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13章55节12:38-40节讲道

&&&&马可福音(&货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作品背景/《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
 一、作者:马可&&& (一)历史学家当时引述在左右所写的一份作品,要点如下:&&&&&&& 1.马可是的(interpreter),此字意义可能是比较广义的。马可可能是中心的传达者、代言人、或代笔人。&&&&&&& 2.马可由彼得那里得到关于耶稣基督的言行资料,也很准确的写下来,虽然他并没有依照一定的次序而写。&&&&&&& 3.虽然马可没有亲自跟随过耶稣,却是彼得的。&&&&&&& 4.马可曾根据彼得的见证及回忆按照读者或听众的需要而编写。但是所写成的并非是耶稣语录的整套系统。&&&&&&& 5.马可并无任何可责之处,因为他将所能记得的都写了下来,并尽量小心不遗漏任何事件以及不说虚假的事。&&& (二)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四章10节),很早就参加了对外的宣道工作(十二章25节),并与保罗、巴拿巴及路加等人同工。&&& (三)马可参与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的行程,但在脱队,返回自己的家——耶路撒冷(十三章)。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拒绝马可参加,原因是因为马可脱队过,于是巴拿巴与保罗分开。后开保罗在中赞誉马可,并期望他能陪伴左右。显然马可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已经有相当的改变了。
& 二、写作日期:六十五年左右。& 三、写作地点:罗马。& 四、写作特点:&&& (一)著重于耶稣基督的受苦。&&& (二)书中充满了各样的「动作」。&&& (三)本书的是十章45节。&&& (四)本书的对象应该是外邦人(非),而且很可能是给罗马的。
作品简介/《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中未提到作者的名字,但从第一世纪起,就已经有人指证写了福音书,传统一直认定本书是他写的。马可又名约翰(使徒行传第12章25节),家乡在,家境富裕。有人猜测他母亲认识,就是在他家进用的,前门徒祷告的地点也在他家(使徒行传第1章13节),耶路撒冷曾以他家为总部,彼得出监时也先到他家去(使徒行传第12章12节)。果真如此,则马可在教会刚开始时已经熟识信徒领袖了。
马可的表兄是(第4章10节),巴拿巴信主之后奉献了家产,后来就专心从事福音工作。他把马可带到(马可福音第12章25节),又带马可往小亚西亚从事游行布道(马可福音第13章5节),但不久之后马可便因故返回耶路撒冷(马可福音第13章13节),
圣经《马可福音》中的地图此事使得同行的保罗相当不满(马可福音第15章37-39节)。耶路撒冷会议后,巴拿巴又带马可往传道(马可福音第15章39节),从此关于马可的记载就暂时消失。
书第4章10节证明后来马可曾与保罗同在罗马,提摩太后第4章11节保罗也说马可“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可见马可必是颇有长进。当时马可可能与彼得在一处(彼得前书第5章13节),传说他后来建立了的众教会,并在主后68年殉道于此。
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最早写成的书,传统认为马可在主后六十年左右于写成,马可虽然不是之一,但对耶稣生平必是耳熟能详,加上当时他与彼得同在一处(也有人认为他是在彼得殉道后才写的),把彼得的宣讲记录下来,所以他的记录是极为可靠的。当时罗马信徒正遭逼迫,马可平实地写下主降卑的生涯,其中不乏舍己的呼吁(马可福音第8章34节-38节、第10章38节、第13章9节-13节)。他用心解释犹太的传统及词汇(马可福音第7章24节、第15章42节、第3章17节、第5章41节),时而选用化的词句,文章简洁清晰,以顺应罗马人的习惯,以玫本书迅速流传在外邦教会中。
特色重点/《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要向罗马信徒说明耶稣是降卑的神子。书中一开始就指明耶稣是神的儿子(马可福音第1章1节),书中又一再重复(马可福音第1章11节、第3章11节、第5章7节、第9章7节、第14章61节、第15章39节)。但是马可不但强调耶稣是神的儿子,也强调他是降卑成为仆人的儿子。他没有记载主的家谱,主出生受朝拜,主的童年。其中没有多记主的教训,对主的称呼也少用“主”而多用“夫子”一词,也极少直接引用旧约中关于主的预言,这些都像是在描述较卑微的人。由于教训不多,所占的比例相对就提高了;而且本书中“立刻”或相近的词共出现了四十次,比其它多得多,这些都可看出马可所要描述的主是充满服动的
清朝时传入中国的《马可福音》主。
马可福音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它没有记载耶稣的生平,仅只记载了耶稣作为上帝仆人的所行和他的侍奉。这部福音书的叙述是简明扼要的。在经文的前言部分,马可只用了13节介绍这部福音的要点和主题,而且也包含了耶稣的公开传道的预备期。马可着重强调的是耶稣做为神的仆人的所行,而不是他的教导,马可只引用了基督的35个比喻之中的四个比喻,相比之下,马太福音引用了18个比喻,马可福音的主题是耶稣基督作为神仆人的侍奉。在马可福音中耶稣被描述成神的仆人和救主,他服侍人并且顺服天父的旨意,甚至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做了。
既然多记载行动,较少记载话语,马可对事迹的描述就格外生动,他常用进行式的动词,使人的脑中自然浮现当时的图画;他也常描写目击者的反应,如“惊讶”,“惧怕”,“稀奇”等情绪的字眼就用了至少二十多次。马可对生平的介绍如此生动简洁,以致许多都建议初读圣经的人由马可福音开始读,读者不必知道很多背景即可领会书中含意,此建议不失为良好参考。
作品大纲/《马可福音》
壹、耶稣传道之始 (一章1-13节)& 一、约翰的传道 v1-8&&&&& ○三章1-12节、三章1-9节、15-17节、一章19-28节。&&& (一)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是应验了先知的预言,有人先来预备道路。 v1-3&&&&&&&&& ●「耶稣」:就是「」的意思,「约」指耶和华,「书亚」是动词的祈使语气,意思是「帮助」。意思就是「耶和华啊,帮助我!」。&&&&&&&&& ●「基督」:这字的希伯来文和亚兰文是「弥赛亚」或「者」的意思。&&&&&&&&& ●「福音」:好消息。&&&&&&&&& ●「记著」:原文是现在式的「写」,强调过去的动作所造成的持久果效。暗示文件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以赛亚」:有些抄本没有指明是「以赛亚」,这可能是后来修正的结果,因为第二节中有一部份是玛拉基书的经文,而主要部份仍然是以赛亚的经文。这样把两个先知的话组合的事情,在犹太的文献中是常见的。&&&&&&&&& ●「预备」:「预备」、「提供」、「建造」。&&&&&&&&& ◎「预备道路」:这是东方王侯出游的惯例,要派遣先锋预告他们的来临,并且会为这些王侯填平坑洼、铲平山丘,修直道路。
(二)施洗约翰应验了预言,成为开路先锋,传悔改的洗。 v4-8&&&&&&& 1.施洗约翰的工作地点:旷野、约但河边。 v4&&&&&&& 2.施洗约翰的工作重点:传悔改的洗礼。 v4&&&&&&&&& ●「传」:「宣告」。&&&&&&&&& ●「悔改」:主要意义是「改变心思意念」。&&&&&&
在旷野里施洗的约翰&&& ●「使罪得赦」:「使」这个字原文不一定解释成「达到....目的」,比较好的翻译也许是「关于」或者是「由于」。&&&&&&&&& ●「洗礼」:当时如果外邦人想改信犹太教,犹太人就替他们施行这种象徵意义的洗礼。&&&&&&& 3.施洗约翰的工作果效: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都受影响。 v5&&&&&&&&& ●「承认」:公开承认。&&&&&&& 4.施洗约翰的生活方式:穿毛织的衣服,腰束皮带,吃、。v6&&&&&&&&& ●「蝗虫」:虽然今日有人想要证明「蝗虫」是一种豆类,但此字实际上就是指「昆虫」,可以做为食物。蝗虫被烤乾、晒乾并压碎后与面粉和水混合后可以烘成饼乾。&&&&&&&&& ●「野蜜」:「」,可以在犹大旷野的岩石隙缝中找到。
&&&&&&& 5.施洗约翰的传道内容:有一位更尊贵的要来,他要用圣灵施洗。 v7-8&&&&&&&&& ●「来」:原文是现在式,强调其「即刻性」,表示很快就将来到。&&&&&&&&& ●「在我以后来的」:是一专门术语,特指拉比圈中的师徒关系。因此施洗约翰有可能是说要来的那一位是我的跟从者。&&&&&&&&& ●「解鞋带」:指最低贱的服事,这件工作连希伯来奴隶都不必为主人做。&&&&&&&&&&◎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在犹太古史中记载有施洗约翰的事迹,与新约圣经所记相近。
& 二、耶稣受洗 v9-11&&& ○马太福音三章13-17节、路加福音三章21-22节&&& (一)耶稣由加利利的来到受约翰的洗。 v9&&& (二)受洗后和都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 v10-11&&&&&&&&& ●「一....就」:「立即」的意思,此字是马可福音常出的字(出现四十多次)。&&&&&&&&& ●「裂开」:指衣服或幔子的撕裂。&&&&&&&&& ●「鸽子」:其他犹太文学记载中很少有把圣灵和鸽子连在一起的记载。&&&&&&&&& ●「爱」子:含有「独特」、「唯一」之意。&&&&&&&&& ●「喜悦」:「衷心喜悦」、「心里认为好」之意。& 三、耶稣受试探 v12-13&&& ○马太福音四章1-11节、路加福音四章1-13节&&& (一)耶稣到旷野受试探是圣灵的催促与带领。 v12&&&&&&&&& ●「催」:丢出去、赶出去、遣开去。&&& (二)耶稣在旷野四十天,受撒旦的试探。 v13&&&&&&&&& ●「试探」:试验。
&&&& ☆路加福音四章3-13节中的试探内容详细记载&&& (一)第一次试探 v3-4&&&&&&&&& 1.试探:要耶稣以神儿子的身份,把石头变为食物。& v3&&&&&&&&& 2.回应:食物不是唯一的要素,上帝的话也是人生活的要素之一。亦即他不应该单单倚靠自己的身份来为自己行神迹。 v4耶稣八章三节的经文来抵挡的试探。
&&&&&&&&&&& ◎这试探引诱耶稣不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单单因为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就决定行神迹来解决自己饥饿的问题。基本上和中对、的引诱相当,就是期盼自己能脱离上帝的心意,自己决定一切。而当日亚当的环境优渥,耶稣的环境却是饥饿艰困,其间的&成败差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耶稣并不否认人对食物的需要,这是我们思考时不能偏废的。
&&& (二)第二次试探 v5-8&&&&&&&&& 1.试探:要耶稣用拜撒旦的方式来换取全世界的荣耀。 v5-7(耶稣本来是要用受苦与死亡来赢得荣耀的)&&&&&&&&& 2.回应:唯有上帝是应当敬拜的。耶稣引用申命记六章13节。 v8&&&&&&&&&&& ◎这试探引诱耶稣不要用的巨大代价(可以看看耶稣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来赢取荣耀,而透过向撒旦屈膝的简单方式换得荣耀。
&&& (三)第三次试探 v9-12&&&&&&&&& 1.试探:要耶稣用神儿子的身份,测试上帝的保护与应许。 V9-11&&&&&&&&&&&&&&&&& 引用诗篇九十一篇11-12节,却歪曲了诗中的原意。&&&&&&&&& 2.回应:不可试探上帝。 v12&&&&&&&&&&&&&&&&& 耶稣引用七十士译本申命记六章16节。&&&&&&&&&&& ◎这试探引诱耶稣测试上帝的保护与应许,当耶稣一跳下去,就显示耶稣并不是真的相信上帝会在必要的时候保护他,所以他必须在不必要的时候测试一下证明给别人以及自己看一看。
贰、在加利利的工作(一章14节到七章23节)& 一、基督在加利利开始传道(一章14-15节)&&&&& ○马太福音四章12-17节、路加福音四章14-30节、约翰福音四章43-45节&&& (一)时间:约翰下监以后。 v14&&&&&&&&& ●「下监」:被捉拿。&&& (二)地点:加利利& v14&&& (三)传讲内容:日期满了,神国近了,当悔改信福音。 v15&&&&&&&&& ●「近了」:原文时态表示「已经很靠近、却还没有完全抵达」的意思。&&&&&&&&& ●「神的国」:主要是指「上帝的主权临在」。&&&&&&&&& ◎耶稣到加利利跟约翰被抓拿可能有关系。根据约翰福音,耶稣到加利利前曾经到比利亚、加利利、犹太和等地传道。
& 二、第一批门徒的呼召(一章16-20节)&&&&& ○马太福音四章18-22节&&& (一)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先呼召两个渔夫西门和安得烈。 v16-18&&&&&&&&& ●「撒网」:指在船的两边下网。&&&&&&&&& ●「来跟从我」:是「来!跟从我」的意思,在当时有「来作我的门徒」的意思。&&&&&&&&& ●「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直译是「我要使你们成为得人的渔夫」。&&&&&&&&& ●「舍」:「留下」、「离开」。&&& (二)又呼召两个正在补网的渔夫雅各和约翰。 v19-20&&&&&&&&& ●「补网」:修复鱼网的意思,为下次的打鱼做准备。&&&&&&&&& ●「招呼」:原文的意义是呼召与选召。&&&&&&&&& ◎依照约翰福音的补充,我们知道彼得和安得烈原来都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已经跟随耶稣一年左右,他们并目睹耶稣施行第一个神迹,后来才返回渔业。
& 三、在会堂赶鬼(一章21-28节)&&&&& ○路加福音四章31-37节&&& (一)地点:迦百农的会堂。 v21&&&&&&&&& ●「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西北岸,那时是蓬勃的市镇及交通要塞。&&&&&&&&& ●「会堂」:一般认为是西元前第六世纪犹太人被放逐到巴比伦后才产生的。会堂主要扮演三方面的角色:崇拜、教育、社交活动。会堂是犹太人生活的中心。&&&&&&&&& ◎耶稣到达前,已经在外面游行传道一年了。&&& (二)时间:。 v21&&& (三)众人的反应:稀奇耶稣的教训,因为耶稣的教训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一般的经学教师。 v22&&&&&&&&& ●「希奇」:被某种强烈的情绪给击昏了头。&&&&&&&&& ●「文士」:主要的任务是对圣经的研究、讲解和教导,尤其是对律法的解释与判断。&&& (四)主要人物:一个被污鬼附著的人。 v23&&&&&&&&& ●「污鬼」:污灵。&&& (五)污鬼的反应:承认耶稣是神的圣者,质问耶稣是不是要来灭他们。 v24&&&&&&&&& ●「上帝的圣者」:「The holy one of God」,基本上与「上帝的儿子」或「至高上帝的儿子」意义相近。&&&&&&&&& ●「我们与你有甚么相干」:意思为「我们与你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为什么你要干涉我们」、「别多管闲事」。&&&&&&&&& ◎「我们」:显然污鬼不指一个。
&&& (六)耶稣把鬼赶出去,众人惊奇污鬼居然被赶走。 v25-27&&&&&&&&& ●「不要作声」:是一个强烈的命令,要对方住嘴。&&&&&&&&& ●「抽疯」:「抽筋」。&&&&&&&&& ●「喊叫」:发出尖叫声。&&&&&&&&& ●「新」:不指表示时间上的新,更重要的是指一件事情在本质上的与众不同。&&&&&&&&& ◎耶稣要污鬼不作声,可能跟要避免狂热的弥赛亚崇拜有关。
&&& (七)影响:耶稣的名声传遍了加利利。 v28
耶稣的神迹
& 四、医治西门的岳母(一章29-31节)&&&&& ○马太福音八章14-15节、路加福音四章38-39节&&& (一)离开会堂后,耶稣和几位门徒进入西门和安得烈的家。 v29&&& (二)耶稣拉西门岳母的手、治好她的病。 v30-31&&&&&&&&& ◎耶稣在温暖亲切的搀扶中医治了西门岳母的热病。&&&&&&&&& ◎西门的岳母被医好了以后立刻起来服事耶稣,我们领受了上帝的恩典,是不是也回应以服事呢?
& 五、替群众治病(一章32-34节)&&&&& ○马太福音八章16-17节、路加福音四章40-41节&&& (一)时间:安息日后,天晚日落时。 v32&&&&&&&&& ●「天晚日落」:安息日是周五晚上六点到周六晚上六点,因此这时安息日已过,人可以自由行动。&&&&&&&&& ●「带」著:原文时态显示病人是继续不断的被带到耶稣跟前来。&&& (二)许多病人和被鬼附的都到耶稣面前,许多人都聚集在耶稣那里。 v32-33&&&&&&&&& ●「门口」:应该是指彼得家的门口。&&& (三)耶稣医病、赶鬼并禁止鬼说话。 v34&&&&&&&&& ●「鬼认识他」:有些抄本作「鬼认识他是基督」。&&&&&&&&& ◎耶稣禁止鬼说话的理由应该是为要避免狂热的弥赛亚崇拜。
& 六、走遍加利利传道(一章35-39节)&&&&&&& ○路加福音四章42-44节&&& (一)次日清晨,耶稣天未亮就到旷野去祷告。 v35&&&&&&&&& ●「旷野」:应该指「偏僻的地方」。&&&&&&&&& ◎耶稣前一天医好一个城市内所有的病人,想必也应该疲倦了,可能也很晚睡,却在一早就起床祷告。
&&& (二)西门和同伴找到耶稣,表达众人正找耶稣。 v36-37&&&&&&&&& ●「追」:意思是「紧跟著后面追逐,跟踪下去」。&&&&&&&&& ●「众人都找你」:似乎有责备的意思,他们可能认为耶稣理当继续留下来服事众人。
&&& (三)耶稣的回应是要离开当地到其他地方,目标是四处传道,耶稣以传道为&&&&&&&&& 自己的主要工作。 v38-39&&&&&&&&& ◎耶稣显然拒绝了名利声望的诱惑,不以一地的神医布道家为满足,而选择了四处传道的生活,因为他认清楚自己来世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传道」。行神迹、医病、赶鬼都不是首要的工作。这样的选择&,是不是让这世代过度追求神迹奇事的基督徒可以有所思考?
& 七、洁净长大麻疯的人(一章40-45节)&&&&& ○马太福音八章2-4节、路加福音五章12-15节&&& (一)人物:一个长大麻疯的人。 v40&&&&&&&&& ●圣经中的「大麻疯」是一种,泛指各种慢性皮肤病,当然也包括今日医学上的。对于此病症的规定,可参考利未记十三、十四章。而一般文士所定的规定比更严格,一般人如果不小心靠&近他们,也会被算为不洁净,因此一般人总是尽量避开他们。
&&& (二)麻疯病人举动:跪下、求耶稣,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 v40&&&&&&&&& ◎这人相信耶稣有能力使他洁净。而且这人的祷告显示他对上帝主权的尊重,与今日许多基督徒的作法回异。
&&& (三)耶稣的反应: v41,v43&&&&&&&&& 1.动了慈心。 v41&&&&&&&&&&& ●「动了慈心」:有些抄本作「动怒」。如果是动怒的话,显然也不是为病人的行径,而应该是对麻疯病本身。&&&&&&&&& 2.伸手摸麻疯病人。 v41&&&&&&&&&&& ◎大麻疯病是当时被视为不洁的病(利未记十四章),耶稣冒著被传染以及礼仪上不洁的危险去触摸病人,他本不需要如此麻烦,却愿意同时医治病人的心灵。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人没有人愿意摸他,他一生都必须面对隔离与他人的厌弃,到耶稣面前不过像乞丐想恳求王的怜悯,我们可以想像耶稣摸他时,他心灵的震撼。耶稣的爱也在这样禁忌的触摸中表达无遗。&&&&&&&&& 3.说「我肯,你洁净了吧」。 v41&&&&&&&&&&&& ◎耶稣在此也不否认他拥有权柄,可以医治这人的病。一般先知应该会以上帝的权柄来执行神迹,而耶稣并非如此。
&&&&&&&&& 4.严严嘱咐不要为他传扬名声,尽上应尽的礼仪。 v43&&& (四)结果: v42,v45&&&&&&&&& 1.大麻疯立刻好了。 v42&&&&&&&&& 2.那人把神迹传扬开,使耶稣不能明明进城,人群开始追随耶稣。 v45
&&&&&&&&& ◎耶稣要避开狂热的弥赛亚崇拜,因此嘱咐这人不要宣扬,想不到这人没有智慧的感恩居然阻挠了耶稣的工作,我们实在应该小心过度而不智的热心可能反而会坏了大事。
& 八、医治瘫子(二章1-12节)&&&&& ○马太福音九章1-8节、路加福音五章17-26节&&& (一)地点:迦百农的房子里。 v1&&& (二)很多人聚集听耶稣讲道,以至于门前都没有空地。 v2&&& (三)人物:四个人抬一个瘫子来找耶稣。 v3&&& (四)因为挤不进去,这些人就拆通屋顶,把瘫子放到耶稣前面。 v4&&&&&&&&& ●「不得近前」:直译是「不能带到他的面前」。&&&&&&&&& ●「拆了屋顶」:巴勒斯坦的屋顶多是平的,屋旁有梯级可上去。这些屋顶是用瓦块或树枝和黏土混合盖成的,因此易于拆通。&&& (五)耶稣宣告瘫子的罪赦免了,引起文士的议论与批判。 v5-7&&&&&&&&& ●「你的罪赦了」:原文的时态表示「在这个时刻被赦免了」。&&&&&&&&& ●「僭妄」:「亵渎」。&&&&&&&&& ◎由此看来,「罪」可能是这个瘫子的病因。
&&& (六)耶稣质问文士,并说明他宣告赦罪的目的。 v8-10&&& (七)耶稣行神迹医好瘫子。 v11-12&&&&&&&&& ◎以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宣布某人的罪获得赦免很容易,因为无从对证。&&&&&&&&&&& 但叫瘫子起来行走比较困难,因为结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耶稣在此藉&&&&&&&&&&& 著医治瘫子的神迹,表明他有神的权柄,能赦免人的罪。如果耶稣真的亵渎上帝,上帝就不会给他力量行后面的神迹了。&&&&&&&&& ◎瘫子得医治的关键是:1.抬他的人及他都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2.他们采取行动把瘫子抬到耶稣面前。& 九、耶稣与利未(二章13-17节)&&&&& ○马太福音九章9-13节、路加福音五章27-32节&&& (一)耶稣呼召利未,利未就由收税的地点起来跟随耶稣。 v13-14&&&&&&&&& ●「利未」:又叫「马太」,「马太」是「神的恩赐」的意思。&&&&&&&&& ●「税关」:收税的地点。可能设在海边或大路边,以便向往来商家徵收路税、营业税或关税等。
&&& (二)耶稣参与利未家里的宴席,与收税者和罪人同席。 v15&&&&&&&&& ●「税吏」:专为罗马帝国徵收税款(如关税、路费)的犹太人,常讹诈人以饱私囊,并因其与外邦人常有来往,故于宗教上而言视为不洁,与妓女、罪犯同列。&&&&&&&&& ●「罪人」:可能指:(1)生活邪恶、违背旧约道德律法的人。&&&&&&&&&&&&&&&&&&&&&&&&&&&&&&&&&&&&&&&&&&&&& (2)不守文士、法利赛人所定礼仪规条的人。
&&& (三)文士质疑耶稣与罪人混杂,耶稣说明他来是要召罪人。 v16-17&&&&&&&&& ●「法利赛人」:字义是「分离者」,当代法利赛人的人数大约有六千,散布在整个巴勒斯坦。他们是会堂里的教师,人们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护卫者,监管人们正确的遵行律法。他们认为传统上对律法的解释和规条,具有实质上和圣经同等的权威。&&&&&&&&& ●「一同吃饭」:对当时的犹太人而言,「与人同席」的举动背后有其特殊的含义,表示把平安、信任、原谅给予同席的人。人们藉著同桌吃喝,建立交情、表明互相的接纳。&&&&&&&&& ●「康健的人」:指「强壮的人」。&&&&&&&&& ●「召」:「呼叫」、「邀请」。&&&&&&&&& ◎然而我们深深的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健康的人,也没有义人,只有自以为义的人。也因此只有知道自己有问题的人才懂得回应耶稣的呼召,恳求耶稣的医治,麻木无知而自以为义的病,恐怕是最为危险的一种病。福音的本质不是在告诉人他是没有病、没有罪的,而是要人知道自己的病与罪,进而到上帝面前来求医治求怜悯而得到救恩。知道自己的罪,是进入上帝恩典的第一步。
& 十、论禁食(二章18-22节)&&&&& ○马太福音九章14-17节、路加福音五章33-39节&&& (一)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禁食,他们质问耶稣其门徒为何不禁食。 v18&&&&&&&&& ●「禁食」:摩西律法规定百姓一年一次(赎罪日),表示为罪痛悔。(利23:27)日后犹太人增添了其他纪念国难的禁食日。(斯9:31;亚7:5;8:19 )耶稣时代人一周禁食两次,在周一和周四禁食。施洗约翰的门徒亦用禁食表明他们悔改的心志。
&&& (二)耶稣以现在新郎同在,所以不需要禁食来回应。 v19-20&&&&&&&&& ●「陪伴之人」:字面意义是「新郎的儿子」,指的是婚礼上的客人或伴郎。&&&&&&&&& ●「新郎」:耶稣自称新郎,可能是把自己看为是旧约和西阿书中的「新郎」(和西阿书二章19节),就是与以色列人立了约的神。另外施洗约翰也称耶稣是新郎(约翰福音三章29节)。&&&&&&&&& ●「日子」、「那日」:「日子」原文是复数,「那日」原文是「单数」,应该都是指耶稣死后的一段时日而言。&&&&&&&&& ●那日他们就要「禁食」:原文是未来式,只是陈述一件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且不是「被动」,也没有强调「为自己禁食」,因此不是一个命令,而是耶稣对未来的一个预言。&&&&&&&&& ◎当耶稣与门徒同在时应当欢喜快乐,而非禁食。但当耶稣离开他们之时,禁食是合宜的表现。&&&&&&&&& ◎显然法利赛人以禁食为敬虔的应有表现,而不顾禁食应有的内涵。但耶稣的回答显示他深知禁食的内涵。如果不是真心的伤心,又何必装成吃不下饭呢?
&&& (三)新旧难合,旧传统不能承受新生命。 v21-22&&&&&&&&& ●「新」布:「还没有缩过水的」、「新的」。&&&&&&&&& ●「新布与旧衣服」:旧衣服已经缩水过了,而新布还没有缩过水,所以补再一起时,新布将缩水把旧衣服抓破了。&&&&&&&&& ●「带坏」:「撕」、「扯」。&&&&&&&&& ●「新酒与旧皮袋」:当时用羊皮袋装酒,当新鲜的葡萄汁成酒时,会产生气体,而新皮袋可随著伸展膨胀。但旧皮袋是已经膨胀过的,所以会被胀破。&&&&&&&&& ●「裂开」:「扯破」的意思。&&&&&&&&& ◎这些比喻都是表示耶稣带来的新启示是与传统的「仪式主义」不合的。然而传统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惊人,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传统。我们有什么传统是敌对真理的吗?
& 十一、安息日争论(二章23节到三章6节)&&&&&&& ○马太福音十二章1-14节、路加福音六章1-11节&&& (一)安息日时门徒掐了麦穗,法利赛人因此质问耶稣。 v23-24&&&&&&&&& ●「掐麦穗」:这件事本是被许可的(申命记廿三章25节),但在法利赛人眼中,掐麦穗等于「收割」,即犯了安息日不可做工的条例(卅四章21节)。这应该是小麦的麦穗。
&&& (二)耶稣以大卫的事件来回应法利赛人。 v25-26&&&&&&&&& ●放在圣所金桌上的,每安息日要换上新的,而旧的撤下后便给做食物。大卫及随从违例吃陈设饼一事(上二十一章1-6节),表明照顾人的需要比墨守陈规更重要。&&&&&&&&& ◎显然耶稣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律法虽然很重要,但是在人紧急的需要下,还是可以作适当的调整来满足律法的真正精神。拯救饥饿者的生命特殊情况,比一般情形下表达对上帝尊重的陈设饼规定还重要。&&&&&&&&& ◎是不是我们可以由这段经文归纳出「只要为了人的需要,任何律法都可以被修改」?我想应该不是如此。而我们由耶稣这里所提的伦理原则,只能谨慎的得到一个结论:「人维持生命的需要比礼仪性的律法重要」。更何况这里耶稣所面对的不是安息日的律法,而是曲解安息日原意的繁复规条。
&&& (三)耶稣说明安息日是为人设立,并他自己是安息日的主。 v27-28&&&&&&&&& ●「人子」:耶稣最常用在自己身上的名称,在福音书中共出现八十一次,除耶稣外,没有人用过这名称。旧约圣经中七章13-14节中所描绘的人子,是一位属天的人物,在末世时上帝要托付他权柄、荣耀和统治权。&&&&&&&&& ◎安息日是上帝为了人的好处而设立的,没有附带任何关于行动举止的条文。而文士们似乎把人看成是为安息日而造,因此定出许多繁文缛节来规范人。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地方堂会(教会)」是不是也是为了人的好处设立的呢?
&&& (四)耶稣进入会堂,遇到枯乾一只手的人。 v1&&&&&&&&& ●「枯乾」:「肌肉萎缩」。原文显示这人的手是「变成枯乾」的,因此是后天的意外或疾病所致,而并非是先天的缺陷。
&&& (五)法利赛人要看耶稣到底在安息日治不治病,打算要控告耶稣。 v2&&&&&&&&& ●「众人」:应该翻译为「他们」,指第六节的法利赛人。&&&&&&&&& ●「窥探」:「在旁注视」的意思。&&&&&&&&& ●「控告」:意思是「出声指控」。&&&&&&&&& ◎在众人心中,此处病人显然无生命危险,耶稣若在当天医治他,便算干犯安息日。
&&& (六)耶稣以安息日行善行恶哪样可以来质问法利赛人,暗示出安息日的真正意义。 v3-4&&&&&&&&& ●「不作声」:「静默」的意思。
&&& (七)耶稣为众人刚硬的心愤怒而忧愁,并医治了病人。 v5&&&&&&&&& ●「忧愁」:「忧伤」、「同情」。&&&&&&&&& ●「刚硬」:原文有「对真理盲目」的意思。&&&&&&&&& ●「复原」:「复原」、「复兴」、「恢复至原来的状况」。&&&&&&&&& ●原文中的「怒目而视」是过去式,表示是一段时间之内的举动。而「忧愁」的时态却是现在式,表示一种继续不断的状态。&&&&&&&&& ◎耶稣要右手枯乾的人伸出手来,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而一个右手枯乾的人又怎能伸出手来呢?而当这个右手枯乾的人相信耶稣的呼召,伸出手来时,他的手就好了。我们是否肯伸出我们心灵中枯乾的手?
&&& (八)法利赛人和人出去商议如何除掉耶稣。&&&&&&&&& ●「希律党」:可能是或希律家族的拥护者,同时效忠于罗马政府。这种人本来应该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死对头,但为了除掉耶稣,法利赛人和文士居然会找这群人合作。&&&&&&&&& ●「除灭」:「毁灭」、「杀」。
&&&&& ◎文士和法利赛人因耶稣的善举而竟想在安息日谋害耶稣。『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多么强烈对比的一句话。而耶稣给他们「救命、害命」的质问和选择,他们立刻选择了「杀害」耶稣。
&&&&& ◎为什么和法利赛人想杀耶稣呢?以下是我的推测:&&&&&&& 文士和法利赛人之所以能够得人尊敬,是因为有一堆繁复的律法规条可以凭藉以显示自己比其他众人敬虔,也因此可以高人一等。而耶稣多次把这种倚靠外显行为显露自己虚假虔诚的心态戳破,并把律法中上帝真正的心意显露出来,不但拆毁法利赛人和文士藉以高人一等的虚假规条,并显出法利赛人与文士的「不是真虔诚」。这样的举动应该相当让这群宗教领袖难堪,并且这样的行为直接拆毁了他们自高的凭藉,再加上耶稣多次坦白的显露自己神子的身份,羞愧加上对传统(因为他们是传统的既得利益者)的护卫心态,自然使他们欲把耶稣除去而后快。
& 十二、耶稣接纳一般人(三章7-12节)&&&&&&& ○十二章14-21节&&& (一)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有许多人跟随耶稣。 v7-8&&&&&&&&& ●「许多人」:直译是「大量的群众」。&&&&&&&&& ●「」:在犹太地的东南方。&&&&&&&&& ●「约但河外」:即「比利亚」,在地的东边和东北边。&&&&&&&&& ●「推罗、西顿」:加利利的西北方。&&&&&&&&& ◎这里显示出耶稣的名声几乎传遍整个地区。
&&& (二)耶稣吩咐门徒准备船,避免拥挤。 v9&&&&&&&&& ●「伺候」:「常在一旁」,意思是把小船停放岸边,以备耶稣随时之需。&&&&&&&&& ◎这里的意思是人潮汹涌,因此耶稣要门徒准备一只船在岸边,以便人&&&&&&&&&&& 太挤时可以登船,好方便教训众人。
&&& (三)耶稣医病、赶鬼、阻止污鬼显露他的身份。 v10-12&&&&&&&&& ●「灾病」:意思是「灾难」、「鞭打」,引申为「疾病」。&&&&&&&&& ●「嘱咐」:原文有「命令」、「禁止」、「警告」的意思。
& 十三、拣选门徒(三章13-19节)&&&&&&& ○马太福音十章1-2节、路加福音六章12-16节&&& (一)耶稣挑选了十二个门徒,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并差他们去传道,给他们赶鬼的权柄。 v13-15&&&&&&&&& ●第十四节中有少数抄本加上「他就设立十二个人,『他也称他们作使徒』」这一句话。&&&&&&&&& ◎路加福音提到耶稣是在山上整夜祷告后下山决定十二使徒的。而到底这一座山是哪一座,就无法知道了。&&&
《最后的晚餐》&&&&&&&&& (二)十二使徒的名单。 v16-19&&&&&&&&& ●「奋锐党」:大概成立于主后六年。主张绝对效忠律法,反对希律家系及罗马政权,在主后六十八至七十年间的革命占重要地位。&&&&&&&&& ●「巴多罗买」:有人认为这就是(一章45节)。
& 十四、别西卜的指控(三章20-30节)&&&&&&& ○马太福音十二章24-32节、路加福音十一章15-22节、路加福音十二章10节&&& (一)耶稣工作繁重,而耶稣的亲属以为耶稣癫狂了,要劝止耶稣。 v20-21&&&&&&&&& ●「他连饭也顾不得□」:原文应该是「他们连饭都顾不得吃」,是指「众人」没有吃饭,而不是「耶稣」。&&&&&&&&& ●「拉住」:「捉住」、「逮捕」,可能是耶稣的亲属打算管制耶稣的行动。
&&& (二)耶路撒冷来的文士指称耶稣是被鬼王附著,靠鬼王赶鬼。 v22&&&&&&&&& ●「说」:原文的时态表示这些文士们是「不断的说」。&&&&&&&&& ●「别西卜」:此字是由文直接音译过来,意思是「土地的主宰」或「土地之神」。虽然在犹太人的观念之中,撒旦没有正式被称为「别西卜」,但在耶稣的答辩之中,别西卜很明显的是指撒旦。
&&& (三)耶稣质问文士们,撒旦如何赶出撒旦? v23-26&&&&&&&&& ●「站立不住」:直译是「不能站立」。
&&& (四)耶稣表明自己是捆绑了撒旦,然后救出撒旦的拥有物。 v27&&&&&&&&& ●「抢夺」:彻底的掠夺。&&&&&&&&& ●「壮士」:比较好的翻译是「强者」、「强人」或「壮汉」。&&&&&&&&& ◎「壮士」:指撒旦。「家具」:指被魔鬼附著的人。因此耶稣说明自己乃是捆绑住团结的撒旦权势,才能彻底的掠夺回被附之人。
&&& (五)亵渎圣灵的永远不能赦免。 v28-30&&&&&&&&& ●「实在」:音译就是「阿们」,意义是「确实」、「实在」。用来强烈的加重语气用。&&&&&&&&& ●「亵渎」:指对上帝尊荣、能力的直接或间接冒犯。&&&&&&&&& ◎亵渎圣灵,由上下文看得出来这是指文士们的行动,他们不断的把圣灵的恩典与救赎污蔑成撒旦的作为。既然明知道是出于圣灵的工作,却持续不接受还污蔑成撒旦的工作,这样的举动,当然无法进入救恩之中。
& 十五、家属的反对(三章31-35节)&&&&&&&&& ○马太福音十二章46-50节、路加福音八章19-21节&&& (一)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找耶稣。 v31&&&&&&&&& ◎此处没有提到耶稣的父亲约瑟,可能是已经去世了。
&&& (二)当时正有许多人围绕在耶稣身边,他们转告耶稣其家人来找他。 v32
&&& (三)耶稣趁机说明遵行神旨意的就与耶稣有亲属关系了。 v33-35&&&&&&&&& ◎此处看起来耶稣的话对其亲属十分不敬,但是显然耶稣在此是要因材施教,告诉门徒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与耶稣有关系。
& 十六、(四章1-20节)&&&&&&&&& ○马太福音十三章1-23节、路加福音八章4-15节&&& (一)耶稣在海边教训人,在船上讲道,而众人就靠海听他,耶稣用比喻教训众人。 v1-2&&&&&&&&& ●「比喻」:旧约中大概可归为四类:1.&&&&&&&&&&&&&&&&&&&&&&&&&&&&&&&&&&&&&&&&&&&&&&&&&&&&&&&&&&&&&&&&&&&&& 2.讽刺、嘲笑&&&&&&&&&&&&&&&&&&&&&&&&&&&&&&&&&&&&&&&&&&&&&&&&&&&&&&&&&&&&&&&&&&&&&&3.谜&&&&&&&&&&&&&&&&&&&&&&&&&&&&&&&&&&&&&&&&&&&&&&&&&&&&&&&&&&&&&&&&&&&&& 4.&&&&&&&&&&&&&&&&&&&
&&&&&&&&&&&&&&& &新约中大概可归为五类:1.箴言&&&&&&&&&&&&&&&&&&&&&&&&&&&&&&&&&&&&&&&&&&&&&&&&&&&&&&& 2.暗喻&&&&&&&&&&&&&&&&&&&&&&&&&&&&&&&&&&&&&&&&&&&&&&&&&&&&&&&&3.明喻&&&&&&&&&&&&&&&&&&&&&&&&&&&&&&&&&&&&&&&&&&&&&&&&&&&&&&&&4.故事比喻&&&&&&&&&&&&&&&&&&&&&&&&&&&&&&&&&&&&&&&&&&&&&&&&&&&&&&& 5.寓言&&&&&&&&&&&&&&&&&&&&& 解释比喻时有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只强调的中心思想或信息,而不强求其中细节上的意义。
&&& (二)撒种的遇到四种情况:路旁、土浅石头地、里、好土。 v3-8&&&&&&&&& ●「土既不深,发苗最快」:直译是「因为没有深的土、它立刻就发芽」。&&&&&&&&& ●「挤住」:「紧紧地压著」、「挤压」。
&&& (三)耶稣呼吁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v9&&&&&&&&& ◎虽然是比喻,但耶稣仍然提出警告,要大家注意比喻的内涵。甚至他大声喊著要有耳的就应当听。
&&& (四)用比喻的原因是要叫有心的人有收获,不小心听的人无法明白。 v10-12&&&&&&&&& ●「无人的时候」:直译应该是「单独的时候」。&&&&&&&&& ●「跟随耶稣的人」:直译是「在他周围的人」。&&&&&&&&& ●「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引自六章9节,原来是上帝用讽刺的口气差遣以赛亚去传上帝的话给那些故意不领受的百姓知道。这一段经文需要深入去了解以赛亚书才能有比较正确的解释,
《耶稣传》插图——撒种的比喻上帝呼召以赛亚,当然是要以赛亚去传递上帝的信息给背逆的百姓,而以赛亚领受了上帝的信息之后,也的确是费尽心血、不怕危险的传达上帝的心意,无奈人并不领受。因此我们综观以赛亚书六章的记载,就知道上帝用这段话是因为他预先知道以色列人要背弃他,所以用讽刺的话语告诉以赛亚他所要面对的情况。而耶稣在这里使用这段话,听众立刻可以了解他的意思是百姓不听背逆,而他的努力将有如以赛亚对以色列人发言般的付诸东流。
&&& (五)撒种的比喻是描写人听到信息之后的四种情况。 v13-20&&&&&&&&& ●「道」:「话语」、「word」。意思可能是指神的信息或话语。&&&&&&&&& ●「听」:v15、v16、v18的「听」原文时态都是表示过去一次的听,而v20的听确是表示「继续不断的听」。&&&&&&&&& ●「领受」:第20节的「领受」意思是「欢喜收纳」,原文时态也是表示「继续不断的领受」。
& 十七、用比喻的因由(四章21-25节)&&&&&&& ○马太福音五章15节、十章26节、十一章15节、七章2节、路加福音八章17-18节、十二章2节、六章38节&&& (一)耶稣表明说比喻是希望大家能了解,正如把灯放在灯台上。 v21
&&& (二)天国的原则也是「隐藏的事要被显露」。 v22&&&&&&&&& ●「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应译作「因为没有被掩藏的,除非为要被显明」。本句的句法与路加福音八章17节不同。
&&& (三)所以要注意听,因为关切真理的,会有更丰盛的回报,「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是天国的原则。 v23-25&&&&&&&&& ◎虽然耶稣没有隐瞒的意思,天国的原则也是「显明隐密事」,但是要小心,因为认真的会有更多的给他,不认真的连他原来所有的也会不见。正如用比喻,认真的会懂,不认真的反而要弄糊涂了。
& 十八、种子生长的比喻(四章26-29节)&&& (一)天国有如种子被撒在地上。 v26&&& (二)种子自然生长而,而撒种的人并不知道为何如此。 v27-28&&&&&&&&& ●「睡觉」、「起来」:表示持续进行的动作。意思是日复一日的睡觉、起来。
&&& (三)谷子成熟,用收割,因为时候到了。 v29&&&&&&&&& ◎这个比喻用种子自然生长的力量来表达天国的自然成长力量,虽然撒种的人(传福音的人)不明白天国必然成长的道理,但是天国的扩张潜力还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直到这世界的终了。
& 十九、种的比喻(四章30-34节)&&&&&&& ○马太福音十三章31-32节、路加福音十三章18-19节&&& (一)神的国好像芥菜种,一开始比百种都小。 v30-31&&&&&&&&& ●「芥菜种」:犹太民间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长大以后会高达十到十二尺。
&&& (二)后来长大起来,就比各样的菜都大,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荫下。 v32&&&&&&&&& ◎这比喻是用来形容天国开始时,势力虽然不大,但扩张力却不容忽视,终究要长到相当的势力。虽然有人要解释「飞鸟」到底是表示什么,有人以为应该与前面的飞鸟解释成撒旦一样的解释这里的飞鸟,但似乎没有绝对的必要作如此解释,这里的飞鸟可能只是形容芥菜的大小用。
&&& (三)耶稣用比喻对一般人讲道,私下才把讲解告诉门徒。 v33-34&&&&&&&&& ●「讲」:「解释」、「解开」、「断定」的意思。&&&&&&&&& ◎「照他们所能听的」:意思是依照听众的领受程度,不超过也不低于听众的能力。&&&&&&&&& ◎显然耶稣认为一般听众的领受程度只能接受比喻方式的表达,而门徒则可以接受进一步的教导,因此私下把比喻说清楚给门徒听。
& 二十、湖中的风浪(四章35-41节)&&&&&&& ○马太福音八章23-27节、路加福音八章22-25节&&& (一)耶稣和门徒一同上船渡过加利利海。 v35-36
&&& (二)海上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船几乎要满了水。 v37
伦勃朗《耶稣在加利利海风暴中》&&&&&&&&& ●「暴风」:指「旋风」或「一般的暴风」。加利利海在水平线以下七百尺,周围的山岭上常有气流由峡谷中吹下,在水面上形成大风暴。
&&& (三)耶稣在船尾睡觉,门徒摇醒他,告诉他处境的危险。 v38&&&&&&&&& ◎耶稣睡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已经很累了,或者他在风暴中仍享有平安,或者两者皆有。
&&& (四)耶稣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止住了。 v39&&& (五)耶稣责备门徒没有信心,门徒惧怕且惊讶耶稣居然能够控制自然律。v40-41&&&&&&&&& ◎我们很少看到世界上有奇迹异能是能够控制自然界力量的,但耶稣在这里表达他对自然界力量的主权,正显示出他神性的明证。& 二十一、医治被群鬼所附的人(五章1-20节)&&&&&&&&& ○马太福音八章28-34节、路加福音八章26-39节&&& (一)地点:格拉森。 v1&&&&&&&&& ●事情发生的地点不同的福音书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抄本说法也不一致。马太、马可、路加都有「格拉森」、「加大拉」、「Gergesa」三种不同的说法。&&&&&&&&& ●「格拉森」:大概是今日加利利海东岸,名叫「卡尔沙」之地。&&&&&&&&& ●「加大拉」邻近东岸的峭岩边,有一个地点就叫「格拉森」。&&&&&&&&& ●「Gergesa」:地点不明。
&&& (二)主角:一个被污鬼附著的人。 v2-5&&&&&&&&& 1.常住在坟茔里。 v2&&&&&&&&& 2.没有人能捆住他,甚至用铁链捆他也被挣断了,没有人能制伏他。&&&&&&&&&& v3-4&&&&&&&&& 3.这人昼夜在坟茔和在山中喊叫,用石头砍自己。 v5&&&&&&&&&&& ●「迎著」:遇见。&&&&&&&&&&& ●「污鬼」:直译是「污秽的灵」,马太福音用「鬼附」的人直译是「魔鬼化」、「化做魔鬼」的人,路加福音用「鬼附」&的人,直译是「拥有鬼」的人。&&&&&&&&&&& ●「常住」:「持续的住在」。&&&&&&&&&&& ●常住在「坟茔」里:「埋葬死人的洞穴」,也供活人居住,这在当时并非罕见。十分贫穷的人常住在这些洞穴内。&&&&&&&&&&&&◎马可、路加只提到一个被鬼附的人,可能是单指两个被鬼附的人中间较为凶暴的一个人。
&&& (三)被鬼附著的人去迎见耶稣。 v2,v6-8&&&&&&&&& 1.从坟茔里出来迎著刚下船的耶稣。 v2&&&&&&&&& 2.远远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耶稣。 v6&&&&&&&&& 3.承认耶稣是至高神的儿子,并求耶稣不要叫他受苦。 v7-8&&&&&&&&&&& ●「至高神」:这是「非犹太人」对耶和华上帝的称呼,而不是一般犹太人的用法。&&&&&&&&&&& ●「我们与你有甚么相干」:意思为「我们与你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为什么你要干涉我们」、「别多管闲事」。&&&&&&&&&&& ●「受苦」:「折磨」、「考验」的意思。&&&&&&&&&&& ●「吩咐」:原文的时态显示耶稣「一再地吩咐」污鬼由那人身上出来。
&&& (四)耶稣答应群鬼的要求让他们去附著在猪群中。 v9-13&&&&&&&&&& ●耶稣问的是「被鬼附的人的名字」,而回答的却是鬼。&&&&&&&&&& ●「群」:原为罗马军队编制的名称,每群大约五、六千人。
&&& (五)两千头猪闯下山崖、掉在海里淹死了。 v13&&&&&&&&& ●犹太人不吃猪肉,所以这群猪应该是非犹太人养的,这地区也是外邦人居住的地区。
&&& (六)旁人的反应: v14-17&&&&&&&&& 1.放猪的逃跑,告诉众人这消息。&&&&& v14
&&&&&&&&& 2.众人来看到所发生的事情就害怕。 v14-15&&&&&&&&&&& ●「心里明白」:「思想、意志清醒」。
&&&&&&&&& 3.众人彼此传述事情经过,并要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地方。 v16-17&&&&&&&&&&& ●都「告诉」了众人:「彻底述说」、「详述」。&&&&&&&&&&& ◎人的畏惧,可能是因为耶稣的神奇能力或猪只死亡的财物损失
&&& (七)事件的结局 v18-20&&&&&&&&& 1.耶稣离开时,被鬼附著的人要求与耶稣同在,耶稣不允许,要他在当地传扬所遭遇的事情。 v18-19&&&&&&&&&&& ◎这与耶稣的一贯作风不合,应该是因为这里是外邦人地区,不会有弥赛亚狂热的危机,而上帝的救恩尚未被人了解,所以要这人回去传扬。&&&&&&&&& 2.被鬼附的人听命在当地传扬,使众人以为惊奇。v20&&&&&&&&&&& ◎至于耶稣为何允许鬼进入猪群并鬼为何恳求要进入猪群呢?我想应该找不到确定的答案,当然我们可以想到许多可能的答案,但是对于不能确定的事情,我们还是承认无法确知比较好。
& 二十二、使的女儿复活(五章21-24节、35-43节)&&&&&&&&& ○马太福音九章1节、18-19节、23-26节、路加福音八章40-42节、49-56节&&& (一)地点:格拉森对面的海边。 v21
&&& (二)管会堂的睚鲁来求耶稣去救他的女儿 v22-24&&&&&&&&& 1.管会堂的睚鲁来见耶稣,并俯伏在耶稣脚前。 v22&&&&&&&&&&& ●「睚鲁」:此名字的意义是「他(神)赐亮光」。&&&&&&&&&&& ●「管会堂的人」:一般是指负责「看管会堂」和「安排各样聚会」的「会堂领导人或主席」,此职位由选举产生,算是受人敬重的职位。
&&&&&&&&& 2.睚鲁求耶稣去按手在他女儿身上以救病重的女儿,耶稣答应并与他同去。 v23-24&&&&&&&&&&& ●睚鲁对耶稣的语气是央求又命令的,一面求耶稣去救女儿,一面希望耶稣用按手的方式去拯救。
&&& (三)有人报信说病人死了,耶稣安慰管会堂的。 v35-36&&&&&&&&& ●「不要怕,只要信」:原文的动词型态显示耶稣制止管会堂的人正在进行中的害怕,而要他不断的信靠下去。
&&& (四)耶稣使管会堂的女儿复活 v37-43&&&&&&&&& 1.耶稣听到睚鲁女儿死掉的消息,就只带三位门徒同去。v37&&&&&&&&&&& ◎耶稣只带少数门徒,并禁止传扬神迹消息的背后原因,应该都是为了避免引起错误的弥赛亚狂热。
&&&&&&&&& 2.当场有许多人哭泣乱嚷,耶稣宣告孩子只是睡著,引起众人的取笑。v38-40&&&&&&&&&&& ●「嗤笑」:带蔑视的嘲笑。&&&&&&&&&&& ◎显然这些哭泣的人中间有职业哭丧者,由他们对耶稣的嗤笑,可以知道他们并不是真心的哀哭....。在那么久远的日子之前,就有这样虚伪与仪式存在。
&&&&&&&&& 3.耶稣带孩子父母与跟随的人进到孩子所在的地方,拉孩子的手叫她起来,孩子立即复活。 v40-42&&&&&&&&&&& ●「大利大,古米」:是用发音的句子。亚兰文应该是女孩的母语。&&&&&&&&&&& ◎理论上,耶稣碰触尸体,会让自己不洁净,但是结果却是带来生命。&&&&&&&&&&&&&4.众人就惊奇,耶稣嘱咐不可泄漏这件神迹,并嘱咐给女孩东西吃。v42-43&&&&&&&&&&&
& 二十三、医治血漏的女人(五章25-34节)&&&&&&&&& ○马太福音九章18-22节、路加福音八章43-48节&&& (一)主角:一个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 v25-26&&&&&&&&& 1.在许多医生手里受许多苦。 v25&&&&&&&&& 2.花尽一切所有的。 v26&&&&&&&&& 3.病没有好,反而更重了。 v26&&&&&&&&&&& ●「血漏」:妇科病症、就是月经不停。于宗教礼节上被视为不洁净。可以参考利未记十五章25-31节。&&&&&&&&&&&&●「见好」:「受益」。&&&&&&&&&&&&&&&&&&&&&&●「病势更重」:原意是「变得更坏」。&&&&&&&&&&&&◎一个长期患血漏的女人,经历与众人的人际关系断绝,并身体长 期失血的痛苦,可说是身心都尝尽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她求医之 心的。&&&(二)这女人听见耶稣的事,由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服,因为她认为只要摸耶稣衣服病就会痊愈。 v27-28&&&&&&&&&&●「从后头来」:从后面靠近耶稣。&&&&&&&&&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作「摸他的衣裳□子」。
&&& (三)结果:女人血漏就好了。 v29
&&& (四)耶稣觉得有能力出去,就转过来问「谁摸他的衣服」。 v30&&&&&&&&& ●原文的时态显示耶稣是「不断的问」而且周围观看,要找出摸他衣服的人。&&&&(五)门徒奇怪耶稣的反应,因为众人都拥挤著耶稣。 v31&&&&&&&&& ◎众人拥挤耶稣,不知道有多少人摸到耶稣,所以门徒对这问题觉得疑惑。而马可福音描述门徒回答耶稣询问时所用的语气是「责备性质」的,很明显的表达门徒对耶稣问这种「傻问题」的看法与心态。&&&&(六)耶稣还是执意要这女人出面,女人恐惧战兢的出面说出实情。 v32-33&&&&&&&&& ●「周围观看」:原文时态显示是「继续周围观看」。&&&&&&&&& ●「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直译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事」。&&&&&&&&& ●「实情」:直译作「全部事实」。
&&& (七)耶稣表明女人已经得救,可以平安回去。 v34&&&&&&&&& ●「救」:「拯救」、「痊愈」。&&&&&&&&& ◎耶稣让妇人有机会说出寻医实情,以便当众赞扬她的信心,并宣告她得痊愈。&&&&&&&&& ◎根据利未记的记载,这女人这样摸耶稣,不免有让耶稣有染了不洁净的可能。而这女人这样的举动,暗地里做了可能让耶稣不洁净的动作而换取自己的被医治,可能让她良心不安。耶稣让她在公众场合中面对现实,并公开称赞她的信心,公开原谅她,是要她的身体跟心理都被医治。& 二十四、耶稣在拿撒勒遭反对(六章1-6节)&&&&&&&&& ○马太福音十三章53-58节&&& (一)地点:耶稣自己的家乡。 v1&&&&&&&&& ●「自己家乡」:应该是指「拿撒勒城」。
&&& (二)时间:安息日,背景:耶稣在会堂教训人。 v2
&&& (三)众人本来希奇耶稣的能力与智慧,但后来因为熟悉耶稣的家世与亲属,反而不接受耶稣的奇特。 v2-3&&&&&&&&&&●众人听见,就甚「希奇」:原文的时态显示众人是一边听,一边不断的觉得稀奇。&&&&&&&&&&●「木匠」:第二世纪的Justin Martyr提到耶稣会作犁、轭和别的农具。有稣木匠身份的讨论,在的注释 29 马可福音里面有更深入的讨论。&&&&&&&&&&●「厌弃」:「绊倒」、「跌倒」,引伸为「拒绝」、「否定」。&&&&&&&&& ◎「马利亚的儿子」:这样指认某人是少见的一件事,一般都是说「某人是某某(父亲名字)的儿子」。此处这样记载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出于神学的动机,强调耶稣是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2.影射耶稣不是结婚生的&&&&&&&&&&&&&&&&&&&&&&&&&&&&& 3.约瑟已死,马利亚守寡&&&&&&&&&&&&&&&&&&&&&&&&&&&&& 4.马可福音一次也没有提到耶稣的父亲(马可的习 惯?)&&&&&&&&&&&&&&&&&&&&&&&&&&&& &5.这是属于非正式的描述,透过闻名的母亲来指认耶稣&&&&&&&(四)耶稣感叹先知在本地不受尊敬,并诧异同乡人的不信,于是没有行什么异能奇事,就到周围乡村继续教训人了。 v4-6&&&&&&&&& ●「本地」:直译是「他的家乡」。&&&&&&&&& ●「亲属」:「他的亲属」。&&&&&&&&& ●「本家」:「他的家人」。&&&&&&&&& ●「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能」。&&&&&&&&& ◎这里很令人惊讶的用「耶稣『不能』行什么异能」来表达耶稣面对不信的人群的反应。显然的我们知道上帝的能力不能受人的「不信」所影响,所以这个「不能」应该不是「能力上」的不能,而是「使命」或「场合」上的不能。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体会耶稣不用「异能」来吸引不信的人信靠他,异能、神迹是给那些信的人当证据、领受上帝恩惠用的。因此在一个不信的环境中,耶稣不行异能,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反倒是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所参加的「特会」会不会陷入依赖医病与神迹来吸引人的陷阱中?而「医病」这种似乎是被很多人看重的恩赐,在耶稣与马可福音心目中,似乎是一种「微不足道」的「非主流」工作而已。二十五、十二使徒传道(六章7-13节)&&&&&&&&& ○马太福音九章36节到十一章1节、路加福音九章1-6节&&& (一)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两个两个出去实习,并给予他们制伏污鬼的权柄。v7&&&&&&&&& ●「赐给」他们权柄:原文的时态可能表示耶稣持续的在整个布道的过程中赐给门徒制伏污鬼的权柄,或者表示耶稣连续地,一队一队地把权柄赐给门徒。&&&&&&&&& &◎「两个两个出去」:这种两人一组出动的方式在犹太人中似乎是相当普遍的习惯,马可福音也记载了另外两次耶稣打发门徒两两出去的事(马可福音十一章1节、十四章13节)。这种外出的方式除了有伙伴的意义外,可能也有「彼此为证」的作用。&&&&(二)耶稣吩咐门徒除了必备的东西,不必携带任何备用的用品。 v8-9&&&&&&&&& ●「挂子」:指「贴身的里衣」。&&&&&&&&& ◎这里的几样东西,马可和马太、路加的记载似乎有冲突,马可是提到可以带□杖和穿鞋。不过实际上马太的记载是禁止购买另一双鞋,路加是禁止把另一双鞋子当行李提在手上。而马太所提的,也是另外购置另一根□杖。而虽然马可和路加对于□杖用的动词都是「携带」,不过很可能马可说的是「走路用的□杖」,路加和马太说的是「防身用的大棍子」。&&&& (三)耶稣要门徒固定寄居的地方。v10&&&&&&&&& ◎当时的犹太人常以接待远方来的人为美德,因此门徒很可能会在各处被人接待。为了表达接纳主人的善意并免去过份的应酬与尴尬的事情发生(以便专心实习传福音),耶稣要门徒不要在同一个地方随意更换住宿的人家。&&&&(四)耶稣要门徒用踱尘土的方式对待不接待他们的人。v11&&&&&&&&& ●「脚上的尘土踱下去」:是一种断绝关系的记号,表示使徒将自己和该地有关事物的隔离动作。可见使徒行传十三章51节。当时虔诚的犹太人途经外地,返回本土时,习惯将衣服和鞋子所沾的尘埃拂去,以表示脱去外邦异教的污秽,宣布与外邦当受的刑罚无关 。&&& (五)门徒出去传道叫人悔改、赶鬼、医病。v12-13&&&&&&&&& ◎可以看得出门徒所做、所传的和耶稣一致。&&&&&&&&& ◎这个事件可视为耶稣要门徒出去实习,学著倚靠神的能力和供应来作神国度的事工。而并不是一个恒久性的教训,可参考在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6-38节,在耶稣被卖之前所对门徒说的:「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带著,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二十六、施洗约翰之死(六章14-29节)&&&&&&&&& ○马太福音十四章1-12节、路加福音三章19、20节、九章7-9节&&& (一)希律王听见耶稣的名声,反应就是认为:「他所杀的施洗约翰复活了」,众人对耶稣的看法分歧,但希律王却认定耶稣就是复活的施洗约翰。v14-16&&&&&&&&&& ●「希律」:希律安提帕、大希律的儿子(马太福音二章1节)。西元前四年到西元39年管辖加利利和比利亚,耶稣称他是「狐狸」(路加福音十三章32节)。&&&&&&&&&&&●希律王听见了,「就说」:古抄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指「希律王听见就说」,一种是「希律王听见了。人们说」,大部分的译本采取后面这种说法,亦即14节岔开去说百姓也有传闻耶稣是施洗约翰死里复活。&&&&&&&&&& ●「以利亚」:玛拉基书三章1节、四章5-6节提到以利亚会再回来。&&&&&&&&&& ●「希律听见却说:是我所斩的约翰」:原文的时态显示希律是「不停的说」。可见希律内心实在是焦虑不安的。&&&&&&&&&&&◎其实以希律的希腊信仰来看,他应该不会相信复活才对。再者施洗约翰生前从来没有行过神迹而希律可能认为施洗约翰透过与死亡的世界接触而获得了行异能的神秘能力。而「我所斩的」这个宣告,其实透露出希律内心的痛苦与害怕,想想,自己杀害的人复活,而且具有神秘的力量,这该是一件怎样令人害怕的事啊。&&&& (二)施洗约翰被杀的前因:v17-20&&&&&&&&& 1.约翰责备希律王娶希罗底不合理,因此被关在监牢里。v17-18&&&&&&&&&&& ●「不合理的」:「不合法的」、「不许可的」。&&&&&&&&&&& ◎传说希罗底的丈夫还活著的时候,希律不惜休妻,然后把希罗底抢过来,而这是律法明令禁止的事情。&&&&&&&&&&&2.希罗底恨施洗约翰,却因为希律保护约翰而无法杀他。v19-20&&&&&&&&&&& ●希罗底「怀恨」他:原文的时态显示希罗底是「一直不停的怀恨」。同样的「想杀」约翰,也是一直不停的想杀。&&&&&&&&&&&&&●「是义人,是圣人」:是「公义圣洁的人」。&&&&&&&&&&&& ●「就多照著行」:有些抄本是说「他行了许多」,有些抄本是说「他非常困惑」。由上下文看起来,这里翻译成「非常困惑」或者是「游移不定」比较可能。但即使是「非常困惑」,希律王还是「喜欢听他」。&&&& (三)施洗约翰在希律的生日宴会时被杀。v21-28
&&&&&&&&&& 1.背景:希律生日,宴请大臣、首领和官员。 v21&&&&&&&&&&& ●「大臣」:指「大公」、「贵族」、「社会上的要人」。&&&&&&&&&&& ●「作首领的」:原文是「首要的」,意思是「社会上的名流显要」。
&&&&&&&&& 2.希罗底的女儿跳舞使,于是希律王允诺要给她礼物。v22-23&&&&&&&&&&& ●「希罗底的女儿」:有些抄本作「他的女儿,希罗底」。&&&&&&&&&&& ●「女子」:「年轻女子」或「小女孩」,接近适婚年龄,大约十四岁左右的女性。&&&&&&&&&&&&●「又对他起誓」:原文是「又再三的对他发誓」、「又热切的对他发誓」。&&&&&&&&&&&&◎学家约瑟夫提到,希罗底有个女儿叫(Salome,莎乐美),后来做了分封王腓力的妻子。&&&&&&&&&&&&◎有解经家认为宫廷里那种放纵、淫佚的舞蹈通常由专门的舞女来表演,官府或正规人家的女人是不会作这种是的。因此,若不是希律家族道德实在不怎样,不然就是希罗底处心积虑的设计。&&&&&&&&&&&&◎希律大概高兴昏头了,希律上面还有罗马皇帝,要分裂希律的领土得要罗马皇帝同意呢。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当时一种格言式的慷慨豪语,表示「一定会答应」的意思。&&&&&&&&&&&3.希罗底示意女儿求施洗约翰的头,于是为了希律王面子的缘故,施洗约翰被杀。v24-28&&&&&&&&&&&& ●「就」急忙:「立刻」。&&&&&&&&&&&&&●「忧愁」:此字在马可福音只用过两次,是意义相当强烈的字眼,另一次是用以形容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心情。&&&&&&&&&&&&&●「誓」:原文是复数,表示希律王起了两个以上的誓言,保证一定会答应女儿的要求。&&&&&&&&&&&& ●「护卫兵」:负责「守望」和「处决」的工作,引申为「行刑者」的意思。&&&&&&&&&&&&&◎在25节中,一连用了「立刻」、「急忙」、「立时」三个意义相近的字眼,可以想见希罗底母女杀约翰的心的确相当急切。&&&&&&&(四)施洗约翰的门徒领去其尸首将之安葬。v29
&&&&&&&&&&二十七、让五千人吃饱(六章30-44节)&&&&&&&&& ○马太福音十四章13-21节、路加福音九章11-17节、约翰福音六章1-14节
&&&&&&& (一)使徒回报实习经过。 v30&&&&&&& (二)耶稣要门徒和自己坐船到旷野休息。 v31-32&&&&&&&&& ●「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直译是「来,你们自己到旷野去休息一下」。&&&&&&&&&&◎这时门徒也许十分兴奋,急著与耶稣分享自己的成绩,然而耶稣却选择带领门徒暗暗的到偏僻的地方。这样的举动,是不是让我们有所反省?我们在乎自己或同工的身心灵的休息吗?&&&&&(三)众人徒步比耶稣一行人先到对岸。v33
&&&& (四)耶稣怜悯众人,放弃休息,教训众人。v34&&&&&&&&& ●「许多的人」:直译是「很大的群众」。&&&&&&&&& ●「教训」:原文的时态表示耶稣不停的教训群众。&&&&&&&&& ●「许多」道理:原文可以解释成「许多道理」或者是「详尽的教训」。&&&&&&&&& ◎我们看见群众,是怎样的心态呢?
&&& (五)处境:天色晚了,地点在野地,所以门徒建议让众人四散自己买食物。v35-36&&&&&&&&&
&&& (六)耶稣要门徒给众人吃,门徒质疑其可能性,然而耶稣还是要门徒算他们所拥有的食物。 v37-38&&&&&&&&& ●当时一两银子大约是一个劳工十天的工资。
&&& (七)耶稣吩咐门徒让众人分组坐好,就用鱼和饼喂饱人群(人群中男人的数量约有五千人),并且还有馀。&&&&&&&&&&●「坐」在青草地上:「斜倚」,这是当时的人进餐时的坐姿。&&&&&&&&& ●根据约翰福音六章4节,当时的时间接近逾越节,大约在阳历三、四月间,所以野地长有青草。&&&&&&&&&&●「递给」:原文的时态显示耶稣是不停的将剥碎的饼递给门徒。&&&&&&&&& ●「篮子」:是一种用柳条编制的篮子,犹太人用来携带食物之用。&&&&&&&&& ●五千人是男人的数目,小孩和女人没有计算在内(马太十四章21节)。这个数目相当令人惊讶,因为邻近的迦百农和伯赛大两镇,人口也不过各约两、三千人,可见耶稣当时的影响力实在很大。&&&&&&&&& ◎这是除了耶稣复活外,唯一四福音都记载的一个神迹。&&&&&&&&& ◎约翰福音第六章还有后续的记载,整个神迹过后,众人要逼耶稣作王,耶稣积极避开众人的请求。最后耶稣讲了一篇道,众人于是离弃了耶稣,只剩下十二个门徒愿意继续跟随。神迹并不一定带来正确的信心。&二十八、耶稣在海面行走(六章45-52节)&&&&&&&&& ○马太福音十四章22-33节、约翰福音六章15-21节
《马可福音》&&& (一)耶稣要门徒坐船到对岸,然后就自己上山祷告。v45-46&&&&&&&&& ●「催」:「强迫」的意思。&&&&&&&&& ◎根据约翰福音六章14、15节,众人开始要强逼耶稣作王了,所以情况变的有点紧急,所以耶稣要门徒立刻上船离开。&&&&(二)到了晚上,耶稣看到门徒驾船辛苦,就要由海面上走到门徒的船上。v47-48&&&&&&&&&&●「苦」:「考验」、「折磨」、「受苦」的意思。&&&&&&&&& ●「约有四更天」:罗马人把夜间分为四更,犹太人只分为三更,这里应该是用罗马人的算法,时间大约在清晨三到六点之间。&&&&&&&&&&●「意思要走过他们去」:直译是「想要经过他们」。这里用「经过」,很可能跟耶和华在旧约「经过」摩西(出埃及记三十三章19-23节、三十四章6节)面前有关。在马可心目中,耶稣在海面行走有「自我显现」的意思。&&&&&&&&& ◎耶稣完成了一件大神迹,又面临众人强逼作王,他的反应是「祷告」,甚至我们可以由48节中看到,是因为门徒遇到风浪才使耶稣停止祷告,我们平日怎样看待祷告呢?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门徒听耶稣的话坐船离开」才遇到暴风,我们会不会太快把困难都当成拦阻了?&&& (三)门徒以为是鬼怪,就害怕,耶稣要门徒放心,上船后风就停了。 v49-51&&&&&&&&& ●「鬼怪」:一般的犹太人相信晚上出现的精灵会带来灾难。&&&&&&&&& ●「放心」:「放心」、「勇敢」的意思。&&&&&&&&& ●「是我」,不要怕:这个「是我」的用词跟旧约耶和华自称的的「I am」类似。&&&&(四)门徒对这件神迹感到非常惊奇,原因是因为他们尚未理解使五千人吃饱的神迹背后的意义。v51-52&&&&&&&&&&●「愚顽」:「刚硬」、「内在感觉的迟钝」。&&&&&&&&& ◎显然神迹不一定带来正确的信仰,门徒经历了大神迹,对耶稣的了解仍然相当有限。不过我们却也可以由此看到上帝的慈爱,他并不在乎门徒的无知,还千方百计的用神迹、语言等等方式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份,这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应该会有更坚定的把握。二十九、耶稣在治病(六章53-56节)&&&&&&&&& ○马太福音十四章34-36节&&& (一)地点:革尼撒勒。 v53&&&&&&&&& ●「革尼撒勒」:若非指加利利海西边进北端那块平原(约六公里长,不足三公里宽),就是指该平原中的一个市镇。&&&&(二)众人认得耶稣就把病人带来。 v54-55&&&&&&&&& ◎由此可以想见群众的狂热,到处抬著病人找耶稣。或者五饼二鱼的神迹对附近的群众有相当的激励作用吧!&&&&(三)众人求耶稣让病人摸衣裳□子治病。 v56&&&&&&&&& ●「街市」:「市场」。&&&&&&&&& ●「□子」:指犹太男人穿的袍子底边的「□子」,这种袍子共有四条□子,两条在前,两条在后,由蓝白线织成。这种「□子」用来提醒配戴的人「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民数记十五章37、38节,申命记二十二章12节)。&&&&&&&&& ◎不同于睚鲁按手的要求,这里的人相信只要摸到耶稣的衣服边病就会好。可能血漏的妇人的神迹也传遍了当地。而耶稣也慷慨的治好所有的病人。
在线阅读/《马可福音》
参考资料/《马可福音》
3.马可福音查经详解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12:54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可福音11 12 26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