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对唱歌曲,男声对唱唱的是粤语,女声是民族唱法,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歌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梦之旅粤语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大家会唱这些湖北名歌吗?
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湖北省文化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湖北名歌大家唱”活动自开展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已经揭晓的“湖北名歌大家唱”38首终评入选歌曲,以史上有名、榜上有名和“大家”特色,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和喜爱。这些歌曲,孕育于荆楚这片文化热土,不仅有劳动人民的创造,也有我省和全国音乐工作者的智慧凝聚。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伟大进程中,进一步普及、了解、传唱这些歌曲,有利于展示灵秀湖北的魅力,展示中部大省的文化自信,展示荆楚文化发展繁荣的喜人局面,展示湖北人民奋力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昂扬风貌。
01.《龙船调》简介。《龙船调》是恩施利川灯歌的代表作,由《灯歌·种瓜调》整理而成。灯歌始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俗话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利川灯歌与春节习俗密切相关。清至民国,利川百姓玩灯的规模很大,是节间一项集体文娱活动。《种瓜调》以歌唱农事“种瓜”为内容,分正歌和副歌两部分。正歌是生产之歌,副歌是生活之歌。融合了土家人勤劳朴实、性格外向的民族个性。1956年2月,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周叙卿、黄业威在柏杨坝收集到《种瓜调》,整理后,曲调、衬词和副歌不变,但主体歌词由原来的10段改成了“正月是新年,妹娃儿去拜年;三月是清明,妹娃儿去探亲”这样两段,以《龙船调》命名。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妹娃回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幺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1957年3月,汪营镇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演唱了《龙船调》,获得一致好评。1962年5月,《龙船调》收入《湖北省民歌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成唱片发行。1979年,《龙船调》收入《中国民歌集》。19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世界舞台,王洁实、谢莉斯、魏金栋、梦鸽、张也、汤灿等名歌手纷纷演唱,魅力和影响不断扩大。我国载人飞船上天时还把它带上了太空。2004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其唱到了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在全球掀起了传唱《龙船调》的热潮。
02.《幸福歌》简介。《幸福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天门民歌,由何伙填词,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著名歌唱家蒋桂英根据天门民间小调改编而成。此歌由蒋桂英老师首唱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蒋桂英带着《幸福歌》三次晋京,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毛主席听了《幸福歌》后连声称赞:“好!好!跟湖南花鼓戏一样好听!”此后,歌曲与歌者不胫而走,一并扬名于世。《幸福歌》的歌词简洁明了,从日出写到日落,概括地描绘了新社会新农村的新生活。曲调明快热烈,朗朗上口,极具感召力,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自豪喜悦的精神状态。演唱上特别注重方言与音调的吻合,以突出鲜明的江汉平原风格。该民歌收录于中国唱片社《湖北民歌》专辑,选入“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全国几代歌唱家的保留曲目。湖北作曲家以此歌为素材创作的《幸福进行曲》,成为历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开场曲。此外,2005年10月,《幸福歌》被武汉邮政艺术团编排成表演唱,由中央电视台“曲艺杂谈”栏目播出。2009年6月《幸福歌》荣获“湖北十大传世金曲”大奖。2011年春节,《幸福歌》(梦鸽、魏金栋、陈春茸、胡承忠等演唱)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又一次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捧。2011年7月,《幸福歌》入选“湖北十首传世红歌”。
03.《八月桂花遍地开》简介。《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热情欢快的鄂东北民歌小调歌曲,出自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1929年4月,中共鄂东北特委召开各县和红军第二次联席会议,通过了《苏维埃问题决议案》,决定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至1930年,黄安乡、区、县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鄂豫皖革命苏区各地也相继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七里坪列宁小学教员王霁初(原籍安徽、革命烈士)根据当时大别山人民耳熟能详的歌谣《八段锦》填词改编,
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或《庆祝苏维埃》。在此基础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和郑位山、周维炯、吴靖宇等领导参与了歌词修改。最后的歌名采纳了一位师首长漆德玮的意见,改为《八月桂花遍地开》。1982年4月,曾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兼鄂豫皖特区文化委员会主席成仿吾重访红安苏区时证实了这一点。《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具有浓郁的鄂东北民歌风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首歌开始在檀树岗一带传唱,后流传全省,以后又流传到整个鄂豫皖苏区。随着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和参加长征,被部队带到沿途各地广为传唱,最后传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界人士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还被改编成二胡、琵琶等器乐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将这首单旋律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曲。1964年,李焕之再度把它改编成女声合唱曲,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使《八月桂花遍地开》最终成为红色经典歌曲。
04.《黄四姐》简介。传唱于大江南北的湖北建始民歌《黄四姐》,属于民俗活动中的娱神歌,早期版本叫《货郎歌》或《黄师姐》,源于建始县三里乡老村黄家老屋场,
后人以“联姻”和“借用”的手法将建始“喜花鼓”
与利川“灯调”音乐相融合,逐渐演变成了一首经典的民间爱情歌曲。优美的山歌题材,边唱边跳边创作的表演形式,土家特色的虚词活用,都展现了《黄四姐》无与比拟的独特艺术价值,传唱了150多年而经久不衰,堪称民间爱情歌曲中的绝品。目前流传开的《黄四姐》版本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俏皮的对唱形式,表现了土家青年男女以歌为媒,自由恋爱、馈赠定情信物的生动情节,是鄂西土家民歌中的艺术奇葩。《黄四姐》真正走出建始,迈向全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三里乡老村严钦秀、张前香等民间艺人将《黄四姐》唱响恩施山城,传遍全省。建始县文艺工作者王华英、孙友维、张建东、崔珍珍、崔应涛等在不同年代对《黄四姐》进行了悉心整理和改编,使这首民歌演唱版本不断翻新,几十年来一直在民间和专业文艺团体中被歌手做为保留曲目演唱,在省内外各种晚会上频频亮相。此歌1959年代表我省参加中南五省文艺调演,最早收录在
1979年湖北恩施行政专员公署文化局编辑的《恩施地区民歌集》(下册)
,由当地歌手周兴寿演唱,王华英记录。1980年被制作成录音带全国发行。1981年由建始县歌舞团代表我省晋京参加了当年国家文化部组织的“山民歌调演
”。2004年央视“新盖中盖”杯青歌赛民族唱法银奖获得者建始籍歌手陈春茸在颁奖晚会上演唱《黄四姐》,再次引起了世人对这首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瞩目。土家族反串歌手陈涓自2005年在央视“星光大道”演绎了《黄四姐》后,多次在全国各种晚会和娱乐节目的现场演唱这首歌,使全国观众进一步熟悉了这首经典民歌。2005年,恩施州政府将《黄四姐》的发源地三里乡老村定为全州20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重点保护以《黄四姐》为代表的”喜花鼓”。前些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专程来到建始录制《黄四姐》,并在《民歌中国》专栏三次全面推介了《黄四姐》。2011年春节,《黄四姐》被省文联、省音协编进“梅花湖北”板块节目中,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由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王丽达、汤子星夫妻俩演唱,成为晚会一大亮点,再次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捧。
05.《催咚催》简介。潜江民歌《嶉咚嶉》,由著名音乐家莎莱改编,此歌源于《打莲香》,属劳动号子中的打枷号子,因其歌曲中的“嶉咚嶉”衬词而得名。“一把扇子嘛依哟,竹骨子编哪,抬手吊在那哟喂哟小妹面前。嶉咚嶉呀金梭哟,嶉咚嶉呀银梭哟,金梭银梭海棠花,嶉咚嶉咚嶉呀哟喂……”歌词描写男女青年边劳作边逗趣的情景,独特的风趣生动的衬词和一人领众人和的演唱形式反映了欢快的劳动场面。旋律清新甜美,活跃的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完美吻合,调式转换自然流畅,别具一格,是一首典型的江汉平原风格的民歌,后逐步演变为爱情歌曲,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嶉咚嶉》自解放初期从我省流传于全国各地以来,历经数十年不衰,传唱至今,有多种演唱形式的版本,如: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均为广大听众所喜爱,沈阳音乐学院将此歌作为声乐教材。曾收录于艺术类院校《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和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钱茸教授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民歌》楚地民间歌曲简述、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民歌》CD专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原生态民歌》和《中国民歌荟萃(三)》CD专辑(方琼许芸杨菲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岁月如歌之中国民歌》CD专辑、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中国纯美民间小调集系列》CD专辑。此外,《《嶉咚嶉》》被改编成音乐类学生二胡考级曲目,2010年参加了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00
周年暨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开幕式晚会,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
创作歌曲33首(按字数与拼音字母排序)[部分词曲作者供稿,省音协方石、刘翔整理及撰稿]
06.《妈妈》简介。《妈妈》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军旅亲情歌曲(焦随东作词、刘翔作曲、刘和刚演唱),歌曲原名叫《喊妈妈》,歌词创作于2005年,曲子始创于2006年上半年,由我省青年歌唱家胡承忠首唱,在广州军区部队演唱推广后,根据战士们的意见历经3次修改,于2008年定稿,成为“青歌王子”——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刘和刚近三年来的主打曲目。“喊一声我的娘,叫一声我的妈,娘想儿的时候,泪水常在心里洒。喊一声我的娘,叫一声我的妈,儿想娘的时候,梦里悄悄回趟家……”,词作者的母亲于河南老家瘫痪在床30余年,从未给儿子拖过后腿,一直鼓励其扎根军营、献身国防事业40余年;曲作者的母亲现70有余,长期独居湖南老家,在儿子从戎近20年的时间里,母子团聚不到几次。正是有千千万万名这样伟大母亲做为后盾,才有我国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基于同样的感受,两位作者多年的军旅生涯在“母亲”这个字眼上碰撞出了火花,两人眼含泪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历经3年完成了这首歌曲,以激励更多的母亲把自己优秀的儿女送进军营,保家卫国。歌曲《妈妈》2006年获得广州军区音乐类最佳创作奖。2008年获得广州军区文艺会演金奖。2008年元旦,参加湖北省双拥晚会,由胡承忠演唱,受到现场观众的热捧。2008年下半年,成为空政文工团“刘和刚北京个人演唱会”压轴歌曲、新专辑《妈妈》主打歌和军旅亲情系列专辑主打歌,专辑发放全军,使之在基层部队部队迅速流传开。2008年至今,刘和刚先后在央视一套、三套、七套、十套、音乐频道和十多个省市的各类大型晚会演唱《妈妈》,央视及省市卫视频道的播出给这首歌提供了一个快速推广的平台,使之在社会上流传开来。2009年获得“湖南省庆祝建国60周年歌曲作品评选活动(全国范围征集)“十大金曲”奖。2010年获得全国网络歌曲评选“十大金曲”奖,并在央视“星光大道”栏目和江西卫视“红歌会”上被众多歌手多次翻唱,是目前网络各大音乐网站点击率最高的歌曲之一,已经成为全军最受欢迎的传唱歌曲之一和全国KTV系统群众喜欢点唱的新歌。
07.《黄鹤楼》简介。《黄鹤楼》是我省的一首优秀企业歌曲(潘家华作词、孟庆云作曲、谭晶演唱),由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烟集团)聘请名家精心谱曲、演唱录制而成,词作者潘家华系公司领导。“黄鹤楼”乃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地处武汉三镇互峙及两江交融处,有接纳潇湘云水、长江汉水、天下豪客、万舟齐发之胸怀,在国内外早已成为了武汉市的代名词。文因景成,景随文传,自晋以来,历代官宦显要、文人骚客,莫不争相登临,聚酒酬唱,留下无数动人的诗文题咏,更成为后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她从画中来,彩云丹顶鹤,明月吹玉笛,紫气相引约……”《黄鹤楼》作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宣传歌曲,整首歌词不拘泥于平仄,以立意为要,将崔颢及李白两人的千古名句融会其间,词野宏阔、意境奇特、气概苍莽、感情真挚,无半点“湖北中烟”企业味道,令人称绝;旋律优美流畅,古典与现代并存,音乐形象比较完美地诠释了歌词内涵;加上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谭晶融民族、美声、通俗唱法于一体的独特嗓音,更使此歌平添几分诗情画意,使之在本世纪初完稿后,一唱走红,迅速在荆楚大地流传开来,是全国优秀企业歌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歌曲《黄鹤楼》2005年参加了湖北电视台中秋晚会,由徐千惠、黄格选演唱,深受观众的喜欢,成为湖北众多歌手的选唱曲目。2007年至2008年,谭晶先后演唱《黄鹤楼》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等全国大型文艺活动。2009年6月,《黄鹤楼》获得建国60周年“湖北十大金曲”大奖。2011年春节前夕,被湖北省文联纳入“梅花湖北”板块并编排成歌舞,由谭晶演唱参加了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春节期间在央视及省市卫视播出,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捧。
08.《雀尕飞》简介。《雀尕飞》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魏岚作词,韩翔作曲,邹丹琳演唱),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三峡大坝初建时期,传唱于峡江地区和全国三峡居民各个移民点。在歌词创作中,作者借用了一句三峡地区家喻户晓的童谣“雀尕、雀尕飞”
(“雀尕”意为“小鸟”)并由此引伸开去,以小女孩和外婆的亲情为主线,通过小女孩三进三峡看家家(“家家”意为“外婆”),表达了宜昌人民为修大坝让出家园背景离乡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及对三峡远景的向往和憧憬,激发了三峡人民全力建设三峡的热情。曲风借鉴了三峡童谣欢快、活泼、跳跃感强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极具三峡地方特色。《雀尕飞》曾由宜昌有线电视台制作成儿童音乐电视作品于日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中国音乐电视》第88期中亮相,参加第三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并获金奖,成为三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作品中唯一一部儿童作品。日在《湖北金曲榜》95音乐电视作品评奖中《雀尕飞》获金奖。此后,央电视台在《东西南北中》、《中国音乐电视》、《每周一歌》、《大风车》等栏目播出《雀尕飞》达十余次,《中国音乐电视》还对《雀尕飞》词作者进行了专访。同期,香港卫视中文台在《非常的中国》节目中对《雀尕飞》作了专题报道,并在音乐频道中多次播出。《中国电视报》、《中国电视月刊》、《湖北广播电视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在专题报道的评述中,都给予《雀尕飞》以高度评介。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观看了《雀尕飞》后,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会长洪民生说:“《雀尕飞》以童话的手法,童谣的形式来反映一个大的主题,清新活泼,十分上口,易于传唱”。1996年9月,《雀尕飞》获得了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首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特别奖。
09.《我哥回》简介。《我哥回》一首歌颂爱国诗人屈原的艺术歌曲(雷子明作词,周曼丽作曲,梁译元演唱)。作品取材于秭归、三峡一带民间传说。传说中,屈原投身汨罗江后,他远在故乡秭归的妹妹,化作了一只嘴巴殷红、羽毛金绿的小鸟,在峡江之间飞行,不停地叫唤“我哥回,我哥回”。这个传说成了词曲作者创作的的灵感之源。为了写出那种凄美哀伤的感觉,词曲作者熟读了屈原的《天问》、《离骚》等作品,楚辞中那种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感深深打动了他们,他们说
“相对于博大的自然和悠远的历史长河而言,生命虽然缥缈却无比热情和浪漫……”,所以,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都紧紧围绕这个美丽而沉郁的传说展开了飞翔的翅膀,歌词新意上口,曲调凄美动人,既有宜昌地区的传统音乐元素,同时又结合了现代音乐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内涵。一般说来,美声唱法的艺术歌曲群众不易接受,但这首歌却是个例外,每当歌曲前奏音乐声中的朗诵“我哥回哟,我哥回……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汨罗,妹妹日夜期盼哥哥魂归故里,天长日久,竟然化作一只啼血的小鸟,永远在峡谷中呼唤”一开始,全场便鸦雀无声,飘渺而至的女高音由远而近……随着演唱慢慢进入高潮,已有人泪花闪动,每次演唱都深受观众的喜爱。2008年,《我哥回》(梁译元演唱)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优秀奖。2010年,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由陈思思演唱《我哥回》,得到了来自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同年,合唱版《我哥回》荣获文化部“群星奖”大奖。
10.《香溪香》简介。
&《香溪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鄂西北民歌风味的原创歌曲(雷子明作词、王原平作曲、3c组合演唱)。歌曲描述王昭君故里香溪河的五彩斑斓,用以衬托昭君清纯之美。词中虽未提及昭君姑娘,但人们会感到点点滴滴都是昭君。语言质朴鲜活,其境诗意盎然,画面清新优美。旋律流畅,一气呵成,朗朗上口,易记易学,曲作者王原平说:“我只是用自己擅长的音乐语言写自己身边的故事,没有刻意营造忧伤,而是顺其自然地表达对香溪的美好情感。”
2007年,《香溪香》编入大型音乐舞蹈诗《家住长江边》,成为主题歌之一,该舞蹈诗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大奖。2008年,《香溪香》由湖北代表队“水仙子组合”(7人)演唱,首次在央视第十三届青歌赛亮相,一路杀入决赛,获得青歌赛民族组评委的赞赏。同年底,由“武汉3C组合”演唱参加“首届全国优秀创作歌曲比赛”获华南赛区决赛三等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2009年获
“首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三等奖。2011年,参加“荆楚涌春潮——2011年湖北省春节文艺晚会”,通过湖北卫视向全国和亚太地区播出,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歌曲近几年流传甚广,多次被编成舞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且成为武汉各区群众休闲广场集体舞曲目之一。
11.《小燕子》简介。“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疯传于我国几代人,至今还在传唱的经典儿童歌曲《小燕子》由王璐、王云阶作词,王云阶作曲,王丹凤首唱。词作者王璐于1956年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随后与曲作者王云阶合作,将《小燕子》改编为电影《护士日记》插曲,由著名演员王丹凤演唱,半个世纪以来,《小燕子》被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朴实无华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无论男女老少,都深爱这首经典儿歌,每个中国人只要听到这首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美丽的童年,可以说是我省原创儿歌史上的一个奇迹。目前,网络上有4000多个儿童歌曲《小燕子》相关的视频,市场上普及的“儿童歌曲精选专辑”中都有《小燕子》这首儿歌,并成为中国电信、移动、联通手机彩铃中的经典歌曲之一。是全国幼儿园的必唱歌曲之一,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12.《加油,中国》简介。《加油!中国》是一首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美好时代的主旋律歌曲,由程义光作词,胡旭东作曲,庞龙演唱。整首歌词简单易记,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传唱的通俗性和穿越时空性。正歌用八个“喊”字表达了炽热的中国心,为运动健儿加油,更为祖国喝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副歌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向往与祝愿。旋律流畅优美,极富感染力,用流行的编曲手法加入摇滚、重金属音乐元素,既时尚又不夸张。曲调由低到高,由舒缓到奔放,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节奏明快,非常符合正常心跳的速度,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庞龙的演唱开阔嘹亮,富有张力,沁人心脾,气壮山河。2010年,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期间,这首歌曲在中央台及各省市电视台循环播出,迅速引起反响,成为亚运赛场上传唱最多、气势最强的加油歌。2011年,代表我省参加建党90周年“唱响中国”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全国18000余首参赛歌曲中脱颖而出,入围“唱响中国”36强作品,在央视一套、三套、四套、七套、音乐频道及全国地方电视台滚动热播,引起全国听众广泛传唱。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专题采访了词曲作者,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付林主席评价该歌曲是首“辨识度极高的流行小唱”。它先后收录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唱响中国》专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红歌》专辑、扬子江出版社《唱响湖北》专辑,刊登于《歌曲》、《广播歌选》等杂志,被全国各地许多歌手演唱。2011年7月,《加油中国》入选“湖北省十首传世红歌”。
13.《亲吻祖国》简介。《亲吻祖国》由雷子明作词,戚建波作曲,王丽达演唱。歌曲创作于香港回归时,真正流传开来已是澳门回归之后。为了歌曲更具生命力,歌词有意规避“回归”等词,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站在海外华人的角度,抒发了游子对祖国久别归来的思念之情。歌曲旋律流畅大气,音域宽广,低音区厚实深情,高音区高亢嘹亮,
情感细腻,颇有张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王丽达,凭借此歌一举夺得了2004年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和2010年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同时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收入王丽达专辑《亲吻祖国》和10余种歌曲CD\DVD出版发行版本。另外,此歌曲已编入音乐学院教材,并发表于多种歌曲刊物,网上流传10几个演唱版本,但以王丽达演唱的版本最为普及,是KTV系统点歌率较高的一首传唱歌曲。
14.《清江放排》简介。《清江放排》由曾令鹏作词,胡克作曲,创作于1975年。歌曲以奔腾的清江流水和放排工的豪迈气概为主题,在气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引子之后,第一段主题采用鄂西民歌为素材,旋律抒情悠扬,抒发了放排工沿江顺流而下时幸福、自豪的愉悦心情;第二段曲调深沉伤感,是放排工对昔日劳作在清江上放排的父兄苦难生活的回忆;最后一段描绘了他们欢乐的劳动场面和在惊涛骇浪中闯险滩战激流的情景,“嘿、嘿,漂过千重岭啰!跌落百丈崖呀哈!号子声声哟!传天外!嘿咗!嘿咗!放木排哟送木材也!万座高楼——盖起来哟啰……”既是天籁之声,更是生命激昂的呼唤,把曾经最美的遐想和浪漫与清江巴山的神秘和雄奇融合在心灵的春天,虽然这样的号子声渐渐逝去,但歌曲《清江放排》已成为清江最遥远的绝响。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首歌曲由我省男高音歌唱家付祖光首唱后,引起了全国听众的关注,后经著名男高音吴雁泽老师在央视及全国各大晚会上演唱后,引起轰动,此歌迅速在全国走红,经久不衰,成了吴雁泽老师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演唱歌曲,有多种录制影像版本流传于于世,改编的乐器演奏版达十余种,并被编入不同版本的声乐教材与器乐曲教材。2009年,此歌荣获建国60周年“湖北十大经典歌曲”,付祖光、吴雁泽也因此歌分别评选为“湖北十大金嗓奖”。
15.《纤夫的爱》简介。《纤夫的爱》由崔志文作词,万首作曲,于文华、尹相杰演唱。该歌曲以通俗直白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表达了三峡纤夫与峡江妹子那种浓烈质朴的情爱,是最低层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民歌和通俗歌曲的完美结合。作品采用男女对唱形式,男声粗犷、火爆,豪情如酒,女声甜美、委婉,柔情似水,一刚一柔,相映成趣,三峡纤夫与妹子的特有性格和形象跃然歌中。《纤夫的爱》创作于1989年建国四十周年,用于我团大型歌舞晚会“献给国亲的歌”当年获得武汉台“时代”金奖。1989年7月获中央台“共和国成立40周年《联环杯》创作大奖。1993年获中国音协北京电视台”“九三”之春金曲金奖。1994获中央台MTV全国大赛银奖;1995年获北京音乐台《排行榜》金奖。1996年《纤夫的爱》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1999年获湖北建国50周年优秀歌曲奖。2009年《纤夫的爱》在建国60周年,湖北省十大金嗓、十大金曲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金曲。2011年2月中央电视台录制《百年歌声》、《纤夫的爱》作为近百年优秀爱情歌曲,采用多种手法录制播出。
16.《峡江情歌》简介。《峡江情歌》由牟廉玖作词,王原平作曲,陈春茸演唱,是一首具有浓郁土家民族风格、并被专家誉为“龙船调姊妹篇”
的优秀原创民歌。2003年,为繁荣少数民族音乐创作,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了部分著名词曲作家去我省民族地区采风创作。回汉后,在省电视台举行了专场作品演播。这首歌原名为《土家乐》,由著名歌唱家王丹萍演唱,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后,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词曲作者将此歌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修改,由我省歌手陈春茸在决赛的最后一轮演唱,并一举夺得大赛民族唱法银奖。歌词首先以“太阳在屋顶顶儿慢慢的落,月亮在树梢梢悄悄的梭”两句为引子,将人们带进了静谧的土家山寨。然后用八个排比句,生动地勾勒了土家小夫妻简朴浪漫的婚姻生活。。“红腾腾一堆疙蔸子火,美滋滋一个小圆桌。静幽幽一栋吊脚楼,暖烘烘一床热被窝”和“火辣辣一壶包谷酒,香喷喷一个小砂锅,齐刷刷一场啊摆手舞,乐呵呵一夜撒叶儿嗬”。最后用“生是熊熊一团火,死是朗朗一串歌”,高度概括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鲜活的民族性格。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峡江情歌》的曲作者,凭着自己对峡江音乐素材的广泛占有和娴熟的技法,本着“依字行腔”的原则,用小夫妻的口吻,或说,或喊,或唱,将自己品平凡独特的生活,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作者还巧妙地把《龙船调》和峡江抬工号子的音乐原素有机地揉合进来,既增强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又加大了作品旋律的张力,使之更加委婉动听,酣畅淋漓。青歌赛后,《峡江情歌》入选2003年度“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演唱者陈春茸同获“十大金嗓奖”。2005年,该作品又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湖北省金钟奖特等奖”。2010年,又被第14届青歌赛组委会定为决赛选手的5首自选经典歌曲之一。还被中央音乐学院编入金铁霖教授声乐教材。12,13,14届青歌赛上,河南,上海等代表团的选手,都曾以此歌参赛,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7.《呀吙依吙》简介。《呀吙咿嗬》(又名《纸贴窗户舌舔开》)取自作者创作的同名民俗音乐舞蹈中的一段,由孙明庆作词,宋乔作曲,雷鸣、沈欣等演唱。歌曲围绕“呀吙咿嗬”这一江汉平原上的民歌、小调、荆州花鼓戏中频繁出现的帮腔衬词,并将其作为主导动机贯穿全剧,以独唱、对唱、男声、女声、大调、小调等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同时,在音乐中吸收江汉平原监利民间歌曲《送郎当红军》的音调,遵循“艺术化原生态,原生态艺术化”的原则,使音乐的总体创作艺术化再现江汉平原的民俗、民风及原生态面貌,在表现江汉平原风情民俗的同时,用大气,宽广来表现江汉平原的博大和崛起的雄姿。整首歌曲完整,紧凑,有较强的可听性和时代特征,是近年来成功展现江汉平原风土人情的音乐佳作。《呀吙咿嗬》曾随中国音像代表团赴伦敦参加2008
CALLING国际音响展,受到好评。用《呀吙咿嗬》音乐创作的舞蹈诗曾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奖、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银奖、湖北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入选作品奖、湖北省第一届“金凤奖”舞蹈评奖最佳音乐奖。《呀吙咿嗬》专辑还曾获得2009年国家优秀出版物奖。
18.《江南桂花香》简介。《江南桂花香》由金辉、咸安作词,王原平作曲,徐千惠演唱,是一首甜美抒情的桂乡之歌,是一首为咸宁市民量身定做的市歌。咸宁地处鄂东南,全地区盛产桂花,被誉为“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
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1963年、1983年国家先后两次命名咸宁为“中国桂花之乡”;2000年,国家再次命名咸宁市咸安区为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以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先后赢得了全国性的众多荣誉。据桂花专题调查显示,与1999年同比,桂花面积、产量、产值、税收和提供农民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桂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在,咸安区被
列为国家级苗木花卉基地。在咸宁地区,《江南桂花香》传唱度较高,男女老少们都能哼上几句,那清新明快的旋律与优美
歌词,让人备感亲切,表达了“桂乡”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歌词含蕴了桂乡丰厚的文化信息,文思宽阔,情景交融,曲调具有鄂东南地方音调特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具有歌唱性与传唱性,经我省青年歌手徐千惠演唱后,迅速在全省流传开来,并成为电信、移动、联通的经典彩铃。2006年1月,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7首届“诗仙太白杯‘行业之歌、旅游之歌、城市之歌、企业之歌”形象歌曲音乐电视展播活动城市类最佳作曲奖。
19.《老鼠爱大米》简介。《老鼠爱大米》词、曲、唱第一稿皆由我省业余作者、业余歌手杨臣刚完成,后经湖北音乐人王启文和湖南常德网络歌手“香香”演唱后,依靠网络媒体在全国及全球迅速走红。它以口语化的歌词,诙谐极致的风格,大众喜爱的旋律,深受当代青年群体的热捧,特别是那句“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抒发了男欢女爱的传统爱情思想,又融合了80后、90后年轻人对爱情追求方式的大胆直观态度,开辟了流行歌曲传唱的全新方式。2004年12月,美国商人米高相中了杨臣刚创作的《老鼠爱大米》,火速向飞乐唱片购买了美国的英文版权,由香香演绎的全新英文版《老鼠爱大米》在日情人节作为特别礼物向全美成千上万的有情人推广,造成全球轰动效应,成为全球MP3搜索下载量和手机彩铃下载率最高的一首国际性情歌。此外,韩国巨星宝儿演唱的韩文版和许志安演唱的粤语版《老鼠爱大米》在2005年分别受到韩国和粤语地区听众的热捧,成了名副其实的“爱情国际歌”。2005年,由王启文演唱的《老鼠爱大米》荣获香港TVB8金曲榜“十大金曲奖”。2009年,由杨臣刚演唱的《老鼠爱大米》荣获建国60周年“湖北十大金曲奖”。
20.《入党申请书》简介。《入党申请书》由贺沛轩作词,方石作曲,江涛演唱,写于2001年,该作品是为建党80周年而创作。对于这种常常要面对、常常被重复的重大题材,词作者从“写入党申请书”这样一个崭新的角度(甚至是“不可再重复”的角度),以一种“内心独白”的方式,既表达了个人的真实愿望,又深刻地歌颂和揭示了党的性质、宗旨、目的和任务。这种写作观念和思维,体现了当代艺术创作“视角平民化”的特征。这份入党申请书,代表了几千万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作政治选择的时候都有过的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紧紧把握歌词提供的内容、样式、文本风格及情感状态,采用叙事性歌曲写法,其基调亲切、朴实,注重音调及节奏的口语化,尽量和语言声调相吻合。音乐结构为多段体,但实际上的主体只有两个部份,A段主叙事,B段重抒情,使“说”与“唱”有机结合。歌曲结尾“请党考验我”共唱了八次,其意味深长。作品由武警文工团著名流行歌手江涛首唱于2001年中央电视台“七一”晚会,以后他又在央视《综艺大观》等许多节目中多次演唱,并作为保留曲目在全国各地演出。是年,湖北电视台与武汉钢铁公司集团联合摄制MV,在央视及各地方台反复播出。十年来,歌曲《入党申请书》久唱不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作品曾荣获许多音乐奖项,主要有2001年全国电视文艺评奖“政府专家奖”及2007年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等。
21.《山路十八弯》简介。《山路十八弯》由佟文西、尹建平作词,王原平作曲,李琼演唱,参加1999年央视春晚后,便一炮走红,在全国大江南北迅速流传开来。词曲作者创作此歌时,经常深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与当地少数民族同吃同住。歌词赞美了土家族人质朴勤劳及与时俱进的性格和精神,表达了他们热爱土家,热爱生活的心声。旋律独具匠心,巧妙地将鄂西民歌揉进抒情与写意的节奏中,运用“喊、唱、说”,整个歌曲地域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时代感强烈,让人听来亲切感人,耳目一新,把听众不知不觉带入到巴山秀水之中,分享着土家人的幸福与欢乐。1999年3月,此歌获得央视“非常可乐杯”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三等奖;同年4月,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颁发的“全国第三届百家电视台电视音乐节目”金奖;同年9月,荣获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6月,荣获建国60周年“湖北十大金曲”。全国近百家音像出版社对此歌发行了CD\VCD\DVD光碟,多次在央视、地方省市卫视播出,并在美国SCOCA斯科国际卫星电视网、法国、奥地利、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卫星频道多次向全球播出,受到观众、听众的好评,成了一首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和KTV系统点击率最高的经典歌曲之一,是武警文工团青年歌唱家李琼的唯一代表作。
22.《我从三峡来》简介。《我从三峡来》由雷子明作词,王原平作曲,胡承忠演唱。这首歌是为1999年湖北参加“昆明世博会”的歌舞晚会而创作的主题歌。这里写的“三峡”,是泛“三峡”;我从三峡来即我从湖北来。歌曲以第一人称(三峡人)的方式,如数家珍地向世人赞叹自己家乡的情景——秭归的金桔,清江的竹排,鄂西的龙船,神秘的神女峰,高耸的大坝,激越的号子,让人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感觉。歌曲的音乐部分是明朗的、自豪的。它基于峡江一带的音乐语言,又不受其约束,自在地律动,就如一种带着三峡人的山野和乡土气息的“峡江之风”轻轻吹来,让人有心旷神怡和清新别样的感受。歌曲的前奏安排是别致的,它一反常态,用节奏感较强的形态呈现出来,让人联想到歌曲的主人公一—三峡人正在向我们走来。2000年胡承忠演唱此歌,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三等奖。2001年9月歌曲《我从三峡来》获中国广播新歌一等奖。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被沈阳音乐学院编入教材,公开出版。
23.《把心留在这里》简介。《把心留在这里》是1997年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闭幕式主题歌,由陈晓光作词、王原平作曲。《把心留在这里》表现了词作家对湖北这片热土的赞美和眷恋:“再见,赤壁夕阳神农晨曦,再见,洪湖荷花峡江金橘;再见,昭君家园屈子故里,再见,琴台编钟土家俚曲。难忘江滩黄鹤,难忘水中鲟鱼,难忘大江东去波澜万里,人在江汉画廊,满山红叶在秋风中翩翩飘逸。难忘荆州幽古,难忘武当神奇,难忘三峡大坝雄伟壮丽,船过荆天楚地,大街小巷飘出来了欢歌笑语。虽然船儿乘风远去,我却把心留在这里。”
《把心留在这里》的旋律亲切动人,朗朗上口。近几年来,歌手谭晶、徐千惠分别在北京、湖北、台湾、香港等地演唱,获得广泛好评。2010年全国优秀流行歌曲比赛,《把心留在这里》获得优秀作品奖。
24.《好日子慢慢过》简介。《好日子慢慢过》由唐跃生作词,方石作曲,雷佳演唱,写于2008年。该作品的创作缘于2008年曲作者在老家与朋友的一次聊天。这位朋友叫易平,是个医生,他说曾看到一则报道,大意是,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国许多民众面对越来越好的生活的的同时,由于不大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健康指数却在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他说能不能写首歌,就叫“好日子慢慢过”。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好日子慢慢过》既是歌名,也是主题。作品在“终于过上了好生活”这个不容置疑的前提下,从一种自我感受和体会的角度,表达了一个与大家共勉的美好愿望,即珍重生命,善待自己。音乐力求清新、亲切,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作品由总政歌舞团著名青年歌手雷佳首唱。2009年初至5月,该作品参加中宣部委托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华南(深圳)赛区及全国总决赛(央视))现场演唱为湖北著名歌手邹一娜,颁奖晚会嘉宾演唱为雷佳。作品荣获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09年9月,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特等奖。2010年以来,雷佳及湖北一些歌手在许多晚会或演出多次演唱这首歌,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25.《洪湖水浪打浪》简介。《洪湖水浪打浪》由梅少山、朱本和、潘今阶、张敬安、欧阳谦叔作词,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王玉珍、傅凌演唱,是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的著名插曲,是湖北省的经典“音乐名片”之一。歌词“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非常质朴,富有内涵与生活情景,抒发了当时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人们热爱家乡、向往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旋律具有江汉平原传统民歌小调的典型特征,抒情性较强,非常优美动听,演唱时朗朗上口。1961年,自歌剧的电影《洪湖赤卫队》公映,而片中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因为在当时革命歌曲的时代主题之外,还拥有非常优美的抒情旋律,也很快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并在1962年获得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洪湖地区位于洞庭湖的北面,因经常发洪水而被称为洪湖。《洪湖水浪打浪》中的一段音乐,就是取自于襄河民谣《襄河谣》,唱的是人民饱受洪水之患的悲苦、忧患之情。作曲家张敬安在收集到这段民谣的素材后,很快就被其中优美舒展的旋律打动,并运用到了《洪湖水浪打打》的创作中去。周恩来曾经称赞《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难得的革命的抒情歌曲”,除了因为《洪湖赤卫队》是一部表现上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武装斗争的革命电影外,也和欧阳谦叔为张敬安的创作又加写的六句歌词有关。在这六句歌词中,欧阳谦叔突出共产党和新中国与洪湖之所以可以成为鱼米之乡的因果关系,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方式,歌颂了共产党的恩情,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示出了革命主题。不过,指向性太过明显的表达意图,还是让这段歌词与张敬安写的部分,总给人一种不吻合的感觉。而张敬安所写的部分,则因为与乔羽、刘炽创作的《我的祖国》,在旋律和文字上同样拥有极高的意境和谐度,一直流传至今。
26.《叫一声我的哥》简介。《叫一声我的哥》由贺沛轩作词,王原平作曲,湘女演唱,是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片尾歌,是近年来反映革命战争题材影视插曲中,一首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2002年,14集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后,此歌迅速流传开来,中国东方歌舞团独唱演员湘女情真意切的演唱,不但引起广大观众的怦然心动,还似乎叫醒了什么……,歌曲通过姐妹们个体与群体对子弟兵的呼唤寻找,讲述了一对中原子弟兵夫妇在突围中失散、重逢后,妻子面对丈夫的怀疑和不解产生的一种痴恋展示。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根据地老百姓与子弟兵鱼水难分,歌词准确把握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原突围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这一层关系,将老百姓对子弟兵关爱“叫一声我的哥/你来听我说”的感情寄托实写,将子弟兵遇到的“走远路岔道多/你千万莫走错,出门在外风雨多/大树下躲一躲”困难虚写,并在虚实结合中循序渐进,言简意赅、朴实无华,在具体生动的字句中,隐含着走革命正路的深意,表达了对亲人的谆谆嘱咐和深情牵挂。根据歌词的特点,音乐采用鄂东南民歌小调的旋律,将历史故事、民族音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娓娓道来,声声入心扉,可谓为意深情切的送别曲。《叫一声我的哥》近年来手机铃声及网络下载率较高,并进入了全国KTV点歌系统,2010年,改编版《叫一声我的哥》由湖北代表队长辫子组合演唱,参加了央视第十四届青歌赛,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27.《母亲在,家就在》简介。《母亲在家就在》由唐跃生作词,方石作曲,刘罡演唱,写于2005年。2005年12月,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在广东增城举行成立大会,词曲作者作为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首歌曲。其时,词作者的母亲刚离人世不久,而曲作者的母亲早已于六年前逝去。两个没了母亲的人合唱了这支唱给天下母亲的歌曲。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父亲在,家就不在了吗?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作者也没有、也不会这样写,哪种挥之不去的“恋母情结”和“恋家情愫”,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切身的感受和心灵的感悟。也许还有人会说,应该是“父母在家就在”才对。是的,一般来讲,父母在,家就一定在。而作者认为,“父母在家就在”还需要说吗?对于创作来讲又有何意义呢?艺术没有对与错,只有高与低,好与差,是某种感觉与发现。该首歌曲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对家、母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音乐既深情委婉又起伏跌宕,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2006年4月,作品在央视第十二届“青歌赛”上首次亮相,由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著名歌手刘罡演唱,他获得本届比赛的铜奖。此后,许多流行男歌手纷纷将此歌作为自己的参赛曲目。作品荣获2007年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
28.《农民的一封信》简介。《农民的一封信》由熊红作词,方石作曲,江涛演唱,写于2008年。这是一首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题材的歌曲。曲作者在写了《入党申请书》以后,萌发了一个念头,即在创作上可以组成一个“书信系列”。该作品就是这个“书信系列”的第二首。三十年改革开放,新一轮农村建设与发展,催生了“这封信”的写作。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给领导写信的方式,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歌唱了家乡的新面貌,抒发了农民的感恩之情,折射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歌词语言朴实,句句都是心里话;音乐基调力求亲切、生动有趣,旋律朗朗上口,充分表达真情实感;音乐结构还是采用由两段式主体构成的多段体。结束时用念白说出写信日期“农历九月初八”,蕴含了收获的季节与丰收的喜悦。作品由武警文工团著名歌手江涛首唱。2009年初至5月,该作品参加中宣部委托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华南(深圳)赛区及全国总决赛(央视))现场演唱为湖北实力歌手龚向阳。作品荣获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提名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29.《三峡我的家乡》简介。由熊永作词,王原平作曲,王丹萍演唱。《三峡我的家乡》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1995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电视剧《家在三峡》,词作家熊永,曲作家王原平为该电视剧创作片头歌《三峡我的家乡》,歌曲由歌唱家王丹萍演唱。1998年青年歌手李琼在王丹萍的辅导下,唱着《三峡我的家乡》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夺得本次大赛演唱最高奖“特等奖”。一时间《三峡我的家乡》与李琼,很快地成为了大众所喜爱的歌曲和歌手。《三峡我的家乡》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三峡地区人们的生活,生存,情感状态;整个曲调个性鲜明和有很强的感染力;演唱上特别注重体现地域特色。由王丹萍演唱的《三峡我的家乡》版本,曾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部“政府奖”;湖北“十大金曲”奖。
30.《再见了,大别山》简介。《再见了,大别山》由王和泉作词,雷远生作曲,吴雁泽演唱,创作于1980年,是一首深切而细腻地表达对革命老区眷念之情的经典作品。人民常说,大别山是将军的摇篮,而大别山老区人民更是对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那里崇山峻岭,绵延不绝,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解放军容易立足生根。占据大别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沙,瞰制中原。毛泽东提出了进军大别山应采取跃进的方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再夺取城市得战略方针,老区人民付出的不止是心血和汗水,无数的人民英雄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长眠在大别山下。歌词以拟人化且诗意般的语言,把山水含情、依依惜别的情绪,刻画得丝丝入扣。旋律由抒情转至级进跳跃,迥转跌宕,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使情感宣泄达到极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见了大别山》在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演唱后,红遍全国,并编入艺术类大专院校教材。成为几代男高音歌唱家音乐会必唱曲目之一,在KTV系统点击率很高。
20世纪90年代曾获“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荣获建国60周年“湖北十大金曲”。2011年元月,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再次受到热捧,同年6月,荣获建党90周年“湖北十大红歌”传世金曲。
31.《我家就在长江边》简介。《我家就在长江边》由唐跃生作词,方石作曲,张也演唱,写于2004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长江为依托来歌唱祖国的歌曲,最著名的莫过于六十年代的《我的祖国》和八十年代的《长江之歌》。写于2004年的《我家就在长江边》,是时隔二十年后又一首以长江为题的的优秀作品。该作品基调清新、秀美,旋律朗朗上口,既具有浓郁的南方韵味,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音乐结构为单一形象的二段体,整首歌曲一气呵成,抒发了一种自豪、幸福的情感。作为作品的首唱者,张也以其甜美的桑音和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增添了歌曲的美感和魅力。2004年,作品荣获全国“中华情”征歌二等奖。此后,张也、雷佳等在许多大型晚会如“中博会”、“曹禺文化节”及重大节日晚会上演唱,也是众多民族女歌手偏爱的曲目之一。多年来,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和传唱度,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跳舞唱歌的常用曲目。2006年,曲作者以《我家就在长江边》为名,出版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个人CD专辑。2009年,作品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尽管这样,词作者还惦记着这首作品,2010年,又对其歌词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丰富了作品内涵。为提高音响品质,音乐上也进行了重新制作,这个新的版本由雷佳演唱。
32.《我的江汉大平原》简介。《我的江汉大平原》由贺沛轩作词,王原平、朱才勇作曲,郭晓蕾演唱,创作于2008年。歌词以自然质朴且诗意般的语句,描绘了江汉大平原的自然景观及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景象,“看不到边,夕阳伴炊烟,看花了双眼,天在水里面,长江流金,汉水流银,金玉满场,我的江汉平原,哎咳哟……”发自词作者内心的感叹,一气呵成。曲调明亮宽广,节奏鲜明,又慢至快,音乐形象表达了对江汉大平原可喜变化的无限赞美之情,词曲结合完美,可唱性、流传性较强。词曲创作出来了,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郭晓蕾首唱,并于2009年作为“郭小蕾演唱作品专辑”主打歌(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在湖北省迅速得以推广流传。近两年来,经常参加全省各类文艺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是一首赞美江汉大平原的全新之作,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是宣传湖北良好形象的优秀作品之一。
33.《长大了,回不去了》简介。《长大了,回不去了》由袁晶作词,方石作曲,汪金媛、廖昌永演唱,写于2008年。每个人都会回忆从前,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回到从前。在不可改变的生命规律面前,唯有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让回忆少一些苦涩,多一些甜蜜,同时着眼今天,放眼未来,让人生更有意义,这些,或许就是歌曲《长大了,回不去了》背后要说的话。音乐状态深情、真切,跌宕起伏,仿佛撩动着人们内心那一根根生命的琴弦,带给人们许多感慨和回味。该作品是应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著名歌手汪金媛之约,为其首张个人演唱专辑量身定做,出版时作为主打歌曲和专辑之名。歌曲制作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由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与汪金媛的二重唱版,一个是汪金媛的独唱版,两个版本都收入专辑之中。2009年初至5月,该作品参加中宣部委托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选用了二重唱形式,华南(深圳)赛区及全国总决赛(央视))现场演唱均为汪金媛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男中音歌唱家李大新。作品荣获华南赛区二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34.《中国有个小地方》简介。《中国有个小地方》由曲良平作词,张宏光作曲,于文华演唱,创作于2010年,是一首歌颂“荆风楚韵,曹禺故里”的优秀歌曲,是一首为“第二届曹禺文化周”量身打造的主题歌。曹禺文化周是为纪念戏剧大师曹禺和他的作品而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事,举办地在中国湖北省潜江市,日至12月2日举办了第一届;日至10月29日举办了第二届。曹禺先生是中国现代
的奠基人,也是中国文联五届主席团执行主席,祖籍潜江。他的话剧《雷雨》《
》是中国现代话剧经典之作。歌词以小见大,接连引出“小地方”的“大景象”、“大理想”、“大战场”、“大文章”、“大天堂”,多角度叙述了潜江的丰富文化资源。旋律具有当地传统灯歌小调的特点:节奏跳跃明快,呤诵性的音调与抒发性的音调相融汇,通过柔顺、甜美的演唱,使小地方的美妙歌声在人们心中飞扬。《中国有个小地方》作为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闭幕式的主题歌,很有寓意,著名歌唱家于文华的演唱更是让这首歌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对潜江地方特色的精彩诠释,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是代表湖北形象的优秀新作歌曲之一。
35.《亲爱的中国我爱你》简介。《亲爱的中国我爱你》由唐跃生作词,方石作曲,叶凡演唱,写于1999年。该作品1999年写于广州,此时,人类世纪正处于交汇之际。作品以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全部忠诚,倾诉了潜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内在激情,表达了人和祖国的血肉联系,是一首唱给祖国的恋歌。歌词没有像通常那样去描绘祖国的风光,古老的历史,而是用心灵去感受活在我们血液中的人格化了的祖国。歌词写作理念及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构思及体裁样式,使其有别于进行曲的《歌唱祖国》,歌谣体的《我的祖国》,颂歌体的《我爱你中国》,圆舞曲的《我和我的祖国》,秧歌风的《大中国》等,力求吸收流行音乐的某些元素,以凸现时代和时尚的特征。作品基调炽热、执着、奔放,(三段体结构:A段呈示,主题昂扬坚定,一字一音,斩钉截铁,表达鲜明的爱国立场和执著的爱国情怀;B段连接,委婉深情,像是在思考,又像在倾诉,它既是对A段坚定“选择”的一种追认和肯定,又是对即将迸发的织热情感的一种力量的集聚;C段高潮,情绪饱满,明朗热烈,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恋。)三个段落以其坚定的信念、真挚的倾诉及澎湃的激情,构成作品丰满立体的音乐形象。尤其是高潮乐句“亲爱的亲爱的中国我爱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最初的小样试唱为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著名歌手雷湘,此版于1999年底荣获第六届全国性“九十年代之歌”证评一等奖。日晚,深圳著名歌手刘小幻应邀参加湖北电视台“迎接太阳”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演唱此歌,被同台演出的武警文工团著名歌手叶凡一下相中,执意要去,重新制作。一年后,被誉为当年春晚“黑马”的叶凡在200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纵情演唱此歌,配以李云迪的钢琴表演,受到热烈欢迎,荣获“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会节目”二等奖,其MV在央视及全国各地方台反复播放。歌手与作品因此一举成名。2004年,曲作者以《亲爱的中国我爱你》为名,出版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个人CD专辑。十多年来,该作品久唱不衰,深受群众喜爱,并多次荣获各种奖项,如,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艺创作奖”、湖北60年“十大金曲奖”及庆祝建党90周年“十首传世红歌”奖等。2011年9月,流行男歌手海颂重新翻唱此歌,其MV于国庆期间在央视及各地方台播出。
36.《土家情歌—直尕思得》简介。《土家情歌—直尕思得》由贺沛轩作词,方石作曲,西兰卡普组合演唱,写于2004年。“直尕思得”是一句土家语,就是“要得”或“是的”的意思。2004年,湖北组队参加央视第十一届“青歌赛”,该作品就是专为其中的“毕兹卡”女声民族组合度身打造。歌词以土家情歌为题,将土家人的生活状态、风情风俗以及民歌《黄四姐》、《龙船调》所表现的典型情节等文化元素巧妙提练,有机整合,并以土家语“直尕思得”为鲜明的符号,使之充满浓郁的土家味道。音乐基调欢快、活泼,旋律朗朗上口,既具土家特色,又富时代气息,较好地彰显了土家女性质朴、洒脱的美好形象。尤其是对“直尕思得”这个“符号”采取“又说又唱”的反复运用,使之格外生动、有趣,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当“毕兹卡”组合在“青歌赛”上唱响此歌,受到评委和观众的交口赞誉,“毕兹卡”组合最终获得民族组铜奖。2005年,该作品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根据该作品改编的舞蹈《土家情歌—直尕思得》荣获文化部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大奖。2010年,词作者出版《土家情歌—直尕思得》第一部个人歌词专辑。多年来,该作品被广泛传播,是许多女声组合喜爱的演唱及比赛曲目。
37.《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简介。《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由喻成功、余远荣作词作曲,童声齐唱,创作于1972年。歌词反映了广大少年儿童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积极向上、茁壮成长的精神风貌;表达了红旗下继往开来的新一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誓做革命接班人的豪迈情怀。歌曲音乐形象生动,旋律精炼流畅,张弛有度,抒发了孩子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该歌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社及音乐刊物等全国数十家报刊、电台发表、转载。曾被采用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市电台少儿节目开始曲。曾选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市中小学音乐课本教材。曾获湖北省第一届少儿文艺()评奖歌曲类作品一等奖。曾入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候选曲,被有关电影和戏曲节目引用播放,流传广泛。
38.《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简介。《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由梅少山、朱本和、潘今阶作词,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王玉珍演唱。是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的精彩核心唱段,是湖北原创歌剧作品中的经典咏叹调。1961年,自歌剧的电影《洪湖赤卫队》公映后,核心唱段《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和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一起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为该片1961年荣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各省市电台转播,被中国唱片社和多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编入全国各所音乐学院声乐教材,并改编成二胡曲。40年来,除王玉珍首唱版本外,在社会上已留下了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王丽达等多个独唱经典版本,直到现在,无论是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演唱这首作品,都极具感染力,深受广大听众的喜欢,特别是其中“娘啊娘,儿死后,
你要把儿埋在那大路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看红军凯旋归, 听那乡亲在歌唱。 娘啊娘,儿死后, 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儿要看白匪消灭光, 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
唱词与旋律和“韩英”的名字一起,已深深地印在全国几代人的心中,那是无法抹去的永恒的革命历史记忆,是湖北乃至全社会的一笔永远的精神财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声 混声唱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