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充足率率制约增长 银行大融资有多可怕

资本充足率制约增长 银行大融资有多可怕_银行首页_银行评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资本充足率制约增长 银行大融资有多可怕
  杨练/文
  银行发债需要7%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银行股7%时代的到来,将会导致更为清晰严厉的资本约束业绩增长的逻辑限制。在金融资源与牌照垄断,中间业务发展受限,银行无法像国外银行一样成为“全业务银行”的环境下,再融资与业绩摊薄的故事在资本与市场的博弈中重演。随着近期银监会关于资本充足率和次级债融资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尤其是意见稿指出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由原先的4%提高至7%,业界甚至惊呼银行业的7%时代已经来临。
  这似乎也是最近银行股为什么表面便宜、却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将4%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7%,杠杆几乎减半,因此,中短期来看,回避银行股是必然的趋势。
  资本充足率制约增长
  上市银行中报数据统计显示,核心资本充足率数据小于7%的银行全部为股份制银行:浦发4.68%;深发展5.08%;民生5.9%;招行6.5%;华夏6.84%。
  从上述数据就可以看出,浦发为什么急于再融资,深发展那么着急傍大款,民生急于重启H股融资,招行也在酝酿A、H股再融资,就连最接近7%标准的华夏也提出了再融资方案 。
  银行是天生的利润调节器,如果拿市盈率说银行多么的便宜,其实是自欺欺人。当年花旗的市盈率低得多么诱人,一夜之间就变成被市场抛弃的垃圾。
  因此,银行股估值更应以市净率作为主要依据。一般认为,1.5―2倍才具有一定的价值,而目前市净率已低于2倍,但考虑到华夏银行也存在较大再融资的可能,因而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其他银行股多数明显高于2倍,对银行股来说估值回归的压力依然很大。
  有一种看法,表面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从4%提高至7%,银监会对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并没有提高,还是4%,这个7%的标准是指当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的要求,并不是对于核心资本的要求。
  一位银行业资深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很少有银行可以只靠核心资本来支撑业务的发展,加上通过自身利润积累来弥补资本也不可行,只有靠发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渠道。在这样的情形下,管理层将发债与提高核心资本率相提并论,实际上相当于隐性提高了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从4%到7%,一下子提升了75%,等于是以前对于核心资本的杠杆是25倍,现在只能是14倍,杠杆作用降低了44%,其银行股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将大幅度降低。假设银行ROE仍然维持在常态,那么现在整个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就几乎减少一半。
  目前银行业务结构存在问题,中间业务利润占比很少,绝大多数的利润来自贷款利息收入。因此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银行肯定会出现资本充足率下滑的现象。这与市场有很大关系,跟银行的自身管理没有任何关系。
  似乎,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出路。但除了招行和中行非息收入比略高一点(招行为特例,中行因为有中银国际的因素),约为15%―20%左右,其他银行都在10%以下。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达到占比40%―50%的水平,是因为它们除了传统的资产业务外,还可以做其他类似投行等中间业务,而国内监管环境并没有放开金融业务牌照,预计未来3到5年都不太可能放开。所以招行几乎是极致。
  如果不将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转变,这样的大圈钱运动会时时上演。“什么时候银行利润不再单纯依靠资产负债表内业务收入完成,而是依靠表外收入完成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有所保障了。”银行业分析师唐亚韵表示。
  在中间业务不能形成有效资本补充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对于银行业成长性的影响逻辑如下:银行的增长速度受资本金监管指标的约束。所以,银行的成长速度取决于净资产收益率即资本的增长速度,在不考虑现金分红的情况下,其未来的增长率约等于净资产收益率。
  而净资产收益率取决于资本的杠杆,其公式=利差×资本杠杆比例,所以,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越低其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未来的增长率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就算是银行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当高,资本金的增长相当快,但对于全行业来说,其成长性也不可能意味着可以很高,因为将受到全社会实体经济需求的约束。
  股权融资与估值摊薄
  不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标准提高,使得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迫切性有所提升。简单测算,如果上市银行保持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不变,要实现行业2009年、2010年10万亿元和8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上市银行需要再融资约1000亿元,其中600亿元已经向市场公布。
  超出预期的融资规模给市场资金面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近期银行股的持续下跌。
  然而,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股权融资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究竟是否只是负面的呢?这需要具体分析,因为现阶段银行的融资可以分为两部分:弥补资本缺口部分和支持业务发展部分;其中前者无疑将降低估值水平,而后者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是可能提升股东价值的。
  弥补资本缺口的融资部分将带来杠杆倍数的永久性下降,从而降低估值水平。若资本监管新规执行,则目前核心资本低于7%的银行需要首先补充资本金缺口以达到监管要求,则这部分补充的资本金将沉淀下来,无法支撑风险资产的扩张,因此带来杠杆倍数的永久性下降,从而降低ROE,并导致估值下降。
  一般而言,在中国现阶段的经营环境下,支持业务发展的融资均会提高盈利能力。核心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面临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依靠自身利润的积累来控制RWA(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实现内生的盈利增长;二是通过再融资增强资本实力,从而加速规模扩张,获取市场份额,推动盈利增长。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仍未完全实现且金融牌照管制的阶段,银行融资后带来放贷能力的上升并不会导致RoRWA(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的下降。相反,在目前净息差触底的环境下,未来RoRWA的提升空间可期,因此依靠融资加速规模扩张能在短期内带来更高的收益。
  测算显示,EPS=RORWA/核心资本充足率X(核心资本/股东权益)XBVPS,假设RoRWA不变,则用于支持业务发展的高于1倍市净率的银行融资均将带来EPS的增厚。如果RoRWA为1.7%(上市银行历史平均水平约为1.74%),派息率为20%,在7%核心资本限制下,RWA依靠利润积累的最高内生增速约为24%,而通过增发将核心资本提升至8%之后,RWA最高增长可以加快至42%,进而提升净利润水平。此时,根据不同的增发价格,带来不同的EPS摊薄,在1倍PB增发的情况下,EPS增厚为0%,而以2倍或3倍PB增发,则会带来7%和9%的EPS增厚。
  的历史融资案例也显示支持业务发展的融资将提升现有股东价值。浦发银行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增发了25亿元和60亿元补充资本金,以支持其RWA在年间复合增速达到29%,计入股本摊薄之后的EPS由2002年的0.36元增长至2008年的2.21元,复合增速高达36%。
  如果浦发银行不进行上述增发,则不会有股本摊薄,若要保持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下降,则每年的规模扩张需要按照内生盈利来控制,那么年RWA复合增长率仅为17%,EPS复合增长约为33%。
  因此,对待当前环境下股份制银行的融资应该综合权衡弥补资本缺口融资的负效用和支持业务发展融资的正效用的综合影响,而关键因素则是融资价格带来的摊薄幅度。对目前融资预期较为明确的银行的融资影响测算显示,在合理的发行价格假设下,招行和深发展均可以有效消除弥补资本缺口的负效用影响,对股东的综合影响依然为正面,或接近持平。
  数据显示,招行2009年上半年核心充足率为6.5%,在已披露的220亿元融资计划中约55亿元需要用于弥补资本缺口,提升核心充足率至7%。按照10配1.5计算的配股价7.7元测算,融资将带来约15%的EPS摊薄,而剩余用于支持业务发展的165亿元资本金将支持近2400亿元的RWA增长和35亿元的额外利润,进而增厚现有股东利益约21%。两者合计,在招行充分使用新募集资本的情况下,现有股东利益(=EPS)将由于融资而增厚约6%。
  按照平安增发的上限计算,深发展增发5.85亿股将摊薄现有股东利益约19%。总融资106.8亿元中需要64.5亿元弥补资本缺口,而剩余的42亿元可支持600亿元新增RWA,带来46亿元额外利润和18%的现有股东利益增厚,综合影响合计为-1%,基本持平。
  而浦发银行增发150亿元之后,它仍面临第二轮股权融资以弥补资本缺口。到2010年末,浦发银行合计需要融资约400亿元。假设增发价为13.4元,则对现有股东利益摊薄约为38%。新募集资金中,约220亿元用于弥补资本缺口,剩余的180亿元产生的额外利润仅能增厚EPS27%,综合影响仍将摊薄现有股东利益约11%。
  因此,银行高速增长慢下来了。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电话:010-资本充足率底线提高 银行融资需求或达2100亿元
日05:56 来源:
  靴子终于落地。就在市场传闻银监会对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至13%之时,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撰文指出,目前银监会对中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0%,对大型银行要求则为11%。基于这一要求,有市场预测,2010年底前,银行融资需求将达2100亿元。
  尽管监管层这一明确的要求比之前市场预期已经低了两个百分点,但建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仍表示“这不是好事”,因这一要求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且势必会增加银行的融资需求,而不管以何种方式融资,对市场而言均偏负面。
  截止9月末,在14家上市银行中,三大行中,(,)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1.63%;不考虑刚赴港上市融资301.61亿港元的(,),中小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的深发展,为8.6%,低于监管要求,其他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尽管均在监管层要求之上,但大部分距离底线要求空间也不大。
  因此,银行频传融资举措也就在情理之中。11月23日(,)公布拟配股融资不超过180亿元,11月26日,民生银行顺利登陆香港,融资301.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之前的8月(,)也宣布拟进行A股和H股配股融资不少于150亿且不超过180亿元;(,)9月底则顺利完成定向增发150亿元。
  考虑到银行不可能完全压着监管底线经营,且传闻汇金特许大行用上缴利润补充资本,因此(,)研究小组以各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2%,并适当降低大银行未来三年的现金率为预测基准,预计2010年底之前,银行融资需求规模将达到2100亿左右,其中来自A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海通证券更为详细的预测是,中行融资规模将达700亿,在14家上市银行中需求最大,民生、浦发、华夏、深发展合计则在800亿左右。
  此前,市场曾传出中行拟融资千亿的传闻,并引发A股大跌,随后市场即传出汇金特许大行用上缴利润补充资本的传闻,进一步的传闻则是权威部门正在考虑让中央汇金出手相救,方法包括以部分利润留存在国有大型银行转增资本金,或是以上交利润增持国有大型银行,又或是参与定向增发。这一传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但昨日则有报道称,中金公司董事长兼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在参加青年论坛间隙表示,汇金倾向用市场化的方法帮助中国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而无意透过减收股息以改善银行的资本水平。这一表态似乎并不如传闻中的乐观,大行的融资压力或许并无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汇金公司昨日还发布公告称,因业务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派出股权董事候选人。具体岗位为推荐到其参控股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担任专职董事,聘期为三年(或一届董事会)。
  分析人士称,这或许意味着汇金在投资金融机构方面还会有新动作。此前,有传言称,汇金将发债800亿元注资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其中进出口银行有望获得120亿美元的注资,而出口信保则有望获得40亿美元。
【作者:周鹏峰 但有为 来源:】
(责任编辑:夏凡越)
12/08 05:3012/08 04:0112/07 07:2812/07 01:3412/05 09:5612/05 05:1612/05 04:2412/05 03:07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招商银行:再融资成功大幅提高公司资本充足率
净利润小幅下跌13.48%。
公司0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14.46亿元,同比减少6.98%;净利润182.35亿元,同比减少13.48%;每股基本收益为0.95元,比我们预测低7%。公司业绩是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净息差大幅下降造成公司净利息收入减少超过非利息收入增加,而营业支出略有增加。
资产负债规模增长慢于同业,资产质量继续提高。
公司09年度资产、负债、存款、贷款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1.57%、32.38%、28.59%、35.62%。
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增速分别比行业增幅低5.93、5.32个百分点。而存款、贷款规模增...
净利润小幅下跌13.48%。
公司0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14.46亿元,同比减少6.98%;净利润182.35亿元,同比减少13.48%;每股基本收益为0.95元,比我们预测低7%。公司业绩是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净息差大幅下降造成公司净利息收入减少超过非利息收入增加,而营业支出略有增加。
资产负债规模增长慢于同业,资产质量继续提高。
公司09年度资产、负债、存款、贷款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1.57%、32.38%、28.59%、35.62%。
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增速分别比行业增幅低5.93、5.32个百分点。而存款、贷款规模增速分别比行业增幅高1.38、3.88个百分点。公司全年资产、负债、存款、贷款增速比上半年度大幅降低。公司不良贷款率0.82%,拨备覆盖率246.66%,资产质量较08年有大幅提高。
净息差企稳回升,再融资成功大幅提高公司资本充足率。
公司净息差从二季度低点1.99%后开始企稳回升,由二季度的1.99%,反弹到三季度的2.13%,四季度的2.28%。按照我们的模型测算,公司09年净息差为2.28%,08年为3.33%。
我们认为10年随着货币政策收紧,贷款规模受限,我们预计公司的净息差还将继续增长0.20至0.30个百分点左右,公司净息差将回升至2.48%-2.58%,将有利于公司10年的利润增长。
公司09年度资本充足率为10.4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63%。公司向A股股东和H股按照每10股配1.3股的比例配售配股融资总金额约为215.41亿元。按照公司10年和11年加权风险资产年均增加20%,公司年终分红率35%计算,公司10年和11年底资本充足率为11.28%和10.40%,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0%和8.42%,公司核心资本将能满足公司近两年较快发展的需要。
一季度业绩预增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5亿元,同比增长29.87%;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增长40.21%,每股摊薄收益为0.27元。业绩超出我们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10年和11年实现净利润220.03亿元和257.26亿元,EPS1.02元和1.19元;相对今天的收盘价16.14元,10年和11年的PE分别为15.83倍和13.54倍,公司的市盈率高于目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12.22倍。公司资产质量较高,净息差已经企稳回升;零售银行和中小企业服务发展较好;公司A股和H股配股再融资后,资本充足率将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公司今明两年净利润将有20.66%和16.92%的增长。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主要风险因素:银行业新增贷款增幅过大造成银行业信贷资产恶化;管理费用继续大幅上升降低公司利润。
相关个股 |
| 所属行业:所属概念: -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