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纳谏和重用人才的例子意思一样吗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历史(选考部分,B版)课件:专题10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1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历史(选考部分,B版)课件:专题10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1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5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99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资*源%库 $来&源: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来&源: 资*源%库
$来&源: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社会网络发达。百度李世民论坛的吧主发起了《如果穿越到贞观年代,你希望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太宗面前》的大讨论,下面是一些网民的观点:
①太宗时代做百姓最快活……②做像魏征一样直言不讳的臣……③皇子,做他儿子值!……④我免费替他做日本遣唐使的翻译吧……⑤绝对不做他的哥哥或是兄弟……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以上几位网民分别论述到唐太宗哪些方面的史实,每种观点的各自依据是什么?
(2)用简炼的文字说一说自己心目中唐太宗的形象。 答案 (1)观点涉及到唐太宗关注民生,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善于纳谏,重用人才;著《帝范》十二篇,注重对接班人的培养;对外开放,兼容各民族;玄武门之变,杀兄诛弟夺取帝位等。 (2)李世民助父起兵灭隋,南征北战,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于624年实现唐朝的统一大业。“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财政等方面的改革,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民族关系,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局面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知识梳理] 一、(加试)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 1.平定三藩:扫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2.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
、昭莫多战役的胜利,最后平叛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 乌兰布通 精微点拨: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以平等友好为主,反映了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时代特征,康熙帝以武力平叛为主,反映了封建社会日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时代特征。 二、(加试)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 1.统一台湾:令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氏政权降清。设
府,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名师讲解:(1)清朝设置台湾府,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及对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巩固了东南海防。
(2)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台湾问题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选取当今海峡两岸的交往的新情境新材料,联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探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命题考查的热点。 台湾 三、(加试)抗击沙俄侵略(b)
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主权。 尼布楚条约 库页岛 四、(加试)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 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巩固了空前统一
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多民族 归纳小结:康熙解决矛盾的举措与影响 措施 影响 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之乱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统一台湾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三征噶尔丹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国家主权 [巧思妙用] 1.康熙抗击沙俄侵略
材料 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领(即斯塔诺夫山脉)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和流入黑龙江的河川,全属中国;以北一带土地及河流,全属俄国。乌第河流域划为待议地区,留待以后再议。 思考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遏制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武装入侵,使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在条约签订后的150多年间,两国按照这一条约管理边界,使黑龙江流域在此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边界冲突。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2.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电视剧《康熙王朝》康熙夜观地图数忧患 材料二 康熙痛斥朝臣的台词: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鳌拜,灭了鳌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思考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答案 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擒鳌拜、平三藩、征蒙古、收台湾、退沙俄、兴文教、修经典、开科举,促进了民族团结。他的文韬武略使大清迅速从一个立国不稳、危机四伏的异族王朝发展成为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国力强盛、声名远播的康乾盛世,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帝王。
[方法突破] 视角1 加强君主专制的角度考查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
康熙帝作为最高封建统治者,他所采取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专制集权的统治秩序,而专制集权的核心就是皇权至高无上。解题时注意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1.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                   
A.拥有较大的势力
B.严重威胁皇权
C.有称帝的野心
D.不服从皇帝命令
答案 B 视角2 用比较的方法考查康熙帝与秦始皇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解题时,注意从此方面进行分析。 2.中国人民银行曾限量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来纪念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代表。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过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答案 B 视角3 提供新材料、新情景考查康熙帝捍卫国家主权的战争
康熙帝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联系基础知识。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答案 D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1)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2)为此,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答案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2)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视角4 在文明史观视野下,考查“落日的辉煌”——康熙帝的统治
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中西对比。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 答案 (1)态度坚定,不与吴三桂讲和,坚决镇压。赏罚分明,即使是满洲贵族,在战争中不得力之人也要受到处罚。重用汉人和绿营。 (2)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加试要求】 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b);(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4)秦始皇的功过(c)。 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3)抗击沙俄侵略(b);(4)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 考点一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知识梳理]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加试)统一六国(b)
(1)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③秦国广泛吸纳贤士;④秦始皇审时度势,战略策略正确。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
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公元前221 2.(加试)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1)创立皇帝制,自称“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
(3)在全国推行以
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易错提醒: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服务于统一局面。 始皇帝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3.(加试)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
(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
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
,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小篆 长城 精微点拨:(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 (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其作用反过来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c)
(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焚书坑儒 归纳小结: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加试)“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
(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
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
,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5)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三省六部 虚怀纳谏 轻徭薄赋 唐律 文德 2.(加试)“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
(2)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3)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4)对外政策开明
,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加强。 政治 社会 开放 名师讲解:唐太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既有战争又有和平相处,其方式包含征服、册封、设机构、和亲等。具体表现为: (1)唐朝民族政策开明、灵活。 (2)唐朝与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其中唐朝居主体地位。 (3)交往范围广、交往程度深和双方影响程度深。 (4)各民族的发展促成边疆的开发,也促成了唐朝边疆的扩大。 (5)和平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 3.(加试)“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
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精微点拨:“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巧思妙用] 1.秦始皇的功过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民众修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人民因死伤甚众而颇有怨言。孟姜女可以说是普通民众的代表,当她不远千里来到长城工地寻夫,却被告知丈夫早已累死,伤心痛哭竟哭倒了一段长城。这个故事虽加入了许多后人的爱憎和想象,但对弱者的同情却历经2000多年而不变。 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2)材料二中“人哭倒了长城”,对此今人说无知夸张,古人则说是自己的心声。从民俗研究的视角看,你的立场是什么?从中可联想到与秦始皇有关的哪些信息? 答案 (1)顺应历史潮流,攻灭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随后又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疆扩土。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推广郡县制度,建立了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等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2)立场:古人的态度有其合理性。 联想:①修长城有抵御外来侵掠的一面,应肯定。 ②孟姜女的遭遇也反映出秦朝时徭役沉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材料二  下图是玄奘从天竺取经返唐,官员、僧侣和佛教信徒在路边迎接取经队伍和经书的场景。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何影响? (2)图片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读图能力是备考要求之一。从材料二图中你可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1)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2)①浅层信息:可据此了解到唐太宗时期人们的衣饰、信仰等习俗,交通、运输工具等状况。②深层信息:开明的宗教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方法突破] 视角1 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联系基础知识。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  )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答案 C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
说:“秦始皇的功绩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
一的视觉语言。”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如
右图所示,它是 (  )
答案 A 视角2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后,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国家统一。解答这类题目时注意从“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 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视角3 从唐太宗施政措施的角度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4.《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曾经说“(一切重要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发展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C.颁布《唐律》,约法省禁
D.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答案 A 视角4 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还要史论结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东在《读〈封建论〉赠郭老》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
材料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史观立场?试以所学谈一谈对此史观的认识。 答案 史观:辩证史观,一分为二全面看待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 认识:焚书坑儒事件一方面摧残了文化,对政治生活造成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局面。 视角5 提供新情景新材料考查“贞观之治”的表现
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联系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五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唐)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三 思考 (1)从上述材料中可得到哪些与唐太宗相关的历史信息? (2)结合三则材料的共性命置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 答案 (1)信息:浅层信息:这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唐太宗的施政用人原则、贞观时期农村民风的淳朴及物产的丰富状况、文成公主和亲西藏的史实。 深层信息: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李世民作为开创了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一代明君的贡献,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2)主题名称《贞观盛世局面》或《贞观年间的大唐气象》等。 视角6 穿越历史,从当代人们的视角考查唐太宗的功过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对后世还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自我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辩证地分析,全面评价。 考点一 考点二
$来&源: 资*源%库
$来&源: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来&源: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资*源%库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把握可重用与不可重用人才——
如何把握可重用与不可重用人才
用人的艺术是企业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和学问。企业是人创造的,财富也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职业的成功前提和根本,而人才资源更是企业的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地用人是当今管理者成败之关键,也是企业发展兴衰的关键。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是“全才”,但他之前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适时“识才”和“量才”。
一、用人三方式——
1.利用的人————人才虽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值得使用和重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这些人不如巧妙地加以利用。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及其利益考虑,常常对一些自己并不信任的下属,予以暂时的有限度的“利用”,这种利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A、授予的职权十分有限,不会影响大局;
B、严密监视有控制该下属,任用有明确的期限;
C、一般很短,期满需要重新任命;
D、一旦完成使命,管理者马上可能对被使用的对象弃置不用;
E、具有一定的伪装性,被利用对象往往察觉不出自己受到了利用;
F、管理者与被使用者缺乏共同语言,双方互有戒心,但又各有所求。
2.使用的人——作为管理者,当然要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也就是经常考虑怎样才能合理使用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员工,从而稳住绝大多数的人的心,使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管理者所用。使用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A、达到70%以上的员工都是被使用对象;
  B、管理者往往对被使用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程度;
  C、在一般情况下,对被使用对象具有宽容的态度;
  D、考虑被使用者的相关意见和采取必要的关注;
E、注意在制度化的基础上引入公正、合理的竞争等。
3.重用的人——重用是一种带有战略性的用人抉择。被重用的人才要求德才兼备,品格与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这个企业管理系统和重要部门的业绩。重用的恰当与否,通常会对事态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与利用和使用显然不同,重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信任度最高;感情因素居主导地位;
  B、在动态过程中保持较深的理解程度;
  C、下属都有进一步得宠或突然失宠的可能性;
  D、下属事实上掌握着决定工作或项目发展的参与权。
二、不可重用的四种人——有时管理者求才心切,发现某人有一技之长,便不加深研委以重任。不知,有些人虽然学有所长,但由于自身的某一方面存在“致命”的弱点,有朝一日说不定会因此坏了企业的大事。所以对这些人应量才而用,不可轻易重用。
1.投机者不可重用——投机型的人善于察言观色,把自己作为商品,谋求在“人才市场”上讨个好价钱,在工作上专好讨价还价。这些“淘金者”往往以另谋更好的职业为由,而对当前诚聘他们的企业施加压力,以使该企业管理者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他们谋取、要求和利用“被其他企业录用”等理由,来加速他们在原企业的获得更多利益。
2.自命不凡者不可重用——这种人根本不法容忍别人的建议或想法,对于这种自命不凡的人,高高挂起的心态只会引发人际关系的危机,对这种人的解决方法,最好是让其尝试“独担大旗”或做一些只有他自己看不起自己事情。
3.权利者不可重用——权力欲望过强的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控制不住的野心。时时刻刻不忘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这种人会以能力作为筹划,不择手段地向上爬,不达到目的暂不罢休。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不利于团结,常常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
4.虚荣者不可重用——虚荣型的人渴望自己是权势者朋友。这种人喜欢自向吹自擂,缺乏实干精神,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滔滔不绝地向别人叙说他与某些有权力者的关系。实际上,这种人目的仍然会使出浑身的解数,使人相信他是做什么职位的“好材料”。实际上,其能力更多的是水份或只会信口开河的言词罢了。
提示:对企业来说,如何把握要用的人与不重用的人,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参议的责任,关键是从品格与能力上评估,以业绩与人际上衡量,找到校对的事实和利于团结的理由。
馆藏&33683
TA的最新馆藏7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7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学习啦【七年级历史】 编辑:妙纯
  关键的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就临近了,不烦恼,多微笑,青春阳光把你照;书声琅,时光好,知识海洋把你泡;尽情跳,可劲闹,乐观健康身体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7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7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
  A、禹 B、嬴政 C、刘邦 D、杨坚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3、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权臣当道 D、隋 末农民起义
  4、唐太宗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D、她重用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陶瓷业在唐朝很发达,其中闻名于世界的艺术珍品是( )
  A、彩瓷 B、青瓷 C、白瓷器 D、唐三彩
  8、&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点是( )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9、唐朝的城市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0、作为小历史学家,如果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半岛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作发明,右图是( )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曲辕犁
  12、唐都长安城宏伟壮丽,城中有市、坊,&市&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D、商业区和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1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
  A、有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建筑具有独特风格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14、导致李白、杜甫两人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背景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C、阶级出身不同D、艺术追求不同
  15、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
  A、张旭B、怀素 C、颜真卿 D、柳公权
  16、唐朝时期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
  A、展子虔 B、阎立本C、吴道子 D、顾恺之
  17、设想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打退辽军的战斗 B、西夏与宋的边境战斗 C、女真起兵抗辽的斗争 D、岳飞抗金的战斗
  18、宋代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太湖流域
  19、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黍
  20、两宋时期,景德镇开始成为( )
  A、纺织业中心 B、棉织业中心 C、造船业中心D、著名的瓷都
  21、两宋时期在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外贸 C、转运使 D、蕃市
  22、宋代时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23、北宋的&瓦子 &,是一种( )
  A、家庭聚会B、街上围观人群C、娱乐和经营商业的场所、D手工业作坊
  24、我国历史上x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5、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
  A、地方行政机构 B、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咨询机构
  26、我国现在的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朝鲜族
  27、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对台湾进行行政管理的是( )
  A、三国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28、下图是新的灌溉工具( )
  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耧车
  29、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最后完成是在( )
  A、从南北朝到唐朝中后期 B、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
  C、隋唐时期 D、宋朝
  30、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君与民是因果关系的 B、得到了人民的信任
  C、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D、看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填空题 (每题1分,共20分)
  1、_____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作品是___________。
  3、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的是________和尚,他在日本建造的_____________,被日本奉为艺术明珠。
  4、隋朝杰出的工匠___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5、唐朝时,两次将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这个民族是________,它是_______族的祖先。
  6、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_________。
  7、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后来回纥改名为_________,双方关系友好。
  8、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_,在__________时来华,他的《______________》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填表题(每空1分,共10分)
  诗人 称谓 创作风格 代表作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诗圣&
  《秦中吟》《 》
  四、识图填空题题 (共17分)
  1、)请填写上图中的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呢?(10分)
  你能写出元朝开通的两段新运河吗?
  2)、(5分)在左图方框中填出金、南宋、西夏政权
  1141年,宋金议和规定,双方以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一线为界,形成对峙局面。
  五、材料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题13分,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10分)
  材料一 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你知道材料一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的意思吗?
  材料二中的&长策&指什么?
  你能说一说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怎样完善吗?
  ④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受益最大的是谁?
  (二)、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材料一 &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2分)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的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什么?
  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哪一地区?(4分)
  &琉球&指的现在哪一地区?&大都&指的今天哪一个城市?它在当时的地位如何?(6分)
  ④观察材料二,假如你生活在元朝时期,并生活在今山东地区,那么你将会受到图中哪个机构的管辖?(1分)
  7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5、DCACD 6&10、DDABD
  11&15、DAAAC 16&20、CDDBD
  21&25、AACDB 26&30、BBBDD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618年 李渊 长安 2、《金刚经》
  3、鉴真 (唐)招提寺 4、李春 赵州桥
  5、吐蕃 藏 6、960 赵匡胤 陈桥驿 东京(开封)
  四、唐玄宗 怀仁可汗 回鹘 8、马可&波罗 元世祖 《马可&波罗行纪》
  (三)填表题(每空1分,共10分)
  李白 诗仙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蜀道难
  杜甫 诗圣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三吏 三别
  白居易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长乐府
  (四)填图题(共17分)
  (一)、三点四段(7分):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作用(2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分)通惠河 会通河
  (二)(5分)金 南宋 西夏 淮水 大散关
  二、材料题
  (一)、10分
  (2分)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1分)科举制
  (6分)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 武则天开创殿试增设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科目
  (二)、(2分)1271年 1276年
  (10分)行省 x藏 台湾 北京 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 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1分)中书省
  看了&7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7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68人看了觉得好
728人看了觉得好
1018人看了觉得好
【七年级历史】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于纳谏的君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