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搞政治经济一塌糊涂涂,为什么到了台湾却让台湾经济腾飞了

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大陆黄金运台——台湾经济腾飞的基础?(6)
&&&&&&&&&&&&&&&&
有来自大陆的黄金当靠山,新台币的改制遂于日起实施。台当局当时宣称,将仍保留银本位制度,并定新台币与银元之比值为3比1。日,台湾《大华晚报》的一篇社论,颂扬刚去世的俞鸿钧:“他将库存数百万两黄金运来台湾,靠了这数百万两黄金,新台币改制,才能成功!这十多年的经济稳定,才有了基础。”
核心提示:有来自大陆的黄金当靠山,新台币的改制遂于日起实施。台当局当时宣称,将仍保留银本位制度,并定新台币与银元之比值为3比1。日,台湾《大华晚报》的一篇社论,颂扬刚去世的俞鸿钧:“他将库存数百万两黄金运来台湾,靠了这数百万两黄金,新台币改制,才能成功!这十多年的经济稳定,才有了基础。”
(本报驻台北特约撰稿人
王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前,失去政权的蒋介石从大陆运走总数额为115.1万两的黄金,这成为后来国民党建设台湾的资本。日,台湾《大华晚报》社论称:“靠了这数百万两黄金,新台币改制,才能成功!”
新台币本身到底有什么故事,如何鉴别它们的真伪,下面就向您一一道来。
“梅、兰”在台湾暗喻为钱
“梅兰 梅兰
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上世纪80年代,这首叫《梅兰梅兰我爱你》的歌曲传唱台湾大街小巷。这首曲子当中的“梅、兰”两字,在岛内暗喻为钱,所以这首曲子也被笑称有“钞票、钞票我爱你”的意思。
大陆朋友肯定一头雾水,“梅、兰”不就是梅花、兰花嘛,这两种植物和钱有何关联呢?原来,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台当局发行的新台币中,最常用的1元硬币,正面镌刻了一朵梅花,背面则是一束盛开的蝴蝶兰。古人把梅、兰、竹、菊隐喻为四君子,而梅花又是台当局明定的“国花”,蝴蝶兰则是早年台湾农业专家热衷培育的植物。台湾银行将这两种植物放在1元硬币正背面,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工薪阶层一个月的薪水大约为1万到1.5万元新台币。表面上看这比现在台湾的平均薪资差了一截,但是在那年头,台湾物资丰盛,1元新台币可以买一块大面包,5毛钱可以买一个比男人的拳头还大一倍的馒头,路边摊一海碗阳春面,也只要2块新台币。但如今,台北市普通的小面包,一个售价都在新台币30元以上;路边摊一小碗牛肉面,则要价100元。
日起,大陆朋友终于可以赴台游,大家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新台币的兑换问题。因此,新台币的渊源和新台币的辨识,就成了陆客必须先了解的基本常识。
旧台币只撑了四年
大陆朋友一定会推想,既然名叫“新台币”,自然有相对的“旧台币”。没错,台币是有新旧之分,但是目前台湾市面上只流通新台币,旧台币早在1949年回收停用。假如您到台湾,能见到“旧台币”,那些旧钞都已成了古董文物,反而更值钱。基本上,市面已完全看不见“旧台币”流通,大家不用担心会发生鱼目混珠的事情。
台湾光复之前,使用的是日本殖民当局发行的货币,叫作“台湾银行券”。日伪政权发行的这种货币,在台湾通行了47年(从1900年使用到1946年初)。“台湾银行券”仅限于台湾地区使用,日本国内则不准使用。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澎湖重回祖国怀抱。考虑到岛内几百万民众生活的稳定,国民党当局正式接管台湾后并未立即废止“台湾银行券”。日,台当局正式在台湾发行台币,与“台湾银行券”的兑换比率是一比一,它成为衔接台湾与祖国大陆金融体制的一座桥梁。但这套旧台币,只沿用了4年零2个月。
1948年8月,国民党当局在大陆地区发行使用金圆券。随着内战日益激烈,国民党节节败退,由于军费过于巨大及其它因素,金圆券日渐处于崩盘边缘。据现有的若干文献指出,当时台湾受到大陆波及,台币被拖垮,例如台湾明明是产米省份,但台湾本地米价,竟然比上海的米价还高。
为了维护台湾稳定,章君谷氏写的《俞鸿钧传》中记载:“俞鸿钧前后两次从上海抢运来台的黄金,使台湾金融迅即趋于稳定。民国38年(1949年)6月15日,‘中央’复以这一笔库存黄金的其中一部,移充发行准备,宣布台湾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以旧台币4万元折合新台币1元,新台币5元折合美金1元,发行总额定为2亿元,一开始便奠定了新台币的坚实基础,以迄于今。”曾任“中央银行总裁”的俞鸿钧,在国共内战白热化阶段,奉蒋介石之命负责抢运黄金到台湾。
国民党当局拨交给台湾银行的“国库黄金”,总数额为115.1万“纯金市两”。凭良心讲,这为数百余万两黄金,绝大多数系取之于大陆同胞的纳税钱,或者在实施“金圆券”政策时期,当局以半强迫手段从大陆民间强行征收而来。这些金银,完全是当年大陆人民脂民膏。而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蒋介石为求政权延续,进而立足台湾,徐图再起,这批抢运自大陆的巨额黄金,即成为蒋介石建设台湾的资本。
有来自大陆的黄金当靠山,新台币的改制遂于日起实施。台当局当时宣称,将仍保留银本位制度,并定新台币与银元之比值为3比1。日,台湾《大华晚报》的一篇社论,颂扬刚去世的俞鸿钧:“他将库存数百万两黄金运来台湾,靠了这数百万两黄金,新台币改制,才能成功!这十多年的经济稳定,才有了基础。”
链接 / LINK
民进党曾对新台币动手脚
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发行的几套新台币,无论线条和色彩,都十分质朴单调。就以印行于1949年6月的第一套新台币来说,面额分成1元、5元、10元3种,而3种面额的钞票,全是直式钞票(即图案文字皆为竖着的)。钞票正面印的全是孙中山先生头像,背面则是台北市台湾银行的侧影。
直式新台币一共发行了4套,第4套发行时间是1954年9月。到了1961年5月,台湾银行发行了第一套横式新台币,面额分别是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五种。图像仍采用惯常使用的孙中山先生半身头像,正面及背面的其它衬图,则以台北“总统府”,及台湾中部的西螺大桥为主。
到了1978年,台湾银行发行第3套横式新台币,实行小面额用孙中山头像,大面额采用蒋介石头像图形。印有孙中山头像的小面额钞票,面额分别是10元、50元、100元;印有蒋介石头像的面额,分别是500元券及1000元券两种。1978年,蒋介石已去世3年,同年蒋经国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发行于1982年的第4套横式新台币钞票,只有3种面额,100元为孙中山头像,500元和1000元钞,均以蒋介石头像为构图。至于1元、10元、50元则为硬币,正面均镌有蒋介石头像。
日发行第5套横式新台币,当时国民党已经失去政权,执政的民进党主导之下,仅保留100元钞票仍印有孙中山半身遗像,及200元钞票印有蒋介石半身遗像,其它500元、1000元、2000元大钞,都不用政治领袖图像。500元钞券的正面,是一群棒球运动员,背面是一群台湾梅花鹿。1000元钞券,正面是5位正在注视地球仪、显微镜的学童,背面则是两只台湾帝雉。2000元钞券,目前市面较少使用,正面是台湾一枚卫星发射的图样,背面印有两条樱花钩吻鲑和台湾中央山脉图像。
在防伪功能方面,目前台湾市面上通行的第五套横式新台币钞票,所有面额共有的防伪特征,主要有10个:1、上下左右衔接图纹;2、盲人点;3、固定花卉水印及白水印;4、变色油墨;5、正背面套印;6、折光变色窗式安全线;7、凹版印纹;8、连续调隐藏字;9、微小字;10、隐性荧光纤维丝。500元及1000元钞券拥有光影变化箔膜,荧光图案等防伪特征。2000元券拥有金属油墨防伪特征。
回顾新台币发行一页沧桑史,如今又适值台湾开放民众兑换人民币,当新台币在宝岛遇见人民币,不仅是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更是两岸金融接轨的起步。抚今追昔,真教人既兴奋不止,也感怀不已。传唱多年的《梅兰梅兰我爱你》,如今已成绝唱,新台币能不能重回经济荣景黄金年代?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台湾若想再造经济奇迹,恐怕真要借助人民币的威力,才有可能一圆旧梦。
&&&&&&&&&&&&&
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鲜半岛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台湾的命运。原本不看好蒋介石的美国杜鲁门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朝鲜半岛上的这场战争,使得台湾又被纳入美军西太平洋防线的一环。此后,从一九五一年开始,美国每年向台湾提供约一亿美元的援助,共计15年。当时每35美元兑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一亿美元约合1777343两黄金。这不但疏解了因为剧烈迁徙,所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压力,甚至一度让蒋介石又燃起了希望。
核心提示: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鲜半岛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台湾的命运。原本不看好蒋介石的美国杜鲁门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朝鲜半岛上的这场战争,使得台湾又被纳入美军西太平洋防线的一环。此后,从一九五一年开始,美国每年提供一亿美元以上的援助。这不但疏解了因为剧烈迁徙,所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压力,也一度让蒋介石又燃起了希望。
凤凰卫视7月30日《凤凰大视野》:一九四九大迁徙:朝鲜战争让蒋介石得生机 大笔美金撑住台湾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淑婉: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号,蒋介石从四川凤凰山匆忙上了飞机,飞往台湾那一刻的蒋介石,心里还在盘算着如何再回到大陆。后来爆发的朝鲜半岛战争,一度让蒋介石重燃希望,不过那一场战争,却断了蒋介石回家的梦,换来的是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让国民政府找到生存的契机。
蒋介石(号复行视事谈话):希望全体同仁能够同心一德,开辟中兴腹地,并且共同一致的来挽救现在的危局,来完成我们各位同仁的台湾“建国”的使命。
解说:一九五零年三月一号着军服的蒋介石在妻子宋美龄的陪同下,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陪在一旁的陈诚清楚地理解,台湾的环境比一年多前接任省主席时更为复杂。
陈履安(陈诚之子):能够来到台湾,当然也是他感觉到跟蒋“老总统”有些渊源,他才会来,本来就跟他不和的,他不来了嘛。这也是很自然的一种因缘关系,他会来,当然大家自然的听他的,很自然的。希望他出来再领导,所以事实上也就这样子,对我父亲来讲,本来没有太多牵制,人来得多了意见就多了。原来在大陆上已经分的派系,他也带到这里来了。
解说:那是一个没有“副总统”的场合在蒋介石下野期间,代理的李宗仁人在美国,很快就遭到监察院提案弹劾,成为“国府”追求责任的目标,紧接着蒋介石成立了改造委员会,十六名委员名单中,找不到CC派陈氏兄弟的名字。
刘维开(中国近代史学者):你到台湾来以后,就是大陆丢掉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检讨,丢掉大陆的责任谁把大陆给丢掉的,所以这个时候才会说党要改造的时候,这个CC或者就是说陈氏兄弟要负责任。
解说:CC派在内战时期极为活跃,主要灵魂人物是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两人长期掌控国民党,被形容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委员会成立后没有多久,陈立夫离开台湾随后转往美国。当一九四九年年底蒋介石离开大陆之后,“国府”部队的撤离其实并没有停止。这个阶段主要是经由东南沿海的岛屿,特别是海南岛与舟山群岛,其实这些地方的部队早在一九四九年五月起就分别从上海与青岛出发,然后又在一九五零年四月陆续再撤退台湾。
李连墀(桂永清部属):发现喷射机是美国人发现的,告诉我们的。我们已经得到消息就是准备大撤退了,我艇部队只有十多个人,舰队部也就是几个参谋作业,大概十个、八个人,这陆上的人很少,眷属要顾虑。各人管各人的眷属,比如说我艇队上有八个艇,这个艇上有两个眷属,你就搭你这个艇,眷属就搭你这个艇,这样分展开的。不能集中运输,集中运输没那么大兵力。
解说:对一九四九年前后,参与这场大迁徙的人们来说,抵达台湾是他们迁徙的终点,而在这之前,他们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何金浪(十八军营长):同事还带着冲锋枪,结果我们冲出包围圈,共产党就问了,在夜间,说哪个部队的,他说四中队,他说没听过这个番号,你派人联络。他就派人来,我们那个副团长冲锋枪一打,手榴弹一丢大家轰的像潮水一样,就跑出来了。当时那个场景那个场面,可能电影上你们看不到的,尤其那个枪乱打手榴弹乱丢,自己人打到自己人了,共产党也打到共产党了,我们也打到我们了,晚上看不见,因为看不见,对部队没办法掌握。掌握得不确实,有的兵胆量小的,趴在地下了不动了,胆量大的,大家拼命向前冲,有的打死了,有的打伤了,那就是鬼哭神嚎,那没办法那个情形。
衣复恩(蒋介石私人飞行员):在重庆撤退的时候,因为重庆和成都太多官员等着离开,那时候共产党的军队都逼近了。他要离开以后飞机派不出来,人太多,我就是讲一个例子。我看到有一个人拿着一包黄金,到我哪儿去带着说我要看我什么,他说我们这是大家凑的钱,请你无论如何派飞机,我心里当然一方面很难过,怎么可以要你的钱对不对,可是有的时候,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就有这种事情发生,说不幸,一起飞,他碰到一个压路车,匡就掉到地下去,下去了一阵火,唉呀,我一看完了完了,我说要救他的命反而都送了他们,难过得不得了的时候,那飞行员跑回来了,叫谭振飞,他叫大队长我一看我以为见了鬼,我说那飞机。他说飞机摔成两半着了火,但是一个人都没死。
赵靖东(流亡百姓):从早晨的八点多钟走,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多钟,才走到明光,走到明光中间在路上有一个小的车站,叫做小溪河的车站,这个车站出了事情。就是被抢劫,有的人说是国民党的败兵,有人说是土匪,反正他们的手段非常残暴,就是杀人,有的人被打死在现场,妇女都被侮辱,被搜身,所有带的东西也都沿途被搜得一塌糊涂。
解说: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鲜半岛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台湾的命运。原本不看好蒋介石的美国杜鲁门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朝鲜半岛上的这场战争,使得台湾又被纳入美军西太平洋防线的一环。此后,从一九五一年开始,美国每年提供一亿美元以上的援助。这不但疏解了因为剧烈迁徙,所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压力,也一度让蒋介石又燃起了希望。
刘维开:他想回去,但是也不可能,蒋先生他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一个人,大的环境就在那里。当美国协防台湾了,它就告诉你,我不希望你海峡两边发生战争。那么这个时候,台湾方面它所需要的是美援嘛,它希望美国的援助,没有美援它的这个军备,怎么样能够充实起来?没有办法。
解说:韩战进行了三年,开启了东西方长期冷战的序幕,也阻断了两岸之间所有的联系。几百里海峡的阻断,一直要到三十几年之后才又有新的鸿雁飞过。
陈淑婉:一九四九年前后迁徙来台湾的人们,有些是自愿的,有些却是被动的,例如一些流亡学生,他们迁徙来台的过程相当坎坷,适应台湾的环境,着实花了不少力气,而自愿到台湾来的“国府”官员,军人和眷属来台湾之后也是利用极为有限的资源,随手以竹篱笆撑着当墙,就过起日子。同样背景的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台湾特有的眷村文化。
解说:在一九四九年前后的这场大迁徙里,多数人是没有选择命运的权利,黄如藻就是其中的一个,一九四八年年底当时十七岁的黄如藻进入济南第四联中,随着学校由山东一路南迁。
黄如藻(山东流亡学生):当时这个兵荒马乱,所以我们这个学校也宣布了,这个校长就决定要把学要整个地迁到外面去,母亲不愿意让我们走,但是又不能不让走,所以我们自己,但是在我本人讲,我是一定要走,所以母亲也不能不舍。就这样子在两相矛盾之间,我们就还是跟着学校走了。
解说:从抗战开始中国就出现了许多为了躲避战祸不断迁徙的学校和学生,温饱难求的时代里,流亡学生仿佛是那个时代的标记。对山东流亡学校的师生来说,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流亡。一九四九年六月初,八所山东流亡学校将近八千名的学生汇集在广州,当时陈诚已经宣布入台管制,烟台联中的校长张敏之,和其他几名校长急着四处涡旋,希望取得入台许可。六月二十五号,这些学生登上了济和轮。三天后学生们踏上了澎湖的土地,而今当时落脚的校址,早已改建。
庄惠鼎(山东流亡学生):我们吃饭都是在院子里蹲到地下,一吃饭我们八个人一桌,一个桌啦一盆菜啦,那一个盆子又可以洗脸,又当菜盆子了。围在那里蹲在那里,风一吹就满盆子沙子,这样子吃饭。然后呢我们这个宿舍,我们那个教室就是宿舍,我们那个铺盖,也没有什么铺的东西,一个被单子睡在水泥地下,晚上睡觉,白天前面有个黑板那是有的,老师一本书,我们没有书的,我们就写笔记,老师在上面讲,或者写黑板我们来抄。笔的话,我们就到街上去捡个笔头,铅笔头削一削就那样写字,但是那时候我们读书的情绪很高。
解说:当时国府部队多半有严重的缺额,因此流亡学生总是部队补充兵源的对象,抵达澎湖不到两个礼拜,这群身高不及枪杆儿的孩子,被集合在大操场。
黄如藻(山东流亡学生):那“国旗”那儿是司令台,我们原来就住在司令台后面那个地方,一个房子。房里边是日式建筑,那还是旧房子。到十三号那一天就开始,把我们都全部集合在那个院子里面。我们从前都是说这个澎防部大院要编兵,编兵我们那些同志都有些不服气,都要往外走。往外走呢,走到门口有警卫上刺刀,出不去。有的人还是不平,不平那个司令官就来了,司令官来以后,我们有一个同学就告诉他,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要跟司令官讲。结果他话没讲完,他往司令台先走,这一先走,后面一刺刀扎到这里,扎到这个地方。大家都在周围看得清清楚楚的,那个鲜血往下流,流完以后大家一看,这个心里很惨,没见过这个场面。
解说:黄如藻、庄惠鼎和山东流亡学校的学生们,待在澎湖四年,直到他们被送往中台湾的员林。风和沙,是他们对澎湖共同的记忆。
从抗战到内战,流亡学生是中国那个时代的容颜,山东流亡学校只是其中之一。当年这些离开母亲,身高还不如一支步枪高的孩子,如今却已垂垂老矣。
一九五零年六月,“韩战”爆发,国府很快地在第二年的七月,宣布台湾实施征兵制,藉以补充兵源。另一方面,迁徙来台六十万的国府部队,大部分的人,正面临适婚年龄的困扰。当年到台湾仅有十九岁的夏敬恒,家乡虽有妻室,但是十三年后,他娶了台湾新娘周桂兰。
夏敬恒(退役军官):那时候几十万人来的话,那是相对地那要结婚的对象,适合结婚的对象,这个适合现在结婚的对象,这个年龄层女的少啊,台湾女的少。那就是算起来差不多四五个一个男的就追一个女的,那时候感觉到这个女的在台湾来讲,三十几年很缺货。正好我找的这个老婆是独生女,她独生女等于说,就是她妈妈有一个想法,就是说将来真正反攻大陆,因为你叫的口号那么响,她们听到也听得懂。她说真正反攻大陆我只有一个女儿,你就给我带走了,我想看我也看不到。究竟在大陆那么大,带到哪里我也不知道。
解说:娶妻成家,让这群大陆迁徙的人,逐渐在台湾安顿了下来。当时部队的家眷,多半是被安顿在营区的周边,或是借用学校、寺庙,甚至仓库作为临时的栖身之所。
许慧莹(军官眷属):就是他们装甲兵的他们那个范围,就是这样他们筑一道水沟,然后他们的边嘛,就借给我们盖嘛。他们也不讲话,大家都是在外头逃难的,你想想没有好久就回去啦,过个一两年就回去啦,哪晓得那么久啊。
解说:这些军眷形成的村落,分散在各地,在台湾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叫做眷村。而当时物资短缺,这些总数超过七百个的眷村,多半用竹篱笆隔起墙。竹篱笆内南腔北调,是全中国的缩影,竹篱笆外是他们安身立命,却又有些陌生的台湾。
解说:一九五零年代初期,朝鲜半岛的战火尚未停歇,蒋介石深知,必须要为台湾塑造复兴基地的形象。一九五二年发生了两件事,那一年的八月,香港调景岭部分的居民,搭着夏利轮到了台湾。
纪录片中解说:码头已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大陆灾胞救济总会理事长谷正纲致词,欢迎投向“祖国”怀抱的忠贞义胞。
孙王嫒(调景岭难民):在香港人家收容我们当难民,因为有个调景岭你知道吧,把我们收了很多人啊,收了有七八千口的人,在那个调景岭。
解说:三个多月之后,知名的学者胡适也从美国抵达台湾。
纪录片中解说:胡博士强调,解放苏俄是一切战略的根本,如此才能保卫欧洲和亚洲的安定。而我国也要和自由世界一起努力。
解说:这些都成为国府宣传的素材,藉以抚慰了岛内将近八百万人的不安。一九五三年,朝鲜半岛战争进入尾声,国府反攻的希望破灭。五月份,三万多名黄杰的部队,从越南外海的富国岛来到台湾,那一年年底,驻扎在滇缅北部属于李弥的部队也撤抵台湾。这些撤离,当时被认为会影响台湾的士气,始终未被重视,隔了二十几年才被拍成电影。
李弥的部队,有些人后来被安置在中台湾海拔两千公尺的农场。当时国府几乎只靠着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陈岛、马祖岛和金门列岛,为台湾拉起了一条防线。住在大陈岛的吴明德,读书生涯全是战火的记忆。
吴明德(大陈岛居民):尤其是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这个警报一响啊,我们就跑到防空洞里面去,把书包就背到防空洞里面在上课。同时我们看到炸弹,飞机上空的时候,我很有经验,可能你就没有这个经验。看到那个炸弹是长的,我们就不怕。炸弹是长的,因为就知道,这个炸弹是离我们很远,假如这个炸弹是圆的,那一定是在你上面。所以有一回我们就在这个山上,在办这个郊游还是干什么?结果这个炸弹是圆的,就一下子把我们防空洞这个洞口都把它盖起来了,里面出不来。后面就是我们自己挖,挖出了一个洞才跑出来。
解说:从一九五零年下半年到一九五五年,大陈岛是国府手中位置最北,也是距离蒋介石家乡奉化最近的小岛。
吴明德:自从他们炸了一江山以后,我们大陈岛的全体军民写血书,我曾经割破手指头来写血书,与岛共存亡。但是后来就刚刚说到就是我们美国考虑到,我们大陈岛跟台湾太远了,不容易防守。
解说:一九五五年二月七号,国府发表大陈撤退声明。其实在声明之前的几个小时,美国航空母舰中途岛号,已经率领了第七舰队,超过一百三十艘舰艇,在大陈岛周围,布下了半月形的火炮防御圈。
陈善超(大陈岛居民):第七舰队每支都很大的啊,它是容许载东西的,它的舱里面很深啦,都在舱底下啦。
解说:国府拟定了代号叫“金刚”的计划,撤离大陈岛上的两万名部队,与一万八千名居民。并且定二月八号为D-DAY,由蒋经国亲自执行。
吴明德:我们家做绍兴酒,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可以做绍兴酒,做酒的话它一定有酒糟,酒糟的话一定用来就是养猪,所以我听我爸爸他们讲,撤退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猪杀掉了煮了,然后酒啊,把它放在门口,让过路的人,就这样子来喝酒又吃猪肉。
陈善超:政府宣传说到台湾来,就有饭吃有地方住了,结果没想到也带不动啊,就背一个东西还要负责那个菩萨,没有带东西。
解说:短短六天,总计三万八千名大陈岛军民全部撤离,一人不留。后来大陈岛居民被分散到台湾各地,三十七个聚落。吴明德的家人,则在东台湾的苏澳落了脚。
吴明德:像我们到台湾来以后,每个县市都有我们大陈的新村,像我们家里面有七八个人,它分配只有十坪的房子,平房啊。而十坪的房子要住六七个人,这个是当时就没有想到说,会在台湾待这么久啊。都是说以为来了就马上要回去的,所以只有分配我们十坪的房子。
解说:而吴明德还有上百名的大陈岛中学生,则被送到中台湾的员林实验中学,在那里,吴明德遇到了从澎湖迁过来的那些山东流亡学生。迁徙的年代,人与人的错身或是相遇,连老天也不见得算得准。
陈淑琬:在本集节目中,我们在台湾找到了来自山东的流亡学生,也访问了一九五五年从浙江大陈岛撤离来台湾的居民。两个故事相差五年,原本应该不可能有关连,但巧合的是,我们发现这两批人,最后竟然在台湾同一所学校相遇,当起了同学。原来两个看似毫无关连的生命,在时代命运的巧妙安排下,竟然可以碰撞出令人赞叹的乐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岛内热议台湾教育改革:一塌糊涂 “血的教训”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教育问题昨天在台“中研院”院士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中研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座教授张懋中指出,现今台湾学生遇到问题,不肯自我尝试、挑战,而是打电话问学长后直接告诉他“学长说这做不出来”,缺乏追寻知识和真理的动力,只想早点拿到学位。  张懋中说,他从最近收的台湾学生发现,台湾教育病的最深地方不是教育资源不足,而是“资源越好,教育可能越空洞”,过去台湾穷,留学生出去念书都是背水一战、无路可退,反观现在环境好了、资源多了,学生却缺乏意志力,要他们做研究,却先打电话问业界学长。  他也发现过去台湾留学生在外面表现不俗,但现在即使是台湾一流学校毕业生,在外面的表现也只有中上。他认为台湾社会家长急功近利害了学生,造成“赢不起也输不起”,不敢接受失败。  还有院士说,台大学生有些现在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是落荒而逃,台湾教育改革20年搞得一塌糊涂,已是“血的教训”,台湾教育如何走到这一步,值得台湾社会好好反思。  “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说,台湾中学老师都有硕士学位,但可惜的是,这些硕博士学位都不是为了当老师而培养的。他举自己儿媳妇为例,她是化学系高材生,因想当老师,就在研究所念教育硕士,只为对教学有帮助。  李远哲指出,师资培育、课纲问题,很多学者、老师不知道提供多少次意见给教育部门,但教育部门都没有落实,所以他才会说,“不要太相信"教育部"”,每次都讲教改,但若学生听不懂,硬要他坐在那里,也是一种暴力。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岛内热议台湾教育改革:一塌糊涂 已是“血的教训”
&&&&&&</div
全国24省水质大起底 你家上榜了吗?[]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腾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