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有多少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消失文字

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有哪些法规和政策规定&|&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许晓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语种数在80种以上,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5个语系。我国现有22个少数民族有正式使用的本民族文字,共28种,其中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字,有新中国成立后对传统文字进行重大改革的改进文字,有党和政府帮助创制的新创文字。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宪法》第4条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讯联系以及社会交往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都受到尊重,得到法律保障。(2)民族自治机关执行职务时依法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3)有关学校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或进行双语教学。《教育法》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4)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民族区域自治法》第49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予以奖励。”(5)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提供帮助,创造条件。根据《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20条的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并根据需要和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少数民族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教学研究。(6)大力培养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人员。政府先后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干部和研究人员。(编辑:赵娜)[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政府网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在70种以上。在56个民族中,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1949年以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解放后,国家又给12个民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50多种。
    汉语是当今中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之一。外国人士常有的印象是汉字繁多,其实常用汉字并不多,据现代书报用字统计,3000个左右的汉字已占书面文字出现频率的99%。现在,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都各自采用本民族文字的课本,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授课。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然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又可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难、拉珈、黎、仡佬等语言。阿尔泰语系又可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和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等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佤、德昂、布朗等语言。属于南岛语系的是高山族诸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属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此外,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母语,是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都有其客观必然性。各民族都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把语言文字看成民族特征的重要方面,当作民族的宝贵财富,并对民族语言文字有着统一的愿望和意识;同时对本族文字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稳固或守旧的心理。现在除少数几个民族程度不同地转用了汉语外,多数民族以本族语言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际工具;一些民族有传统的文字,一些民族使用新创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无法完全替代的作用。目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族,有大片聚居区,人口均在百万以上,文字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的语言除了在家庭内部、邻里亲友间使用外,还在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邻近的或者杂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第二种类型,如彝族和傣族,他们虽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区,有传统的文字,但是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差异也较大,本民族的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那么广泛。壮语和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载瓦语由于语言内部差别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还没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很小,语言使用情况与彝语、傣语接近。第三种类型,民族的语言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学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主要是汉语,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汉字。属于这个类型的少数民族语言相当多,大约占语言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55个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的情况列表如下(不包括兼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
  民族名称 使用语言的名称
  蒙古族 蒙古语
  回族 汉语
  藏族 藏语
  维吾尔族 维吾尔语
  苗族 苗语
  彝族 彝语
  壮族 壮语
  布依族 布依语
  朝鲜族 朝鲜语
  满族 汉语
  侗族 侗语
  瑶族 勉语、布努语、拉珈语
  白族 白语
  土家族 土家语
  哈尼族 哈尼语
  哈萨克族 哈萨克语
  傣族 傣语
  黎族 黎语
  傈僳族 傈僳语
  佤族 佤语
  畲族 畲语
  高山族 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
  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
  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
  拉祜族 拉祜语
  水族 水语
  东乡族 东乡语
  纳西族 纳西语
  景颇族 景颇语、载瓦语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语
  土族 土族语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
  仫佬族 仫佬语
  羌族 羌语
  布朗族 布朗语
  撒拉族 撒拉语
  毛难族 毛难语
  仡佬族 仡佬语
  锡伯族 锡伯语
  阿昌族 阿昌语
  普米族 普米语
  塔吉克族 塔吉克语
  怒族 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语
  俄罗斯族 俄罗斯语
  鄂温克族 鄂温克语
  德昂族 德昂语
  保安族 保安语
  裕固族 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
  京族 京语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
  独龙族 独龙语
  鄂伦春族 鄂伦春语
  赫哲族 赫哲语
  门巴族 门巴语、仓拉语
  珞巴族 珞巴语
  基诺族 基诺语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它产生以后,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也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有多少?--《语文建设》1988年04期
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有多少?
【摘要】:正 中国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有84种语言,属5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有20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原有27种文字,目前使用的22种。除彝文是音节文字外,都是音素字母文字,分为:1.印度字母系统:藏文、傣文。2.阿拉伯字母: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乌孜别克文。塔塔尔文。3.粟特(回鹘)字母系统:蒙文、满文、锡伯文。4.拉丁字母:新创的如壮文、苗文、侗文、布依文、哈尼文、佤文、黎文、纳西文。原有经改进的如景颇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口日尸昨户吞e了奋g导e吕盔..佗.卜。。舀e。吸”.双、”盯舀.”。。?。p孟户。55.,.”。书。口..。e二。七皿舀.吕。,。.‘贾布。户p..。日.。.呀.. 中国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有84种语言,’属5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和印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锦芳;[J];人权;2005年05期
王政;[J];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04期
张舜徽;[J];江汉论坛;1979年03期
杨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思博;[J];民族语文;2000年04期
谢纲骅;;[J];中国西部;2001年05期
戴冠;;[J];历史教学问题;1986年03期
马伶;;[J];民族艺术;1989年03期
,艾光辉;[J];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04期
博;;[J];蒙古学信息;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启正;;[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金星华;;[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王明星;;[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廌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罗海麟;;[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良明;;[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林耀华;;[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哈经雄;;[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杨光海;;[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哈经雄;史源;;[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田生;[N];西部时报;2009年
何玉人;[N];文艺报;2007年
杨青;[N];新疆日报(汉);2005年
王山;[N];文艺报;2006年
熊燕;[N];云南日报;2006年
陈耀;[N];大理日报(汉);2007年
牛春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刘雪红 张益 朱邪;[N];贵州日报;2005年
熊坤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张锦贻;[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婷婷;[D];兰州大学;2006年
马志敏;[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黎明;[D];兰州大学;2007年
鲜益;[D];四川大学;2004年
郭锐(岩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马效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洪尚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张兴无;[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史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张苗苗;[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向蕊;[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王东波;[D];外交学院;2010年
孟照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王有春;[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艾克白尔·买吐努热;[D];吉林大学;2012年
郭辉;[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谭福秀;[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亚妮;[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侯廉洁;[D];兰州大学;2012年
陈卿;[D];新疆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2015年全国两会_中华网新闻
当前位置: &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保卫中华文化多样性
16:50:02 & 中华网-国际台 & &
(环球资讯报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独特的艺术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与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灵魂。然而受经济全球化、强势消费文化、跨区域交往和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少、无文字的语言正面临着衰微、甚至消亡的困境。这也是来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多名少数民族政协委员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两会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