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制度古代教育为什么与宗教有关?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古代教育、宗教.ppt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90 &&
古代教育、宗教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古代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古代含义:
“现在所谓教育,其意义,颇近乎从前所谓习。习是人处在环境中,于不知不觉之间,受其影响,不得不与之俱化的。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所以古人教学者,必须慎其所习。孟母教子,要三次迁居,古训多重亲师取友,均系此意。……古人所谓教,只是效法的意思。教人以当遁之道谓之教,受教于人而效法之,则谓之学;略与现在狭义的教育相当。”(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新世??出版社第213页);我国古代观点; 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对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没有教育就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创造。
(二)中国古代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份,是中国古代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今天,古代教育所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包括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是一笔丰厚的宝贵遗产,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传说时代——简单的、口耳相传的生产或生活教育;
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很早就有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孟子·滕文公》有“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远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重视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三代之前的传说时代,就已经有了教育的起源。如:
1、“(燧人氏)钻燧取火,教民孰食。”
2、“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3、“神农……教民农作。”
4、《尚书·舜典》载,虞时设学官,管理教育事务,如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命夔典乐。
(二)夏商时期——学校开始出现;
夏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有“夏曰校”《礼记?王制》称“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东序为夏代的大学,西序为小学。)
根据《礼记》的记载,商代的学校名称,除“庠”、“校”、“序”之外,还出现“学”、“大学”、“瞽宗”等称谓。
商代的学校教育,除了进行基本的书写、算数之外,还十分重视宗教、军事、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三)周代——学校制度初具规模(教材第167页)
1.西周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
(1)教学机构: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2)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教师队伍:教师由当时的现职官员或退休官员担任,分工明确,级别分明。开创了“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办学传统(其中的“乡学”既是学校教育之地,又具有议政和教化的功能。参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之“子产不毁乡校”)。
(4)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入学年龄、学习年限、考查、奖惩、皇帝视学等制度(教材第169页)。
官学在西周时期已达到极盛的程度。
2.春秋战国私学
春秋中后期,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新格局。私学出现,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文化下移”。孔子顺应时势设坛讲学,是当时举办私学影响最大者。
战国时期产生的《学记》、《大学》是世界是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四)两汉时期(学制及选士制度);
1、开创太学,鼓励地方政府办学,郡国曰“学”,县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
2、教材:以儒学经典为教材。
3、选士方法:察举、征辟。;(汉代官学讲经像砖);(六)隋唐宋元明清;
唐代:学校体系更加完备,健全发展了隋代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
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火药和指南
C.指南针和印刷术
D.造纸术和火药
我有更好的答案
0cm 5.3pt:0cm 5;border-left:66.8border:0cm 5:
border-bottom.0pt:solid windowtext 1.0
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76.3border:border-left:none.35pt" width="384"> 适应于远洋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 <td style="width.3pt:0cm 5.0pt:
border-bottom、作用、影响
&nbsp:border-left:border-top:none.6pt.4pt 0cm 5:border-left:none:solid windowtext 1.0
padding:solid windowtext 1.0border:solid windowtext 1;border-top:border-top:
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
border-bottom:66.8border-border-left.0pt.35pt" width="384"> 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0pt.4pt" width="82"> 类&nbsp.6pt.4pt 0cm 5;border-top:none: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valign="top" width="89"> 作者 <td style="width.0pt.8pt:solid windowtext 1.0
padding:solid windowtext 1.0border-right:76.3border-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3pt.0
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提供了武器
;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别 <td style="就
地位:solid windowtext 1.0
padding.4pt 0cm 5;
border-top:solid windowtext 1.0border-lef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 width="102"> 成&nbsp:
<td style="width:61:288
试题分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应是指印刷术和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点评.0pt.05border-top:border-left:none,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td style="width:66
采纳率:7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当前位置: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 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主要考查你对&&四大发明&&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四大发明:
1、内容: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2、意义: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四大发明概述:(1)概况:&①造纸术& A.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B.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C.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进步明显。(普及)& D.唐宋时期,造纸工匠被俘,造纸术被传入阿拉伯。(欧洲和北非)&②印刷术& A唐,中国出现雕版印刷。& B.宋代,雕版印刷黄金时期,彩色套印技术。&C.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③火药:& & & A.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宋代,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④指南针& A.战国,发明“司南”。B.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影响:&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火药武器的发展,靠冷兵器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C.指南针,促进了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D.印刷时,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推动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和日本,8世纪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元朝时,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中国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意志出现受中国活字印刷影响的金属活字印刷书籍。1、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2、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如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3、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 1、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②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汉和帝时,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明显进步——白度增加,质地细腻,产量大增,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④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2、外传:向东,由朝鲜传入日本;向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造纸术在公元七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八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在阿拉伯(古时称“大食”)的报达(今伊拉克的巴格达)、大马色(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撒马尔罕等地组织第一批造纸工场的时候,还是我国造纸工人亲自传授技术以后兴建的。阿拉伯最初造的麻纸,用破布做原料,采用的是我国的技术和设备。阿拉伯纸大批生产以后,就不断向欧洲各国输出,于是造纸术也随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公元十二世纪,欧洲最先在西班牙和法国设立了纸厂,十三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设厂造纸。到十六世纪,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此后纸便逐步流传到全世界。
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1、发明: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有印刷品出土。②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年),平民毕升创造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③活字印刷术的推陈出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又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2、外传: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声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6441124034105704130572126718126729古登堡印刷术及其对西欧近代文化的影响--《内蒙古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古登堡印刷术及其对西欧近代文化的影响
【摘要】:
1448年,德国金匠古登堡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建立了西方第一个印刷所。
他的这一发明是当时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和产物。首先,大学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唤起了人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但写在羊皮纸上的手抄书稀少而昂贵,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其次,造纸术从中国的引进和纸张在西欧的大量生产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物质载体,解决了在什么上印的问题,而受中国印刷术的启发以及西欧的印刷术为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解决了怎么印的问题。就这样,印刷术顺理成章地产生了。此后,由于其能够快捷、大量、廉价、规范地复制文本的优点,印刷术迅速传播到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洲大部地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印刷术的发明使西欧的出版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不仅使图书得到了大量的出版,而且报纸、期刊也在印刷术的催化下产生了。印刷术的发明还使古代和当代的各种图书得以与大众见面,大大加快了学术思想的传播。由于马丁·路德对于印刷产品的敏感和充分利用,印刷术也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由于机器打印在页面上的文本是恒常不变的,渐渐地,各种语言出版物的词汇、语法、结构、拼法及标点符号都日趋统一,从而促进了西欧各国语言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此外,印刷术的发明对教育和文化等其他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G15【目录】:
内容提要4-5
Abstract5-8
研究状况8-11
一、古登堡生平及印刷术的发明过程11-16
二、古登堡发明印刷术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16-24
(一) 时代背景16-18
1. 主观需要:大学和资产阶级的兴起16-17
2. 客观限制:社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17-18
(二) 技术条件18-24
1. 纸在欧洲的大量生产和使用18-20
2. 中国印刷术的传入和欧洲印刷技术的发展20-24
三、古登堡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对西欧近代文化的影响24-44
(一) 古登堡印刷术在西欧的传播24-27
(二) 古登堡印刷术对西欧近代文化的影响27-44
1. 带动了出版领域的繁荣与发展27-34
2. 扩大了学术思想的传播34-36
3. 推动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36-39
4.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语言的统一39-42
5.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42-43
6. 对西欧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43-44
参考文献52-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敏;;[J];晋图学刊;2005年06期
孙宝国;[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大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刘宝存;[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王殿卿;[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王子奇;[J];编辑学刊;2000年S1期
张晓斌!天津,唐舰!天津;[J];编辑之友;2001年01期
田建平;[J];编辑之友;2003年05期
杨子竞;;[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翁佳;郑建明;;[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王余光,李天英;[J];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12期
姚永春;[J];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大椿;;[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李明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王鑫方;;[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张怡;;[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曹亚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黄启臣;;[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杜耀峰;;[A];按“华赛”标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新辉煌——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华赛”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包国强;刘方;;[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钟国发;;[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丛日云;[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周武忠;[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桂翔;[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张军;[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孟宪学;[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高伟;[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叶乐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李敏秀;[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李青;[D];西北大学;2003年
张志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亚慧;[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赖玉芹;[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魏小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玉珠;[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邓绍根;[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朱宏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淮建军;[D];西北大学;2001年
彭旭;[D];厦门大学;2001年
林春田;[D];厦门大学;2001年
王成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宝国;[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希圣;[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0年03期
路宪民;[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吴孟雪;;[J];文史知识;1995年01期
单应桂;[J];齐鲁艺苑;1985年00期
葛许国;;[J];杭州通讯;2006年12期
杨绳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朱晚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李绪鉴;[J];历史教学;2004年03期
杨莉;[J];社科纵横;2005年05期
周今才;;[J];印刷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忠华;苏有锦;;[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张瑞;陈淼;;[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贺强;;[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石刚;王燕东;吕男;;[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刘旭庆;李毅;郑子剑;;[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周吉友;;[A];中国印刷业数字化发展策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谢丹玫;;[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郭云杰;;[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张志强;;[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秦保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娟;[N];福建日报;2010年
张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猛犸;[N];电脑报;2011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钱存训;[N];北京日报;2005年
陈希荣;[N];中国包装报;2005年
刘梅;[N];中国文化报;2006年
赖武;[N];成都日报;2008年
;[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8年
撖玉;[N];中国档案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云;[D];四川大学;2007年
张忠;[D];四川大学;2007年
胡国祥;[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刘钊;[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刘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陈琦;[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任雪梅;[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萍;[D];内蒙古大学;2008年
季品锋;[D];苏州大学;2003年
陈颖;[D];四川大学;2005年
李冰;[D];山西大学;2007年
陈柏寒;[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万脂亮;[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陈江飞;[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马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胡涛波;[D];西南大学;2006年
陈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