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户转口迁至南昌到丰城的火车为啥是非农

可能您访问的有点快了,IP(121.235.200.169),请...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_甜梦文库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 年)规划总报告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西省南昌县人民政府 二 00 二年六月1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目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县域基本情况录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及期限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城镇发展条件评价 人口及城镇化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协调发展规划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第十一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二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三章 区域防灾规划 第十四章 区域旅游规划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六章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2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一章一、国土资源与环境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县域基本情况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紧邻省会城市南昌,地处东经 115°49′―116°19′,北纬 28°16′―28°58′之间,东邻进贤,南接丰城,东北濒鄱阳湖,西 和北与新建县隔江相望,中西部与南昌市呈抱合之势,全县国土总面积为 1861.7 平方公里。2000 年底全县共辖 11 个镇,12 个乡,3 个县属水产场,311 个村委会,2517 个村民小组,31 个自然集 镇,此外还有 4 个省市属农场,全县共有 262426 户,总人口为 101.5 万人,人口密度为 545 人/平 方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2 倍。2001 年 5 月份将渡头乡并入幽兰镇,2001 年 12 月将莲西乡、小 兰乡并入莲塘镇,新联乡并入塘南镇、泾口乡,尤口乡与滁槎镇合并改为昌东镇,至 2001 年底全 县共有 11 个镇、7 个乡。 县城莲塘镇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南昌市 15 公里,是南昌市的“南大门” ,境内有京九、浙赣铁 路,105、320、316 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随着南昌市城区的向南扩展和莲塘镇的 向北对接,南昌市区已逐步与小兰、莲西、莲塘成为整体,莲塘城区(含莲西、小兰、八一)人口 达 12.0 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为 12KM 。 2、国土资源 南昌县土地资源丰富, 土地面积为 1861.7 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为 72048 公顷, 人均耕地为 1.04 亩,林地占 1.41%,园地占 0.61%,草地占 2.01%,水面占 40.14%,未利用土地占 7.13%。 南昌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境内构造不发育,仅南部有一些小褶皱。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 斜状, 大部分为海拔 50 米以下的堆积平原,岗阜丘陵不足总面积的 3%, 全县最高点白虎岭主峰 181 米,地形比较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气候条件 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全年 平均气温为 17.45℃,平均日照时间为 1934.7 小时,无霜期为 276 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520.9 毫 米,全县冬春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平均风速为 3.3 米/秒。气候条件非 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本县成为鱼米之乡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4、水文地质23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南昌县属鄱阳湖水系,全境水系发达,湖泊纵横交错,有三条主要河流即赣江、抚河、清丰山 河,有 76 条河港,赣江、抚河可资航运,且地下水分布较广,涌水量约为 26 万吨/日左右,含水 层厚度为 5.1―62 米,水位埋深小于 5 米,易开采,水质好,矿化度低。水资源丰富,分布较均, 能满足城乡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等方面的需要。 5、矿藏资源 南昌县矿藏资源比较缺乏,主要在石炭系地层中有薄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 30 厘米左右。此 外尚有少量的石灰岩矿、红砂料、瓷土等,属资源缺乏型地区。 6、旅游资源 南昌县地处鄱阳湖之滨,境内河湖众多,自然景观秀美。西汉高帝五年置县,历史悠久、人文 荟萃、名胜众多。主要旅游景点有:瑶湖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广福镇的康永王李磷墓、明晴古 建、永木黎村、千年古刹;幽兰镇的马游山果林,岘山禅寺、地藏寺;白虎岭九峰奇山怪石、景林、 古寺古井、水库、温泉;武阳镇的曹雪芹故居等自然、人文景观。此外还有小兰乡的东吴古墓,向 塘镇的马井遗址,广福镇孙家村吕蒙岗、富山乡欧共体治沙试验站、冈山乡万亩沙丘治理等景观景 点共十类三十多处。 现状南昌县旅游业基础较为薄弱,旅游景点基本处于待开发状况。二、社会经济现状南昌县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2000 年底全县共有劳动力 46.27 万个,占全县总人 口的 44.71%,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为 30.14 万个,占 65.14%,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 为 3.88 万个、 12.26 万个, 分别占 8.39%、 26.50%。 全县共有耕地 72053 公顷, 农村劳均耕地为 3.59 亩,如按农村劳均耕地 6 亩计算,则南昌县有 12.13 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如转移到城镇,则有利 于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南昌县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八.五时期以来, 南昌县加快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巩固农业大县的地位,向农业强县、工业强县迈进,至 2000 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 59.80 亿元,在全省 91 个市县中位于第 4 位,列县及县级市的第 1 位, ,提前 7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翻的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5968 元,第一、二、三 产业值分别为 202734 万元、184124 万元、215012 万元,一、二、三产比例为 31.77:30.78:37.45, 与全省相比, 第一产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 7.6 个百分点, 第二、 三产业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 4.2 和 3.5 个百分点左右,有待进一步加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4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南昌县对外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引进县外资金较多, 1995 年引进县外资金仅为 2010 万元, 2000 年就达 3.8 亿元,位于全省引进外资的前列。2000 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达 100618 万元,其中社 会消费品零售额为 82170 万元,2000 年全省财政收入为 26000 万元,人均财政收入 259 元,城镇职 工人均工资为 657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350 元。全年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为 340661 万元,城乡 居民储蓄存款达到 267258 万元。三、城镇发展历史南昌县城镇发展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后期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出现原始部落 的集居地。南昌县与南昌市历来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汉高帝六年(公元前 201 年)始置南昌 县,隶属豫章郡,县冶设在今南昌市,至晋元康元年(291 年) ,南昌已成为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 中心,南唐显德六年(959 年)李景迁都南昌,南昌成南唐的首府。历经多次朝代变迁,明、宋为 南昌鼎盛时期,发展成为江南的大都会。鸦片战争后,南昌城市发展滞缓,出现衰退,尤其是粤汉 铁路的建设,赣江水运地位日益下降,其昔日辉煌不再呈现。民国 15 年(1926 年) ,设置南昌市, 市县从此分治。县政府初设在南昌市城区的县衙街,1937 年后先后搬迁至谢埠、万舍、三江,解放 后,县政府迁址于莲塘至今。 在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县域城镇发展非常缓慢,三江镇位于抚河旁,利用便捷的水运条件 促使其成为历史悠久的商埠重镇,而向塘镇因浙赣铁路的建设才发展,发展速度较快,县域其它乡 集镇城镇发展历史较短, 人口规模都非常小。 解放前除首府南昌外,其它县域的城镇发展处在原始、 松散状态,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5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二章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解放后,人民生活安定,各类城镇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加快了农村 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城镇人口增长,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以莲塘、向塘为中心,三 江、武阳、蒋巷、昌东、麻丘等乡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框架。一、城镇体系现状特点1、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 2000 年底全县共有 11 个建制镇, 其中 5 万人以上的建制镇有 2 个, 0.5―1.0 万人的城镇有 3 个,小于 0.5 万人的城镇有 6 个。缺乏 1.0―2.0 万人和 2.0―5.0 万人两个层次的中心城镇,城镇 体系发育不完善,呈断挡状态。 2000 年城镇首位度为 1.74,四城镇指数为 1.42,较为合理,但第一、二位城镇人口所占比 例较大,为全县城镇人口的 79.48%,而其它小城镇仅为 20.52%,反映出其它中心城镇及小城镇 建设尚存在严重制约因素,吸引辐射能力薄弱。 各城镇规模等级情况详见表一。 表一 城镇规模 5 万人以上 2―5 万人 1―2 万人 0.5―1.0 万人 &0.5 万人 合 计 城镇规模等级表(2000 年) 城镇个数 2个 0个 0个 3个 5个 11 个 城镇常住人口数 (人)
235759 建制镇名称 莲塘(120220 含莲塘 69035、莲西 5014、小兰 22475、八一 3600、 暂住人口 20000) 、向塘(69000) 麻丘(5810) 、 蒋巷(8100) 、三江(7605) 塘南(3810) 、幽兰(4040) 武阳(4700) 、涂槎(4374) 广福(3600) 、冈上(4500)此外 11 个乡集镇镇区人口分别为南新 (2780 人) 富山 , (4250 人) 渡头 , (2300 人) 东新 , (3200 人) ,尤口(3260 人) ,泾口(4006 人) ,塔城(2750 人) ,黄马(2570 人) ,新联(2100 人) ,集镇 城镇人口为 27516 人。 2、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 城镇发展与经济是紧密相联的,县域南部经济明显优于北部,相应南部城镇发展较快,而北部 发展较缓慢。 县域南部城镇以京九铁路、浙赣铁路、105、320 国道为轴线,串接莲塘、向塘、广福、三江、 黄马等乡镇,形成以莲塘、向塘为两个中心的布局形态,城镇较多、规模较大,呈轴线与点状相结6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合的态势,为全县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北部城镇稀少、规模小,主要由蒋巷、滁槎、尤口、麻丘、 塘南、幽兰等乡镇组成,呈松散点状布局的形态。 3、多数城镇具有城郊镇功能 本县为南昌市近郊区,一方面可直接受其经济、技术、信息等辐射;另一方面,又可为其提供 大量农副产品,并可为城市工业提供协作与配套,两者关系密切,相得益彰,多数城镇具有城郊镇 的功能。 表二 名称 2000 年各乡镇主要指标一览表 注土地面积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工农业 (km2) (万人) (万人) (亿元) (亿元) 产值(元) 备 11.48 6.96 4.26 0.08 7363 莲塘 6.90 6.73 0.65 0.57 0.76 0.08 12923 莲西 41.47 3.83 0.35 4.42 0.80 13737 八一 32.78 2.51 0.44 7.84 0.55 33426 小兰 163.49 4.78 0.28 0.86 1.31 4540 南新 214.45 7.62 0.81 4.38 1.89 8228 蒋巷 56.88 5.49 0.33 3.59 0.64 7705 尤口 65.23 4.44 0.58 2.01 0.58 5833 麻丘 101.49 4.95 0.38 1.62 1.06 5414 塘南 53.11 2.04 0.21 0.62 0.50 5490 新联 117.93 5.11 0.41 1.41 1.31 5323 泾口 75.65 3.81 0.40 1.90 0.82 7139 幽兰 45.10 3.52 0.23 1.07 0.78 5256 渡头 74.03 3.61 0.28 0.96 0.85 5014 塔城 62.61 4.97 0.47 3.40 0.80 8451 武阳 55.81 3.50 0.26 1.71 0.83 7257 黄马 63.68 3.45 0.36 1.25 0.65 5507 广福 97.55 4.51 0.45 1.42 1.12 5632 冈上 76.89 3.23 0.43 1.10 0.75 5728 富山 36.12 1.73 0.32 1.17 0.39 9017 东新 31.94 2.85 0.76 1.88 0.90 9754 三江 151.88 11.82 6.90 15.93 1.92 15102 向塘 47.15 2.54 0.44 0.93 0.28 4764 滁槎 3.09 0.28 省市农场 注:资料来源 2000 年南昌县统计年鉴二、城镇发展优势条件分析1、 较好的区位优势 南昌县紧邻省会城市南昌市,与南昌市同属鄱阳湖平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 1926 年南昌市成立,市县从此分治。南昌县从东北至西南对南昌市形7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成抱合之势,是南昌市的“南大门”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最易得到南昌市的辐射影响,接 受其产业的转移,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南昌市区加速向东部及南部拓展,向南将使南昌 市区与南昌县城连为一体,成为南昌市区的拓展部分,向东与昌东镇连为一体,加速瑶湖及昌东大 学城的建设,促进南昌县域东部城镇的发展,因而南昌县的城镇发展与南昌市的做大做强始终是紧 密相连的。 2、适时的发展机遇 江西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后方基地,江西利用 “三低一高”的优势,积极吸引资金和技术,加速全省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 期努力将江西省建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农副产品供应 基地和人民群众休闲旅游的后花园,远期全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成为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强省。目前全省正全力开放开发,大力吸引资金和技 术,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制订优惠政策,促进全省经济 的快速发展。 3、优越的交通条件 南昌县境内有温厚、南高高速公路,浙赣、京九铁路、105、320 国道,同时还有 赣江可资水运。未来随着南昌市的绕城高速公路(乐化―温圳)的建设,连接北京――福州高速公 路纵贯全境,同时南昌――景德镇二级公路于 2004 年建成通车,并力争规划期未建成高速公路, 加上浙赣高速铁路的建设,将使南昌县的交通条件更为便捷,通达性大大增强。 此外,南昌县紧邻南昌市区,未来南昌县撤县设区,成为南昌市区的组成部分,市区道路网与 县域路网连为一体,可充分利用昌北机场、京九、浙赣铁路、昌九、昌樟等高速公路,为南昌县域 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4、良好的经济基础 2000 年南昌县国内生产总值为 59.80 元,为全省县和县级市的首位,在全省 91 个市县中位于第 4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5968 元,居全省的第十位,财政收入为 26000 万元, 人均财政收入为 259 元。从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 5.59 倍,年均增长速度为 16.93%, 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正在调整,第一产业的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上升, 农业由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 三元结构转变,农业现代 化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小兰工业园区和向塘工业开发区正在快速发展,工业已初步形成医 药、食品、纺织、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汇仁制药的迅速发展,促使南昌县由农业大8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强县转变,一个城郊型、外向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5、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000 年全县共有劳动力 46.27 万个,其中农村劳动力为 40.72 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有 30.14 万个,全县耕地面积为 72053 公顷,如按劳均耕地 6 亩计算,则农村只需要 18.01 万个劳动力,有 12.13 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转化为城镇人口,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储备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6、较好的人才优势 至 2000 年底,南昌县具有大专以上人员 1728 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0.17%,具有中级职称以上 人员为 807 人,具有初级职称人员为 2239 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0.30%。2000 年全县高考录取率为 80.71%,此外,南昌县有许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户,如江西省农科院、南昌市第二师范学校、 江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院校和二七 0 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南昌县人才培育及经济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保障。三、城镇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1、城镇密度小,地区差异明显 至 2000 年底,全县仅有 11 个建制镇,城镇密度为 6 个/千平方公里,远低于同类 省会城市郊县的水平。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城镇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南部地区有城镇 6 个,城镇密度为 6.5 个/千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 20.96 万人,平均规模为 3.49 万 人,城镇化水平达 36.55%,北部地区有城镇 5 个,城镇密度为 5.6 个/千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 2.61 万人,平均规模为 0.52 万人,城镇化水平仅为 5.91%,南北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对北部城镇体系发 展不利。 2、县域中心地位不突出,带动作用有限 2000 年莲塘镇区的常住人口约为 12 万人,工农业总产值为 14.67 亿元(含省属企业) ,人口规 模和经济规模都偏小,加之受南昌市区的袭夺和屏蔽,对县域内各乡镇的吸引、辐射能力有限,尤 其是北部地域城镇,莲塘镇区几乎无吸引能力。现今城镇体系发展不完善,呈断档现象,缺少 1―2 万和 2―5 万两个层次,中心镇的人口规模过小,难以起到地方中心的带动作用,这种情况在北部 地区更为突出。 3、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横向联系松散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本县与南昌市的关系十分密切,各镇的发展深受其影响, 县域城镇间以隶属关系起主导作用,横向联系松散,城镇职能除向塘为工贸、交通枢纽型外,其它9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各乡镇多属城郊集贸型,工业职能不是很突出,仅为附近地区提供一些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地方性中 心。 4、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县域内基础设施不完善, “瓶颈”现象尚严重。南部交通条件较好,有南高、温厚高速公路、 105、320 国道及县乡道,但北部交通条件较差,路线曲折,部分路面尚未硬化,同时县域北部与南 部之间道路联系不畅,缺乏高等级公路。 北部紧邻鄱阳湖,防洪堤坝尚未建设完全,洪水危害对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电力、电信基础设施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 110KV 变电站布点不足等,对经济发展有一 定的影响。 5、自然资源条件较为贫乏 南昌县境内矿藏资源贫乏,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不大,无法形成大规模的资源开发 型产业,不能利用资源型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及城镇体系的发展,只有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为城 镇的生产及生活用水提供了较好的保障。10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及期限一、规划指导思想结合南昌县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南昌县与南昌市区的关系,对南昌县域的城乡经济、社会、 环境、空间四方面进行研究,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积极培育中心城镇,完善县域城镇体系,统筹安 排空间布局结构,协调各种矛盾,促进城乡协调统一发展。二、规划原则城镇体系发展战略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 也是实现全县城镇化目标的重要 保证,本县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与南昌市域整体发展相协调,增强竞争实力 南昌县从东北至西南包绕市区,且通过指状辐射的多条路网与市区联系,因此市区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成为县域发展的“驱动器” ,左右了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速度与状态。南昌县作为南昌都 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都市圈内其它的城镇相联系而存在、相协作而发展的,只有在市域甚至 更大区域层次上认清南昌县域与其它县域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明确本县城镇体系在区域中的地位和 承担的功能,也才能制定适合本县的战略。充分利用宏观区域的经济、金融、贸易、文化、信息等 中心集聚和扩散功能,加强与市域整体发展与协调,是本县城镇体系发展的最有利条件,也是增强 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2、强化中心集聚,壮大经济规模 本县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缺乏相应的地方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区 域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县域整体在日益激烈的区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城镇作为二、三产业的集聚 地,具有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密集分布的特点,是对区域资源和经济要素的最集约利用。 强化中心集聚是提高县域凝聚力的内在要求,又是有效解决资源重组、合理分布区域功能的重要途 径,也是壮大经济规模,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3、促使城乡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城镇体系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本县各级各类城镇与乡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 的互动、互补关系。目前城镇规模小、辐射力弱,乡村居民点分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城市文明等,客观上要求加快城镇发展,增强城镇的农村中心地功能和综合服务 功能。要尽快培育中心,发展现代城镇,通过组织区域城镇网络,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11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人民生活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协调城乡矛盾、减少和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城 乡社会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 南昌县人口压力大,矿藏资源依赖性强。本地城镇化与市区外扩造成比其它地区更为严重的环 境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在城镇体系规划中要努力使城镇 发展规模与环境容量相协调,城镇发展方向、速度与资源赋存相一致,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相 配套,同时通过县域城镇发展,建立起必要的环境整治设施,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使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3、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4、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细则》 5、国务院 1996 年 18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6、 《南昌县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与 2010 年远景规划》 7、 《南昌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草稿) 8、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 (构思) 9、 《南昌县城市总体规划》 ()四、规划期限近期: 年 中期: 年 远期: 年 远景: 年12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南昌县经济经历了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特点有: 1、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较快,位于全省县市的前列。南昌县是全省的十强县(市)之首, 经济总量位于全省 91 个市县中的第 4 位。国内生产总值
年由 0.36 亿元增加到 59.8 亿 元, 年均递增 10.54%,
年增长速度更快, 2.71 亿元增长到 59.8 亿元, 由 年均递增 14.40%, 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 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财政收入由 1949 年的 339 万元到 2000 年增加为 26000 万元,年均递增 8.88%,人均财政收入为 259 元,与同类城市相比,南昌县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处于 前列,足见南昌县受南昌市的辐射影响较大,促使其经济发展较快。 表三 名 称 总人口 100.2 76.0 41.70 53.5 78.7 122.7 51.7 29.0 76.6 50.2 64.7 58.6 南昌县与同类市县情况比较表 GDP (亿元) 59.8 34.7 11.57 19.32 25.52 41.62 31.57 11.80 20.73 21.56 20.73 17.19 人均 GDP (元) 75 92 06 3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8.36 16.17 4.37 19.91 8.66 15.49 51.14 4.76 7.32 12.77 34.55 3.96 财政收入 (亿元) 2.60 2.11 1.04 1.86 1.84 2.91 3.09 0.72 1.28 1.14 1.30 1.15 人均财政 收入(元) 259 278 249 348 234 237 598 248 167 227 201 196 职工平均工资 (元) 13 78 43 38南昌县 乐平市 瑞昌市 樟树市 高安市 丰城市 贵溪市 南城县 南康市 泰和县 信丰县 瑞金市注:资料来源于江西省 2001 年统计年鉴 2、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南昌县历来为农业大县,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0 年三产比例为 31.77:30.78:37.45,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24.2:32.0:40.8 相比,第一产业比全省高 7.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省低 4.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低 3.5 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发展历 史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历来为一、三、二,直到 2000 年产业结构才成为三、一、 二。总体来讲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大,第二产业比例有待快速增长。 表四
年南昌县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年份
总和 100 100 第一产业 93.97 84.98 第二产业 2.36 4.78 第三产业 3.17 10.2413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70 80 95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83.64 82.95 79.34 77.98 68.52 67.78 57.79 54.24 48.12 46.79 44.29 37.95 35.95 31.775.27 4.86 8.00 8.21 14.00 15.67 24.86 21.06 25.00 25.22 25.81 27.68 30.23 30.7811.09 12.20 12.65 13.81 17.48 16.55 17.35 24.70 26.88 27.99 29.90 34.37 33.82 37.453、工业体系初步建成。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县工业进入工 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医药企业 发展速度较大,2000 年销售收入达 15 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为 25%,成为县域工业体系的领头军。 从工业结构上来看,南昌县工业是以轻型工业为主,轻重型比例为 57.75:42.25。从所有制结构上 来看,国有企业工业产值为 1.56 亿元,所占比重为 2.57%,非国有企业为 97.43%。民营企业发展 迅速,适应市场能力强,符合加入 WTO 后工业发展的趋势,对南昌县工业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促 进作用。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昌县域经济发展历来不平衡,北部以农业为主,是南昌县的产粮 地区,南部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达,是南昌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北部 7 个乡镇工农业总产 值为 24.54 亿元,经济密度为 261 万元/KM ,南部 11 个乡镇工农业总产值为 55.82 亿元,经济密度 为 751.3 万元/KM ,为北部的 2.9 倍,而南部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为莲塘――向塘――广福国道沿 线,充分说明交通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2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实行大开放战略,把扩大需求、加快调整、开 拓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贯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工业化为核心,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 带动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4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围绕“建设城郊型、开放型综合实力强县”的目标,抓住一个中心,突出两片开发,着力三个 突破,做好四篇文章,培育五大产业,完善六大网络。 抓住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突出莲塘、向塘和昌东的城镇建设,带动全县的城镇建设,着力 在市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放开搞活个体私营经济,全面深化企业改 革,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壮大食品饲料加工、医药、机械、建材、纺 织五大支柱产业,完善交通、市场、供电、电信、广播电视、小城镇六大网络,为经济发展打下坚 实基础。四、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 、 全县经济继续保持持续、 高效、 快速的健康发展,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位于全省十强市县的前列, 到 202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57―283 亿元,人均为 2 元,折合为
美 元,成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分项目标: 、分项目标: (1)、经济总量: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 59.80 亿元,预测 2005 年达到 93―96 亿元,年 均递增 9.0―9.5%,人均为 8560 元―8836 元,2010 年争取达到 137―144 亿元,年均递增为 8.0― 8.5%, 人均为 1 元, 2020 年争取达到 257―283 亿元, 年均递增 6.5―7.0%, 人均为 20796 ―22900 元,拆合为
美元。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一产比重,加快二产发展,提高三产质量,形成合理的 产业结构。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比例为 31.77:30.78:37.45,2005 年调整为 26―27:34―35:36 ―37,2010 年调整为 23―24:36―37:39―40,2020 年调整为 16―17:38―39:43―44,实现产业结构 的“三、二、一”转变。 (3)、财政收入:2005 年全县财政收入达 4.15 亿元,年递增 10%,2010 年财政收入为 6.10 亿 元,年递增 8%,2020 年财政收入为 12.0 亿元,年递增 7%。 (4)、人民生活水平:2005 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 85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500 元,2010 年城镇职工资人均为 12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5500 元,2020 年城镇职工工资人均为 2200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2000 元。五、产业发展重点15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1、第二产业要调整优化结构,壮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的发展。南昌县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已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现状 工业行业已形成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建材、纺织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汇仁制药近几年发 展迅速,已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经营,2000 年销售收入达 15 亿元,利税 1.5 亿元,成为县域经济 发展的领头军,但其它行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散化,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经营特点。 加入 WTO 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发达国家的 生产装配基地,从而也更有利于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南昌市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南昌 县紧邻南昌市,南昌市工业发展对南昌县工业发展影响较大,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 逐步形成,昌南片向东向南拓展,将莲塘、昌东逐步发展成片,成为一体。产业上南昌市区实行“退 二进三”的发展战略,第二产业逐步向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南工业园、小兰工业园等工业园区 发展,南昌市第二产业的外迁将对南昌县工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加速南昌县工业的发展, 有利于工业体系结构的形成。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南昌县的工业发展应以 医药、食品饲料、建材、机械、纺织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实行资产重组,组建汇仁集团等企业集团, 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经营,继续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强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改 造传统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工艺技术的变革,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的发展 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从第二产业布局来看,南昌县应重点建设小兰工业园区、向塘开发区,建 成县域两个大型的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昌东、武阳、广福、蒋巷等城镇结合工业的发 展,选择合适的支柱产业,加速镇区工业小区的形成,各行政村原则上不兴办工业小区。 2、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服务业水平。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规范房地产业、装饰业、物业管理市场, 促进房地产的良性发展,以房地产业带动土地的升值,增强土地效益。 进一步发展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流通,文化体育、科技教育 等现代化服务业,尤其是抓住教育产业,形成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 点。 积极发展金融、 保险业, 金融业要重点拓展融资渠道, 加强银企合作, 建立现代化银行业机制, 保险业要扩大服务种类和覆盖面,提高服务效率。 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改造提高传统流通业、运输业16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和邮政服务业。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和数据库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 新增长点。 3、第一产业向高效、优质都市型农业发展 南昌县是农业大县,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应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在稳定发展粮食、 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市场,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 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产质量,减少播种面积,逐步由大田农业 向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培育果林业;同时积极发 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创汇农业,促进农业经 济的合理发展。县域北部及中部地区紧邻南昌市区,为鄱阳湖滨湖地区,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 极推行大田农业、订单农业,加快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发展观光农业;县域南部为平原及低丘 岗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并适当发展林业,实行退耕还林。六、产业布局南昌县的产业布局呈现“三片、二轴”的形态。 “三片”指东、南、西三片产业布局, “二轴”指沿交通干线产业聚集形成的生产力空间布局 形态。 “三片”①东片,是指蒋巷、南新、幽兰、塘南(含泾口) 、塔城等乡镇所形成的片区,以第 一、二产业为主,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建设优质稻米基地、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适 量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轻型工业。 ②南片,包括向塘、三江、广福、冈上、黄马等乡镇,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较好,是以一、 二、三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水稻种植、禽畜水产养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 基地,第二产业发展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向塘、三江尤其是向塘积极发展商贸服 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③西片是指包括莲塘、八一、富山、东新、武阳、冈上、昌东、麻丘等乡镇,毗邻南昌市,是 南昌市实施退二进三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以经济作物、特色养殖 为主,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医药、食品、建材、电子等产业,尤其是要继续做到扶强医药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信息咨询、旅游等产业。17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二轴” :①是指沿京九铁路、320、105 国道等交通干线布置的产业发展轴带。该轴是南昌县 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积极发展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 的综合服务能力。②是指以昌峡公路为轴线布置的产业发展轴带。该轴是南昌县的产业发展次轴, 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当发展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教育产业、商贸业, 接受大都市的辐射,服务于大都市。18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五章 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城镇发展条件评价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 对县域所有乡镇的发展条件作出综合 性的定量化评价,有助于揭示城镇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为重点城镇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一、指标体系的确定城镇发展条件是多种因素的,选择哪些因素视规划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城镇的交 通条件、人口规模、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腹地范围、商业贸易等均为共性的影响城镇发展因素, 交通是反映城镇在区域中的区位条件,人口是反映城镇的现状集聚规模,工业是推动城镇发展的动 力,农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商贸是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职能,腹地是反映城镇吸引能力,这些 因素对城镇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城镇用地条件影响城镇的布局形态,旅游资源开发可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用水条件对 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影响。在南昌县域范围选定这三个差异性较强的因子,来分析城镇发展条 件的特殊性。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选定具有代表性的 8 项指标作为城镇发展条件评价的影响因子。二、评价方法首先对单因子进行分等评价,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加权求和,得出各类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 价值,最后根据评价值大小,对县域各类乡镇发展条件进行分等排序。 评价模型:Eij=Σ J=1 Fij aij Eij 为 i 个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值 Fij 为 i 个城镇 J 因子的评分值 aij 为第 i 个城镇 J 因子的分重值 权重分析模型: 权重值 aij 则是通过征询若干位专家意见而得。 Cj aij= Σ J=1 CJ CJ=Σ J=1 CJi-CJmax-CJmin i:为专家序号 m:因子个数n M M19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n:专家数 CJ:第 j 个因素权重合计 CJi:第 i 个专家对 J 个因子分配的权重 CJmax:分配给第 J 个因子的最大权重 CJmin:分配给第 J 个因子的最小权重三、各因素的指标和分级通达性是衡量交通条件的定量指标,我们在确定指标时采用计算方法如下:有铁路通过的城镇 为 15 分,有国道为 15 分,省道为 12 分,县道为 9 分,断头路计算一半分值,同类性质道路有多 条穿越城镇,其余每条计算一半分值;人口规模采用乡镇驻地人口,工业产值采用工业总产值,农 业产值采用人均农业产值,腹地范围、用地条件、旅游资源、用水条件没有采用定量指标,而用好、 较好、一般、较差、差五级定性指标来划分。 表五 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五项指标 城镇名称 莲塘(含八一) 向塘 蒋巷 三江 塘南(含泾口) 武阳 塔城 冈上 广福 黄马 富山 东新 幽兰 昌东 麻丘 南新 通达性 52.0 59.5 9 24 21 24 13.5 9 39 24 13.5 9 16.5 36 24 13.5 驻地人口 (万人) 11.6 6.9 0.8 0.76 0.78 0.47 0.28 0.45 0.36 0.26 0.43 0.30 0.63 0.77 0.58 0.28 工业产值 (亿元) 16.13 8.38 4.38 1.80 3.02 3.40 0.96 1.42 1.25 1.71 1.10 1.17 2.91 4.48 2.01 0.86 人均农业产值 (元/人) 85 08 72 37 96 2744注:幽兰含渡头,昌东含滁槎20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表六 通性达 工业产值(亿元) 驻地人口(万人) 人均农业产值 (元/人)各指标的分级标准 Ⅰ级 &50 &10 &10 &3000 Ⅱ级 30―50 5―10 5―10
Ⅲ级 20―30 2―5 1―5
Ⅳ级 10―20 1―2 0.5―1
Ⅴ级 &10 &1 &0.5 &1000四、评价结果对全县 18 个乡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Ⅰ级城镇: (综合指标 Ⅱ级城镇: (综合指数 广福。 Ⅲ级城镇: (综合指数 &3.5) :富山、东新、塔城、黄马、南新、冈上。 &7.0) :莲塘(含八一) 、向塘。 3.5―7.0) :昌东、蒋巷、三江、塘南(含泾口)、麻丘、幽兰、武阳、从评价结果来看,县域南部城镇普遍好于北部城镇,邻近南昌市区的城镇优于远离南昌市区的 城镇,显示出南昌市对南昌县域城镇发展的影响辐射力。五、中心城镇选择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原则上确定Ⅰ级城镇可作为县域中心城镇,Ⅱ级城镇可作为县域片区中心 城镇,Ⅲ级城镇可作为县域一般建制镇和乡镇。但考虑近、远期昌东大学城的建设,昌东人口规模 迅速增大,仅次于莲塘、向塘,与南昌市区即将连为一体,所以考虑将其列为 I 级县域中心城镇。 而其它Ⅱ级城镇有 7 个,不能全部作为县域片区中心城镇,从城镇发展历史、经济影响力、布局合 理等诸多方面选择塘南(含泾口) 、三江、蒋巷三个镇作为县域片区中心城镇,其它四个城镇作为 县域Ⅲ级城镇。规划期末县域 I 级中心城镇为 3 个,Ⅱ级中心城镇为 3 个,Ⅲ级城镇为 10 个。 表七 城镇名称 莲塘(含八一) 向塘 蒋巷 三江 武阳 麻丘 塘南(含泾口) 交通 9 9 3 5 5 5 5 城镇发展综合条件评价表 工业 9 7 3 3 1 3 3 人口 9 7 5 3 5 3 5 腹地 9 9 3 7 7 5 5 旅游 5 3 3 1 1 9 3 用地 9 7 3 3 5 5 3 用水 9 9 5 5 3 3 3 农业 3 3 7 9 5 3 7 分值 8.6 3.2 3.2 4.292821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冈上 幽兰 广福 昌东 南新 黄马 塔城 东新 富山1 3 7 7 1 5 3 3 33 1 1 3 1 1 1 1 13 5 3 5 1 3 1 3 31 3 5 5 1 1 3 1 13 5 7 9 1 7 1 1 35 5 5 5 3 5 3 3 53 3 3 5 3 1 3 3 37 7 5 3 7 7 7 7 72.827 3.569 4.8 1. 2.4 2.7988注:因考虑塘南镇区与泾口镇区仅隔一条河,考虑未来泾口与塘南合并成为一体。22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六章 人口及城镇化一、人口现状特点1、人口基数大,密度高。2000 年底南昌县域总人口为 101.5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2.45%, 人口密度为 545 人/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 248.5 人/平方公里的 1.4 倍。 2、人口增长仍呈现“高生长、低死亡、高增长”的人口生育增长方式。从
年人口 出生率为 10.59%0―18.5%0 之间, 人口死亡率为 3.2%0―4.9%0 之间, 人口增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尚未出现低增长现象。 3、人口增长受政策影响因素波动较大。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安定,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 增长速度很快,出现了 、1975 年等几个生育高峰,期间人口增长率高达 26―28‰,改 革开放后,逐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控制,人口增长趋于缓和,1990― 1995 年人口增长率平均为 5.0‰, 年平均为 12.96‰,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 为 8.27‰和 9.01‰。二、总人口预测1、 户籍常住人口预测 南昌县域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相对较少,从
年机械增 长净人口为 4187 人,年均机械增长约为 400 人,人口增长呈现相对动态平衡。县域总人口预测采 用时间序列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P=P0(1+K)n K:自然增长率,近期取 9.0‰,中期 8.0‰,远期取 6.5‰。 P0 :现状人口为 101.5 万人,通过预测至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全县域户籍常住总人口分 别为 106.2 万人、110.52 万人、117.92 万人。 2、 暂住人口预测 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统计,、 年对县外外来暂住人口分别 为 5348 人、3579 人、4584 人和 4657 人,外来暂住人口增长趋势趋于平和,但县内人口相互流动 变化较快,2000 年莲塘镇区就有 2.0 万外来人口,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域内部 人口。未来随着南昌县的经济发展,南昌市“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向外快速延伸, 加上未来小兰工业园区、 向塘工业开发区和昌东大学城的建设, 必将吸引外来人员和学生在此做工、23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落户、求学,同时“贵族学校”纷纷抢滩南昌县,所以规划期内暂住人口会持续增长,人口迁入大 于人口迁出,人口机械增长呈现正增长。 近期由于昌东大学城的建设,远期南昌市区加速与莲塘对接,因此预测外来暂住人口近期为 55000 人,中期为 110000 人,远期为 200000 人。 通过对县域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暂住人口的预测,至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县域总人口分 别为 111.70 万人、121.52 万人、137.92 万人,取整数则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县域人口分别为 112.0 万人、122 万人、138 万人。三、城镇化现状特点1、城镇化水平低 2000 年底,南昌县共辖 11 个建制镇,12 个乡,建制镇常住人口为 23.57 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23.22%,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6.48%约 3.3 个百分点, 与南昌市周边四县相对比城 镇化水平也处于下游。以非农人口计算,2000 年非农业人口为 14.56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14.34%。 2、城镇规模小,数量少,密度低 南昌县域除莲塘、向塘两个城镇规模较大外,其余小城镇均在 1 万人以下,且大部分小于 0.5 万人,城镇规模太小,难以起到中心聚集作用。此外全县仅有 11 个建制镇,城镇密度仅为 6 个/千 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国同类省会城市郊县的水平。 3、 城镇人口分布差异明显 从南昌县域城镇分布的情况来看,南北部差异非常明显,南部有 6 个城镇(莲塘、向塘、三江、 广福、冈山、武阳) ,大多分布在浙赣、京九铁路、105、320 国道沿线,是南昌县城镇发展的核心 区域,现有城镇人口 20.96 万人,总人口 57.34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6.55%,城镇密度为 6.5 千/千 平方公里;而县域北部仅有 5 个城镇,城镇密度为 5.6 个/平方公里,且城镇规模小,均在 1 万人以 下,现有城镇人口 2.61 万人,总人口 44.16 万人,城镇化水平仅为 5.91%,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四、城镇化水平预测1、城镇人口预测 本次预测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没有包括暂住人口。 全县城镇人口预测采用三种方法预测 ①趋势外推法 公式:R=R0(1+k)t24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R0―基准年城镇人口数,2000 年城镇人口为 23.57 万人。 K―城镇人口增长率,考虑南昌县邻近南昌市区,且未来将撤县设区,中心城市加速向外扩散, 则确定全县城镇人口增长率水平高于全省城镇人口增长水平,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 定的全省城镇人口增长率平均为 3.9%,则南昌县城镇人口增长率 2005 年采用 4.9%,2010 年采用 5.3%,2020 年采用 4.9%。 则 2005 年全县城镇人口为 29.94 万人,2010 年为 38.76 万人,2020 年为 62.54 万人。 ②非农业人口比重法 公式 R=R0(1+K) ÷M R0――基准年非农业人口数,2000 年全县非农业人口为 14.56 万人。 K――非农业人口增长率,90―2000 年年均递增率为 3.56%,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非农 业人口会持续增长,预测规划期内非农业人口增长率近期为 4.0%,中期为 3.8%,远期为 3.5%。 M――非农业人口所占城镇人口比例,一般老镇非农业人口比重较高,而新镇所占比重较 低,经加权求平均值,近期确定为 0.54,中期为 0.52,远期为 0.48。 则 2005 年全县城镇人口为 33.43 万人,2010 年为 41.56 万人,2020 年为 63.68 万人。 ③剩余劳动力转移法 根据《南昌县土地利用规划》 () ,确定 2005 年、2010 年全县耕地面积分别为 80300 公顷、80603 公顷,结合未来的发展,预测 2020 年全县耕地面积为 79580 公顷。根据劳动力耕作生 产的效率,确定 2005 年、2010 年劳均耕地为 6 亩,2020 年劳均耕地为 7 亩,则
年、 2020 年需要农村劳动力分别为 20.80 万人、 20.15 万人、 17.05 万人, 农村带眷系数取 2.2, 2005 则 年、2010 年、2020 年最理想状态的农村人口分别为 45.76 万人、44.33 和 37.51 万人,而原有城镇 人口按自然增长计算,则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原有城镇人口分别为 24.38 万人、25.43 万人、 27.27 万人,可转移为城镇人口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分别为 38.66 万人、43.74 万人和 56.92 万人,但考虑近远期劳动力耕作水平不同,工业化发展程设不同,第三产服务水平的不同,农村多 余人口转移到城镇的转化率大大不同,确定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转化率 30%、50%和 75%,则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农村人口转化城镇人口分别为 11.60 万人、21.87 万人、42.69 万人,这 样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城镇人口分别为 35.98 万人、47.30 万人、69.96 万人。 分别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取平均值,则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全县城镇人口分别为 33.12 万人、42.54 万人、65.36 万人,取整数则 、2020 年全县城镇人口分别为 33.0 万人、t25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43.0 万人、65.0 万人。 此外,由于大学园区、工业园区及为南昌市服务的住宅区建设,外来暂住人口会越来越多,初 步预测 2005 年、2015 年、2020 年外来暂住人口分别为 5.5 万人、11.0 万人、20.0 万人左右。 2、城市化水平预测 通过全县城镇人口的预测,则可确定全县的城市化水平。 以本地居民计算,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全县总人口分别为 106.20 万人、110.50 万人、 117.92 万人,城镇人口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分别为 33.0 万人、43.0 万人、65.0 万人,则全 县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户籍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31―32%、38―39%、55―57%。 如外来暂住人口计算在内, 2005 年、 则 2010 年、 2020 年全县总人口分别为 112.00 万人、 122.0 万人、138.0 万人,全县城镇人口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分别为 38.5 万人、54.0 万人、85.0 万人,则 2005 年、2010 年、2020 年全县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34―35%、44―45%、61―63%,高于全省 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表八 名 称 各乡镇总人口预测一览表 2020 年人口 (万人) 44.0 22.8 6.53 3.11 9.80 4.45 6.19 4.40 2.96 2.13 14.30 4.11 3.60 2.82 2.97 3.00 138.0 20050 年城镇 2010年城镇化 2020年城镇化 化水平(%) 水平(%) 水平(%) 81.08 86.21 95.45 70.37 16.59 37.29 14.17 19.96 8.34 12.15 14.79 22.80 45.83 7.81 17.98 9.28 12.11 80.25 23.10 47.00 14.30 26.00 11.35 19.00 18.00 30.43 61.54 10.00 25.40 11.76 17.24 87.72 37.28 71.00 25.51 40.45 19.39 29.55 31.00 46.95 76.92 22.33 44.44 21.28 34.00现状人口 2005 年人 2010 年人 (万人) 口(万人) 口(万人) 莲塘(含八一、 15.68 22.20 29.0 东新 向塘 11.82 13.50 16.20 蒋巷 7.62 7.54 7.36 三江 2.85 2.95 3.02 塘南(含泾口) 12.10 12.00 11.89 麻丘 4.44 4.51 4.58 幽兰 7.33 7.19 7.05 武阳 4.97 4.94 4.86 广福 3.45 3.38 3.33 富山 3.23 2.50 2.30 昌东 8.03 12.00 13.50 南新 4.78 4.74 4.50 冈上 4.51 4.45 4.33 黄马 3.50 3.45 3.40 塔城 3.61 3.55 3.48 省市县农场 3.09 3.10 3.20 合计 101.5 112.00 122.026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七章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南昌县与南昌市同处赣江、抚河下游,地理环境连为一体,本县历来是南昌市的郊区,为市区 提供丰富的农副水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大量的建设用地(湖坊、罗家集等原均属南昌县) ,是 南昌市区东扩南延的主要区域。南昌县为全省农业大县,工业较发达,是南昌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发 展极。 向塘是南昌市对外交通的南大门, 为主城提供通道服务,是南昌市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南昌大都市区的建设,未来南昌县必将撤县设区,成为南昌市的组成部分。 从南昌城区的空间发展看,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全城的主体和基础,目前正在实施红谷滩开 发,重点发展昌北片,构架“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昌南片现已延伸至小兰,与莲西、莲塘即将 形成对接,莲塘成为南昌市区的一部分已成为必然之势。 因此确定南昌县域城镇体系的战略定位为: 南昌市及南昌大都市区城镇体系的核心体系之一和 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南昌县城的功能定位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医药、高新技术产 业、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南昌市二、三产业转移和人口扩散基地,未来南昌新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发展医药、食品、高新技术等工业和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并逐步向大型、外向、高效 益方向发展。城市建设要富有地方特色,以建设园林式花园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质量和管理 水平。二、发展策略鉴于南昌县域城镇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位中心城市对各乡镇的吸引力薄弱, 各建制镇 和乡集镇低水平均衡发展,规模小、凝聚力和辐射力弱,充分考虑南昌县域特殊的区位条件和战略 地位,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策略是:依托市区,三心带动,轴线拓展,分区发展,整体推进,优先 发展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以产业非农化带动城镇化,走集中型、内涵发展为主之路,在城市郊区化 和乡村城镇化双向推动下,达到城乡融合和整体优化的目的。 “依托市区”即指依托南昌市区的发展,利用自身的区位条件,积极接受南昌市的辐射,吸引 南昌市区的第二、三产业向南昌县扩散,带动南昌县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又利用自身广大的腹 地为南昌市区提供更好的旅游、农副产品供应等服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实现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目标。 “三心带动”指莲塘、向塘、昌东三个县域中心城镇,三者迅速发展,增强集聚功能,壮大城 市规模,增强城镇的综合能力,莲塘、向塘人口规模达到中等城市,昌东人口规模达到小城市,成为县域 中北部、南部、北部的经济中心,更好地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27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轴线拓展”指以交通走廊为轴线,通过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在轴线上的流动,促使产业和人口向交通轴线集聚而形成新的增长极核,形成城镇发展轴线。城镇 发展较快的轴线向纵深拓展,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 “分区发展”指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发展条件,分别对待,以不同的发展策略分类指导各个城 镇的发展,避免各个片区城镇不顾客观条件,一味攀比要求做大、做强,造成城镇的无序发展,要 根据客观规律,推动各级、各类城镇的发展和时空上的有序结构。三、发展模式本县地处省城近郊,基于扩散机制的城市郊区化和基于集聚机制的郊区城镇化同时并存,前者 主要表现为市区用地的外扩、产业的外迁等;后者主要表现为广大郊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与转 移、农业用地向城镇用地的转化以及郊区产业结构的非农化转化等,两者共同促进县域城镇化的发 展。从空间上看,城市郊区化表现在市区用地的外扩、基础设施的外延、市区人口居住的外迁和一 些相关服务业的外迁等, 应实行与市区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实现与市区在发展与建设上的全面接轨, 成为市区新的发展地域,县域的莲塘、八一、东新、昌东等均属这一区域。其他地域以郊区城镇化 为主,或郊区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并重,主要沿交通干线或与外围小城镇相结合布点建设,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从时间上看,近期郊区城镇化相对显著一些;远期县域小城镇将在继续 带动区域城镇化的同时,大力向现代化城镇推进。四、发展方针本着“强化中心,点轴扩张和分区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县域城镇的发展方针是:加快中心 城区的发展,积极培育中心镇,大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1、加快中心城区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集团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逐渐演化成 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区域城镇体系中首位城市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定区域的首位城市往往代表 着该区域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其发展水平既影响着该区域在上一层次宏观区域中的地位高低和 竞争力大小,又是带动该区域发展的主要中坚力量。从整个县域来看,莲塘、向塘和昌东交通条件 最为优越,毗邻南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条件好,因此,应积极加快三地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增强凝 聚、辐射能力,使之连为一体,成为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南昌市作为现代化省会城市和重 要的跨省域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2、积极培育中心镇 本县受市区的吸引与辐射,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式圈层结构,受市区的袭夺与28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屏蔽,县城对各乡镇的吸引力有限,同时县域城镇体系现状不完整,缺少 1―2 万人和 2―5 万人两 个规模档次,存在明显的衔接缺陷,难以使大、中、小城镇各显其能和最大限度发挥分工协作的整 体优势。因此,应在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塘南(泾口) 、蒋巷、三江等中心城镇, 促进其所在区域的产业、人口向中心镇集聚,使城镇布局不断趋向完善、合理。 3、大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首先是从现状看,县域多数城镇远未达到门槛发展规模,使城镇设施建设不经济、难以配套, 城市文明不能有效辐射乡村,因此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应首先从扩大规模入手。其次是加强工业 小区建设和居住小区建设,以改善乡镇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促进小城镇居民充分享受城市文 明,第三,为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应适当增加高中档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优化、美化 城镇环境。29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八章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是区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的反映, 而区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是城镇体系规划 的基础。南昌县紧邻南昌市,是南昌市的“南大门” ,因区内交通条件、产业布局的不同,各类城 镇发展差异非常明显,中西部紧邻国道、铁路主干线,主要城镇均分布在此,东北部均是小型城镇, 城镇发展才刚刚起步。因此,规划期内要把南昌县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依托南昌市主城区,接 受主城的辐射和影响,带动沿交通干线指状分布各类城镇发展,同时又根据自身的各自条件,对各 类城镇发展策略应有所不同。规划采用点轴和网络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突出重点、串珠成轴、 以轴促面,分片发展,形成中心突出、等级分明、分工有序的城镇体系网络,成为南昌大都市区的 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 《南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南昌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形态为 , “一核二轴三圈层” , 一核指南昌市区,二轴指①从乐化至进贤城镇发展轴;②昌峡公路及 320 国道西段城镇发展轴;三 圈层指内中外结构明显的三圈层空间结构。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南昌县域各类城镇均在积极地规模扩张,成为增长极 核,交 通条件及经济优越的城镇会加速其规模的集聚,尤其是以交通轴向发展最为明显,沿交通干线形成 发展轴,轴线发展的区域加速向周边拓展,与邻近城镇连为一体,形成城镇密集片区,规划期内南 昌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两片三心三轴的布局形态, 远景莲塘与向塘发展成片,成为一个整体, 为南昌市新市区的组成部分,形成“两片二心三轴”的布局形态。 “三心”指莲塘、向塘和昌东为中心的三个中心城区,莲塘、向塘历来为南昌县的并列中心城 区,其城区经济和人口规模是其它城镇无法可比的,是全县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城镇发展的重要区 域,昌东因大学城的建设,城镇规模迅速壮大,加上市区人口的外迁,使其未来必将成为南昌市区 的组成部分,今后莲塘、向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成为南昌县的中心城区,南部片区的中心,带动、 吸引、辐射其它城镇,而昌东也将逐步成为县域的中心城区,为北部片区的中心,带动麻丘、塘南 等城镇的发展。 “两片”指南北两片,北片指蒋巷、塘南、昌东、泾口、幽兰等区域,城镇发展以点轴发展为 主;南片指莲塘、向塘、三江等沿线区域,城镇发展轴线完善,并向周边纵深拓展,串珠成轴,串 轴成网,发展成为城镇密集区。30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三轴”指①以京九铁路、105 国道、320 国道为轴线的京九城镇发展主轴,串接莲塘(含八 一、东新) 、向塘、广福、三江、黄马、冈上等乡镇,成为县域城镇发展的主轴,也成为南昌市区 向南拓展的主要发展轴带。本轴规划 2 个中等城市,1 个中心城镇及若干城镇和乡集镇,为全县城 镇最为发达的区域。 ②是指以昌峡公路为依托,连接南昌市北京西路,串接昌东、麻丘、塘南、泾口等县域城镇, 是南昌县域的城镇发展次轴。 ③是指以滁槎―塘南―幽兰―武阳―莲塘―富山县域二级公路为轴线,串接沿线城镇,成为县 域内重要的城镇发展次轴。 远景随着莲塘与向塘的双向加速对接,两者必将连为一体,成为南昌市新区的重要部分,同时 周边城镇发展加快,壮大城镇规模,增大城镇密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协调统一整体发展,成 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区,此外,其它城镇轴带继续做强、做大,仍出现轴线布置的形态。二、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1、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a、城镇等级规划原则 ①根据南昌县城镇分布现状、经济及交通等条件,结合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等级规划以提高 质量为主,适当控制数量,发挥规模聚集效益。 ②继续扩大中心城市规模,莲塘、向塘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昌东达到小城市规模,成为区域 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 ③积极培育二级中心城镇,适当增加数量,扩大城镇规模,提高经济实力,成为周边乡镇的中 心城镇。 ④未来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乡镇撤并的实施,城镇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各项设施基本配套。 b、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南昌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三级,即县域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及乡集 镇三个层次。 县域中心城区:为全县的一级中心城镇、核心区域,由莲塘(含八一、东新) 、向塘、昌东组 成。 重点(中心)镇:蒋巷、塘南(含泾口) 、三江为县域中北部、南部片区的中心城镇或副中心31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城镇,是全县的二级中心城镇。 一般建制镇及乡集镇:为全县的三级城镇,规划为 9 个,即冈上、幽兰、广福、富山、南新、 黄马、麻丘、塔城、武阳。三、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1、城镇规模预测 根据全县城镇化水平的预测,结合城镇人口规模及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分析各个城镇发展的潜 力,调整原有规划的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各类城镇的人口规模,详见下表:表九名 称 现状人口 (万人) 12.0 6.90 0.81 0.76 0.77 0.58 0.45 0.40 0.47 0.44 0.36 0.43 0.33 0.28 0.26 0.21 0.23 0.28城镇规模规划一览表2005 年人口 (万人) 18.0 9.5 1.25 1.10 1.20 0.9 0.8 0.6 0.6 0.55 0.50 0.57 5.5 0.37 0.32 0.30 0.45 0.43 2010 年原规划 人口(万人) 25.0 20.0 2.0 2.0 1.0 0.5 1.0 1.0 1.0 0.6 1.3 0.8 0.4 0.4 1.0 0.7 2010 年调整规划 人口(人) 25.0 13.0 1.70 1.4 1.7 1.2 1.1 0.8 0.9 0.70 0.65 0.7 8.0 0.45 0.4 0.4 0.50 0.6 2020 年调整 规划人口(万人) 42.0 20.0 2.5 2.2 2.5 1.8 1.6 1.2 1.3 0.8 0.9 1.0 11.0 0.7 0.6 0.6 0.70 1.0 备 注莲塘 (含八一 东新) 向塘 蒋巷 三江 塘 南(泾口) 麻丘 冈上 幽兰 武阳 滁槎集镇 广福 富山 昌东 南新 黄马 新联集镇 渡头集镇 塔城仍保留集镇 新增建制镇 新增建制镇仍保留集镇 仍保留集镇 新增建制镇32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表十2010 年城镇规模结构一览表城镇等级 城镇人口数 所占比例 城镇 所占比例 城镇名称 (%) (%) (万人) (万人) 个数 &20.0 25.0 42.23 1 5.56 莲塘(25.0) 21.0 35.47 2 11.11 向塘(13.0)、昌东(8.0) 5.0―20.0 0 0 0 0 2.0―5.0 蒋巷(1.7) 三江(1.4)、 7.1 11.99 5 27.78 1.0―2.0 麻丘(1.2) 塘南(含泾口 1.7) 冈上(1.1) 滁槎(0.70)广福(0.65) 富山(0.7)武阳(0.9) 4.85 8.19 7 38.89 0.5―1.0 幽兰(0.8)渡头(0.50) 塔城(0.60) 南新(0.45)黄马(0.4) &0.5 1.25 2.11 3 16.67 新联(0.4) 59.2 100 18 100 合 计 注:乡集镇区及保留集镇镇区人口不计入城镇人口,不算入城镇化水平,下表同表十一2020 年城镇规模结构一览表城镇等级 城镇人口数 所占比例 城镇 所占比例 城镇名称 (万人) (万人) (%) 个数 (%) &20.0 62.0 67.10 2 11.11 莲塘(42.0)、向塘(20.0) 5.0―20.0 2.0―5.0 1.0―2.0 7.9 &1.0 4.3 合 计 72.4 4.65 100 6 18 33.33 100 8.55 6 33.33 11.0 7.2 11.90 7.79 1 3 5.56 16.67 昌东(11.0) 塘南(含泾口 2.5) 蒋巷(2.5) 三江(2.2) 麻丘(1.8) 武阳(1.3) 冈上(1.6)富山(1.0) 幽兰(1.2) 塔城(1.0) 广福(0.9)黄马(0.6) 南新(0.7)渡头(0.7) 新联(0.6) 滁槎(0.8)33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规划结构评价: (1)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来看,城镇体系规划结构较为完善、合理,呈金字塔结构。2020 年人口 规模大于 5 万人的有 3 座,其中中等城市有 2 座,小城市有 1 座,大于 2.0 万人小于 5.0 万人有 3 座,大于 1.0 万人小于 2.0 万人有 6 座,小于 1.0 万人有 6 座,五级城镇数量之比为 2:1:3:6:6,而 2000 年五级城镇数量之比为 0:2:0:0:18(含 12 个乡集镇),等级规模结构有较大改善,改变了断档 现象,趋于合理。 (2)人口结构趋于集中,尤其是向中心城市集中,重点建制镇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一般建制 镇及乡集镇城镇人口规模及功能都有较大程度的扩张和提高。四、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南昌县现有各类城镇均是一定地域的行政中心,除莲塘、向塘、三江城镇职能比较突出外,其 它城镇职能大多雷同,产业结构也大致相同,有待规划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大力调 整,各类城镇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都将得到相应的发展,其功能将不断增强。中心城镇的职能应 突出生产、管理和服务职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镇应加强生产、管理、服务 功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镇及乡集镇应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为农业生产配套的工业。 根据各城镇发展的条件,有选择地确定各城镇职能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各城镇的不同发展。各城镇 职能规划见表十二。表十二城镇名称 莲塘 向塘 职能等级 一级 县域中心 一级 县域副中心 一级 县域副中心 二级 北部地区中心 二级 北部地区中心 二级 南部地区副中心 三级镇域中心 三级镇域中心 三级 各乡镇域中心县域城镇职能结构城镇职能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工业主要发展医药、食品 化工等,并逐步向高新技术、大型、外向、高效益方向发展。 铁路枢纽型城镇,南昌市陆路交通门户,县域重要的商贸 中心及农副产品集散地。今后在培育壮大化工、医药等工 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商贸业,加强市政配套服务设施和贸 易服务设施的建设 南昌市东大门,南昌市的教育基地、县域北部商贸中心和 旅游中心。今后重点发展教育产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共享 城郊农工贸综合型城镇,要搞好两镇合并规划,加强各项 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础和服务设施档次。 城郊综合型城镇 具有超越镇域影响力的工贸型城镇 综合型城镇 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农贸型小城镇昌东 塘南(含泾口) 蒋巷 三江 武阳 麻丘 富山、塔城 等乡镇34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第九章 城镇空间协调发展规划一、城镇经济区划依据地域相似性、中心城镇功能影响范围和交通网布局,从有利于乡镇经济的集聚发展,有利 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各级中心地的形成,兼顾行政区域和自然地理界线的相对完整性,将全 县划分为四个城镇经济区域: 1、莲塘城镇经济区:本区包括南昌市近郊的东新、莲塘、八一等乡镇,同时把受莲塘吸引较 大的富山、武阳、塔城也划入本区,该区位于南昌市城区的东南部,处于本县的中部地带。本区以 莲塘镇为中心,以京九铁路、105 国道为主轴,富山―莲塘―武阳―塔城公路为次轴,规划形成莲 塘及武阳、塔城、富山四个城镇。本区是市区一体化扩展区域,承担县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功能, 南昌市区的郊区化扩张与带动是本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以与市区的全面接轨与一体化发展为其目 标。要积极发展食品、饲料加工、医药等工业,引导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培育工 业主导型经济,大力发展市场商贸流通,促进城镇的经济发展。 2、向塘城镇经济区:该区位于本县南部,包括向塘、冈上、广福、三江、黄马等乡镇。该区 以向塘镇为中心,三江镇为副中心,以京九铁路、105 国道为主轴线,承担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 区域和副中心功能,规划形成向塘、三江、广福、冈上四个城镇。向塘铁路枢纽的辐射,吸引与带 动是本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培育新的县域发展中心与莲塘对接并成为市区的组成部分是其发展目 标。三江是本县的边界城镇,发展历史悠久,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外引内联,培育壮大化工、机 械、生物工程、食品等工业,大力发展商贸业和现代农业,培育市场体系,全面提高城镇经济的发 展水平,培育、突出其中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本县的区域地位。 3、昌东城镇经济区 本区位于县域北部,南昌市的东部,地处赣、抚尾间,包括昌东、塘南、泾口、幽兰等乡镇, 是重要产粮区、 南昌市农副产品、 水产品基地和未来南昌市的教育产业基地。 本区以昌东、 塘南 (泾 口)镇为中心,以昌峡公路和滁槎―塘南―幽兰―塔城公路为发展轴,承担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区 域,规划形成昌东、塘南(泾口) 、麻丘、幽兰四个城镇。区内交通便捷度不及其他两个城镇经济区, 几个城镇规模相当,经济实力弱,因此,中心城镇吸引力不足是本区发展的制约因素。本区是县域内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农工贸综合发展的区域,教育产业、现代化城郊型农业、旅游业是 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非农化是其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现代化农工贸综合城镇经济区是其发展35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目标。 4、蒋巷城镇经济区 本区位于县域北部,滨临鄱阳湖,包括南新、蒋巷、市五星垦殖场等乡镇,是重要的产粮区和南昌 市农副产品、水产品基地。本区以蒋巷镇为中心,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先导,大力发展现代农 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成为南昌市的后勤供应基地,提高本区的经济发 展水平。二、县域空间利用规划(一)县域空间利用现状 南昌县属鄱阳湖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无山脉,地貌类型仅有丘陵、岗地、平原三类,丘陵仅占 1.49%,而岗地、平原、水系占 98.51%。整个地势基本上东南高,西北低,呈缓慢倾斜状,丘陵主 要有白虎岭、岘山、虎头山、马游山等,植被良好,对县域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此外,富山、 冈上乡的沙漠林地初具规模,与新建县厚田乡一起形成江南沙漠林地,对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保 护作用。 县域空间基本上分为城镇空间、乡村空间、生态空间三类。 城镇空间:南昌县域城镇空间总体而言主要是位于京九铁路、105 国道、316 国道沿线区域, 县域主要城镇均分布于此,城镇数量多,规模大,而东北部均是小型乡镇,分布较散,未来随着南 昌市区的向南、向东延伸,必将带动主城区周边的城镇发展。 乡村空间:南昌县域有 311 个村委会,2415 个村民小组,这些村庄占有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的 77.83%,人均占地为 135.65m2/人,浪费土地现象严重。随城镇的开发建设,南昌市绕城高速公路 的建设,必将占用部分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生态空间:南昌县生态空间非常少,仅白虎岭、马游山等几处,自身净化能力差,尤显倍加珍 贵。此外,县域内大气、水体环境尚好,但部分河段存在一定的污染,尤其是莲塘、向塘周边的河 道污染较严重。 (二)空间利用规划 规划将南昌县域空间可分为:都市空间拓展区、城镇发展区、农田开敞区、生态敏感区四大类 型区,前两者属城镇型空间发展区域。 1、都市空间拓展区:指莲塘、向塘及昌东城镇发展拓展区,是南昌大都市区向外拓的城市发 展空间,是大都市区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36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①莲塘都市空间拓展区 莲塘片区是全县重点发展的地区,包括莲塘、八一、莲塘、东新等地区,随着南昌市区的向南 延伸,莲塘城区的向北对接,莲塘与南昌市区成为一体是必然之势,片区发展应强调南昌城区与莲 塘城区用地的协调一致性和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 莲塘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的二、三产业集聚地,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较 强的影响辐射力,但因临近南昌市区,受其袭夺影响,发展必受其制约和影响,积极接受南昌市的 产业空间转移,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成为南 昌新市区的经济增长极核,同时又加速莲塘城区空间的迅速拓展。 加速南昌市区与莲塘城区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南昌市外环路,延伸沿江路,接通南莲 路,加速主城区与莲塘城区的一体化建设,使之成为都市空间的拓展区域。 莲塘城区宜将八一、莲塘、东新、富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设,注重城镇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与完整性,以原有各镇区发展为动力,加速向周边对接拓展,尤其是向莲塘城区与南昌市区延伸, 形成以莲塘城区为中心,向北、向西两面辐射发展,使之连片成为一体。 ②向塘都市空间拓展区 向塘是南昌市的“南大门” ,重要的交通枢纽,南昌市第二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以发展化工、 医药、食品、建材等主导工业,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此聚集,兼顾 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南昌市的重要工业城镇,此外利用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成为二、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区。以经济发展促进城镇空间规模的迅速拓展,未来也将成 为南昌新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塘城区以 105、316 国道及向塘机场为东西界线,在中间地带呈不规整长方形布局,重点向 北部拓展,适当向南部延伸,限制向西临机场发展。 拓宽改善 105、316 国道,按一级公路建设,形成莲塘、向塘之间的城市快速干道,此外建议 向塘火车站改名为南昌南站,创造条件成为南昌市的主客站。向塘与莲塘之间要避免连片发展,中 间隔以一定量的生态农业空间,以水田、林地将之分割,成为各自的城市组团,形成高质量的城乡 网络联系区。 ③昌东都市空间拓展区 昌东是南昌市的“东大门” ,随着南昌市区向东拓展,江西师范大学、蓝天学院等大专院校落 户昌东大学城, 必将加速南昌市区与昌东镇的对接,将之逐步成为一体,成为南昌市区的组成部分。37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昌东利用毗邻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大学城建设的优势,积极吸纳高新技术产业到昌东落户, 促使昌东工业的快速发展,并积极利用瑶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提高昌东镇的城镇综合实力, 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 加速昌峡公路的建设,处理好南昌市绕城高速公路的线路走向问题,避免其对昌东城镇发展带 来的约束因素。 2、城镇发展区:以城镇建设为先导,全县形成以昌峡一级公路、南新―麻丘―塔城―武阳― 莲塘―富山县域主要公路、广福―三江公路为轴的三片城镇发展区。三个城镇发展片区基本上都是 沿南昌市对外交通联系的干道分布的,相对都市空间拓展区而言,城镇发展区域镇规模小,呈交通 指向分布,其发展策略主要有: ①积极引导工业在此集聚,培育资源加工型和轻型工业,形成各自城镇的特色主导产业,结合 区位条件和综合经济发展能力,适当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功能。 ②三个城镇发展区呈轴线发展,其布局宜采用组团布局,串珠成轴,成为城镇发展轴带,避免 沿公路两侧建设,盲目连片发展排百里长阵,既影响过境交通,又影响城镇景观。应形成以中心城 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的城镇发展区。 ③城镇发展应充分利用荒地、坡地,不占或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地、坡地,集中组团布局, 中间隔以大片农田,确保基本农田不被侵占,有利于形成以农业开敞景观环境为特征的城乡协调发 展区域。 3、农田开敞区:指以农村生产建设为主导的空间地域,并包括村庄及独立工矿场建设用地, 是县域主要的农业基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采取策略如下: ①开敞区是县域主要的农业基地, 应适度控制第二产业的集聚规模, 限制村办工业 “遍地开花” 。 ②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农村居民点的改造,引导零星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改善农民的居住 环境。 ③承担城镇居民户外游憩活动的功能。 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①耕地规划 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 2010 年全县耕地面积为 80600ha 其规划 1996 年为 80448ha) 比 1996 ( , 年有所增加,耕地分为一级基本农田保护亚区和二级基本农田亚区。一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 64151ha,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南新、蒋巷、塘南(含泾口) 、冈上、向塘等乡镇,加强水利38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在农业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大田农业、订单农业,发展观光农 业、生态农业和鄱阳湖湿地作物基地、水产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南昌市的农业服务 基地。 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分级实施不同的措施,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不得随意进行城镇建设和 开发,对确需占用一般农田,应实行“占补挂钩”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对未利用土地 及荒地进行复耕,保护耕地总量平衡。 ②林业用地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 2010 年全县林地面积为 4276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2.2%,主要 分布在南新、蒋巷、滁槎、塔城、黄马、冈上等乡镇的成片林地和白虎岭林场辖区。应当建设以农 田防护林、固堤林为重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宜林荒滩、湖洲、沙洲和赣江、抚河河畔的河滩洲地 营造防汛林、护岸林、护堤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现有山地林业用地的保护,严禁毁林开垦、采 石、采矿和取土,有计划地退耕还林。全县经济林主要分布在白虎岭农场,其它林地基本上以防护 林为主。 ③园地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 2010 年全县园地为 3905 公顷,占全县土地的 2.1%,主要分布在蒋 巷、麻丘、塘南、幽兰、武阳、黄马、广福、向塘等乡镇及省属农场。园地重点发展果业,合理调 整果业内部用地结构,在坚持稳定和改造果园用地的基础上, 合理开发未利用的土地, 开发新果园, 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此外加强果园地的保护,严禁占用果园用地。 ④农村居民点规划 2000 年全县共有 23 个乡镇,311 个村委会、2415 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为 79.68 万人,每个行政村平均人口为 2562 人。200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为 10431.7ha,人均为 135.65m /人, 占地较大,浪费土地资源。应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改造力度,实行退宅还耕、撤村并点和加强中心村 的建设,形成较为合理的乡村居民点体系。一般选择距城镇稍远、经济较强、区位条件较好、现有 人口较大、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作为中心村,以服务半径 1.5―2km。鼓励村民向中心村集聚,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对人口少的自然村庄、边远地区的村庄应有计划地撤并搬迁到中心村。中心村人口规 模应达到 3000 人以上,规划全县形成 50 个左右的中心村,但邻近莲塘、向塘、蒋巷、三江、塘南 城镇的地区宜少设中心村。 4、生态敏感区239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县域内生态空间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为生态敏感区, 是由对县域生态环境具有决定作用的山体、 水体、旅游区等组成;另一类为生态农田,即农田开敞区,也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通 过楔形方式楔入城镇内部。农田开敞区已在前面叙过,这里主要是讨论生态敏感区。 主要发展策略: 主要发展策略: ①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生态敏感区是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由风景区、山体、水 体组成的绿色空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建设用地,开发建设用地占总用地不得超过 10%。南昌县域因 山地少,生态敏感区域很少,仅有白虎岭林区、冈上、富山沙漠林区,幽兰岘山林区以及堤防林等, 水体主要有瑶湖风景区以及东北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要倍加珍惜,控制开发建设。此外,加强温 厚、南昌市绕城高速公路、京九、浙赣铁路两侧绿化带、浙赣高速铁路绿化带、高压走廊、抚河、 赣江等沿河、沿线绿化带的建设,使之成为南昌县域生态空间的次要生态走廊。加强山体林地的管 理,严禁随意开采砍伐,划定采伐区,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加强宜林地区的建设,对荒地、荒 滩进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②保护水体环境 南昌县境内有赣江、抚河、老抚河等诸多河流,河网密集,池塘众多,鄱阳湖、青岚湖、瑶湖 等大湖泊分布其间, 良好的水体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限制沿岸城镇的生活污水及工业, 废水随意排入水体,逐步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区及中心城镇,更应建设污水处理 厂,使污水排放做到达标排放。三、各类城镇空间发展规划要点1、 南昌县城(莲塘) ①莲塘镇(包括八一乡、东新乡)位于县域的中南部,紧邻南昌市,相距 14 公里,105 国道、 320 国道、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捷。规划成为南昌未来市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县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 2010 年前南昌县撤县设区,撤消莲塘镇、八一乡、东新乡、省良种场, 合并设置莲塘城区。 ②规划至 2010 年、2020 年城镇人口分别为 25.0 万人、42.0 万人,用地规模为 26km 和 45km 。 ③城镇用地的发展方向是重点向北部和西部发展,限制跨铁路向东部发展,南部完善与银三角 开发区衔接,利用南昌市的外延拓展,与南昌市区对接成为一体。 ④城镇功能布局为二河四组团,二河指雄溪河、老抚河,四组团指莲塘组团、富山组团、象湖 组团、东新组团,莲塘组团为集行政办公、商贸、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组团,富山组团为工业组团,2 240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象湖、东新组团为以居住为主的生活组团。 ⑤在雄溪河西侧新建对外交通干线,在莲塘组团、富山组团、象湖组团之间穿越,北与南昌市 沿江路相连,南接 105 及 320 国道,将过境交通从城市的组团之间穿过。拓宽改善南莲路、南高路、 澄湖西路、金沙路,使之成为莲塘城区与南昌市区的主要联系通道。 ⑥完善、提高莲塘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商贸服务功能,实现供水、污水治理等市政设施与南昌市 区的共享,发展成为南昌市的新城区。 ⑦加快浙赣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浙赣高速铁路预留一定的建设用地,要求浙赣高速铁路在莲塘 城区为高架铁路。 2、 向塘镇 向塘镇位于南昌市的南部,距南昌市 28 公里,境内有京九、浙赣铁路交汇, 105、 国道相伴而行, 320 上海―瑞丽国道主干线从其南部穿越而过, 交通条件优越, 是南昌市的 “南 大门” 。城镇经济实力雄厚,人口规模较大,是南昌县域的中心城镇之一。 ①向塘镇规划成为以医药、化工、食品为主导,商贸发达的县域中心城区,南昌市的卫星城区, 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②规划 2010 年、2020 年城镇人口分别为 13.0 万人和 20.0 万人,2010 年、2020 年城镇用地规 模分别为 12.5km 和 19.0km 。 ③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为:重点向北部发展,东部以 320 国道为界,西部为向塘机场,受机场净 空限制要求,不宜向西跨连溪河发展,使整个城镇布局致密紧凑,加速与莲塘城区的衔接。 ④整个城镇布局分为南中北三片,南片为老城区,是现有的商贸、工业、铁路、货物运输中心, 中片为新城区,是向塘城区新的行政、商贸中心,北片为高科技区,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 现代高科技农业。 ⑤注重向塘城区与莲塘城区功能的合理分工,相互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形成整体聚集效益。 ⑥城镇建设宜在 105、320 国道之间发展,避免沿国道线性布局,形成布局紧凑的空间结构形 态。 3、昌东 昌东紧邻南昌市区,相距莲塘约 20 km,是南昌市未来重要的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①规划成为县域的中心城镇,南昌市未来的新城区。 ②规划 2010 年、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为 8.0 万人和 11.0 万人,用地规模分别为 8.0km 和2 2 241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11.5km 。 ③城镇布局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北组团为老镇区,是集工业、居住等为一体的综合片区,南部 组团的太子殿组团,加速镇政府的搬迁,发展旅游服务、商贸、大学城、高科技产业,加速与南昌 市的衔接,与市区连为一体。 ④规划南昌市绕城高速公路(乐化――温圳段)与昌峡公路交汇处设置一出入口。加速昌峡二 级公路的建设,远期力争建成高速公路,并改造滁槎――莲塘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 ⑤充分利用南昌市区的给水、排水等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⑥加快瑶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成为南昌市主要的旅游休闲胜地。 ⑦城镇建设处理好太子殿 500KV 变电站进出线问题。 4、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南昌县的南部,与丰城市、进贤县交界,距莲塘 29 公里,自明末清初以来即为商 埠要地,是袁渡、白土、大岗等邻近乡镇的物资集散地。 ① 县域重要的中心城镇,以医疗器械为主、商贸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② 规划 2010 年、2020 年城镇人口分别为 1.4 万人和 2.2 万人,用地规模 2010、 2020 年分别为 1.3km 和 2.1km 。 ③城镇地重点向京九铁路以北发展,沿广三公路向西发展,适度向京九铁路以南发展,形成相 对集中的布局形态。 ④规划提高广三公路等级,镇区范围内红线宽度按 50 米控制,确保城镇的安宁和车辆行人的 安全。 ⑤提高城镇的各项设施水平,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为周边乡镇服务。 5、蒋巷镇 蒋巷镇位于县域的北部,距莲塘城区 32 公里,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是全县重要的粮食生 产基地。 ①规划形成以轻工、贸易、食品加工为主的,县域重要的综合型中心城镇。 ②规划 2010 年、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分别为 1.7 万人和 2.5 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 2010 年、 2020 年分别为 1.6km 和 2.4km 。 ③镇区用地布局形成三个组团,东部为镇域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中部为高科技工业及现代农业区;西部为工业组团,工业发展的主要用地。2 2 2 2242 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总报告()④结合南昌市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应预留一出入口,方便与南昌市区、莲塘城区的联系。 ⑤加强与南昌市防洪体系的共同的建设,协调水利设施的共建、共享。 6、塘南(含泾口) 塘南(含泾口)位于县域的东部,距莲塘县城约 22km。 ①规划成为县域北部重要的片区中心城镇,南昌市城郊工贸型城镇。 ②规划至 2010 年、 2020 年城镇人口规模分别为 1.7 万人和 2.5 万人, 城镇用地规模分别为 1.6km 和 2.4km 。 ③城镇用地宜在昌峡公路南侧发展,不宜跨昌峡公路向北侧发展。 ④加快塘南镇区与泾口镇区的对接,调整功能布局,构筑“一河两岸”的布局形态,共同形成 围合型小城镇。 ⑤提高城镇设施水平,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促进镇区面貌全面改善。 7、麻丘镇 麻丘镇位于南昌市区的东侧,紧邻瑶湖,是南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昌到丰城的火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