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梦天宫二号tg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十一号飞船首飞纪念币是真的吗

神舟十一号咋找到天宫二号 为何只搭载两名航天员_凤凰资讯
神舟十一号咋找到天宫二号 为何只搭载两名航天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祝贺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原标题:神舟十一号咋找到天宫二号 为何只搭载两名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祝贺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观看飞船发射实况。昨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我们一定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5时15分,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飞船。7时30分,火箭起飞。575秒后,船箭分离。约600秒后,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7时4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在轨运行30多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进入高度约39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神十一”五问为何10月下旬发射?本次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时间的选择更多是依据上个月天宫二号发射时间点来确认的。上次任务发射时间决定了这次发射的窗口,跟其他条件并没有太多关系。同时,整个任务发射窗口的选择要考虑测控、天气、日月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轮次综合论证形成本次的发射窗口。7点30分的发射时间比较直观地讲,就是在发射窗口的时间,正好天宫二号经过发射场,入轨之后神舟十一号刚好应该和它在一个轨道面上,以便于后面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怎么找到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通过变轨不断接近天宫二号,大概在50公里左右时,神舟飞船上的测量敏感器就能够“看到”天宫二号,这时它就可以自主控制,接近天宫二号完成对接。是一个由远到近不断寻找的过程,原来距离比较遥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通俗而言,在茫茫太空中天宫二号离地球的距离很遥远,这么长的距离神舟十一号首先要知道天宫二号在什么位置,这是地面测控保证的。包括发射选择都是按照规划好的、选好的轨迹来设计。为什么只搭载两名航天员?神舟十一号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因而刻意延长了驻留时间。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此前,我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是神舟十号任务,共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生活在天宫一号与飞船组合体里。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将完成30天的在轨驻留。我国空间实验室的生命保障系统并非可再生式,与国际空间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我国空间站建成后,也将采用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玩”什么?两名航天员在太空期间的工作相当繁重。“在有限的飞行资源内,在轨实验特别多。我们实行‘6+1’工作制,也就是工作6日、休整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为使航天员在太空期间心情舒畅,任务期间将给予他们较大的自主空间,由其安排每日工作内容。航天员每晚也有充裕的休闲时刻,除了使用摄像、照相设备,也有个性化的休闲用品,比如用平板电脑听各自喜爱的音乐、观看各自挑选的影像资料。同时,来自亲友的“陪伴”至关重要。黄伟芬说,这次会增加航天员与家人通话的频次,“只要航天员想通话,刚好组合体是在测控区内且没有其他重要事务,申请都没有问题”。进入太空后穿什么?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穿什么?据了解,除了发射和返回阶段,航天员在天空实验室都将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阶段和场合换上不同类型的专用服装,开展在轨工作、生活和运动。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设计研发保障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的系列专用服装,其中,既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还有常服、任务训练服、专用服饰等地面任务服装等数十个种类,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能,还融入中国特色设计元素,为航天员增添时尚气息。据悉,运动锻炼服装、非工作日休闲服装等,已于今年9月搭载“天宫二号”进入太空。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等>>小秘密安全:三重措施保航天员逃生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荣元昭 张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航天科技四院提供的逃逸系统发动机已经伴随着长征二号F火箭完成了多次完美飞行。由于增加了逃逸系统,长征二号F火箭的航天员安全性指标由0.97提高到了0.99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重大故障,逃逸系统会按指令点火,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将载有航天员的舱体带到2~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而逃逸系统由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组成,分别承担从火箭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起飞后120~200秒左右两个时间空间段内的救生任务。如果火箭在尚未升空或在低空时发生意外,小火箭一样的逃逸塔就会像拔萝卜一样,带着载有航天员的轨道舱、返回舱逃离火箭落到安全地带;如果是发生在逃逸塔已经与箭体分离的情况下,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的高空逃逸发动机机组就会起到同样的应急救援作用。而如果意外发生在整流罩也已经分离的情况下,飞船本身也带有紧急逃离危险区并返回地球的功能。供电:太阳翼全部国产供电系统是航天器须臾不能缺少的动力之源。神舟十一号采用的太阳翼,是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全国产化材料制成的。航天八院与配套单位合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采用国产高模量碳纤维和铝蜂窝芯的刚性太阳翼,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打破了以往太阳翼基板结构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实现我国空间站工程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密封:舱体密封件能用30年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荣元昭 张弦)在载人航天工程中,航天科技四院承担了飞船和天宫二号密封件的研制生产任务。舱体密封件是航天器结构密封的关键部件,起着隔离空间站与外层空间、支撑航天员安全独立的生存环境的重要作用。天宫二号的系列密封件留轨运行时间更长,产品规格更多,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中开展人在太空中期驻留实验,必须保证舱内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其密封件除要求密封性能安全可靠外,还要求材料安全无毒,能经受住-70℃到200℃高低温交变等各种空间复杂环境的长期考验,可安全使用30年。>>马上就访景海鹏和陈冬都是西安交大在读研究生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都是西安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10月17日上午发射成功后,西安交通大学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了这一消息。华商报记者昨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景海鹏为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工程博士生,陈冬为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工程硕士生。2014年9月,景海鹏来到西安交大与师生分享了自己“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人生经历。景海鹏和陈冬都属马,年龄相差一轮,而景海鹏将在太空度过他的50岁生日。据西安交通大学网站发布的消息介绍,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还有许多交大人承担着各项重要工作。整流罩坠落榆林 残骸全回收华商报榆林讯(记者 杨虎元)日前,榆林市通告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整流罩残骸将坠落于榆阳区、神木县境内,落区范围1500平方公里。昨日上午7时50分左右,即发射20分钟后,神舟十一号整流罩坠落在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东河村,另一部分坠落在榆阳区大河塔。“经过前期精心部署,将落区内的10万群众进行撤离,所以本次整流罩残骸能够圆满回收处置。”榆林市应急办一负责人表示,整流罩残骸坠落位置均是在荒芜的沙草梁上,所以实现了人员无伤亡、环境无污染、设施无损坏、治安无问题、残骸全回收的既定目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1443912
播放数:1867771
播放数:5808920大家都在看微视航天工作室:当天宫二号遇见神舟十一号……_作品展示_移动融合创作
当天宫二号遇见神舟十一号……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微视航天工作室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后,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启他们神秘的太空之旅,他们要完成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操控,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交会对接,在轨进行试验操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科普演示等活动,他们将在轨飞行33天,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那么,这次任务有哪些精彩看点呢?来来,围观神舟十一号对接的同学们,看黑板!划重点了!
  第一个精彩看点是天上的任务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上天,执行的任务有哪些呢?
  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试验、空间科学试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第二个精彩看点是天上的生活作息
  航天员在太空工作,执行什么样的作息呢?航天员与我们在地面执行一样的作息时间,同样实行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的6加1工作制,他们白天八小时工作,晚上要进行休息。航天员每一天工作都是井然有序的,还要记录工作日志,除了在工作日完成规定的工作科目外,利用好休息日非常重要和值得期待,他们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他们会从地球以外的视角看窗外的美景,看美丽的地球和祖国,也会在失重环境下做一些地面上不太好做的事,再就是可以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听听音乐,写写日记,总之,就是他们要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第三个精彩看点是天上的健康保障。
  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太空环境对人体会带来不利影响,如何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呢?特别是心血管功能的减退将会变得更加突出,还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和骨丢失问题。此外,长时间飞行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的重力再适应,他的反应症状会更加明显,重力再适应的时间会较长。
  为保障航天员的健康,一是进行细致的医健医保。飞行期间综合利用医疗问询、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的评估。飞行期间注重舱内微生物的控制,并且配备了预防治疗的一些药品和相关的医疗器械。不仅如此,在这次任务中首次建立起了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的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
  二是进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比如航天员可以使用套袋来解决飞行初期这种头晕和鼻塞等不适应的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自行车的锻炼,工作时穿着企鹅服,对心肺功能的下降,对肌肉萎缩和骨丢失进行综合的防护。
  三是丰富的营养健康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还有调味品和保健性食品,一共有一百多种食品,食谱周期达到五天,膳食结构也更加科学。四是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在有专业心理医生的支持,亲情的交流和航天员团队的支持基础上,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航天员可以通过天地信息交流系统与地面进行双向的沟通,可以传递邮件,可以与亲朋好友进行视频和音频的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第四个精彩看点是天上的试验。
  在太空里能做什么有趣的试验呢?
  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以后将开展多项太空试验,这也突显了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比如,在飞行中,航天员将在轨接受医学超声检查,地面可以实时监测到航天员的心肺功能,这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也是第一次。他们在轨还将参与多项科学试验,比如更换空间材料和植被的样品,还要进行太空的植物栽培等。将在轨进行典型的维修操作,验证人机协同的操作技术。
  第五个精彩看点就是天上的科普活动和展示。
  这次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开展的科普活动也很精彩。随神舟十一号飞船上去的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与设计大赛的三个试验项目,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和聚合物薄膜,试验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航天员在地面对这些实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训练,将在轨完成这些试验,具体这些试验将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在微重力环境下事物的状态变化,此外,飞行期间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的活动,比如太空日记、家书、再梦载梦,挑战不可能等,这些都会非常兴趣,非常值得期待。
  这次航天任务的精彩看点还有很多,我们祝愿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续写辉煌,预祝任务圆满成功!
本作品还在其他渠道:神舟十一号“回家”
神十一与天宫交会对接精彩回放
神舟十一号发射全程回顾
聚焦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天宫二号发射精彩视频回放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解读
解读与观察
天宫二号获世界“点赞”
多国积极评价“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太空新征程
太空亲历者说
未来航天员将在太空常态化工作
为了丰富航天员的生活,我们可以推送一些这些节目上去。现在航天员要在上面住一个月,那么将来我们的空间站建成之后,我们的航天员会在上面待更长的时间。
对2020年中国空间站充满期待
“世界上有的航天员已经连续飞行了七次,有的航天员已经飞行超过400多天,有的航天员累计飞行超过800天。”景海鹏说,“我感觉和他们比较起来我还有很大差距,我要向他们学习。”
我还没遇见外星人,也没“晕船”
第一次进入太空确实体会非常奇特,感觉刚开始自己的身体都不会控制了,已经分不出该怎么走路,怎么行动。还好有景师兄在旁边帮忙,现在已经慢慢适应失重的感觉,也越来越感受到失重的乐趣。
未来太空探索将实现人机结合
载人航天有很大的危险性,但之所以还要用人而不是机器,主要原因在于人是有思维的,而机器只能执行程序,程序之外的事情,它完全做不了。但未来的趋势将是人机结合,让机器做先锋。
中国梦实践者·航天人
从神一到神十
神舟一号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神舟一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的载人火箭、掌握了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航天飞行的良好生命保障系统。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被列入国家计划的,短短的七八年时间,中国航天人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神舟二号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 搭载“模拟人”
“模拟人”是神舟三号飞船的新“乘客”。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装置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
神舟三号还具备了航天员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飞船改进和完善了伞系统,火箭增加了控制系统冗余等与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措施和功能。
神舟四号 创造低温发射纪录
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与神舟三号相比,神舟四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及相关试验条件更为完备。太空辐射是对航天员安全的最大威胁,神舟四号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装配了绝对防辐射的设施。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肩负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人。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真正尝试太空生活
神舟六号的两位航天员实现了与家人的天地通话,费俊龙进入轨道舱进行穿舱试验,聂海胜还在飞船上度过了自己的41岁生日。
日,航天员费俊龙在太空中用大概3分钟,连翻了4个筋斗;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费俊龙的一个筋斗“翻”了大约351公里。
在近5天5夜的太空飞行中,两名航天员配合进行了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工效学评价、医学试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不仅验证了我国“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能力,而且标志着中国人开始真正尝试太空生活。
神舟七号 开始在太空中漫步
日,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神舟七号接到开舱指令,航天员翟志刚开始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
就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之中。他向全国人民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在轨道舱内协助出舱的航天员刘伯明露出身来,递给他一面五星红旗。在太空中,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向镜头徐徐挥舞五星红旗。
持续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翟志刚留在太空中的一小步,标志中国航天迈出了一大步。当前位置 & &
&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发射 对接天宫二号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发射 对接天宫二号
23:40:59&&作者: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9-17][09-17][09-17][09-17][09-17][09-16][09-15][09-15][09-15][09-15]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