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我像一个小和尚头像吗

星云大师: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心平处理。在传法大典那天,记者们目睹满山满谷的人们对我种种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问我何以致此?我突然想起国片「我就这样过了一生」这句话,心中不禁感触良多,回想大家对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换取来的成果啊!如果将这部片名换一个字,改为「我就这样忍了一生」,用来形容自己,应该是很贴切的写照了。我从小生长在乱世里,先是军阀割据,外强环伺;继之中日抗战,后来国共对立,家乡的经济本来就很落后,加上这些人为的祸患,生计更是困难重重。在粮食极为短缺的当时,我吃过麦渣糊粥,我以地瓜当饭,每天三顿,吃得都怕了起来。十二岁出家以后,寺里仍是以稀粥代替干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或一些素菜。这对于正值成长期间的我来说,当然是不够纳胃的,但是想到时代的艰辛、常住的难为,心中的感念使我忘却了饥饿之苦,就这样我养成能忍的习惯。一九四九年,刚来到台湾时,我四处飘泊,无人收容,真正遇到难以度日的苦楚。不过,忍是一种力量,我开始与生活搏斗,与命运挑战。后来我辗转来到宜兰,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当时正信佛教不发达,为了接引更多的人学习佛法,我不惜将些微稿费、嚫钱拿来购买佛教书籍,送给来寺的青年;我甚至经常忍饥耐饿,徒步行走一、两个钟点以上的路程,到各处讲经说法,将饭钱、车费节省下来,添置布教所需的用具。佛教第一次传教用幻灯机、录音机、扩音器,就是那时购买的。随着弘化区域的逐渐拓展,闻法信徒的日益增多,我发现到人生的问题无穷无尽,心中益发体会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宏愿,因而更加激励自己以弘法利生为己志,所以凡有人前来请法,无论路途远近,我都欣然答应;凡信徒有所请求,不管事情难易,我也尽量化解其忧。说到弘法,光是交通,我那时骑过单车、坐过牛车、煤矿坑道用的轻便车、三轮车、手拉车,当然火车、汽油车,甚至骑马、乘轿、飞机、小船统统在内。尔后数十年来,我常常因为接引信徒,从早上讲到晚上,我时时由于行程紧凑,耽误了用餐的时间。有时为了方便起见,我干脆以冰水泡热饭,或以热茶泡冷饭,聊以充饥;有时刚要举箸用餐,却临时接到邀约,我只得端起碗来,管它里面装的是滚汤,还是热面,唏哩呼噜地,一并倒入嘴里,也顾不得烫破舌头,更遑论是否填饱肠胃了!所以尽管这些年来稍有余裕,我还是经常食不饱腹,就这样,我可以说是忍饥耐饿过了一生。早年因为没得东西吃,只要有得吃,都觉得好吃。近年来,吃的东西很多,我十分珍惜这份福报,所以不管是汤面、拌面,干饭、稀饭,米粉、冬粉,水饺、包子,虽然不一定觉得好吃,我一概来者不拒。偶尔放在一旁不吃,是因为忙于赴约,或者当时已用过,并不一定表示心里不喜欢。有时候看到徒众很用心地为我准备了一道菜,为了嘉勉他们的辛劳,即使不甚好吃,我也会随意称赞某一道菜十分可口。然而徒众未能善体我心,甚且误解人意,有时候一月半月每天都会吃到同一道菜,问他们是何原因,他们总说是随顺我的喜欢,令我真是啼笑皆非,但是叫我说一句不喜欢吃,怎样我也不肯,我宁愿一直忍下去,也不愿随便说出我的好恶。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大家「传说」我喜欢吃素乌鱼子。过去曾经有一段时期,每一餐饭都有一盘素乌鱼子摆在我的面前,其实我因为嫌其味道太重,从来不曾动过一筷,吃过一口,所有上桌的素乌鱼子全都是被其它人挟了去,只是大家不察,以讹传讹,甚至还有人误以为真,特地买来送我。对于大家的这番「错爱」,我也只有一直忍了下去。类似这种事情,还真是无独有偶呢!例如:多年以前,信徒送了我一块佳美香皂,当时物质十分短缺,舶来品更是稀有难得,大家看了十分羡慕,但是我仍旧惯用一般的肥皂,所以一直将它摆在洗手台上,未曾动用。奇怪的是那块香皂的体积居然日渐减少,后来大家都说我喜欢用进口的佳美香皂,我听了也只是忍笑而不语,心想能够让大家的喜好成为我的喜好,不也十分有趣吗?有一回在外地讲经,天气突然变冷,有位弟子为我买了一件毛衣,我连说:「厚的衣服真好!」意在赞美他的用心体贴,没想到日后大家都说我喜欢穿厚的衣服,从此尽管天气转热,侍者也依旧为我准备厚的卫生衣、厚的罗汉褂,乃至特地订制厚的长衫大袍,我向来不忍拂逆别人的好意,因此只有自己忍受汗流浃背之苦了。我常常想起过去在丛林里,戒规十分森严,即使是天寒地冻,也不准我们披围巾,戴帽子,而在那个贫苦的年代里,我们身上穿的几乎都是已圆寂的前人遗物,缝了又补,补了又缝的单衣薄衫,每逢隆冬时节,凛冽的北风从宽大的衣领袍袖中直贯而下,没有忍耐精神,不易度过寒冬。所以我后来到了台湾,只凭一件短褂,度过北部两个冬天。这时,目睹一些出家人,才有一点寒意,就全副御寒配备加身,一眼望去,似乎少了几分道气,在慨叹之余,不禁感谢以往师长的严格教育,培养我无比坚忍的耐力。于今,我将这份耐冷的力量运用在忍受暑热上面,显得驾轻就熟,但是弟子们是否能感受到我这份包容的心意呢?所谓「忍」,忍寒忍热,这是很容易的,甚至忍饥忍渴,也算不难,忍苦忍恼,还能勉力通过,然而忍受冤屈,忍一口气,就大为不易。但是,无论如何,想到自己既已学佛,深知相互缘起的真理,明白「忍」是一生的修行,为什么不能依教奉行呢?曾经有一位徒孙,经常购买下端绣有图案的毛巾给我使用,我因为脸上破皮,建议他买没有花样的,以免洗脸时觉得不舒服,他却理直气壮地说道:「有图案的毛巾比较美观,您用另外一端擦脸,就不会碰到绣花了!」唉!彼此心境不同,说起话来有如对牛弹琴,我也只有当下「受教」,忍他一忍算了。有时侍者为我准备饭菜,不是少拿箸匙,就是奉上一双长短不一的筷子,我既不起身自取,也不予以责怪,待别人发现告诉他时,只见他毫无愧色,哈哈大笑就掩饰过去了。记得我五十岁生日那年,一名在家信徒特地送我一张价值不菲的弹簧床,无奈我从小睡惯了木板床,但又不忍直言,让他难过,从此只好将床当做装饰品,自己每天睡在地板上,达十年之久。有一次,我应邀到温哥华弘法,承蒙信徒好意,特意为我商借一位张姓居士的别墅,其中一套考究的浴室,内有新式开关、长毛地毯,还有美轮美奂的浴帘、浴池,我因为不会使用这些繁复的装备,只得忍耐到行程结束,回到佛光山再痛快地洗。又记得韩国的顶宇法师、多伦多的土地经纪人温居士,为了表达对我的尊敬,他们订了五星级的总统套房给我住。然而我看到内部装潢之富丽堂皇,舍不得使用,只好整夜不倒单坐在沙发椅上,直到天亮。朝好的方面去想,这也是他们的一番孝心善意,我怎好苛责呢?尤其回忆四十年前,我刚到宜兰雷音寺时的光景,与今比之,真可说是天壤之别。那时由于政策使然,寺院里住满了军眷,丹墀成了大众的厨房,每次如厕,我都必须等人将煮饭的炉子移开,才能开门进去。最初我都在佛桌下过夜,后来寺众整理出一间斗室给我居住,里面除了一张破旧的竹床以外,只有一架老旧的缝纫机,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每次睡觉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一躺下来,就不敢翻身,唯恐竹床咿呀作响,吵到别人。三个月以后,我从布教的监狱捡来一把狱所不用的椅子,欣喜不已,从此每天晚上,等到大家就寝以后,我就把佛前的电灯拉到房门口,趴在缝纫机上写作。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当时的我,非常珍惜这份难得的机会。那年,我二十六岁,平生第一次使用电灯,以前在栖霞山、焦山、宜兴、中坜、青草湖等地,都没有电灯,所以,尽管群蚊乱舞,蟑螂四出,我都不忍上床,有时写到次日破晓,耳闻板声,方才休笔。三、四十年后的今天,目睹现代的年轻人空腹高心,漫言入山修行、闭关阅藏,不禁感慨万分,倘若福德因缘不具,焉能获得龙天护持?「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没有百忍兴教的精神,如何成就人生大事?「我就这样忍了一生」,岂止是就物质上的缺乏而言,其它如精神上、人情上、事理上、尊严上等种种违逆境界,又何止忍上百千万次?一九九一年,我在浴室里跌断腿,顿时身边增加不少「管理人」,这个徒弟要求我不能吃这种食物,那个徒弟告诉我不能用那种拐杖,过分周到的看护,使我备感束缚。有时因为身体不适,这个弟子拿来这种药,那个弟子拿来那种药,我为了圆满大家的好意,只得忍耐把两种药都吃下去。有些信徒说美国好,叫我去美国度众;有些信徒说澳洲好、非洲好、欧洲好,也希望我前往弘法。我为了满足大家的「好」,所以,只有忍耐旅途劳顿,到处飞行云游。虽然百般无奈,但是想到为师者在他们的心目中永远年轻,也只有自我解嘲了。有时回头反省:「为人着想」固然便利了别人,却也让我「就这样忍了一生」。我的腿子之所以会摔断,正是因为在盥洗时听到电话铃声,为了怕对方着急,赶紧从浴室冲出来时,不慎滑倒所致。虽然有了这次前车之鉴,我还是尽量不让电话铃声超过三声以上,与生俱来的性格实在不容易改掉啊!回顾我这一生自从拥有电话以来,真可说是不堪其扰。我常常在深更半夜被西半球、南半球打来的电话吵醒,拿起话筒一听,往往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小事,尽管心中也在责怪他们不知体谅别人,预先算好时差,但是仍然出语和缓,不使对方难堪,而我自己却赔上一夜的失眠。事后被一些徒众知道,总是劝我:「师父!您不要管他们,晚上睡觉前,将电话线拔掉。」但是我从来未曾如此做过,天生不喜欢让人失望的性格,使我注定「就这样忍了一生」。我不但在半夜耳根不得清净,即便在白天,也还得六根互用,手脚并行。在我的法堂里,总是聚集着一群徒众,七嘴八舌地和我讨论事情,我不但得瞻前顾后,还必须左右逢源,唯恐忽略了那一个人。有时大家为了公事僵持不下,我还得居中斡旋调处,几个小时下来,真是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出了法堂,还有人要我路上办公,拿着一迭表格报告,希望我能指点一二,我虽然按捺性子,有心成就,偏偏这时往往半路杀出程咬金──遇上了信众教友,又是对我合掌礼拜,又是要求合影留念,明明短短五分钟的路程,也得走上半个小时。从十年前多次带团出国访问,到近年来频至世界各地弘法,更无所谓乐趣可言。常常飞行数小时,一下飞机,就被人簇拥而行,照相、讲话占了大半时间,连洗把脸、上厕所的空隙都没有,不到深夜,无法回到寮房里小憩。每日如是,周而复始,十天半个月后,再坐车到机场,飞到另一个地方。虽说行脚各地名都大邑,实则不曾尽兴观赏;虽说走遍世界名山大川,实则未尝仔细探访胜地,只是到而不到,聊以告知来此一游罢了。数十年来,佛光山大小道场几乎都是在我的手中建立起来,完成以后,即刻交给弟子们管理,里面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都含藏我多年来的经验与理念。但是弟子上任以后,既未能善体我意,又不前来请示缘由,就轻易地改隔间,挖墙壁,甚至换佛像,更制度,当我再度前往巡视时,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担任住持的弟子还在一旁问我:「改得好不好?」我一向不喜欢否定别人的主张,即使心中不以为然,也只有说「好」。虽是多少忍耐点滴在心头,但我这一声「好」,休却了多少麻烦,给予人多少欢喜,泯除了多少代沟的问题,说来还是颇为值得的。我有出家弟子千余人、在家信徒百余万,但是他们高兴时不会想到来找我,一旦上门,必定是有了烦恼,而且大多声称是来挂「急诊」的,我再忙再累,也只得「恒顺众生」,予以接见、倾听、安慰、鼓励。凭着自己多年的历炼,倒也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但也有弟子对我说:「师父!你只叫我们忍耐,难道除了忍耐,就没有其余的办法了吗?」确实,我一生唯一的办法、唯一的力量,就是忍耐。回顾我的一生,正如同陈诚所言:「为做事,必须忍耐;为求全,必须委屈。」虽然「我就这样忍了一生」,但是唤醒了多少迷惘众生,成就了多少法身慧命,所以,我祈愿生生世世再来娑婆,以比丘身永远堪忍地利济有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星云大师:你们敢说“我是佛”吗?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非常鼓励大家向他提问,有人就好奇地问:“请问大师,佛陀到底住在哪里?他的身高多少?他吃什么,用什么,如何生活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星云大师用非常幽默巧妙的方式来回答。星云大师(图片来源 资料图)星云大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跟大家说一则公案。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顺宗皇帝听到这里,终于若有所悟,从此对禅师益加尊重。常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诸佛,到底哪一尊佛最大?佛教讲“佛佛道同”,佛、菩萨并没有前后的名次及功德多寡的分别,也没有谁大谁小,彼此“光光无碍”,都是一样。甚至刚才提到孔子、耶稣、穆罕默德等,他们也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规划出来的“本尊”,名称虽有不同,意义却是一样。此外也常有人问:“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儿呢?释迦牟尼佛现在住在常寂光土,那么常寂光土又在哪里呢?”这种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而是涅槃的境界。佛陀现在是进入了涅槃世界,涅槃世界在哪里?涅槃世界无处不偏,无处不在。当一个人修行成道,生命完成了,就能进入到宇宙大化之中,就能与佛同在。如何知道自己与佛同在?当我们吃饭时,他在我们的口边;当我们睡觉时,他在我们的枕边;一天二十四小时,行住坐卧,他都在我们的旁边。如苏东坡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如果你懂得,潺潺的溪水,都是如来的化身;如果你懂得,鸟叫莺啼,都是如来的说法。我们“朝朝共佛起,夜夜依佛眠”。甚至诸佛在哪里?他在我的心中,我心中有佛,眼睛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我心中有佛,耳朵听到的都是佛的声音;我心中有佛,口中所说的都是佛的语言;我心中有佛,手中所做的都是佛的事情;心中有佛,三世一切诸佛都与我同在,真是妙不可言。其实,佛教并非要我们信佛,你信与不信,与佛有什么关系,他要我们信仰做什么?佛也不要我们拜,佛要我们拜他做什么?求佛,可能也很难有求必应。佛要我们做的是“行佛”,行佛之所行。佛慈悲,我就待人慈悲;佛给人欢喜,我就给人欢喜;佛有大忍耐、大勇敢的力量,我也能有忍耐、勇敢的力量。我心中有佛,佛所有的一切,我都能奉行,如此即使不求,自有无量的恒沙妙德!《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东方出版社,2015年出版)我经常在各地主持皈依典礼后,总要信徒说“我是佛”。你们敢讲吗?你们敢说“我是佛”吗?(大众回答:我是佛!)这下很好,你们回家去,夫妻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时候,想想,我现在是佛祖,怎么可以吵架骂人?如此可能就不吵架了。假如你喜欢抽烟、喝酒,当烟瘾起来,或是想要喝酒的时候,你就想,我已讲过“我是佛”了,佛有抽烟、喝酒吗?如此一想,自己可能就不抽烟、不喝酒了。所以,只要你肯承认“我是佛”,你的人生立刻就会不一样。佛在哪里?佛在我们的心里,二六时中,都跟我们同在。当我们与佛在一起,真是美妙无比。一个人即使拥有万贯家财、显赫家世、高深学问、崇高权势……都不能长久,也不一定能安心;唯有佛在我们心中,人生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佛,不能从形相上来看,如《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华严经》也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你要认识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吗?那就先把你的心净化得像虚空一样,你就会知道佛的世界了。(文:星云大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星云大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二)
释迦牟尼不是神,每个人都能做到。
实际是个教育中心星云大师离开前,特意嘱咐我们,一定要去佛陀(释迦牟尼佛)纪念馆看看。纪念馆位于佛光山北侧,占地100公顷,2003年动工,2011年建成。和当年佛光山的建设一样,纪念馆也是由星云大师亲自规划设计的。据说当时星云大师把8个矿泉水瓶子往桌上一摆,后来就建成了8座宝塔。站在纪念馆门口,向西望去,8座宝塔的中间是整齐的草坪,草坪中间有一条宽阔的大道,其尽头便是被星云大师和信徒们称作“本馆”的纪念馆主体,它的上端是释迦牟尼佛铜像,重1780吨,连基座高达10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铸坐佛。夕阳西下,阳光从大佛的身后照射过来,金光万丈,甚是壮观。纪念馆大门内停满了各种旅游车。由于面积太大,我们乘电瓶车前往各个场馆。开车师傅彬彬有礼,看上去已年过半百,他说自己在机关工作,今天是志愿者。“我是星云大师的信徒,心甘情愿为大家服务。”“来这里当志愿者的人很多,还有的是将军呢!”我们所到之处,碰到的许多服务人员都是志愿者。“本馆”占地1.3万多平方米,建筑高50米,地上三层,顶层“藏经阁”存放着百万份由世界各地人士抄写的佛学典籍《心经》;地下一层,设有48个地宫,收藏各种佛教文物。我们随着人流逐层参观,发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教育中心。一个巨大的展厅里,展示着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和用品,注明了各民族的分布区域和生活特点,参观者兴致勃勃地指指点点,对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一个坐满家长和孩子的大厅里,有位老师拿着一幅画正在点评,原来这里在进行学生书画比赛;一个门口贴满书讯的地方,室内一排排书架上分类摆满了各种书籍,其中包括有关邓小平的书。馆内最大的空间是三面都设置了座位的大礼堂,能容纳数千人,里面座无虚席,正在举行“生活有书香”读书交流会。主席台上4位女嘉宾讲述着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写作体会,陪我们来的赵翠慧女士正是嘉宾之一,她写的那本《欢喜无所不在》广受欢迎。她告诉我们,在座的都是各个读书会的成员,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由书结缘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读书最大的缘是星云大师,是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大家自觉读到了一起,走到了今天。”又是大师的魅力!他是如何号召和影响大家读书的呢?参观完佛陀纪念馆,我们想再次拜访星云大师。第二天,大师从宜兰回到佛光山,不顾6小时的路途疲劳,非常乐意再和我们聊聊。一起吃“飞机餐”再次见面,彼此都很放松,谈话也随意了许多。我们从篮球赛聊起,问他为什么大老远的要去给孩子们开球、颁奖?他说:“我从小就喜欢打篮球,当了和尚照样喜欢,小时候有一次偷偷溜出寺庙去打篮球,师父知道后差点把我开除了。”谈到上午我们参访的读书交流活动,问他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他说:“我出生在农村,家庭贫穷,没进过学校,甚至没看过正规的学校,假如当年不自发读书,现在我是什么样?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所以,只要我有能力,就去办教育。我的弟子中只要愿意求学的,都有进学校深造的机会。我希望人人都读书,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确实,星云大师的弟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硕士和博士。赴台前专门给我们送材料的觉舫法师就是博士生,目前正在北京大学学习。曾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的觉培法师,是毕业于阿根廷的博士。从体育到教育,从生活到婚姻家庭,我们谈得越来越广泛,不知不觉窗外夜幕已经落下。星云大师执意留我们一起吃晚饭。走进,桌子上每人一份的套餐已经摆好。慈容法师告诉我们,大师称这种饭菜叫“飞机餐”,是他从飞机上的学来的。餐盘上有6个碟子,每个碟子里都有一份不同的菜,还有一碗面条。星云大师先尝了一口菜,然后把菜放进面条里,搅拌搅拌就大口吃起来。他说,他吃饭从不讲究,有饭吃已经很满足,小时候生病,师父给了半碗咸菜,记到现在,感恩一辈子。
(本文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刘爱成 刘畅)
更多相关搜索: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瞭望东方周刊》
“温州楼市至少要调整三年,短期资金现在套牢,撤出基本无望。”长期在上海的温州炒房客秦国明说,如今温州人都想着套现,因为现在的调控政策都看不到头
《中国新闻周刊》
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中国新闻周刊》
具有自身利益偏好的地方政府,需要在民生保障和政府腰包之间做出选择。
《新民周刊》
日本开拓团纪念碑被砸背后,除了狭隘民族主义之外,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忘记历史,但终究,还是要往前看的。
《新民周刊》
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股市有风险,楼市有“路障”,高利贷成了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全民“放水”的疯狂。
《南方人物周刊》
39死近200伤,一次铁路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腐败,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漠视.
《中国新闻周刊》
几乎每年铁道系统内部都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但温州动车追尾悲剧还是发生了。这种内部监督的失控,最终凸显了外部监督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周刊》
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
水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汉江水到底是随“南水北调”输往北京和天津,还是留给三峡用来航运和发电,这是长江的两难。
《南方人物周刊》
陈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烛照出了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闻周刊》
在15个月的等待和努力宣告失败后,姚明他选择了放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习惯没有姚明的NBA。
《新民周刊》
又一个央企含着微笑,对利益永无止境的索求,对苦主哭诉的无动于衷,对生态恶化的置若罔闻,对社会愤怒的视而不见。围观中,渤海慢慢地死去。
《中国周刊》
在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倾斜的中国,生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人别无选择。但他们来到大城市后才发现,在大城市生活,要处处当忍者,他们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人质”。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星云大师谈自己的一生:我是一个奇怪的人-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星云大师谈自己的一生:我是一个奇怪的人
20:5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要]&&(王燕君)“有人让我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我的一生,但我的人生是用三个词、三句话概括不了的,我是一个奇怪的人。最后,星云大师还是用了三个词来总结“全面的、无我的、结缘的”。
   中新社太原7月6日电 (王燕君)“有人让我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我的一生,但我的人生是用三个词、三句话概括不了的,我是一个奇怪的人。”6日,台湾高僧、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微笑着对记者说到。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2013中国大陆巡回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87岁的星云大师也在炎炎夏日亲自来到山西太原,为山西民众面对面幸福对话。
  星云大师说:“我是一个穷苦的和尚,到台湾时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没有朋友、更不会说台湾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办大学、建寺庙。”星云大师以自己为例,说世间东西“不要而有”。
  几十年来,星云大师陆续在世界范围内创建了200余所寺院、16所佛学院,还创办了23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50余所学校。2013年3月,他获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星云大师继续说到,“我沒有上街买东西,甚至沒有钥匙、沒有抽屉,却活在太阳下与大家一起服务社会。我有结缘的性格,不管对方好坏,跟人结缘,鼓励对方,在一起讲几句好话”。
  最后,星云大师还是用了三个词来总结“全面的、无我的、结缘的”。
  据了解,从今年1月开始,星云大师陆续走过海南、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地,举办书法作品展以及主题演讲。当问及此次来山西的印象时,他说:“山西人直爽、厚道、勤奋。”
  星云大师是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38年在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拜志开上人为师出家。大师出家70余载以来,一直秉承“人间佛教”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完)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上好像和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