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怎么办到底该不该去大公司

内容合作:027-
广告热线:027-
客服热线:027-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职场资讯 & 正文
大学毕业生为何不愿去“小微企业”工作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招聘岗位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但在各种招聘会上总能看到一个冷热不均的场景,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台是最挤的地方,学生们排着长队等着递简历。但小微企业的展台前却门可罗雀,少人问津。大学生择业为何拒绝“小微”?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原因剖析:毕业生的“三大求”与父母的“一大爱”1、求稳定:“小微”前景不明担忧多。“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有理想的事业单位就先锻炼锻炼,打算明年继续考……中小微企业?还是不太想考虑。”今年刚毕业的陈燕玲因为公务员考试没有过,最近一直在跑各大招聘会,她的想法是希望先找一家事业单位的文字工作,实在不行进个大企业当个办公室文秘过渡一下,明年再考:“想考公务员就是为了图个稳定,希望工作的强度不要太大,压力小一点,能保证休假,薪酬倒是其次。”她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就算现在看上去前景挺好,谁知道几年以后公司还在不在呢。”在各大招聘会上,抱着这种想法来求职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受访学生挂在嘴边的第一个词就是“稳定”。“市场变数太大,对中小微企业前景没有信心,担心朝不保夕。”“中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太大,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不想总是频繁换岗,一不小心就失业了……”不少接受采访的学生争相道出对去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顾虑。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不少大学生对频频求职心生畏惧,希望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想法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人才市场一位工作人员一语道破“天机”:现在不少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差,依靠工作赚钱养家的压力不大,造成这部分群体就业意愿不强,家长也只是希望给孩子找个安稳、“体面”的单位,“稳稳当当地,别到处‘晃荡’就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事业单位、大国企成为招聘市场的“香饽饽”,中小微企业门庭冷落的巨大反差。2、求福利:相比薪酬“90后”更重福利。今年杀进职场的“90后”,找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不再是“有竞争力的薪酬”,而是“完善的福利待遇”。小微企业尚不完善的福利体系,成为毕业生们拒绝小微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前几家小微企业给我过‘offer’,可企业的福利太差,要么是只交‘五险’不交‘一金’,要么要求周六加班,有的单位还要求轮班,有的压根就没有带薪休假,最后都放弃了。”临近毕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程的工作还没有定下来,让她止步于小微企业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太差”。“我表姐也是学计算机的,在一家私企打工,周末经常加班,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我可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也那么狼狈。”现在的“90后”不仅清楚地明白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权利意识已经觉醒。“我也不是非去大企业,去小微企业也可以,但我的要求是不加班、不轮班,必须有‘五险一金’。”小程说,这些都是基本保障,求职者不应放弃自己的权利,“‘一金’在小微企业尤其重要,企业小,容易倒,失业保险是一定要上的。”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他们跟小程的反应差不多,大多表示,社会保险是就业的底线,不给上保险,每月工资多给500元也不干。根据有关调查,“90后”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最受关注的5个条件是福利保障、薪酬水平、发展前景、稳定性和升职机会。求职者最看重的福利保障包含:社会保险的缴纳、带薪年假、法定节假日等,尽管求职者也很关注薪酬待遇,但福利保障逐渐成为求职拒绝小微企业的原因。看到求职者的顾虑,为了揽才,有的小微企业不惜“血本”——不仅承诺“五险一金”、带薪休假、星级公寓,还承诺提供大额购房、购车补贴。在民企招聘专场,总能看到企业在岗位招聘的广告上专门有“福利”一栏,不少企业把社保、公积金、带薪休假等待遇单独列出,有的公司甚至做出一年两次公费旅游、一旦结婚公司垫付房款等具体承诺。3、求发展:关注培训为跳槽打基础。“大公司一入公司就有入职培训和岗前辅导,会有专门的导师引导岗位职责,集中培训,有人力资源负责人定期谈话,规划你的职业前景。这些都是我选择一定要进大公司的原因。”去年从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孙景修,经过重重面试笔试最终从600多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一家央企房地产公司,成为公司新一轮的“海之子”。孙景修说,一进公司,他们几名“幸运儿”就被派到总公司接受为期两个月的集训,之后又被分别派往不同地区的分公司见习,并有针对性地接收相关岗位的培训,目前大家正面临重新分配,可能留在天津,也可能被派到外地。“即使被派到别的地方,我想我也会坚持,因为按照正常的职业规划,我总会不断成长,从一名助理设计,到设计,到设计主管,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虽然之前的师哥也有干了两年就辞职的,但在大公司两年的工作经历,让他身价倍增,现在已经是另外一家小公司的设计主管了。”孙景修说,“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那是只有父母一代才会有的观念,今天的努力一定会成为明天的跳板。”4、爱比较:父母重面子嫌弃“小微”。“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热帖在微博、论坛、新闻里处处可见,“别人家的孩子”猛然间红遍大江南北。上学时比成绩,上课外比才艺,考大学比学校,毕业后比工作,父母的望子成龙让这一代的孩子倍感压力:“别人家孩子月薪XXXX元,别人家工作XXXX好,出国旅游还是公费!!我妈天天叨叨以上几句!”李鑫刚刚辞去了从事了两年的动漫设计工作,记者在一家知名国企的招聘点上见到了他。学计算机专业的他表示:“我从小就很喜欢动漫设计,大学毕业时正好有个师兄创业开办了一家做动漫的小企业,就瞒着父母选择去那工作,虽然创业期挣得不多,但公司里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非常有活力,工作也很有乐趣。结果前几个月不小心被我父母知道了,三天两头打电话来长吁短叹,后来干脆买了机票飞过来,每天软硬兼施,还联合了我那几个姑姑轮番轰炸!”说到这,李鑫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黯然的神色:“你问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亲戚、邻居、朋友间攀比那回事,我父母觉得我从小成绩好,上的也是名校,一直是亲戚朋友眼里的骄傲,结果一毕业去了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觉得浪费了名校的学历,和人说起来‘丢面子’。”顶住了重重压力的他在医生诊断他的母亲严重神经衰弱,并且伴有心脏早搏的那一刻,只有忍痛辞去了心爱的工作,告别梦想的动漫行业,去一家“体面”的国企做一名平淡的系统维护员。为招人“小微”使出浑身解数1、小微企业:成反复招聘“常客”。虽然是最难就业年,但职位并不是没有。在国内一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雇主意愿招聘调查报告》中显示,今年4月,网上发布职位数逾266万个,比3月增加了近17.4万个,同比上涨19%。各大类企业招聘需求中,民企表现最为出色,需求同比上升29.8%。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喊着就业难,却宁可在家待业也非事业单位大公司不进;另一方面,数千万小微企业求贤若渴,却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无奈陷入反复招聘的境地。即使在小微企业密集的软件行业,大学生们也更青睐大企业。2、端茶倒水送夜宵:为留人老板当“后勤”。2009年赵薇大学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注开发三维游戏相关引擎和三维游戏网络。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团队近百人,成为较有影响的三维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开发出“战争联盟”“巅峰狂飙”等多款深受好评的游戏。说起企业发展,赵薇说最缺的就是人才,“企业在初创期对人才的吸引力确实不如大企业。工作环境、待遇福利跟成熟的企业没法比,就算抬高底薪也未必招得到人。我们就在企业文化和成长环境上下功夫,到处去招人,挖人。给空间,给高薪吸引他们过来。找到一个立即‘下手’,我专门有一辆车是帮他们搬家的。”感情留人也是赵薇的一招。“虽然我是老板,但我半夜去给加班的同事送吃的,给大家端茶倒水。当一个团队遇到困难时,我希望给员工的感觉是,‘老板’和大家在一起。”赵薇直爽地说,她希望给员工一种“半创业”式的“工作室”的感觉,希望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3、高薪酬全福利:给学生挥洒创意的空间。天津市岳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梅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转变对去中小微企业工作的考虑: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大,自由度高,有足够的创意空间将年轻人的热情发挥到极致;社会福利和企事业单位没多大差别,我们公司五险一金都有;还有,薪酬并不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我们公司基本工资、奖金、福利、补贴都算下来,一个月不少于4000元。我们特别欢迎有梦想有冲劲的年轻人加盟我们公司。吴海梅说,很多大学生投简历都投晕了,每天忙于面试,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干什么,她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先有一份工作,踏实干着,再不断调整方向。支招小企业招贤:让求职者看到目标愿景规划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高校毕业生面临最难就业年却高不成低不就和中小微企业求贤若渴却频频遭遇招聘难是就业市场亟待破解的一大供求难题。一方面就业者固然需要调整就业目标,社会应当引导大学生不要盲目追求名企;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如何完善自身企业建设,增强招才引智竞争力走出招聘困局?专家表示:“小企业想获得人才争夺战的胜利,就要独辟蹊径,让求职者看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美好的愿景和一个切实的规划。”“比如在宣讲时,不要按照叙述创业史的方式来讲”,而是做一些体验式的宣讲,邀请部分有加盟意愿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做一天的体验,感受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未来。在面试的环节中,企业要找准自己的特质,自行去设计一些面试游戏,设定一个符合自身需求的标准答案,考察他们与企业的契合度,从而找到一些踏实肯干、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员工。“大企业的系统化做得都非常好,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直接加入这些企业以后,在整个组织架构当中所发挥的是一个螺丝钉的作用,能独立完成的工作非常有限,因为大企业的任务基本都是要通过团队来完成的。”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想在组织中获得飞跃的可能性是较小的,而脱离这个组织去小企业中取得成功也不易。早期他可以带来大企业的一些作风,但是很快会水土不服。所以大企业人员稳定、流动率低,是因为他们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太少,在外面没有机会。反而是小企业的员工,单打独斗的能力很强,实战性很强,经历的东西很多。他们如果有朝一日进入大企业工作,很可能迅速地提升。专家建议:建“人才池”降低大学生就业风险小微企业要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生产、技术、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短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发展不稳定、企业规模小、专业分工不清晰,在吸引高校毕业生中存在天然的弱势。对此,为引导人才向小微企业流动,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现在各地政府正在陆续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在一些省市,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办理录用登记,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政府将对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年的全额补贴。此外,在一些省市,小微企业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的还能获得补贴。针对小微企业发展不稳定,就业风险高的问题,人才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人才池”,把在小微企业就业人才备案登记,作为人才储备,能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流动、就业的优先权,如果企业倒闭,在一定程度上能把从业者的就业风险降低。不过企业规模小、专业分工不清晰,这些小微企业的“弱势”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优势”。小微企业组织架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岗位职责描绘不清楚,一个人可能会做很多职位的工作,个人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小微企业没有大企业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金字塔式的庞大森严的层级,升迁会很快。并且,小微企业规模小,和“老板”接触的机会很多,工作时不仅增长专业能力还能增长管理能力。此外大企业招聘员工强调要符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小企业鲜有这方面的限制,少对员工个性发挥比较有利。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小微企业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蓬勃发展,均处于发展上升期,能提供给求职者更开放的思维,以及创新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此外小微企业为吸引人才也应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提升自己留住人才的魅力。重视对人的培养,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制度留人。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好坏不在于公司大小,而在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个人与职位是否匹配。有的人适合稳定性强的大公司,有的人却适合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客观分析自己优势劣势,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按照既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就业。
关注微信,享受大楚新折扣。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责任编辑:wymaggi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精彩推荐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大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小微公司???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少会选择去小微公司。但事实上,在从学校出来的最初两年,企业能带给你的远远大于你能带给企业的,去观察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去体会每个职位的责权利,去推敲同事每句话的韵味。公司是别人的,倒了就倒了。经验是你的,谁也带不走。
不止一个小微公司企业主对我说过:我们根本招不到上海籍员工,也招不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只能招到从内地城市不知名的大专大学毕业的,想到北京上海闯闯世界的不甘心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有一种共同特质:完全没有“爹福利”,即使在故乡也无法靠关系找到在当地算是体面的工作;高考成绩一般,没有名牌学历傍身;外地或者农村户口;有冒险精神,希望到大城市开开眼界。
而相比之下,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户籍的年轻人则大多对工作有着更多的期待。用一位私人葡萄酒商的话来说:“很多上海籍的年轻人名下已经与父母共同拥有一套或两套房子,他们希望这份工作能让自己再买一套房子。”而看上去活得相当艰难的小微企业显然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当然不是他们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名牌大公司、薪金待遇好的企业对人才的选择又近乎苛刻。有些公司的行政助理都拥有海外硕士学历,而且看上去三五年之内还摘不下“助理”的帽子。某些据说待遇很好的央企更是传出非博士不要的条件。我的一个实习生,拥有复旦大学本科的学历,同时又拥有香港浸会大学硕士生学历,把简历投给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本土视频网站,竞然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那么本科毕业去不了大公司怎么办呢?好办,考研、出国镀金,或等着父母在当地找关系。研究生毕业、拿了洋学历回来就能进五百强吗?一家中国财经媒体的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学历或镀金学历并不见得占多少优势。他们还是更看重相关行业经验。当然,如果是常春藤名校,还是会加分的,但也只是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才有优势。而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教授跟我说:以前本科毕业生已经能写出很漂亮的论文,而现在研究生毕业的论文水平也未必见得跟当年本科生的水准相比。这都是扩招惹的祸。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一个真相:学历升级了,见识未必升级,实际操作能力就更难说了。而且,这对各大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来说,也已经不是秘密。
但即使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也很少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会选择去小微公司。一是不稳定;二是担心无四金保障;三是工资不高;四是怕学不到东西。但我了解了一下小微公司给出的薪酬标准后发现:资金链紧张的小微公司通常开不出高级专业人士的薪酬,但在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上,与一般的大公司不相上下。而且小微公司的优势是,如果你在大公司只能做助理的差事,在小微公司则可以大展拳脚,有机会在生产、营销、销售等许多方面一试身手,只要你有这个野心。90%的小微公司活不到一年。但这一年的经验值却可以升值保值。事实上,中国的就业市场上,行业经验早就成为比学校的品牌和学历的级别更有价值的东西。愤世嫉俗一点,你可以把小微公司让你什么差事都做当成剥削廉价劳动力。换一个角度,这其实是让你带薪修炼不同行业的经验值。
在从学校出来的最初两年里,企业能带给你的远远大于你能带给企业的。去观察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去体会每个职位的责权利,去推敲办公室同事每句话的韵味。从这个角度,与其再去学校回炉一年,用两三年的青春换一个学历,还不如去小微公司锻炼自己的竞争力。公司是别人的,倒了就倒了。经验值是你的,谁也带不走,而且也许比洋学历还受市场欢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毕业后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