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非公开协议增资增资扩股的必要性性指的是什么

2当年收件:&&截止:
累计收件:&&&&&&8771件
累计办结:&&&&&&7534件
当年收件:&&&&&&1399件
当年办结:&&&&&&1401件
当月收件:&&&&&&130件
当月办结:&&&&&&128件
县市网上办事导航:
当前位置:&-&&&-&&
  《最快开奖
》力前行。  本报记者张梦旭国务院第八督察组9月24日至29日在上海督察经济,记者跟随采访,有些细节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上
  《最快开奖
》品参展。  当日,中华世纪坛南广场上云集了百余位国内外摄影领域重要的策展人、策展组织代表、摄影机构代表、国内外摄影周节代表、国家级摄影
  《最快开奖
》到一名民警的呵斥,要求其删除照片。吴国强拒绝后,被五六名身穿制服的民警和协警围住强行夺走相机。  在驱赶记者时,有捂着警号的民警威胁说:“再不走,以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www.&&&&责任编辑:周兴云&&打印本页&&关闭本页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简要解读
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32号令),该办法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国务院同意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办法包括总则、企业产权转让、企业增资、企业资产转让、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67条,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具体包括产权转让、增资、资产转让等行为作出详细规定。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背景下“32号令”的颁布及实施无疑会对现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及交易产生深远影响。一、“国有资产交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梳理情况《企业国有资产法》主席令第五号日施行法律现行有效《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日实行,日修订(删去原文第27条)行政法规现行有效《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日起施行部门规章现行有效《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2号日起施行部门规章现行有效《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54号日起施行部门规章现行有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的通知财金[号日起施行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号日起施行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关于促进企业国有产权流转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14)95号日起施行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产权[号日起施行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号日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25号&日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二、对“32号令”适用范围的解读“32号令”第一条明确规定该办法的调整对象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并在第三条、第四条对其作了详细解释。“企业”主要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资产交易行为”主要指产权转让、增资、资产转让。办法在附则中明确规定了,金融、文化类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政府设立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形成企业产(股)权对外转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不属于该办法的适用范围。通过对比以前规定可以发现“32号令”从规章层面对“国有企业”的概念进行了权威定义,首次将“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纳入国资监管范围。办法使用“资产交易”这一概念,把除了企业产权转让之外的企业增资行为、资产转让行为都纳入监管范围。办法对“国有企业”法律内涵及外延的界定很好的解决了部分企业,尤其是二、三级国有企业无法准确界定自身性质的问题,为国有企业的集团化管控及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给予了可操作性的指引。办法对“交易行为”的明确定义很好的解决了企业以前在交易中难以区分“资产”及“产权”以及在进行增资时无据可依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效率。三、企业产权转让(一)公开转让主要事项内容备注审批1、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转让事项。其中,因产权转让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2、国家出资企业应当制定其子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制度,确定审批管理权限。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子企业的产权转让,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转让方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1、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2、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内部决策做好产权转让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按照企业章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1、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安置事项的,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2、涉及债权债务处置事项的,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后,由转让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涉及参股权转让不宜单独进行专项审计的,应当取得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期年度审计报告资产评估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产权转让事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转让标的进行资产评估产权转让价格应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信息披露1、预披露:因产权转让导致转让标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转让方应当在转让行为获批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信息预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2、正式披露:正式披露信息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1、信息披露期满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的,可以延期或在降低转让底价、变更受让条件后重新进行信息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2、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12个月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遴选受让方产权交易机构负责意向受让方的登记工作;信息披露期满、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按照披露的竞价方式组织竞价。竞价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网络竞价以及其他竞价方式。确定受让方,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交易双方不得以交易期间企业经营性损益等理由对已达成的交易条件和交易价格进行调整结算交易价款应当以人民币计价,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1、因特殊情况不能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结算的,转让方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供转让行为批准单位的书面意见以及受让方付款凭证2、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转让方认可的合法有效担保,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期间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公告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交易结果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公告内容包括交易标的名称、转让标的评估结果、转让底价、交易价格,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办理产权交易凭证受让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交易价款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为交易双方出具交易凭证(二)非公开协议转让1、适用条件(1)需经国资监管机构批准: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企业重组整合,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产权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间转让的。(2)需经母公司审议决议:同一母公司及下属各级控股(实际控制)企业之间内部重组整合的。2、审核文件产权转让的有关决议文件;产权转让方案;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转让产权的必要性以及受让方情况;转让标的企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其核准或备案文件,符合条件的可以仅提供企业审计报告;产权转让协议;转让方、受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表(证);产权转让行为的法律意见书;其他必要的文件。四、企业增资(一)公开增资主要事项内容备注审批1、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行为。其中,因增资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2、国家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增资行为。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子企业的增资行为,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增资企业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1、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2、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内部决策做好可行性研究,制定增资方案,明确募集资金金额、用途、投资方应具备的条件、选择标准和遴选方式等,按照企业章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增资后企业的股东数量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资产评估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开展资产评估增资价格应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下列情形可依据最近一期审计报告确定增资价格:(1)增资企业原股东同比例增资的;(2)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国家出资企业增资的;(3)国有控股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对其独资子企业增资的;(4)增资企业和投资方均为国有独资或国有全资企业的。信息披露选定产权交易机构,通过网站对外披露信息公开征集投资方,时间不得少于40个工作日披露内容:(一)企业的基本情况;(二)企业目前的股权结构;(三)企业增资行为的决策及批准情况;(四)近三年企业审计报告中的主要财务指标;(五)企业拟募集资金金额和增资后的企业股权结构;(六)募集资金用途;(七)投资方的资格条件,以及投资金额和持股比例要求等;(八)投资方的遴选方式;(九)增资终止的条件;(十)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遴选投资方(1)产权交易机构负责意向投资方的登记工作,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资格审查。(2)通过资格审查的意向投资方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竞价、竞争性谈判、综合评议等方式进行多轮次遴选。(3)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意向投资方的条件和报价等因素审议选定投资方。确定增资方,签订增资协议出具交易凭证,公告交易结果增资协议签订并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交易凭证,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结果,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二)非公开协议增资1、适用条件序号审批机关适用情形1国资监管机构(1)因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需要,由特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参与增资(2)因国家出资企业与特定投资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或利益共同体需要,由该投资方参与国家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增资2国家出资企业(1)一级企业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实际控制的其他子企业参与增资(2)企业债权转为股权(3)企业原股东增资2、审核文件增资的有关决议文件;增资方案;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增资的必要性以及投资方情况;增资企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其核准或备案文件。符合条件的,可以仅提供企业审计报告;增资协议;增资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表(证);增资行为的法律意见书;其他必要的文件。五、企业资产转让主要事项内容资产类型一定金额以上的生产设备、房产、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资产审批国家出资企业负责制定本企业不同类型资产转让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管理权限、决策程序、工作流程,对其中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转让的资产种类、金额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涉及国家出资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的资产转让,确需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非公开转让的,由转让方逐级报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公开转让程序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参照企业产权转让的规定执行信息披露转让底价高于100万元、低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10个工作日;转让底价高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20个工作日资产转让价款原则上一次性付清六、要点提炼1、“国有资产交易”更加公开化、透明化。“32号令”明确规定了三类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原则上都必须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只有几类特殊情形需通过审批后才允许以非公开协议的方式完成交易。这表明国有资产交易监管格局更加严格、操作更加阳光,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构建法治政府有着重要的意义。2、放宽了受让资格条件范围“32号令”明确规定了三类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原则上都不得对受让方或投资方设置资格条件。经对比以前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第十五条规定,在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32号令”放宽对受让方资格条件的设置,可使“国有资产交易”更加公开透明,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征集意向受让方,从而尽可能的保障国有资产转让价值收益最大化。3、对企业经营性损益进行了约定以往国有产权项目转让过程中,交易双方在洽谈产权交易合同时对于标的企业期间损益的承担容易产生争议。办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标的企业期间损益由受让方承担,这提醒受让方企业在确定交易价格市应将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在内。4、律所在国有资产交易领域的业务得到扩展《办法》明确规定,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增资行为时,应当审核有关产权转让行为或增资行为的法律意见书。此前亦有文件明确规定,企业改制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也明确提出,决定或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律师事务所在国有资产交易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
全国糖尿病病友的实战分享
业内权威医生的临床经验
定期免费发放糖友用品
河北百盛律师事务所
微信号:Paramount-law
的最新文章
河北首批AAA信用等级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范围涵盖涉外、公司事务、房地产与建筑工程、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领域。
分享文章得收益:1.2用户通过您的分享阅读文章,按照有效一次阅读0.1作为奖励
客服邮箱:
联系QQ:
京ICP备号-5
Copyright (C) 2014 - 2016 liuxingshe. All Rights Reserved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规定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规定
学习啦【规章制度】 编辑:思琳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规定,希望对你有用!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包括:
  (一)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转让其对企业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权益的行为(以下称企业产权转让);
  (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增加资本的行为(以下称企业增资),政府以增加资本金方式对国家出资企业的投入除外;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重大资产转让行为(以下称企业资产转让)。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包括:
  (一)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及上述单位、企业直接或间接合计持股为100%的国有全资企业;
  (二)本条第(一)款所列单位、企业单独或共同出资,合计拥有产(股)权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最大股东的企业;
  (三)本条第(一)、(二)款所列企业对外出资,拥有股权比例超过50%的各级子企业;
  (四)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单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未超过50%,但为第一大股东,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其实际支配的企业。
  第五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标的应当权属清晰,不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交易的情形。已设定担保物权的国有资产交易,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事项的,应当依法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
  第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国资监管机构)负责所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国家出资企业负责其各级子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管理,定期向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报告本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情况。
  第二章企业产权转让
  第七条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转让事项。其中,因产权转让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国家出资企业应当制定其子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制度,确定审批管理权限。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子企业的产权转让,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转让方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
  第九条产权转让应当由转让方按照企业章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
  国有控股和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委派单位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履职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单位。
  第十条转让方应当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权转让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安置事项的,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债权债务处置事项的,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后,由转让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涉及参股权转让不宜单独进行专项审计的,转让方应当取得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期年度审计报告。
  第十二条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产权转让事项,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转让标的进行资产评估,产权转让价格应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第十三条产权转让原则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进行。转让方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进度安排,采取信息预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分阶段对外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公开征集受让方。其中正式披露信息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因产权转让导致转让标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转让方应当在转让行为获批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信息预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产权转让原则上不得针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确需设置的,不得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所设资格条件相关内容应当在信息披露前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国资监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未反馈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十五条转让方披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转让标的基本情况;
  (二)转让标的企业的股东结构;
  (三)产权转让行为的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个年度审计报告和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转让参股权的,披露最近一个年度审计报告中的相应数据);
  (五)受让方资格条件(适用于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情形);
  (六)交易条件、转让底价;
  (七)企业管理层是否参与受让,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是否放弃优先受让权;
  (八)竞价方式,受让方选择的相关评判标准;
  (九)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
  其中信息预披露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一)、(二)、(三)、(四)、(五)款内容。
  第十六条转让方应当按照要求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供披露信息内容的纸质文档材料,并对披露内容和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负责。
  第十七条产权转让项目首次正式信息披露的转让底价,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转让标的评估结果。
  第十八条信息披露期满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的,可以延期或在降低转让底价、变更受让条件后重新进行信息披露。
  降低转让底价或变更受让条件后重新披露信息的,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新的转让底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经转让行为批准单位书面同意。
  第十九条转让项目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12个月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在正式披露信息期间,转让方不得变更产权转让公告中公布的内容,由于非转让方
  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可能对转让标的价值判断造成影响的,转让方应当及时调整补充披露信息内容,并相应延长信息披露时间。
  第二十一条产权交易机构负责意向受让方的登记工作,对意向受让方是否符合受让条件提出意见并反馈转让方。产权交易机构与转让方意见不一致的,由转让行为批准单位决定意向受让方是否符合受让条件。
  第二十二条产权转让信息披露期满、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按照披露的竞价方式组织竞价。竞价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网络竞价以及其他竞价方式,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受让方确定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交易双方不得以交易期间企业经营性损益等理由对已达成的交易条件和交易价格进行调整。
  第二十四条产权转让导致国有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的,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以及证券监管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企业产权转让涉及交易主体资格审查、反垄断审查、特许经营权、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等政府审批事项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受让方为境外投资者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管理要求,以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交易价款应当以人民币计价,通过产权交易机构以货币进行结算。因特殊情况不能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结算的,转让方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供转让行为批准单位的书面意见以及受让方付款凭证。
  第二十八条交易价款原则上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
  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转让方认可的合法有效担保,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期间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二十九条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交易结果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公告内容包括交易标的名称、转让标的评估结果、转让底价、交易价格,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三十条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并且受让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交易价款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为交易双方出具交易凭证。
  第三十一条以下情形的产权转让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一)涉及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的重组整合,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企业产权需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间转让的,经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二)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各级控股企业或实际控制企业之间因实施内部重组整合进行产权转让的,经该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第三十二条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
  以下情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章程履行决策程序后,转让价格可以资产评估报告或最近一期审计报告确认的净资产值为基础确定,且不得低于经评估或审计的净资产值:
  (一)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内部实施重组整合,转让方和受让方为该国家出资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全资拥有的子企业;
  (二)同一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内部实施重组整合,转让方和受让方为该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及其直接、间接全资拥有的子企业。
  第三十三条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时,应当审核下列文件:
  (一)产权转让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产权转让方案;
  (三)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转让产权的必要性以及受让方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其核准或备案文件。其中属于第三十二条(一)、
  (二)款情形的,可以仅提供企业审计报告;
  (五)产权转让协议;
  (六)转让方、受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表(证);
  (七)产权转让行为的法律意见书;
  (八)其他必要的文件。
  第三章企业增资
  第三十四条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行为。其中,因增资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国家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增资行为。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子企业的增资行为,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增资企业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
  第三十六条企业增资应当符合国家出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可行性研究,制定增资方案,明确募集资金金额、用途、投资方应具备的条件、选择标准和遴选方式等。增资后企业的股东数量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企业增资应当由增资企业按照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委派单位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履职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单位。
  第三十八条企业增资在完成决策批准程序后,应当由增资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
  以下情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章程履行决策程序后,可以依据评估报告或最近一期审计报告确定企业资本及股权比例:
  (一)增资企业原股东同比例增资的;
  (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国家出资企业增资的;
  (三)国有控股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对其独资子企业增资的;
  (四)增资企业和投资方均为国有独资或国有全资企业的。
  第三十九条企业增资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对外披露信息公开征集投资方,时间不得少于40个工作日。信息披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目前的股权结构;
  (三)企业增资行为的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近三年企业审计报告中的主要财务指标;
  (五)企业拟募集资金金额和增资后的企业股权结构;
  (六)募集资金用途;
  (七)投资方的资格条件,以及投资金额和持股比例要求等;
  (八)投资方的遴选方式;
  (九)增资终止的条件;
  (十)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
  第四十条企业增资涉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以及证券监管相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产权交易机构接受增资企业的委托提供项目推介服务,负责意向投资方的登记工作,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资格审查。
  第四十二条通过资格审查的意向投资方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竞价、竞争性谈判、综合评议等方式进行多轮次遴选。产权交易机构负责统一接收意向投资方的投标和报价文件,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遴选有关工作。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意向投资方的条件和报价等因素审议选定投资方。
  第四十三条投资方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经增资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同意,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认投资方的出资金额。
  第四十四条增资协议签订并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交易凭证,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结果,公告内容包括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等,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四十五条以下情形经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
  (一)因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需要,由特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参与增资;
  (二)因国家出资企业与特定投资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或利益共同体需要,由该投资方参与国家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增资。
  第四十六条以下情形经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
  (一)国家出资企业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实际控制的其他子企业参与增资;
  (二)企业债权转为股权;
  (三)企业原股东增资。
  第四十七条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的企业增资行为时,应当审核下列文件:
  (一)增资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增资方案;
  (三)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增资的必要性以及投资方情况;
  (四)增资企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其核准或备案文件。其中属于第三十八条(一)、
  (二)、(三)、(四)款情形的,可以仅提供企业审计报告;
  (五)增资协议;
  (六)增资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表(证);
  (七)增资行为的法律意见书;
  (八)其他必要的文件。
  第四章企业资产转让
  第四十八条企业一定金额以上的生产设备、房产、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资产对外转让,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涉及国家出资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的资产转让,确需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非公开转让的,由转让方逐级报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
  第四十九条国家出资企业负责制定本企业不同类型资产转让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管理权限、决策程序、工作流程,对其中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转让的资产种类、金额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
  第五十条转让方应当根据转让标的情况合理确定转让底价和转让信息公告期:
  (一)转让底价高于100万元、低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二)转让底价高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20个工作日。 企业资产转让的具体工作流程参照本办法关于企业产权转让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除国家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另有要求的外,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 第五十二条资产转让价款原则上一次性付清。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国资监管机构及其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履行以下监管职责: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管制度和办法;
  (二)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核批准企业产权转让、增资等事项;
  (三)选择从事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产权交易机构,并建立对交易机构的检查评审机制;
  (四)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负责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履行本级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监管职责。
  第五十四条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在全国范围选择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产权交易机构,并对外公布名单。选择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未从事政府明令禁止开展的业务,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二)交易管理制度、业务规则、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开,交易规则符合国有资产交易制度规定;
  (三)拥有组织交易活动的场所、设施、信息发布渠道和专业人员,具备实施网络竞价的条件;
  (四)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需要;
  (五)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满足国资监管机构对交易业务动态监测的要求;
  (六)相关交易业务接受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五条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对产权交易机构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交易机构出现以下情形的,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提醒、警告、通报、暂停直至停止委托从事相关业务:
  (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差,市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评审中发现问题较多,且整改不及时或整改效果不明显;
  (三)因违规操作、重大过失等导致企业国有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出现损失;
  (四)违反相关规定,被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而影响业务开展;
  (五)拒绝接受国资监管机构对其相关业务开展监督检查;
  (六)不能满足国资监管机构监管要求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六条国资监管机构发现转让方或增资企业未执行或违反相关规定、侵害国有权益的,应当责成其停止交易活动。
  第五十七条国资监管机构及其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定期对国家出资企业及其控股和实际控制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重点检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发生争议时,当事方可以向产权交易机构申请调解;调解无效时可以按照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九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有关人员违反规定越权决策、批准相关交易事项,或者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致使国有权益受到侵害的,由有关单位按照人事和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相
  关责任人员相应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社会中介机构在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提供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服务中存在违规执业行为的,有关国有企业应及时报告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国资监管机构可要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不得再委托其开展相关业务;情节严重的,由国资监管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其相应处罚。
  第六十一条产权交易机构在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中弄虚作假或者玩忽职守、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天津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市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本市实行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本市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统称所出资企业。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称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市政府直属特设机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代表市人民政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市企业国有资产采取直接监管和委托监管两种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区、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市有关部门根据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委托,在一定期限内,代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本市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代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以下统称市国有资产委托监管部门。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市国有资产委托监管部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有关委托监管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严格履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需要,制定本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和相关规定。
  第七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对企业负责人的奖惩。
  第八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全市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本市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国有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培育发展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逐步实现国有经济从不适宜发展的领域中有序退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制定有关政策,指导和协调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第九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以下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履行出资人职责:
  (一)发展战略规划,包括3至5年中期发展规划和10年远景目标;
  (二)重大投资、融资,其中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以及其他类型的投资,融资包括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款等;
  (三)重大产权变动、重大资产处置;
  (四)股份制改造、修改公司章程、增减注册资本、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破产、解散、清算等资产重组行为;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
  (六)对外担保等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履行出资人职责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
  (一)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事项。
  (二)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在其依法参与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时,应当按照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应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三)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其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子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重大事项予以审批、核准、备案。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违反本条规定,未按照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的,或者不按时提交报告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其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监事会的组成、职权、行为规范等,依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83号)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申报事项,应当在受理当日作出处理;当日不能作出处理的,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报事项不属于应经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审批、核准范围的,应当告知申报企业不受理;
  (二)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报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申报事项属于应经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审批、核准范围,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报企业按照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报材料的,应当受理申报。
  第十三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申报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审批、核准,或者不予决定、审批、核准的书面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10日作出决定。
  第十四条 所出资企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经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所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
  (二)所出资企业转让全部国有产(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产(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
  第十五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并可以授予被授权企业行使下列部分或者全部重大事项决策权:
  (一)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企业投融资规划范围内,决定本企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决定本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三)决定本企业员工薪酬总额;
  (四)其他重大事项决策权。
  第十六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与被授权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授权经营责任书。
  被授权企业依照本办法和授权经营责任书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财务监管、效绩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涉及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纠纷和其他法律纠纷。
  第十八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第十九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人职责,并列入国有资本收支预算。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相关凭证或证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和经济运行指标考核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第二十二条 所出资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风险,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所出资企业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经营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改造,建立和完善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十三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建立防范风险的法律机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指导、推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负责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工作。
  企业法律顾问负责处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法律事务,对企业依据有关规定报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重大投融资等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分析相关的法律风险,明确法律责任。
  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设置企业总法律顾问,企业总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保证决策的合法性。
  山东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本条例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第三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第四条 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应当坚持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第五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本级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授权一个部门或者机构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
  前款规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机构统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对文化领域的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职责,其他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委托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据本条例实施。
  第六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上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下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第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从事经营活动,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对出资人负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九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薪酬体系,提高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用与考核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创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家出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资产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依法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
  国家出资企业中应当由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 国有独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由厂长(经理)担任;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董事长、执行董事、经理中指定;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确定,并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应当在企业章程中明确规定。法定代表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并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 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企业或者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兼职。经批准兼职的,不得擅自领取兼职报酬。
  第十四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其薪酬及奖惩。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委派的国家出资企业董事会成员进行考核时,应当将其在重大决策时的表决意见纳入考核内容。
  第十五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再出资企业中的全资、控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是指:
  (一)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解散、申请破产;
  (二)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
  (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年度投资计划、主营业务范围;
  (四)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
  (五)发行股票、债券;
  (六)重大投融资、大额捐赠、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
  (七)企业管理者薪酬、职工工资总额;
  (八)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上述重大事项的批准或者决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改制、关联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等重大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发行债券、投资等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报经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九条 国家出资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的,企业的产权应当由企业法人持有,确需以自然人名义持有企业股权、物业产权及其他投资权益的,应当按照有关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再出资设立境外企业,在办理境外的相关法律手续之前,应当将拟设立境外企业的章程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权限对国家出资企业再出资企业的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下列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应当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
  (二)国有资产转让收入;
  (三)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
  (四)其他国有资本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包括:
  (一)费用性支出,即国家出资企业改革成本支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费用支出等;
  (二)资本性支出,即对国家出资企业和重点产业资本性投入等;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向财政部门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二十五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分配利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监督国家出资企业及时、足额上缴国有资本收入。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年度单独编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第五章 国有资产监督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国家出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八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统计、资产评估监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归属,理顺产权关系,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分布、变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制度,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促进企业国有资产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损失。
  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有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恶意串通低价转让、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侵占企业国有资产等违法行为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终止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第三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或者因重大决策失误及严重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企业管理者进行责任追究,并监督和指导国家出资企业开展内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十一条 国有独资企业厂长(经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监事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工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审议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厂长(经理)报告、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或者监事报告。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出现重大投资损失、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重大事件,应当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发生上述重大事件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批准在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兼职或者擅自领取兼职报酬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未经批准同时担任其他企业或者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未经批准或者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擅自以自然人名义持有境外设立企业股权、物业产权及其他投资权益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重大事件,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代表未及时报告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企业管理者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已影响 人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规定]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174人看了觉得好
770人看了觉得好
791人看了觉得好
【规章制度】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资扩股的必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