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识佛教之三怎样学佛的基本认识.pdf

[转载]浅谈认识佛教之三怎样学佛&&&&&&---作者&瑞丹堪布
之前我们共同交流了什么是佛教和佛法的一些相关的内容,但是怎样学佛呢更是至关重要。望大家以菩提心来摄持,让我们一起迈进这金光灿烂的成佛之路吧。
三.怎样学佛
通过了解一些有关佛教、佛法的知识后,我们会产生想信佛、学佛的欢喜心。但我们在此之前,对自己为什么学佛要清楚。也就是要明确我们学佛的目的。其实学佛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所缘:自己与自己相关的人;愿望:希望自己得到幸福,摆脱痛苦,同时也希望家里人或是亲朋好友健康平安,发财升官、金榜题名等等不同的欲求;时间:今生今世或是今生来世。一种:所缘:自己与自己相关的人;愿望:由于知道了轮回的真相,希望得到解脱的幸福和解脱轮回恶趣的痛苦,同样也会想自己身边的人获得这种幸福;时间:永脱轮回。一种:所缘:天边无际的众生(包括自己);愿望:所有众生获得永恒的幸福,永离痛苦,希望众生永断轮回,获得究竟的佛果;时间:从今乃菩提果之间,轮回未尽其愿无尽。不管你想怎样,佛都会慈悲的告诉我们,只要你学习佛法,所有一切愿望都会实现。你现在不想解脱、不想成佛可以,佛不会勉强我们,在佛法里一切都是自愿的;等你何时醒悟过来,想解脱成佛了。佛会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给予帮助。因为佛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从来不曾离开过你。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交往和学习吗?
学佛的最大利益是透过智悲来达到究竟的解脱成佛。人类因为无知而学习,因想快乐而去追求,糟糕的是我们总是方法不对,方向错误,除了痛苦无奈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入行论》。那我们正确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获得永恒的幸福和究竟的自由,我们必须成佛。因为只有成佛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否则我们所得到的幸福和快乐只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但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我们无法面对的事实真相:《法华经》给了我们答案:“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轮回中一切皆具苦性,根本也不会存在暂时和相对的幸福快乐;我们感受的所谓的幸福快乐,无非是自我欺骗的幻觉而已。打个比方:有个人无意之中杀了人,要判死刑,后来通过各种途径,改判了无期徒刑;这个人及其家人都高兴万分,因为免了死罪的缘故。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其实这个人如果没杀人就根本不用被判刑,虽然现在不用马上死了,但等待他的是漫长的、痛苦的、毫无自由的监狱生活。这种毫无意义的等待的结果依然是最终的死亡的到来,其实这种等待无疑是更加痛苦的。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的好:“瘙痒生乐受,无痒更安乐。如是世间欲,无欲更安乐。”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珍惜暇满的人身就要抓住修行的核心:你也好众生也好都要向终极目标迈进---解脱成佛。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人间佛教;慈悲为怀,济世救人,本来就是佛陀精神的再现。但有些缺乏了真实智慧的方便,象白开水一样被当做佛法的妙用甘露随意的洒向人间天上。难怪有些大德们在暗自感叹:现在大乘的悲哀就是把方便当究竟。《道情歌集》中云:“何者离悲修空性,彼人未得殊胜道。相反仅仅修悲心,亦住轮回不解脱,何人二者能双运,轮回涅槃皆不住.”
《宝积经*因缘品》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从字面的意思看,父亲和母亲应该被杀害,国王和大臣应该被消灭,眷属和环境也要通通摧毁,如此这个人才能得到解脱。但实际上,佛陀是在表达:“父母”代表轮回中十二因缘中的爱取;“国王”代表各种习气的所依---阿赖耶;“二所净”是指婆罗门的坏聚见、沙门的戒禁取见;“境眷”是指内在的处、二取等八识聚;“皆摧毁”是指以上这些完全遣除,彼人则得清净,即可成佛。可见没有通达佛法了义和不了义的道理,仅凭自己的分别念去理解,真的是苍天哪、大地啊的区别了。作为大乘佛教徒,必须要做到不堕两边,闻思的过程中,文字不可缺少;修行的过程中,意义务须要通彻。所以说,学习佛法需要系统地次第地闻思修持。
禅宗有个公案:一位得道的禅师,每天讲经说法时都看到一个老者坐在最后面,而且听得非常认真。一日夜里,禅师梦到老者,来至其床前,对他跪拜说道:我前世也是个著名的禅师,有一次一个外来参学者问我,圣者因果若何?我由于相续中傲慢业力的驱使,而回答:不落因果。结果以邪见断众生法身慧命故,五百世为野狐身。但因前世喜好讲经说法之故,遂每日前来听闻大师讲法,知大师是悟道之人,所以今夜特来请教;还望大师悲悯与我,不吝赐教:圣者因果若何?禅师回他曰:不昧因果。老者言下大悟,再拜禅师,师之言已令我脱去这五百世的野狐之身。请师于三日后遣人与后山山洞之中,将死去野狐之身火化。后世我将转世为一个得道禅师,教化一方。大师之恩容来世再报,请大师切莫忘记超度与我。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一些居士佛法不通达,修行也是拼凑的,把听来的看到的佛法见解当做了自己的见地,特别喜欢弘法利生。博朵瓦说过:“首先成熟自相续,初发心者应当做,利他为首佛未许;心除利他无别想,身语切勿现前作。”倘若没有经过长期闻思修行,即使你一直在讲经说法,实则与意义相差甚远。古大德也说过:“离经一字,允为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现代的人什么都想速成,密法确实有即身成佛的窍诀,可除了极少数的利根者外,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凡夫,相续中缺乏正知正念。如果你傲慢的认为自己不是普通人的话,那你有没有米拉日巴对上师玛尔巴的信心呢?有没有那洛巴承侍帝落巴般的依教奉行呢?如果有人认证你是佛菩萨再来的空行母的话,那你有没有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呢?如果你没有修完五加行,就去修行大圆满的话,除非你根基特殊,否则不打好基础,不管怎样修,佛法是佛法,你是你,法不会与自相续相应,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所以说我也特别的奉劝这些人,不要满世界去寻找或是打着某某上师活佛和什么法王给你开许不用修加行,直接就修大圆满。即使你是大成就者再来,您老人家在显现上修下加行,给我们这些凡夫做个表率也未尝不可。
缺乏了佛陀的教法和证法,没有了慈悲与智慧的味道,即使塑了再大再多的佛像和大殿,寺庙和主持再有名声,法会搞得再隆重,高僧大德们再多的开光加持,得到的供养再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再多,也不能算是真实的正法道场。有些学佛多年的修行人和出家人,处在欲念深重之中,而无力自拔,随业流转。在这个建庙造像、放生超度兴盛的时代,我们在行持善法时,有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观察过自己的心,看看自己是被名利欲望所欺骗了,还是以菩提心来摄持了呢?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离开了佛法的正知正见呢?最后在皆大欢喜中回向,是为了满足施主们的欲望和虚荣心?是为了激发信众们争功德的斗志呢?还是真的以清净心希望众生解脱成佛而回向呢?岗波巴大师曾说过:“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所以在行持善法时,是否具足了三殊胜(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作为大乘修行人要特别值得深刻思考啊!《华严经》云:“若不以菩提心摄持,行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应努力认真地实修共同的外前行和不共的内加行,打牢佛法的基础,在自己具缘的上师面前长期闻思,以善知识们的窍诀来实修,才是解脱正道。佛法不是交易,上师、佛菩萨们给你加持,你好赚钱供养;最好的供养是法的供养,最好的供养物就是你贪执的心,要知道佛法就是用来解脱的,不是让你打着旗号来搞世间八法的。不要希求外在的神通感应,最大的神通就是将一切顺、逆转为道用,最殊胜的证悟验相就是我执不断减轻,烦恼不断减少。很多人都想高攀大圆满,其实,适合你当下的法,解决你当下的烦恼和障碍的法就是你的当下的大圆满。佛法就是要把握每个当下,从当下出发,走向大圆满。
修学一切佛法的核心就是要心地善良。《佛说诀罪福经》中说:“心念善即有善报,心念恶即有恶报。”莲花生大师也说过:“我的见解如虚空般高,我的取舍如粉末般细。”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善恶等的定义和标准。依照《俱舍论》
善的分类有四种:
1.解脱或涅槃是胜义善;因其远离痛苦最为安乐之故;
2.以三根本善:无贪、无嗔、无痴以及知惭、有愧为自性善;因不观待他法之故;
3.与自性善相应的慈悲和信仰等等不同的十一种心的状况以及同生的心的状态都属于相应善;因相应善法而安立为善法之故;
4.以这三种善法为动机而引发的身语等的行为都属于动机善;以发心是善法而安立为善法之故;
恶的分类有四种:
1.轮回或有漏法属于胜义恶;因被痛苦所缚最不安乐之故;凡夫的自性善也属于胜义恶;
以三根本恶:贪、嗔、痴以及无惭、无愧为自性恶;因不观待他法之故;
3.与自性恶相应的傲慢和懒惰等等不同心的状况以此同时产生感受的心的状态属于相应恶;因相应恶法而安立为恶法之故;
以这三种恶法为动机而引发的身语等的行为都属于动机恶;以发心为恶法而安立为恶法之故;
无记的分类有四种:
1.如无为法的虚空和天空等属于胜义无记;
2.象喝茶和吃饭等等无贪、无嗔的行为属于自性无记;
3.以自性无记相应的无苦、无乐等心的状况以及同时产生的感受的心态属于相应无记;
4.以无记的心来引发的身语等的行为都属于动机无记。
那么,参加隆重的法会和灌顶、烧香、磕头、念经、放生、扶贫、建塔造像等等是不是善呢?是在行持善法,都属于行为的善法,但不一定是真的善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动机善是行为的善法,行为的善法要依赖于心的善法才能算善法。心的善法有三种:胜义善、自性善和相应善。对于我们凡夫修行人来讲,最主要观待的就是自性善。例如:我们在陈设佛堂摆放佛像,我们会想这个佛像摆在这里合适吗?大一点的佛像别把小一点的给挡住了,这个是密宗的放这边,显宗的放这边;是阿弥陀佛和释迦摩尼佛的关系好些摆在一起呢?还是观音菩萨更铁些呢?这尊庄严些做工要好放到中央明显的地方才好。我们从上述的心理状态可知:我们的心是迷乱的,毫无正知正念。看似在行持善法--行为善法,但内心却被贪、嗔、痴等所左右,所以这个行为善法是以自性恶的动机来创造出来的行为,是恶不是善。可见,心念决定身、语的行为是善、是恶、是无记;我们身与语的善、恶不能决定我们是在造善业还是恶业,决定造业的是我们的意乐。
如《功德藏》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由此可知,善恶不是建立在外境上,而是建立在内心里。对于佛法是心法我们通过了知善、恶、无记的定义和区分才能更有体悟,外境都是无自性的,唯一是我们自心的显现。所以当怨敌嗔恨加害你时,你就会知道那只是我心的相续里恶业的种子,经过因缘的和合成熟了,并象镜中的影像般呈现在我面前,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怨敌。虽然他们让我痛苦,让我遭受伤害,确是帮助我消除业障,因为没他们的表演,我都不知道自己相续里还有这么多的恶业,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又如何忏悔呢?没有外境的显现,怎么会让我修行六波罗密多,成就我的菩提心和证悟空性呢?
学习佛法最基本还需要具备心地善良,若是善心则身语之所说所做皆成善法;若心存恶意则虽然表面上是善行,实际上皆成恶业。《水木格言》云:“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因此,我们不应仓促行事不观察自相续,仅顶礼、转绕、诵经、诵咒等装模作样地行持广大善法,而应懂得经常观察自相续,不要被我执傲慢心所蒙蔽,让正知正念的护法神守护好我们心灵的大门。
譬如说,你现在到一个庙,你去那边祈祷,你点了香去供佛,如果你没有以解脱为出发点,或者你做的事与解脱相违背的话,你这样做不但不是个佛教徒,实际上你只是个神教徒也就是说你把佛当成神看。尤其是我们在皈依和依止上师后,还在生病,遭受违缘等,我们会不断地祈祷上师三宝,当这一切好像是没有什么好转时,我们会埋怨上师、佛菩萨咋没好好加持我呢,而很少会想到其实这完全是我自身的问题;如果你深信因果真实不虚,外境无非是我们业力的幻化而已,那么你就会真心地去感恩上师三宝的慈悲加持,使我重罪轻报,并且能有机会带众生受苦。。。一个人能这样子的随时观察自己的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是心地的法门,而修心最基本的窍诀方法就是从深信因果,了达外境是心的显现开始,长期在心相续上不断地串习,这是个漫长而伟大的工程,基础法不能速成,但真实打好基础后,你就有资格进入成佛的速成班,到那时才能实现快快成佛,一个也不少的心愿。佛陀的教义,就是要我们主宰个人的心,这样你也能主宰身与语,你及他人的苦难游戏就会显示The game is over.(游戏结束)。
《入行论》云:“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意终漂泊。”禅宗也有此说法:“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所以学佛就是要让我们了解心的本性是什么,并且要证悟心的本性是远离一切边戏的清净光明的大空性。从而自他都将获得永恒的幸福和究竟的自由。证悟心本性的方法就是智慧与慈悲双运。
我实在很惭愧,因为我任何的德行也不具足,汉语水平也特别的差劲儿。如果我所说所写有什么错谬之处,我以真实忏悔之心祈请诸善知识和佛友们住于宽忍之中。祈愿佛法甘霖普润众生早日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般若菩提是我心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是佛教
&&& 我们对佛教的认识,不要以一般的宗教来定义,佛教本身是一种觉悟的教育,翻译为佛陀或菩提,都是觉悟的意思。
&&& 佛是指觉悟者,教就是教育,所以“佛教”是觉悟、觉醒、觉性的教育,训练我们如何醒过来,启发我们内在的潜力,与自性觉悟的能力,让我们从生死轮回的大海中觉醒过来,所以与一般的宗教有所不同。
&&& 佛教告诉我们的是,要清楚了解,人人都有觉悟的能力,并要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生活的目标在哪里,不管你的人生是无奈、逼迫,或者是欢乐,这都是因缘福报显现的结果。所以佛教是一种觉悟的教育,甚至可以说,佛教根本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
&&& 佛法是什么
&& 在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大系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显然,我们需要对佛法有正确的了解及认识。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都把佛菩萨当作是一般神明在拜,而这种学佛与信佛的拜拜,都只能算是民间信仰,而不是真正的佛法。
&&& 佛法是教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对生命要有正确的认识,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生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要做什么?我们看到很多西方人的工作态度,以斯文的心态出门一趟完成一件事,有空就渡假。我们则是到处钻,很认真地工作,一出门要完成好几件事,说是有效率不如称之为有业力啊!
&&& 我们可以看到憨厚、反应慢的人大概都比较好命;能干、反应快的人真的是属于业力重者。我们可以去观察,西方人示现的,对生命与人生观的定义,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重新来过呢?
&&& 学佛就是要我们面对自己的生命,并去体验、认知生命的意义,体会感受人生的价值在哪里。要是能掌握到,并从生活中确实去培养欣赏的能力,肯定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命的觉醒,而不是成为万能的机器人。
&&& 认识佛教与其他宗教
&&& 我们进入佛门学佛,必先了解佛法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若只是寻求心灵寄托、求平安保佑,那就与民间信仰没有差别了。
&&& 事实上,佛法与其他宗教是截然不同的。关于“信”,全世界的宗教都有这种特色,要求教徒绝对的相信,但是不能问为什么,例如:教主为什么要创造天地万物?教主要不要吃饭?为什么要按照教主的形状来制造人类?这些问题根本不能问,即使有人问了也无法得到解答。总之只要相信主就对了。
&&& 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差别,全世界所有宗教都告诉信徒,要相信教主是万能的,而且是高高在上的,任何人都无法比得上。信徒必须为道场做一种永无止尽的付出与奉献。大多用宗教仪式来祈祷,顶多只是满足了一些愿望,以致于不管如何用功的信徒,都只能够到教主的身边,成为天国的子民而已。
&&& 佛教教导我们要觉悟真理来解决实质的问题,不会给我们一种虚幻的安慰。佛教告诉我们,只要完全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亲身体验与实践,就可改造自己,成就与佛陀一样的殊胜境界。
&&& 佛法的教育不是迷信,也不是给人虚无的幻境,而是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心灵工程与生命改造,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追求的目标。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如何学佛 第一章:认识佛教',
blogAbstract:'
&&&&什么是佛教
&&& 我们对佛教的认识,不要以一般的宗教来定义,佛教本身是一种觉悟的教育,翻译为佛陀或菩提,都是觉悟的意思。
&&& 佛是指觉悟者,教就是教育,所以“佛教”是觉悟、觉醒、觉性的教育,训练我们如何醒过来,启发我们内在的潜力,与自性觉悟的能力,让我们从生死轮回的大海中觉醒过来,所以与一般的宗教有所不同。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5',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5',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般若菩提是我心',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维华法堂旨在为正法久住,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网络佛法传播的兴起,许多通过网络与佛法结缘并深入佛法的佛教行人,在实践佛法的同时,开始承担起网络佛法传播佛法的志愿责任,可谓燃灯无尽,薪火相传。网络传播佛法已经成为现代佛教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伴随时代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网络道场,现在请各护法居士一起宣传、推广,共同铸建我们美好的佛陀教育平台!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大曹王寺电话:(0) &8&& QQ:交通路线:火车站乘101路公交车到余新镇下公交时间:早上6:00--晚上6:00(火车站到余新下)交通工具: 火车、汽车、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杭州箫山机场。&&&&&&&&&&&&&&&&& (上海在上海火车南站,杭州在杭州东或城站)
& 大曹王寺交通地图
大曹王寺交通指导:&
·&&&& · &&&
大曹王寺在线地图
极品火车时刻查询表
嘉兴汽车西站-----浦东机场 时间: 07:30 10:00 15:40 13:30 价格:58.0
浦东机场(2楼)-----嘉兴汽车西站 时间:11:10 13:10 16:10 18:10价格:58.0
2009年嘉兴长途汽车站客运时刻表
嘉兴汽车站西站 2081660 嘉兴汽车站北站 2217777
&&&大曹王寺在线地图:&&&&&&
&&&大曹王寺博客&&&&&&&&&&&&&&&&& &
&&&大曹王寺网站&&&&&&&&&&&&&&&&&&
维华法堂欢迎您:&
【佛教慈善事业】
维华法堂推荐阅读:
& 22:26:34
& 15:24:38
& 15:11:14
& 07:18:11
& 19:00:24
& 22:57:55
& 20:14:46
& 12:24:05
阅读(10052)|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83070',
blogTitle:'2010版学佛入门园地(适合初学,想了解,想认识佛教)',
blogAbstract:'
常用背景音乐代码&& 隐藏播放器(循环)
1.& &embed autostart=\"true\" src=\"mp3地址\" width=\"0\" height=\"0\" loop=\"-1\"&2.& &embed width=\"0\" height=\"0\" src=\"mp3地址\"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3.& &embed src=音乐网址 hidden=true type=audio/mpeg autostart=\"1\" loop=\"-1\"&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1,
publishTime:8,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62,
mainCommentCount:61,
recommendCount:7,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维华法堂旨在为正法久住,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网络佛法传播的兴起,许多通过网络与佛法结缘并深入佛法的佛教行人,在实践佛法的同时,开始承担起网络佛法传播佛法的志愿责任,可谓燃灯无尽,薪火相传。网络传播佛法已经成为现代佛教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伴随时代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网络道场,现在请各护法居士一起宣传、推广,共同铸建我们美好的佛陀教育平台!',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