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战斗机怎么造的交战机制怎么算的

碧蓝航线航母空袭机制 航母伤害计算方法
碧蓝航线中的航母伤害非常的高,而航母的伤害还是非常的给力的。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看看航母伤害计算方法吧。
航母空袭机制
航母空袭的攻击总共分为三波,按接敌顺序依次为:首轮轰炸、二轮轰炸和鱼雷。
首轮轰炸只由每艘航母初始均自带的魔法战斗机决定。
之所以称为魔法战斗机,是因为哪怕你卸掉所有装备,首轮空袭依然发动
首轮空袭的基础投弹数为6,每有一个&战斗机+1&或&舰载机+1&效果,投弹量+1。
次轮空袭只由装备槽中的战斗机(注意:是战斗机)决定。
每槽战斗机初始投弹数为2,每有一个&战斗机+1&或&舰载机+1&,投弹数+2。
同时每槽战斗机初始降低1s左右的CD,每有一个&战斗机+1&或&舰载机+1&,CD再降低1s
这段可能有点绕,打个简单的比方:
为什么经常有人发现光辉会抢发动了技能的企业mvp,因为光辉有两槽战斗机和&战斗机+2&,而企业只有一槽战斗机和&战斗机+2&。
因此空袭投弹数光辉为(8+6x2=20枚)企业为(8+6=14枚)
因此无论是在命中率上,还是密集命中时造成的伤害上,光辉都有可能超越发动技能的企业。
轰炸机现在既不决定投弹数,也没有发现明显增加投弹伤害。与之相对的,轰炸机大幅度降低空袭的CD。
每槽轰炸机基础降低空袭CD6s,每有一个&轰炸机+1&或&舰载机+1&,空袭CD再-1s。
另外几个魔法点:
初始6台魔法战斗机是不参与防空的,但却确实受到&战斗机+1&的影响。
只携带轰炸机或鱼雷机,不携带战斗机则无法触发二轮空袭。
总之就是很迷&&
另外,每架航母均有一个隐藏数值&初始CD&。也就是说每架航母的初始CD是不一样的,萨拉托加姐妹的CD可能比光辉高了15s以上。
(反过来说,如果初始CD一样的话,那萨拉托加姐妹就能将自己的空袭CD压到丧心病狂的16s左右,和黑白狐狸第一轮速度差不多)
6.5更新后实测:并没有修复这一情况,光辉依然像泼水一样投弹。
个人猜测是程序员将战斗机和轰炸机写反了。于是导致现在这种战斗机加投弹,轰炸机减CD,空袭伤害几乎只取决于航空值的魔法世界。
如果修复了之后光辉就变成了16sCD,8s盾的日天型防御空母
萨拉姐妹则直接上天(当然如果CD不修复的话还是弱过光辉很多)
突然觉得这种设定也挺&&和谐的?
6.6追加更新:
追加了几组对于轰炸机系数中x2,x3是否影响两轮空袭投弹数的实验。
实验结果是不影响,轰炸机对空袭的直接影响依旧不明。
(责任编辑:)
游戏评分:
游戏类型:
文件大小:0.00 MB
语言:中文
下载游戏:
下载次数:0
扫一扫下载游戏
关注“蚕豆网”微信公众账号
最新鲜的手游资讯,最麻辣的游戏测评,最全面的游戏攻略,还有那领不完的游戏礼包和最绿色的游戏下载,要啥有啥,应有尽有。
蚕豆网好游多
集游戏攻略、热门礼包为一体,为游戏玩家量身定做的手机游戏小伙伴!
游戏类型:
剩余数量:
游戏类型:
剩余数量:
游戏类型:
剩余数量:查看: 7041|回复: 43
战斗机空战战术动作入门讲解(转帖,转自中国空军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看了战地3 的空战视频,对操作要求挺高的,所以上网找了这篇文章,我想应该适用于战地3的空战。仅供大家参考。) h4 D7 F/ l# y1 d" ?2 _; {
1、转  弯: / S) B: `; l0 \: e- x/ p* y
最常用且最实用的机动。 & w+ V/ u4 i, b: G- e% v
适用情况:摆脱敌机的跟踪或保持自己在缠斗中的优势。
战术运用:在转弯时飞机的机翼与地面所成的角度越大,转弯半径就越小,对自己就越有利。但同时飞机和飞行员所要承受的G力就越大。所以在与敌机缠斗之前最好抛弃除对空武器以外的所有的外挂,以使战机能发挥最大的潜力。飞机速度快不一定就越灵活,要保持最小的转弯半径,应该将发动机的推力保持在70%(空速450左右),高度对飞机的转弯性能也有很大影响,飞机的高度越高转弯性能就越差,反之高度越低就越灵活。一般最适和缠斗的高度4000英尺左右。 6 o) O& s4 @2 N6 z# ~
2 z+ o! W( V# a
2、爬  升:
用来改变自机与目标的高度差 7 x0 B" r. g8 D+ m: a
+ D# @5 C0 U&&j+ O7 }&&E
适用情况:攻击比自己高度高的敌机,获取高度优势 8 H0 T$ S* u0 z1 P+ h! Z. h
7 Z0 t$ }5 c6 D% g+ J3 q4 U
战术运用:在0-90度(梯度指示器上有显示)的范围内机头与地面所成的角度越大,爬升的速度就越快(假定发动机推力不变)。在爬升的过程中飞机速度会不断减慢,机头与地面的角度越大减速就越快所以爬升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动的方法。把机头拉起对着太阳爬升并释放曳光弹对规避红外制导导弹极为有效,爬升也是一种连接动作,筋斗和眼镜蛇都是以大角度爬升为前奏。1 q&&L2 r# t2 v8 X+ F; t- R
$ p# T5 h' V/ G6 d4 ^6 X& |% `
3、俯  冲: 3 e+ }1 x: b! {& v6 A) d4 C6 G1 c7 J
改变自机与目标的高度差。对地攻击的基本动作 。
适用情况:攻击比自己高度低的敌机,获取更好的灵活性 - ]: M: i4 g1 R% V( H
战术运用:爬升是把飞机的动能**为重力势能的过程,与爬升正好相反俯冲是把重力势能**为动能的过程。(初中物理就有讲,不明白的话再搬出来瞧瞧)俯冲时机尾与地面的角度越大,俯冲的速度就越快。同时自己本身的速度也变大,飞行高度降低了,飞机更加灵活了。利用俯冲的速度优势也可以用来逃过敌机的追踪。要强调的是俯冲的角度最好不要超过40度否则很难再将飞机改平。" H& ]* T7 Y& [
4、横  滚(滚桶):
减慢航速而不影响飞行状态
! N3 a5 r* \2 H&&`6 T) j
适用情况:航速过快即将错过目标时或规避在尾部近距离的敌机 " y$ ~% Z' Z) U, K% h6 V
战术运用:横滚实际上就是让飞机在以机头和机尾所成的轴线上做陀螺运动。在做横滚的过程中飞机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但它能消耗一部分飞机的动能从而使航速减慢。在格斗当中如果你的航速比敌机快而且即将错过敌机,你可以试着用滚筒动作来减慢速度,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攻击位置。横滚同样可以用来防御。当敌机处于你的6点钟位置而且距离很近时,你可以用横滚使敌机错过你。4 Y) m9 K5 Z2 v
5、筋  斗:
: Q- z3 C# C; z2 {! Y! m- `
极具杀伤力的防御性机动 3 d- {) @) c. J# Z( e6 `( |
适用情况:迎头攻击后再次捕捉目标时,反击在处于后方的敌人时,任何你觉得该用的时候 3 H3 i) C" m% A&&J* I3 Q( n0 J
- v: ?9 E! F, r' m
战术运用:做一个筋斗非常简单:拉杆到底使机身与与地面的角度达到90度,加大推力使飞机不致失速。然后继续拉杆直至使机身再次与地面平行(你这时是在倒飞)最后把飞机改回平飞。这个动作能使你突然改变飞行方向攻击处于身后的敌机,但你完成筋斗后由于高度增加了许多,你的机动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做完筋斗后尽可能边俯冲边捕捉目标,这样可以补回你失去的动能。此机动最好在低空进行,否则飞机很容易进入失速状态4 q&&g2 r$ o5 P1 B&&[5 X- Y
6、上升转弯(伊麦曼回旋): &&s! p. ~' W& K/ V6 e* Q* P
强度不高但比较实用
适用情况:从俯冲攻击中改出 ; h1 t! A# R6 s7 G- D2 ?6 X* ^
$ H: a: b&&t8 q4 f# @1 V
战术运用:在释放武器之后拉杆爬升(角度不超过50),几秒后让飞机改平,最后做小半径转弯返回以前的飞行路线。这时你又回到了目标附近可以对其进行第二次攻击。这种机动对低空目标(直升机等)和地面目标很有威胁(可以反复实施攻击)但它的运行时间较长,不适合攻击比较灵活的目标(战斗机)。. L2 j, b2 j! p7 a
: j" v( D, e+ M7 j/ ?
7、眼镜蛇机动:
现在存在争议较多的机动动作 1 j5 f- D$ I5 }* Z( P
适用情况:当敌机离你很近并准备攻击时 . ~# \5 [&&{* u' U% w% i
战术运用:眼镜蛇机动主要用于摆脱与你处于相同高度近距离尾部的敌机(相当于突然制动使敌机错过你)。它就好像是一个没有做完的筋斗,与筋斗不同的是要在拉杆到40度左右的时候将油门置于0位置,继续拉杆利使飞机与地面的夹角达到120度保持。当所有的动能全部转转为势能时飞机即将会在空中静止2-3秒,然后飞机将会进入失速状态机头猛地下坠,这时打开加力恢复动力重新捕捉目标,机动结束。8 P9 S+ ?3 @4 W0 t+ N' X
5 _0 E9 H7 {1 u+ j( w
8、分离S机动: / M! B5 b5 h/ C( `
非常实用的机动
适用情况:反击在尾部敌机 0 i* H. S4 d1 |" Z$ T) o
! o* w" \1 H% [) m% o. T8 p
战术运用:分离S能突然改变你的航向并使你获得极高的机动性能,快速的反击敌人。做分离S之前首先确定你要有充足的高度(距地米)还要有一架性能优秀的战斗机,否则还没等你转过一半你就over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保持中等航速,翻转,使机腹向上(如果航速过快可以先做几个滚筒)。然后向下拉杆到底保持,这时飞机将会向下做筋斗,不要改变航速。当机身再次与地面平行的时候放开操纵杆检查高度然后转弯重新捕捉目标。机动结束。分离S对处于你6点方向并正在用机炮攻击你的敌机极为有效(成功率90%)但千万别用它来规避导弹(导弹的seeker范围很宽)+ ^! [! F! @/ {) J* a% m% r
双机双向夹击
  攻击方的双机编队迎头发现目标后即在适当距离左右分开。僚机从目标左侧进入,在目视发现前即实施超视距攻击。而长机则从目标右侧进入,高度略高,到目视发现距离发射格斗导弹攻击。当然两者的攻击方法也可以互换。如在尾后发现目标,双机也立即左右分开,当对方攻击其中一架时,另一架可以转头攻击对方,反之亦然,成互相掩护态势。
    3 l&&B&&M1 H: \2 E6 ]
/ U, F' ^) X" W6 u
  徉动夹击0 X, Z$ h7 [: d& U% O
这是一种诱饵战术,适于双机或四机编队。当该编队在远距离发现目标后,在适当距离长机或长机组向目标机容易发现的正前方徉动。而僚机或僚机组稍迟一些向目标侧后转过去。当长机快速通过目标前方(以正侧方对着目标,即航向差90度,对方导弹在正侧方攻击快速目标一般较难),僚机组已稍稍对着目标的腹部(如它在转弯攻击长机)或尾后,并立即用导弹攻击。长机通过目标前方后,立即转过头来夹击目标。
  磨盘式攻击% w% C0 z. {2 _1 G. P* |
  对于有多目标攻击能力的飞机可以使用这种战术,在远距离迎头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同时向多目标连续发射中距导弹,然后立即急盘旋下降以防止或甩掉对方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射的导弹,并相机再次上升攻击。0 q! m/ h+ [/ z, A
  另附:在现代空战中,迎头攻击的概率高达45%左右,尾后攻击约45%,侧方攻击约10%。另外用计算机模拟空战表明,在正前方偏10度左右攻击(用红外制导格斗导弹,离轴40度)命中概率高达71%,若偏20度,为52。2%,而正侧方攻击命中概率19。3%,尾后左右45度攻击,命中概率只有12。 5%。由此可见,最有利的进攻方向是目标正前方偏+/-20度左右。因此今后的空战不一定从目标后方进入。
4 P9 B4 k) a&&h2 M9 v
, v. {8 H, Y; Q! S2 e( o7 ?
/ r" j. H0 W$ z&&C& R. E9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基本防御机动-剪刀机动
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剪刀机动的介绍.介绍形式会象我们以前一样,我们先从理论上解析剪刀机动,然后再以游戏中的具体实践结束,但在我们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先明确一些概念.$ C( p( ]' m/ O
首先,这篇文章所要讲的剪刀机动是防御性机动,这篇文章里不介绍进攻性剪刀,防御性剪刀是依照进攻者机动而进行的机动,剪刀的目的是使进攻方失去对飞机控制或丧失进攻角.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人胡思乱想认为剪刀机动是用来对某个目标任意进行的机动动作,这就好象一个老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上,答案是明显的首先有敌方的进攻在先,剪刀机动是唯一使敌机飞行员犯错误。
我们的讨论将回答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剪刀机动?
二、防御方怎么样开始剪刀机动?
三、防御方如何保持剪刀机动?% z! R$ G. z: ~&&V2 P& _9 \- i% N
四、防御方如何改出剪刀机动?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就是注意一件事,当你进入剪刀机动时,你就等于跳进一电话亭里用小刀和人肉搏,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不要进行剪刀机动.......7 Q0 n&&\8 z9 `5 [&&s& N% T0 V
第一章 剪刀理论7 P* @8 ?5 G# Q. @* V
在这一章节里,我们将把剪刀机动的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真正的剪刀机动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某中意义上说,剪刀机动是你的最后一着棋,你一旦进入剪刀机动,那么你已经把你的裤子作为赌注,用你的低速飞行技术和别人打赌,如果那是你的想法的话,让我们尽量用最基础最透彻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我们进入第一章的主题。
第一部分,什么是剪刀?! c1 }: h. _5 c5 U( m# D
剪刀机动是一对对手在格斗中试图抢得进攻优势转向对手后方,因为两个的意图相同,两个的飞行轨迹看起来象是一系列互相颠倒反复的飞行路线,结果是飞得慢的一方最终获得胜利。9 d& v7 g0 Y6 Q6 T% P&&}" g7 w
两种剪刀形式:通常有两种的剪刀:水平剪刀和滚转剪刀。. F1 [. ^, D( ^' {, U
水平剪刀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剪刀,一种两维的机动;( P" ^2 o/ H4 a
滚转剪刀是三维的剪刀动作.
水平剪刀( {1 ?2 d5 f8 b! Y
: w&&k* }0 [0 \* g. H
水平剪刀是最通常见到的一种剪刀模式,这种机动是剪刀机动的最频繁的方式,&水平&一词是指机动的方向是与着地平线平行的方向进行&水平&的机动,水平剪刀或多或少地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在这种机恸 中,飞行员试图以最小的飞行速度和对敌机飞出最小的转弯半径,水平剪刀是一种&平面的&机动,两架格斗飞机双方都背靠背地习在同一个水平机动面上.9 u% f# T4 b' X4 R, j/ K2 ?
滚转剪刀也许比水平剪刀机动在格斗中出现的机率要小得多,他不象水平剪刀,滚转剪刀是一种三维的飞行机动,两架飞机在格斗中机动并不在同一机动面上进行,但其他所有的因素都一样....还有不同的是水平剪刀的机动方向是平行于地平线的,滚转剪刀的机动方向是不同的,机动方向可以是与地面的任何角度,滚转剪刀的形式看上去象两架飞机沿着彼此的航线互相滚转在一起.6 \4 x* P&&j( a
滚转剪刀有一种附加因素在水平剪刀中不是主要的,那就是能量管理,因为滚转剪刀是一系列的爬升和俯冲滚转,对于战斗机能量管理更加苛刻,最能保持能量的飞行员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第二章 如何开始剪刀机动, @6 y2 S2 T& B, S
剪刀机动开始的时机于进攻者开始前置追瞄防御者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防御者被拉一个大角度的机动转弯转向进攻者,一般情况下进攻者无法继续跟进的理由是进攻者无法继续保持在防御者的圆圈内,额外的速度使进攻者得到了过大的方位角.
使对方冲过头的三个要素.这几点对于后文让你理解如何在我们的模拟游戏里飞出剪刀非常重要.) q4 g, l- D, R9 o
* v. c( b- m3 R# B) O/ v
. t. j8 G" T' h7 R/ a3 i- n
这三个要素分别是进攻者的方位角、进攻者接近你六点的速率,和他前置瞄准你时的距离,把他们牢牢地记下来方位角,接近率,和前置追瞄准距离。8 v9 L% L6 T* M
方位角,(angle off)
方位角是防御者的航线和进攻者航线在前置追瞄时产生的夹角,当防御者向进攻者看时,他可以用背后进攻者的机身的线路和自己目前所对准的航线进行对比,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这个夹角小于45度时称为&小夹角&,当大于45度时称为大夹角。
接近率(speed)
这里我们指的是进攻者通过防御者六点时候的速度,这种速度并不是专门用&节&和&公里小时&来衡量,这种速度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感觉,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用&快&和&慢&的速度来说明., v( T: {& T5 X! b&&u; W9 f
追瞄距离(distance)
当进攻者通过防御者的六点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追瞄&距离,我们同样也不用英尺来衡量这种距离,相对的,我们用是否在防御者的机动圆环内或外来判断远近,&紧跟&说明在圆圈内,&很远&说明在圆环外.
- r: c) [% M! t
进攻者的升力线-他如何表现出他的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被进攻者前置追瞄我们的六点,我们想知道自己目前是否能翻盘,我们已经提过三个要素,让我们停一下思考一下进攻者也许不想冲过头,冲过头是好的机动方式吗?,当然不是,标准的答案是,冲过头是一个bfm失误,如何进攻者足够聪明,而且预见到了冲过头可能发生,他可能做一些事情防止冲过头的情况发生,那时你怎么做?8 D1 b, E4 }4 M8 m
你怎么做?高yoyo离开,对了,一个高yo-yo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时一个明智的进攻者并不需要继续跟住你的航线,他只需要滚出并做一个高yoyo就可以继续保持他的优势.
现在我们讨论的关键是&滚出&,当进攻者跟进的时候,他时刻在试着跟上你的转弯,这表示他的机身倾斜程度和你的几近相同,他的升力线和你的pom几近平行。7 h( x0 B# k7 K' I! v% `+ e
但当他决定做出高yoyo改出跟踪你的航线的时候,他改出自已的升力线,他的飞行路线也并不再和你的一致,如果他这时表现出这种意图,那么很明显,他决定做出yoyo动作了.; o& ]! t7 N&&u" o) t( m
对于防御者来说,这是至关紧要的一点,进攻者准备做什么?他正准备改出你的机动路线,现在是不是翻盘的机会?防御剪刀机动能重新确定双方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么?
答案是肯定的,完全正确,防御者最好有足够的能量,防御者此时做出爬升机动完全可能翻盘,这么做的结果是双方开始滚转机动,那么让我们简化一下,在大多数情况下,防御者并没有那么多能量,从而并不可能做出爬升机动,所以,我们下面给出一个大多数情况下能用的规则:- Y6 g: N" \: u
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进攻者的升力角于防御者机动平面改出置于平行作为overshoot的基本依据的话,如何此时进攻者翻转自己的升力角从你的机动平面改出,那么他正发出信号,他要做一个yoyo动作,你最好以下面两种行动之一做出反应,其一是继续你的防御转弯,或者立即加速脱离,第二种是bfm对yoyo的传统应对方式,脱离并找回能量。
好了,说了这么多关于yoyo的东西,让我们继续我们的overshoot对策,我们有很多要提醒你注意的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在已方雷达探测区内作战9 r, }+ B5 S; H& _9 F
  从战斗过程看,超视距空战与传统的空战一样,都要经过搜索、接敌、攻击、退出四个阶段,但搜索与接敌不再是单靠飞行员一人进行。搜索首先是靠空中或地面搜索雷达完成;当地面或空中雷达搜索到目标后,引导战斗机开始接敌;在被引导接敌的过程中,战斗机要完成武器准备、目标识别、指向目标等部分攻击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要用其机载雷达有预见性地对目标进行再次搜索;捕获到目标后,应主动接敌,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目标的跟踪,瞄准等攻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单靠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很难作到从正确方向接敌,既使接敌方向正确,也很难在较远的距离就完成攻击前的各项准备。空战战术训练和海湾战争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已方雷达探测区内作战是十分必要的。
  2、空战从迎头打起
  当战术技术性能相当的两架战斗机进行超视距空战时,一方受到另一方的威胁,它能作出的最佳反应方案就是把机头也对向敌方。这样,机载雷达和导弹都对向敌机,可以有效地缩短攻击前需要的准备时间,从而易于争取到首先攻击的机会。这就形成了超视距空战由迎头打起的特点。空战研究表明,在空战开始的第一分钟内,总是相互处于前半球 ;后三分钟内,也还有60%仍处于前半球。
  3、“快”字当头
  “快”是导弹空战的特点之一,是按“消灭敌人才能最终保存自己”的原则,结合导弹命中率高的特点所确定的“首先发现,首先攻击”战术原则的体现。进行超视距空战要作到“快”,则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掌握好导弹的发射时机。要导弹抢先击中敌机,但并不等于要导弹先于敌方发射出去,即使具备了成熟的发射条件也是如此。原因在于导弹的发动机工作时间短,发射后只在最初的几秒钟内加速飞行,尔后就会减速,使导弹速度很快减致小于载机速度,从而使导弹离开载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反而比由载机携带着往前送一程再发射所用的时间还长。这就决定了导弹的发射距离应该适当,如果过远,就会陷入虽然自己的导弹先发射出去,却被敌方后发射的导弹击中的境地。适当的导弹发射距离是16-26千米。+ Z- w. }3 k2 J4 X
  二是飞行员的操作技术一定要熟练。训练统计资料表明,进行超视距空战需要完成发现、武器准备、识别、指向、跟踪、瞄准、导弹发射几个步骤,而完成这些步骤所需花费的时间随飞行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差别很大。技术熟练者可在21秒内完成,而生疏者则需40多秒。可想而知,飞行员技术的差距肯定要导弹空战结果的不同。
  4、尽可能地创造有利自己的攻击条件
  创造有利攻击条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选择空战区域尽可能地避开敌方空中或地面搜索雷达的作用范围,避开敌战斗机的机载雷达,至少要使自己进入作战空域的行动尽可能晚地被发现,以便争取战术上的主动;二是避开敌机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如利用机载雷达向下探测能力弱不禁风特点,从低空接近敌机,使敌机雷达探测效率下降而我方飞机雷达处于高效状态,从而取得战场技术优势;三是利用佯攻等手段,建立从敌机侧面接近的姿态,这样既可避开敌机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同时又能增大敌机反击所需要的时间,减少自己的瞄准所需时间,从而达到先敌攻击的目的。
  超视距空战是现代空战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它、掌握它、精通它,这样才能在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包括JAS 39、&阵风&、&台风&、F-22、JSF在内的21世纪战斗机尚未投入实战应用之前,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正在集中到在这些飞机上所用的各种新技术和它们所具有的各种先进性能上(隐身、超音速机动性等等),但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投入实战后可能会对未来空战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未来10年,许多新投入 使用的战斗机不仅将装备新的、杀伤力更强的空空导弹,而且将采用更先进的雷达和其他技术,从而使它们的超视距敌我识别工作变得容易得多。它们装备的战斗数据链还将使几架飞机共享战术信息。如此一来,未来战斗机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编队飞行作战,其作战战术都将随着这些新一代战斗机的投入使用而发生巨大变化。 6 v8 \1 B7 v7 D
  新型空空导弹对空战的影响5 Q$ L) {' j- `
  机载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将是对空战影响最大的未来战斗机新技术。它关系到未来空战的纵深。据美国兰德公司一位分析家称:&未来战争谁能打到最远,谁就能控制交战过程。&
   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视距内空战和超视距空战范围是相互分开的。BAE系统公司196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根据目前空空导弹的水平,目标机如果在40千米以外则可以自由地机动,而不必担心受到导弹的攻击,因为基本上还没有导弹可在其最大射程外对飞机进行超机动。大多数中距空空导弹的攻击范围在15千米与40千米之间。而较老的一些短距空空导弹因缺乏总能量和速度,大多数杀伤范围在8千米以内,因此目标机在8千米和15千米之间有一个&投入战斗&区,如果条件不利,它也可以避开进入短距格斗。; E, ^5 Q7 \- v$ I' s/ I9 G4 ~7 R
   而下一代中程空空导弹,如&流星&的最大特点是射程较远,而且能量较大。它的杀伤概率从最小射程一直到80千米几乎是一个常数。但在较远距离,特别是在不良能见度条件下,它对目标的识别可能很困难,这可能是导致&流星&装双向数据链的一个原因。比起其他战斗机来,F-22对远射程的&流星&导弹的要求并不是很迫切,因为具有很高速度和高度的 F-22可看成是普通的AMRAAM的助推级。当F-22以M数1.5和比目标机高的高度飞行的情况下,普通的AMRAAM的射程比它在亚音速、与目标同一高度的情况下发射要远50%。
   新研制的短距空空导弹由于采用了较大的火箭发动机或较小的弹翼,其速度比普通的AIM-9&麻雀&快,而且采用了新的红外窗口材料,不会因空气摩擦加热而使导引头致盲。它们装有红外成像导引头,因而对非加力目标的攻击像对攻击全加力的目标一样有效。有时现代短距空空导弹也能在超视距下作战,其最大射程甚至可达12~20千米。因此,目标机飞行员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作出投入战斗的决定,一旦他决定投入战斗,就将进入短距导弹的非逃逸区。2 Z: A% K' n& {0 M, k! t2 w
  短兵相接的近距作战8 J$ J! C' D; s
  一旦两架战斗机遭遇,即它们的动量使它们互相进入短距导弹的射程以内,则试图逃逸的一方就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从尾部攻击的机会。改进的短距空空导弹和头盔显示器还使视距内的攻击机会大为增加,因为现在已不再需要将自己的飞机指向对手,便可对导弹导引头总视场内的任何目标进行攻击。据说在美国的F/A-18最近同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进行的模拟作战中,F/A-18装备AIM-9,而以色列战斗机则带有&怪蛇&3和&怪蛇&4导弹和埃尔比特公司的DASH头盔瞄准具。结果美机败得很惨,以色列在240次交战中胜出220次。
   从这次模拟交战和其他试验中可得到3个教训。第一个是现代头盔显示器(HMD)和短距空空导弹是战斗机的基本装备。第二个是视距内战斗极其危险,而且正在变得愈来愈危险。最近的空战历史表明,过去的&乱成一团&的战斗机格斗,即在几千米范围的空中有多处格斗的情况将会逐渐消失。在近期的空战中,尚没有看到大过载机动,因而这种机动练练可以,而对它刻意追求则是不明智的。第三个教训是视距内空战似乎具有一种均衡机制,即装有大离轴角导弹和头盔显示器的F-5或米格-21在与F-22一对一的作战中具有相似的能力。# [& N5 q+ W, D2 m- K
   在未来空战是否需要进入近距空战的诸多争论中,许多专家认为不论是现役还是新一代战斗机仍需要具有近距作战能力。而且近期争论较多的问题是战斗机装不装备航炮。) a- @/ l) J" H/ o$ b" `
   目前第四代空中优势战斗机F-22上装有M61A2型航炮,JSF的空军型也装有航炮,但美国海军显然已决定在主要用作纵深攻击任务的JSF海军型上暂时放弃装航炮,但目前对此仍争论不休。
   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关心JSF垂直着降型的重量,已决定把航炮装在内部武器舱内,它将占有一个可安装炸弹的位置,这样军方可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决定是安装机炮还是炸弹。
   英国空军已考虑在其第二批次的&台风&战斗机上不装航炮,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减轻重量,而是为了减少培训和保障费用。
   美国空军不愿取消航炮的一个原因是认为任何导弹都有一个最短射程,如果敌机正规避被导弹击时,突然飞到己方飞机导弹最短射程距离内,这时导弹就打不了它。如果己方飞机未装航炮就没有办法对付它,并反而有可能使原本处于被攻击劣势的敌机反守为攻。但最近的空战也表明,用航炮击落敌机的情况实际上微乎其微。
   雷达和目标识别技术" @* o3 f$ g* Y/ ]" U
  视距内空战是极其危险的,因此目前各国空军更为重视的是在超视距内范围内,最好是在最远的距离处击落尽可能多的敌机,从而避免视距内作战。在超视距内空战战术中,需要由新技术来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改进目标识别能力。但是如果对F-22提出需要进行目视识别的要求,则会削弱其90%的空中优势作战能力。% `+ ^&&k&&D. \8 U9 ?- ]& A' d
   在交战规则(ROE)中规定了攻击不可见目标的一些必要条件。尽管这些条件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尽相同,而且还要受到一些GZ因素的制约,但基本原则是应由多个独立的渠道来判断是否确实是目标。例如,F-15装有新式的现代化敌我识别器,而且其雷达还具有非预期会合目标识别(NCTR)模式,这可以部分地说明F-15在海湾战争的空空作战中击落了伊拉克大部分战斗机的原因。
   NCTR模式采用喷气发动机调制(JEM)处理雷达回波中与目标机的旋转压气机叶片有关的特征拍频,这在有限的目标进入角范围内是有效的。F/A-18具有类似的NCTR,但没有相当性能的敌我识别器,而F-14有敌我识别器,但没有NCTR,因此它们没有来自E-3预警指挥机的批准就不能发射导弹进行攻击。$ b+ N4 }2 G, ~5 M" S&&|- k
   NCTR技术是保密的,但可以确信它具有很精确的距离测量能力。如果目标的方位已知,则特征信号在很小的距离单元上的分布可生成某种型别飞机的特征剖面,据此就可对目标进行识别。
   BAE系统公司说,&台风&的&捕捉者&(即ECR 90)雷达具有一种基于&目标自适应波形&的NCTR模式。&台风&的PIRATE(被动红外机载跟踪设备)同时以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和远程成像仪模式工作,可在目视距离之外进行与目视相当的识别。
   现代战斗机,如F-22还采用了被动电子接收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比目前战斗机上的雷达告警接收机(RWR)提供精确得多的方位。如果敌方战斗机采用雷达,这些新系统还能把此信号与被动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相关比较分析,对敌机进行确认。
   更好的雷达性能也有助于在超视距战斗中取得优势。达索公司指出泰利斯公司为&阵风&研制的RBE2电子扫描雷达具有&边跟踪边扫描&能力,例如它能连续跟踪一些目标,同时又能搜索天空的其他目标。&台风&的机械扫描式&捕捉者&雷达经常以边跟踪边扫描模式工作,由于其性能优异,故它在跟踪一些已知目标时,搜索能力也很强。其&数据自适应扫描&技术可使雷达精化对优先目标的跟踪,而不白白地浪费扫描运动。
   在具有来自雷达更好的数据及有良好机会识别超视距威胁的情况下,已方的战斗机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信息来作出决定,对目标进行分类以及确定投入多少兵力(即分派已方飞机和导弹对付每个目标)。这就是美国人所说的&信息优势&。其重要作用是能在敌方仍试图对其目标进行分类时,可抢先用导弹对他们实施攻击。
   在新一代战斗机中,F-22和&台风&在避免来自敌机的回射方面可能处于最有利的地位。F-22的飞行员把这种技术称为&曲折机动&,即发射导弹后拉一个超音速转弯,迫使敌方导弹以迅速增加的视线速率进行机动。在发射后进行曲折机动常常会减少敌方导弹的有效射程,而超音速巡航曲折机动则可把F-22置于敌方导弹的射程之外,即使他们可以探测到F-22也无能为力。大多数战斗机在超音速时作机动飞行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但F-22因具有大翼面积和很大的推力,&台风&具有高度静不稳定性,故它们的超音速机动能力较强。
  数据链的应用+ r6 m' V; S: t
  数据链这种简单的信息装备在作战,特别是在超视距作战中具有很大的战术优点。数据链常被用作话音无线电台较难干扰的替代物,但更高级别的数据链则可使一组飞机能够彼此像&心灵相通&一样协同作战。8 G* H/ [& r9 m7 U; _3 S" H
   瑞典空军在作战中使用数据链比其他国家有更多的经验。其JAS 39战斗机的&战术信息数据链系统&(TIDLS)可将4架飞机用一个全双向链路联系起来,其作用距离为500千米,而且是高度抗干扰的。其基本模式包括在战术信息系统上显示编队飞行的所有4架飞机的位置、方位和速度,并包括基本状态信息,如燃油和武器状态。瑞典空军已证明这种数据链具有某些优点,包括有能力把信息散布到较广的区域。
   数据链的基本用途是可以实施&沉默攻击&。即对手可能已经知道自己已被导弹射程以外的战斗机所跟踪。但却不知道一架离他更近的战斗机正在接收跟踪数据,并在不采用自己雷达的情况下发射导弹对他进行攻击。
   但数据链的用途还不止此一点,它还可用于战斗机间的紧密合作。如JAS 39的爱立信PS-05/A雷达与数据链一起使用。PS-05/A可工作于只接收不发射的被动模式,像一台具有很高方向精度的灵敏接收机(因采用大天线)。两部以被动模式工作的PS-05/A可通过数据链交换信息,并可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其位置,根据目标的信号还可识别其型别。/ a' T- r3 I0 }5 _' D7 x1 G- Q* O
   数据链还可用于电子对抗(ECM),一架战斗机可进行目标搜索,而其僚机则同时采用雷达集中对同一目标进行干扰,从而使目标难以截获或干扰跟踪他的雷达。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3 o: H9 T% [$ f# O+ }
  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 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向目标。
  双机密集队形 此队形是相对于中距战中的雷达编队队形而言,不是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这是 F-16在超视距接敌中使用的主要队形,主要用于二对一、二对二的对抗。双机横向间隔4千米以内,前后距离保持在1千米以内,高度差0~200米。 : E7 m, k- V% W" E
  双机橄榄形队形 这是F-15、“幻影”2000的主要队形。通过双机相互对向和背向盘旋保持队形和逐步前进,高度差600~2000米,各机的盘旋环形航线相互衔接,基本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橄榄形,F-15的半径为9~20千米,“幻影”千米。盘旋期间,始终保持一架机头朝向敌机、一架背向敌机,不断互相转换,保持攻击和防卫的连续性。其中对向飞行距离较短,多在10 ~20千米,一般不超过20秒,以保持编队不断前进。前位机在距目标25~40千米便转弯回头,以便及时回避威胁及诱敌深入。随着双方距离不断接近,双机轮番进入对向敌机的频率增加。
! E; i3 E# x, ]&&S
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 此队形主要用于战术进攻,是美空军常用的三机战术队形,编队的间隔、距离不大于5千米,最小800米,双机置前配置为防御队形,置后配置为支援队形,各单机间插空布局,具有较大的战术空间。三点前后相守,左右交联,进攻点多,队形变换灵活。 & h# l&&i2 I6 p. M4 D
各阶段战术要点 6 y& E0 `4 k8 P& Q5 S' Y- p
  中远距空战过程一般经过目标搜索与识别、接敌、攻击三个阶段,也有搜索完了直接发射远程导弹攻击的。第一阶段,F-15、F-16除了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光学设备对目标进行识别,通常还出动两架飞机对目标进行监视。其中一架飞机以最大速度从目标附近飞过,进行目视识别,并将目标信息传给另一架飞机,由另一架攻击。特殊情况下(如无远距雷达监控,双机不宜疏开),双机要么直接攻击未被识别目标,要么接近目标目视观察,然后攻击。 & s4 t9 B: O* ^; r' p3 ]
  接敌和攻击阶段在中远距空战中是个统一的过程。飞行员在接敌的同时进行机动,占据有利位置。锁定目标后,机载雷达转入“自动”状态,并向计算机传递必要数据,计算使用武器的各项指数。在接敌过程中,飞机通常以大俯仰角进入射击区。满足必要条件后,发射导弹。 8 ]: [( G2 R8 P' c
以双机以上编队行动时,F-15、F-16通常分成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按高度向纵深沿正面疏开。突击编队位于佯动编队的前面或后面,距离通常为米。
  “幻影”2000的中距战比较注重通过相互间密切策应和掩护,创造中距攻击条件。它的中距战术分三种态势。 * M- H) g3 U0 f& o3 B5 ^& x&&E+ V
  主动态势下直接攻击 “幻影”2000双机保持跟踪队形,前后距离约4千米,从约110千米外与机载雷达性能稍逊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敌,速度550~650千米/小时,目标机双机保持密集队形。“幻影”2000双机加速到0.9马赫,以240千米/小时速度差、600~900米负高度差接敌。距离目标机37~74千米时,“幻影”2000锁定目标机双机,同时实施中距导弹攻击,然后进入近距实施格斗。 + j$ z2 J& W5 }- }, `0 F
均衡态势下机动攻击 “幻影”2000双机与机载雷达性能相近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互相接近。双方同时发现对方时一般距离70~80千米,“幻影”2000在距目标机约56千米危险空域之外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伺机接敌并实施中距攻击。 9 \* y, c7 d. n( n
  被动态势下伺机攻击 “幻影”2000双机保持防御队形与机载雷达性能较优的敌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近,敌机在距离 70~80千米时首先发现“幻影” 2000并迅速占位,“幻影”2000也获得机载威胁告警系统或地面引导单位及空中预警机的提示后,迅速变换成球状编队接敌,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并逐步加快“对向”与“背向”转换频率,造成敌机连续丢失目标。当接近至40~50千米时,“幻影”2000双机同时“对向”加速接敌,集中力量攻击威胁较大的一架,然后再攻击另一架目标机。
双机编队攻击战术
  双机编队在中远距空战中的战术主要有:直接攻击、钳形攻击、釜底攻击、水平疏开、垂直疏开、组合疏开等。
  直接攻击 在攻击机与目标相向或同航向飞行时,使用导弹攻击。当目标处于中空或高空时,攻击机在目标探测距离和导弹最大发射距离方面占较大优势,可在空中或地面指挥所指挥下进行攻击。如条件允许,攻击机可以米的负高度差进入目标前半球或后半球,当机载雷达探测并识别目标后发射导弹。攻击前通常打开电子战设备干扰对方,防止其进行攻击,而后飞机在上仰时以最大允许发射距离发射导弹。2 _9 ~% h* O# h9 }4 H; T/ O' f
$ `' J9 c. V8 `0 q- e/ ^
" B& s5 h4 z$ i, o: M
钳形攻击 是指利用两个编队从不同方向(侧面)同时攻击目标。如果对方发现一个编队并向其转弯,另一个编队即可占据有利战术位置对目标进行尾后攻击。此时,地面或空中指挥所对飞机进行引导,并观察空中情况和协调各型飞机的行动。其中有两种典型情况。 - D' N&&k" s& V9 t' q
  一是侧冀迁回,占位攻击。双机保持跟进队形从70千米外接敌,高度大约在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目标机高度米。距离40~60千米发现目标机,距离30~40千米时前位长机向一侧反转诱敌,后位僚机接敌并发射中距导弹,长机再反转进入攻击。若僚机攻击前被目标机锁定,则僚机实施反转诱敌,由长机转入攻击。
  二是双向迂回,左右夹击。双机保持跟进队形,高度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距离30~60千米雷达发现目标机,15~40千米锁定,双机同时向两侧分开,并反转迁回,再回头对目标机实施包抄夹击。
  釜底攻击 是F-15、F-16等型机混合编队进行空战的主要战术,经常与“钳形攻击”组合使用,适用于中队以上编队空战。在空中预警机发现目标后,F-16双机立即机动至目标侧翼,并进行防御机动,吸引对方,迫使对方中队进行双机水平疏开,其中对方一个双机编队跟踪F-16双机,而后F-15双机投入战斗,对对方两个双机编队分别实施导弹攻击。同时另一个F-16双机在低空从相反方向投入战斗,与F-15形成“钳形攻击”。如果隐蔽攻击失败,F-16将吸引对方跟踪,并展开近距空战。远处的F-15在情况适宜时,有选择地发射中距导弹攻击。 2 Q. `% j+ r2 b* B
  水平疏开 在低空空战和条件不允许进行垂直机动时使用。其要领是数架或双架飞机同时施放有源干扰,并按预定角度沿水平面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完成疏开后,继续接近目标,使敌无法发挥导弹发射的距离优势,同时可保障攻击编队顺利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目标转弯后,先敌实施发射。 ; z5 [&&W/ z" i( Y7 Q
  战斗开始前,为达成攻击的隐蔽性,战斗机双机须编成密集梯队战斗队形,前后距离200米以内,左右间隔100米以内。当与目标距离达到60~65千米(约为最大探测距离的70%)时,敌雷达进入自动跟踪状态,编队立即改变队形。当发现在捕捉到目标的同时也被敌雷达截获时,飞行员立即施放干扰15~20秒,而后以30°~45°的角度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并直飞60~70秒。直飞时间取决于修正转弯的角度,角度越大,直飞时间越短。直飞过程中为防止目标脱离雷达跟踪区域,飞行员应尽量缩小角度,修正自己的位置。 9 G* R5 O: H6 u
  这些机动动作可最大限度缩短对方导弹发射距离,破坏其雷达自动跟踪,迫使其重新判断形势,重新定位和锁定目标,重新准备导弹发射。即便对方双机编队长机雷达锁定没有被破坏,从发现己方双机疏开到重新定位也需要50~60秒。利用此间隙,己方双机可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对方转弯,并根据情况做如下选择:双机同时对对方实施攻击;长机对对方实施攻击,僚机对长机进行保障,或相反。假如己方双机完成疏开后,长机仍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长机应在转向目标后,重新施放干扰,掩护僚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假如僚机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僚机进行保障,长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
  如果疏开后己方双机仍无法脱离对方干扰扇面,机载搜索雷达将受到极大影响,突击飞机应使用光学瞄准具和红外导弹。红外定位器发现目标距离短,开始时易丢失目标。这时另一架飞机应使用雷达搜索,并利用遥控密码通信提供目标指示,减少突击飞机的搜索时间。
  垂直疏开 这是梯次配置的战斗机编队在接近目标过程中,以垂直方式疏开的战术动作,可先敌发射导弹和破坏对方导弹引导。该动作适用于中高空小编队空战,既可在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前使用,也可在刚进入时使用。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后,编队以密集队形接敌。达到锁定目标距离时(55~60千米),双机开始施放干扰,完成“垂直疏开”动作。具体方法是:长机开加力,以0.9马赫的速度爬升到适宜高度,僚机高度下降500米。
  “垂直疏开”战术动作可以取得三个效果。第一,至少会有一架飞机脱离对方的探测范围(很可能是僚机),为实施隐蔽先敌突击创造条件。第二,长机具有高度上的优势,增大了导弹发射的允许距离,可为先敌发射创造条件。第三,获得较大高度差。高度差越大,先敌发射的时间越充分。高度差为2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5秒;高度差4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8~10秒;高度差7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15秒。在高度差9000米时,攻击机可获得绝对的先敌发射优势。
  这里有一些战术要领。第一,长机应在进入优势区前即占据较大高度。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垂直疏开”的时机,过早会暴露意图,过迟可能会被敌导弹击中。“垂直疏开”的准确时机是敌机载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时。第三,当对方占有高度优势时,优势越大,双机长机转入爬升的时机应越晚,而僚机应在对方发射导弹后迅速下降高度。即使高度差非常大,比如15000米,双机也不应同时下降高度,否则可能会落入对方导弹杀伤区域。第四,当双机具有高度优势时,既可爬升,也可下降。如果能在敌导弹发射后,双机迅速爬升和下降,机动效果会更好。为使敌导弹在最后阶段偏离目标,双机在爬升的最后阶段适宜做不规则横滚。
  组合疏开 这是“水平疏开”和“垂直疏开”战术动作的组合。其要领是在接近目标过程中,飞机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完成修正转弯,同时改变飞行高度,达成编队疏开。“组合疏开”战术动作用于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和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 : w+ R) [0 |6 N- P6 n- z/ H
  在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长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动作。僚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下降高度动作。双机同时占据预定高度。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长机在完成战术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僚机完成战术修正转弯的同时下降高度,或相反。或长机爬升,僚机在水平面做战术修正转弯。 6 N/ p: W4 P7 B# w& |&&p&&B
该用户从未签到
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 e7 O5 N5 K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 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向目标。
  双机密集队形 此队形是相对于中距战中的雷达编队队形而言,不是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这是 F-16在超视距接敌中使用的主要队形,主要用于二对一、二对二的对抗。双机横向间隔4千米以内,前后距离保持在1千米以内,高度差0~200米。 : a# ^4 d7 X6 L
  双机橄榄形队形 这是F-15、“幻影”2000的主要队形。通过双机相互对向和背向盘旋保持队形和逐步前进,高度差600~2000米,各机的盘旋环形航线相互衔接,基本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橄榄形,F-15的半径为9~20千米,“幻影”千米。盘旋期间,始终保持一架机头朝向敌机、一架背向敌机,不断互相转换,保持攻击和防卫的连续性。其中对向飞行距离较短,多在10 ~20千米,一般不超过20秒,以保持编队不断前进。前位机在距目标25~40千米便转弯回头,以便及时回避威胁及诱敌深入。随着双方距离不断接近,双机轮番进入对向敌机的频率增加。
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 此队形主要用于战术进攻,是美空军常用的三机战术队形,编队的间隔、距离不大于5千米,最小800米,双机置前配置为防御队形,置后配置为支援队形,各单机间插空布局,具有较大的战术空间。三点前后相守,左右交联,进攻点多,队形变换灵活。
各阶段战术要点
  中远距空战过程一般经过目标搜索与识别、接敌、攻击三个阶段,也有搜索完了直接发射远程导弹攻击的。第一阶段,F-15、F-16除了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光学设备对目标进行识别,通常还出动两架飞机对目标进行监视。其中一架飞机以最大速度从目标附近飞过,进行目视识别,并将目标信息传给另一架飞机,由另一架攻击。特殊情况下(如无远距雷达监控,双机不宜疏开),双机要么直接攻击未被识别目标,要么接近目标目视观察,然后攻击。
  接敌和攻击阶段在中远距空战中是个统一的过程。飞行员在接敌的同时进行机动,占据有利位置。锁定目标后,机载雷达转入“自动”状态,并向计算机传递必要数据,计算使用武器的各项指数。在接敌过程中,飞机通常以大俯仰角进入射击区。满足必要条件后,发射导弹。
以双机以上编队行动时,F-15、F-16通常分成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按高度向纵深沿正面疏开。突击编队位于佯动编队的前面或后面,距离通常为米。 9 W( W+ x* E0 Y5 g7 P7 m
  “幻影”2000的中距战比较注重通过相互间密切策应和掩护,创造中距攻击条件。它的中距战术分三种态势。 % N- \4 x5 Q3 B2 Y
  主动态势下直接攻击 “幻影”2000双机保持跟踪队形,前后距离约4千米,从约110千米外与机载雷达性能稍逊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敌,速度550~650千米/小时,目标机双机保持密集队形。“幻影”2000双机加速到0.9马赫,以240千米/小时速度差、600~900米负高度差接敌。距离目标机37~74千米时,“幻影”2000锁定目标机双机,同时实施中距导弹攻击,然后进入近距实施格斗。
均衡态势下机动攻击 “幻影”2000双机与机载雷达性能相近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互相接近。双方同时发现对方时一般距离70~80千米,“幻影”2000在距目标机约56千米危险空域之外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伺机接敌并实施中距攻击。 + o1 x' [3 k5 {3 y# l
  被动态势下伺机攻击 “幻影”2000双机保持防御队形与机载雷达性能较优的敌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近,敌机在距离 70~80千米时首先发现“幻影” 2000并迅速占位,“幻影”2000也获得机载威胁告警系统或地面引导单位及空中预警机的提示后,迅速变换成球状编队接敌,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并逐步加快“对向”与“背向”转换频率,造成敌机连续丢失目标。当接近至40~50千米时,“幻影”2000双机同时“对向”加速接敌,集中力量攻击威胁较大的一架,然后再攻击另一架目标机。
双机编队攻击战术
  双机编队在中远距空战中的战术主要有:直接攻击、钳形攻击、釜底攻击、水平疏开、垂直疏开、组合疏开等。 7 ~&&J8 H6 N/ `% k1 ?- G
  直接攻击 在攻击机与目标相向或同航向飞行时,使用导弹攻击。当目标处于中空或高空时,攻击机在目标探测距离和导弹最大发射距离方面占较大优势,可在空中或地面指挥所指挥下进行攻击。如条件允许,攻击机可以米的负高度差进入目标前半球或后半球,当机载雷达探测并识别目标后发射导弹。攻击前通常打开电子战设备干扰对方,防止其进行攻击,而后飞机在上仰时以最大允许发射距离发射导弹。
0 A, F% z2 N, {9 h
钳形攻击 是指利用两个编队从不同方向(侧面)同时攻击目标。如果对方发现一个编队并向其转弯,另一个编队即可占据有利战术位置对目标进行尾后攻击。此时,地面或空中指挥所对飞机进行引导,并观察空中情况和协调各型飞机的行动。其中有两种典型情况。 ' _+ f2 A1 n& j" ]) O7 A2 z/ n8 L
  一是侧冀迁回,占位攻击。双机保持跟进队形从70千米外接敌,高度大约在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目标机高度米。距离40~60千米发现目标机,距离30~40千米时前位长机向一侧反转诱敌,后位僚机接敌并发射中距导弹,长机再反转进入攻击。若僚机攻击前被目标机锁定,则僚机实施反转诱敌,由长机转入攻击。
  二是双向迂回,左右夹击。双机保持跟进队形,高度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距离30~60千米雷达发现目标机,15~40千米锁定,双机同时向两侧分开,并反转迁回,再回头对目标机实施包抄夹击。 , J2 Y+ U: l" H
  釜底攻击 是F-15、F-16等型机混合编队进行空战的主要战术,经常与“钳形攻击”组合使用,适用于中队以上编队空战。在空中预警机发现目标后,F-16双机立即机动至目标侧翼,并进行防御机动,吸引对方,迫使对方中队进行双机水平疏开,其中对方一个双机编队跟踪F-16双机,而后F-15双机投入战斗,对对方两个双机编队分别实施导弹攻击。同时另一个F-16双机在低空从相反方向投入战斗,与F-15形成“钳形攻击”。如果隐蔽攻击失败,F-16将吸引对方跟踪,并展开近距空战。远处的F-15在情况适宜时,有选择地发射中距导弹攻击。 % T, y! V# K! y/ \7 I% s" K$ s
  水平疏开 在低空空战和条件不允许进行垂直机动时使用。其要领是数架或双架飞机同时施放有源干扰,并按预定角度沿水平面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完成疏开后,继续接近目标,使敌无法发挥导弹发射的距离优势,同时可保障攻击编队顺利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目标转弯后,先敌实施发射。 8 u) R" L$ X' K( U5 w5 }
  战斗开始前,为达成攻击的隐蔽性,战斗机双机须编成密集梯队战斗队形,前后距离200米以内,左右间隔100米以内。当与目标距离达到60~65千米(约为最大探测距离的70%)时,敌雷达进入自动跟踪状态,编队立即改变队形。当发现在捕捉到目标的同时也被敌雷达截获时,飞行员立即施放干扰15~20秒,而后以30°~45°的角度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并直飞60~70秒。直飞时间取决于修正转弯的角度,角度越大,直飞时间越短。直飞过程中为防止目标脱离雷达跟踪区域,飞行员应尽量缩小角度,修正自己的位置。
  这些机动动作可最大限度缩短对方导弹发射距离,破坏其雷达自动跟踪,迫使其重新判断形势,重新定位和锁定目标,重新准备导弹发射。即便对方双机编队长机雷达锁定没有被破坏,从发现己方双机疏开到重新定位也需要50~60秒。利用此间隙,己方双机可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对方转弯,并根据情况做如下选择:双机同时对对方实施攻击;长机对对方实施攻击,僚机对长机进行保障,或相反。假如己方双机完成疏开后,长机仍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长机应在转向目标后,重新施放干扰,掩护僚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假如僚机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僚机进行保障,长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 4 M- a: r1 O$ K
  如果疏开后己方双机仍无法脱离对方干扰扇面,机载搜索雷达将受到极大影响,突击飞机应使用光学瞄准具和红外导弹。红外定位器发现目标距离短,开始时易丢失目标。这时另一架飞机应使用雷达搜索,并利用遥控密码通信提供目标指示,减少突击飞机的搜索时间。 ( I3 G8 x( n4 d" K: |" M, Q9 e! }
  垂直疏开 这是梯次配置的战斗机编队在接近目标过程中,以垂直方式疏开的战术动作,可先敌发射导弹和破坏对方导弹引导。该动作适用于中高空小编队空战,既可在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前使用,也可在刚进入时使用。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后,编队以密集队形接敌。达到锁定目标距离时(55~60千米),双机开始施放干扰,完成“垂直疏开”动作。具体方法是:长机开加力,以0.9马赫的速度爬升到适宜高度,僚机高度下降500米。 / l- L6 |( Z1 T, e2 Y" [9 i
  “垂直疏开”战术动作可以取得三个效果。第一,至少会有一架飞机脱离对方的探测范围(很可能是僚机),为实施隐蔽先敌突击创造条件。第二,长机具有高度上的优势,增大了导弹发射的允许距离,可为先敌发射创造条件。第三,获得较大高度差。高度差越大,先敌发射的时间越充分。高度差为2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5秒;高度差4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8~10秒;高度差7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15秒。在高度差9000米时,攻击机可获得绝对的先敌发射优势。
  这里有一些战术要领。第一,长机应在进入优势区前即占据较大高度。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垂直疏开”的时机,过早会暴露意图,过迟可能会被敌导弹击中。“垂直疏开”的准确时机是敌机载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时。第三,当对方占有高度优势时,优势越大,双机长机转入爬升的时机应越晚,而僚机应在对方发射导弹后迅速下降高度。即使高度差非常大,比如15000米,双机也不应同时下降高度,否则可能会落入对方导弹杀伤区域。第四,当双机具有高度优势时,既可爬升,也可下降。如果能在敌导弹发射后,双机迅速爬升和下降,机动效果会更好。为使敌导弹在最后阶段偏离目标,双机在爬升的最后阶段适宜做不规则横滚。 & f! U- ?" O+ H
  组合疏开 这是“水平疏开”和“垂直疏开”战术动作的组合。其要领是在接近目标过程中,飞机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完成修正转弯,同时改变飞行高度,达成编队疏开。“组合疏开”战术动作用于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和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 1 s. B/ C- P, O&&j+ U: s
  在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长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动作。僚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下降高度动作。双机同时占据预定高度。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长机在完成战术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僚机完成战术修正转弯的同时下降高度,或相反。或长机爬升,僚机在水平面做战术修正转弯。 . F; M; L0 W, R6 }3 a4 O
&&当攻击机双机进入锁定目标距离(60~65千米)后,掩护编队开始准备攻击,由其长机实施目标锁定。如果对方已先期锁定,掩护编队长机可施放干扰破坏敌雷达跟踪,僚机向左或向右完成修正转弯,并下降到低空,以期进入对方侧翼。在掩护编队佯动掩护下,攻击编队进入最佳发射距离(5~10千米),打开搜索雷达,以大坡度转向目标。发现目标后,急跃升,从侧下方突然对对方实施突击,掩护编队长机继续对对方施放干扰。如果对方在突击编队发射导弹后开始机动,将落入掩护编队僚机的导弹攻击之中。攻击编队应位于掩护编队的前面,在掩护编队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先敌实施突击。
  “对头攻击”战术 当攻击编队位于掩护编队后面,或距目标同样距离时,通常使用“对头攻击”战术。战术动作与“侧方攻击”基本相同。掩护编队做好攻击准备,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域后,向左或向右完成修正转弯,对方机载雷达即会跟踪掩护编队飞机,为攻击编队隐蔽实施对头攻击创造条件。
  使用某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时,两编队的距离为20~25千米。掩护编队根据使用不同导弹的距离要求,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完成修正转弯。当掩护编队飞机机动后处于攻击位置时,攻击编队的飞机应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当两编队与对方距离相等,即攻击编队正好处于掩护编队下方时,可对敌实施攻击。
多目标攻击战术
  一架战斗机在中远距同时或连续攻击多个目标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起飞引导、空中搜索、目标跟踪、攻击准备、攻击、退出攻击等六个阶段。
  起飞引导阶段 与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当拦截多个同时接近的目标时,通常将拦截机引导至能够兼顾多个空中目标的中心区域。 2 k% I+ L# f8 N: d6 H
  空中搜索阶段 搜索方法与进行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当机载雷达探测到多个空中目标后,飞行员根据战斗需要选择单目标或多目标跟踪。 # k, |&&D, V* F5 v! F
  多目标跟踪阶段 在此阶段,机载雷达从“方位一速度”或“方位一距离”状态自动转入了边扫描边跟踪状态,进行目标识别,火控系统对目标进行威胁判断、根据敌机群规模列出目标危险等级,选择最危险的2~6个目标,进行攻击排序及导弹分配,武器管理系统对导弹开始通电、加温和自检。 : D7 L( j- u* v) G7 ^
  攻击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火控计算机需完成雷达扫描中心、飞行最佳引导指令、多枚导弹允许攻击区计算,并给多枚空空导弹分别进行惯导对准、任务装定。当目标满足发射导弹条件,火控系统发出导弹“解锁”指令。
  攻击阶段 飞行员发射第一枚导弹后,便进入下一个攻击阶段。在此阶段,飞行员仍需操纵机载雷达保持对多个目标的跟踪及空情监测,并继续完成后续导弹的瞄准、发射以及对所有导弹的指令制导。
  退出攻击阶段 当最后一枚导弹导引头自主截获目标并进入了末导阶段,火控系统发出允许脱离指令,飞行员机动脱离,当导弹命中目标后,多目标攻击的整个过程完成。
 实施中远距同时或连续多目标攻击,是技术成份大于战术成份的攻击行动。由于其攻击距离远,对飞行员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术动作要求不高.但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要求很高。需要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计算等多个相关系统,对多个空中目标同时进行搜索跟踪、目标识别、战术计划制定、威胁等级判断、攻击排序、火力分配、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雷达扫描中心计算、最佳引导指令计算、操纵指令计算、空情监视以及多枚空空导弹的瞄准、发射、制导等多方面工作。 ; l&&|7 r5 I( G% K: I# y& E2 Q
指挥引导战术
  第三代战斗机作战半径大,指挥引导方法由单一的指挥机构实施的集中引导,变为由若干个指挥引导网来统一实施的分散引导。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上、下、左、右60°方位,距离120千米左右都可以发现目标,并可在80千米以上截获目标。在接敌阶段,指挥机构只要概略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就可协助飞行员截获目标。战斗机的全向攻击能力使其不仅可采用对头、斜对头的攻击方式,在前半球发现和截获目标,也可用雷达在尾后发现和截获目标,发现距离最远可达50千米,截获距离最远可达40千米。 + ^7 e3 t& P# Q
  在引导战斗机接敌过程中,应以战术方案的协同,从有利的方向、高度出航和接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低空、大负高度差的方法接敌。在适当的距离上再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 0 E5 n, e1 N1 O
  虽然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120千米,但由于武器射程限制,雷达过早开机不但没必要,反而过早暴露,也使雷达受敌方干扰,易先遭敌攻击。一般可在地面机构或预警机指挥下,对头、斜对头时在距离目标80~60千米、尾后攻击在20~30千米时打开雷达.按指挥所的通报进行搜索发现。为破坏敌机的发现条件,在雷达开机的同时实施电子干扰。 0 F% I8 X% y/ S" U2 I# a1 Q
  战斗机雷达搜索发现目标的最大高度差为±10千米,可根据目标情况采用各种高度差弓}导接敌。在速度方面,由于受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限制,在对头攻击时,雷达能发现大于210千米/小时飞行的目标,而对小速度目标不易发现。尾后攻击时,战斗机速度大于目标速度150千米/小时以上才能稳定跟踪目标。同时,采用大速度接敌可增加导弹射程,以达到先敌攻击。发射后,应下令己机减速从而使敌机的攻击距离减小。根据情况适时改变己机接敌速度是争取空战主动性的关键。基本引导方法有下面几种。 4 X&&]$ y$ S1 h' [4 q' f- h9 ^5 T
  对头、斜对头攻击战术 这是主要攻击方法。这里又分两种态势。其一,在均势或优势条件下。飞机起飞后,在指挥机构引导下采用改变飞行剖面的方法,在适当距离时,迅速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一般是低于目标米, M数为0.8~0.9。与敌机构成对头或斜对头态势,夹角0°~60°,此时距离应在120千米左右。距离目标80~60千米时雷达开机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火控系统转入“自动”状态,截获目标后,飞行员按平显提示,操纵飞机对目标进行中距瞄准攻击。当实施对头、斜对头攻击未果,或近距离机载雷达未发现敌机时,迅速以大坡度转弯脱离,视情引导己机实施侧方或尾后占位攻击。 & d/ |4 P" U1 A: G
  其二,在劣势条件下。如果敌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要强于己机,己机升空后受指挥机构引导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在距离80千米时,己机雷达仅保持“初通”。距离50千米时,引导己机以大坡度实施水平转弯机动或“U”形机动控根据情况实时下令己机大坡度回转。回转同时才打开雷达与目标再次形成对头或斜对头态势。地面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协助飞行员迅速截获目标,飞行员按平显提示,操纵飞机对目标进行中(近)距攻击。然后迅速以大坡度转弯脱离或半滚倒转脱离,地面再视情引导己机实施侧方或尾后攻击。 ; }( C6 l9 ~9 p' m$ S, \* A7 L+ T
  尾后攻击战术 在不具备对头条件或对头攻击失败时,可用尾后攻击。升空后,在指挥所引导下改变剖面,低空隐蔽接敌,适当距离时迅速上升至有利作战高度(取正负高度差米),以180~200千米/小时以上正速度差接敌,接敌转弯前开雷达搜索,转弯后以小于30°的航向夹角追赶目标,距离20千米左右发射导弹,进行中(近)距攻击。 * j' B* X1 z) d3 Z3 y% B
  指挥引导战术要点 依靠地面指挥引导选择正确的出航方法、战术摆位、开雷达时机,对空战起着决定作用。
  在摆位时,虽然第三代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范围是左右60°,但如不是正对或斜对目标飞行,可能造成目标瞬间偏出探测区域的现象,影响雷达发现和截获目标。因此若条件允许,应尽量使空中发现目标在平显左右20°范围内。再者,由于脉冲多普勒雷达所限,对高速逼近的目标很有效,而对垂直于己机航迹飞行或与己机同向飞行的目标发现概率小,距离近。因此,应根据态势变化及时引导己机机动,尽量形成对头或斜头态势。在进行尾后攻击时,应不断测定目标速度,及时指挥己机增速,以保持较大速度差,便于战斗机远距发现和截获目标。 5 W# I8 W8 T: P. `1 T" m8 E
 为使战斗机尽早发现目标,地面尽可能准确通报目标方位距离,协助飞行员手动截获目标。但如果较近距离仍未截获目标,应提醒空中飞行员用自动状态探测和截获。对头进入时距离应掌握在 35 千米,尾后进入时距离应掌握在20千米。
  战时电磁环境异常复杂。一方面战斗机自身要积极实施反干扰,同时要发挥编队主观能动性。在情报保障良好时,尽量用成功率较高的具体引导,使有限的兵力得到最合理运用。在敌施放强烈干扰,无可靠情报保障时要结合目视引导。在敌施放间歇干扰时,应抓住点滴情报,结合敌情判断进行推测引导。在只有部分警戒雷达情报条件下,可直接使用有较大灵活性的具体引导。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基本战术思想: 2 r7 h$ n& T" B! @0 j
  尽可能从太阳方向进入攻击; . e& x" ?6 e7 w/ f0 @
  有高度就有速度,就有利于攻击或躲避炮弹; 0 }- W5 T3 t1 P
  绝对不要飞越敌机,速度太快时可以用大迎角爬升及滚转来拉开距离;
  敌机攻击时不要只顾逃避,要立即转身面对敌机;
  永远不要直飞或只维持同样的机动动作; 7 r: n: G* r) F; A
  不要长时间地追击一个目标,那很可能是用来引诱你的僚机,而同时它的长机已经绕到了你的背后或是轻松干掉了要你护航的友机;
  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少与敌机或敌防空阵地接触,没有敌人的攻击,你永远也不会受伤; 4 f3 a+ c0 d- g! r
  躲避敌方导弹时,天空会让你无处藏身,你会在敌人的雷达上原形毕露,地面才是最好隐蔽所。 5 M7 ~7 z- E& e0 D
  最常用且最实用的机动
  适用情况:摆脱敌机的跟踪或保持自己在缠斗中的优势
  战术运用:在转弯时飞机的机翼与地面所成的角度越大,转弯半径就越小,对自己就越有利。但同时飞机和飞行员所要承受的 G 力就越大。所以在与敌机缠斗之前最好抛弃除对空武器以外的所有的外挂,以使战机能发挥最大的潜力。飞机速度快不一定就越灵活,要保持最小的转弯半径,应该将发动机的推力保持在 70%(空速 450 左右),高度对飞机的转弯性能也有很大影响,飞机的高度越高转弯性能就越差,反之高度越低就越灵活。一般最适和缠斗的高度 4000 英尺左右。
  用来改变自己与目标的高度差 . c. v2 ~/ k. ?& r9 H% N! I
  适用情况:攻击比自己高度高的敌机,获取高度优势
  战术运用:在 0-90 度(梯度指示器上有显示)的范围内机头与地面所成的角度越大,爬升的速度就越快(假定发动机推力不变)。在爬升的过程中飞机速度会不断减慢,机头与地面的角度越大减速就越快所以爬升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动的方法。把机头拉起对着太阳爬升并释放曳光弹对规避红外制导导弹极为有效(在某些游戏中),爬升也是一种连接动作,筋斗和眼镜蛇都是以大角度爬升为前奏。
基本空战机动动作及战术(二) : X0 d6 E; h: }. Y
俯 冲: 4 ~$ d$ |/ M1 ^7 [* R- ]
  改变自己与目标的高度差,对地攻击的基本动作
  适用情况:攻击比自己高度低的敌机,获取更好的灵活性 6 F8 V6 z4 O( Y, q7 u
  战术运用:爬升是把飞机的动能**为重力势能的过程,与爬升正好相反,俯冲是把重力势能**为动能的过程。(初中物理就有讲,不明白的话再搬出来瞧瞧)俯冲时机尾与地面的角度越大,俯冲的速度就越快。同时自己本身的速度也变大,飞行高度降低了,飞机更加灵活了。利用俯冲的速度优势也可以用来逃过敌机的追踪。要强调的是在低空的俯冲角度最好不要超过 40 度否则很难再将飞机改平。 - v8 x4 g- _% f+ T
横滚(桶滚): 8 e- A8 P9 t% _' U5 U
  减慢航速而不影响飞行状态,在游戏中实用性不太强 & Z, b0 K9 R6 A&&g& U
  适用情况:航速过快即将错过目标时或规避在尾部近距离的敌机 / f/ T( k7 W2 e
  战术运用:横滚实际上就是让飞机在以机头和机尾所成的轴线上做陀螺运动。在做横滚的过程中飞机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但它能消耗一部分飞机的动能从而使航速减慢。在格斗当中如果你的航速比敌机快而且即将错过敌机,你可以试着用横滚动作来减慢速度,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攻击位置。横滚同样可以用来防御。当敌机处于你的 6 点钟位置而且距离很近时,你可以用横滚使敌机错过你。不过在大多数游戏中,打开减速板或减小油门同样能起到减慢航速的作用,而且比横滚更加稳定(不易丢失目标)。所以我觉得横滚在游戏中欣赏价值要高于实用价值(在众人面前可以 Cool 一下)。
筋 斗: & h6 m% e: R- y- _2 e' v5 @
  极具杀伤力的防御性机动 ( [% \' m. Z, b% z7 B9 t
  适用情况:迎头攻击后再次捕捉目标时,反击在处于后方的敌人时或任何你觉得该用的时候 ( [/ I" I% K8 `. b) [
  战术运用:做一个筋斗非常简单:拉杆到底使机身与与地面的角度达到 90 度,加大推力使飞机不致失速。然后继续拉杆直至使机身再次与地面平行(你这时是在倒飞)最后把飞机改回平飞。这个动作能使你突然改变飞行方向攻击处于身后的敌机,但你完成筋斗后由于高度增加了许多,你的机动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做完筋斗后尽可能边俯冲边捕捉目标,这样可以补回你失去的动能。此机动最好在低空进行,否则飞机很容易进入失速状态。 * H/ i9 J% ~% |
基本空战机动动作及战术(三)
上升转弯(伊麦曼回旋):
  强度不高但比较实用 2 O' g, S4 @0 `+ ?2 v. M
  适用情况:从俯冲攻击中改出
  战术运用:在释放武器之后拉杆爬升(角度不超过 50),几秒后让飞机改平,最后做小半径转弯返回以前的飞行路线。这时你又回到了目标附近可以对其进行第二次攻击。这种机动对低空目标(直升机等)和地面目标很有威胁(可以反复实施攻击)但它的运行时间较长,不适合攻击比较灵活的目标(战斗机)。 1 A+ d# f( a* z" ^; h% Z( I
眼镜蛇机动:
  不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现实中都存在争议的机动 " E, O# |. N7 b8 A+ |
  适用情况:当敌机离你很近并准备攻击时 + @+ A2 e9 ^. [# W7 O, n
  战术运用:眼镜蛇机动主要用于摆脱与你处于相同高度近距离尾部的敌机(相当于突然制动使敌机错过你)。它就好像是一个没有做完的筋斗,与筋斗不同的是要在拉杆到 40 度左右的时候将油门置于 0 位置,继续拉杆利使飞机与地面的夹角达到 120 度保持。当所有的动能全部转转为势能时飞机即将会在空中静止 2-3 秒,然后飞机将会进入失速状态机头猛地下坠,这时打开加力恢复动力重新捕捉目标,机动结束。不过在一些游戏中(如 ATF)飞行时并不真实,飞机的接近速度很慢,体现不出眼镜蛇的突然性,这个动作就好像变成了一个自杀机动(敌机可以减慢航速在你后边轻易的敲掉你,而不会错过你)。还有,在你进行机动的时候飞机的航速几乎等于零,毫无机动性可言。对于敌机你将是一个很好的靶子,如果它和你的距离足够远,你就会……
分离 S 机动(破 S):
  非常实用的机动
  适用情况:反击在尾部敌机 . T& F&&J: x- z/ N0 D+ a
  战术运用:分离S能突然改变你的航向并使你获得极高的机动性能,快速的反击敌人。做分离 S 之前首先确定你要有充足的高度(距地
米),还要有一架性能优秀的战斗机,否则还没等你转过一半你就 over 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保持中等航速,翻转,使机腹向上(如果航速过快可以先做几个滚筒)。然后向下拉杆到底保持,这时飞机将会向下做筋斗,不要改变航速。当机身再次与地面平行的时候放开操纵杆检查高度然后转弯重新捕捉目标,机动结束。分离 S 对处于你 6 点方向并正在用机炮攻击你的敌机极为有效(成功率 90%),但千万别用它来规避导弹(导弹的 seeker 范围很宽)。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9:38签到天数: 7 天[LV.3]偶尔看看II
该用户从未签到
纯帮顶。。。技术贴 看不懂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4:37签到天数: 107 天[LV.6]常住居民II
我去 技术贴
TA的每日心情难过 01:25签到天数: 50 天[LV.5]常住居民I
收藏啦,分析的很详细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4:36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帖子。最没耐心看完的也是这种帖子。
最需要的是战地3明天发售&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5:08签到天数: 703 天[LV.9]以坛为家II
是否代表我看完就能参加天朝空军咧!!纯技术呀,。。。。。。看的头发麻!!
TA的每日心情衰 07:53签到天数: 156 天[LV.7]常住居民III
我也没看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LZ是SX,BF的飞机还没仿真到这程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2 l1 P8 N3 w% S: m
& }! N; M& z' F- v* V# M& a7 u
我承认没看完。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翼战斗机怎么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