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事业的外部经济学现象现象

一、填空与单选;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2.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方法;的研究,是前苏联C?T?斯特鲁米林于1924的方;4.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首属;6.劳动价值学说其核心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者;7.贝克尔提出年龄---收入曲线;8.;20.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分别由人民;23.高等教育自1989年起,中国普
一、填空与单选
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2.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方法。
的研究,是前苏联C?T?斯特鲁米林于1924的方法,用数量化、定量化的语言专门阐教育经济学论文。
4.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首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R。沃尔什。他于1935年写了一篇的身上》。他的文章被西方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第一篇论文。 5.于1980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经济学学术讲座会。
6.劳动价值学说其核心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价值。
7.贝克尔提出年龄---收入曲线。
8.。 10.社会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教育的作用就要针对如此情况,培养劳动力喜欢这些低技术水平的工作,并且心甘情愿地做这些工作,即培养劳动力的服从意识和个性品质。 11.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两部分,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教育具有把劳动力分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说明教育有把人等级化的作用。 13.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的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4.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接轨和联系,是探讨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 15.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 16.学校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和细胞。 17.中国国家财政教育拨款,最终是来源于国民收入,来自于社会收入部分。 18.我国财政教育拨款由两大部分构成,即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 1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项目中,属于社会消费部分,最终构成社会消费基金;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最终构成社会积累资金。
20.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分别由人民银行和建设银行支付。 21.社会集资、捐资应本着自愿、量力和群众受益的原则。 22.1982年7月,国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学校校产收入不上交也不纳所得税。
23.高等教育自1989年起,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实行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制度。 24.一般把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教育投资增长比例与国民收入增长比例相比较,作为确定教育投资比例常用指标、基本指标。 25.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来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基本上各占一半左右。 26.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生均教育经费,一个是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 27.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原则决定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成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者。 28.义务教育投资学生免费性原则。免费就是免除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个人投资部分。 29.教育成本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来自学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来自非学生方面的成本。 30.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于1986年提出的。主要指高等教育,他指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四方面分担,即学生、父母、纳税人和学校。 31.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的分析,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匡算法,二是实算法。
14.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①市场经济对分配收入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②市场经济具有传递信息作用③市场经济具有刺激生产作用④市场经济对调节供求也有作用 15.教育市场主要理论观点如下:伴随说、范围说、供需说、衍生或拓宽说、软市场说 16.教育人力结构从大的范围划分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育者人力组合、二是受教育者人力组合 17.禅传结构主要指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级师范教育的相互比例关系
18.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①基数大,增长速度快②劳动力年龄结构年轻化③劳动力职业结构不合理④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低
19.世界各国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总趋势是向着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20.教育投资特点:周期性长的特点,弹性大的特点,间接性的特点,长效性的特点,还具有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征。
21.社会教育集资包括的主要渠道主要有①社会用于教育的税收和教育附加②社会厂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提供的资金和劳务等③学校勤工俭学、社会有偿服务以及校产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教育的开支等
22.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教育人员经费、教育公用经费、教育科学研究经费。(教育人员经费、人员补助经费、人员福利费、教育人员离退休费用、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 23.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杂用费、差额补助费。
24.静态指标主要有:教育投资占社会总产值(GNP)的比例、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以及人均教育投资等。 25.动态指标有: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速度)与社会总产值增长(GNP)比例(速度)比较(百分比)、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比较、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与财政总支出增长的比例比较,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比例与基本建设总投资增长比例的比例,人均教育投资增长比例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比例比较以及生均经费指数等。
26.我国小口径教育投资所包括的范围:①国家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②国家预算内教育基本建设经费③国家各部委用于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
27.影响投资比例因素分析: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政治因素。 28.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29.我国教育投资基本上是采用的增长原则,即“两个增长”,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 30.教育个人成本包括的内容:学生家庭所支付的学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书籍文具和其它杂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在校住宿费、交通费以及生活差距费;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
31.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物和其它设备等,如果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的收入(租金或利息);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在校生数因就学而失去的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
32.教育效率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财力利用效率构成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③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 33.教育规模按目前的状况是否适度可分为三类:规模过小型、规模适度型和规模过大型。 34.教育规模按发展趋势可分为:成长型、稳定型和萎缩型。
35.教育经济效益有一些特有特点,即: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和条件性等。 36.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①劳动简化法②余数分析法③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④现值折算法⑤“费用---效益”分析计算法
37.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效性和迟效性
38.确定教师劳动的报酬的理论根据,主要是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根据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确定。
32.教育适度规模:是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 33.教育纯收益: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34.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35.师资优化组合:就是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因此,实现教师优化组合,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 四、简答题
1.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②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③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①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②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③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④教育投资收益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⑤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 3.舒尔茨的主要观点:
⑴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⑵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⑶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⑷教育也是使个人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4.丹尼森的主要观点:
⑴丹尼森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⑵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⑶“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组成部分⑷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起作用
5.为什么说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③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6.世界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
㈠世界各国比较重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㈡世界各国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㈢世界各国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结构㈣世界各国深入改革学科结构
7.教育投资来源:㈠国家财政性拨款㈡社会集资㈢校产收入用于教育支出㈣厂矿企业单位教育投资㈤学生家庭和个人投资
8.我国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⑴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经费⑵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⑶国家政府各部门用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⑷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⑸国家财政偿还教育外资贷款的支出⑹国家财政其它预算内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的费用。
9.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原则:㈠增长原则㈡超前增长原则㈢减缓与稳定原则㈣弹性系数原则
10.义务教育投资原则:
①义务教育投资经济制约性原则②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原则③义务教育投资学生免费性原则④义务教育投资国家立法性原则
11.教育规模经济形成:
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在保证一定教育质量前提下,使学校资源获得充分和适当的使用;同时,规模经济的产生必须在规模扩大后不致衍生经济缺陷的条件下才能成立。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显然基于以下三个条件:㈠资源利用的充分性㈡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㈢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 12.教育的经济效益与直接物质生产的经济效益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⑴教育经济效益具有两种表现形式⑵教育投资只能产生教育成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财富,只有当教育成果与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时,才会产生经济效益⑶计算教育经济效益,不能直接从投入端开始,应该从物质生产领域中各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花费的教育经费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为计量的出发点⑷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和条件性等特点。 13.计量教育经济效益必须有以下几种前提条件:
㈠必须保证教育的质量,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㈡必须保证所培养的各种劳动力能够择业与就业,参加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㈢尽可能做到分配上人尽其才,学有专用,专业对口。 3.如何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有新的活力。答:1,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有新的活力,学校网点布局向着合理方向发展。我国各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学校网点布局不合理现象正在逐步改变。都在规划如何建立具有本地区特点,适应本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2,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有新的活力,高等学校正向着多层次化方向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长期以来墨守陈规,受正规化约束,捆绑得很紧,不敢有丝毫的改动,因此,造成高等学校的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严重失调的后果。我国目前正在着手进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改革逐步改变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3,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有新的活力,合理的专业学科体系正在建立。由于受正规化、老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专业学科体系结构上存在着许多问题,经过几次院系调整和改革,学科专业设置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目前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专业学科设置上比例失调;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专业学科不配套等现象。针对上述各种问题,目前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正在进行改革和调整。逐步建立合理的专业学科体系。4,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有新的活力,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的新趋势:全日制的普通大学、半日制的业余大学、职工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民办私立大学等等。这多种多样,形式不同
的大学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加显得具有活力和生机。相信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多中形式结构的影响下,必将有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4.如何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原则?答:㈠上限与下限原则。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总的原则是依据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因此,一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实力状况能为教育提供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用货币表现就是总的货币投入量。这种可能性是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上限原则;一国为了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满足其经济增长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人才供给量,从而测算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费用总额。这种实际需要的供给量,则是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下限原则㈡规模与速度原则。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还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原则,即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指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必须注意这个问题。㈢经济政策与物价水平原则。一国的经济政策和物价水平对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具有直接作用,特别是物价指数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遵循国家物价水平原则,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随物价指数的增长而增长。㈣受益与能力原则。此项原则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得到各种收益,应该对教育投资总量作出贡献,应该支付一定量的教育投入,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受教育者支付教育投资的数量,应本着按实际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5.提高教育经济效率的途径?答:通过教育改革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根本途径。㈠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外部条件。它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例,只有在教育投资总量和人均教育投资量适度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率。㈡改进和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1,在教育投资的预算管理上,应逐步实施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制度,保证教育投资足额到位。2,建立和健全合理的定员定额制度。3,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经济核算制。㈢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充分发挥学校规模的效率。1,教师适度规模的确定㈣学校设备适度规模的确定。3,学生适度规模的确定。4,合理财力构成的确定。㈣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1,在教育工作的管理上,在加强宏观控制的同时,要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自主权。2,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4,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5,要国贯彻素质教育,端正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6,提高学校领导人员的素质。㈤实行人才培养的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教育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规律,使教育投资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
32.如果投入以一定的比例增加,产出也相对增加同一比例,资源使用效率不变,这是规模收益恒常,用公式表示如下:α=β,式中αDD产出的增长率βDD投入的增长率。
33.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教育规模经济。如果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教育规模不经济。
34.事实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单位资本成本也不断减少,一定出现规模经济效果。 35.规模过大衍生的缺陷最重要的莫过于人际关系的疏离与行政僵化两大方面。 36.我国最早对教育规模经济进行研究的是台湾国立大学政治大学教授林文达先生。 37.大陆对教育规模问题的研究不多,且大都偏向于高等院校办学规模探讨。 38.美国F?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方法。此方法被西方称之为教育经济效率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 39.美国J?R?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也称“现值折算法”。 40.英国萨卡罗普洛斯提出“费用DD效益”分析计算法。
41.教职工的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资配置的基本方式是市场。 43.是教师劳动力必然自由流动。 二、多选:
1.研究学科属性可归纳为四种①其一,认为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②其二,认为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③其三,对上述两种看法表示疑义,认为确定教育经济学科性质应该从学科的全部内容出发,既不是部门经济学,也不是教育科学的分支④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教育学、数学、管理学等多种相互交叉的科学
2.学科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方法。教育经济学还运用下列具体的研究方法如:①经济分析法②教育研究法③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④比较研究法⑤概算法
3.劳动力总价值是由三部分构成的①劳动力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②劳动力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③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4.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区别性表现在:①第一,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被继承,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一般是不能被转让和继承的②人力资本比起物力资本来说,本身还具有许多特征,如间接性、高效性、延效性、多效性和易流性等。 5.人力资本包括的主要内容:①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以培养和提高在职或未来劳动力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②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以保证劳动力的必要数量和在职劳动力的健康水平③用于劳动力国内交流流动的费用,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各地区各部门劳动力的余缺,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劳动力的专业技术特长④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劳动力吸流的费用,以增加本国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数量,提高吸入国的人才智力水平⑤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以便使经营管理者具有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动态格局作出最佳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6.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价值学说,以及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是研究计量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
7.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①社会人口状况②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政策导向 8.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①精神生活的需求②物质生活需求③社会地位需求 9.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①个人天赋能力②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③学杂费的高低④个人教育未来收益,即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
10.教育供求调节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调节等。
11.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动力不同、产业内容不同、效率标准不同、管理重点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主体不同、分配方式不同、经济学理不同、投资持续周期不同。 12.知识经济必然要建立三个新的教育体系:①信息网络教育体系教育网络化②继续教育体系,主干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③在职培训体系,企业培训体系。 13.市场经济主要特征①市场经济是自主和平等经济②市场经济是竞争和效益经济③市场经济是服务和网络化经济④市场经济是开发和动态经济
39.教师流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合格劳动者选择了教师职业或在职教师放弃这一职业,即合格的劳动者进入或退出教师劳动力领域;另一方面,是在职教师由现任职学校转入另一所学校任职,即劳动者在教师劳动力领域内的流动。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3.教育经济效益:即教育社会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或者说:把社会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4.生产劳动:是指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范畴。 5.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6.教育的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7.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8.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9.教育的单位成本:指生均成本,即培养一名某级某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开支。 10.知识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 11.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 12.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 13.教育投资结构:指各级各类教育投资内部分配和作用的比例关系。 14.教育级别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 15.教育类别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 16.禅传结构:指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级师范教育的相互比例关系。 17.教育形式结构:指整个教育系统各种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 18.教育布局结构:指正规学校地区分布结构要合理协调。
19.宏观经济结构:也称部门经济结构,即生产生产资料部门和生产生活资料部门,也可称之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构成。 20.教育投资比例指标:是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及计算范围。 21.平均受教育年限:全社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存量。 22.测推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测推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23.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动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24.狭义的教育社会成本:是除个人外教育成本以外的全部教育费用。
25.教育个人成本:也称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部分。 26.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 27.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如学费、住宿费、交通费等。 28.教育物质成本:是指一定时期用于教育的物化资金部分。 29.教育单项成本: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单位学生成本和各种分项成本。 30.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也就是说,取得同样质量的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愈少,其效率就愈高。 31.规模经济:如果投入以一定比例增加,而产出增加的比例远比投入增加的比例为大,这就会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 14.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指标:㈠教育纯收
益㈡教育收益率㈢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㈣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㈤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增加
15.对教育投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得出几个明显带有规律的结论:
⑴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银行的利率⑵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这也成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⑶还发现,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一般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
16.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
⑴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加强教师管理⑵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⑶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7.规定教师工作量应该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⑴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原则⑵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原则⑶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的原则。
18.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途径:⑴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学校⑵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⑷改善与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19.新的学校工资制度主要内容:⑴工资模式和工资构成⑵职务(技术)等级工资⑶津贴制度⑷正常增资制度⑸奖励制度⑹对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鼓励政策⑺工资管理体制
20.新的教师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⑴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建立了独立的、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⑵突出了接劳分配原则,强化了工资的激励机制⑶工资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高级职务工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⑷建立了定期升级、正常增资的机制⑸建立了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支持性、保护性干预。⑹国家干预、宏观调控与地方和基层的微观分配自主权相结合。 五、论述:
1.如何评析人力资本理论。答:㈠深入具体地分析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合理成分。其一,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是有贡献的。其二,人力资本理论中“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对人的投资超过对物的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其三,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其四,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的观点是合理的。㈡人力资本理论具有突出的社会和阶级局限性。1,人力资本理论把一切都资本化了,因此,它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它用“人力资本理论”概念,掩盖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的实质。人力资本理论抹杀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事实,重复了资本创造价值老调,因此,具有理论上的不彻底性。2,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认为造成工资等级差别的原因,完全在于教育程度,这同样是不切实际的。3,人力资本理论从方法论上,力图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一方面有其可取的地方,但同时也有其弱点。因为,人力资本理论把数量分析完全脱离开生产关系的制约,证明它数据在一切社会条件下都是有效的,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把人完全数量化了,把人与物完全混同起来了,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2.论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答: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物段。劳动力再生产包括两个内容和过程,即其一,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人的生命过程。其二,对人的教育和训练过程。2,教育是缩短社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㈡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有几种表现:1,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2,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增强发生作用。3,教育通过陶冶劳动者的思想和道德,提高劳动者的精神文明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对经济发展发生作用。
6.论述规模扩大而衍生的缺陷?答:1、规模扩大,使得管理不方便,降低了管理效率。2、规模过大,使得内部通讯联系费用增加,从而增加了成本支出。3、规模过大,需要增设若干中间机构,增添若干工作人员,这也增大了成本支出。4、规模过大并因此增设若干中间机构之后,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摩擦可能增加。5、规模过大,人员过多,可能将增加人事方面的纠纷,而且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可能降低6、规模过大,为适应客观形势变化而需要的灵活性也会降低,也就是说,它较难随客观形势变化而作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7、从以上论述可知,学校规模扩大,可增加资源使用率,增强资源效用,降低单位学生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果。但规模扩大到一定限度之后,如果继续扩大,易产生人际关系冷漠和行政僵化等不经济缺陷,,实属得不偿失。
7.论述教育规模过小对办学效率的影响?答:㈠规模过小成长型。此类学校因规模太小导致如下几大弊端:一是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如教室、仪器、教师等。这样单位学生平均成本偏高;二是资源不能获得适当运用。三是因人力物力有限,不易安排适当教育机会。然此类学校也有其优点,由于校园不大,师生人数不多,师生之间有较多接触机会,如能妥善运用,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㈡规模过小稳定型。此类学校除具有规模过小型弊端外,还由于其发展可能性极小,成为决策上忽视的对象,除了单位学生成本偏高不会有变化外,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程度均每况愈下,除非这种学校成为决策上的焦点,如重点学校,否则教与学均不会有任何改进,可是一旦成为决策上的焦点,大量资源投入必将大大提高单位学生平均成本。㈢规模过小萎缩型。此类学校除具有规模过小型的弊端外,由于未来学生在校人数有递减的趋势,新的投资以获得,往往任已有的投资折旧,不仅教学效果不佳,且士气低落,从而易形成不利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
8.教育规模适度成长型的优缺点?答:此类学校有以下优点:一是单位学生成本最低;二是教师授课科目减少,可以发挥专长,学校可提供的教学科目增多,教学能保持一定水准。缺点是:此类学校逐渐成长,将会逐渐增加行政人员。教师与学校接触逐渐困难,同时存在单位学生平均成本逐渐增加的趋势。
9.论述教育规模扩大对办学效率的影响?答:㈠规模过大成长型。此类学校虽然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功效,然其单位学生平均成本不会低于规模适度型。况且规模过大易造成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等弊端,如果继续成长,其弊端愈显突出,从而影响教育的效率。㈡规模过大稳定型。此类学校未来在学人数稳定下来,除单位学生平均成本略高之外,教师素质、师生比例、教师负担等都接近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之弊端不会恶化。㈢规模过大萎缩型。此类学校虽然目前因规模过大而具有成本高、行政僵化等弊端,但其规模有减少的趋势,以上弊端便会随之逐渐减弱甚至消除。 10.教育经济效益计量结果以及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答: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常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量结果:⑴质投资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银行的利率。⑵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这也成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⑶研究比较分析还发现,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一般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启示:㈠在注意物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充分重视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才能更好的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重大意义。 11.论述学校为什么具有佣工主体权? 答:⑴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地们,佣工主体权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第一,地方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各学校的经济利益;第二,学校校办产业导致经济收益不同;第三,各学校获取社会赞助、筹集社会集资的渠道多寡不同,也使学校经济利益差距扩大;第四,各学校领导者们管理水平高低,影响着学校的经济利益。⑵学校在行政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事业法人地位,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所以,在一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它符合成为市场主体条件,享有基本的劳动人事权,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招聘和任用权。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教育经济学68等内容。
 00451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09年至12年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考真题2009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 0451) ...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  200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经济学试卷 9 (课程代码 045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  教育经济学试题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  6.1962 年英国经济学家韦泽出版的《教育经济学》 ,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 7.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  教育经济学 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段宝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一讲 教育经济学导论 学习目标: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历史,理解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理解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初步知晓教育经济学的...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B )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教育投资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新闻语法现象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