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老寺庙重建如何交税维修重建,拆下几根朽木,我可以请回来,供着吗?或者雕成菩萨雕像供奉起来,求解答

通灵佛教网&||||||
普献法师讲述:菩萨学处(1)
普献法师讲述非卖品汝于无量劫& 为欲妄舍身今为求菩提& 此舍方为善汝于无量劫& 具受生死苦不曾事诸佛& 未闻如是行汝今得人身& 值佛善知识听受菩提行& 云何不欢喜——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目 录出版缘起&13自序&17第一讲& 富贵心&19壹、迷惑受苦&20贰、善得人身&24叁、富贵之心&27一、读书求知&29二、五戒十善&31三、发菩提心&33四、生善法欲&38肆、调摄身心&41一、节制饮食&41二、充分休息&46三、适当运动&47四、正确呼吸&47五、当修忍辱&52伍、求一切智&53第二讲& 菩提心&56壹、确立学佛动机&57一、发增上心&57二、发厌离心&58三、发菩提心&59贰、发菩提心因缘&60一、不断一切如来种性&60二、为能充遍一切世界&61三、发心度脱一切世界&62四、发心悉知一切世界成坏&62五、发心悉知一切垢净&64六、发心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64七、发心悉知众生心乐烦恼习气&65八、发心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65九、发心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67十、发心悉知世界一切众生心行&67十一、发心悉知一切众生之三世智&67叁、生哀愍心因缘&70一、哀愍诸众生孤独无依&70二、哀愍诸众生贫穷困乏&74三、哀愍诸众生三毒火然&75四、哀愍众生诸有所系闭&76五、哀愍诸众生烦恼覆障&79六、哀愍诸众生不善观察&79七、哀愍诸众生无善法欲&79八、哀愍诸众生失诸佛法&81九、哀愍诸众生随生死流&82十、哀愍众生失解脱方便&83肆、菩提心的特质&84一、解脱究竟&84二、三学兼顾&88三、法身慧命&92伍、发菩提心功德&94众生受用&94陆、发菩提心方法&97攀缘众生&97第三讲& 普贤行&103壹、以行山来填满愿海&103贰、行菩萨行求一切智&105叁、以三德来赞美&108肆、求一切智心路历程&109一、承事诸佛&109二、内外兼施&112三、供养三宝&120四、出家学道&124伍、种种方便门度众生&130一、学一切法&130二、示众技术&132三、示诸形相&136四、示诸行业&138第四讲& 菩萨学处&146壹、幸得人身&147贰、修道因缘&150一、接纳自我希圣希贤&150二、有诸结使能长佛法&154三、愚痴众生逆增上缘&164叁、修道心态&172一、生欢喜心凡事感恩&174二、但为众生修菩萨道&177三、不味不着亦不生厌&179四、以善方便化度眷属&183五、作诸事业不舍智心&186第五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192壹、识佛觉海心源&192一、当回归的出世本怀&193二、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194贰、当不离诸佛住&200一、当解行并重不舍初发心&200二、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202三、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203四、不离诸佛住履佛所行道&207五、佛十种应常忆念清净法&215叁、菩提属于众生&221一、勇猛求佛道不厌住生死&221二、菩提属众生当念众生苦&225第六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二)&229壹、念佛不离修行&229一、忆念诸佛已当修菩萨行&229二、为诸众生念佛修菩萨行&231三、尽未来世不离佛善知识&232贰、正确认识佛陀&233一、见缘起即见法亦即见佛&233二、读诵大乘正确认识佛陀&234三、当依真实义而观于如来&236叁、观察诸法实相&240一、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241二、观法为缘起但是假名说&244三、法性本空寂性空即是佛&247四、佛离一切相住于无所住&249五、如来大希有无等伦&252六、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255七、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258肆、了自心趣解脱&261一、以四悉檀导众生趣解脱&261二、妄取真实相轮回生死狱&264三、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271四、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273五、无常缘起法本质乃空性&278六、透过空理肯定行为价值&282第七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三)&285壹、佛以二谛说法&285一、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285二、积智者所见如实不颠倒&291三、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299贰、依缘立命安身&306一、常生欢喜心利己又利他&308二、铲除伤害思想的癌细胞&314叁、安住如实法乐&316一、生灭本如幻外求为苦本&317二、此中无少物但有假名字&324三、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盘&328四、平等显实相永断分别根&331第八讲& 慧学的修学次第&334壹、浅谈般若&334一、宗教信仰三种类型&334二、信为能入智为能度&335三、六度万行相摄相引&341贰、慧学修学次第&344一、三种般若的境界&344二、生得慧与生俱来&346三、闻慧的修学原则&347(一)当多闻熏习&347(二)四依为品管&349四、思慧的修学原则&351(一)胜解为道根&351(二)当依了义法&353五、修慧的修学原则&354(一)方便与随顺&354(二)究竟与实相&356六、无漏慧修学原则&358(一)观一实相印&358(二)当悲智相应&360叁、慧学修学成就&364一、的潜能&364二、当开展佛性&365三、闻慧成就者&367(一)正见具足&367(二)信智一如&368四、思慧成就者&370(一)净戒具足&370(二)悲智交融&371五、修慧成就者&372(一)定慧均衡&372(二)悲智等持&374肆、慧学十方便法&379出版缘起当法缘正日益兴盛之际,普献法师离开了经营多年的狮头山元光寺,带着一双拖鞋、一个坐垫、一对木鱼引磬、一对佛前的供灯、一张铺在地上拜佛用的草席、一个水壶及热水瓶、一个电锅,独自到南部山区的简陋工寮作长达六七年的潜修。问他是否需要什么,他总是说:“需要用功精进而已!”又说:“山上果树开花时节,成群的蜜蜂就来采蜜,人也一样,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德养才能真正利益众生。”闭关期间,法师在经典及心性的体悟上全力冲刺,对般若法门、以及菩萨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度众精神有更深的解悟,坚定了他“护教、重法”的决心,也树立了“融通、不攀缘”的风格。如今许多题材在他的智慧语辩中也发挥得更精辟、更贴切而感人,让信众在光怪陆离的声色娱乐之外得到一股清凉,肯定行为价值。秉持“对众生有益的就做”的信念,法师又开始为弘法而风尘仆仆的奔波于国内外,他的生活用“忙”字来形容实不为过,除了对外弘法、接引信众,晚上还要为山上的几位住众上课开示。如果对他说:“辛苦了!”他可能回答:“心不苦!”他从来不办法会,也不肯让信众公开为山上募款,他说:“老是跟人家要钱,会让人家对佛教产生误解。弘法是我们的本分,人家肯布施,我们要把它回馈于十方;人家没供养,我们还是要以平等心对待。”至今祥龙山大殿与寮房都还只是铁皮搭盖的简陋建筑。他常说:“做人切忌占人家的便宜。只有读书例外,读书是最占便宜的事,你花少许钱就把人家毕生的心血买了回来,花少许时间就把别人的经验吸收为自已生命的营养,这种便宜不能放弃。”所以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收听英语广播,具有以流利的英语及多种语言弘法的能力;又由于多方面不断的吸收最新科技医学等知识,造就了他博学多闻、能写能说、能文能武的特质。中观佛教文化中心感于普献法师弘法利生的悲心,愿与法师“同愿同行”,略尽绵薄之力,将法师历年来游化演讲的精华,整理编辑为“龙山法语”专辑,逐一出版,供养诸上善人,惟愿诸位从佛陀拈花中发出会心的微笑、获得“正法眼藏”,拥有最圆满的人生。中观佛教文化中心于龙山法雨专辑出版前夕自序“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原是出家僧的本分事,多年来挂着弘法的招牌,国内外到处奔波忙碌,虽具“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苦心,奈因内容粗浅、德学不足,以致感人不深,是一大遗憾。身为现代的弘法者,除了博学多闻之外,最重要的是内修实证,以德服众,在善巧方便中契理契机,提升信众的信仰品质:未信者令生信,已信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总之,当以正知正见为首要,肯定人性的尊严、人身的可贵、当下的重要、今生的把握,切莫显异惑众,偏离修学正道。弘法者应是“学佛”者,而非仅是佛学研究者,佛法乃生命的实践,而非仅是数说名相;善说法者当分类演绎,引导信众,从现实人生中,背尘合觉,勘破五光十色的如幻性,能够随缘作主,立处皆真,烦恼层层脱落,正见步步增明,即世间而出世间。华严经云:“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譬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学佛者当从现实的人生中掌握佛法:商场即道场、工地即佛地、人事即佛事。“有智慧分名为菩萨”,若能从保持正念与明触方面着手作自我训练,则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发白面皱,皆是如来无常法音的宣流,身心世界一切皆是佛法的流露,顺逆皆是契入法界的良机。衷心感激中观佛教文化中心,将多年来于国内外的演讲,收集整理、编辑成“龙山法雨”专辑,即将逐一出版,愿所有见者闻者正见增明,亦愿所有曾为本文辑出钱出力者福慧圆满。普献序于祥龙山龙音禅寺戊寅年端月第一讲& 富贵心唯有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称得上大富大贵。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大家晚安!阿弥陀佛!这次承蒙了凡基金会的策划、佛陀文教基金会提供这么好的道场,以及多位幕后策划者的辛劳,使我们有这么好的福报因缘,在这里共同探讨佛陀的智慧,非常谢谢!让我们共同来谢谢他们的付出!这几年来,大家都已发现我们的社会出了些问题;对新新人类X世代作调查,几乎有一半的新新人类都打算移民到国外。据联合国的调查,还有十亿的人在寻找理想的家园。各位有没有准备移民?还是继续留在台湾作永续的经营?这几年我在国外曾经碰到很多华侨,准备结束业务回台湾,到底什么地方才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什么地方才是理想安居的场所?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次的智慧人生讲座,我们将连续四个星期,作八次的演讲。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来探讨“富贵心”这个题目。壹、迷惑受苦孔子说:富贵如浮云,抓不到。在我们学佛者来看,富贵又是什么?今天整个社会所以产生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华严经所说的“迷惑受苦”:由于对自我身心以及外在世界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致引起错误的追求,产生问题。我们研究佛法,不管研究哪一宗哪一派,都是在净化身心,使我们对自我身心以及外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佛陀说:由于我们认识错误,所以我们在处理上就错误了,因为追求上的错误,使我们产生很多的痛苦;这些痛苦并不是外在世界加给我们的,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处于迷惑的状态,才产生这么多的痛苦。所以一定要从你自己的身心当中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要从根本的症结上来解决问题。刚才说过,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我们总是追求一些错误的目标,没有下功夫追求人生该追求的目标,反而把次要的当作主要的寻觅目标。如果你念大学,主修科目不及格,只有副修科目及格,可以毕业吗?当然不行!那么,让我们来想想人生的主修科目是什么?副修科目又是什么?由于社会大众对主修与副修课题的颠倒认知,所以产生很多的问题。各位!如果我在桌子上写很多的零(○),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一定不知道,也不代表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我先写一,再写○的话,就是十,再添写一个○……,就是百、千、万,这“一”最重要。那么,人生什么东西最重要?你们说金钱最重要?有了金钱,衣食往行就很好,是没错,但是家庭、事业、子女、财富,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是“一”——有健康的身心,各位同意吗?如果你有几千万财富,可是整天在医院打点滴、住加护病房,这几千万、亿万,对你来说根本没有意义。如果你说身体健康最重要,你那身体虽然很健康,但整天吃喝玩乐,甚至去赌博,最后你的家产会被花光,所以,若只有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健全的心灵,一切都会落空的。你说,我有健康的心灵就好了,也不对!你的心灵很健康,你有精进心,你懂很多知识,假如身体上有残障,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脚不能走路,虽然你心灵健康,你的才华也难以发挥。所以在我们人生的主修科目当中,我认为健全的身心是我们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我们整个社会在物质方面的追求比重过高,追求健全的心灵反而不成比例,所以产生很多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刚刚载我来的曾居士谈到:这世界据说已存在了四十六亿年,听说还有若干亿年这地球就会毁灭。虽然,科学上有这种研究,可是根据事实来分析,依我的观点来看,对整个人类还是抱着乐观的希望,为什么呢?因为知识的进步,人类将会发现需要对整个地球的永续经营作规划;对于资讯发达以后,人应该怎样去克制自己,应该怎样讲求和平、互助互惠,在惨痛教训当中,自然会激发人类有这方面的觉醒;所以我对整个人类的命运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期待他有永续经营的可能性。我们在科技的过度发展后,知道臭氧层破洞是个问题,知道工业污染的后果;有越多觉醒的众生、越多发菩提心的众生,人类就愈能发现永续经营的意义,世界就会永远光明,甚至会进化到净土的世界,我非常确信这点。我们对主修、副修,要分辨清楚。你说我们衣食住行很重要,没有错,家庭很重要、事业很重要,也没错,可是这些东西经不起水灾——水会把你流走,抵抗不了风灾——一阵风就吹垮了,强盗小偷也可以抢劫、偷窃,佛陀说这一切都是无常物,衣食住行、家庭事业、财富很重要,没有它不行,但你要了解,它是无常的。请问各位:什么东西是风吹不垮、水淹不没、火烧不焦、小偷也偷不走,在我们离开世界时却可带着走的?各位想想看是什么?答案就在那边——“智慧人生系列讲座”;能够明辨是非,降伏烦恼,知人善任是“智慧”;一个人面临死亡毫无恐惧也是“智慧”;接近好人,度化坏人,更要“智慧”;这个投资值不值得,也非要“智慧”作抉择不可。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为“智慧”,智慧可以告诉我们怎样去培植福德,以智慧为导师所培植的福德才是纯善的福德。所以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主修课业称为“智慧”。我们这一系列八次的演讲,就围绕着“智慧”来作一番探讨。贰、善得人身接着我们要探讨的是善得人身。我们生而为人,在华严经叫做“善得人身”,人身是法器、是功德善器、是福德良田,能得到人身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在佛经里面说,生而为人有三大殊胜:有丰富的感情、丰富的知识,还具有羞耻的观念——羞耻心;人类有文学艺术以及种种科技的发明,太空船到月球上去,是谁发明的呢?是人!人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感情,人还有向善向光明的心灵,所以人能成圣成贤。我们生而为人,第一要先肯定做人的价值,做人是最不容易的,能得到人身是千百年所修来的福报。如果以现代科技电脑,去配备成会走路、会讲话的人模型,要多少钱?你们猜猜看——“两亿”,现在电脑“五八六”一部才两三万或三、五万元,要模拟身体功能则要两亿美金,而且两亿美金还做不到像我们人类这么完美的构造,模拟的人会走路也会讲话,可是没办法做到像人类有感情讲道义。你看我们身体价值多少?比两亿电脑还来得高,所以我们得到人身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两亿美金还做不成这样的肉身哪。日本曾经想模拟一套肝脏系统,大概要花费我们台湾一年的政府总预算支出,弄得很庞大的一个机器,却还做不出像我们肝脏这么复杂的功能,我们的肝脏能消化吸收、储存营养,机器没办法。所以“得到人身”,在佛法里面来讲,是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有些人动不动就喝什么农药,吃什么安眠药来结束生命,不要说对不起父母,根本就太对不起自己生而为人的福报了。所以,我们能得到人身,是件值得庆幸的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诸佛菩萨出现在哪个地方?在人间啊!在阿含经里面也曾谈到这方面的理念: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从天而得也。人有生老病死,诸佛菩萨才会出现在人间。因为有生老病死才激发我们效法诸佛以八苦为师,去探讨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如果活千年万年、几亿万年都不死,就不会有宗教的兴起,幸好人间有死亡,才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会去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思考怎样去处理生死的问题。所以人虽有生老病死的烦恼,这烦恼却有引发觉醒的作用,设法转烦恼为菩提。虽然人间有苦有乐、有生老病死折腾,种种的一切却也被用来激发我们产生离苦向道的觉性,所以得到人身是很值得我们庆幸的。天人要去世之前所仰望的天堂在哪里?在人间啊!人间就是天堂的善趣,人道是天人的善趣,他所仰望的净土,他所仰望的天堂,就在人间。所以我们出现在人间、得人身,有生老病死种种的自然现象,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我们学佛的人,要时时刻刻珍惜庆幸得到人身。叁、富贵之心第三个想跟各位探讨的,就是我们第一次的主题——富贵心。各位!什么叫做富?是不是要拥有几千万几亿万才是富呢?不见得!我下四个定义,各位来给我一个评分。我认为衣食无缺就是富,这一顿饭吃完了,下顿有得吃,明天有得吃;这件衣服穿脏了,不会没有衣服换洗;衣食无缺,有个房子住,能遮风遮雨,然后有一个职业来做,每一个月有固定收入,三、五万块收入,这就是富,各位赞同不赞同?不是要几亿万才是富,比如说我有几千万、几亿万,至多也是吃三餐,也是穿这么几套衣服;没有几亿万的人也是吃三餐,也穿这几套衣服,睡觉也是睡一张床铺,并不会因你有几千万、几亿万而睡两张床铺。所以说能衣食无缺、有遮风遮雨的一栋房子,每月有固定收入,这就是富,所以各位算不算富?算富啰!你们都衣食无缺嘛!如果你缺衣缺食,下一顿饭不知在哪里吃,你今天一定不会来听讲;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破了就没有衣服换洗,你今天晚上绝不会来听讲,所以各位算不算富?是富!这个富属于身富——身体的富,是属于小富。什么叫大富呢?一个人接受教育,懂得文学、懂得鉴赏艺术,懂得欣赏诗词歌赋,这是属于心灵的富,但只是中富。像各位懂得学佛,探讨生命的意义,就叫做大富。就整个社会看起来,小富的人很多,中富的人也满多的,大富的人也不少,各位就是了,起码我讲的你都能了解,这是属于心灵的富。就整个社会来讲,若追求小富的人多,生命座标定位在物质层次上,问题就出现了,他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把人生的主修定位在追求金银珠宝财富,以为有钱讲话就可以大声,以为有了钱理所当然要当代表,以前是学而优则仕,现在是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官——当官。所以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一、读书求知前几天,有一个青年人到山上来,专程来请教我一个问题,他从台北南下,把母亲也带到山上来,他说:“师父!我最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自信心。”为什么没有自信心?我说:“很简单,因为你手有问题。”他说:“我的手又没有做坏事。”我说:“没错!因为你的手很少去摸书,你毕业以后读过几本书?”他说:“我从来不读书。我为了妻子儿女赚钱,忙得一塌糊涂,哪有时间读书?”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他的身体是富了,有家庭、儿女、很多财产,可是心灵空空的,所以觉得很烦恼;一空闲下来就很痛苦,只好忙着去赚钱,却又总觉得还不够、还差那么一点,所以更永无休止忙着赚钱,空闲下来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我告诉他说:“你多摸几本书可能会好一点,要避免让你的心田荒废太久。”现在请看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德相,春夏秋冬都有,头发白的就是秋天了,已成家立业的就是双子星座了。你结婚后读过几本书?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读书是最占便宜的事情,前几天我到新荣高中去演讲,我说:“同学们,什么叫占便宜?”有一个同学就说了: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对吗?不对!因为吃亏不一定占便宜,譬如我这个货十万块买的,卖你一万块,我一定吃亏,请问这是占便宜吗?当然不是!社会上很多口头禅的真义我们要分辨清楚,吃亏不见得就是占便宜。我认为世界上最占便宜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很多好书往往是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人写出来的,他积了三、四十年以上的人生经验,读了不晓得几千几万本的书,才把它浓缩成这些精华,我只要花两百块钱买下这本书,几天就把他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拷贝过来了,各位想想看,人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占便宜的事?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看一些专业的书,多接触修身养性的书,多去反覆研读,自信心自然恢复。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对整个社会有明确的了解,自然就不会盲目的投资,这种人就可以去品尝与鉴赏人类所共同创造、开发出来新的知识,以及运用旧有的一切学识历练,他当然也就可以悠游自在,所以说这叫做“大富”。这个社会却把它颠倒过来了,把该摆在第一的甩到背后去了,层出不穷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有钱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见得吧!二、五戒十善接着讲到富贵。我们往往认为:当你有困难时,来帮你忙的那个人就是你的贵人。这里让我们来为这个“贵”字下个很简单的定义:“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叫做贵。有羞耻之心就叫做贵,有学问叫富,有廉耻叫做贵;我们说这个人很有贵气,并不是他身上洒什么水,或有什么气味,一个懂得修身养性的人自然让你一看到就肃然起敬,这就是一种贵气。我们做一个在家弟子受五戒,贵不贵气?当然贵气!佛弟子是世间最贵气的人,做生意规规矩矩的、做官不去占便宜,是贵气!佛法一再强调,一个人能守五戒,则世世生生得到人身,是贵气!守五戒,修十善、再修禅定功夫,生天了,人天都是贵气!你想想,任那些阿猫阿狗多么漂亮,你又帮它绑上红色缎带,可是贵气显得出来吗?失去人身之后,一点贵气都没有啦!不管你什么狮子狗、北京狗等等名狗,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狗,贵气贵得起来吗?贵不起来!只有人才贵气,人知道羞耻、有惭愧之心,守戒修善、希圣希贤,就是贵。这么讲起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贵不贵啊?很贵喔!不但富而且贵喔!各位自己鼓掌吧!不是为我鼓掌,是为你们自己庆幸得到人身、既富且贵而鼓掌。你不要以为贵为天子才贵,贵为什么部长、董事长、什么会的会长才贵,不见得!过去曾有什么长被枪毙的,不贵呀!以前某大员到金门巡视,那时我们在金门,他对一个司令官说:你这肚子吃太饱了。为什么呢?那时金门在挖坑道,阿兵哥苦得要死,伙食费大概是被这司令官吃掉了吧,所以他说你吃太饱了,第二天就下台了。所以我们说贵为天子、贵为什么长,都不叫贵,否则我们就永远没有办法贵啰,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当部长,也没办法贵为天子。三、发菩提心其实佛法里讲的“贵”,是指一个人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心”,能够克制自己,有廉耻、羞耻之心,在佛法里就称为小贵。守五戒、修十善,人天乘,叫做小贵。真正的大贵,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何以故?人天乘是发增上生心来信佛学佛,这辈子好好布施做善事,不要做坏事,希望来生大富大贵,这叫增上生心;五戒十善,再修禅定,以便来世生天享受,在天界待个几千万年,这个是发增上生心,这在人间来讲就很不错很不错了。但在佛法来讲,生天是有为有漏,还是有烦恼,为什么呢?毕竟还有生老病死、无常等种种的痛苦。所以人天虽然是乐,在某一个层面来讲毕竟还是不圆满。唯有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称得上大富大贵。目前台湾很重视念佛,能念佛的人就是最尊贵的人。念佛做什么?当然是想,为什么要成佛?不成佛可以吗?成佛有何价值?成佛有什么意义?佛是怎么成的?你说你修念佛法门,你到底对佛陀了解多少?你从寺庙里面的佛像去了解佛陀吗?还是从这寺院的建筑去了解佛陀?或是从出家人身上了解佛陀呢?到底我们该怎样去了解佛陀?我一定要了解佛陀才懂得念佛,我越了解佛陀,我才越会念佛,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提供各位参考。首先来研究佛跟我们有什么差别。佛是觉悟者,他对生命的实相乃至宇宙一切的实相有彻底的了解,烦恼断尽了,没有无明,只有悲心,不像我们只要有一点点同情心就希望别人知道,希望被登在报纸上,最好媒体能把我好人好事的功绩刊登出来;佛陀的悲心却没有这种概念,一切众生对他来说,不论信佛、学佛、毁谤佛,或是不信佛的人,都是平等一如。所以我们跟佛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经典里认识佛陀,所以说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多看些经论,了解佛陀的发心、修行、证果的心路历程,从经典里面了解佛陀的伟大。身为一个佛弟子,心心念念把人生的主修定位在“信佛、学佛、成佛”,这种人才能称为念佛的人。在你世俗的追求当中,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练什么功。练到身体穴道都打通了,任督二脉、带脉、阴乔脉、阳乔脉,不管什么脉,连中央山脉都打通了也不是究竟的,所以你不应该去追求这些东西;当然气功让你有健康的身体是很好的,但它跟财富、地位等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究竟的,当你面对死亡,面对烦恼的时候,它们一点都帮不上忙。所以在所有的追寻当中,惟有“信佛、学佛、成佛”才是人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目标。这样讲起来,是不是我们抛弃事业、家庭就好了呢?不是这样的!因为你信佛学佛成佛必须要广结善缘、广度众生,凡是士农工商、建筑、生意、超级市场……,一切对人类有利益的事业都可去从事,才能跟众生结缘,这样对你心目中最高的座标“信佛、学佛、成佛”,不论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信心不退,才有资格说你是念佛的人。如果你把你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事业,万一家庭破碎、事业失败,那你怎么办?你一切的希望都破灭了,人生就没有意义了,是不是?如果,你有一个希望:“我人生的追求当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将身心导向圣贤之道。”如此希圣希贤,把成佛作祖当作人生最高的诉求,把家庭事业视为一种因缘与福德,万一破碎的时候,你还有心灵的养份来支撑你的生命力,因为你的主修及格,副修虽不及格还可以补考,主修绝不能不及格!人生的“主修”是信佛、学佛、成佛,这个信念永生永世不退,那么你就是念佛的人。华严经廿四卷“菩萨常念于诸佛,无上智慧巧为说,如佛一切无所依,愿我修成此功德。”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因为我过去念佛是念佛陀的名号,现在还是照样念佛陀的名号,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喔!原来我们还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念佛,就是多研究经论,从经论当中认识佛陀,学习佛陀的无上智慧。“菩萨常念于诸佛,无上智慧”,佛陀这无上智慧,对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一切,都没有迷惑,佛陀得到智慧就好了吗?还不够!他要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去利益众生,善巧方便的去度化众生,这是佛陀的悲心——真正的大悲心。所以说“无上智慧”只是一个巧为说,就是方便善巧的去摄化众生、引导众生导向觉悟;只有无上善巧方便,才能使众生走向觉悟的方向来。“如佛一切无所依”,这跟我们众生完全不同,我们个人总是依靠家庭、依靠事业、依靠某个人,希望这个人保护我、依赖我,或者我依赖他,总是执着一个什么事、物,希望它带给我快乐,一般人都是如此在心灵上有所依。佛陀则一切无依,一切不执着,因为他有般若空慧。对佛陀的无上智慧、善巧方便度众生的悲心、以及不执着一切的功德,产生强烈追求的欲望,在大般若经称作“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在人生的追求当中,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最高理想,遇到事情的时候,怎么去抉择,怎么去取舍,都以这个最高的原则作为你人生的取舍准则,这种人称为念佛的人。所以发菩提心的人,我们称之为大贵人,各位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发信佛学佛成佛的心?有!恭喜各位,你就是大贵人。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四、生善法欲接着我们要特别研究怎样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如何。在华严经里就有这句话:“一切善功德,皆从愿欲生。”有人说:要成佛就必须没有欲望,对不对?不对!成佛是善法欲,发菩提心也是善法欲,人若是一切都没有欲望,就变成灰心泯智、或灰身泯智,这不是佛法所追求的。所以生而为人,要把人生的方向认识清楚。举个实际上我自己本身的经验提供各位参考。这几年社会上流行EQ,以前讲IQ、现在讲EQ;有一天,我在纽约一个很大的公园,看到一个日本人正在打高尔夫球,这日本人看到我是东方人,我也看他是东方人,起初以为他是中国人,我跟他讲中文他却听不懂,我想他是日本人才对,所以我就用日文和他谈,两人谈得很投缘,我这生当中没打过高尔夫球,跃跃欲试,我告诉他,能否借我打一下,教我打好吗?他说好啊,就教我手怎么比,球杆怎么晃,脚怎么站,然后我就挥手一打,结果只打到空气,第二次我又一挥,却打到泥巴,尘土满天飞,我的脸都红了。我想想在中学时候体育成绩还是满高分的,我就不相信打不到那个小球;第三次我就念阿弥陀佛,让心静下来,结果一挥棒,真的就打中了,正中那个小球;很遗憾的,这球却飞到树林里去了,他教我打高尔夫球还损失了一个球。我当下悟到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人生的方向”。这一生当中,你到底追求什么?既定方向如果没有认识清楚的话,即使打得再远也没有用。人生像打高尔夫球,并不是打得远就好,还要打得准。这一生当中我们追求什么,方向认识不清楚,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你还是痛苦,你还是烦恼;如果你的方向对了,虽然要多打几杆才能进洞,毕竟比打到森林里更有意义。否则你把球打到森林里去,球就失踪了,回不来了。EQ很有意思,所谓EQ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彻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能了解自己感情及心念的种种起伏,而能够安住其心,降伏其心,知道自己的专长、专业,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一方面去发展,有明确的兴趣,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EQ;并非你才华很好、IQ很高就会成功;就像打高尔夫球,你打得再远,但挥杆方向不对就没有用。刚才说过了,对人类的整个未来,我还是抱着乐观的心态,从光明面去看它,为什么?人类知识的进步并不等于智慧,但是知识的进步慢慢便会逼使人类面对如何生存的问题作思考,对于整个人类未来的命运要怎样作永续经营,慢慢会找到一个共同点(最大公约数)。关于富贵,暂时我们就停在这边。肆、调摄身心现在讲第四点:身心之调摄。我常常说,我们研究佛法也好,研究世间学问也好,一切一切都必须回归于身心这个着眼点,凡事都先考虑对身心的进化、智慧的增长有所助益否,如果对我们身心没有助益,研究再多的玄学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比较注意实用的佛法。我们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必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以追求佛陀的智慧为方向,把信佛学佛成佛订为人生最高的座标。目前特别就我们身心的调摄,比较重要与实用的,提出一些原则供各位参考。一、节制饮食先讲身,一个人最怕什么?生病嘛!一生病就谈不上什么志愿和志气,甚至弄得万念俱灰,这个供我们使用的身体要怎么去调好,讲粗一点,先要控制嘴巴,俗话说病从口入,要身体健康必先在饮食方面下点工夫。我最近做全身检查,视力一点零、一点二,听力标准,肝功能、肾功能……一切正常,医生说,你是健康宝宝。他问我说:你几岁?我说:五十五快六十了。哦!你怎么保养得这么好?我说我嘴巴控制得好,我的QC在嘴巴,不随便吃东西,有选择性。你们看市面商店贩售的东西有很多不能吃的,精制的食品应该少吃,叫你不吃实在很难,就尽量少吃吧。商店卖的饮料都是马上可以喝的,但不能喝呀,很多速食成品或罐头的食品,都是经化学处理的,填加了防腐剂及各种色素香料等等,油炸的东西也千万不能吃,要尽量吃新鲜的蔬果类,吃完全食物,英文叫Wholesome,比如说米,本来包着一层硬壳,把外壳打掉,里面还有一层内壳保护,那就叫糙米,若你把内壳也磨掉,只剩白白的米粒,就叫白米,也就是白吃的米,吃了身体容易生病;吃惯了白米,大家觉得很甜很软很Q很好吃,可是久而久之,会缺乏某些营养素,牙齿也会失去正常的功能。所以我们应该吃完全食物,有些水果能连皮吃的就连皮吃,比如红萝卜,你把皮削掉了,这红萝卜已经不是完全食物了,红萝卜应该是连皮吃的;像我们山上,马钤薯是整个吃,不削皮的。有些东西则必须削皮才能吃的,像榴梿,你说连皮吃可以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榴梿不可能连皮吃,稻谷也不能连皮吃,那外壳一定要去掉,是不是?你不要听师父教你们吃完全食物,就把一切食物完全吃下去,不行。进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台语有句话说“呷饭皇帝大”,并不是说你吃饭时就当老大,这句话说明吃饭是很严肃、很有学问的一门功课;你不要把吃当作很简单,以为随便塞进去就好了,这一生当中,你若不懂得吃的技巧,你会受苦的。去年我到新加坡去,我感觉很奇怪,新加坡的公寓本来一楼都是空的公共空间,为什么现在都变成洗肾中心,而且居然这么多,现在台湾也有很多洗肾中心,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由于我们饮食出了问题,所以洗肾的人也越来越多,吃出问题来了嘛!三餐之中以早餐、中餐最重要,晚上少吃为妙。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吃是更好。早上是帝王之食,中午是平民之食,晚上是乞丐之食,如果你颠倒了,晚上吃得很饱很饱,然后饱食而眠,那就是朽木不可雕啦,饱食而眠一定要生病,这是佛经所讲的,晚上要尽量少吃,空着肚子睡觉才不容易生病;我谨守这些原则,所以我这二、三十年来很少感冒、咳嗽。所谓吃健康食品,不是叫你吃像外面卖的一套几万元的健康药物,那个东西不能吃,做那种生意的人可能会因此骂我,没关系,我还是必须老实告诉你,真正的健康食品是指新鲜蔬果、还有硬壳类、种子类的东西,像核桃、南瓜子、芝麻、杏仁之类的种子食物。最佳的饮料是什么牌子的?“白开水”!不要吃冰冷的东西。冰冷东西一吃下去就伤到胃肠,胃肠一受伤,肺也被伤到了,因为肠与肺互为表里,胃肠一受伤,肺功能必然受影响,肺主皮毛,肺功能受影响之后,皮毛就受伤,皮毛指全身的皮肤粘膜,包括呼吸道粘膜、泌尿生殖道的粘膜等,皮毛受了伤之后就容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发炎、肠胃发炎。所以家里小朋友老是感冒的,我都告诉父母亲不要让他吃冰的牛奶,或冰的任何东西。日本的一位教授调查过,自从人类发明冰箱以后,人类的疾病就增加了很多。冰冷的东西、不新鲜的东西、精制品、又甜又香的东西,都要少碰为妙。作为一个佛弟子要有智慧,不要乱吃东西。过去我吃素,曾经因为没把握原则而吃出毛病来,病得连佛都不想拜,还怨佛陀说:我吃素怎么身体这么差呢?怨佛陀有什么用,是我自己没有智慧,天天吃罐头的酱瓜,以致营养不够,结果吃出毛病来了。所以吃是很深、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吃了一辈子还不懂得怎么吃,实在是冤枉作人。二、充分休息除了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要领——“休息”。各位几点睡觉?十一点、十二点,这都是错误的,睡觉最好的时间是十点,九点半更好,超过十一点睡觉就不正常。我们胆肝休息的时间是子时、丑时,你子时还不休息,即使睡到明天早上八点,还是很累。我通常十点就准备休息,十点半躺下去,一秒钟到两秒钟,就不省人事了,早上四点起床,一起来精神百倍。早睡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免除很多应酬。早起有什么好处?早起不受干扰,你看师父们早上四点起来洗洗脸,就打坐,没有信徒来拜访、请法,四、五、六、七、八点,四小时是出家人每天的黄金时段。你想想看,晚上应酬到十二点才回来,等一觉醒来已经七、八点,另一个应酬马上又来了,你还有时间读书吗?当然没有!所以你应当养成习惯,学聪明点,晚上早点睡觉,九点半就准备睡觉,清晨三点半或四点半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别人在睡大觉时,你已经解决了很多事。如此聪明的做法,对你这生当中的修学有很大的帮助。三、适当运动除了吃和休息,运动也很重要。现在我们来个脑力激荡:运动除了可以让你骨骼坚硬、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使你的钙质沉积到骨骼之中去,增加钙质的吸收利用效能,还有什么很重要但没讲出来的好处?心情愉快!不要老是皱眉头,不要嫉妒人家,不要瞧不起别人、瞧不起自己,这都很重要;心情老是郁闷不乐,台语叫“郁卒”,要保持乐观的心境,才能使你的免疫细胞活跃起来,进而获得强健的身体。四、正确呼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法则,我点出来好了——“呼吸”。你们可能会说,师父你看轻我们了,大家天天在呼吸,谁不会呼吸呢?我发现大家真的是不懂得呼吸,所以造成很多的疾病,呼吸非常非常的重要,三天五天不吃饭会死吗?不会死。我最近刚好断食五天,我五天没有吃,有没有死?死了就不能来这里了嘛!五天当中我没吃东西,只有喝水。过去我曾经多氯联苯中毒病得很严重,后来断食二十一天,没有饿死,活到现在。呼吸比吃和休息更重要,你把鼻子捏住一分钟试试看,受不了,可见呼吸是维持生命不可缺的要素。可是我们懂不懂得呼吸要领?我们多是作错误的呼吸。在阿含经里面,佛陀曾经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但能让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让心灵安定下来,现在我就要来与各位分享这个正确的呼吸方法。中国人提倡气功,将气憋在小腹丹田,这还不是正确的呼吸方法。佛陀告诉我们:一般人的呼吸叫“浅呼吸”,浅呼吸对健康不好。呼吸系统从鼻腔经过气管一直到肺部,将空气吸进去再呼出来,在医学上叫做外呼吸,又叫肺呼吸,保留了很多的废气;因为种种的原因而使我们换气不完全,包括非常非常多的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存留,也相对的降低了氧气的获得,造成组织缺氧。一般人呼吸每分钟十八到二十次,所以呼吸很浅,经常有一百五十到两百西西二氧化碳停留在肺部而无法交换,造成我们头昏昏、脑钝钝(台语),昏沉、疲倦、思考不能集中等现象。佛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呼吸:吸气的时候要自然的吸,不必刻意吸很多很多,佛陀注重呼气甚于吸气,认为能呼出的气体量就代表能吸入的量。我们误以为能吸愈多就愈好,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当你的废气无法呼出时,吸入再多的氧气都没有用,所以佛陀讲求的呼吸方法是三比一,即每一次呼吸时,吐气的时间比例是三,吸气时间比例为一,经过慢慢训练的时候,还可以变成四比一,那就更好了。目前假如你能训练到三比一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可以一起来试试看这种呼吸法,吸——吐,吐气、吐气、吐气、吐气、吐气、吐——这样叫一口气。你看我们平日的呼吸,你以为你吐气吐干净了,可是你看,呼——吹气,你每次都没把气吐干净。我现在用这杯子喝茶,只喝一口就放下来,你们能再倒多少水给我?一口而已,然后我再喝半杯,你们就可以再倒半杯给我,可是其中有半杯水是旧的,如果我将一杯全喝光光,你们可以再倒多少量给我呢?一整杯新鲜的!可见一个人吐气时能够吐得干干净净,吸气才能吸得完全!当我们呼吸时,横隔膜会一上一下运动,连带的也会自动按摩你的内脏,对五脏六腑健康非常有帮助。所以你要注意呼气甚于注意吸气;并不是像气功所说的要吸很多憋在某处越久越好,不是这样的。你有没有把废气吐干净,就像这杯茶有没有喝完,当你喝完它才能再倒一杯新的给你,你喝一口,我只能倒一口给你,你喝半杯,我当然只能再倒半杯给你,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有一天,我突然间领悟一个道理:呼吸跟拧毛巾一样,毛巾如果这样随便一拧,湿答答的,用来擦桌子,能把桌子擦干净吗?不可能!因为它湿答答的,已经没有吸收的能力了,但是如果我将它扭干了呢,桌上的水都能擦干净。所以你每一次呼吸的时候就想成拧毛巾:“我把毛巾扭干!把废气吐干净!”这种正确的呼吸法。你不妨利用打坐时实验看看。我们念佛的人在打坐当中,一分钟两次到三次呼吸就可以了,一般人是十二、十五、十八次,甚至于二十次。一个人的呼吸若很浅,身体不容易健康,而且寿命比较短。你看狗怎么呼吸?“哈、哈……”呼吸这么短,寿命只有十年。正确的呼吸法是这样子的:自然吸,不要故意吸很多,自然吸就好,再吐气——吐气——吐气,吐完了就念一句阿弥陀佛,知道吗?你不必念阿弥陀佛念得很快,每次吐息终了就念一句,若习惯念三句就每次念三句,你习惯念五句就念五句,要时时注意你的吐气有没有吐得干净。你能吐出多少,就表示你能吸入多少。就像这杯子的水,你能喝掉一杯的量,我就能倒一杯的量给你。假如你每次都保留许多废气在呼吸器官中,就会老是觉得头昏昏、脑钝钝的,疲倦啦、思虑不能集中啦,种种毛病都来了,这就表示你不懂正确的呼吸方法。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试看,很容易让你身心静下来。你随时可以练这功夫,这功夫也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当烦恼现前时,马上警觉到问题。或者你的顶头上司啰哩巴唆的时候,你就眼睛看着他,心念“阿弥陀佛”,他以为你很认真听他讲,可是你却在调整呼吸,在修行。这样你既不浪费时间,也得到许多好处,他也得到受用,为什么?他只是发泄发泄而已,他把一句话重覆十遍、二十遍,念那些没有营养的话,你越听越烦,会产生冲突,你要立即调息,赶紧的在心里念阿弥陀佛,这样他会认为你是好部下、很认真听他的话,这功夫要学起来。五、当修忍辱我们平常都有个习惯,老是注意别人对我好不好,计较别人是否尊重我,在意别人是否器重我,是否欣赏我,是否特别保护我,注意这人高、这人胖、这人瘦、这人漂亮、这人怎样……,我们都把心外放,所以叫做“外道”。现在用这方法随时注意自己的呼吸,你的心很容易静下来,身体也就容易健康。可是现在我正在讲解,你还是要认真听,你不能直念阿弥陀佛,没有用心听我的话,那就白费了。所以要看情形,如果对方讲有意义的话,你当然要认真听,对方讲没有营养的话,就赶紧把这功夫用上来,不浪费时间。以上谈到身心的调摄,包括饮食、休息、运动、呼吸、不要发脾气,这些都是我们调摄身心的要领。伍、求一切智最后来作个结论。大富大贵好不好?好啊!是好事!大富是指心灵的层次,比如一个人多去摸专业的书籍、修身养性的书籍,能避免自己的知识与社会产生代沟。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新的知识产生,如果把它用三十二开的纸张来记载,大概要两千页才能写下来。三五天不读书,不但面目可憎,还与社会产生代沟——跟不上时代的鸿沟。所以在人生的追求当中,心灵的富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心灵太空虚了,你就会慢慢被时代淘汰掉,也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在家中你跟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子女会瞧不起你,你的事业也会做不成,因为你一无所知,你永远用最原始最老旧的方法去经营,就不能生存下去。可见追求知识,让心灵丰富是很重要的。我们除了衣食无缺、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除了求富还要求贵,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希圣希贤,在佛法来讲,就是要成佛作祖。在信佛学佛成佛历程中,要以佛陀作为我们生命最高、最究竟、最理想的学习及成就的座标。若我们今生今世,乃至世世生生以佛陀的“一切智”做为最高的生命诉求的话,则这一生的一切一切,包括婚姻、事业、感情种种的挫折,就算不了什么了,毕竟那些都只是副修,不是我们的主修。我们的主修不能丧失,若不能把握主修,只在副修下功夫,那么无论副修再修得怎么好,还是不能毕业;主、从之间,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把握得宜。如果能把生命的定位认识清楚,庆幸自己得人身、生在人间,能时常听闻佛法、能亲近善知识,有好的同修道友互相提携,又能在佛陀文教基金会共修,这真是大富大贵。你不要以为社会上那些大富豪,以及高官显宦很富贵,其实他们有许多是富而不贵,是美中不足的。每一个人要肯定信佛学佛就是最富贵的人,能够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才是大富大贵的人。第二讲& 菩提心譬如小火,随所焚烧其焰转炽,菩萨菩提心火亦如是,随所攀缘智焰增长。我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有一天,很不幸的、被坏人抓去了,把他的眼睛蒙起来,拉着走过一山又一山,这个人在黑暗中被拉着走,心里很恐慌,一面走一面想他故乡的特征,决心一定要设法返回故乡;这时候刚刚好附近的寺庙正在敲钟,他听了这钟声,专心注意到钟的音质、音量,以及敲钟的速度、节拍,寺庙的钟声是十八快十八慢,暮鼓晨钟——早上先打钟再打鼓,晚上先打鼓后再打钟。他跟着坏人走了一山又一山,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坏人把蒙着眼睛的布揭开了,眼看这地方的人事物都是陌生的,唯一的记忆是沿途听过的钟声,他就想办法,很努力的取信于坏人,坏人看他表现很好就对他放松了警戒。有一天,他趁机逃跑了,一山过一山,凭着记忆,一路辨认他家乡寺庙的钟声,有的时候明明听到钟声,好高兴,可是仔细一听,只是别的寺庙的钟声,不是他家乡寺庙的钟声,他又换另外一个方向继续走,就这样子,不断的走,不断的尝试着寻找方向,每天注意听闻钟声,终于有一天,他听到那熟悉的钟声了,那节拍、速度的快慢以及音质音量,就是他家乡的钟声,他高兴的往钟声的方向跑去,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重见父母、妻子、儿女。壹、确立学佛动机请问各位,你们每一个人内心中有没有熟悉的钟声?每一个人内心的钟声都不同,这钟声代表你这一生当中的生命观、价值观——最高的生命座标。一、发增上心你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为什么要赚钱?你为什么要生活?你为什么要吃饭?你为什么……?内心深处,一定有一股力量来指引着你朝某个方向走去,学佛的人内心当中也必须有一个钟声来指引方向,在佛法来讲,也就是确立我们学佛的动机。我们讲过,人天乘只是小贵,发增上生心;这一生当中,读经、诵经、拜佛、拜山、做善事、布施、救济贫穷,如果只是希望来生大富大贵、长相庄严、眷属圆满、身心健康,发这种心去修学,叫做发增上生心,这样修的话,来生就可以得到人身,或到天堂;当然要生到天堂不是做做善事就可以了,还要修禅定、布施、持戒,如果只想得人身,持戒布施就可以了,不修禅定也没有关系。二、发厌离心如果身心、家庭、事业受到某些挫折,导致我们对人生产生一种厌离的心态,觉得做人很苦,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对人生很失望,于是你拜佛信佛学佛,觉得出现生命是痛苦,那么你发的是厌离心:讨厌这个世间、讨厌自己生命出现;如果你用这种心念来信佛学佛,即使你做了多么大的善事,诵多少经、拜多少山、拜多少佛,你最终只能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就叫二乘——声闻乘、缘觉乘,包括辟支佛或者是阿罗汉。这就是发厌离心来修一切善法。三、发菩提心最高明的学佛人是发菩提心。这生当中信佛学佛、礼佛拜佛、诵经、做善事、去朝山、布施、持戒、修禅定等等,无非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佛陀的智慧高超,悲心圆满、相好庄严,希望自己能够像佛陀有这么大的威德、功德来利益众生,希望能够帮助众生去净化身心,让众生的身心得到利益,发这种心来信佛学佛的时候,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而且能跟菩提心相应的时候,才能够成佛。还没有成佛之前,你的修学学分还不圆满,智慧的学分、悲心的学分都还不及格,那时候只能称之为菩萨。佛从哪里来的呢?从菩萨来,从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而来。菩萨从哪里来呢?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而来,从每一个人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而来,所以说“人成即佛成”。一个人把智慧、悲心净化升华到最圆满境界的时候,就称为佛陀。还没有成佛的时候,悲心还不够圆满、智慧还不够圆满,我们称之为菩萨——觉有情——觉悟的有情。贰、发菩提心因缘现在我们要讲的这个经文,是从华严经第十七卷摘录出来的,说明我们如何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因缘是什么?一、发心不断一切如来种性“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说明菩萨因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而发心,让如来的种性、成佛的种性不断,也不断自己的如来种性、不断一切众生的如来种性。信佛学佛的人,并不是永远高高在上,而是希望有一天功德、智慧圆满的时候,能具有跟佛一样的平等心与智慧。一切众生有成佛的可能性,称为“佛性”或者是“如来种性”,这只是说明人人都存在着成为如来的那种“种子”,但是如果不去修学善法,那么种子还是不会发芽成长。所以为了自己、以及为了一切众生,我们要珍惜这种成佛的种性,要发菩提心,自己鼓励自己好好修学,也期许自己能够去帮助众生,使众生的如来种性能够发芽,身心能升华净化,最后终能成佛。为了不断一切如来的种性而发菩提心,这是第一种。二、发心为能充遍一切世界“为了能充遍一切世界故,发心。”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处在凡夫地,我们每个人能力都很有限,所做的事情,只能服务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社会范围有限;如果我们能够成佛的话,就能够充遍一切世界去服务众生,因为成佛以后的服务能力较高,所以要为了充遍一切世界而发心,不单单为自己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要为服务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众生而发心。三、发心度脱一切世界众生“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不仅仅度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够了,不管他是什么种族、什么国家、什么国度,所有的一切众生,我都要跟他结善缘,利益他、帮助他,这样子来发成佛之心。四、发心悉知一切世界成坏“为了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而发心。”我们都很关心什么时候是世界末日,世界有成、住、坏、空,我想请问各位,这世界成住坏空是否一定的?没有一定!其实佛法里面并没有末世的观念,佛经没有提及什么时候世界会坏掉啦、世界会毁灭啦,佛法说:染污众生多,世界被染污了,就会毁灭。也就是说:心地不好的人多、邪知邪见的人多,世界就毁灭;如果某个世界中正知正见的人多、心地好的人多、善良的人多,这个世界就能透过永续经营的运作而永恒的保存下去。所以整个世界的命运,掌握在全体人类的手中,个人的一切靠你个人掌握,你的家庭,就靠家庭中每个分子来掌握,每个家庭兴衰,就看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大家是否一团和气、认真做事。所以佛法对世界的看法,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再过几千年、几万年,就完蛋了;佛法认为这世界成住坏空是随着众生而不断改变。我们人是正报,山河大地是依报,山河大地是依靠我们正报而转的,觉悟的众生多,发菩提心的众生多,这个世界就净化成很美好庄严的世界。可见佛法没有末世论的这种观念。华严经里就有这么一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一切人类的战争与和平、瘟疫、美好的环境,都是取决于众生心的迷惑或觉悟。五、发心悉知一切众生垢净“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你信佛、学佛、打坐,修禅定的目的是什么?你信仰宗教的目的是什么?这里就告诉你:为了悉知一切众生的垢净故。垢是指烦恼,众生的烦恼千差万别,这些烦恼要断尽,有种种不同的方法,如何去断这些烦恼,怎样才算烦恼断尽,你都必须了解,为了这目的,你要发菩提心。六、发心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为了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三有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什么叫“有”,有是有为有漏、有烦恼,一切无常。在凡夫来看,三界的一切是这样龌龊污浊,但依佛法来看:因为我们有烦恼心,所以看到的世界是这么龌龊,其实它本来也没有什么清净或杂染之分,是因为我们众生有烦恼才产生这些现象。所以,如果我们能证到诸法实相,就会发现三界的一切本来这么清净,当我们以清净心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是很美好的。七、发心悉知众生心乐烦恼习气“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了度众生,你必须了解众生的根性,知道他喜欢什么法门,他有什么嗜好,他的烦恼习气有哪些,怎样去对治他。所以你因此发菩提心来信佛学佛。八、发心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这个很不容易。你问我说:师父!你前世是从哪里来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你禅定工夫很够,就可以知道自己前生,也可以知道别人前生来世是怎样。但是请你记得,佛法不是要我们学算命,具有知前世今生的能力是为了要利益他人,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众生前世修过什么法门,有什么业障,就方便帮助他、利益他,而不是帮人算命哪,此种预知能力加上名利心就麻烦了。所以佛法要我们修智慧,并不是为了用来赚钱,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必须有智慧知道众生的过去生、今生、来生等种种的情形。如果你知道他的业报,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提升他,所以这是为了了解众生生死轮回的现象,而发菩提心信佛学佛。如果你故意的、刻意的学紫微斗数、八字去算命的话,就不属于佛法范畴了。算命准不准?会算的还有点准,因为那也是一种统计学,过去的人用生辰年月日时来排出人的命盘,那当然有他的统计学根据,不能完全予以否定;但是佛法与此不同,佛法上是修禅定智慧到某一种程度时自然了解到所有现象的始末,不必用生辰八字来推算。九、发心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众生有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有些要用方便的法门,有些要用究竟法门去度,所以菩萨为了了解众生根器不同,方便去度化他而发菩提心。十、发心悉知世界一切众生心行“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众生的起心动念,这样去摄化他就比较容易,所以菩萨因这样来发心。十一、发心悉知一切众生之三世智“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众生的智慧不同,所以“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即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这就是说:我们为了解众生的根性,知一切众生的业障、烦恼、习气等种种的不同来发心修学佛道。以上是发菩提心的因缘。请各位注意,到底我们是要先成佛再来度众生呢,还是先度众生才能成佛?有些人说要先度众生,但是你没本事怎么度众生?有些人则说要先成佛再度众生,但是请问你何时成佛?因为平时我们常听到“成佛度众生”这句话,请问各位,我们先工作才能赚到钱,还是有钱才去工作?当然是先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存钱,才能变成有钱人,不是等有钱了以后再来上班工作,当你有几千万、几亿钱财以后,你会不会再去上班?你不想上班了。所以借着利益众生这项工作,你才能成佛。但是一般人有个错误观念:我只要这样打坐啊,不断的努力打坐啊,终有一天在忽然间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才来度众生。一般人都以为成了佛之后,像佛一样有神通,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对众生的起心动念、根性、习气烦恼,都一清二楚,才来度众生。我对于这观念要澄清:“透过度众生你才能成佛,为了度众生你必须成佛。”这跟你平时所学的观念“我要成佛以后才来度众生”不同,要分辨清楚。没有度众生这个历程你就不能成佛,靠着度众生的功德,你才能成佛;为了度众生,所以你必须精进努力。譬如:你教人家不要发脾气,最起码自己不应该发脾气,你教人家不要喝酒,最起码你自己不该喝酒,你教人不要抽烟,最起码应该自己不抽烟啊,是不是?所以说为了度众生,你必须精进。你不要以为应该自己一个人到深山去修,修到成佛了再来度众生,那个观念要改变:度众生才能成佛,因为要度众生,所以我必须精进、我必须努力、我必须改变我自己、改掉我的毛病。为利益众生,菩萨就要广学一切法门,因为众生根基千差万别,不能用同一个法门来度一切众生。医院里面的医生就分内、外科,光是内科就又分成什么肝脏专科、心脏专科;就肝脏疾病来讲,还要很多种药物才能治病,是肝硬化、B型肝炎、C型肝炎……?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用一个法门就想度尽一切众生,理论上不通。众生千差万别,有些众生须要教他念佛,有些要念咒,有些要参禅,有些修唯识观,有些修法界缘起观,有些修无常观,有些修不净观,有些修慈悲观,法门千差万别。如果你懂得众生的过去生所修所学,以及他的种种烦恼、习气,那你就容易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摄化他。以上是讲菩萨的发菩提心因缘,简单提供各位作参考。叁、生哀愍心因缘下面讲到菩萨对众生生哀愍心的因缘。一、哀愍诸众生孤独无依“菩萨见诸众生孤独无依,生哀愍心。”学佛的人离不开“我”与“众生”,我们天天面对众生,众生包括你的妻子儿女、邻居,以及社会所有的众生,你每天面见的与看到的,甚至同居一个地球没缘相见的,我们学佛的人要时时注意到我与众生这个问题,思考自己该怎样面对这些众生。其次要注意我跟物的关系,我如何面对与处理这山河大地、衣食住行?还有一个是注意我跟我自己身心的关系,尤其是我的内心,我怎样安住此心、降伏此心。我们学佛总不能离开这些问题,面对众生、面对我自己内心的世界、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我怎样去认识它、了解它,而不受其影响。这一段经文就谈到我们对众生,应该如何去认识了解?然后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众生。故菩萨见诸众生孤独无依,生哀愍心。菩提心有的时候又称大悲心,也就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那种哀愍心。慈悲心在华严经里称为哀愍心,也就是拔苦与乐的心。请问各位,我们来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来?当然只是一个人来,我们都是单独来,是不是?当我们走的时候,能够去约一个朋友或最好的伴侣一起走吗?不行!来的时候一个人,走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千山我独行,无法相送,所以我以前写的一首诗中有一句:“三界流浪汉,六道独行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三界当中的流浪汉,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独来独往。当胎儿出生后,要“咔嚓”一下,把那连接母子的脐带剪断,这很有意思,你如果舍不得将脐带剪断,会导致母死子亡。同样的,我们每一个众生,生下来就是孤独无依,生是孤单的来,走也是孤独的去。众生的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地方,因为孤独所以要找伴,要找一个人来认同他,或他自己去认同人家,因此而有家庭的组成,有夫妻的结合、朋友的结合。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偏偏众生最怕孤独。菩萨见到众生这样糊里糊涂的来、糊里糊涂的去,孤孤单单一个人来、也孤孤单单一个人去,所以生哀愍心、悲悯心,希望去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能学习菩萨这样的觉悟,就不怕这份孤独。所以为了解决孤独这个问题,我们要发菩提心,因为我们本身是孤孤独独来去的,如果我们能觉悟、能有智慧,这种孤立感就消失了。因为我们没有智慧,当我们来的时候,迷迷糊糊来,走的时候要到哪里去也不晓得,所以我们会害怕。古代帝王去世时为了解决这种孤单的恐惧,就连妻子佣人一起活埋,从古代埃及金字塔里面,以及中国出土的皇帝陵寝里面都可以找到这些将人活埋陪葬的证据,因为他怕孤独呀!讲一个故事给各位提神提神。话说某个有钱的老板,他的公司里面有个脑筋比较差一点的人,这个人实在是太笨了、太差劲了。老板就送一副拐杖给这个笨人:“你尽量去找,找到比你笨的人,你的拐杖就送给他。”这笨人也不知道什么叫笨不笨,反正老板拿一根拐杖给他,他就收起来了,找了好几年,老是送不出去。有一天老板得了重病,医生吩咐他要处理后事,他就赶紧把财产分出去,这份给妻子,这份给儿女,那份给谁?也分一部份给他的工人,说:“我将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旅行。”工人就问:“老板,你要到遥远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他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名字叫遥远的地方。”“老板,我陪你去好不好?我是你的工人,最起码可以帮你背背包,沿途帮你打点吃的、穿的、用的、睡的问题,我看你什么都没带,难道你就这样走吗?”“对,我自己一个人去,你们把这份产业好好守住就好了。”工人说:“哦!我找到一个比我更笨的人了!”赶紧进去把拐杖拿出来送给老板:“你前几年要找一个比我更笨的人,现在我找到了!竟然有一个人要去旅行,却连目的地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又不要我陪你去,连吃的、穿的、用的、睡的,都不带,你不是比我笨吗?我把拐杖送给你吧!”我们跟这故事中的大老板差不多喔!我们不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走,连我们将去到哪个地方都不知道,我们大家跟这大老板是半斤八两,差不多啦。众生在这生死大海中,竟然是如此孤独无依旁徨。二、哀愍诸众生贫穷困乏“见诸众生贫穷困乏,生哀愍心。”这个地方是形容词,形容从智慧福德来跟佛比较时,我们是很穷困贫乏的。我们缺乏智慧,对生死真相不明白,对这个宇宙的万象不了解,使我们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我们被生老病死、穷通夭寿等种种现象迷惑了,所以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的在六道当中沉沦。由于缺乏智慧、缺乏悲心、自私自利,凡事总以我为第一,自己肚子痛赶紧找医生,如果父母亲头痛的话明天再找医生就好了,是不是?众生的毛病,自己稍微有一点不对劲就紧张得不得了,如果别人有病痛的话,就叫他要多忍耐一下,这就是缺乏悲心,也是一种比较心、不平等心。菩萨则是见诸众生贫穷困乏,生哀愍心,立志要好好修学度众生。三、哀愍诸众生三毒火然“见诸众生三毒火然,生哀愍心。”三毒指贪、瞋、痴三毒。众生被贪瞋痴所束缚,身心不得自在,好像陷于正在燃烧的火焰中,痛苦不已,菩萨见了众生这种苦恼,也生哀愍心。佛法里面有一种“慈忍”的修行法门,如果众生对我们发脾气,对我们不礼貌,我们应该观想:众生被内在三毒所逼迫,以致产生这种行为,对我们不礼貌,甚至伤害我们,这人很可怜,做烦恼的奴隶、被烦恼所支配,他的本心、本性不是这样的,只因烦恼的贼逼迫他作出这种不当的行为、做出这种傻事。我们要怜悯他做这种坏事很可惜,同情他原谅他,而不是恨他。四、哀愍众生诸有所系闭“见诸众生,诸有牢狱之所禁闭,生哀愍心。”佛法里面有些字包括的内容很广,这里的“有”表示欲界、色界、无色界,刚才我们谈到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这个世界就叫做欲界,如果断了男女欲望时,就不再在欲界出现生命,若又有禅定工夫,就在色界出现生命,禅定工夫再深一点就变成无色界受生,只是定力深,一定几千万年而已,如果没有智慧,定力一退,还是跟凡夫无差别。我们众生始终都被欲界、色界、无色界牢牢的控制住了,所以等于坐在牢狱当中。各位,你们有没有觉得我们正在坐牢狱?你说:我很自由啊!每天都是上班、工作,我想到台北就到台北,想到台南就到台南,想到国外就到国外,我很自由啊!表面很自由,可是我们内心有没有自由?一点都不自由,我们来试试看好不好:我说某某人哪!你穿的衣服好漂亮,你马上很高兴;我说你这头发花了多少钱作得这么漂亮,你一听也好高兴;我说某某人你穿这衣服好土,你留这头发土得不得了,你这长相真见不得人,走路的样子实在太难看了;某某人哪!我看你这种长相有点像小偷,“贼仔面,贼仔面”——台语,哦!在这么多人的面前,竟然说我长得像小偷,说我穿的衣服很土,你一定要难过好几天,那不是被绑着了吗?别人的一句话就把我们绑得死死的,何况每天面对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把我们众生捆绑得死死的,使我们身心不得自在,就叫做“诸有牢狱之所禁闭”。有一次我到嘉义、云林、虎尾等地的监狱去弘法,我说:“兄弟们!你们在里面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们就比外面,意思是能够飞出去最好。我说:“飞出去以后又怎样?”他们说:“飞出去就自由了。”我说:“不见得!你在这里身虽不自由,但可以学习让你的心自由。在外面是身自由。但你的心却常常不由己。”人在欲界,身不由己,见到财、色、名、食、睡,就起心动念想去求取,也是身心不自由,等于在坐牢!当我们还没有开智慧的时候,我们还是坐在诸“有”牢狱之中,所以你随时随地要警惕自己不可踏入牢狱之中,知道吗?当别人骂你笨蛋时,你只要笑一笑就好了,你不要因为这一句笨蛋就三天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那可麻烦了,随时随地让自己去坐烦恼的牢狱,太不值得了。菩萨见诸众生,经常被三有的监牢所系缚,所以生哀愍心。五、哀愍诸众生烦恼覆障“见诸众生,烦恼稠林,恒所覆障,生哀愍心。”一切众生有种种诸烦恼,包括贪、瞋、痴、慢、疑、二见、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等。菩萨见众生被种种的烦恼所覆障,不见诸法的如实相,所以生哀愍心。六、哀愍诸众生不善观察“见诸众生不善观察,生哀愍心。”众生没有智慧,不善于观察身心宇宙的如实相,所以被这宇宙的万象所迷惑而团团转,所以菩萨生哀愍心,誓愿救拔。七、哀愍诸众生无善法欲“见诸众生无善法欲,生哀愍心。”请问各位,“欲”好不好?欲望好不好?其实欲望的本质是中性,没什么好或不好,全看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而定,你希望能够成佛度众生,希望利益众生,希望有智慧,这叫“善法欲”,是好的;你希望赚很多钱,然后吃喝玩乐,整天无所事事、有人侍候你,希望有了钱讲话会大声一点,爱面子、虚容心,讲究个人的享受,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这就是恶,就是不好的。在佛法修学过程中,一般人常误以为信佛学佛就是断去一切的欲望,若一点欲望都没有了,就会成佛。这观念不对哦!有些生物、有些植物人并没有明显的欲望表达,但他有没有成佛?植物人没有男女欲望,也没有男女行为,是不是?可是他八识田中的欲望种子并未枯死,可见并非一切欲望都没有了就会成佛,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动手术去除大脑、去除性腺,使没有思想、没有男女欲,不是这样的。佛法说:一切善法、一切善功德,都是从“善愿”而生的,你如果连这种善愿都没有的时候,就不能成佛。请问各位,成佛度众生是不是欲望?也是欲望,但是我们讲好听一点叫“善愿”,又叫“善法欲”,知道吗?如果你赚了钱,吃、喝、嫖、赌做坏事,那是欲望无穷,在欲海中沉沦。众生拼命赚钱吃喝玩乐,为了享受感官的刺激,那是无善法欲,很可怜,值得我们同情。所以菩萨见诸众生无善法欲,生哀愍心。八、哀愍诸众生失诸佛法“见诸众生失诸佛法,生哀愍心。”菩萨见众生在三界六道当中,头出头没,没有正法让他觉悟,所以生哀愍心。尤其在这个时代,有些法门看起来是佛法,但不是真正的佛法,什么分身、放光、神通、养小鬼,不管你把自己搞得多么有名气,多少人去求你,这些都不是佛法,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你说放光神奇吗?买一个灯泡,将电插下去,就大放光明了嘛,可以二十四小时都放光,随便抓一只萤火虫都会放光;我们不否认生物界有放光的现象,但是放光对我们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佛法不是讲蛊惑人心、千奇百怪的技巧,神通与神经只差一个字,跟神奇也只差一个字,神奇、神通、神经都只差一个字,众生如果没有善根智慧,遇到越神奇的东西就越欣赏,甚至因而造业受罪沉沦。最近美国就有某个教派,在加州一个农场集体自杀,好像有三十几个人,二十几具是女尸,十几具是男尸,都穿同样的制服,他们认为,这样一起死亡就可以到天堂去。过去在瑞士也曾有集体自杀的例子,叫太阳神教。菩萨见众生在这时代常常会迷于奇奇怪怪的信仰,不能相信正法,因此生哀愍心。九、哀愍诸众生随生死流“见诸众生随生死流,生哀愍心。”众生造了业当然要受报,造福报就来投胎做人,迷迷糊糊的工作赚钱、养家养孩子,很快的就这么过了一生,然后无奈的去世了,又投胎转世,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随着生死大流漂泊。我常讲:有善根的人,就是不甘心这辈子糊里糊涂来,又糊里糊涂走,就是不希望自己千生万世都这样迷糊的来来去去,所以信佛学佛、勇猛精进。不努力修学的话,我们还是跟俗人一样的“随生死流”漂泊下去;我们就是不甘心这样子,才会信佛学佛;菩萨就是因怜悯众生随生死流,而发心修学种种法门救度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寺庙重建如何交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