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 国王布施顶 的禅宗公案吧,说明发哪些道理

第一百零三节课
前行分三部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和往生法,外前行引发出离心,内前行发菩提心积资净障。现在学到不共内加行的发菩提心中——愿菩提心的学处,已经学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这两课是讲自轻他重。103课讲了几个自轻他重的公案,又分析了凡夫对布施器官应该如何抉择。
利他:通过分析帮我们了解大乘菩提心的见解极为殊胜,它涉及到一切众生,体现了世出世间的包容和博爱也超胜其它宗教之处。
自轻他重定义:是指在修学大乘的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看得很淡、看得很轻,把众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己三、具体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观想:自己无论住于轮回、还是堕入地狱,病也好、痛也好,遭受任何不幸都可以忍受。在感受这种痛苦时,要想到:“愿其他众生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来代受;愿我所有的安乐与善果,他们能圆满具足!”内心深处再再思维,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教证: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也说:“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意义:修学自轻他重,对生起菩提心非常重要。为了成就自他永久的解脱我们要从心里发起“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老母有情而努力”的信念,再再努力。
通过学习几个公案了知大德们曾经是如何真正行持自轻他重菩提心的。
1、仁慈瑜伽代狗受打所蕴含的信息:
1、常观清净心,保持上师是佛的信心。弟子对上师的怀疑是最大的邪见,应该马上意识到自己被魔所持,赶紧忏悔。2、上师展示背上的伤是为护持弟子的相续,打消弟子的怀疑而展示伤处。但是我们不要认为上师可以代一切苦。要观待因缘和业力,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代受,众生还是要靠自己修。3、修行时要真心想自他交换,不能认为反正换不了,而随便修一下敷衍了事。
自他相换,以前很多大德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中记载:有大德替小偷被烧死。上师如意宝代狗受苦,代弟子受蛇咬,病了十五天。我们要用心体会大德们当时的心,尤其是为了救小偷感受难忍的痛苦,名利全无,而且只是赐予劣者暂时的离怖。如果执著自我的话,《入行论》中也讲了“执我唯增苦”,所以我们要一再串习,打破我执。
2、达玛日杰达布施身肉(强调了悲心的重要性)
上师达玛日杰达,最初是小乘行者,却安住在大乘种性中,不经勤作自然具有大悲心。大乘小乘不是以法来区分,主要是心上安立。尊者在尚未证悟空性时,为了救护病者割下身肉,感受了特别剧烈的疼痛。因为悲心极其强烈,并没有生起后悔之心,于梦中现见大悲观音疗伤证悟实相,通达中观理集五论并能朗朗背诵。无著菩萨也是生起大悲心后,现见弥勒获得法要。这些都是由悲入空的案例,我们凡夫人只要按前行一步步修一定会证得空性光明的境界。但是修行悲心和证悟空性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堕一方。
凡夫应量力而行:这只是个案,初学者布施身肉的后果是极其难忍的,最后很可能后悔,甚至生起嗔恨心,以此毁坏一切善根。所以,我们要量力而行,现在做不到的可以成为自己发愿的对境,希望将来有机会做。另外也看自己对痛苦的承受力,不畏地狱不求生天的境界是一地菩萨以上才能发起这种牧童的心力,但是我们要相信,通过逐步训练,自己的心慢慢也会达到的。
3、佛陀因地投生旁生也不舍悲心解救众生之苦:莲花王投生为鱼救瘟疫、乌龟宁死不伤蚊蚁、佛陀转生成鹿以身为桥救百兽:
可见在世尊具足大乘种性,无论转生何处悲心救护众生。我们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哪怕是一刹那让众生快乐,这个功德也非常大。尽管我们无法像得地菩萨一样,用自己的身体和血肉布施众生,但至少要有帮助众生的心。修菩提心时一边念发心偈,一边思维这些公案,就会发现,众生所有的痛苦、危害都来自于我执,修大乘菩提心能减少我执,增长利他心,如此一来,世间和出世间的快乐自然会出现。作为后学者我们应当常随佛学,尽心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无始以来,我执一直都在害我们,若要舍弃我执,一方面要观空性,另一方面就是修大乘菩提心。
&3、宝髻国王广行极大布施
宝髻国王的布施:布施血肉给罗刹,直到露出白骨;布施妙山宝象给大臣梵车;布施王妃与王子给玛热贼仙人做侍者;布施顶髻给怨敌,遣除了难忍国境内的疾疫与饥荒。
几处对比体念无常,生起厌离:1、友情无常:利欲熏心,密友瞬间变仇敌。2、美色无常:林间漫步遇王妃,昔日锦衣玉食的美女如今堪比村野农妇;4、因果无欺:难忍国王行恶遭遇疾疫与饥荒。5、时刻把痛苦转为道用:宝髻国王因为被斩断顶髻之痛,对热地狱的有情生起了猛烈悲心。6、恒时救护一切众生:断髻之痛也没有改变利他之心,更无有丝毫自私之心。3、谛实语的加持:马上令身体恢复如初;7、四位独觉适时出现,该隐则隐:让他放下该放下的;该出时出:对怨敌也能饶益,为何要舍弃亲友呢?
万法无常:可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皆无可信。《华严经》亦云:“合会须臾散,荣贵尽无常。”
舍不为得:往昔佛陀是现义太子时,布施过自己的鲜血;是莲花王太子时,布施过自己的骨髓;是月明王时,布施过自己的眼睛等等,有很多非常感人的故事。像这样布施自己的身体,次数多得不可计数,而且不求任何回报就像日月照花,从没有想要回报。
发愿随学:所以,我们学菩提心时,应该想到:“完全像佛陀这样布施,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但既然已发了愿菩提心,就要尽量把别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哪怕我在临死时,有一刻能利益众生的善念,这也是非常好的!”
次第修行:《华严经》中也说:“如是次第修,渐具诸佛法,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若能次第修行,便可渐渐具足佛法的所有境界,就如同先打稳地基,上面再砌美妙的宫殿,就不会有任何困难。我们的目标不是发财而是想从轮回中解脱,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次第修行,系统闻思才能真正品尝到佛教内在的深美法味!
1、有人说修行人口口声声说自他交换,自轻他重,可是到了事上又说布施身肉是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普通人根本做不到,这样是不是心口不一呢?既然换不了,岂不是走形式,修不修也无所谓,这样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真正的修行人可以做到,不让普通人去随便做是为了保护大家修道的心,因为我们修行还浅,不遇违缘尚可修行,稍有不适很易退失道心,如果能在座上反复串习,功夫深了,自然就可以做到,无始以来我们一直串习的是自私自利的心,现在突然逆水行舟,还是要小心行使。
刚一开始,只能强迫自己去观想,但我们的心根本不愿意真正地接受这种理念。此时,就应当查找原因,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就是因为在知母、念恩、报恩的修法上有所欠缺的缘故。然后又回过头去再次修持知母、念恩、报恩的修法,直到有把握真正做到的时候,才算达到了修法的标准。在没有达到标准之前,就决不能轻言放弃。行为上的修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现在起,我要为断除众生的痛苦而努力,无论自己是否能获得解脱,也始终将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哪怕为了一个众生的解脱,而奋斗成千上万个大劫,也心甘情愿。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勇气,并在这种勇气的基础上,去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虽然因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而在利益众生的深度方面有所差别,但只要尽己所能地去作,就是行为上的自轻他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修持,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1.请谈谈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与自轻他重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生活中怎样体现,请结合自己的修持谈谈对此的体会。也请结合科判说明《佛说海龙王经》中的教证:“在于百千劫,等心给足人,不能及慈心,愍伤之福行。”的意义?为什么实际用财富去布施饶益他人都不如以慈心愍念众生的功德大?也请谈谈你的看法。
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修法,是按照深度逐渐加大、难度逐渐加强的修行次第来进行排列的。仅是自他平等的修法已不容易做到,后面的修法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无论再难,经过我们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前面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修法,主要是在打坐时精神上的修行,而自轻他重就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首先我们必须经过精神上的培训,才能适应下一步的要求。要改变长劫以来养成的自私恶习,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修习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痛苦,以及以大慈心布施自己幸福的两个修法。
“在于百千劫,等心给足人,不能及慈心,愍伤之福行。”意思是,我们在百千万劫中,用各种财富布施他人,这种功德虽然很大,但不如以慈心愍念众生的功德大。实际上,在短时间中这样发心,也并不是很困难的。
2.仁慈瑜伽士代狗受苦、法王如意宝代受被蛇咬弟子的痛苦的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上师们能代众生受苦,那怎么理解诸多佛经中云:“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样是否有因果错乱的过失?怎样圆融理解?
答:启示:大德的悲心强烈,他们确实有能力代受众生之苦。
但是也要观待因缘,如果往世我们与大德没有结缘,今生即使大德有心也无力,或者是我们自身根本不想出离,也不能成功。我们还是要修,佛菩萨为我们宣说解脱的方法,解脱与否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他们只是领路人,并不能把我们像石头一样扔到净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法已经摆在面前,证法是靠我们自己来完成的。没有修证,相当于坐在电视机前观景,根本不能入境,更品味不到美景带来的惬意,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发起悲心愿意代受,自已处在凡夫境地,在事上未必能代。虽然如此但也并非毫无意义,因为这样修自他交换能够增上菩提广集资粮,伏断我执。(2)修习种种苦行,以后能作众生断苦的增上缘,所以称为代受。(3)故意留下烦恼不断,投生三有中,为众生说法,使他们不造恶业,自然不受苦果,所以称为代受。(4)见到众生造无间恶业,当来决定感受极大痛苦,再没任何方便能作帮助,唯有断掉他的命根,才能制止恶行,此时,菩萨断彼命根,自堕地狱,让他脱苦,所以称为代受。(5)愿力成熟,常处三恶趣,如在饥疫时变为大鱼等,消除众生苦,所以称为代受。(6)大愿与痛苦,都同是一真法性,故以即真性之大愿,潜入到即真性的痛苦,使痛苦融入法界,所以称为代受。(7)佛菩萨以法界为身,证得自他平等无异,众生受苦就是佛菩萨受苦,故能消除诸苦,所以称为代众生受苦。对此七种,第一种仅是一种意乐,二、三是代苦的助缘,四、五是真实代受,六、七是称合法界理体的观照。并说,虽然佛菩萨能够代众生受苦,但前提是必须要有缘才行。
佛菩萨决定可以为有缘众生代受痛苦。认为无因无缘,佛菩萨就把众生的痛苦代尽,而安坐成佛,同样也是错误的观念,佛不度无缘人故。
3.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以及正确的发心应该是什么?你认为通过采取世间其他的方式和手段,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同时,我们在修学佛法中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请结合自身修学体会和上师在讲记中的开示谈谈自己的理解。
目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其它手段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其他的方式不涉及到解脱,只是获得今生的受用或来世转生善道,对众生的大悲平等心不具足,根本无法达到目的。
平时应该多串习四厌世心,舍弃今生来世的贪执,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然后对众生生起大悲菩提心,愿他们也能出离轮回,再落实到行动上。
分组研讨题:
1.关于达玛日杰达尊者的公案,请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学小乘佛法并利益众生,与学大乘佛法却行持自利,这两者哪种更殊胜?对于利益众生的事,虽然学习了一些道理,却不能付诸行动,试分析有哪些原因?
答:前者殊胜,大乘小乘是在心上安立的,不是区分在法上。道理上明白事上做不到是我们初学者的通病,A、贪恋世间法,觉得今生的利益高于一切,来世反正现在看不到,甚至不相信有来世。B、对轮回的苦没有正确的了知,或者没有真正的信任,总觉得不可能。C、我们还没有真心地想利益众生,不认为众生与我有多大关系。D、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不足,把佛法只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对文字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2)尊者布施身肉后,出现了哪些情况?与无著菩萨面见弥勒菩萨的公案结合,分析生起悲心对于证悟空性有什么帮助?
答:尊者在尚未证悟空性时,为了救护病者割下身肉,感受了特别剧烈的疼痛。因为悲心极其强烈,并没有生起后悔之心,于梦中现见大悲观音疗伤证悟实相,通达中观理集五论并能朗朗背诵。无著菩萨也是生起大悲心后,现见弥勒获得法要。这些都是由悲入空的案例,悲和空是一体两面,真正生起大悲心时空性自然获得,证悟到空性时,悲心也会自然具足。我们凡夫人直接证悟空性比较困难,但只要按前行一步步修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最后一定会证得空性光明的境界。但是修行悲心和证悟空性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堕一方,智悲双运修行才会如愿以达。
3)如果凡夫人也可以布施身肉,对于死后的器官捐献,作为佛弟子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看法?与社会上鼓励此举的态度相比,此种观点是否反而显得逊色?从世间和出世间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圆融?
应该赞叹随喜,但不提倡效仿。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相续,如果真正能做到丝毫不生起后悔与嗔恨心才可以,一旦心生后悔反而堕落,催毁往昔一切善根,因为死后意识不会马上离开身体,而器官移植得趁早,医生不会等待,甚至于提前在未断气时摘取,此时凡夫会生起嗔恨后悔之心,只能解救当时人的生命,如果特别执着,说不定会附体不走,对人不一定有利,以后的生生世世也会结下怨恨,自己的修行境界全部催毁,得不偿失。但是我们可以真心随喜佛菩萨因地时的事迹,把这些公案当成对境,反复串习,发愿今生做不到,来世也要随学菩萨行,广利有情。这种善念真正从心底生起的功德远远超过世间人不明事理一时冲动布施身肉的功德。
2.关于宝髻国王布施血肉以及自己妻子和儿子的公案,请作讨论分析;
1)宝髻国王在做布施时,若因布施自己的血肉而圆寂,则对整个国家都是一种损失。满足一位众生的愿望,却以整个国家的损失作为代价,是否值得?为什么?
菩萨救助众生不能论值不值得,他们眼里众生平等,布施血肉是圆满资粮的方便,更是菩萨的大悲体性,哪个众生希求在前就先救助哪个众生,不会观察此众生与彼众生的多少和种类。
2)宝髻国王布施自己的王妃和王子,并未征求妻子儿女本人的意见,对于接受过“人权平等”等相关现代教育的我们能否接受这样的公案,你怎样理解?并且对这二人来讲,离开国王是很痛苦的。在行持菩萨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妻儿产生痛苦,这是否合理?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能否如是行持?为什么?
答:宝髻国王的布施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普通人执着自己的一切,我和我所执牵引着始终脱离不了轮回,我们虽然知道但是不容易做到。
佛陀无量劫前就与妻子商定好的,他连自己都会舍去,嫁给他也就意味着可能有一天也被舍去,但善缘深厚的妻子早已立下誓言,追随佛陀,即使被布施也在所不惜。我们的身边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伴侣,觉悟也不可与佛相提并论,所以只能随喜,或作为发愿的对境而不能随便实施,万一难以割舍,弄不好会连道心也会退失就得不偿失了。佛陀因地的妻子儿女及眷属都是发过誓言,追随佛陀广利有情的,只要对众生有利,他们无怨无悔;印度当地女性地地位低下,丈夫的话就是命令;菩萨在行持广大布施时一切受用皆可布施,包括自己的头目脑髓,何况妻子儿女。
当佛陀告诉妻子是她当初发愿追随他行持广大布施的,妻子马上也忆起前世,恢复种性;这样做是圆满资粮的方便。
我们要学的不是舍弃,而是放下小我,放下不是放弃,把心放到更大利他之上,自我会变得渺小无有实义,真正理解了空性,一切外在的人或物其实与自我无异,都是如梦如幻了不可得的,现在因为无明所覆所以执着。
我们根基尚浅不能评论圣者的行径,不能做到也要真心随喜,发愿有朝一日也能行持广大布施。
3)现代社会理念认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至高无上,宝髻国王面对难忍国王的侵略战争时选择远离王宫、舍弃王位和国家,这是否是一种消极逃避或者有失民族大义的做法?如果战胜对方,他还可以继续用菩萨道来治理国家,对国民有很大的饶益作用,为什么还要选择离开呢?后来,四位独觉劝国王从森林中返回时说:“您对敌人也能饶益,为何要舍弃亲友?”这与之前国王离开王宫是否有冲突?在当今时代,不同国家、地区乃至民族之间的冲突连绵不断,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平息这些纷争,从这个公案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当初舍弃国家而选择静处是因为对世事无常之理看破,无论再布施多少物质也满足不了人们的贪心,唯有依止静处修行,参悟之后再来度化众生;如果战争就会有人员伤亡,这是菩萨最难忍受的,为了避免伤亡自己选择远离,暂时不给众生造成伤害。后来回宫是治理国家,教人向善,并不是打仗,这里显示出菩萨的不舍众生之心,本来他们可以自己修行解脱,但为了饶益更多的众生而甘愿步入红尘,是何等的大义!
不同国家、地区乃至民族之间的冲突,要想从根本上平息这些纷争,只有依靠佛法,此外再无他法,因为佛法提倡的是无我利他,其它宗教都不涉及无我,甚至利他也分亲疏远近,三六九等,不是平等的。如果世界上人人都有利他的悲心和无我的智慧,纷争又从何而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思考题
       
发布时间: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人关注&&&&&&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思考题
  『皈 依』
  第84节课
  325、不共加行为什么称为&不共&?藏传佛教各派的不共加行都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326、修不共加行的过程中,什么是最关键的?你能尽量做到吗?今后有何打算?
  327、若要开启皈依之门,前提必须具备什么?请说明理由。
  328、信心分为哪三种?各自的定义、表现是什么?最殊胜的信心是哪一种?你拥有什么样的信心?
  329、世人遇到危难时,通常都会皈依什么?请举例说明。我们作为佛教徒,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
  第85节课
  330、有些人在圣地依止善知识多年,结果行为却极其恶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应当如何解决?
  331、为什么说只要有了信心,就可以得到一切加持?倘若你修行后,没有得到任何验相,这是因为佛菩萨不慈悲吗?请说明理由。
  332、这节课所引用的几则公案,哪个对你的触动最大?你心态上有何改变?
  333、若想明心见性、证悟实相,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如果这样承许,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对此你如何解释?
  第86节课
  334、皈依具体分哪三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大士道的皈依?你现在是哪种皈依?
  335、修持皈依的方法,分为哪几种?请一一说明。
  336、修持皈依时,应该念什么样的偈颂?怎么样明观皈依境?从自身而言,皈依时应如何观想并发心?
  337、在修皈依时,什么是最重要的?你是怎么做的?
  第87节课
  338、在观修皈依时,为什么将怨敌、魔障观在父母的前面?为什么说从修行方面而言,他们甚至比父母恩德更大?
  339、通过学习无垢光尊者的那个偈颂,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平时应该怎么样用上?请举例说明。
  340、修皈依的话,是不是完成数量就可以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做到随时随地不离皈依?
  341、皈依是不是拿到皈依证就行了,还需要守持什么戒律吗?请具体阐述皈依之后的三种所断,了解这些有何必要?
  第88节课
  342、皈依后有哪三种所修、三种同分?请具体说明。哪些戒条你曾犯过?倘若你周围有佛教徒不明此理,你打算怎样做?
  343、如何理解在生活中不管是苦是乐,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请举例分析。
  344、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怎么样随时随地忆念三宝?若能经常这样串习,对自己临终时有何帮助?
  345、通过修持皈依,请时常观察自己能否做到纵遇命难也不舍三宝。
  第89节课
  346、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行为是对三宝不敬?正确的应该怎么做?你能做到吗?
  347、在佛像、经典、佛塔中,哪个最为重要?请说明理由。你对此有何深刻体会?
  348、在藏传佛教中,金刚铃杵只是单纯的念经法器吗?为什么?
  349、皈依三宝有什么功德?请引用公案具体阐述。引导别人皈依有何必要?你打算怎么做?
  第90节课
  350、在修行过程中,越是精进,违缘魔障越大,此时我们应如何面对?请从两方面加以说明。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351、怎样认识密宗的降伏事业?什么样的人可以行持?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方便时请翻阅《藏密问答录》中对于降伏、双运的解答,以加深对此问题的了解。
  352、若想获得平安吉祥,最保险的方法是什么?这次念修皈依,你有哪些收获和改变?
  353、有人引用《大庄严论经》的一则公案,说藏传佛教的四皈依不合理。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发殊胜菩提心』
  第91节课
  354、我们理论上懂得菩提心的修法,是不是就可以了?请说明理由。
  355、为什么说菩提心在一切修行中极为重要?
  356、请结合《日修闭关要诀》,阐述修菩提心的具体方法。你会这样修吗?
  357、怎样才能将所修的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请谈谈你自己的经验。
  第92节课
  358、实修四无量心时,修行次第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这样?
  359、什么叫舍无量心?通过怎样的观察,才能深刻体会到亲怨平等?并引用公案加以说明。你做得怎么样?
  360、舍无量心具体应该如何修?什么是错误的舍无量心,什么是正确的舍无量心?
  第93节课
  361、什么是慈无量心?怎么样修持?
  362、为什么说有了慈无量心后,即使遇到刚强难化的众生,也会非常慈爱他?你对此有何体会?
  363、慈心在身语意中如何体现?你怎么理解关爱可怜众生,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殊胜?
  364、佛教中强调孝顺父母吗?请引用教证具体说明。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有何打算?
  第94节课
  365、悲心和慈心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大悲心在成佛途中相当重要?
  366、悲无量心应当如何观修?请详细阐述。
  367、怎样才能把大悲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你具体是怎么做的?
  第95节课
  368、观修悲心时,怎样亲身体验一下众生的痛苦?请举例说明。这样做对修行有何帮助?
  369、有些人不在乎众生死活,口头上讲的境界却很高,对于这种人你怎么看待?请说明理由。
  370、假如你遇到鬼魔作祟,身体不好或修行出违缘,此时你对鬼魔应持何种态度?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若有人这样做,你会怎么劝他?
  第96节课
  371、若以血肉供养上师三宝,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372、密宗会供中,有时为什么会供养五肉?这是否违背了大乘教义?什么样的密宗行人,才有资格随便喝酒吃肉?你对此是否接受?
  373、有些人供养血肉后,确实可以成办一些所愿。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待?以此可推出什么结论?
  第97节课
  374、你怎么理解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明白这一点后,你有什么打算?
  375、无著菩萨面见弥勒菩萨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哪些启示?
  376、悲无量心具体应该怎样观修?
  第98节课
  377、喜无量心具体应该怎样观修?为什么最后还要安住于无缘的状态中?
  378、喜心主要对治的是什么烦恼?请举例说明,这种烦恼有哪些过患?你若产生这种烦恼,打算怎么样对治?
  379、修喜心时,见别人做什么都要随喜吗?为什么?
  380、修四无量心有什么必要?简而言之,四无量心可包括在什么窍诀中?
  第99节课
  381、为什么说善良对修行人非常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382、我们做一件事情,到底是善是恶,或者善恶的力量有多大,这是由什么决定的?明白这个道理,可解除你的哪些困惑?
  383、为什么说心善前途光明、心恶前途黑暗?请引用公案具体分析。
  第100节课
  384、菩提心有哪些不同的分类?具体应该怎么解释?了解这些对你有何帮助?
  385、像地藏菩萨那样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否他就永远不能成佛了?为什么?这样发愿有什么必要?
  386、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有哪些差别?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这样的菩提心,依靠什么才能获得?
  387、正式发心时,需要有哪些观想和思维?这对生起菩提心有何帮助?你对&发心不为主,生心乃为主&这句话,有怎样的体会?
  第101节课
  388、为什么说自己与众生是平等的?观修自他平等,为什么可概括所有法要?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应该怎么做?
  389、自他相换菩提心,具体应该怎么修?你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
  390、请以比喻说明,生起自他平等菩提心、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标准是什么?这二者与世间善心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第102节课
  391、匝哦之女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当遇到痛苦、违缘、挫折时,你也会这么做吗?
  392、佛教徒对父母应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这样?你以前若对父母不孝,以后打算怎么办?
  393、自他相换的窍诀,容易修吗?为什么?
  第103节课
  394、这节课所讲的自轻他重的公案中,哪个最打动你?为什么?
  395、对于是否捐献器官,我们应当如何抉择?请说明理由。
  396、自轻他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104节课
  397、宝髻国王布施顶髻的公案,说明了哪些道理?你有什么收获?
  398、为什么说次第修行很重要?你对此有何体会?
  399、通过学习愿菩提心的内容,你明白了哪些以前不懂的道理?如果周围也有人不懂,你打算怎么做?
----------------------------------------------------------------------------------------------------------------
----------------------------------------------------------------------------------------------------------------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
|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宗公案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