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存在灵魂可能存在,它最有可能以什么形式存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生的意义既然只存在于人际关怀的现实群体中,那么,追求个体灵魂的不朽或对感性时空的超越和舍弃,以投入无限实体的神的怀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一方面,是沉重地慨叹着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另方面则是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时间在这里通过人的历史而具有积淀了的情感感受意义,成了农依不舍,眷恋人生、执着现实的感性情感的纠缠物。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是将世界予以内在化的最高层次。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渗透,表达了对生的执著,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在这里,时间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那是机械的框架和恒等的苍白;如果情感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来)、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时行乐,莫负年华也好;无论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济世救民,建功立业也好;无论是化空间为时闻的中国建筑、绘画也好;或者是完全由心理的真实来支配和构造时空的中国戏曲也好,都通由时间的情感化而加重了生死感受和人生自觉的分量。它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它只是不断地通过情感而面对着它,品味着它。这样,有关存在的哲学最终就在这人类化了的具有历史积淀成果的流动着的情感本身。(节选自李泽厚《华夏美学·人生的领悟》,有删改)【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时间情感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时间情感化,在儒家看来,也只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悟到了生死的意义,就明白了时间的意味。B.关于时间情感化,儒家认为应该努力追求在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样,时间就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感受意义。C.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虽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却是理解生死问题的最高层次。D.时间情感化加重了人生的生死感受和自觉的分量,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美学,它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里。【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他们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坦然面对死亡,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B.在儒家哲人的思想中,个体生命自然终结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也是哀伤生,因为人们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的深沉感喟。D.在儒家有关存在的哲学中,时间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或是情感没有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什么是时间?”这是哲学中永恒之谜。儒家哲人的谜底是个体生死之谜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B.儒家先哲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因而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C.只有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D.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论是及时行乐、莫负年华的咏叹,还是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抒写,都在时间的情感化中体现出生命主题的厚重。&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此题要先从文中找到论述“时间情感化”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并仔细辨识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项“只是”绝对化,“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说少了。C,最高层次错,原文是指通过艺术和美学把生命过程赋予了情感意义。D与原文不符,原文为“艺术加重了……分量”。 所以选B。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A项,“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表述不正确,对原文理解有误。所以选A。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来分析和推断选项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B项,“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表述错误,文中有“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所以选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生的意义既然只存在于人际关怀的现实群体中,那么,追求个体灵魂的不朽或对感性时空的超越和舍弃,以投入无限实体的神的怀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一方面,是沉重地慨叹着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另方面则是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时间在这里通过人的历史而具有积淀了的情感感受意义,成了农依不舍,眷恋人生、执着现实的感性情感的纠缠物。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是将世界予以内在化的最高层次。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渗透,表达了对生的执著,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在这里,时间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那是机械的框架和恒等的苍白;如果情感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来)、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时行乐,莫负年华也好;无论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济世救民,建功立业也好;无论是化空间为时闻的中国建筑、绘画也好;或者是完全由心理的真实来支配和构造时空的中国戏曲也好,都通由时间的情感化而加重了生死感受和人生自觉的分量。它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它只是不断地通过情感而面对着它,品味着它。这样,有关存在的哲学最终就在这人类化了的具有历史积淀成果的流动着的情感本身。(节选自李泽厚《华夏美学·人生的领悟》,有删改)【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时间情感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时间情感化,在儒家看来,也只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悟到了生死的意义,就明白了时间的意味。B.关于时间情感化,儒家认为应该努力追求在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样,时间就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感受意义。C.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虽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却是理解生死问题的最高层次。D.时间情感化加重了人生的生死感受和自觉的分量,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美学,它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里。【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他们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坦然面对死亡,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B.在儒家哲人的思想中,个体生命自然终结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也是哀伤生,因为人们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的深沉感喟。D.在儒家有关存在的哲学中,时间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或是情感没有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什么是时间?”这是哲学中永恒之谜。儒家哲人的谜底是个体生死之谜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B.儒家先哲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因而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C.只有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D.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论是及时行乐、莫负年华的咏叹,还是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抒写,都在时间的情感化中体现出生命主题的厚重。”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生的意义既然只存在于人际关怀的现实群体中,那么,追求个体灵魂的不朽或对感性时空的超越和舍弃,以投入无限实体的神的怀抱,便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一方面,是沉重地慨叹着人生无常、生命短促,另方面则是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时间在这里通过人的历史而具有积淀了的情感感受意义,成了农依不舍,眷恋人生、执着现实的感性情感的纠缠物。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是将世界予以内在化的最高层次。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通由人的情感的渗透,表达了对生的执著,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在这里,时间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性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那是机械的框架和恒等的苍白;如果情感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来)、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时行乐,莫负年华也好;无论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济世救民,建功立业也好;无论是化空间为时闻的中国建筑、绘画也好;或者是完全由心理的真实来支配和构造时空的中国戏曲也好,都通由时间的情感化而加重了生死感受和人生自觉的分量。它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它只是不断地通过情感而面对着它,品味着它。这样,有关存在的哲学最终就在这人类化了的具有历史积淀成果的流动着的情感本身。(节选自李泽厚《华夏美学·人生的领悟》,有删改)【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时间情感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时间情感化,在儒家看来,也只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悟到了生死的意义,就明白了时间的意味。B.关于时间情感化,儒家认为应该努力追求在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样,时间就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感受意义。C.时间情感化是华夏文艺和儒家美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它虽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却是理解生死问题的最高层次。D.时间情感化加重了人生的生死感受和自觉的分量,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美学,它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里。【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他们信奉“朝闻道,夕死可矣”,坦然面对死亡,因为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B.在儒家哲人的思想中,个体生命自然终结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也是哀伤生,因为人们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的深沉感喟。D.在儒家有关存在的哲学中,时间的存在或消亡,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时间没有情感,或是情感没有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什么是时间?”这是哲学中永恒之谜。儒家哲人的谜底是个体生死之谜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B.儒家先哲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因而他们对人生普遍缺乏理性的思考。C.只有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身的情感的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D.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论是及时行乐、莫负年华的咏叹,还是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抒写,都在时间的情感化中体现出生命主题的厚重。”相似的习题。灵魂的归宿--舒建广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灵魂的归宿
灵魂的归宿舒建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的肉体在消亡以后,灵魂去哪,这向来是一个敏感和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但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这个问题早已有了答案:去天堂。 & &尽管对于多种宗教怀有敬慕之心,但我始终不曾深入其中,所以对于基督徒们所深信不疑的“去天堂”之说抱有深深的怀疑,并常常与之展开相当激烈的争论。首先,肉体消亡之后,灵魂是否存在?依照我的理解,灵魂是依附于肉体而存在的,所以肉体在消亡以后,灵魂也将不复存在。其次,假如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那么它以什么形式存在?再次,如果说肉体消亡后,灵魂真的去了天堂,那么,天堂在哪里?天堂到底什么样子? & &H君是我的多年好友,我们曾经一起酷爱英语,一同参加外教组织的英语角,隔三差五地凑到一起海侃神聊,谈天说地,道是论非。忽一日,他语出惊人,称自己迷上了《圣经》,即将成为一名基督徒。他说,凡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大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素质高。这让我一下子想到欧美诸国,我只好点头承认。他又说,人,假如没有信仰,灵魂便无所寄托。我亦承认。这也正是我认同基督教的原因之一。但当提到灵魂的归宿和天堂是否存在的问题时,我与他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起初,他也曾有所怀疑,担心假如灵魂和天堂之说并不真实,自己岂不是在浪费时间?但没用多久,他便成了一名坚定的信徒,我俩的言语较量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 & & &不得不承认,信仰宗教有诸多好处,可使寂寥的心得以泊系,使受伤的灵魂得以慰籍,就像瓢泼大雨中的行人得到一把伞。这是宗教的救赎作用。很多人在成为基督徒后,精神有了寄托,生活有了奔头,活得更精神了。且其教义引领人们驱善去恶,对人对己均大有裨益。但让我不解的是,H君竟然真的相信人的肉体在消亡后,灵魂会进入天堂,获得永生。更有甚者,他也不再练功了,称活到150岁又能怎样?到头来还不是一样会死?只有信基督才能得永生。很多人在成为基督徒后,对死亡的确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不仅不惧怕死亡,且多少有点期待那一时刻到来的样子。在我看来,这是荒谬的,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我曾天真地以为,即使多么虔诚的基督徒也不至于会放弃自己的理性,傻到真的认为他们在百年之后会升入天堂。看来我错了。就连H君,我多年的老友也对此不再有半点的怀疑。他用濒死试验以及物质不灭定律来说服我,说人在濒死的那一刻,灵魂便会脱离肉体,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至今无法证明其存在的三维世界。他说,有很多东西是目前的科学尚不能完全加以证明的。无法证明其有的东西,不足以说明其无。他还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他说蜻蜓的幼虫一直生活在水里,水里的幼虫做梦也不会想到它们在蜕变后会变成美丽的蜻蜓,飞舞在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精彩的世界。谁又能说我们人类在肉体消亡后的下一个阶段不会像蜻蜓一样,变成截然不同的形态,生活在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呢?尽管他的话听上去有一定道理,但仍无法使我信服。我这个人喜欢较真,不太容易相信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我跟他说,假如肉体在消亡后,灵魂会脱离肉体,升入天堂,那么好,可以来做个试验。告诉某个即将离世的基督徒,让他的灵魂在离开肉体后稍作停留,先不急着升天,咱们在某棵树的顶端系根红绳子,让他的灵魂将绳子解开,并且取下来,不就证明灵魂的确存在了吗?H君听后不置可否。即使退一万步讲,假定我们已经承认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灵魂到底什么样子?有的基督徒说,灵魂就是一个灵,像无限电信号,或是一团气体,等等。这些说法更加让人觉得离奇。至于天堂在何方,灵魂靠什么维持生计,天堂上面有没有商店和饭馆,甚至有没有厕所,以及手机是什么型号的等等都是未知数。 & &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活在当下的人世间,显得更加踏实和靠谱。人世间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让人留恋。不管天堂描述得有多么美好,但毕竟虚无缥缈,犹如雾里看花,镜中窥月。这不禁使我想到信奉基督教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事件发生后,面对无数的电视观众,他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如果说罹难的人真的都升入了天堂,美国人又何必举国下半旗为他们致哀呢?我不禁又想到有关外星人的传说。说它是传说,是因为至今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外星人真的存在,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于外星人的争论、假想、搜寻、探索,以及不计其数的影视作品铺天盖地,历久不衰。但对于灵魂的归宿和天堂是否存在却鲜有人探究和演绎,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并非所有的基督徒都执信灵魂和天堂真的存在呢?抑或他们认为这个问题过于敏感,不便探究,或者根本就不值得去探究呢? &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如果不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就可能会失去死后升入天堂的机会,也就难以永生。若果真如此,那的确很遗憾。但我又一想,这也不甚公平。不是基督徒,并不说明不是好人,而好人就应该机会均等,凭什么你基督徒的好人可以去天堂,而非基督徒的好人就不能去呢?假如天堂真的这么不公平,那又何必要去呢?H君及我身边的基督徒朋友多次拉我入教,我都婉言谢绝了。我说,既然我无法相信灵魂和天堂之说,我入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入不入教,需不需要宗教这把伞的庇护,到底要看个人的心态和需要。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活得积极又洒脱,健康又向上,你又何必去躲在这把伞底下呢?这把伞为你遮挡了风雨,同时也让你错失了接受阳光或者风雨洗礼的机会,会让你看不清蔚蓝的天空或者遥远的地平线,从而错过人生很多靓丽的风景。但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有钱有闲,吃喝不愁,就是觉得无所事事,孤独寂寥,又缺少亲友陪伴,或者想满足心灵上的某种特殊需要,那么成为一名基督徒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友们每周定期的聚会,传教者对于《圣经》的讲解,祷告仪式等等会让你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填补你心灵的空虚,让你明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生活有了目标,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很多,身体上的许多小病小恙也会有所好转。我舅妈生活在农村,是多年的基督教徒。她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生下来没几个月就因病夭折了。尽管此后她又生了三个男孩,但失女之痛一直伴随并折磨着她,于是她信了耶稣,她相信总有一天母女二人一定会在天堂相聚。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农村信众越来越多,原因在于许多人对于眼下的现实生活感到困顿。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驱使他们急于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对于这些人来说,灵魂的归宿和天堂的存在象征着未来和希望。那是一线光明的曙光。既然如此,又何必去斤斤计较呢?灵魂的归宿和天堂的有与无似乎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让人们带着美好的希望离开人世,这不能不说是基督教令人称道的一大亮点。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不可小觑的功劳。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如今农村在丧葬习俗方面的革新进步迟缓,仍旧延续披麻戴孝,守灵指路那一套。在此方面,基督教徒的葬礼则显得文明和现代的多。在牧师主持下,教中的兄弟姐妹们聚集在一起,没有嚎啕大哭,而是大家一起平静而又庄严地追忆逝者的往昔,祈祷逝者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而获得永生。且基督教徒在下葬后,亲人们不必一年数次到墓地去拜祭亡灵和焚烧祭品,他们认为既然逝者已经升入天堂,怎么会去吃那些脏兮兮的祭品呢?与传统的葬礼相比,我更赞赏后者。逝者已逝,再大操大办,大哭大叫都无济于事。只要亲人们在逝者生前已经做了该做的一切,就平静地送他(她)上路吧,毕竟人活百岁,终有一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然而可惜的是,许多人在亲人活着或者生病的时候,并没有尽到关心和爱护之责,反而到了亲人死后才装模作样地痛哭流涕,但那不过是走走过场掩人耳目而已,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 &我已经很久没和H君在一起、高谈阔论了,因为灵魂的归宿和天堂的有无已经成了我俩之间绕不过去的话题。几次说好不谈耶稣,只论英语或者翻译等等,但话题每每还是绕了回来。最后我终于认清一个事实:对于H君和我来说,灵魂的归宿和天堂的有无是一个不应该谈论的话题,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而我不是。对于一个基督教徒来说,否认以上问题,那他还是一个基督教徒吗?而对于我来说,承认以上问题,我不就也成了基督教徒了吗?尽管H君一再声明说:“允许质疑”,但依我看,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论。也许,这本来就是一个不该有任何结论的问题。
(作者系英语教师,翻译。曾发表诗歌、散文等200余首(篇),出版译著多部。系国际译联会员,中国译协会员。作品多次获奖。)手机: & &QQ: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魂可能存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