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 道教有哪些神仙多少神仙

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五种神仙绝非等闲之辈!
“大而化之之谓圣”,是圣人境界,这就到了非常伟大的境界了,可以神通变化了。佛家讲罗汉、菩萨;儒家叫圣贤;道家叫神仙;总而言之,统统叫做“圣”。“圣”到什么程度呢?“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成仙成佛。
顺便再给你们介绍什么叫仙佛。道家神仙分五种,有鬼仙,地仙、人仙、天仙、大罗金仙。讲到鬼,就讲到生命问题了。鬼仙是最下阶段的仙,一个人一辈子学佛修道学得迷糊,有些神经病似的,死了就做鬼仙。灵魂没有解脱,得不到真的自由自在,就变鬼仙了。
再来是地仙,第二种,比较长寿,身体非常健康,到地仙境界是有几个条件的,你不要自己冒充。第一,“身轻如叶”。身体轻得像一片树叶一样,没有这里酸,那里痛,这里障碍,那里生病,都没有了。第二“夜睡无梦”,没有睡不着,也可以不睡,睡着了也不做梦。第三“行疾奔马”,走路之快,可以跟马并行,马跑起来可以同时追上。到了这个程度,可能活一百岁两百岁,这个样子叫做地仙。
然后是人仙,人中之仙,健康长寿,道德、智能达到一个标准程度,就是孟子讲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人中之仙。
然后再进一步,叫做天仙。第五步是大罗金仙,就是同佛一样,成佛了。这就解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了。
来源:《南怀瑾讲演录》
-----------
道家与方士,方士与神仙,在这三个名称之下的类型人物,及其学术思想的内容与渊源,由战国而到秦、汉之间,实在都是互相为用。到了汉、魏开始,延续一千多年,直到现在,方士的名称,已成过去,只有道家与神仙,却成为不可分家的混合观念。其实,汉魏以后,道家神仙的学术,已经远非秦、汉以上的面目,这一千多年来道家的神仙,实际上,却是丹道派的天下,所谓丹道,便是以修炼精、气、神为主的内丹方法,以求达到解脱而成神仙为最高目的。
关于神仙的种类,在宋、元以后,归纳起来,约分五种:(1)大罗金仙(神仙)。(2)天仙。(3)地仙。(4)人仙。(5)鬼仙。
初步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在鬼道的世界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的,便是鬼仙的成果。
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的,便是人中之仙的成果。
过此以上,如果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具有少分神异的奇迹,可以部分不受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所影响,如寒暑不侵,水火不惧的,便是地仙的成果。
再由此上进,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有如庄子、列子寓言所说的境界的,才算是天仙的成果。
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世间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的,便是大罗金仙,也即是所谓神仙的极果。
凡此种种,是否确有其事?或者是否有此可能?我们现在无法证明,姑且不加讨论,但是有一点必须值得特别注意的,在中国文化中,儒家对于从伦道德,教育修养的最高标准,是把一个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异常人的圣贤境界,已经足够伟大。而在另一面,还有道家的学术,从宇宙物理的研究,与生理的生命功能而立论,更加提高人生的标准,认为一个人,可以由普通愚夫愚妇的地位,而修炼升华的超人,提高人的价值,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把握宇宙物理的功能,超过时间空间对立的束缚;而且早于公元前一千多年,毫无十六、十世纪以后的科学观念,便能产生他们自己独立的一套科学观点,无论它是幻想、是事实、是欺世的谎言、是有实验的经验之谈,都是值得我们瞠目相对,需要留心研究的。
来源:《禅宗与道家》
-----------
我们要晓得,在古代,阴阳五行、《易经》八卦都要懂得;《老子》、《庄子》也要清楚,然后才可以谈修行。那个时候没有佛经,魏伯阳真人著书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你就晓得中国文化之伟大,书中的内容,完全用中国文化阴阳五行这些来讲的。但是他修炼的方法,同后来佛法进入中国做工夫的方法一样,不过表达不同而已。佛家用九次第定来说明禅定,就是四禅、四空定再加一个灭尽定。灭尽定等于道家的粉碎虚空,以伍柳派惯用的话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还不行,你证到了还是小罗汉,要变成大罗金仙,才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佛啦,要粉碎虚空,空都不要,空也要空掉,这是灭尽定。佛家从四禅八定的次序,来说明用功的过程,不管大小乘的佛法离不开这个原则。四禅八定几千年来有几个真修到?初禅都做不到!达到了初禅还谈不到还丹。朱云阳真人的批注就有佛学在里头啦,中国后来道家佛家也混合了。
&出家人的修行叫做修解脱之道,光是解脱还是罗汉小乘的境界;大乘佛菩萨修报身,报身转了,不需要另外解脱。所谓解脱分两面来说,盐巴溶化在水里,把盐巴凝固拿出来,水是水,盐巴还是盐巴,那是解脱的办法。道家所说的解脱有好几种,一种叫做“尸解”,尸体留在这里人已经修成功了。但是尸解也有很多方法,譬如修到最后很难解脱,故意闯个祸犯个罪,被杀头或枪毙,叫做“兵解”。这是借用别人的力量把自己这个肉体处理了,把这个蛋壳打破好跑出来。
借兵解而去的还不是太高明,可见功力还不到,跳不出来嘛,这是说跳出三界之难。尸解在古代办法还很多,人死了把他买个棺材埋了,一年或者三年以后,你打开一看,棺材里没有尸体,或者只是剩一根手棍。他有一套方法,用个对象把它变成自己,装进棺材,然后连身体到别处再修过。这种尸解是比较高的,借物化形而去。《神仙传》上这些人不少,这种方法灵不灵不知道,反正我也不会这一套,没有经验向诸位报告。
空话不谈,你要晓得道家所谓解脱,不是这个道理。道家所谓修成金仙的境界,就是大罗金仙,同佛家的理论是一样的,是自己转变这个肉体,整个地变,所谓脱胎换骨,不是尸解、兵解,那些不是解脱之道。所以学佛单讲解脱是罗汉的境界,佛家认为法身、般若、解脱三个连起来的成就,是大成就,否则是小成就。换句话说,解脱的成就,严格地讲起来,还是阴境界,没有达到纯阳。阴境界的人得到这个阴神成就,也可以尸解而去。他有所成就,我们勉强地讲叫做鬼仙。其实也不是鬼仙,不是普通那个鬼,佛家名辞叫做“非人”。这类非人不属于人,无形相,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的生命是存在的。佛经上经常说“人与非人”、“人、非人等”,非人比我们人高一级,不是人,与我们不同,但也不是鬼。
来源:《我说参同契》
&-----------
&“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这个呼吸往来,那股保留元气的息,每一次都到达了足底心。“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体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达到足底心,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资格做大宗师了。但是修养到这个境界,还不到大宗师的程度,中国后世道家,称这个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后精灵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层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宽广的人;进一步地仙;再进一阶是天仙;再进一级就是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是大阿罗汉,佛家讲大阿罗汉就是佛。
一个人到达“其息深深”“之息以踵”这个境界,就是地仙之份;这个人也就达到了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所以道书上描写,中国有些老祖宗们得了道的,到八九十岁时,身体轻灵,行疾奔马,看他走路快速到与那个奔跑的马并排,却好像没有动过一样,这个就是所谓地仙之份。
&过去道书上讲,初步人仙、地仙的神仙境界,可以“身轻如叶”,身体轻得像一片树叶子在虚空里飘一样,是“昼夜常明”“夜睡无梦”,甚至说是“行疾奔马”,他轻轻走路可以像马跑那么快。所以说,生命有无比的功能,无比的价值,普通人在那里轮回千生万劫,都是白活了,都没有把生命功能发起来。
整理自《庄子諵譁》《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如果到达了初禅的境界,甚至要达到二禅境界,真正的安那般那做好了,自己生命的功能气机充满了,整个的身体会变换。真正得定与身体的变换,起码要九年到十二年的专修才能做到。所以你们大家都讲修行要专修,找一个地方,万事不管,专门修持,你以为闭关一百天,闭关三年、五年就做到了,不可能啊。这就要参考中国正统的道家,以道家来讲,我们算算帐看,“百日筑基”,道家说一百天里头打基础,三个多月,“十月怀胎”,等于男女生一个孩子一样十个月,“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加起来十三年,这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然后才修得成功神仙。不过神仙也分五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
修道没有成功,学佛没有成功,但是心还能专一,死了以后,不是普通的鬼,是叫鬼仙,进入鬼道了。所以世界上有些人有特异功能的,或者有些人未卜先知,都靠另外一个力量的影响,那都是鬼魂、鬼仙给他通电,附在他的脑子里。所谓有特异功能的,脑神经这个脉道的线路一定在某一点上有一点问题,脑神经里头是不是多了一条线路或者少了一条线路,不过很难检查就是了,这是鬼仙。
人中之仙,是活着的人健康不老,不一定是不死,这个神仙是有标准的,“身轻如叶”,身体轻的像树叶子在空中飘一样;“夜睡无梦”,夜里睡觉没有梦,始终在工夫境界;“行如奔马”,走路像马一样快、轻灵;而且可以辟穀了,不食人间烟火了,这个不过是人中之仙而已。再进一步是地仙,《楞严经》提到地仙的寿命可以活到一万岁甚至十万岁。佛也是承认的哦,你翻开《楞严经》看佛讲的十种仙,佛说这十种仙的修行就差了一点没有大彻大悟,他们的境界是很高的。到天仙就更不同了,那当然不要买飞机票喽,到太空去也不要买票了,一阵风或者没有风就过去了,这是天仙的境界。到了大罗金仙就是佛的境界了,这是道家五仙的分类。
刚才讲十月怀胎,百日筑基,你想想看一个人修道专修要多少年?照道家的说法,百日筑基加上十月怀胎,一年多一点,所谓怀胎,这个是借用的名词,《楞严经》里佛说的一句话“长养圣胎”,你得了道的境界随时要在定中成长、培养,自己从一个凡人变成圣人境界。道家后来借用佛经的“长养圣胎”叫十月怀胎,这要十个月都在定中,讲专修真要做到了,没有做到,你闭关三年、十年也没有用啊!真做到了得定的境界,十月怀胎,等于培育这个胎儿长大,然后生出来,经过三年哺乳,还要把婴儿喂大,就是把自己的定力工夫修养增大;然后九年面壁,学达摩祖师九年都在定中,这样就变成超越世间的圣人境界,就叫做神仙,或者达到佛的境界。
我们算算帐要多少年?十三年。如果我们生养一个孩子,六岁起读书,读到高中毕业也要十二年,然后读大学四年,大学毕业出来找份工作,几千块一个月。那么如果把十三年的时间用来修道,修成神仙了,到太空去不要买票,那不是很划得来嘛!修个十三年就成功了,不过你们诸位到太空去不要忘记了我啊!让我拉到你的衣服角跟着去。可是你做得到吗?但是道家这个话完全是讲专修,一个人福报够了,智慧够了,万缘放下,当然儿女眷属都摆脱了,一个人专修十三年,那么佛也承认,佛跟道俩家承认了什么呢?我告诉你,这就是中国文化特别的地方,承认一个人的生命经过修炼,自己可以有把握使它永恒的存在,这个是其他民族文化里头没有的,也不敢这样说。所以我叫它是生命的科学,你查遍全世界的文化里头,只有中国文化敢说人的生命自己有办法使它永恒的存在。
来源:《南禅七日》
-----------
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
比如学道家的人讲,学道成仙有五类(好比佛家的五乘道),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也叫大罗金仙,相当于大阿罗汉)。道家认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练气脉,做身体上功夫,而认为这是道,这是修行的第一大毛病。又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证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
文章来源:《如何修证佛法》
喇嘛钦!!!
—若本文对您的内心有所触动,恳请随喜转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会因您而改变!
点击进入欢迎加群&或&&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推荐文章:
我的更多文章:
( 22:09:30)( 22:09:29)( 22:00:36)( 20:06:47)( 20:06:22)( 19:17:47)( 19:02:39)( 19:02:39)( 22:01:51)( 21:59:1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数一数唐朝那些出家当道士的公主:竟然有五位!
数一数唐朝那些出家当道士的公主:竟然有五位!
  一说到大话西游上那个叽叽歪歪的唐僧,大家都会想起佛教。然后呢,多人自然而然地许会认为是以佛教为第一教派。然而事实上,李唐时期,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却是道教。曾对三教排序:一是道,二是儒,三才是佛。  封建帝王改朝换代时,总要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宣传“君权神授”,如就宣称自己是老娘和一条蛟龙所生。唐初门士族的传统势力强大,若非名门出身,想改朝换代当是比较难得到社会认可的。于是唐高祖李渊就炒作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李聃虽不是道教的创始人,但却被尊为代表人物。于是道教就顺理章地成为李唐王朝奉的第一宗教以及重要政治工具。  据统计,盛唐时,道教有1687座宫观,道士数以万计。如此浩大的道教背景下,不但身为帝王的李家子弟们崇奉道教、重用道家人士并积极参与“练丹”之事,连身为皇室的公主们也热衷其中。《新唐书》所不完整记载的198唐朝公主中,曾有道士经历的便有不下五位:  唐太宗的女儿,不但找了和尚“交好”,还找了道士“倾诉衷肠”,果真是佛道不分家。  李治的女儿,这位公主应该是如今大家最为熟悉的。40岁生下太平公主后百般疼爱,嫁人之前,出家当道士,天天在宫里来来往往(唐朝宫中有道士居所)。仪凤年中(太平公主生于664年,仪凤中时应该大于13岁),吐蕃王族想娶太平公主,武则天不忍心将这个最疼爱的女儿嫁到边远部族去,便给太平公主造了个道观,让太平公主“薰戒”,以拒绝和亲。这招比较高明——实在是我女儿当了道士,不便远嫁呀。当然,过后不久,这个在政治方面继承母亲才华的太平公主便还俗并嫁给了。  女儿,太极元年,也就是公元712年,与一起当了道士,在京师建造道观,拜道士史崇玄为师。史崇玄出身寒门,在太平公主门下办事,在朝颇有声势。两个公主在京师建道观,自然很有影响力,史崇玄进观“护作”,每日近万人在观内活动。  这等声势,京师的和尚们看不下去,就贿赂了“狂人”段谦,让他跑到承天门太极殿自称皇帝(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被官府抓住后说是史崇玄派来的。于是史崇玄被贬岭南,这还是碍于太平公主的面子,不然立马就杀头了。另外睿宗皇帝还下令让和尚道士不要互相争斗。不过太平死后,这道士也没逃一死。  唐睿宗女儿玉真公主李持盈。她的道号是“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上奏皇帝哥哥:老爸允许我出家,但现在仍封号公主、食天下租赋,不是太合适。请皇帝哥哥去了我的公主封号和封邑。玄宗没批准,但公主没过多久又上奏:我是高宗的孙女、睿宗的女儿、皇帝哥哥您的妹妹,就身份而言,不用加公主名号、封地都已经够尊贵了,请收回我的财产封地吧,为百姓积积德,妹妹我也能延长几年寿命。唐玄宗李隆基见妹妹意志坚决,便同意了她的想法。另外,唐玄宗还差点把这玉真公主嫁给了道士(就是八仙中的)。
分页:1/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假设你站在月球上来看1640年-1644年的东亚大陆,会有这样一幅画面:李自
  吕不韦战国末卫国濮阳人。原为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认为
  曹操亲征吕布,将徐州的州治下邳城围困了三个月,吕布不得已投降。吕布被绑到曹操
 如果一个地方军阀只有军队没有虎将,想要在强食弱肉的时代继续存在下去,那是很难的
虽然一个淝水之战,使他落得不太好的下场和不太好的名声,可是坦白来说,他是一个不错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
  作为个人抠门,有利有弊;可是作为皇帝抠门,这就有可能误国了。皇帝自古以来就是
鳌拜可不是随便说擒拿就能擒拿得了的,但是康熙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冒着大风险抓住了他,
  据说,史上死的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位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
  在皇太极著名的崇德五宫中,居住着他最重要的五位后妃,这五位后妃全部出身于科尔
  提起明朝,就让人想起郑和,想起宝船,好像宝船就是无敌战舰.但是人们全错了,宝
  据说曹操生性多疑,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曹操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
 淝水之战后不久,慕容冲率领数万人进逼长安,秦王苻坚站在城门上俯视。他见到慕容冲
古装剧中常常会数显的一首诗就是&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个当了千年路
岳飞率大军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正待要乘胜渡黄河消灭金朝之时,没想到接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
  首先,历史上没有关羽华容道放曹操的事情。史书记载,赤壁战后,真正追击曹操的是
秦桧先作为北宋官员,曾随二帝一起被掳至金国。然而仅仅四年之后,他突然神秘莫测地回
  几百年来,唐伯虎已经成了风流才子的代名词。一出&唐伯虎点秋香&不知倾倒了多少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公元1402年,朱棣继承了皇帝之位
  私生子,即非婚生子女,是指那些在受孕期间或出生时其生父生母无婚姻关系的子女。
慈禧太后、德龄、隆裕、瑾妃、溥仪乃至无数太监等历史人物的照片,但是在如此多的历史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每天为了这么一点工资累成一条狗,但是要没了工资,日子就
  慈禧作为中国帝王制度时代中,为数不多的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可谓十分干练,
  历来想要和中原王朝通好的少数民族国家有很多,对于很多偏居在华夏一隅的国度来说
  《史记&郦生陆贾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
唐朝是中国古代军事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其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
  古人讲究厚葬,上至贵族社会,下至平民百姓,死后都会陪葬一些珍贵的东西。但对于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很残忍的制度,就是殉葬,皇帝死后要拉一大群人去垫背,很少有皇
 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庄襄王子楚的夫人,因其为赵国人,故名赵姬。赵姬是商人的女
  慈禧作为中国古代帝制中屈指可数的女权主义者,可以说慈禧不但政治手腕了得!喜欢
  太监,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去势之人,没有生育能力。在
  &垂帘听政&这个成语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关于这个成语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旧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孔颖达,一个摒弃各种偏见,融合南北文化的大家,时代更迭迅速,那孔颖达是哪个朝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道教中有一个神仙叫“无量祖师”吗
腾讯道学知乐斋主
[导读]“无量祖师”是民间对真武大帝的新称号,清代以前的文献尚并没有出现过,清代真武信仰在民间社会的勃兴,塑造了许多真武修真的本地化传说,更将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加入其中。文/知乐斋主地域性的真武信仰,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真武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名号:无量祖师。“无量祖师”不见道经记载“无量祖师”的称谓,并不见载于《道藏》和道教界,而是清代以来民间社会对真武大帝的新称谓,而这个新名号也逐渐为道教界所接受。关于“无量祖师”名号的由来,学术界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考证。据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称,真武大帝亦称无量祖师,“无量”的称号,大约是参照佛教“无量寿佛”的称号而借用的。马书田的《中国民间诸神》也持此说,认为“无量祖师”是指真武祖师的法力无边,而《玄天上帝启圣录》中称:“自斯玄帝千变万化,为主教宗师,分身降盐,济物度人,无边无量,洞天福地,无不显灵,感应事迹,简丹难穷。”因此,无量祖师的称号可能源于经中“无边无量”一词。真武大帝 资料图清代碑刻建筑中常见“无量祖师”名号道教经典并没有“无量祖师”记载,然清代的不少道教碑刻和建筑中,“无量祖师”的名号非常常见,确实应当引起研究的重视。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太兴山岱顶玉皇洞所立的《重修上帝宝洞序》,称山上曾建有供奉真武大帝的“无量金殿”一间。陕西澄城县冯原镇梁家山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所立《梁家山无量会朝武当碑》,叙梁家山村“无量会”朝武当山还愿之后立碑记其事,其朝拜真武大帝而取名“无量会”,可见当时真武大帝在民间确有“无量”之名。又据清康熙十四年(1675)李蕃为四川通江县《募修鸡子顶真武庙疏》所撰的碑文称,“神号无量佛,宋真宗更为真武,封为帝,则兼释道而成名。”作为儒生的李蕃并未深究名号的由来,大概在清初民间已经将真武大帝与无量寿佛联系起来了,而且还流传真武大帝与无量佛在武当山争夺地盘的传说。三教同奉真武大帝的见证清嘉庆年间甘肃通渭县张毓秀曾为甘肃兴隆山撰《无量祖师庙记》,记载了清初郡人修建无量祖师庙供奉真武大帝招徕道流居住,嘉庆年间再次重修,“无量祖师”已经成为兴隆山对真武大帝的专属称谓了。清代甚至在很多佛教寺庙也供奉无量祖师的神位,道光七年(1827)陕西淳化县所立的《增修金牙山龙盘寺碑记》,称龙盘寺旧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和无量祖师,而从宣统二年(1910)陕西佳县所立的《重修白云山无量祖师殿碑记》来看,则白云山的道众亦接受了真武大帝“无量祖师”的名号,并将其视为三教同奉真武大帝的见证。“无量祖师”是民间对真武大帝的新称号,清代以前的文献尚并没有出现过,清代真武信仰在民间社会的勃兴,塑造了许多真武修真的本地化传说,更将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加入其中,与无生老母、观音菩萨等神灵一起为民间祠庙所信奉,许多地域化的真武传说虽然流传未广,但真武大帝“无量祖师”的新名号却逐渐为道教界所接受。究其由来,正本清源,则民间真武信仰之讹变,庶可以明了。(编辑:行云)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刘康乐 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神仙谱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