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理论代表人物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行为科学时期的主要理论流派有人际关系学派、激励管理学派、动态平衡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
1、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 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 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人是“社会人”人的行为受感情、情绪与态度的影响。 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 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人际关系学家强调的是“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方式。 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学说在纠正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这一点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心理方面的作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理性与经济因素有其偏颇之处。
2、激励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
1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在管理中保健因素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它能够预防组织成员的不满。但是保健因素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3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认为人的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人类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否则就会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
3、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A.梅奥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E.西蒙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没收非法所得10万元B.扣押现金7万元C.冻结30万元银行存款D.留置盘问48小时E.监视居住2A.社会危害性B.行政违法性C.情节轻微性D.应受刑事处罚性E.严重违法性3A.领导和指导B.联系和知照C.规范和准绳D.宣传和教育E.依据和凭证4A.今年以来B.1991年5月C.上半年D.后天E.明天开始5A.批评错误B.表彰先进C.任免人员D.宣布法律事项E.传达文件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