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的师傅生日?

一月一日 元始天尊圣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月一日 元始天尊圣诞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全年诸神生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 元始天尊的师傅,大家可能比较少听。元始天尊,作为道教中重要的神,经常受到大家的敬仰和供奉。其实,关于元始天尊的师傅,里面有许多故事和史实可以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元始天尊的师傅到底是何等的高人。  元始天尊(盘古大神),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元始天尊妙无上帝”,也称“盘古大帝”、“玉京大天尊”、“太上道尊”、“元始天王”、“天宝君”。  元始天尊是公认的阐教始祖,为道教经典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首,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的师傅为天道鸿钧道祖。元始天尊的师傅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老子创立道教,而他创立了阐教。元始天尊  唐代以后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元始天尊的师傅    元始天尊的师傅”首见于东晋葛洪的《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居天最高:据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  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元始天尊的师傅。《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元始天尊的师傅鸿钧老祖(《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是部分道教徒所信仰的仙祖。  传说元始天尊的师傅鸿钧为众仙之祖、众圣之师(天道圣人的老师)。鸿钧又称“鸿元道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  混沌初开时,西昆仑有一人得到造化神器的一部残片“造化玉牒”,修成太乙真仙自号鸿钧老祖,后来成了元始天尊的师傅。以前有句话“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但陆压道君则不得而知了。陆压道君在北海鱼鲮岛,属散仙,辈份奇高,但在神仙榜上功劳并不大,所以记录不多了。他是最高无上的,他就是道,不会参与世间之事情,不会偏袒任何人,世间的任何事情对他来说不过是无足轻重的鹅毛,真正做到顺天道而任自然。只要不是发生毁天灭地的圣人之争斗,他不会出现。  元始天尊的师傅鸿钧老祖按《封神演义》中看来,鸿钧道人就是无上大道了,原因就是他是三清的师傅,三清中老子是开过天的(书中说老子的太极图是老君劈地开天定地水火风玄妙之珍),而且书中载通天败走之后遇到鸿钧之前,有过话说,不如重立地水火风换过世界,不过这事还要秉过老师。可见鸿钧老祖的徒弟都能开天辟地,而且开天还得禀告他一声,同意了才能开天,那鸿钧算什么存在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只能给他一个至高无上的称谓—道。而且书中鸿钧道人现身的时候有诗曰: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混元一气代表的就是道,鸿钧是混元一气所化。鸿钧的定位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无上大道。神话故事与传说ID:fuxiqin1▲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简介: 每天为您分享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探寻古人智慧、了解不一样的情感和信仰。神话故事与传说(fuxiqin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fuxiqin1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青丘狐传说,山海经,古希腊传说...热门文章最新文章fuxiqin1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青丘狐传说,山海经,古希腊传说...&&&&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看看你与哪位神仙同生日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日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 八月十五日
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二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一月一日 弥勒尊佛圣诞
一月一日 元始天尊圣诞
一月一日 绛老生辰
一月二日 宝胜佛圣诞
一月二日 汉昭烈帝圣诞
一月二日 祭符家神
一月三日 太古真君圣诞
一月三日 华山圣母圣诞
一月三日 北斗翼圣真君下降
一月三日 孙真人先师千秋
一月三日 万神都会
一月三日 孙天医真人圣诞
一月四日 接神(接旨)
一月五日 接财神
一月五日 邓伯玉真人飞升
一月五日 大慈佛圣诞
一月五日 清静散人圣诞
一月六日 清水祖师圣诞
一月六日 定光佛圣诞
一月七日 真武上帝下降
一月七日 三官检校日
一月巳?江东神圣诞
一月九日 玉皇大帝万寿
一月九日 南堂太君圣诞
一月十一日 东山佛祖出巡
一月十二日 五年千岁 罗千岁
一月十三日 刘猛将军圣诞
一月十五日 门神千秋
一月十五日 正一清应真君张天师圣诞
一月十五日 上元天官大帝圣诞
一月十五日 张灵源张元精二真人飞升
一月十五日 临水夫人陈靖姑千秋
一月十五日 佑圣司命真君圣诞
一月十五日 迎紫姑
一月十六日 伏魔钟馗圣诞
一月十六日 古公三王千秋
一月十八日 五殿阎罗王圣诞
一月十八日 佳里萧垄香
一月十九日 五通仙圣诞
一月十六日 五妃娘娘千秋
一月十九日 北阴圣母降
一月十九日 金道人飞升
一月十九日 长春祖师圣诞
一月二十日 水德星君圣诞
一月二十二日 封海
一月二十二日 韩文公圣诞
一月二十三日 封五镇
一月二十三日 善财童子
一月二十三日 嗣天师张衡飞升
一月二十四日 赵子良公千秋
一月二十五日 木德星君圣诞
一月二十八日 感天大帝圣诞
二月一日 祭芒神
二月一日 羽圣真君降
二月一日 刘真人千秋
二月一日 一殿秦广王圣诞
二月二日 亚圣孟夫子圣诞
二月二日 济公菩萨圣诞
二月二日 祭泗水神
二月二日 福德正神千秋
二月二日 陆修静天师升仙
二月二日 蒙恬祖师圣诞
二月二日 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二月三日 龙神朝帝
二月六日 东华帝君圣诞
二月七日 三斗下降
二月七日 宜春仙翁升仙
二月八日 三殿宗帝王圣诞
二月八日 张大帝圣诞
二月十一日 祠山张大帝圣诞
二月十二日 虎爷千秋
二月十三日 葛真君圣诞
二月十四日 闾丘仙升仙
二月十五日 太上老君万寿
二月十五日 精忠岳武穆王圣诞
二月十五日 九天玄女圣诞
二月十五日 薛洞元女真人升仙
二月十五日 三山国王圣诞
二月十五日 孙思邈真人升仙
二月十六日 洞真先生解脱
二月十六日 九天使者降
二月十六日 开漳圣王圣诞
二月十八日 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升仙
二月十八日 四殿五官王圣诞
二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顾真人升仙
二月二十二日 祭马神
二月二十三日 保德真君圣诞
二月二十三日 广泽尊王例祭
二月二十五日 金真人升仙
二月二十五日 玄天圣文明真帝圣诞
二月二十五日 虚静冲和真人圣诞
二月二十六日 赵子龙千秋
二月二十六日 南宫辅佐真君赵恩师圣诞
二月二十七日 蒋大士佛化
二月二十八日 苏仙公诰封静慧真人
二月二十九日 天妃升仙
三月一日 二殿楚江王圣诞
三月二日 祭马谡
三月二日 陆修静真人圣诞
三月三日 北极玄天上帝圣诞
三月三日 西来现
三月三日 祭吴凤
三月三日 五年千岁 吴千岁
三月四日 五年千岁 张千岁
三月五日 夏禹王圣诞
三月八日 辅信王公诞辰
三月八日 五年千岁 赵千岁
三月八日 六殿卞城王圣诞
三月八日 李八百真人升仙
三月八日 杨公祖师圣诞
三月九日 尹真人飞升
三月九日 蓬莱仙升仙
三月九日 祭灵山祠
三月十二日 华阳真人升仙
三月十五日 保生大帝圣诞
三月十五日 玄坛赵元帅圣诞
三月十五日 先知祖师诞辰
三月十五日 雷霆驱魔大将军圣诞
三月十六日 阴林山祖师祭典日
三月十六日 准提菩萨佛诞
三月十八日 白龙生日
三月十八日 南天廖天君圣诞
三月十八日 中岳大帝圣诞
三月十八日 三茅真君圣诞
三月十八日 梨园祖师爷圣诞
三月十八日 卢茂真人升仙
三月十八日 祭黄石公
三月十八日 祭夏禹王
三月十八日 后土娘娘圣诞
三月十九日 太阳星君圣诞
三月二十三日 天上圣母圣诞
三月二十五日 祭五星
三月二十五日 五公菩萨佛诞
三月二十六日 度昺真人升仙
三月二十六日 鬼谷仙师圣诞
三月二十七日 七殿泰山王圣诞
三月二十八日 东岳大帝圣诞
三月二十八日 仓颉先师圣诞
四月一日 八殿都市王圣诞
四月一日 南方七宿下降
四月四日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八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八日 九殿平等王圣诞
四月八日 太子爷圣诞千秋
四月十日 祀郝圣姑
四月十二日 李勇将军圣诞
四月十二日 蛇王生日
四月十三日 三皇帝君降
四月十四日 南宫孚佑帝君圣诞
四月十五日 李铁拐仙翁升仙
四月十五日 钟离帝君圣诞
四月十五日 张法乐子升仙
四月十八日 碧霞元君圣诞
四月十八日 金山忠烈王圣诞
四月十八日 华陀仙翁千秋
四月十八日 北极紫微帝君圣诞
四月十九日 张重华郑景世仙翁升仙
四月十九日 李托塔天王圣诞
四月二十三日 观世音菩萨示现
四月二十五日 武安尊王千秋
四月二十六日 南鲲身李王千秋
四月二十六日 神农大帝圣?br& 四月二十七日 十殿转轮亡圣诞
四月二十七日 十殿转轮亡圣诞
四月二十七日 南鲲身范五王圣诞
四月二十八日 天休日
四月二十八日 药王圣诞
五月一日 五年千岁 封千岁
五月一日 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五月一日 平仲节仙翁升仙
五月一日 东方朔仙翁圣诞
五月一日 陶宏景仙翁圣诞
五月二日 保生大帝飞升
五月二日 文天祥夫子圣诞
五月三日 天竺观音示现
五月三日 定远帝君圣诞
五月五日 五年千岁 侯千岁
五月五日 孟尝君诞辰
五月五日 吊屈原
五月五日 巧圣先师圣诞
五月五日 南天骆恩师圣诞
五月六日 五年千岁 薛千岁
五月七日 五年千岁 耿千岁
五月十一日 天下都城隍圣诞
五月十二日 五年千岁 卢千岁
五月十二日 凤邑城隍尊神圣诞
五月十三日 台北霞海城隍圣诞
五月十三日 关平太子圣诞
五月十五日 南天使者龚恩师圣诞
五月十六日 刘安中真人升仙
五月十七日 汉高祖圣诞
五月十七日 萧府太傅千秋
五月十八日 灵宝天师圣诞
五月十八日 张天师圣诞
五月十八日 太极左宫真人升仙
五月十九日 九天马真君圣诞
五月二十日 马府千岁圣诞
五月二十五日 太平真人升仙
五月二十九日 协英灵显安镇忠惠王圣诞
五月二十九日 许威显王诞辰
五月三十日 四皓降现
六月一日 清灵真人降
六月三日 彭祖升仙
六月三日 韦驮尊者佛诞
六月六日 崔府君圣诞
六月六日 祀榖神
六月六日 北祖府君圣诞
六月六日 九天主簿李恩师圣诞
六月十日 海蟾祖师圣诞
六月十日 金粟如来圣诞
六月十一日 田都元帅千秋
六月十三日 太以真人朝九
六月十五日 佛啰神诞辰
六月十五日 飞衣铜神生
六月十五日 东华帝君圣诞
六月十五日 南投城隍祭典
六月十五日 灵官王天君圣诞
六月十五日 海蟾子成道日
六月十五日 太虚现
六月十五日 台中城隍祭典
六月十五日 护国军师刘诚意伯诞辰
六月十六日 宝陀示现
六月十六日 潘仙升仙
六月十八日 梨园祖师降
六月十八日 池府千岁圣诞
六月十八日 十二面观音世现
六月十九日 白衣观音示现
六月十九日 观音菩萨成道
六月二十日 立祠律吕神
六月二十三日 南无清凉宝海庆音观世音菩萨示现
六月二十三日 南极王夫人降
六月二十三日 火神诞辰
六月二十三日 祭火德星君
六月二十四日 玄灵高上帝万寿关圣帝君圣诞
六月二十四日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诞
六月二十四日 二郎神诞辰
六月二十四日 西秦王爷千秋
六月二十四日 谢灶神
六月二十五日 辛天君诞辰
六月二十六日 九华安妃降金曲坛
七月一日 丁府八千岁诞
七月一日 许远真人受真
七月七日 麻姑降
七月七日 祭百虫将军
七月七日 祭机神
七月七日 魁星诞辰
七月七日 陶安公升仙
七月七日 祀牛女二星
七月七日 西王母降
七月八日 徐府七王圣诞
七月十一日 雷府千岁圣诞
七月十二日 骊山老母诞辰
七月十二日 救难真君诞辰
七月十三日 大势玉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延平郡王诞辰
七月十三日 阎罗天子包青天诞
七月十三日 南无广庆观音示现
七月十五日 地官大地圣诞
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 迎滩头
七月十五日 斋田头
七月十八日 大真西王母万寿
七月十八日 金母娘娘诞辰
七月十九日 贤劫千佛诞
七月二十一日 普庵祖师诞
七月二十二日 希夷真人成仙
七月二十三日 南宫椰星君诞
七月二十三日 诸葛忠武侯诞
七月二十三日 张公法主诞
七月二十四日 南天使者方恩师诞
七月二十四日 龙树王菩萨诞
七月三十日 地藏王菩萨诞
八月一日 天医节
八月二日 范阎王仲淹诞辰
八月三日 五年千岁 徐千岁
八月三日 九天左部朱恩师诞
八月七日 石泰真人尸解
八月八日 八字娘娘诞
八月十日 戚玄符女仙升
八月十日 北岳大帝诞
八月十二日 五年千岁 何千岁
八月十五日 太虚真人升
八月十五日 斋月宫
八月十五日 威惠广佑王
八月十五日 五府朱王千秋
八月十六日 南无清净宝杨德观世音菩萨示现
八月十七日 太白长庚降
八月十八日 裴元静女真升
八月十八日 酒仙诞辰
八月十八日 四海龙四神会日
八月二十日 封西岳
八月二十一 日 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三日 广泽尊王诞辰
八月二十三日 照灵李真人降
八月二十三日 张桓侯大帝诞辰
八月二十五日 祭防风
八月二十六日 南极老人降
八月二十七日 孔子至圣万寿
八月二十八日 祭马神
九月三日 昭灵夫人降
九月四日 曾志静真人坐化
九月六日 孟盛子升仙
九月九日 斗母元君圣诞
九月九日 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威道
九月九日 酆都大帝圣诞
九月九日 张道陵升天
九月九日 中坛元帅圣诞
九月九日 奠陶渊明
九月九日 忆水李奶夫人诞辰
九月九日 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九日 孔圣文启圣王圣诞
九月十一日 复圣颜天子圣诞
九月十三日 孟婆诞辰
九月十五日 女娲娘娘圣诞
九月十五日 吴三王圣诞
九月十五日 紫阳朱夫子诞辰
九月十六日 盘古氏圣诞
九月十七日 金龙四大天王诞辰
九月十六日 刘助真人尸解
九月十七日 洪恩仙真诞辰
九月十七日 增福神诞辰
九月十九日 观音得道
九月二十三日 南无华严海众观音降
九月二十七日 清原真人诞辰
九月二十八日 五显灵官诞辰
九月二十九日 五王诞辰
九月三十日 王阳明夫子诞辰
九月三十日 药师佛诞辰
十月一日 马鸣山五年千岁十月庆典起鼓
十月一日 东黄大帝诞辰
十月一日 台北府城隍诞辰
十月一日 下元定志周真君诞
十月二日 紫橘真人诞辰
十月三日 三毛应化真君诞
十月三日 宗圣真人诞辰
十月三日 龙聚日
十月四日 十真人示现
十月五日 达摩祖师西归
十月五日 建生大会斋
十月八日 火德星君诞辰
十月十日 朱王爷诞辰
十月十日 西天衍圣王降现
十月十一日 谢自然女真升仙
十月十三日 温元帅诞辰
十月十四日 马练师升仙
十月十五日 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十月十六日 寒婆诞辰
十月二十日 虚靖天师圣诞
十月二十四日 保生大帝降
十月二十五日 感天大帝许真人降
十月二十七日 北极赵大元帅千秋
十月二十七日 紫微北极大帝降
十月二十九日 马鸣山镇安宫五年千岁联合庆典
十一月一日 西狱大帝圣诞
十一月四日 述圣子思夫子圣诞
十一月六日 神霄玉清王诞日
十一月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诞
十一月十二日 祭河滨
十一月十三日 海空智藏天尊降
十一月十七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九莲佛祖诞辰
十一月二十二日 南斗奏生籍
十一月二十三日 张仙大帝诞辰
十一月二十六日 朱橘真人诞辰
十一月二十六日 妙果天尊降现
十一月二十七日 西方古佛董公祖佛佛辰
十一月二十九日 新竹城隍尊神诞
十二月一日 五年千岁 谭千岁
十二月一日 八仙蓬莱会
十二月八日 浴佛节
十二月八日 百福日
十二月十三日 天元太乙朝元
十二月十六日 南岳大帝诞
十二月十六日 酬后土
十二月十九日 苏东坡夫子诞
十二月二十日 鲁班先师千秋
十二月二十一日 多宝佛诞
十二月二十二日 开化真君诞
十二月二十二日 太平护国天尊降
十二月二十二日 重阳祖师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陀仙翁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五岳神君下降
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灶
十二月二十四日 祀九宫贵神
十二月二十五日 三清会
十二月二十五日 接玉皇
十二月二十八日 老君化胡降九十六种邪魔
十二月二十九日 华严菩萨诞
十二月三十日 祭扁榜
十二月三十日 迎送六神
十二月三十日 赞祝火神
十二月三十日 醉司命
十二月三十日 进傩神
十二月三十日 赛路神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初三日 车公诞
正月初九 玉帝诞
正月十五日 元宵
正月廿六日 观音开库
二月初二日 土地诞
二月十三日 洪圣诞
二月十九日 观音诞
三月初三 北帝诞
三月廿三日 妈祖诞
四月初五日 清明节
四月初八日 谭公诞、浴佛节
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
五月初八日 龙母宝诞
五月十三日 关帝诞
六月十五日 半年节
六月十三日 鲁班诞
六月十六日 侯王诞
六月十九日 观音诞
七月初一日 开息门
七月初七日 七巧节
七月十四日 盂兰节
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
七月三十日 关鬼门
八月初三日 灶君诞
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八月廿七日 孔圣诞
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
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十二月初八 腊八
十二月十六 尾牙
十二月廿四 送神日
十二月三十 除夕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胜
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九月三十日: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
十月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初八日:释迦如来成道日
腊月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意思是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七世纪戒日邀请玄奘参加在曲女城举行的无遮大会,印度每五年举行一次,倾竭府库惠施群有。大会进行75天,分别向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教徒以及乞丐布施。中国无遮大会始于大通元年(529),梁武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复幸同泰寺,设四部(四众)地遮大会,披法衣行清净大会,素床瓦器乘小车,亲升法座为众开涅盘经题,皇帝设道俗大斋五万人。
藏传佛教节日
是藏传佛教一种仪式,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卫藏、安多和康区各地信众(多至数万人)齐集大昭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正月十五日夜拉萨八角街陈列酥油灯、酥油花,歌舞庆祝,称为灯节。法会上举行辩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法会最后以送鬼仪式结束。
藏历每年二月下旬,为期十天,进行有关宗教活动。法会期间三大寺僧侣在大昭寺参加辩经,选拔二等格西,由于规模小于传大召法会,故名。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相传在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浴佛节前,佛教徒早已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只见寺院幢幡宝盖招展,香花灯烛及各色供品林立。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盆中注满了用旃檀、紫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质童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释迦太子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人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
这一天,僧人在早斋或午斋前都要举行供佛祭祖仪式。善男信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寺院烧香还愿,或礼佛诵经,或布施钱物,或打斋供众,或烧吉祥疏、荐亡疏,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做佛事等等;而在寺外,各种经贸和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
根据戒律的要求,僧尼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必须结夏安居,即在此动植物生长繁衍期间,定居一处,一者可免伤虫蚁,二者可专心诵经或禅修。至七月十五日则须各作自我批评或介绍修行经验,称为“僧自恣”。经过三个月的专修,僧众的功行必然大有提高,令诸佛欢喜,因此此日被称为“佛欢喜日”。
那么这一天怎么又成了盂兰盆节呢?这还得从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说起。该经说:以神通第一著称的目犍连尊者于禅定中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中,虽使尽神通亦解除不了其母的饥饿倒悬之苦,于是向佛哭述。佛为说救济之法: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在那一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仗十方众僧的威神道力救脱你的母亲。目犍连依言而行,他母亲果然脱离了饿鬼之苦。当目犍连问佛将来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盂兰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时,佛说:从今以后,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使现世父母增福延寿,过去父母脱离恶道。这里的盂兰盆,为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意为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此经一译出,立刻受到敬祖先讲孝道的中国人的喜爱。南北朝时,梁武帝首次在汉地创办盂兰盆会。如义楚在《释氏六帖》四十五云:“《宏明》云: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由于梁武帝的极力提倡,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此后的历代皇帝以及百姓也都比较热衷于这一佛事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盂兰盆节,不妨称之为“孝亲节”。如在唐代,盂兰盆供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当时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殿前铺设供养,并伴有音乐仪仗,倾城巡寺随喜,甚是壮观;入宋以后,盂兰盆会逐渐由以盆供僧转变为以盆施鬼、放焰口超度亡灵的佛事活动,由孝亲变成祭鬼,寺僧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后世更有放河灯、焚法船之举,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元明时期,这类习俗仍十分流行,盂兰盆会亦成为寺院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如元明本《纪住庵清规》云:“七月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明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云:“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为盂兰盆大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严可得混!”从中可看出明代以后与前说法有别,仪式内容与形式亦有些差别。对此,清代仪润曾欲两全其道,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结夏安居制在我国未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实行,僧自恣活动就更罕见了。而随着僧人素质及地位的下降,道风不振,盂兰盆会的徒具形式,由敬僧变为祭鬼的佛事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不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特别多,以满足前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的需要。有的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过佛的粥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有时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这样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成道、涅盘都在5月的月圆日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的纪念活动。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可以说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节日风俗。
道教的节日
正 月 初 一 日 天 腊 之 辰
初 三 日 郝 真 人 圣 诞
孙 真 人 圣 诞
初 五 日 孙 祖 清 静 真 人 诞
初 九 日 玉 皇 上 帝 圣 诞
十 三 日 关 圣 帝 君 飞 升
十 五 日 上 元 天 官 圣 诞
十 九 日 长 春 邱 真 人 圣 诞
二 月 初 一 日 勾 陈 神 圣 诞
刘 真 人 圣 诞
初 二 日 土 地 正 神 诞
姜 太 公 圣 诞
初 三 日 文 昌 梓 潼 帝 君 圣 诞
初 六 日 东 华 帝 君 圣 诞
十 三 日 葛 真 君 圣 诞
十 五 日 太 上 老 君 圣 诞
十 六 日 天 仙 娘 娘 圣 诞
十 八 日 玉 阳 王 真 君 圣 诞
十 九 日 慈 航 观 音 圣 诞
二 十 五 日 玄 天 圣 父 明 真 帝 诞
三 月 初 一 日 谭 祖 长 真 真 人 诞
初 三 日 玄 天 上 帝 圣 诞
王 母 娘 娘 圣 诞
初 五 日 玄 天 上 帝 圣 诞
初 六 日 眼 光 娘 娘 圣 诞
十 五 日 财 神 赵 公 元 帅 圣 诞
十 六 日 三 茅 真 君 得 道 之 辰
中 岳 大 帝 圣 诞
十 八 日 王 祖 玉 阳 真 人
后 土 娘 娘 圣 诞
十 九 日 太 阳 星 君 圣 诞
二 十 日 子 孙 娘 娘 圣 诞
二 十 三 日 天 后 妈 祖 圣 诞
二 十 六 日 鬼 谷 先 师 诞
二 十 八 日 东 岳 大 帝 圣 诞
四 月 初 一 日 长 生 谭 真 君 成 道 之 辰
初 十 日 何 仙 姑 圣 诞
十 四 日 吕 祖 纯 阳 祖 师 圣 诞
十 五 日 钟 离 帝 君 圣 诞
十 八 日 北 极 紫 微 大 帝 圣 诞
泰 山 圣 母 诞
华 佗 神 医 先 师 诞
二 十 日 眼 光 圣 母 娘 娘 诞
二 十 八 日 神 农 先 帝 诞
五 月 初 一 日 南 极 长 生 大 帝 圣 诞
初 五 日 地 腊 之 辰
南 方 雷 祖 圣 诞
十 一 日 城 隍 爷 圣 诞
十 三 日 关 平 帝 君 圣 诞
十 八 日 张 天 师 圣 诞
二 十 日 马 祖 丹 阳 真 人 圣 诞
二 十 九 日 紫 青 白 祖 师 圣 诞
六 月 初 十 日 刘 海 蟾 帝 君 圣 诞
十 五 日 王 灵 天 君 圣 诞
十 九 日 慈 航 观 音 诞
扁 鹊 高 真 人 诞
二 十 三 日 火 神 圣 诞
二 十 四 日 南 极 大 帝
中 方 雷 祖 圣 诞
关 圣 帝 君 圣 诞
二 十 六 日 二 郎 真 君 圣 诞
妙 道 真 君 之 诞
七 月 初 七 日 道 德 腊 之 辰
十 二 日 西 方 雷 祖 圣 诞
十 五 日 中 元 地 官 大 帝 圣 诞
十 八 日 王 母 娘 娘 圣 诞
十 九 日 值 年 太 岁 星 君 圣 诞
二 十 日 刘 祖 长 生 真 人 圣 诞
二 十 二 日 马 元 帅 圣 诞
二 十 三 日 诸 葛 武 侯 诞
二 十 五 日 齐 天 大 圣 诞
二 十 六 日 张 三 丰 祖 师 圣 诞
八 月 初 一 日 许 府 真 君
初 三 日 九 天 司 命 灶 君 诞
北 斗 下 降 之 辰
初 五 日 北 方 雷 祖 圣 诞
初 八 日 瑶 池 大 会
初 十 日 北 岳 大 帝
十 五 日 太 阴 星 君 诞
曹 国 舅 祖 师 圣 诞
二 十 七 日 北 斗 下 降 之 辰
九 月 初 一 日 南 斗 星 君 下 降
初 一 至 初 九 日 北 斗 九 星 降 世 辰
初 九 日 斗 姥 元 君
九 皇 星 君
重 阳 帝 君
玄 天 上 帝 飞 升
中 坛 元 帅
丰 都 大 帝 圣 诞
二 十 二 日 增 福 财 神 诞
二 十 三 日 萨 翁 真 君 圣 诞
二 十 八 日 显 灵 官 马 元 帅 圣 诞
十 月 初 一 日 民 岁 腊 之 辰
东 皇 大 帝 圣 诞
初 三 日 三 茅 应 化 真 君 圣 诞
初 六 日 天 曹 诸 司 五 岳 五 帝 圣 诞
初 十 日 张 果 老 圣 诞
十 五 日 下 元 水 官 大 帝 圣 诞
十 八 日 地 母 娘 娘 圣 诞
十 九 日 长 春 邱 真 君 飞 升
二 十 日 虚 靖 天 师 诞
二 十 七 日 北 极 紫 微 大 帝 圣 诞
十 一 月 初 六 日 西 岳 大 帝 圣 诞
初 九 日 湘 子 韩 祖 圣 诞
十 一 日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圣 诞
二 十 三 日 南 斗 下 降 之 辰
二 十 六 日 北 方 五 道 圣 诞
十 二 月 初 八 日 侯 王 腊 之 辰
十 六 日 福 德 正 神 之 诞
南 岳 大 帝 圣 诞
二 十 日 鲁 班 先 师 圣 诞
二 十 一 日 天 猷 上 帝 圣 诞
二 十 二 日 重 阳 祖 师 圣 诞
丹 阳 马 真 君 成 道
二 十 四 日 司 命 灶 君 上 天 朝 玉 帝 奏 人 善 恶
二 十 五 日 天 神 下 降
二 十 九 日 清 静 孙 真 君 成 道
冬 至 元 始 天 尊 诞
夏 至 灵 宝 天 尊 诞
基督教主要节日:
1,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或《弥赛亚》等名曲.像国际礼拜堂,沐恩堂,景灵堂都以圣诞夜音乐崇拜水准较高而闻名于基督教界.又如清心堂,华东神学院等每年圣诞节都有朝圣表演,再现耶稣诞生时的情景.
2,复活节: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每逢圣诞节前后几日,上海各教堂都举行丰富的礼拜活动,参加人数也极多,气氛热烈.
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钉在十字架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二天星期五为受难节.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一节日.
4,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复活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传布福音.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基督教多数教派不守此节.
5,感恩节:感恩节为美国基督教的习俗节日,起源于1621年,初为迁居美洲的清教徒庆祝丰收的活动,后经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定此节为全国性节日.具体日期多经更改,1941年起定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举行,教堂在这一天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举行聚会,通常共食火鸡等.中国基督教部分教派守此节,并举行感恩礼拜.
情人节:即圣瓦伦丁节.在每年的2月14日,这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富有浪漫色彩.充满了友谊和快乐.年轻的恋人一起到郊外旅游或去参加舞会.有的俱乐部还为年轻的朋友举行非常有趣味的化装舞会.恋人们互赠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或精美别致的贺卡,印有象征爱情的图案.礼品的装饰大多是心形的糖盒,香水或饰物.也有的送系着红丝带的玫瑰花或郁金香花束.有的老年夫妇在这天也互赠鲜花.以表达他们持久的爱情.
基督教节日
主日(Lord's Day)
——亦称“礼拜日”。基督教对星期日的别称。《新约圣经》中:耶稣在安息日前一天(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于安息日后一日“复活”,即为主日,“主的日子”
本堂节日(Altar Holidays)
——为纪念基督教史上各种重大事件、圣母和圣徒而建造教堂及其祭坛的节日。形成于各地正式接受基督教并开始建造教堂的时期。其教堂往往用某个被视为本堂区教徒保护者的圣徒来命名,为纪念圣徒而规定的节日即称为“本堂节”或“教堂节”。这种节日因此颇具地方特色,为当地居民所重视。其纪念活动亦极为隆重,有时会持续数天。主要在农村流行,成为其民间传统。
降临节(Advent)
——亦称“将临节”。自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的星期日起,至圣诞节止,为迎接耶稣的诞生和他将来的复临这段时期。
西方教会年历以降临节开始。
其中第一个周日被称为“降临节主日”(advent
sunday),而最后那个周日被称为“降临节第四主日”。在这四个周日期间内,人们通常可以看到所制作的“降临节花冠”,由木制或金属制架上的四根蜡烛组成。在降临节的每一个周日会点燃其中的一根蜡烛。某些教会的教牧人员在这段时间内会穿象征忏悔的紫色服装。
5世纪末始于法国的一些教区,7世纪传到西方各地教会。12世纪末规定该节期为四个星期,沿袭至今,惟有原定节期的大小斋已免。
圣诞节(Christmas)
——亦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为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多数教会皆举行。《圣经》中无耶稣当生日起的记载。公元4世纪,西方教会规定于每年12月25日守此节。东正教和其它东方教会由于历法不同,其节日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基督徒在此节日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古罗马人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落又融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宗教礼仪,于是有张挂树枝、团聚欢宴、燃烧柴木、品尝糕饼、走亲访友等庆祝活动。英美国家在家中放圣诞树,唱圣诞歌。火和彩灯的装饰象征温暖和长寿;常青树象征不断进取、奋斗生存。
显现节(Epiphany)
——亦译“主显节”。源于希腊文Epiphania,意指“耶稣曾三次向世人显示其神性”。第一次诞生时,大星引领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显示出他是基督;第二次为开始传道受洗时,“圣灵”如鸽子降临在他头上,显示出他是上帝的儿子;第三次在参加迦拿城的婚宴时,将水变为酒,显示出他的荣耀。教会规定1月6日为此节日。天主教中是第一次显现,故又称“三王来朝节”;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重视第二次显现,故又称“主领洗节”,因历法不同,其节日相当于公历1月18或19日。
忏悔节(Shrove Tuesday)
——基督徒思罪忏悔的节日。大斋节首日(圣灰节)之前的星期二举行,以表示谢肉节的结束,人们应准备封斋。也称“忏悔火曜日”(Mardi
Gras)。在英国习惯称为“煎饼星期二”(Pancake
Tuesday),人们在这一天要将斋戒节期间禁止食用的肉、油用完。
大斋节(Lent)
——亦称“封斋节”。基督教的斋戒节期。《新约圣经》载,耶稣于开始传教前在旷野守斋祈祷40昼夜。始于圣灰节,终于复活节前一天(共46天)。教徒在此期间守40天斋戒,一般于星期五守大斋和小斋,周日不守(所谓斋戒是少量摄食,以鱼代肉)。节期内教堂祭台上不供花,教徒也不举行婚配,停止娱乐。新教多数宗派不守此节日。
大斋节最后一周被称作“神圣周”,始于棕枝主日,终于复活节前一天。
圣灰节(Ash Wednesday)
复活节前七周(即前第40个周日)。在圣灰节,人们会洒灰于头顶或衣服上,以表明悔改或懊悔。
主显圣容节(Transfiguration)
——亦译“耶稣显圣容日”或“仪容显光日”。《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带领彼得、雅各和约翰到高山祈祷时变了相貌,“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教会规定8月6日为此节。东正教和其它东方教会因历法不同,8月6日相当于公历的8月18或19日。
棕枝主日(Palm Sunday)
——亦译“圣枝主日”或“主进圣城节”。《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受难”前不久,骑驴最后一次进耶路撒冷城。据称,当时群众手执棕枝踊跃欢迎耶稣。为表纪念,此日教堂多以棕枝为装饰,有时教徒也手持棕枝绕教堂一周。教会规定在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日举行。
濯足节(Maundy Thursday)
——基督教纪念耶稣建立圣体圣血之圣餐礼的节日。因礼仪中有濯足礼而命名。源出于拉丁文mandatum,原意指授权、委托。因在复活节前的星期四举行,又称“圣周四”(Holy
Thursday)。根据耶稣在受难前夕最后的晚餐上为十二门徒洗脚所做出的榜样而定为节日。教会规定在该日举行濯足节,一追随耶稣谦卑、仁爱之举来完成其授权的事业,实现其新约。天主教纪念仪式包括在上午的弥撒中祝圣圣油,以供全年之用;下午4时至9时举行弥撒和濯足礼,然后列队恭奉圣体在教堂内游行到一特别祭台,教徒可在此朝拜圣体直至受难节纪念礼仪的开始。
受难节(Good friday)
——亦称“耶稣受难瞻礼”。基督教纪念“耶稣受难”节日。教会称该日在犹太教安息日的前一日,而规定于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守此节。教徒在这一天要阅读福音书中受难的章节
神圣周六(Holy Saturday)
即复活节前夜,教徒们会在这一夜守夜。
复活节(Easter)
——亦称“耶稣复活瞻礼”、“主复活节”。重要节日之一,多数教派都举行。尼西亚公会议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之间)为“复活节”。16世纪西欧各国改用格列历后,东正教仍沿用儒略历,故东正教以及某些其他东方教会的复活节在具体日期上常比天主教和新教迟两个星期。
耶稣升天节(Ascension)
——亦译“耶稣升天瞻礼”或“主升天节”。《新约圣经》记载,耶稣于复活后第四十天升天。教会规定复活节后第四十日(5月1日到4月6日)为此节。传说起源于耶路撒冷教会,约4世纪时开始举行。由于历法不同,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仍沿用旧历,节期迟于公历13、14天。
圣灵降临节(pentecost)
——一译“圣灵降临瞻礼”。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又称“五旬节”。约在三世纪末开始举行,4世纪在基督教文献中有耶路撒冷教会欢庆此节日的记述。由于历法不同,东方教会在具体日期上比天主教、新教迟13、14天。
三一节(Trinity Sunday)
五旬节后的那个周日。是为庆祝上帝三位一体。
基督圣体节(Corpus Christi)
——又称“基督圣体瞻礼”。天主教规定恭敬“耶稣圣体”的节日。弥撒时,供“耶稣圣体”于祭台上称为圣体发光的器皿中。教徒手持烛火或彩旗花束,唱赞美诗或者朗诵经文,在教堂附近巡游一周。始于13世纪比利时的一些教区,后渐渐推行至各地的天主教会。1311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定于三一主日后的星期四举行。
圣家节(Feast of the Holy Family)
——又称“圣家族节”。天主教纪念耶稣、玛丽亚以及约瑟所组成的神圣家族的节日。视之为家庭的楷模和圣洁及美德之所在。17世纪开始有此节日,1921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定为正式节日。原在显现节后第一个星期日,1969年起改为圣诞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始天尊的徒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