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爷爷奶奶买礼物了,观音和佛会喜欢吗?

【男戴观音女戴玉佛的好处、忌讳】
“男戴观音女戴佛”实际上是民间的一种祈愿,一种民间的风俗。
“男戴观音”,主要是因为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并且男子往往性格较为暴躁,而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都是女身,是慈悲柔和的象征,“男戴观音”则是希望男子能够柔和。
“女戴佛”,“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陀释迦牟尼,而是弥勒菩萨,并且是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因为古人认为女人比较小心眼,而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是笑脸大肚,寓意快乐有度量,因此“女戴佛”则是希望女人能够多一些平心静气,豁达心胸。
现如今的佩戴习惯一般是男戴观音女戴佛。
男人多戴观音,是让男人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像观音一样的慈悲与柔和,自然就得观音保佑平安如意。
女人多戴佛,身为女子,世事烦扰,难免愁肠百结,佛的宽容、大度、静默正可化解种种愁绪。因此,女子佩戴佛,可促使自己平心静气,豁达心胸。
翡翠佛或其他玉石材料的玉佛是佛教信仰者的喜爱之物,佩戴玉佛有一定的好处,同时有忌讳和讲究的地方。佛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源于古印度,流传到中国已有一定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绵延和渗透,是东方传统文化结晶的产物,它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与观音相当。而且,佛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无其他可匹及,是佛教精髓所在,又因为佛是全智全慈全能的化身,他无所不能,法力无边,是全民"偶像",深受民间大众的景仰和崇拜。因此,佛是神圣不可侵犯和亵渎的,佩戴翡翠佛有很多好处,也有不少的讲究和忌讳。
一、戴玉佛好处
1、翡翠玉佛挂件或雕件中的玉佛,主要指大肚弥勒佛,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也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一的未来佛,被称为是未来的"世界统治者"。弥勒佛耳垂明显而肥厚,挺着大肚
,袒胸露乳,笑口常开。由于弥勒佛展示给人们的都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他凡都乐呵呵的心态带给人们无限的人生启迪,教导人们应该慈悲、忍辱、宽容和乐观。
另外,玉佛也有指如来佛祖、布袋和尚等,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为佛教创始人,历经"八相成道",大彻大悟,了悟世间一切,具大智大慧,为"现世佛",统领现在的一切,成为世间人们心目中最高的佛,深受崇拜;布袋和尚,因常身背大布袋,四处漂泊而得名,他常佯狂疯癫,出语不定,欢喜快活,逍遥自在,成为现代潇洒快活生活方式的模板。
2、传统习俗为"男戴观音女戴佛",认为女子带佛尤其好。"佛"谐音"福",女子佩戴可以沾福气。另外,玉佛为男性形象,常慈眉善目,肚量大,古语有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就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与女子形成阴阳互补,借以帮助女子培养开阔的胸怀,凡事大度想得开的心境,让女子保平安增富贵,促进家庭运。
其实,就人体而言,佩戴玉佛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这是因为翡翠含有多种矿物质,以及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各类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作用,使佩戴者面容红润,气色佳,魅力迷人,增加异情缘!
二、戴玉佛的讲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配戴玉佛,但却不知道该怎样配戴玉佛?配戴玉佛有哪些讲究?
佛是尊贵和至高无上的,是受百民爱戴和供奉的,所以,佩戴玉佛有很多讲究。并且,适当注意玉佛与配饰的搭配组合,注意配戴玉佛的时间和地点,注重玉佛的佩戴保养,能够让玉佛的灵气长久保持,佛光普照,护佑佩戴者福寿安康,幸福快乐。
弥勒佛多为盘腿卧坐式,也有站佛,姿势轻松随意而又彰显稳重大气。玉佛吊坠有头像,半身像和全身像之分,一般单独雕刻成像即可佩戴,也可以在玉佛周边镶嵌金银,配以红黑黄色素绳,珠珠链,贵金属链等再佩戴于脖颈之上,起到护佑和配饰的作用。
注意事项:
1、翡翠硬度不是很大,佩戴或取下时应该轻拿轻放,也不要随意拿玉佛触碰尖锐的和强硬的物体,防止被摔裂或者坑破,影响玉佛美观和价值。
2、翡翠不耐高温,注意不要放在过冷过热或忽冷忽热的环境中,防止破裂。
3、翡翠不耐强酸强碱,也不可以和化学药剂接触,否则会被腐蚀。
4、配戴玉佛应常持善念,多做善事,这样才会福泽绵延。
5、要定期检查玉佛像和系绳,定期更换系绳,清洁玉佛表面。
三、戴玉佛的忌讳
在传统文化习俗中,配戴玉佛有诸多忌讳,这样才能得到佛祖的护佑,得到福报。
1、佩戴玉佛的时要对佛像尊重,常持善念,多做善事,不能持恶念,做恶事。
2、不要在不洁净的地方把玉佛外露,比如厕所;不要让污秽的东西,如洗脚水、脏水、屎尿等污浊到佛像,洗澡沐浴时也最好取下,否则灵气顿失,失去护佑功能,甚至招来厄运;不要光身佩戴玉佛,夫妻房事时也不可佩戴。
3、玉佛如果不佩戴时要妥善安置好,可以用红色或黄色的绢布或绸缎包好(一是因为红色和黄色是尊贵和至高无上的象征,二是因为绢布和绸缎质地较为柔软),置于干净的小盒子里,放于高处。切不可放在杂物堆里面,也不要压在枕头或别的什么下面。总之一份恭敬得一份福慧,十份恭敬得十份福慧。
四、开光玉佛的佩戴讲究和忌讳
1、开光玉佛的佩戴讲究 &
开光玉佛的佩戴不仅要注意一般的佩戴讲究,还应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1)、第一次佩戴时最好选取一个良辰吉时;
(2)、时时注重心念纯善,尽可能多做善事。
&2、开光玉佛的佩戴忌讳
(1)、沐浴洗澡时摘下翡翠玉佛,放置于洁净、安全的地方。洗澡是因为香皂或沐浴露的滑动而引起玉佛滑落或摔落,或者因为洗澡动作过大而引起玉佛摆动可碰到沐浴器具或墙体,导致玉佛摔碎、摔裂或者磕碰出缺口,影响美观。此外,洗澡时出现的污浊之水会玷污玉佛的神圣,易导致开光玉佛磁化,进而使其灵性减退,对佩戴者祝福护佑功能减弱。对自身近期运势有所影响;
(2)、禁止外人触摸。开光之后的玉佛专属于拥有者本人,除家人外,禁忌外人触摸、更不能把玩、玩弄玉佛等对玉佛有亵渎之意的行为,免于灵光削弱、运气减小,严重的可能会招来厄运。
(3)、保持玉佛洁净。免于让玉佛接触"不干净"或"污浊"的东西,如厕时应该摘下玉佛,避免玉佛遇到血腥、污浊的液体等,否则会带来坏运气。
五、男戴玉佛可以吗?
&&民俗中有"男戴观音女戴佛"说法,主要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及易经,认为自然界应该阴阳平衡,男女协调,女性应该佩戴男身的佛,取男女互补之意。女性佩戴玉佛,可以多加学习佛祖的慈悲、忍辱、宽容和乐观的心性,变得心胸开阔,轻松潇洒,人们认为玉佛能为女性带来福报,是她们的护佑之主,保佑她们平安健康富贵幸福。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配戴玉佛,已经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男女老少都可以并且喜爱配戴玉佛,而佛祖对于人们的护佑是不分民族、不分性别的,是大公无私,大爱无疆的。而且佛祖中忍辱慈悲、宽容大度的性格,使得男人在社会交往中,更加成熟内敛,左右逢源,忍辱负重,一飞冲天。
观音与佛是常见的挂件饰品,选择者在购买观音或佛时,男性一般请购观音,而女性则一般请购佛。至于为什么要男戴观音女戴佛,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达到阴阳上的平衡。男性属阳,女性属阴,观音为女性属阴,佛为男性属阳,故“男戴观音女戴佛”可阴阳相互搭配,达到阴阳的平衡的效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点看来,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物的化生之道,阴阳流转、阴阳交感就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内在机制,因此,不管是修生还是养性,都需要达到阴阳的平衡,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一起探讨!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按照佛教的经典教义,佛是出家人,而菩萨是未受戒的在家修行者
菩萨和佛在佛教中是有严格区别的,菩萨不是出家人,一般泛指信仰佛教但没有出家受戒的人。
把菩萨和佛混为一谈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大陆民间,实际在佛教界内部,这个区别还是很严格的。而在台湾寺庙中,对于菩萨的理解还是坚持佛教本来的定义,就是用来称呼在家修行的人。台湾寺庙的和尚,对于到庙中随喜的香客和一般的游客,就是是用菩萨的称呼。
顺便多说一句,在佛教的寺庙中,佛和菩萨的塑像,从塑像所做的装饰就可以一目了然。佛像......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按照佛教的经典教义,佛是出家人,而菩萨是未受戒的在家修行者
菩萨和佛在佛教中是有严格区别的,菩萨不是出家人,一般泛指信仰佛教但没有出家受戒的人。
把菩萨和佛混为一谈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大陆民间,实际在佛教界内部,这个区别还是很严格的。而在台湾寺庙中,对于菩萨的理解还是坚持佛教本来的定义,就是用来称呼在家修行的人。台湾寺庙的和尚,对于到庙中随喜的香客和一般的游客,就是是用菩萨的称呼。
顺便多说一句,在佛教的寺庙中,佛和菩萨的塑像,从塑像所做的装饰就可以一目了然。佛像的身上,没有任何装饰,而菩萨的塑像,身上装饰华丽,有宝石簪缨等等饰物,是常人的装束。这也是佛与菩萨区别的一个证明。
第二,观音信仰属于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
佛教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这中间除了佛教自己的发展演变之外,佛教经典与中国本土相关信息结合,也衍生出一些独特的信仰,宗教研究把这种信仰称为民间信仰。观音的信仰就属于这种宗教现象。
观音信仰源于佛教,因为佛教中有观音这个人物,但民间信仰的观音,又不同于佛教的观音。佛教的观音是男身,佛教寺庙中的佛像,无一例外都是男身。这是佛教的教义所规定的。而中国民间信仰的观音是女身,与佛教的经典教义有区别。
总之,菩萨不是佛,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人。观音是中国民间信仰,也不是佛教的佛。
补充一点我的看法:
按照佛教的经典,女身是不能成佛的,因此,女身要成佛,要再经过一次轮回,转为男身才能成佛。
中国由于民俗的特点,没有裸体的佛像,而在印度,你可以看到裸体的佛像无一不是男身。之所以说是男身,因为其佛的塑像上男人的器官一个不少。其实,在佛像的塑造规则中,就对男人“那话”有具体规定。我举这些事例想说明的是,如果佛非男非女,那么佛教在塑造佛像时就不会刻意强调这些。
同样,佛是菩萨,菩萨是佛,则是非男非女这种思辨形式的另一种表达。如果佛和菩萨是一回事,最好干脆直接称呼观音佛。至今对观音称呼不能改口,就是因为佛教对佛和菩萨的定义不可逾越。
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佛教在中国传播一千多年,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很多的演变。而这种演变必然和原始佛教的某些教义产生矛盾。佛是“非男非女”,“既是佛又是菩萨”等说法就是对这种矛盾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但要了解佛教的本来定义,则要清楚这些观点产生的背景,这样才能知道佛教原来的本意。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观音是菩萨,不是佛!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按照佛教的经典教义,佛是出家人,而菩萨是未受戒的在家修行者
菩萨和佛在佛教中是有严格区别的,菩萨不是出家人,一般泛指信仰佛教但没有出家受戒的人。
把菩萨和佛混为一谈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大陆民间,实际在佛教界内部,这个区别还是很严格的。而在台湾寺庙中,对于菩萨的理解还是坚持佛教本来的定义,就是用来称呼在家修行的人。台湾寺庙的和尚,对于到庙中随喜的香客和一般的游客,就是是用菩萨的称呼。
顺便多说一句,在佛教的寺庙中,佛和菩萨的塑像,从塑像所做的装饰就可以一目了然。佛像的身上,没有任何装饰,而菩萨的塑像,身上装饰华丽,有宝石簪缨等等饰物,是常人的装束。这也是佛与菩萨区别的一个证明。
第二,观音信仰属于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
佛教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这中间除了佛教自己的发展演变之外,佛教经典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也衍生出一些独特的信仰,宗教研究把这种信仰称为民间信仰。观音的信仰就属于这种宗教现象。
观音信仰源于佛教,因为佛教中有观音这个人物,但民间信仰的观音,又不同于佛教的观音。佛教的观音是男身,佛教寺庙中的佛像,无一例外都是男身。这是佛教的教义所规定的。而中国民间信仰的观音是女身,与佛教的经典教义有区别。
总之,菩萨不是佛,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人。观音是中国民间信仰,也不是佛教的佛。
补充一点我的看法:
按照佛教的经典,女身是不能成佛的,因此,女身要成佛,要再经过一次轮回,转为男身才能成佛。
中国由于民俗的特点,没有裸体的佛像,而在印度,你可以看到裸体的佛像无一不是男身。之所以说是男身,因为其佛的塑像上男人的器官一个不少。其实,在佛像的塑造规则中,就对男人“那话”有具体规定。我举这些事例想说明的是,如果佛非男非女,那么佛教在塑造佛像时就不会刻意强调这些。
同样,佛是菩萨,菩萨是佛,则是非男非女这种思辨形式的另一种表达。如果佛和菩萨是一回事,最好干脆直接称呼观音佛。至今对观音称呼不能改口,就是因为佛教对佛和菩萨的定义不可逾越。
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佛教在中国传播一千多年,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很多的演变。而这种演变必然和原始佛教的某些教义产生矛盾。佛是“非男非女”,“既是佛又是菩萨”等说法就是对这种矛盾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但要了解佛教的本来定义,则要清楚这些观点产生的背景,这样才能知道佛教原来的本意。
在佛典中明确说明,观世音菩萨已经成佛(出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号“正法明如来”。然而观世音菩萨悲心甚切,故示现成菩萨,倒驾慈航,普渡众生。实际上,文殊菩萨也如此,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却仍做释迦牟尼佛下的大弟子,以智慧第一著称。
另外,在普通人眼中最易弄错的是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相呢?实际上观世音菩萨是非男非女相。正如《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而观世音菩萨示现出女相,则是度化的方便。
最后,实际上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不只是中国有。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不仅在中国,印度有,在很多其他国家也有。此处可见南怀瑾先生著作。具体哪本书一时想不起了。
你好,四大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他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他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世音菩萨,他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他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五台山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大智如火,表菩萨大智,五行中缺火或者以火为用神者宜往。
峨眉山银色世界--普贤菩萨:大行如风,表菩萨大行,五行中缺木或者以木为用...
佛教中的大菩萨有很多,大众比较熟悉的有四位: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
为什么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便转化往生极乐国土?原来这其中是有因缘的。按悲华经说,往昔宝藏佛时,阿弥陀佛为转轮王,观音菩萨为第一太子,名叫不?,诣宝藏...
如来就是释加摩尼!这是他的两个名字。
观音是如来的弟子!
达摩是个佛教徒,就是个和尚。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家庭,出家后,他悉心研究大成佛法,学识渊博,甚得佛法...
答: 马上三月三了,每年都去烧香的现在怀孕能烧香吗?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爷爷奶奶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