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问一下,精准扶贫对象条件要求到底要复合那些条件了,为什么现在还是越富的越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建议与对策
我的图书馆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建议与对策
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来源:中国经济网&&&李婧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在走访贵州遵义农村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做客中经在线访谈。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自6月18日习近平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16个省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  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2012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跳蚤”,到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今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婧)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唐任伍日10:45&&&来源:核心提示: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对此,应当从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形成两条路径,推动实践精准扶贫思想。【摘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对此,应当从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形成两条路径,推动实践精准扶贫思想。【关键词】精准扶贫 小康社会 精神脱贫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①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应当说,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生成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精准扶贫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产生、发展一方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进行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特征等现实状况提出的。第一,“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源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中共十八大会议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的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习近平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③因此,精准扶贫思想就是要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这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共十八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后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建构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自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习近平在各地调研时多次提及这一理念,并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具体而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当前,中国扶贫工作不论是在贫困人群的识别,抑或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上,都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扶贫单位是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农村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或创造部分贫困群体脱贫的硬性基础设施条件。但“大水漫灌”后,贫困地区有两类现象值得关注:一是一直未实现过脱贫的群体,或是不适应同质性的扶贫政策,或是自身根本不具备脱贫的能力素质等,这类群体往往就是现阶段的重点关注目标,难度较大;二是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或因病、或因经营不善等,此类现象极其寻常,导致扶贫工作成效不持久,显得重复而又低效率。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正是在总结数十年扶贫工作经验、教训之上,并根据目前中国贫困群体状况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第二,分批分类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工具。习近平在2015年详细论述了其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概括为“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就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扶持政策、机制,帮助一批具备软硬件基本条件的群体迅速脱贫;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就是针对部分因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不具备扶贫脱贫的基本自然资源的贫困群体,有计划性的移民搬迁,安置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居住地,并继续实施帮扶直至脱贫;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就是针对部分劳动能力低下,或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不再以就业培训为主,而是果断通过低保等民政救助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就是帮助部分群体缓解医疗压力,杜绝因病致贫、增加贫困人口,也防止因病返贫、使得扶贫工作倒退。第三,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习近平精神脱贫理念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的观点。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④其中,“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⑤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到: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随后,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对未来几年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纲领性指导意见。实践精准扶贫思想的路径选择有研究认为,尽管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扶贫对象有逐渐细分的趋势,也提出了整村推进等相关战略和理念,但贫困村内受益的主要还是富户,原因就在于精细化机制不到位。因此,对于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定位把握,不应只在操作层面上将其解读为具体的工作方式,还应将精准扶贫思想提升到贫困治理原则性高度,映射到扶贫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第一,科学设计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有关中国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最早在官方文件上可查询的是2009年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展的贫困户识别与分类工作,旨在促进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和扶贫政策对接工作。但现实中扶贫瞄准一直精准度不高,一是存在弃真型误差,即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没有全部受益;二是存在存伪型误差,即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到了社会政策。⑥进而,现阶段精准扶贫的流程设计必须提高有效性。实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首要路径是设计精准扶贫工作流程的科学机制,大致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环节。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流程,要求防止目标偏移,保证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要求依照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以针对性办法扶持贫困群体;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和把控,根据扶贫进展及时调整;精准考核是保证“脱贫成效精准”的必要手段,及时对政策实施后的扶贫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形成在扶贫工作中的目标识别、贫困治理、动态管理、成效考核、成功脱贫、后续跟踪的一系列反应过程。第二,形成完整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精准扶贫政策涉及到金融支持、社会救助、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公共政策过程,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抓手是要形成完整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应当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一是政策体系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保持同级别的政策强度,保证各个贫困地区整体向脱贫目标和小康社会指标靠近,在2020年如期脱贫;二是因省、市、县、乡、村,直至农户,每一贫困户贫困原因、程度、特点,脱贫的禀赋、资源、机遇,以及返贫的可能性等都不尽相同,不能各地都依照完全相同的扶贫办法,应当允许和鼓励各级、各地扶贫单位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灵活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刘立潇对此文亦有贡献)【注释】①②④⑤《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日。③⑥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人民日报:精准扶贫如何“精准”徐&&鹏&&&&来源: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听到某县扶贫办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取得明显成效。”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须练就坚实的识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一丝懈怠,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水分。不难想象,调查走马观花、分析大而化之、统计粗枝大叶,怎能精准识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浅尝辄止。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实施、分兵突围。单就“发展生产”而言,面广量大,方法众多,尤须练好点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而需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 人民日报 》( 日 05 版)宁县精准扶贫工作成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宁县统计局 岳涛涛 &文档来源: &点击数:6572 &更新时间: &文字控制: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可以说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创新。如何进一步创新机制、精准发力,成为新时期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宁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精准到村和精准到户相结合的扶贫方式。采取“一户一法”的方式,帮助帮扶村和贫困户协调、争取资金,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一、宁县精准扶贫工作成果宁县积极探索“整区域开发、整区域治理”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变“点”式的整村推进为“片”式的整区域扶贫开发。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区域基础特征相同、产业发展条件相近的原则,提出了“一线两园四区”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布局、抓点带面、抱团发展、统筹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把“三山四川”涉及的贫困乡村全部纳入整区域开发范围,坚持实行“山、水、林、田、路、宅”综合治理,重点围绕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产业,打破“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格局,围绕区域特点,引导产业进行归类整合,实现“一片一品”。据统计,2001年至201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69元增加到5466.9元,年均增长252.3元,解决了24.6万人的温饱和脱贫问题。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破题,聚焦发力,铺开脱贫致富道路。宁县把贫困地区道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全面提升乡道、村道四通八达为目标,以打通断头路、联网路、产业路和提升公路通达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贫困乡村公路改造工程,优先建设“扶贫路”、连通“产业路”、实施“民心路”、构建“联网路”、铺筑“小康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路网结构,提升了通畅通行能力,全县累计新修村组道路726.2公里柏油路(水泥路)276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通畅率由31.1%提高到了42.4%。同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扶贫理念,紧扣农村安全饮水、电力电网改造和群众居住工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力破解贫困村发展难点问题。全县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23处,铺设自来水管线149.9公里,完成10千伏线路58.65公里、0.4千伏线路95公里、低电压瓶颈治理村(组)19个,户表改造2235户,完成三相动力通电村(组)30个,实施农电网改造工程100公里,并按照节约土地、相对集中的原则,遵循“群众自愿、政府协调、讲求实效”的方针,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94户。(一)照精准定位、分类施策。在金融信贷项目的投放上,宁县按的原则,采取财政注入为主、入社群众缴纳会员费为辅的筹资方式,成立村级互助资金协会,探索出了“一带三”“一带四”“一带N”等发展模式。至目前,累计发展村级互助协会130个,搭底资金3927万元,先后为1694户贫困户筹措发展资金2565万元,扶持发展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7个。(二)瞄准贫困村,整村推进推出新气象。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宁县把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无增收支柱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民非常贫困的12个村确定为整村推进贫困村,集中资金、集中力量,给予重点扶持。实行项目资金硬捆绑,集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整合行业部门资金,集中投入整村推进贫困村,促进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善、村容户貌大变样。(三)瞄准贫困户,差别扶持扶出大成效。为打破“一刀切”的传统扶贫方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宁县对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实施差别式扶贫模式,有力破解了扶贫到户难题,让扶贫资金真正扶到了穷人。为增强扶贫措施的瞄准性和针对性,采取由群众评定贫困户的办法,更为准确地把握了扶贫对象,全县共确定贫困户2.34万户8.97万人。建立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精准扶贫对象“结穷亲、一帮一”帮扶活动,实行点对点负责、手把手帮扶,确保帮扶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在扶持项目的选择上,结合当地实际和贫困户意愿,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扶、一户一帮。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实施“雨露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就业,帮助提高脱贫致富本领;对务农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帮助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对贫困劳动力创业予以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安排养殖业、种植业等增收致富项目;对需要改善居住环境的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同时,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等弱势群体实行低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二、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当前,宁县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贫困村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剩下的贫困户都是自我发展能力差、脱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的硬骨头。立足精准扶贫、实施分类指导、实现精准脱贫,仍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从户的层面看,贫困对象识别难。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宁县55.2万人,贫困人口8.97万人,贫困发生率高。基本上是普遍贫困,需要扶贫的人口数量大。二是贫困程度难以鉴定。在贫困规模确定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刚性标准,农民收入渠道多且难以核算,要把贫困家庭贫困程度进行排列并作比较是一件较难的事情。三是贫困户识别后矛盾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行差别扶持政策,使贫困户“贫困帽子”的含金量越来越大,贫困富裕程度相差不大的农民因利益问题互不相让,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二)从村的层面看,扶贫产业找准难。要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贫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个地方要找准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十分困难。一是种养殖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可预见性不强。种养业从投入到可收益通常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且种养产品市价相对不稳定,难以形成可靠的市场预期,给扶贫产业的选定带来较大的困难。生猪养殖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落后扶不起来。新发展一种特色产业,需要打破传统,运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事实上,众多的贫困村因地处偏远、发展不足,稍有能力的青壮年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几乎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就变得难上加难。三是扶贫到户项目见效慢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扶贫到户项目特别是生产发展项目,见效很慢,周期很长,工作量也很大。长期以来受政绩观的影响,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习惯于搞基础设施建设,习惯于搞普惠制,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产业扶贫工作量大、难度大,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多数人不愿意搞。(三)从县域层面看,扶贫资金统筹难。实施扶贫开发,开展精准扶贫,资金投入是保障。一是县级财政有限,扶贫对象多。宁县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返贫度也较高。全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4万户8.97万人,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每年要解决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对这么多人实施精准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有的扶贫资金又十分有限,实施难度很大,难以实现全覆盖。二是农民稳定增收缺来源,培育产业投入大。在宁县人口比较稠密,土地又比较少。多年来,县委政府一直致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直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产业收入比较效益较低。三是资源区域性贫困问题仍很突出。多数贫困村属于区域性贫困,区域性越贫困,个体贫困问题越突出。这些地方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资源贫乏。要解决这些地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制约区域性发展的瓶颈问题。宁县金村乡高理塬村就是典型,通村公路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高理塬距老庄村村部10公里,村子地处山顶,四面临沟,以前仅有一条狭窄的盘山羊肠路与外界相通,当地群众称它“孤岛村”。2015年3月,一条长9公里,宽6米的通村路从老庄村部延伸到高理塬自然村,连起了通往山外的通道。结束了该村不同通路的历史。三、对今后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及建议(一)识别精准为精准扶贫奠基。实施精准扶贫,必须准确清楚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扶贫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优势怎么发挥、短板怎么补。采用“比选”方法,建立和完善帮扶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机制,可以为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一是逐户调查摸底弄清底细。由县扶贫开发机构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通过户户见面、调查问卷和座谈交流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摸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二是村级民主评议并予公示。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村民住房、教育、健康、外出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小组会和村民代表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逐一比选、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把收入低无劳动能力的确定为低保户,做好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在比选过程中,应严格保护村民在帮扶对象选取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严格动态管理控制数量。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定期调整帮扶对象,做到帮扶对象有进有退,防止帮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降低帮扶效率。(二)产业精准为精准扶贫造血。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产业驱动,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建好基础设施。多数贫困村属于区域性贫困,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发展产业是难上加难。因需要扶持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多,这些资金无法满足贫困地区建设需求。为了不让贫困群众在小康建设进程中掉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议中央、省、市各级财政要大幅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继续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围绕产业发展,着力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找准优势产业。根据本地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重点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三是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积极性。长期以来,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需要农户自筹资金过多,使得绝大多数贫困户无力自筹而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因此,提高贫困户项目补助标准、转变其发展观念、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其发展积极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升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实现资金、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动合作,建立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机制精准为精准扶贫护航。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一是建档立卡,精细化管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二是一户一策,精准滴灌。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建立“一对一”扶贫到户工作机制,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三是精准考核,确保成效。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让贫困县的党员干部放手去抓扶贫工作,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创造扶贫业绩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1)篇十堰市自实施 千企进千村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 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与现状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扶贫目标及对策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扶贫目标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扶贫对策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XX-2018年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保障措施及建议保障措施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几点建议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2)篇按照选派办、扶贫办部署,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到了17个生产队,对全村精准帮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赵桥村概况赵桥村隶属肥西县丰乐镇,北临合安路,东靠花新路,南接四丰路,西濒赵小河。赵桥村总占地面积约3960亩,有刘大郢等17个生产队,总人口1682 人,总户数408户,总劳力896人,党员40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478人,党员23人),20XX年人均纯收入8189元,贫困户15户44人,五保 13户,低保11户31人。总耕地2615亩,退耕还林365亩,当家水塘35口,占地约800亩,沟渠41条,总长约12600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比较优势当前赵桥村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设备落后,与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三是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四是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孕。五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由于村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零,对村里基础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党员平均年龄55岁,无新鲜血液输入。当前赵桥村存在优势:一是交通优势显著。往北距离省际公路10公里不到,紧挨着花岗镇通往新仓的县级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二是村两委班子十分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济开大船。班子团结是干事业的基础、干成事的前提,只要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就一定能为群众谋来福祉。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 一村一品 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赵大郢、任郢、潘郢、万郢、丰收、马郢、东西基塘,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着力打造优质粮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原料基地;在临近花新公路的王岗、杨湾、下湾、王圩、一棵树、吴岗,突出发展设施农业#from 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来自&end#,着力打造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现代养殖专业村,努力使其向肥西三岗花木市场看齐,促其成为合肥市民的下一个菜篮子;在紧邻花新公路的刘大郢、椿郢,依靠毗邻的7个当家塘及紧邻公路的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 农家乐 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农业专业村,带动整个赵桥村的经济发展。同时,注意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居环境。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 脏、乱、差 为主要内容的 三线三边 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引入村级卫生所,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养 种养 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建立政府帮扶、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各级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转岗转产的能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卫生进村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勇创家业。加紧成立合作组织,培养现代新农民。坚持从群众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成立生产合作组织,实现整村推进。注意研究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耕种农作物,做到不跟风,防止市场供大于求,给农民带来损失。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努力吸收年富力强、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造血能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村民规约,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创建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基本情况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 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调研过程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 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致贫原因分析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精准扶贫计划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几点体会思考精准扶贫必须紧扣 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 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 大水漫灌 到 精准滴灌 的实质性转变。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 四精确 ,建立 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 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五清 ,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 造血 、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 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扶贫精准度工作提升的思考一、充分认识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意义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提高扶贫精准度”。他说:“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当前,扶贫开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贫困人口数是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算出来的,至于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几年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就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到2020年就难以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抓手。尤其是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县开展对口支援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新思路、新措施,力争成为全国的典型、先行先试的示范。二、紧紧扣住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三个环节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要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为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的精神,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按照省核定我县的贫困人口数量,由统计调查部门科学测算出我县各乡镇、村及各村小组的贫困人口详实数据。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档案,同时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管理,使贫困对象进退有章可循。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通过三年帮扶,全县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贫困发生率有较大幅度降低。三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为载体,制订《县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三、突出重点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五大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省、市核定我县2013年底贫困人口66291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乡、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二是加强“二项制度”的有效衔接。要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三是加快移民搬迁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我办将结合移民搬迁进城进园工作,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2014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1500人,实现进圩镇、中心村梯度安置500人。切实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四是抓好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1920人。五是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创造条件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省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的作用,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加大对农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动贫困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四、统筹把握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五大关系一是统筹把握加大扶贫力度和注重扶贫效果的关系。加大投入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但最终要体现在提高扶贫效果上。近年来,我县在自身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以罗霄山片区开发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为契机,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投入,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仅2011年以来全县共争取上级扶贫资金7500余万元;全县124个部门单位以“三送”为平台参与定点扶贫,共投入11754余万元。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效果之明显,都是空前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贫困人口仍然很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加大扶贫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整体仗;更要按照“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要求,注重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的效益,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打好扶贫攻坚歼灭战。尤其要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并举,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切实关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今后的扶贫工作考评,既要考评各地投入的资金、人力等情况,更要考评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考察减少了多少贫困人口,考察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以科学的考评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水平。二是统筹把握好探索扶贫模式创新与形成扶贫长效机制的关系。创新才有活力,制度更具长效。要继续探索长效稳定可持续的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机制。比如如何整合各类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扶贫资金可以用于扶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动入股等形式创办合作社;可以作为贫困群众的股份投入龙头企业,变一次性年度扶贫资金为稳定收入来源;还可以帮助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养结构,使更多的农民走上发展多种经营致富的道路。要探索成立扶贫基金管理机构,整合政府资源筹集资金化动作,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搭建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交易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尤其要重点建立健全扶贫投入增长、激励和约束、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制度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统筹把握好整村推进、集中连片与因户施策的关系经。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扶贫,有利于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但是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灾致贫,有的因家庭负担重而致贫,有的因不具备或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帮扶到户是因户施策的一个好方法,要在深入细致搞好调查摸底、搞清贫困成因的基础上,做好“五定”工作。四是统筹把握好救济扶贫和开发扶贫的关系。扶贫首先要救济,决不能让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着落;扶贫根本靠发展,只有让扶贫地区尽快发展起来,才能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要统筹抓好救济扶贫和开发扶贫,既“输血”,更“造血”;既扶贫,更扶智;既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更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发展。五是统筹把握好外部帮扶和自我奋斗的关系。外部帮扶是条件,自我奋斗才是根本。贫困群众即是扶贫开发成果的受益主体,也是扶贫开发事业的实施主体。解决贫困问题,固然离不开外部观念、资金、技术、项目的推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也常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的,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准“穷根”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习总书记“六个精准”道出了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很有现实针对性。根据扶贫现状,我认为目前精准扶贫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扶贫制度。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也就是说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二是扶贫方式。现在大多数地区的扶贫之策采取的是“部门包村”的办法,如果仅仅简单地“一对一”包抓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为不同单位职能大小不同,掌握的资源也不同,包抓的力量自然也不相同。建议对扶贫工作进行再进一步的精细化。通过前期摸底,按照村子的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进行排序,将包抓单位也按照职能、资源掌握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配对进行帮扶。能力强、资源广、人员多的单位就包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反之就包贫困程度较轻的村。而当扶贫进行到纵深后,甚至针对某一户的情况制定一个单独的扶贫方案都不为过。“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有持久的好效果,而精细扶贫强调更多的是“细节”和“一对一”帮扶,这就要求干部真正扑下身子,真心诚意地和群众一起挖穷根,奔小康。三是扶贫人员。帮扶工作要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就要明确帮扶责任主体,落实干部帮扶责任。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选派工作,力戒形式主义。要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何为优秀?通知上面说的很清楚,就是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在扶贫过程中,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全国人民一定会共同奔向小康浅谈精准扶贫【日期:】 【来源:四川扶贫外资网】 【阅读&29861&次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传递出我省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必将对我省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一、怎么定义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今年,全省减少120万农村扶贫对象是省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各地各部门应牢牢把握省委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二、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三、如何推进精准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关于精准扶贫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精准扶贫,可以说是习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史上最为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打好未来5年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下面就抓好精准扶贫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统一思想认识问题  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要的问题,还是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方向。  (一)正确判断扶贫形势  一是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可以说这是习总书记对我国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定下的总基调。李鸿忠书记在十堰会议上强调,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五年多时间,我省还有590万贫困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规划,建立军事化管理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扶贫责任,加大精准施策力度,以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确保我省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我省走在中部省份的前列。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形势的正确判断、明确的总基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定下了总基调,各地在理论研究、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决策参谋、政策落实等方面,尤其是在抓以脱贫销号为核心的精准扶贫工作上,都要围绕这个总基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  二是防止盲目乐观倾向。贵州会议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制定了精准脱贫时间表,绘制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层层签订了军令状,明确了各县市、乡镇、村“摘帽”、“出列”的具体时间明细表和贫困户销号年度任务。对于扶贫事业,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盲目乐观的倾向,避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现象。有些县市表态,可以提前完成任务,这是有可能的。然而,有的领导信心满满的讲,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后,明年就可以宣布脱贫销号,这就很难令人信服了。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只是解决了少数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兜底问题,并没有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四保障”问题,也没有解决贫困地方“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问题,又如何能够做到脱贫销号。不可否认,有些县市总体上的确较富裕,但也存在有的离城三公里,但相差三十年的问题。大家在“三万”活动中会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离马路五百米的地方,或者只要是马路上看不到的,都有很穷很穷的,两极化较为严重。如果我们盲目乐观,就可能无所作为,等着到期自然脱贫,到期自然销号,那是很危险的,到时候是无法向中央、向省委省政府交待的。  三是防止盲目悲观倾向。特别是我们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看到扶贫搞了几十年,但有些贫困乡村山河依旧,扶贫开发缺钱、缺项目、缺资金、缺人才,困难重重,而上面要求又多又高,真是悲从心中来。这种悲观的顾虑,应该尽量打消。从当前的大势来看,各级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真的是前所未有的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的春天真的来了。有的同志还讲,是扶贫开发事业的夏天来了,就是“八七扶贫攻坚”期间,也没有今天这么重视。扶贫系统的很多同志对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精准扶贫的认识程度还没有达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鸿忠书记用了“四个不是”的否定语,深刻地阐述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极端重要性。鸿忠书记讲,如果解决不好贫困问题,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不是共产党,就不是人民的政府,就不是全面小康社会。我想补充一条的是,如果解决不好贫困问题,就不是真正的扶贫干部。我们要相信,有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  (二)坚决纠正习惯偏差  当前,我省还有不少地方对精准扶贫重大意义的认识不够到位,办法不多,招数不实,效果也不明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习惯性偏差问题,必须坚决纠正,尽快纠正,否则,精准扶贫只会是一句空话。  一是习惯于搞“高大上”项目。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认识不深,导致扶贫政策措施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户。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搞精准扶贫难以显现政绩,存在可搞可不搞的想法,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搞上去了,依靠“涓滴”效应,贫困村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投入放在大项目和财源建设上。县级干部希望搞工业项目和财源建设;乡村干部希望搞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条件好的家庭希望搞不分贫富共享扶贫资金的项目;贫困家庭迫切希望提高素质和发展产业。一些干部习惯以“大多数群众要求”的名义反映他们个人的意愿,结果就是在贫困人口缺少话语权的情况下,导致“帮人掏了穷人的腰包”。  二是习惯于搞“粗放型”管理。精准扶贫项目涉及到千家万户,程序复杂,工作繁琐,需要做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现有到户项目成功率低,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搞精准扶贫是对相关部门权力和利益的剥夺,是一种自我加压。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搞精准扶贫吃力不讨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一些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户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了对贫困户的项目支持和能力建设。再者,扶贫系统编制设置没有到乡镇,使得实施精准扶贫关键的管理层出现了“空挡”。一些人员还没有从项目管理的固定范式中解脱出来,习惯于将项目分出去,不知道项目应当监管什么、如何监管,对乡村实施项目处于放任状态,这样一来,项目资金出问题就难以避免。  三是习惯于搞“普惠性”扶持。初步调查显示,近几年纳入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最为贫困的贫困村只有近4成,大多数最贫困的村没有被纳入扶持范围,也就是说,整村推进政策偏离了目标。而通过扶贫审计之后,大量的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不出去,与贫困地区企业贷款难、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形成强大的反差。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互助资金、小额贷款扶贫贴息等到户项目主要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而一些地方却在执行时放宽了条件,将一些非贫困户纳入政策范畴。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还怎么能够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呢?  (三)始终保持旺盛斗志  一是扶贫干部担子重。对于我省这样一个贫困人口比较多、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的中部省份而言,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每一次到贫困地区调研,发现大家都倍感责任重于泰山,倍感任务繁重紧迫,可谓“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张昌尔副书记多次强调,不能按照经济块头配备贫困县书记。红安、大悟县就是成功案例。在房县的扶贫座谈会上,昌尔副书记又强调,贫困乡、贫困村的书记也要配很配强。扶贫系统的干部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为才有位,你不作为,或能力恐慌,或一件事情没办好,让领导不满意,位子就很危险了。特别是一把手,关键的少数,少数的关键,责任更加重大。鸿忠书记讲,扶贫办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担子重,责任大。样样事情都要组织、协调,如果做不好,只能换人。别看扶贫办是个人不多的小单位,也可能要配很配强领导干部。  二是大展宏图正当时。习总书记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由此可见,今后五年,将是我们扶贫干部大展宏图的五年。如何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如何做到“三个更加”、“六个精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持之以恒反“四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精准”二字上做文章,不断创新方式,加大力度,群策群力,艰苦拼搏,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  三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习总书记讲:“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李克强总理讲:“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 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对出现的问题要毫不手软、严格问责、严肃处理。”国家审计署也把对扶贫资金的抽查审计变为每年一度的全面审计,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专项行动,省人民检察院已对全省行动作了安排部署,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履行好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切实杜绝类似问题和其它违纪、违规、违法的问题发生。如果有人感到不踏实的话,要尽快自查自纠。中央对十八大、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仍然违法犯纪的,将严惩不贷、从重处理。总书记、总理讲话之后,扶贫资金项目出了问题,也将会严惩不贷、从重处理。我们一定要做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正所谓无私无畏,只要一心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对扶贫资金项目的审计检查和专项行动,永远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二、关于锁定对象与销号问题  思想认识解决以后,接下来的行动,就是要认真识别贫困对象,把真正的穷人纳入进来,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口剔除去,锁定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限期销号,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一)必须坚持精准识别  一是“一号工程”功不可没。2014年以来,我省把精准识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号工程”,按照“县为单位、控制规模”的要求,将贫困村、贫困户规模逐级进行分解。各地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通过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规划、信息采集、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登程序,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状况,完成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总体上看,这次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应该说是我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史上最为认真、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一次浩大工程,基本上把590万贫困人口都识别完毕,成效十分明显。  二是存在问题不可忽视。在当前精准扶贫的形势下,一些地方在运用这些数据时感到有些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不够,工作经费安排缺乏,主要靠扶贫系统的同志单打独斗,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出现不少问题。如有的县市确定贫困村时,局限于省定的贫困乡镇内的村,造成最为贫困的村未被列上贫困村;有的县市担心贫困村外的贫困人口无资金扶持,使得一些本该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未被纳入扶持范围。  三是动态管理势在必行。贫困村、贫困户能不能调整?我认为要实事求是,必须按照标准、条件、步骤、程序进行核查。贵州省的有“四看”,我省有的地方是“五看”、“六看”。这次在十堰会议现场看到的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档”,非常值得各地学习。贫困户“一户一档”的档案中,包括贫困户人口状况与精准脱贫明白卡、贫困户自评申报书、群众互评记录、精准扶贫“五评”审核表、贫困户脱贫方案、干部帮扶承诺书、结对普访记录表、干部入户走访照片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在农村智慧网上一目了然的看到,如此不仅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搞得清楚,而且对精准脱贫也是一种保障。  当前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亲自部署,正在组织各方力量,对这些数据进行核查确认。这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还没有安排建档立卡数据信息核实的县市应该抓紧汇报,安排部署;正在进行核实的县市,也要抓紧时间,确保如期完成。  (二)必须坚持精准扶贫  一是要坚持瞄准穷人。2014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要求,建立覆盖了全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贫困状况监测,致贫原因分析,因户施策分析,扶贫资金、项目、政策到户统计等大量信息内容。这些情况不应该只是统计员的信息统计工作,更应该是各级扶贫系统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出台政策的重要依据。必须充分的依靠它、研究它、利用它,而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系统让资金、项目、政策落实到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不过,从现实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地方还十分让人堪忧。有的县市,要么对贫困户扶持的补助不公示,要么对贫困户、非贫困户均进行相关补助。有的同志讲,省里不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群众的攀比心理,十分担心在精准扶贫中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关于这个,一定要宣传清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当然,有的地方,采取普惠制加特惠制的办法,也是很不错的。对一般群众采取用非扶贫资金来扶持,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用扶贫资金来叠加,可以减少群众的怨气,得到群众的理解。这样做要有前提,那就是必须精准识别,群众公认。  二是要坚持精准发力。从我省贫困人口分布上看,大的概念是,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占比60%,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占比40%;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各占比50%左右;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占比40%,贫困村之外的贫困人口占比60%。对此,我们不仅要对贫困县的贫困村,采取极贫重扶的办法,对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和贫困村之外的贫困人口,也要按照有贫必扶的原则予以扶持。如果只是扶持了贫困县的贫困村,那只是扶持了占总贫困人口20%的穷人,是不可能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的。  三是要坚持分类施策。从我省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上看,建档立卡的191?5万贫困户中,有122?8万户(占比64?14%)贫困户因病致贫,50?5万户(占比26?83%)缺资金,35?6万户(占比18?57%)贫困户缺技术,28?2万户(占比14?74%)缺劳动力,19?7万户(占比10?29%)因残致贫,16?7万户(占比8?71%)因学致贫,11?8万户(占比6?16%)自身发展能力不足,9?1万户(占比4?77%)交通条件落后,9万户(占比4?72%)因灾致贫,5?9万户(占比3?08%)缺土地,3?2万户(占比1?66%)缺水,还有14?1万户(占比7?38%)因其他原因致贫。对此,我们要因户施策,有针对性的开展N个一批扶持工作,实行分类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330万贫困户实行开发脱贫,对40万18岁以下的贫困人口实行扶智脱贫,通过实现扶贫搬迁安置脱贫解决90万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通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对220万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保障兜底。  (三)必须坚持精准脱贫  现在大家非常关心脱贫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拟定在明年整体脱贫的县市,更加关心这项工作的一些政策和要求。上月底,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了精准脱贫的文件,明确提出了我省精准脱贫的总目标是:到2019年底以前,全省59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7个贫困县全部退出。  一是脱贫标准要量力而行。目前,很多人十分关心脱贫标准问题。这个问题,中央层面正在抓紧研究,可能要出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当然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但不应该低于中央的标准。关于贫困人口的脱贫的收入标准,估计到2020年最低不应该低于4000元。我省提出,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在具体量化指标上,我们也曾提出了力争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以上的初步设想。一些同志认为这个标准太高,很难完成。他们提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50%,就应该算脱贫。对此,省级层面取消了这个指标,也包括其他一些量化指标。各地在研究制定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具体脱贫标准的问题上,也要量力而行,既要做到上接天线,又要做到下接地气。在贫困村的脱贫标准问题上,只提出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要求,对集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只有定性的要求,而在贫困县的脱贫标准上,也重点强调了贫困人口、贫困村的脱贫问题,对其他的要求也基本上处于定性层面。各地在制定本地具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申请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