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警总队队王超杰那年出生

优秀新闻工作者王超杰同志事迹介绍
 您的位置:
优秀新闻工作者王超杰同志事迹介绍
日 13:52:41
 来源:中华新闻传媒网
】 【】 【】&
王超杰同志从事部队新闻工作31年,历任新闻干事、宣传处长、编辑部主任等职,现为边防警察报社(团级单位)社长兼总编辑。他所采写的稿件和主编的报刊曾获得多项奖项,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1995年至今被聘为全国公安现役部队新闻系列高职评委。
&&&&入伍后,王超杰采写了大量的报道,受到部队和上级的好评。1981年,调新疆自治区边防总队从事宣传工作。新疆边境地区生活、交通、通讯等各种条件异常艰苦。从战士报道员成长起来的他常年深入边防、深入基层采访,年均超过100天,为发现和推出重大典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偏僻的基层单位没电,他常点蜡烛写作到深夜;一些边防派出所驻地偏僻,为了及时发稿,他不惜翻山越岭,步行十公里到当地邮局传稿。一次,他前往帕米尔高原的苏巴什达板采访,骑马30多里,途中马失前蹄,昏倒在战友的怀中,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
&&&&1994年,他曾十上帕米尔高原,组织采写了反映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事迹的长篇通讯《冰峰雪岭上的一面旗帜》、《高高的红其拉甫》、《帕米尔之鹰》等稿件,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发,并执笔红其拉甫边检站先进事迹材料。1995年5月,该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红其拉甫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这个典型是全国边防部队的第一个,也是到目前唯一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团级单位。
&&&&近年来公安边防部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王超杰都在策划或参与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1月,广东"沙头角模范中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称号,他作过前期的连续报道;1999年5月,他深入缉毒前沿地区云南木康公安检查站采写了长篇通讯《缉毒先锋》,刊发后引起上级重视,2001年9月该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荣誉称号。2007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三都"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称号,其策划的"影像中的、群众心目中的、作家笔下的三都边防派出所"三个版块,成为公安边防部队战役性宣传的经典之作,受到中宣部有关部门的称赞。
&&&&王超杰长期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各类新闻作品近百万字,祖国万里边海防线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其代表作有主编的《国门大写意》(军事译文出版社、60万字)、《在西部国境线上》(新疆人民出版社、30万字);著作《界碑》(世界语出版社、30万字)、《彪炳史册的一天》(大众文艺出版社、50万字)。另编写的部队教材《基层政治工作》、《怎样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等受到官兵欢迎。2005年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超杰创办了三份正式报刊。1986年5月《边防生活》杂志在新疆出版,1996年2月,《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在广东创办,2003年7月,中国人民武装警边防部队党委机关报《边防警察报》公开发行,都凝聚了他的辛勤劳动和汗水。特别是《边防警察报》和《中国边防警察》杂志,被定位于武警边防部队的党委机关报刊。作为社长兼总编辑,王超杰同志在报刊定位、栏目设置、版面编排、印刷发行等报刊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边防警察报》创办4年,先后多次受到公安部领导的批示表扬,报社连续两年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三等功。《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在全国公安系统第六届"金盾文化工程"评选中,获"最佳期刊奖",王超杰本人同时获"最佳编校奖"。2002年,获评广东首届优秀期刊工作者,2007年1月该刊又在广东第一届出版物评选中获装帧设计奖,王超杰设计的封面被评为"优秀设计奖"。武警边防部队政委傅宏裕少将称赞他是"边防宣传战线的老黄牛"。
&&&&《边防警察报》创刊时,仅有编辑4人。王超杰身体力行,忘我工作,带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报社编辑以年轻人居多,王超杰是领导更是老师,他实心实意地帮、手把手地带,一招一式地教,细致入微地指导年轻编辑开展业务工作,使年轻编辑由初入行道很快就成为能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几年来,他和上级主管部门共组织132名记者10天以上集中培训2次,以会代训3次,他还先后赴辽宁、黑龙江、海南、广东、浙江等地为报道人员授课数十次,听众达600余人,为部队培养了一批新闻骨干。
(责任编辑: 您的位置:
】 【】 【】&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参评者获奖作品登记表
王超杰&&王甫&
作者工作单位
边防警察报社
&《锤炼反恐利剑》、《筑就“高原红墙》、《浇灌团结之花》&&
作品刊播单位
&边防警察报&
2007年&8&月24日
作品字数或时间
&系列报道(通讯)
&推荐理由(采写简况、作品评价、社会效果、获奖情况)&&&&新疆红其拉甫派出所位于生命禁区帕米尔高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07年8月初,记者不远千里来到海拔近5000米的边防派出所,在七天的时间里,坐车、骑马、步行,与一线官兵吃住在一起,克服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进行采访,挖掘收集了大量鲜活感人素材,5易其稿,形成发表时的系列报道。系列报道共4篇,内容篇篇相扣,主题步步深化,突出了边防特点,《锤炼反恐利剑》生动记录了边防警察在生命禁区“把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所创造的奇迹,《筑就“高原红墙》《浇灌团结之花》两篇报道,用事实表明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离不开群众工作这个基础,表明民族团结是部队扎根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宝,贯穿了“爱民固边”的主线,既是传承更是创新,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刊发后,在部队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看到报道后,评价该所事迹非常感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批示:要认真总结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广东、云南、浙江、黑龙江等边防总队的官兵阅读作品后,近百名边防官兵自愿要求上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工作、学习、锻炼。共青团中央授予该所“青年文明号”,武警边防部队表彰该所为“群众工作标兵单位”,公安部评定该所为“一级派出所”。&长江--王超杰
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承办:
大写边关英雄事
--边防警察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超杰事迹材料
&&&&王超杰,男,中共党员,边防警察报社(团级)总编辑。入伍32年,先后创办《边防生活》、《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和《边防警察报》,采写新闻稿五千余篇。公安部边防局政委傅宏裕将军称他:"为我国公安边防部队新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11月,中宣部、中国记协等八部委联合授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采访踏遍万里路 执着敬业不畏险
&&&&新闻的根基在基层。王超杰平均每年下部队采访时间多达百天以上,全国边防大多支队级单位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日,木吉边防派出所破获一起间谍案。那里海拔4000多米,有32公里没有公路,大雪过后,方向难辨。领导劝他用电台了解情况。但为获更多详实素材,他决定独自骑马去采访。当他艰难跋涉4个多小时行至距木吉5公里的山坡时,马失前蹄,他被甩下二十多米深的山沟,当即昏迷。幸亏过路群众相救,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次采访给王超杰的手脚和耳朵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冻伤,至今还留有疤痕。
&&&&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就会有别人得不到的收获。1985年5月,王超杰搭车前往苏巴什边防派出所采访。因气候恶劣道路中断,车中途停运。他只得徒步十七八公里山路。当时天色已晚,风如牛吼,寒如隆冬。一条两米来宽的小河挡住了去路,他用尽全身力气猛跳,结果掉进了冰冷的河里,全身湿透,当夜就发起高烧,一个星期没退,从此落下咳喘的毛病。这一年,他不停地奔波在基层一线,行程上万公里,先后发表新闻作品173篇(幅),《祖国,边防战士心中的太阳》、《桦林中有六座小小坟茔》等7篇获奖。
  枪林弹雨迎着上 捧心洒泪写英雄
&&&&在血与火面前,军人只能往前冲。正是这样,王超杰的身影总是遂行部队的反分裂战斗。日,"东土燎原党"百余名党徒,洗劫人武部弹药库后,妄图攻打伽师县城。21名官兵深夜3点前往阻击,王超杰凌晨6时就踩着弹壳赶到距暴徒仅有300米的现场,和指挥员艾则孜并肩进行政治攻势和3分钟震慑性射击,迫使83名暴徒缴械投降。他在枪声中写出的通讯《人民的忠诚卫士》对部队鼓舞很大。日,巴仁乡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边防官兵许新建等4人被杀害。次日上午王超杰迎着枪林弹雨赶到现场。当时战斗正酣,一排排子弹呼啸飞过,身前身后的土包被打得噗噗作响,尘土溅得满身。领导要他撤到安全地带,他硬是没离开。由于全程参与,他掌握了大量素材,还拍摄了许多现场图片,成为重要资料,受到自治区领导极高评价。他用泪水写出的1.5万字长篇通讯《昆仑丰碑》和《平暴突击队里的共产党员》成为其代表作。
&&&&2009年3月,年过五旬的王超杰又一次前往反恐任务很重的塔县热斯卡木村采访,这里海拔4300米,西邻克什米尔,南接地势险峻的塔吐鲁沟,几乎与世隔绝。由于大雪封山,只得绕道新藏公路,在冰峰雪岭、万丈深渊的险路上颠簸了3天才到达,由于强烈的高山反应,他血压升高到高压150低压110,头痛欲裂夜夜失眠。白天赶路采访夜里还要赶稿,实在难熬就吸几口氧气,心跳过速就吃几粒"丹参滴丸"。这一呆就是11天,他和三十多位群众彻夜长谈,采写了人物通讯《山神》,其主人公买买提热依木与暴力恐怖嫌犯英勇斗争的事迹受到重视,被确定作为全国优秀护边员代表出席北京表彰大会。在这次采访中,他还了解到古力买买提多年卧病经济困难,便掏出身上仅有的2300元钱给予帮助。老人感动万分地说:共产党好!并要求子女永远当好边防哨兵。
  沉到基层挖线索 一心一意推典型
&&&&公安边防部队许多典型,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汗水。1994年,王超杰十上帕米尔采访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在水布浪沟连续蹲点累积达83天,除夕夜都是在前哨班度过的。通讯《冰峰雪岭上的一面旗帜》、《高高的红其拉甫》等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为红其拉甫站次年5月被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这是公安边防部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团级单位。
&&&&推典型是新闻工作者的硬功夫。1999年中国毒品问题突出时期,4月王超杰采访了云南木康检查站缉毒事迹,后感到素材不够丰满。7月再次前往,4天中,他与官兵一同上勤检查,三去看守所了解毒贩犯罪过程,积累了一本厚厚的素材。长篇通讯《缉毒先锋》刊发后,反响强烈。2001年9月,木康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
&&&&2007年7月,在帕米尔采访的王超杰了解到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先后查获和抓捕73名暴力恐怖嫌犯。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典型!在随后的7天里,他啃干馕喝雪水住毡房,两次翻越海拔5600米的雪山,5易其稿,系列报道《锤炼反恐利剑》、《筑就高原"红墙"》、《浇灌团结之花》引起部队关注,全国上百警官申请到红所学习或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批示:"要认真总结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该报道获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
  率先垂范育桃李 边防新闻"领军人"
&&&&抓好报道队伍建设是新闻工作的一大任务。多年来,王超杰先后到西藏、内蒙等12个省区的边防单位和部队院校授课51场,听众三千多人次。同时,还手把手地带出240多名报道骨干。至今,还流传着他培养新人的佳话:1982年,一名基层战士对王超杰说:"这是我写的一首唐诗,请王记者给改改,看能不能发表?"王超杰笑着说:"年轻的唐朝人,能不能写点现代诗啊!"说完,耐心给小战士进行写作辅导,后来又先后给这个战士寄去十多本诗集和新闻写作书籍。4年后,这名战士被武警总部评为优秀报道员,还获总队第二届诗歌大赛三等奖。
&&&&"尽心尽责,追求完美",是王超杰的做事信条。新闻从业以来,他的采访路程不少于绕地球十圈,足迹踏遍了祖国万里边关,4次荣立三等功,发表数百万字的纪实作品,编著《国门大写意》、《界碑》、《彪炳史册的一天》等6部作品,《当好边防卫士》等3部教材。1991年通讯《帕米尔之鹰》获全国法制记协征文一等奖。他编发的《学习邓小平军队质量建设思想,走精兵严治之路》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文章奖。2001年获第六届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化工程""最佳编校奖";2008年,论文《行业报增强可读性的有效途径》获首届中国编辑科学论坛一等奖。由于配合中心工作成绩突出,2007年,周永康签署命令,给边防警察报社记集体三等功一次。2009年又获全国公安思想理论工作先进单位。国际摄协名誉副主席王超杰获长江韬奋奖
  在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首都京西宾馆隆重举行。国际摄影协会名誉副主席、国际摄影协会四星会员、边防警察报社社长、总编辑王超杰荣获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是公安和武警系统第一个荣获长江韬奋奖的新闻工作者。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颁奖大会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切接见获奖人员。王超杰向李长春敬礼报告说:“《边防警察报》是公安边防部队主办的。”李长春微笑着说:“祝贺你荣获长江韬奋奖!”颁奖仪式上,刘延东向王超杰颁发证书和奖牌时高兴地说:“公安边防部队我知道,也去过。祝贺,祝贺!”  王超杰从事新闻工作33年来,他从基层报道员、一线记者,到创办《边防警察报》、《边防生活》、《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并任首席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做一名好记者”是他始终不变的追求。多年来,他奔波于祖国边海防一线,发表新闻作品五百多万字,编著有《界碑》、《彪炳史册的一天》等6部作品,《当好边防卫士》等3部教材。先后参与推出5个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先进典型。他撰写反映新疆喀什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2007年,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记协等六部委授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10年2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签署命令,给王超杰记个人二等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河北总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