等情况介绍,听说渝新欧国际铁路沿线国家实现一次报关查验、全线放行,他赞赏“挺好”。
  早在2014年,中央批准渝新欧火车站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和保税物流园区,赋予渝新欧中欧邮政班列的功能,赋予渝新欧专门的欧洲食品、肉类进口的口岸功能,还使渝新欧成为中国内陆唯一可以把欧洲整车运到中国销售的口岸。
  渝新欧的货运量因此得以极大地增长。据悉,目前渝新欧铁路的一个集装箱每公里的运费已经低至0.55美元,这意味着渝新欧的综合运价可与海运相争。黄奇帆算了一笔账,一个集装箱从沿海运到鹿特丹,海运一般需要2500美元,若货物在内陆,还需从内陆运到沿海,欧洲到岸后也要转运到内陆,总共需要4000美元左右。但海运所需的时间比走渝新欧铁路要多20天到一个月,加上期间货物所值的利息,实质与走渝新欧铁路的运费差不多,价值较高的货物走渝新欧甚至比海运更划算。
  黄奇帆的账算得非常精细。
  而重庆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渝新欧。
  据相关统计,过去的5年,重庆机场成为世界100个最大机场中,旅客增长率第一的机场。重庆机场旅客运输量从2008年的1000万增长至目前的3300多万。这个增长量使得重庆机场也成为了国家一类口岸机场和保税区。重庆的长江航运,是中国内陆的航运枢纽,因此也是国家一类口岸和保税区。
  至此,重庆拥有水陆空三个国家级的枢纽、一类口岸和保税区,因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
  在世界贸易萎缩的局势下,重庆的进出口贸易6年翻了四番,涨了16倍,位列内陆地区第一位。
  6年以前,这一切都不存在。6年以后,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开往欧洲的列车:重庆到德国 世界最长的铁路之一-头条网
我的图书馆
开往欧洲的列车:重庆到德国 世界最长的铁路之一-头条网
开往欧洲的列车: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 最早开通的中欧班列央视财经(记者 张文杰)继续我们的系列报道《行进中国——开往欧洲的列车》,今天我们来了解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这条中欧班列于2011年1月开通,从重庆出发,经西安、乌鲁木齐,到达阿拉山口口岸,随后进入哈萨克斯坦,然后在穿越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运输线之一。2012年,这条国际货运大通道继续向西延伸,还联通了比利时的安德卫普。在已经开行的多条中欧班列中,这条线路不仅开通时间最早,而且运量也最大,目前已经占到了所有中欧班列运量的近80%。随着这条中欧班列的日益繁忙,重庆的产业发展正在因此而悄然改变。记者 张文杰:这里是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我身旁的这列火车就是即将从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据了解,整列火车一半的集装箱装载的是笔记本电脑,这些电脑将从杜伊斯堡分拨销往欧洲各个城市。一位电脑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2011年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开通后,他们公司通过这条线路运往欧洲的电脑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占到了该公司输往欧洲产品总量的10%。再加上重庆人力成本低、产业基础完善,于是该公司索性把全国95%的生产线都转移到了这里。华硕公司运输物流部经理 蔡思怡:其中最大的诱因就是中欧班列,这样我们会把很多海运的转铁运。下一步还要扩大在重庆的生产量。据蔡思怡讲,目前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每公里的运输成本仅为0.7美元,是空运价格的五分之一,海运虽然更便宜,但时间成本却是铁路的2倍多,如此算来,通过中欧班列运输IT产品性价比非常高。为此,重庆也吸引了众多IT厂商前来落户。记者 张文杰:这里是重庆西永保税区,这个保税区集中了重庆大部分的IT企业,去年这里的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6000多万台,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目前该保税区集中了惠普、华硕、宏基等多家电脑生产巨头,有厂商表示,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的开通,让他们销往欧洲的笔记本电脑数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止今年1月底,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已经开行207趟次,其中笔记本电脑占到了总货运量的近四成,达到6000万台。据测算,目前在欧洲,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重庆。开往欧洲的列车:一条铁路撬动重庆多个产业除了笔记本电脑等IT产业,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的成功运行,还给重庆的物流运输、汽车制造等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早上八点钟,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的吊车司机袁金华来上班,换上工作服点名完成之后,袁金华登上四层楼高的吊车驾驶台,准备工作了。记者:你上去吊车,什么时候再下来?袁金华:只有中午吃饭才下来,中途不下来了。一进入驾驶室,袁金华就几乎一刻也没有休息过,不停地在吊装集装箱,袁金华说,重庆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开通后,他的工作量比此前增加了好几倍。袁金华:以前到后半夜一点多就可以休息了,后来是到两三点,再后来三四点,现在只有到凌晨五六点才能休息一会。袁金华所在的车站,2014年运输中欧班列集装箱的数量达到了4800厢,是2013年的三倍多。其所属的西部物流园区,也成为了我国西部最大的物流产业园。记者 张文杰:这里是西部物流园区,依托中欧班列,这里拥有了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和整车进口口岸,口岸的面积也从15平方公里扩大到37平方公里。我身后就是重庆铁路口岸,虽然今天是双休日,但来这里通关的车辆依然很多。记者:为什么这么多车?西部物流园总经理 黄翔:这些车是正在通关准备排队。今天车算少的,平常都排到那边。现在我们园区的物流企业有50多家。依托中欧班列,2014年这个园区产值达到了185亿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中欧班列还推动了重庆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据一家车企负责人介绍,以前他们公司通过空运进口高档零部件,成本很高,因此产量很受制约,现在有了中欧班列,不仅周期短,而且成本低,因此企业进口高档零部件的数量逐渐增多,高档车型也越发丰富了。重庆某汽车公司总裁 马瑞麟:我们去年的进口量是245厢,将来我们中欧班列的运输数量会更多。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263万辆,同比增长17%,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9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均名列中西部首位。除此之外,重庆还积极利用中欧班列来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基础。重庆经信委副主任 杨丽琼:我们今后还将开通邮件专列,这在全国是首次开通,同时考虑我们也是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城市,这也必将加快我们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开往欧洲的列车:保温厢电子锁 新技术护航中欧班列作为重要的中欧班列,在重庆至杜伊斯堡这条线路上,一系列的先进货运技术被大量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货物安全。记者 张文杰:在现场我们看到很多这样写着新丝绸之路的白色集装箱,其实这也是一个温控箱,可以控制温度,从重庆出发一路向北,即使经过零下30多度的极寒地区,在箱内也可以保持相对高的温度。据介绍,这样的温控箱主要是为运输产自重庆的IT产品设计的,同时还针对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食品等。重庆渝新欧物流公司总经理 周树林:你看这个装置就可以显示室内温度,现在是五度,一直给它提供热源的就是这个装置,这里面装有柴油,用柴油燃烧来发热。在每节车厢的尾部记者发现,除了海关锁,还有一个黑色的锁。重庆渝新欧物流公司总经理 周树林:这是电子锁,起到全程监控的作用,比如这个车到哪里了,什么温度,有没有被盗等,这些通过我们的远程监控都可以看到。记者 张文杰:现在是2月2日早上六点钟,从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已经出发了,这趟列车将途经11000公里,在15天后到达杜伊斯堡。这趟班列将一路经过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然后通过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途径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在班列出发一天后,记者通过挂在车厢上的电子锁对列车的运行过程进行了远程监控。重庆中欧班列物流工作人员:你看这是这趟班列的运行图,已经从重庆经过西安、兰州、到了新疆的哈密地区,电子锁的情况一致是完好的,没有打开,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到。记者 张文杰:现在是2月4日下午4点35分,重庆到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经过57个小时的运行,我们看到现在已经驶入乌鲁木齐西站,再经过7个小时的运行这趟班列将驶出国门阿拉山口,开往欧洲。在乌鲁木齐西站,这趟班列进行了约30分钟的例行检修,并在更换了新的机车车头后驶向欧洲。乌鲁木齐西站副站长 谷学民:我们对中欧班列这样的重点列车实现快速检修、快速转换机头,能够在你40分钟内完成,继续开行。目前,重庆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已经率先实现了五定,即定起点终点、定运行路线、定运行时间、定运输内容和定运输价格。2014年实现了每周至少开行三趟公共班列的频率,全年共开行114趟次,成为了国内开行班次最多的中欧班列。开往欧洲的列车:欧洲企业借中欧班列开拓中国市场(央视记者 张鹏)重庆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被媒体称为中欧新丝绸之路。它的成功通行一举改写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外贸出口货运方式,同时也为欧洲产品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渠道。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于2011年1月开通,全长1117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运输线之一。2012年,这条国际大通道继续西进,从杜伊斯堡延长至安德卫普,将比利时也覆盖在了运输范围内。目前,通过该班列,从重庆出发,10天可抵达俄罗斯、13天到达波兰、16天到达德国,比海运要快三四十天,这让货主的资金周转效率可以提高近两倍。而且运价还有望随着货量的增加而进一步下降。因此吸引了很多欧洲客商的关注。欧洲品牌商:渝新欧铁路(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非常重要,从重庆走海路到达鹿特丹差不多要30几天,而渝新欧(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只需要17天,达到了一个记录,缩减了50%的时间,每一天都要牵扯库房和其他成本,这样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市场。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的规律运行,不仅刺激了重庆IT、机电和汽车配件等产品的对欧销售,同时也为欧洲产品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渠道,今后,产自欧洲的奶制品、进口汽车等,都有望通过这一通道快速输往国内。欧洲品牌商:中国市场很重要目前欧洲客户主要通过空运、海运的方式运输到中国,目前从中国来的货物超过返程的货物,欧洲客户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这种运输方式,17天将货物运到中国降低成本,加速进入市场。
馆藏&1673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笔记本电脑代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