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案例估

分析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6:05:30 来源: 支点网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对其供应链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评估指标也没定期对他们进行监控,从而导致绩效评估的成效不大。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是当今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 建立科学、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是当今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截至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对其供应链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评估指标也没定期对他们进行监控,从而导致绩效评估的成效不大。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是当今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以及绩效的计算方法上。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取最为关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组织所采取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1.Lummus等人从四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在供应方面,有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在过程管理方面,有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在交货运送方面,有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在需求管理方面,有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Lummus等人对指标并没有完全给出所有指标的具体定义和算法,例如供应商可靠性、过程可靠性等指标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具体怎样操作尚未涉及。
2.Beamon从资源、产出和柔性三个方面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资源方面的指标有:总成本、配销成本、制造成本、存货成本和投资报酬率;产出方面的指标有:销售额、利润额、订单满足率、准时交货、缺货、顾客响应时间、制造前置时间、运送错误和顾客抱怨;柔性方面的指标包括:时间柔性、数量柔性、产品柔性和混合柔性。资源和产出评价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柔性则很有限。
3.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很少,我国学者徐贤浩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七个能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并一一进行了解释。他们列举的指标有:产销率指标、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产需率指标、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指标、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4.马士华教授等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包括客户服务、生产与质量、资产管理和成本四个方面。他们还指出,除了以上一般性统计指标外,供应链的绩效还应辅以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供应链生产效率来度量,也可以用某些由定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如用户满意度等来反映。
5.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PRTM在SCOR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它们是: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目前,供应链委员会的170多个成员在使用该评价指标。SCOR模型按照供应链运作流程分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5个维度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有120个左右,其中有些给出了具体的指标算法,有些没有定义。
6.考虑到用户满意是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外部体现,我国学者马丽娟、霍佳震等以用户满意度的角度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承诺水平、产品价格这四个二级指标建立了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霍佳震等在对集成化供应链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两个方面:顾客价值评价和供应链价值评价。同时运用供应链的理念来研究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内外部绩效及其评价体系;不同供应链类型下的供应商短期和长期的绩效评价体系;供应链中零售商的服务和内部绩效及其评价体系。
7.陈志祥按照供需协调的物流协调、信息协调、资金流协调与工作协调四大领域,建立了适合敏捷供应链供需协调绩效评价的分层、分类考核的多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且对各指标都建立了相应的量化计算方法。
8.马士华等在一般平衡记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供应链记分法,从客户角度、供应链内部流程角度、未来发展性角度和财务价值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参考指标。但是对具体的算法论述很少,只是为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框架。
本文来源:支点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摘要: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对合作伙伴评价的模糊性,探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FUZZY AHP方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研究思路,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以三角模糊数为特色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方法和步骤,对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进行了实际绩效评价分析。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三角模糊数 Abstract:Against the com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ambiguity of appraisal on the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partners, this paper presents a“FUZZY AHP based” appraisal method for the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partners.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appraisal index system design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triangle fuzzy values. A case study is made to appraise a supplier of automobile parts as the upstream partner in supply chain. Key words:p AHP; triangle fuzzy value在供应链管理中,对合作伙伴业绩的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供应链合作的一些基本手段如激励、帮助和奖惩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伙伴企业的实际表现(业绩)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基础之上。而在我国,供应链管理是新兴的管理模式,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缺乏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这使得对合作伙伴绩效的评价往往带有有很大的模糊性。因此评价方法就成了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笔者引入“基于三角模糊数的FUZZY AHP方法”,研究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的评价。一、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准则及指标体系(一)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准则 合作伙伴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准则对合作伙伴进行描述的一个过程,因此,评价一个合作伙伴首先应建立评价准则。影响合作伙伴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使得合作伙伴的评价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在对进行合作伙伴的评价时,必须全面衡量各种因素,而其评价标准随着许多因素而变化,因此,合理地确定评价准则,选择影响合作伙伴绩效的主要因素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系统研究合作伙伴评价准则始于1966年Diskon的工作[ 1],Hatheran 在 1988年对制药业也作了类似的研究[ 2],而最具影响的是Weber所作的研究,他在1991年研究了从1967年到1990年的74篇相关文献,归纳出价格、交货、质量、生产能力/生产设施、地理位置、技术能力、管理和组织等因素较受重视[ 3]。 合作伙伴评价问题涉及因素众多,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要建立一套通用的、可扩充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合作伙伴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或部门)的运营情况,还应包括关于伙伴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评价指标。 (2)稳定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考虑到易与其他指标体系的可比性。 (3)简洁性和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必须适中,指标粗细适宜。 (4)实效性。指标体系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易于操作、切实可行。 (5)通用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重视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对合作伙伴的动态评价,重视供应链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一定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以制造商评价供应商的绩效为例,选择了质量水平、成本水平、服务水平、效益水平、敏捷性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6个评价因素,并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绩效的评价方法传统AHP方法有两个缺陷,其一是专家评分分值缺乏弹性,其二是构造比较矩阵时,由一 个专家给出比较矩阵往往带有很大片面性[ 4]。因此,笔者采用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FUZZY AHP方法,在使用AHP方法进行专家咨询时,将专家对定性指标和指标权重的判断和评价用实数域上的三角模糊数来描述(为处理上的方便和一致性,定量指标也用三角模糊数来描述),使所得到的判断矩阵成为模糊判断矩阵,再经过对指标和权重求解,最终完成评价。 (一)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应分不同的层次,同一层内的因素尽量保持相互独立。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及其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二)产生权重 1.模糊判断矩阵的构成 运用Delphi法,由若干专家独立地对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再对指标进行平均化处理。在专家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基础上,将五级评分转为三角模糊数。 根据三角模糊数理论,若以三角形隶属函数来表示一个模糊集,则规则如下[ 5]:记三角形的3个顶点在横轴上的坐标分别为?(a,b,c),b是相对隶属度最大的点其中a,c表示判断的模糊程度,当c-a越大,表示的模糊程度越高;c-a=0则表示判断是非模糊的。该三角模糊数对应的隶属函数如下[ 6,7]:2.判断矩阵的综合处理 ?在层次结构中,一般分为对于某层上所有决策因素的两两比较(所得评分矩阵为因素判断矩阵)和针对任意一个因素的所有方案两两比较(所得评分矩阵为方案判断矩阵) (2)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的模糊权重Zk。从而得到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的模糊权重向量:Z=(Z1,Z2,…,Zp)T。? (三)原始评价指标值的获取和处理 1.原始评价指标值的获取 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有两类别,一是定量数据,指实际的数据,通过科学、客观而且经过所确定的数学公式计算得到的数据,笔者所使用的定量原始数据均源自企业,如相关报表等;二是定性数据,指通过专家语言变量法或问卷征询法产生的指标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原始评价指标值的指数化 为便于计算与比较分析,对所有评价指标数据均进行指数化处理,即将数据的绝对值转换成相对值。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剩余收益模型与传统DCF模型的比较研究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现状及原因最近更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论文:
48小时热门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
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标准的综合评价,真实反映该企业的现实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企业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已出现多年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监督和约束企业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估,以事实为依据,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使企业得以长足进步。  长期以来,成本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功,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情况主要是通过财务指标比较其与竞争对手间的获利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但是在强调专业分工、快速定制化产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年代,企业间的竞争重点已逐渐转变为各自供应链体系的效能之争,即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将定制化的产品送交顾客手上,企业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从仅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多样化的顾客为中心。  全新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要求各个企业必须重新设计业绩评价体系,进一步探索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2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缺陷  (1)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侧重于单一企业或单个职能部门的评价,不注重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衡量。  以前,企业一般将组织中的各个部门视为独立的个体,并为每个独立的个体设定目标与绩效评估衡量标准。各部门领导人只重视改善自己负责的部门的绩效,以确保其目标的达成,而很少关心其部门目标的达成会不会对其他部门或是供应链中其他成员造成影响。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转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主导企业未来命运。因而,可行的企业绩效评价应是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优劣的现实评价。  (2)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往往来源于财务评价的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及投资报酬率、经营收入、每股赢余等情况,因此不能反映企业持续发展力和创新能力等。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损害企业长远发展潜力。  (3)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评价,不能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分析,这使得企业不能及时地发现经营过程的偏差,当发现问题时已成为事实,并造成损失和危害,已经难以补偿。  (4)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注重企业内部评估,不重视企业与外部的联系。  3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托的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企业更新现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出发加强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经营环节的管理,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及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托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能恰当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应提出一些方法来测定整个供应链是否有能力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是否有能力满足市场顾客的需求。  3。1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托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⑴对关键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⑵应重视对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  ⑶评价指标应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⑷要能反映供应链各节点部门 之间的关系,注重相互间的利益相关性。  ⑸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⑹重视对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3。2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托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述评价原则,在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托的企业绩效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中上下各节点间的关系、供应链经济效益、供应链创新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并分别为每个方面设定对应的评价指标(如表1)。另外,企业绩效的评价和指标设定应根据具体的发展远景和战略进行,因而不同的企业供应链 其评价侧重点和具体评价指标可以不同。  ⑴对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评价  ①产销率指标。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和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企业供应链产销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各节点已销售出去的产品和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即:  产销率=  该指标可反映供应链各节点在一定时期内的产销经营状况、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 有效利用程度、供应链库存水平。该指标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节点的资源利用程度和成品库存越小。  ②产需率指标。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各节点已生产的产品数或提供的服务 与其下游节点或用户 对该产品或服务 的需求量的比值,即:  产需率=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准时供应率低或供应链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③产品生产或服务 循环期指标。供应链产品生产或服务 循环期是指供应链各节点产品生产或服务 的生产间隔时间。该指标可反映各节点对其下游节点需求的响应程度。循环期越短,说明该节点对其下游节点的快速响应性越好。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可以以各节点的循环期总值或循环期最长的节点指标值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产品生产或服务 循环期。  ④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供应链总运营成本包括以下几项:  (a)供应链信息系统成本。供应链信息系统成本的开发与维护费及EDI、因特网的建设和使用费等通讯费用。  (b)供应链总库存费用。包括各节点企业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费用,各节点之间运输储存费用。  (c)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费用。等于供应链的所有节点企业之间运输费用之和。  2 对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关系的评价  ①准时交货率指标。准时交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各节点准时交货或服务 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服务 能力达不到要求,或对生产服务 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供应链运行要求,反之,则说明供应链的生产服务 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②成本利润率指标。成本利润率是指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产品服务 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服务 总成本的百分比。产品服务 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链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  ③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供应链各节点提供的质量合格的产品服务 数量占产品服务 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供应链节点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  ④售后服务质量指标。售后服务质量指标定性地评价供应链各节点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对产品进行跟踪服务的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售后服务成为竞争对手间非价格竞争、留住客户、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的主要手段。售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客户售后服务响应时间,一定时期内客户访问次数、产品服务 返修率、客户抱怨投诉次数等。  3 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  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可采用传统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产值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各指标的含义均很明显,应用也很广泛,这里就不重复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应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全面衡量;另外应从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选取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并注意与其他层次评价指标间的相容性,避免相互间的冗余、冲突。  4 供应链创新与学习能力评价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性经济环境中,对企业供应链创新与学习能力的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绩效评价中很少注意这一方面。供应链创新与学习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亦是企业长盛不衰、长足进步的根本保证。  ①智力资本比率指标。智力资本比率是指企业供应链 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价值所占的比重。智力资本比率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是否重视智力资本以及智力资本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能否适应市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的能力体现。  ②新产品服务 收入比率指标。新产品服务 收入比率是指企业供应链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提供新型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品服务 研发能力和对新产品服务 的综合营销能力,新产品服务 收入比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供应链 的新产品服务 设计、开发能力越强,对新产品服务 的综合营销能力越强。  *③雇员建议增长率指标。雇员建议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供应链 雇员向公司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数量与上一评价期相比的增长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内民主管理意识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强。从一定程度而言,雇员建议增长率指标也是企业供应链 管理活力强弱的具体体现之一。  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后,可选择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本企业供应链 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定量评价,首先确定各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再运用一定的方法得到一个反映企业供应链 整体绩效的综合指标值。  4结论  由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种种缺陷,使得它已不能满足新经济环境下对企业评价的要求,建立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托的企业绩效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企业财务、业务流程、上下游关系等方面的评价,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同济大学图书馆v5.5书目检索系统
把本书分享到
收藏此书的书架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浏览次数:65 
题名/责任者:
/陈静著 &#x65骞指&#x5
出版发行项:
,2011.04
ISBN及定价:
/缴送          
载体形态项:
53叶:V29cm
并列正题名:
个人责任者:
个人次要责任者:
指&#x5
团体次要责任者:
授予
非控制主题词:
中图法分类号:
学号:0922040015
责任者附注:
培养单位:同济大学&#x7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第49-50叶
全部MARC细节信息>>
总体评价: (共0人) &&&我的评价:
★ 寒假期间(1月16日——2月23日),预约、委托申请暂停。
F274/LS466-3
经济与管理学院分馆
F274/LS466-3
经济与管理学院分馆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书(点击查看)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供应链绩效评估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填写您的问题
筑龙网以1040万会员的建筑社区为基础,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建筑行业资讯、技术资料下载、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建材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建筑人展示自我,增加业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供应链绩效评估相关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应链绩效考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