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五峰山是道教祭祀盛典盛地

道教圣地五峰山,彩色涟漪爬上了山头,这才是清幽无为,独自赏芳 北寒旅行文章
道教圣地五峰山,彩色涟漪爬上了山头,这才是清幽无为,独自赏芳
时间:日 09:54&&来源:
在济南长清区,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他有着深厚的历史,却不为大众所知;他有着优美的景色,却在此独自赏芳;他清幽无为,淡泊世俗,是道教圣地。他就是五峰山。
五峰山属泰山支脉,与“天下第一山”——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
长清五峰山,不觉间便换了多彩的衣装。
五峰山的建设始于秦,明朝时期最为繁盛。南北朝时佛教在此发展,莲花洞内数百尊佛像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金元时期道教在此兴盛,道观占地139公顷,规模宏大,是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
五峰山以五个并列于青云之间的秀丽山峰而闻名,自西向东依次为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
五个仙峰常年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五峰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观分南北两观,南观,又名玄都观,是明德王的香火院。观南的棣山之阳,是德王陵寝园,坐落着六代德王的陵寝。
五峰山有内外八景,内八景即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无影庙、仙人台、青龙峪、白虎峪、清冷泉;
外八景是青崖和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
洞真观,始建于明太和年间。金敕封为“洞真观”,元敕封为“护国神虚宫”,明敕封为“护国隆寿宫”。
济南五峰山这棵银杏树已经有2000多岁了,位于玉皇殿的东北角。
树高约35米,胸径达216厘米,平均冠幅24米,需6人才能将其合围,号称银杏王,在国内排名第二,在清泠泉泉水滋润下,枝繁叶茂。
碑刻是历史真实的记录,通过他们,可以让我们对这里的过往更加明晰。
清泠泉位于济南五峰山风景区的洞真观玉皇殿东侧。因清泉激石,泠泠作响而得名。水自岩壁石雕龙头口中流出,落入边长0.8米的石砌方池。
深秋暖阳光,柿子树叶黄。
光阴玉皇殿,一年年,银杏叶落秋色浓,青瓦覆雪映冬清。
如果你喜欢就赞赏一个吧!长按打赏。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10-29 02:5810-29 00:4010-29 00:4010-29 00:4010-29 00:0610-29 00:0610-29 00:0510-28 23:3210-28 23:1610-28 23:08
10-28 23:3810-28 23:3710-28 23:2910-28 23:2810-28 23:2610-28 23:2510-28 23:1910-28 23:0510-28 23:0510-28 23:05
北寒旅行其它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汇.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汇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
来源:[史志办] 时间:[] 浏览:[785]
字体: [减小 增大]
五峰山属泰山支脉,主峰海拔395米,位于五峰山乡石窝村东侧,在县城东南20公里处。五峰山与泰岱相连,金元时建洞真观于此,后遂与泰山、灵岩并称“三山”。
五峰山因有5个并列的秀丽山峰而得名。5座山峰呈半圆形,从西向东依次为:聚仙(一称迎仙)、望仙、会仙、志仙、群仙峰。五峰绵亘错列,云绕峰巅,泉出石罅,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有山内八景和山外八景。山内八景是仙人台、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无影庙、青龙峪、白虎峪和清冷泉。山外八景是青崖积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五峰山自南北朝以来,便有佛事活动,自金元以来,这儿辟为道观,成为道教胜地之一。自古是隐士幽居和人们游览的地方。
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位于五峰山上,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分南观、北观,庙宇多修在北观,后院向北有高达91级的石阶,上有月台。观内建筑有:碧霞宫、真武殿、三元殿、玉皇殿、龙神殿等,大部分在清代已倾圮。现存殿宇为林场占用。
日,经济南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五峰山古建筑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胜景简介:
位于峪口处,这里有石砌盘路,盘路开始处,两崖并峙,形如关隘。明代万历年间,道士周云青的弟子史奇峰曾在这儿修建过“广生殿”、“伏魔宫”等殿宇,并用巨石筑门,称为“一天门”,门上修阁,为“迎恩阁”。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重修。今门尚在,但阁已不存。
一名神虚宫,北观,俗称大庵。坐落在五峰山山阳志仙峰下,是全山的主要建筑,建有三元殿、真武庙、玉皇殿、三清殿、九莲殿、吕祖庙等,是风光精华之所在。《五峰山志》记载,洞真观创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年),为全真教道士丘志原所建,王志深、李志清等增修扩建,始有道院,金宣宗贞柘间(年)定名为“洞真观”。洞真观在元、明两代均有所扩建,元代又封为“护国神虚宫???。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命黄冠周云清辟山重修,“创构宫宇,楼殿岿崇,金碧辉荧,号称极盛”。朱翊钧为供奉其母李太后,修建了1座豪华的九莲殿,封太后为九莲菩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派遣全真道士周玄真(即周云清)在这里刻印了《道藏》全经480函。改洞真观为“保国隆寿宫”,并敕建隆寿宫石坊。望仙峰半山腰上尚存“青帝宫”遗址。青帝是道教奉祀的神灵,为五天帝之一,居东方,主春,又称“苍帝”、“春帝”。此时,这里的道教活动空前兴旺,宫观殿宇富丽辉煌。观内古柏参天,青翠欲滴。有古银杏1株,腰围6.5米,高30米左右,当植于建观之初。
洞真观中有许多古碑,其中最早的碑刻是三元殿前金大定十年礼部牒碑,碑文记载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年(1162年)礼部奉敕赐万寿院牒文。另外,玉皇殿前西壁有元定宗三年(1248年)元好问撰文、王万庆书石的“金洞虚宫记”石刻。元好问(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仕金,曾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诗文蔚为一代之宗。金亡后第二年(1235年),他曾到济南游历,撰《济南行记》,对济南山川多有题咏。
元都观
又称南观、玄都观,址在洞真观正南,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德王府在今济南市珍珠泉大院)。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年)封其二子朱见漭为德王,初国德州,后改济南。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朱见潾到济南就藩,直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德王朱由枢被清兵俘虏,共历7代172年,其中六代德王(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德端王)的陵墓都在五峰山附近的青崖山南麓。民国初年,元都观内建筑已废圮,仅有的殿堂成了看林人的住所,现仍存“八字墙”、墓门等。南观现为解放军某部驻地。
崔先生像赞碑
洞真观内有明清碑碣数十块,以此碑最为珍贵,该碑立于玉皇殿前东侧。崔先生,名道演,字玄甫,号真静,是金代道士,洞真观的修人。此人秉性善良,博览“三教”群书,融儒、道、佛三教为一炉,更精通医术,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为穷人做过许多好事。他父母去世后,离家拜东海刘长生为师,在五峰山修炼得道。后人为纪念他,修了此碑。碑正面是沈士元刻画的崔先生肖像,另有元好问、刘祁、杜仁杰像赞各一,书体分籀、篆、隶3种;碑阴是杜仁杰写的《真静崔先生小传》。此碑书、画、刻俱佳,后世金石家多有著录。
又称志仙亭,在志仙峰下,清泠泉边。亭为石筑,单檐四角攒尖顶,有4根石柱,亭柱上分别镌刻英树琴和黄易二人的楹联。英联为“到此息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股票/基金&
登五峰山 品道教文化
  五峰山给人最初的印象是古朴、舒畅、满山满谷的树木,还有那空气中若有似无的阵阵松香。  提起五峰山你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老一辈的济南人会非常熟悉。五峰山在90年代火过很长一段时间,老济南陈先生说,那时候人们虽然对的理解没有那么清晰,但对于郊游、野炊是非常热衷,那时候的南部山区还没有那么多的景区,五峰山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  五峰山是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长清县城东南十公里处,有“齐鲁仙境”的美誉。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的五峰山道观,在青山、绿水、白云间放射着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这里还曾是历代帝王去泰山封禅的必由之路,素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上五峰始知清幽之说。”  山幽景奇  五峰山以五个并列于青云之间的秀丽山峰而闻名,自西向东依次为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个仙峰常年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人称有八景,即青崖积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栗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景景生辉,处处生情。这里群山绵延,山清水秀,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森林浴场在五峰山森林公园的深处,南靠白虎峪,北临青龙峪,上依道佛山,下瞰洞真观。这里青山叠翠,万森参天,沟平崖险,绿荫匝地。  五峰山内泉水众多,众多泉水汇成溪流潺潺,滋润着山中的草木,给五峰山增添了许多妩媚和情致。众多的泉水孕育了五峰山上千种植物,有翠叶红花、妖娆佳致的山丹花;有成人形或兽状的希世何首乌;有冬夏、雪中更茂的王瓜菜;有枝翠叶茂、果实累累的千年银杏树;有满山遍野负势竞上、虎爪龙鳞的奇松怪柏。还有独特的圆柏,稀有的金楸,珍贵的灵芝和人参。  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五峰山上有着大片的槐树,由于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今年槐花比往年提前半月盛开。五峰山观槐花正当时,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槐花挂在新绿色的树梢上,远远望去,一片白色的大海,好似一团团白云,锦簇在一起,微风轻吹,十里飘香。  品道教文化  古时道教十分兴盛,五峰山作为江北第一道教圣地,道观规模尤为宏大,故分南、北两观。北观即“洞真观”,观内碑石,宫观殿宇数百间,主要有玉皇殿、真武殿、三元殿、清泠亭、石牌坊等。历史上,宫观殿宇几遭战火破坏,现尚存历代碑碣百余块,尤以“崔先生像赞碑”最为珍贵,此碑书、画刻俱佳,多为历代金石家所著录。南观称元都观,又名玄都观,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陵内有明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德端王六座寝墓,最近发掘的德庄王墓,其规模与明十三陵明墓相差无几。观内的千岁银杏树,系省内第二大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TIP  五峰山景区五一节活动安排:  一、2014济南五峰山书香文化节  景区内有合作意向的书店(各类图书打折优惠)  二、特色旅游产品展销  1、长清矿泉水。2、长清茶茶艺表演茶茗。3、泰山玉、木鱼石。4、特色旅游小吃。  三、道教祈福  观道教法会听道教音乐  交通  自驾线路:京沪高速―崮山出口下高速―104国道向南行驶约5公里―崮云湖路口处(有指示牌)右拐行驶约5公里即可到达景区,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707旅游公交车早8:00解放桥始发站发车:解放桥泉城广场体育中心市立五院五峰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道教圣地五峰山之渊源初探
&&& 五峰山位于济南西南22公里处的长清境内,是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素有齐鲁仙境的美誉。相传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路经此处,见其风景秀丽,不愿离去,于是分别化作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和群仙峰。五峰山由此而得名。
五峰常年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有内外八景,内八景即:仙人台、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无影庙、青龙峪、白虎峪、清泠泉;外八景是:青崖积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提春晓、薛岭牧樵。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浑然融为一体。五峰山古老道观,在青山、绿水、白云间放射着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这里还曾是历代帝王封禅的必由之路,素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上五峰始知清幽”之说。
明媚的山水、苍劲的古柏、神秘的五叶松、如盖的银杏树、林立的碑碣、古老的道观都在不舍昼夜地诉说着五峰山的历史沧桑,等着人们撩开她神秘的面纱……
1995年夏天,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五峰山发掘了3700年前商周时期峙国的遗址,并出土460余件套国内外珍贵的文物,其中
108件堪称国宝。器类有鼎、圆壶、盂、舟、盘、盒、编钟、编磬等十余种,15件鼎中最大一件直径达87厘米,高72厘米,是罕见的巨型大鼎;略小的一对,直径为65厘米,这在同时期是极为少见的,据考古学家鉴定。其铜器中的工艺造型实为艺术珍品。这些文物的发掘对山东古国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佐证了五峰山悠久的人文历史。
从东周以后至秦汉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220年)的古代遗址还有百余处,其中包括经五峰山通往泰山、孔子故里----曲阜及通往长江以南的皇家御道、驿站。尤为重要的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部登泰山封禅祭天后,在五峰山举行祭祀地神大典,以达通神之目的。令丞相李斯撰写铭碑一块,以示后人,并修建封禅台和社稷庙,现全国极为珍贵的秦代名碑只有三块。五峰山志碑为其中之一。公元前141年,汉武帝沿袭秦始皇的做法巡行名山大川,扩建祭祀日月、北斗、星辰和二十八宿,以求社稷安宁、五谷丰登,亦到五峰山进行封禅。在五峰山建造了宫营社,并将其定名为神灵社,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泰山、五峰山一带方士甚多,其信仰为老子和黄帝,出现了历史上的黄老学说派。由《汉书·艺文志》可知,黄老学说依据的经典是《黄帝四经》。由马王堆出土的两部《老子》得知其中一部的附载部分就是《黄帝四经》。此时秦汉时代的道家和黄老学说在泰山和五峰山一带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形成了后来的内容和特点不能相分的状况。尽管道家以老子为中心,黄老学说以黄帝为中心。但其核心思想极为相似。即《道德经》无为自然的思想━━“道”.
公元386年(北魏时期),中国佛、道、儒三大宗教兴盛发达,五峰山的宗教庙宇进而扩大,出现了集佛、道、儒三教文化于一体的溶融格局,在这时期先后兴建了道教的三清殿、佛教的圣佛莲花洞、儒家的讲书院等。
隋末唐初时(公元618年),封建统治不得民心,各地出现了反抗的民潮,此时历史上著名的隋唐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生力军,由当地人邱子龙结义秦琼、窦建德,率众在五峰山安营扎寨,筑起了起义军的大本营,现有当年农民起义军的半穴式营房290余间、校兵场、点将台、烽火台和起义军,生活的灶间、仓库、储水池等遗址仍大部尚存完好,为研究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晚唐五代(公元907年)以来,道家内丹练养术渐兴,出现了新的宗派,先后形成了老华山派、全真派和南宗派,五峰山时为老华山派。北宋初(公元998年)著名道士谭紫霄派弟子到五峰山传行新符篆“天心正法”,公元
1008年,宋真宗做《钦承宝训练》,以昭示中外,恭上玉皇大帝圣号改元“大中祥符”.次年,以“天书”降泰山为由,令全国置天庆观,制定“天庆道场斋醮仪式”颁发各地。五峰山玉皇殿由此始建,同时建起虎神殿、龙王殿等庙宇,被列入著名道场,定名为“洞真观”。公元1010年,又在山内兴建了“玄都观”,此时五峰山道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之一。公元1161年真大道教创始人刘德仁制定戒规,主张清静无为,要求信徒有仁爱之心:去掉私心邪念,不靠他人施舍,自力耕作,种桑养蚕,满足自己衣食。五峰山道教信徒垦荒置田近300亩。据《长清县志》记载,金代贞佑年间(公元1213年),开始向县衙交纳皇粮,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五峰山道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公元1162年(金大定2年)被敕封为“万寿院”。公元1167年(金大定7年)王重阳在山东创建全真教,并收丘处机、刘长生、谭长真、马丹阳、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为弟子,广泛传道,先后派丘处机、郝大通、刘长生三位到五峰山弘扬全真龙门教义数年。提出了一毫不假即是真,真道遍行故为全真的思想。要求修道之人必须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不许疑而其心,混杂其意,误用其情,方可为真心、真意、真情也。据北京白云观道谱记载五峰山全真龙门派谱为:
通玄全真冲和德& 正本恒成位尚仙
仁能贞心传义纪& 世见生前浩太元
子阳遍转归至道& 盈宿守静归丹田
情高悟开复天理& 自然长颜如松年
由于全真教在长江以北的活动受到了民众的拥戴和皇权的赞誉,因此全真势力迅速扩大,此时七真人之一刘长生为使五峰山道观发挥更大的作用,于公元了1187年特派其弟子崔真静来五峰山做道观主持,因其博览佛、道、儒三教之书,洞晓大义,且精通医术,为百姓治病,不取分文,由此深得民心并得到皇上的赏识,五峰山洞真观被朝廷敕封为“护国神虚宫”。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五峰山已被列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位。
公元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到五峰山封禅,将洞真观敕封为“保国隆寿宫”,是年派次皇子朱见磷前来修建“九莲圣母殿”、“避暑行宫”等。公元1465年明宪宗又派皇室人员到五峰山凭借山水秀丽之风水宝地在山南侧修建了与北京十三陵相似的七座王墓,并在五峰山南观—玄都观增建了香火院,另将山外六个村庄作为皇室人员生活的御园,公元1534年夏,明世宗拨款令长清知县修建迎仙桥和青龙池,明万历3年增建了一天门和演剧台及全国唯一的青帝宫,公元1599年(万历27年)明神宗敕调山东五峰山印造大藏全经480函,并颁施天下名山宫观内供奉经首,此时五峰山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
明朝末年,清军入侵,以孙化廷为首的抗清武装力量在五峰山依借一千年前的隋唐农民起义军的营寨,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抵抗,现山上的吊桥及战争废墟仍依然如故,公元
1662年顺治皇帝因烦恼宫廷之事毅然出家,曾在五峰山青帝宫居住,后到五台山,留下了一段康熙寻父的佳话。江南才子黄易、英和就康熙寻父之事在青帝宫特留下了“青帝宫中情帝在,情缘虽了青未了”之墨宝。,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都曾到五峰山进香祭祀,并数次钦谕山东巡抚赎地、置界、立碑、建宇。公无1930年山下军阀混战,炮弹射入山中数百发,多数道观建筑被毁,文物古迹尚存稀兮。
1915年在此设立农场部。解放后,文物部门对部分文物加以修葺,山河依旧,自然景色宜人,公元1985年,长清县政府开始对五峰山古建筑进行大规模恢复重建,1995年五峰山被山东省政府确立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现已初步具备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格局,古老的五峰山又将迎来新的辉煌,续写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安县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