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善不思恶是否有过,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和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 表达是同一个东西吗?
角度不一样,慧能主张不思考、无我,笛卡尔主张思考,有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陈载暄《禅外流云》)
我的图书馆
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陈载暄《禅外流云》)
【禅宗公案】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摒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静心斋小译】
  慧能大师在承接衣钵后逃走时,在一个山岭上,被惠明最先追到,因惠明拿不动放在道上的衣钵,因此向慧能大师作礼说:“希望行者能我为说一说五祖传下来的法。”
  慧能大师说:“你既然是为佛法而来,那么你先要安静下来,把一切的心思都摒息掉,不要生出一念来,我就为你说法。”
  惠明沉默了好一会。
  慧能大师说:“这个时候既不思善也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你本来就有的佛性呢?”
  惠明听了之后,立刻大彻大悟。
【禅外流云】
最先追上慧能的惠明
  惠明是弘忍大师足下的上座弟子,对于慧能继承达摩禅法和袈裟之后,他也很不服气,因他出家之前是一位将军,功夫好,跑得快,最先在山岭上追到慧能。慧能大师一看晓得跑不过这个人,干脆不跑了,停下来,把衣钵放在道上。既然如此,就看各人缘份了。惠明看见衣钵,伸手去拿,不料怎么也拿不动,(大概有护法神护着,就这一桩公案,也引起了不少学佛人的讨论)他挺聪明的,反应也挺快,晓得自己没有资格作祖师,他只好对慧能大师作礼说是为求法而来的。于是慧能大师指示他明白了自己亦无二无别的佛性。
  之后,惠明让慧能大师走了,担心后面追到的人赶上慧能大师,就在山岭上守着,待大多数人追到了,惠明即指向另一条路说往那儿跑了,慧能由此短暂脱险。
哪个最可爱
  有时候我们照镜子,越看自己越可爱,自己觉得这五官搭配是相当完美的。因此说起来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但有的时候,忧伤了、失意了、受到打击不得意了,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可厌,想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根本就是一个错误。
  总之,大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比如像年青小伙子,衣服穿得毕挺,全身打理得整整洁洁的,姑娘女士们化妆得漂漂亮亮、光光鲜鲜的,其实质无非都是向别人暗示自己的帅气自己的美丽,表明自己的吸引力和魅力。
  即便是陷在热恋当中的男女两个人,尤其是初恋的人,看对方那简直可爱得不得了。究其实分析下来,还是因为爱情的自私,因为我要爱、我想爱、我需要爱,对方稍稍一迎合,两情相悦了,咋看也就咋可爱。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我们很多人,无论学识还是才干,都惨不忍睹的,偏偏对现实又不服气,想升官啦、想发财啦、想漂亮而宽宽的房子啦、想车子啦,而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又总是施展不开手脚,被自己低能的情商和可鄙的性格所绊住,凡事幻个想,自我陶醉、自我麻醉一下,还可以,忍不住在嘴上豪迈地说说也行,反正站着说话腰不疼,但真要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就是迈不过那些坎。能力有限,此为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另外一种情形呢。学佛就是要学放下、学看破、学解脱、学自在。但在现实中,看得破,放不下,又要想空,又要想啥都拥有,总是为情所困、为物所累,心为形役,看空放下心又不甘,努力打拼去挣去抓力又不逮,在矛盾重重中,陷在烦恼的苦海中无法自拔。这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起来,是该打板子的。
  佛法曰:三世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其含义说的是今生穷通富贵寿夭,是因为自己前生所作所为的业报,富贵是你的,飞都飞不掉,没有富贵通达的命,再怎么挣扎都是白搭。坏有坏报,好有好报,坏的一定要受报,好的也一定要受报,因此这就是定命论之说。而另一方面,又强调,若要来生得好报,那么从现在起就要多行善、多布施,多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此为命运的动态之说耳。
生命诚可贵
  2004年,中国自杀的人数是28万人;2005年,中国自杀的人数是35万人;2006年,中国自杀人数接近40万;2007年,有研究报告,中国自杀人数可能每年达6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递增,有人预言,21世纪的绝症是精神病。
  时代发展到如今,物质应该说是比较丰富和完善的了,但人们却普遍没有人生的幸福感。最近《南都周刊》刊发的一则调查式新闻详细描述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各方面的焦虑,如“社会保障”的匮乏、“竞争压力”的增加、难有“安全感”等。尽管他们有房有车。
  “中产阶层”尚且如此,无产和低产阶层的境况可能还要更为糟糕吧。调查之后还分析了他们为何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不断追求高工资,这与个人主义、物质欲望膨胀有关,从中也折射出这个社会的症结所在——过分注重物欲的满足,而忽略了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的精神满足。
  诚然如是,不能满足个人精神追求的社会,终究存在着诸多缺陷。物质主义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就以近现代不少自杀的文人和诗人们来说,从职业上来看,他们从事的是文化工作,精神应该是丰富的,而偏偏他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如外国的饮弹的海明威、服毒的茨威格、跳海的杰克伦敦,如中国的三毛、老舍、顾城、北岛、海子、徐迟等众多作家的自杀。
  研究中国古文化有一个现象,中国古文人几乎没有一个走上自杀之路的,大不了他们归隐于山林、逍遥于江湖。佛家和道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这个身体的躯壳并不是你自己的,只不过是暂时借来用个几十年,是没有资格自杀的,自杀是要下十八层地狱受极苦报的;儒家则强调: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有丝毫损坏,立于危墙之下尚且不可,自杀更是不允许。
  而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自杀呢?我以为,关键原因是人类要和谐地发展,还非要在传统的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里汲取养料不可。尤其是中国的文人们,在“五四”运动以来,自己传统文化的血脉可以说是断层了的,不能吸收到深厚的本土的营养养料,一味从西方学习物质主义、学习知识实用主义,况且西方文化根本不能对中国传统和哲学体系以任何解释和说明,陷在这样巨大的矛盾当中,结果精神的空虚却越来越大,病态也越来越重。
  罢了,那些也不用去分析了。
  以前,有人在挽救面临自杀的人时,教了别人一个咒语,说念给要自杀的人听,就能有效干预事件的发生。咒语说:大千世界,自由自在,无挂无碍,要去便去,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我姑妄言之。
  (陈载暄《禅外流云》禅宗公案之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发表评论:
馆藏&16589
TA的最新馆藏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坛经 不思善 不思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