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股票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影响这个选题好吗

题目:股权激励及其对财务的影响
要求写选择该题目做为毕业论文的理由。大家帮我想想写这个题材,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谢谢
财务激励体制在相关信息中的重要意义(供你参考)
 摘要:在所有权与管理权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当中,建立并完善财务激励机制对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财务激励制度建立,完善及作用等几个方面剖析了财务激励制度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激励 机制 利益相关者 企业管理
  长期以来,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形成两大激励范畴: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财务激励是以企业财务主体涉及的利益关系方为激励对象,以财务利益为激励诱因,并通......
财务激励体制在相关信息中的重要意义(供你参考)
 摘要:在所有权与管理权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当中,建立并完善财务激励机制对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财务激励制度建立,完善及作用等几个方面剖析了财务激励制度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激励 机制 利益相关者 企业管理
  长期以来,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形成两大激励范畴: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财务激励是以企业财务主体涉及的利益关系方为激励对象,以财务利益为激励诱因,并通过一定的财务安排,诱导利益相关方实现既定的企业财务目标或管理目标。而财务激励之外的即为非财务激励范畴,主要包括行政激励和心理激励。其提供的主要诱因是财务利益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提升声誉,职位上升等。两相比较,财务激励具备了明显的财务职能管理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财务激励属于价值性激励,通用性强,激励的作用面广泛,影响深远等方面。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激励机制
  (一)对企业经理人及其团队的激励。现代公司制企业对经理人的激励通常是通过薪酬激励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来实现,其目的是使经理人认同企业的利益并将其与自身利益挂钩、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经理人自身未来的财富增长挂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方面工作。同样地,对于经理人而言,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其领导的管理团队实施激励,更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对供应商和客户的激励。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都在企业的价值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不仅要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和交易合约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业务关系,更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以及激励制度安排,来拓展、深化和优化与其之间的财务关系,对他们通过业务拓展、经济利益等诱导因素实施行为引导,使他们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有充分的积极性主动配合企业的财务安排。
  (三)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激励。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基于信用关系而影响到企业资金运动的重要利益关系方。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进行债权债务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在一定的营运资金政策下,举借一定量的短期债务和产生一定量的债权;一方面在一定的资本结构下,安排长期债务的比例。基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不会主动配合企业的理财活动的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想优化债权和合理安排负债,就要运用激励艺术。
  (四)对股东的激励。如何让股东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业绩满意,维持对企业的经营前景的信心,并支持企业的财务政策,就需要在企业与股东的财务关系的协调中发挥激励效应。一定的股利政策可以通过股东在未来利益和眼前之间做出权衡,在分配和流利之间做出选择,实现管理层维持公司的持续发展要求和股东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要求之间的平衡。激励性的股利政策对于维持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良好关系,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实际上,对于预算制定和执行,更为合理的做法是引入激励机制,使所有的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和部门在一个完整的激励计划下,不是推委而是主动地承担和完成预算任务,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行能得到全体企业成员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而不是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和简单机械的控制。
  二、财务激励体制的重要作用
  (一)在筹资中,财务激励首先集中体现在激励性融资工具的运用上,例如可转换债券的运用。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证券投资工具,风险投资者可以利用它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收益,即通过债券的优先求偿权可以保证其投资的回收,或以企业的良好成长性引导投资者行权从而由债权人变成股东。又如,普通优先股,参与优先股等也是具有典型财务激励意义的筹资方式,其特殊的利益保障合约条款使其成为确保股东利益和增加股票自身吸引力的激励性融资工具。
  (二)在日常的营运资产管理中,也存在大量的策略性财务激励安排。如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管理中,信用政策就是一项基于商业信用的财务激励安排,正如在折扣期内付款给予现金折扣这样的财务利益诱导设计就是典型的财务激励的产物。在存货管理中,借助于对业务链上下游的商业伙伴和客户实施充分有效的财务激励,则可以润滑企业与商业伙伴、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因此获得源于财务激励的良好财务关系,可实现持续地获取客户的商业信用,提高资金运动的速度和质量。
  (三)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财务预算作为工作任务和绩效评估、奖酬的依据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行为努力具有很强的财务激励效应,尤其在预算的执行中责任会计很好地体现了财务激励与约束效应。而在预算制度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财务激励安排,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努力建立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四)企业的股利政策也相当程度上借助于财务激励来协调企业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财务激励是企业的股利政策有效作用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不同的股利政策都提供了不同的财务利益诱因,如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通过向投资者提供稳定或可增长的财务利益等诱因,实现诱导投资者认同股利政策并维持对公司投资信心的激励目标。如股票股利方式就是以未来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加为诱因而诱导广大中小股东进行在投资,是一种财务激励策略。
  三、完善企业的财务激励机制
  (一)财务激励机制必须与出资者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两者分离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更加完善其组织结构,形成决策层、经营层、监督层三者鼎足而立、相互制约的权利制衡机制。因此,加强财务监督势在必行。加强财务监督应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为前提,并采取经常性和定期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二)财务激励机制必须与经营者监督机制相结合。企业建立了经营者财务管理的决策机制后,需要同时采取激励和监督这两种方法来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目标。激励过低,不足以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过高,又会增加激励成本;同样,监督也只能是减少经营者违背所有者意愿的行为,不可能使经营者完全按所有者的意愿行动。有时,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仍然会做出不利于所有者利益的决策,给所有者带来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也可称之为经营者偏离所有者目标的“机会成本”。这个成本与激励成本、监督成本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因此,出资者必须权衡轻重,正确协调好激励成本、监督成本和“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力求找到一个使这三项成本之和为最小的最佳点,促使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能够高效、稳健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于增彪,等。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J].会计研究,2001,(8)。
  [2]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宝元。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你可以到这里看看!!!免费的
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完全下载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教育资源
网站首页 毕业论文 法律论文 八荣八耻论文 ...
您好,我的朋友!
我这里有您需要的论文
只是发到这里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如果您需要的话请与我联系
爱问的用户名就是我的QQ号码
记得验证用“爱问”
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差异原因分析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达
  1、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
  一是“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
当选了题目而无从下手时,只能说明自己选题不当。建议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有话可说的题目。若执意选择该题目,以下几方面原因可供参考:
1、财务杠杆危机(负债危机)
给你提供一份财务管理制度范本参考一下吧。
答: b超单上的孕周比实际孕周大是怎么回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及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_硕士论文_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及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44次
引 用: 5次
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安排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产生并普遍运用的有效激励手段。我国于2006年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美国公司高管薪酬中股票期权的滥用引发了对股权激励的广泛质疑和争议。本文从角度出发,对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股权激励机制的不可或缺性和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逻辑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对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选取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实施股权激励的53上市公司中的50家为样本,在扩展的Jones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线下项目来估计盈余管理程度,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以追求高额报酬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激励程度正相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3-4ABSTRACT&&4-71 绪论&&7-14&&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7-8&&1.2 与研究现状&&8-12&&&&1.2.1 股权激励视角&&8-10&&&&1.2.2 盈余管理视角&&10-12&&1.3 研究意义&&12&&&&1.3.1 理论意义&&12&&&&1.3.2 现实意义&&12&&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2-14&&&&1.4.1 研究方法&&12-13&&&&1.4.2 研究框架&&13-142 理论基础与分析&&14-25&&2.1 理论基础&&14-18&&&&2.1.1 委托―代理理论&&14-15&&&&2.1.2 契约理论&&15-16&&&&2.1.3 “经济人”假设&&16-17&&&&2.1.4 人力资本理论&&17-18&&2.2 股权激励逻辑分析&&18-20&&&&2.2.1 激励机制的不可或缺&&18&&&&2.2.2 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18-20&&&&2.2.3 股权激励迅速发展的动因&&20&&2.3 股权激励机制下盈余管理的逻辑分析&&20-25&&&&2.3.1 会计信息在股权激励机制中的广泛运用&&20-21&&&&2.3.2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21-23&&&&2.3.3 内外部治理结构的缺位&&23&&&&2.3.4 股权激励机制下盈余管理的行为分析&&23-253 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状况及评价&&25-35&&3.1 实施现状&&25-28&&3.2 方案特点&&28-31&&&&3.2.1 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公司的行业分布&&28&&&&3.2.2 激励方式与来源&&28-30&&&&3.2.3 激励幅度&&30&&&&3.2.4 激励指标&&30-31&&3.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31-33&&3.4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分析&&33-354 实证研究&&35-50&&4.1 研究假设&&35-36&&&&4.1.1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正相关&&35-36&&&&4.1.2 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36&&4.2 样本选取&&36-37&&4.3 盈余管理模型选取&&37-43&&&&4.3.1 盈余管理模型分析&&37-40&&&&4.3.2 盈余管理模型选用&&40-41&&&&4.3.3 盈余管理模型检验&&41-43&&4.4 实证研究设计&&43-44&&&&4.4.1 变量定义&&43-44&&&&4.4.2 检验模型&&44&&4.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44-50&&&&4.5.1 盈余管理程度分析&&44-45&&&&4.5.2 盈余管理变量描述性统计&&45-46&&&&4.5.3 检验模型回归分析&&46-505 政策建议&&50-53&&5.1 对管理层激励机制设计的政策建议&&50&&5.2 对证券市场运行和监管的政策建议&&50-51&&5.3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51-52&&5.4 对经理人市场层面的政策建议&&52-536 结论&&53-54致谢&&54-55参考文献&&55-60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
,D922.291.91
,F832.51;F224
,F832.51;F224
,F276.6;F224
,F832.51;F224
,F832.51;F224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股权分散化和管理技术复杂化成为公司经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公司管理层人力资本在公司经营中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受到了股东关注。同时,伴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产生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越发加深。股权激励制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而产生的。股权激励能有效地激励公司高管层,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成本问题。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股权激励作为公司一种长期激励制度,通过对公司管理层分配一定的权利,比如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将公司与个人利益相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相对滞后,但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权激励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也日益广泛。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始,股权激励制度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伴随股权激励对公司管理层能产生有效激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股权激励制度不断深入研究表明,股权激励本身可能会导致公司高管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而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可能性会改变股权激励制度的目标,将其变成高管层滥用职权,侵蚀股东财富的工具。2006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深沪两市共有415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近几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直线上升,实证数据更加充分。这种市场环境下研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本文在梳理有关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情况下,确立了研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方向,并运用相关基础理论分析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选取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参照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运用管理层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获得的收益的市值变动额来衡量股权激励程度,设计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具体来说,本文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本文预计的贡献、研究方法及本文的研究框架等。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这一部分系统回顾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和评述,确定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第三部分,系统阐述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奖金最大化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基础,并在理论上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为后文研究假设的提出做了铺垫。
本文第四部分提出了研究假设,设计了衡量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计量的指标,合理选择控制变量,确立样本筛选条件,并建立回归模型。这一部分中,本文提出了四个有关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研究假设,选取深沪两市231家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公布或者施行股权激励作为股权激励研究样本,采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计量盈余管理程度,参考国外文献构造了指标IC来衡量股权激励程度,建立四个多元回归模型。
本文第五部分是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首先进行了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进行模型回归。然后按照模型进行数据回归,检验了变量间多重共线问题,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本文的最后部分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点。
(1)本文在研究股权激励时选取了从盈余管理入手的角度。相对而言,国内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单一研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比较少,本文选取这一角度可以丰富股权激励方面的研究。
(2)本文计量股权激励程度的指标的选取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公司当年年末收盘价与股权激励行权价格的差额每1%的变动对公司高管层持有公司股权价值波动的的影响额来计量股权激励计划对管理层的激励程度。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获得下列结论。
(1)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有效缓解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冲突的手段。股权激励机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制度,它和公司治理方面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公布或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总体上低于全体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高管的某些盈余管理行为会在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中被抑制。因此,现代公司制定一个合理、规范的股权激励计划是有必要的。
(2)股权激励本身是股东与管理者博弈,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发现激励程度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股权激励程度和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层会通过对财务信息的盈余控制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3)上市公司的性质对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的。但是,施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的其性质对盈余管理程度影响不显著,这种由于企业性质不同导致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差异的情况消失了。
(4)上市公司有过股权激励计划失败的情况则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顺利进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公司由于制定了不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由于激励条件过高、过低或者标准单一等原因导致不能合理的衡量管理层绩效,从而激励效果降低,甚至股权激励计划遭遇失败。
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1)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股权激励机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行权条件时多依据孤立财务指标来确定。上市公司要制定一套动态、科学的考核制度,通过增加考核指标来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与激励效果直接相关。上市公司要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中的管理层薪酬结构和水平须合理、业绩衡量要全面。
(2)股权激励制度是高管薪酬体系中进行严格绩效考核的的一部分,考核的顺利与公平与公司治理水平相关。如果上市公司的治理有重大缺陷,管理层更倾向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因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对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和盈余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3)优化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外部市场环境也会影响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完善各项经济制度能够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概率。比如强化财务信息披露,以削弱内外信息的不对称,提高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的了解程度,尽量的抑制公司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是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的比较深入的研究。虽然得出了一些的结论,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因此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1)本文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方法依然局限在修正的Jones模型。由于我国独特的经济制度背景和复杂的实际情况,应该探索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计量盈余管理程度和股权激励水平的模型和指标。控制变量的选择和难以找到能完全代表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的指标导致本文实证研究部分建立的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并不理想,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还有探寻空间。(2)股权激励是对公司高管一种长期的薪酬激励机制,应当使用时间序列样本去研究。但本文采用的是样本的截面数据,探讨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随着样本的增多和市场的成熟,股权激励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应放在长期内进行观察和检验。今后应对这一课题持续进行研究,完善本文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32.51;F272.92;F275【目录】:
摘要4-8Abstract8-11目录11-131. 绪论13-19 1.1 研究背景13-15 1.2 研究意义15-16
1.2.1 理论意义15
1.2.2 现实意义15-16 1.3 本文预计贡献与不足16-17
1.3.1 本文预计贡献16
1.3.2 本文不足16-17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17-192. 相关文献综述19-28 2.1 股权激励相关文献综述19-23
2.1.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19-21
2.1.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21-23 2.2 盈余管理相关文献综述23-26
2.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23-25
2.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25-26 2.3 文献评述26-283.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28-35 3.1 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28-31
3.1.1 股权激励的概念28
3.1.2 股权激励的基础理论28-31 3.2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31-33
3.2.1 盈余管理的概念31-32
3.2.2 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32-33 3.3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分析33-35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35-47 4.1 提出研究假设35-37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7-40 4.3 变量设定40-45
4.3.1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40-41
4.3.2 股权激励程度的计量41-42
4.3.3 控制变量42-45 4.4 测定Jones模型回归参数45-46 4.5 建立回归模型46-47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47-62 5.1 描述性统计47-52
5.1.1 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47-48
5.1.2 盈余管理的描述性统计48-50
5.1.3 股权激励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0
5.1.4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0-52 5.2 实证检验与分析52-62
5.2.1 Pearson相关性分析52-54
5.2.2 模型回归分析54-58
5.2.3 回归结果分析58-626. 研究结论与建议62-66 6.1 研究结论62-63 6.2 政策建议63-65 6.3 研究展望65-66参考文献66-71后记71-73致谢73-7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丹;李伟;;[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9期
马会起;干胜道;胡建平;;[J];财会通讯;2010年18期
程书强;;[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王克敏;王志超;;[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徐宗宇;邵清芳;陈维良;;[J];财会月刊;2012年11期
杨慧辉;;[J];经济经纬;2008年02期
李春景;李萍;;[J];经济师;2009年11期
朱贺;;[J];经济问题;2010年07期
李春涛;宋敏;;[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张先治;[J];会计研究;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昌锐;倪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戴新民;曹满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朱丽莉;王秀丽;;[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曾昭铭;李欣忆;罗绍德;;[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冯增强;[J];商业研究;2003年12期
冯翀,陈海棠;[J];商业研究;2003年22期
邓红梅;;[J];才智;2009年24期
施赟;;[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蒋静;;[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2期
邵毅平;张健;;[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静怡;尹志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马忠;朱栗;;[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刘浩;杨尔稼;李灏;孙铮;;[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曹阳;;[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陈芳徽;;[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曾振;张俊瑞;于忠泊;;[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兆国;刘永丽;何威风;;[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姚颐;刘志远;相二卫;;[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德仁;陈运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吴昊旻;杨兴全;魏卉;;[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红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宋希亮;[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王昱;[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洪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晓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杜瑞;[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高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林大庞;[D];暨南大学;2011年
吴昊旻;[D];暨南大学;2011年
徐宁;[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郑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火琛;[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马艳红;[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张静;[D];湘潭大学;2010年
谢佳浩;[D];湘潭大学;2010年
罗凌云;[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崔峰;[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王丹;[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刘斌;[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亮;刘春;;[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胡国强;彭家生;;[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孙铮,王跃堂;[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何荣华;谢国珍;;[J];财会月刊;2007年06期
李维友;张瑛;;[J];财务与会计;2000年05期
吴延兵;;[J];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刘星,徐腾;[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陈共荣;李琳;;[J];系统工程;2006年09期
靳明;[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2期
周业安;[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学真;张海安;;[J];经济管理;2003年23期
李平生;;[J];交通财会;2007年01期
崔海洋;;[J];理论界;2007年01期
王婧;杨松;;[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年04期
宋良;;[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邹华;;[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3期
宋慧晶;;[J];经济视角(下);2009年03期
査桂兵;;[J];金融经济;2009年12期
张丽萍;;[J];当代经济;2009年08期
姚明安;孔莹;;[J];南方经济;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淑芳;金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黄珺;邹雨杉;;[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刘仲文;李静静;;[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王泽霞;牟辉;林黎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陈丹;刘杰琼;;[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曹阳;;[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周春生;马光;;[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许年行;吴世农;;[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国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本报见习记者
杨超;[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上海证券报全国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总裁联席会议;[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王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
何胜利;[N];中国证券报;2004年
微言;[N];证券时报;2001年
湘财证券研发中心
彭怡萍;[N];中国证券报;2000年
郑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主持人:璩立国     嘉 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合伙人  马飞;[N];中国证券报;2005年
李杨 付刚
公培佳;[N];华夏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王栩;[D];山东大学;2009年
彭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耿玉新;[D];吉林大学;2006年
罗富碧;[D];重庆大学;2009年
葛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蓝辉旋;[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汤志强;[D];天津大学;2010年
刘彦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黄之骏;[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秀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王红圆;[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黄婧;[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栗良进;[D];山西大学;2008年
任广乾;[D];郑州大学;2008年
于阳子;[D];吉林大学;2010年
张寻远;[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陈雄;[D];福州大学;2005年
韩新艳;[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李雪莲;[D];四川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权激励对股票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