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创业孵化营业

风投教父阎焱北大演讲:不想死在创业路上?领先半步就好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有“风投教父”之称的阎焱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将自己投资20多年的经验与心得全盘托出,并给创业者提出诸多忠告,干货多多。
  不想死在创业路上?领先半步就好
  关于创业,比较学术的表达是,创业者发现机遇并把它变成的过程。创业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呢?第一是眼光,大众还没有发现这个机会的时候,你看到了。第二个要素是操作,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既有思维能力又有操作能力。第三是组织能力。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想成功,要有非常好的组织能力。
  一定要记住,创业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等于创造,比如很多先进的学术理论或科学技术在商业上败得一塌糊涂。
  索尼的betamax在当年是一款基于新技术的产品,不但小巧,而且画质更好,没想到败给对手。
  推出的OS系统在技术上也曾经是无比领先,但今天几乎没人知道了。
  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这些教训非常重要,你在技术上的领先不要太靠前,否则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瀛海威,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成为历史。我们考虑一个技术或产品先进性时,一定要结合现有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先一步,甚至半步。
  从全球看,创业的成功率都是低于1%的。
  2007年我们投了150万美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58的钱花光了,姚劲波找我帮帮他,我们开会后决定再投300万美金,结果58活下来了。我真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做到170亿美金的市值。
  企业的成功往往需要7到8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大家看到阿里这么辉煌,但你可知道阿里曾经很长时间一分钱都没挣到,非常难。
  为了帮融资,从日本拉来6个投资人,叫上我陪同,去杭州听的融资计划,投资人说只给马云两小时。在哪见面?马云安排的,在一条游船上,当时是12月啊,上了船就别想喝水、抽烟、上厕所,只能又冷又饿坐着听马云忽悠。
  阿里当时都发不出工资了,马云讲得吐沫横飞,说有一天会让世上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讲话有这么个特点,他忽悠别人的东西,他自己首先就坚信,而且日后真能变成现实。很多企业家在上面演说的时候是一样,下来又是一样,自己讲的东西都不信。
  还有一个例子是,当年和我们有一些分歧。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为了个人利益,吴长江挪用了公司6亿资金。现在有些人打着民族的旗帜,暗地里做着不可告人的事,人生最可恶的品质就是装,千万别虚伪。
  创业者成功以后,媒体往往把他和投资人描述得特别牛逼,其实背后的艰辛超乎想象,绝大多数创业者死在了创业的路上。为什么创业成功那么难?这非常像一个数学定理,你要想成功,必须在很漫长的时间里在所有重要的商业决策上都不能犯错误。你只要犯了一次错误,就有可能把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TOPS3675゜12461゜21565゜31354゜41304゜51269゜61084゜7943゜8914゜9887゜1014716゜114309゜29346゜36255゜44999゜54140゜64132゜73786゜83675゜93390゜10
A轮 2000万人民币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4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屠晶晶010 09.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ICP证100902京公网安备32号&&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
一个90后北大学子“创业领袖”的奇幻之旅
一个90后北大学子“创业领袖”的奇幻之旅
商界导读:“一定要赢”,是他人生的信条与核心逻辑,因为“这是一个按了加速键的时代,我绝不能被甩在后面”。曾经他是猛烈抨击主流的“校园意见领袖”,眼下他着力为自己打造的形象则是:“90后创业领袖”。
一个小城少年,靠着对声名的强烈渴望,完成了人生的一系列跳跃。一路走来,他以不同形象示人,懂得适时地置身于时代的风口。“一定要赢”,是他人生的信条与核心逻辑,因为“这是一个按了加速键的时代,我绝不能被甩在后面”。曾经他是猛烈抨击主流的“校园意见领袖”,眼下他着力为自己打造的形象则是:“90后创业领袖”。
在中国的中学教育版图上,惠州一中是个不太起眼的名字。和全国各地无数所视高考升学率为生命的中学一样,这所位于广东的学校总是按照前一次考试排名安排考场座次。自2004年入学之日起,一个眼镜片厚如瓶底的瘦弱少年长期徘徊于这一评判体系的末端,在他的描述中,这是要向应试教育宣战:语文考试只写作文;英语考试用中文答题;历史考试填空时,反面人物一律填上班主任的姓名,反之则代以自己的名字:孙宇晨。
这并未阻碍他显露出远超常人的成功欲望:有朝一日,我必须出人头地。旁人埋首题海时,他手握钢笔端坐于图书馆中,自视拥有不世出的写作才华,意欲以此改变命运。手不释卷的范本是王小波和李敖,更现实的偶像则是年少成名的韩寒——他决心复制韩寒的道路,为此精心研究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文风,写出多篇风格迥异的文章投往上海,意图增加合乎评委口味的几率,“一定要赢”。如此连投3年,却从无回音。
多年之后,25岁的孙宇晨坐在位于北京东三环月租18000元的家中,回忆起当年往事,露出胜利者的微笑。交谈过程中他不时挺身后仰,腰间的爱马仕皮带闪闪发亮。
点开百度百科关于他的词条,一串数不清的标签: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GPA 排名第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锐波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中国90后创业者领军人物;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首批学员中唯一90后学员……
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他自信爆棚,享受被关注的感觉。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书和奖杯,略显拥挤的会议室墙壁上,贴满媒体报道他的版面。微信朋友圈里,马云、冯仑、史玉柱……随时都在展示自己和这些商界大佬的合影。
他努力抓住每个让别人关注自己的机会,乐于表达声名和财富带给他的快感。7月初,他在朋友圈24小时内连转4次作为“90后创业新贵”登上《鲁豫有约》的消息。陈鲁豫在节目中问他:10年以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回答:我想做“三有”新人,有钱,有趣,有理想。
陈鲁豫追问:那你现在是几有?
他大笑着说:“已经是‘三有’了。希望10年后还能保持。”
时间回到八九年前,他讲述的高中生活的后半段是——高三时,他对写作之梦心灰意冷,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将此前投稿的三篇文章再次投出,却意外进入复试拿到一等奖,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他疯狂恶补,考入燕园。日后,这成为他反复提起的人生资本:“高三一年大逆转,从三本到北大。”
这个曾经自命不凡却前路迷茫的小城少年,人生以此为分水岭,踏上通往名利世界的快车道。但列车并非始终行驶在同一条车道上,轨道切换之迅速,转向跨度之大,让一些熟悉他的人感到愕然:
在北大读本科时,他是以抨击主流闻名的“校园意见领袖”,登上《亚洲周刊》封面;赴美攻读硕士,注意力转向比特币投资,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回国创业后,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崇拜,在演讲中高调喊出“我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赚了多少钱”。
2014年底,一位旧友时隔两年多与他见面,对他的改变感到不适:“浑身流淌的不是血液,是鸡汤。他非常亢奋地跟我讲,想要挣到钱,就一定要对钱足够渴望。”一位曾采访过他的记者更将他概括为“90后创业鸡汤成功学集大成者”。
曾经的偶像韩寒,已然变成他的嘲讽对象:“他跟不上我们90后的时代了,本质上还是太懒了,很不给力。自从生了孩子,基本可以被清出青年人的行列了。”
与此对应的是,几年前他还拒绝郭敬明操盘的“文学之新”写作比赛邀请,嘲笑郭的作品是“一坨大粪”,现在却流露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情绪:
“很牛逼的资本家。他有一点跟我很像,就是他也很想要赢的感觉。”
不止一次,孙宇晨向我讲起他从小信奉至今的行事原则:“一定要当第一。如果在一个领域当不了第一,马上换下一个。”
这一逻辑很早开始支配他的人生。当演讲热在上世纪90年代刮起,为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他刚上小学就被母亲带到各种传销班听课;围棋热兴起,小学三年级只身一人到武汉学围棋;中学时,“.com 时代”来临,他又投身于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但这些尝试都不太成功,他放弃了进一步努力。
及至2007年秋凭借新概念一等奖的20分加分考入北大中文系,他已将热情投注于追随韩寒的路径,频繁在《萌芽》杂志上发表小说,一度“觉得自己要成为当代韩寒,文坛一霸的感觉”,但反响寥寥。“韩寒也真是走了狗屎运,赶上《萌芽》最火的时候。到我写的时候,已经走下坡路了。上万字登出来没有任何动静,真心受不了。”他不再坚持。
很快,他于2009年秋季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交换一个学期。返回北大后,一位同学发现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以前那个总是一身运动服的“土包子”穿着时尚了,同时思想变得激进,以至于室友都难以容忍,寝室气氛相当紧张。他开始频繁在社交网络猛烈批评北大,随着时间推移,批评对象扩展到更广阔的公共领域,言辞越发激烈。
他将这一转变归因于在香港接受了“思想上的成人礼”。“好比原先在一个清教徒世界,只能看到女人的眼睛,到这以后,哇塞,满街都是裸体!”在选修了一门《民主与社会》的课程后,他走上香港街头,参与各种抗议示威活动,并在社交网络上直播经过。
但这仍是受到韩寒的影响。彼时,韩寒的写作重心由小说转为杂文,是新浪博客上最耀眼的明星,言语辛辣,讥讽主流,粉丝数以千万计。
“你就那么想成为第二个韩寒?”我问他。
“不,我比他更牛逼。他是转化普通民众,我可是转化北大学生。转化一个顶他10个,意义是他的10倍。”
如此高调张扬的风格,贯穿他在北大的4年。在这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传统的学校里,学生们对他评价不一。有人视其为“少数不平庸的北大人”,也有人说他“不过就是想红”。还有人虽不赞同他的具体观点,却也表示“一百个孙宇晨,总好过一百个沉默者”。
他组织地下沙龙,邀请自由派知识分子在北大附近的咖啡馆交流。一次活动被国安人员阻止后,他希望组织能够“正规化”,向北大团委申请注册“西学社”,但成立仅三天就被校方解散。此后,他的各种网络账号成为校方重点监控的对象,常被禁言。
他主动为自己再添争议,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北大学生会主席。在很多人眼中,这不可理喻,因为学生会是他过去百般嘲笑的对象。“美其名曰学生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晚会承办机构嘛。”
当我将这个疑问抛给他,得到的回答是:“你因为瞧不上它就不加入它,那它不一直是老样子吗?要放下节操,融入进去,才有改变的可能。”
他不乏坚定的支持者。北大社会学系2010级研究生薄然之所以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考入北大,是因为“北外学生普遍缺乏见识”,而孙宇晨正是他所期待遇到的那种有见识的人,“很棒,很牛逼,眼界非常宽,看的东西特别高、特别远。北大学生就是应该想大问题。”
薄然认识孙宇晨时,正是孙投身选战期间。他回忆,孙宇晨在一次饭局上分析,当选后可以认识更牛的人,做更牛的事,一步一步向上走,比如可以通过共青团系统的路径,一路成为省部级大员。
竞选一事历经数月,孙宇晨曾向外界宣布已攻下半数以上票仓,却未出现在竞选现场。他后来反复讲起一个故事:竞选几天前,校团委工作人员将他“监禁”了十几个小时,逼迫他退选。但质疑者视之为“赤裸裸的作秀”,按过去的经验,所谓独立候选人绝无当选可能。“先高调参与一件明知不可能成功的事,再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迫害的形象博取眼球。”他的一位师姐分析说。
责任编辑:李文萍
商界招商网:优质创业项目甄选、推荐平台。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商界网”或者“sj998_”,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获得招商加盟项目数据。
分享文章:
投资额:5~~10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创业众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