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尴尬“背后功臣”:各国译者功不可没

解放日报:莫言得奖,翻译有功-莫言 陈安娜 文学魅力 林一安 得奖 翻译人才 红高粱家族 诺贝尔文学奖 接生婆 中国文学-东方评论-东方网
当前位置 | >> 正文
解放日报:莫言得奖,翻译有功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施晨露 &&选稿:项凌
  莫言得奖、翻译有功――前晚,当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中国籍作家的消息传来,他的瑞典语译者陈安娜也成为中国读者关注的对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今年更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诺奖评委会给予莫言的“魔幻般的现实主义”评价,正与《生死疲劳》的主题契合。为此,不少中国网友向陈安娜表示感谢,称赞“好的翻译是作品的重生”。而陈安娜也通过微博回应:“谢谢大家!请别忘记,莫言有很多译者,文学院也看了不同语言的版本:英文、法文、德文等。大家一起高兴!”
  正如陈安娜所言,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译介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文学研究专家普遍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国际文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而这其中,莫言作品的译作家们功不可没。
  莫言作品翻译最多也最精确
  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获奖作家多来自欧洲和北美。莫言之前,亚洲仅有印度的泰戈尔、以色列的阿格农和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四位获奖者。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诗作最初多由孟加拉语写作,由泰戈尔本人亲自译成英文后才获得世界性赞誉。可见,语言问题是文学作品的世界影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译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原作的文学魅力、艺术水准。
  在如今的英法主流阅读市场上,莫言作品的翻译既是中国作家中最多的,也是最精准的。这使得莫言在今年夺标之前,就在欧美文坛享有广泛的声誉,萦绕在他头顶的获奖呼声一直不低。
  年逾古稀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被中美媒体称为“唯一首席接生婆”。他与莫言的合作最愉快,也翻过最多莫言的小说。“首席”凸显葛浩文的翻译水准,而“唯一”也折射中国文学在欧美得到的译介仍不广泛。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洪认为,翻译是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舞台的最大阻碍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但中译外的力量严重匮乏。译文社及其他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专业出版社,引进翻译了大量国外优秀作品,但几乎不涉及中译外,主要原因就是无法保证中译外的质量。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语言因素外,还在于它特有的文学性,‘中国式’翻译很难让外国读者很好地接受中国文学作品。”一方面,目前中国作品的译介主要由一些汉学家承担;另一方面,遍数欧美文坛,从事翻译工作、够得上水准的汉学家不到20人。
  文学翻译在语言更在艺术
  今年,与莫言并列夺奖呼声最高的还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事实上,村上春树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这其中,翻译亦起到了关键作用。昨天,村上春树最主要的中文译者林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文学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既能成全一个作家,也能毁掉一个作家。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它既关乎译者包括母语和外语在内的语言功力,更在于译者的文学悟性和艺术感性,能否准确传达文学作品语言背后微妙的艺术信息,从而再现原作的神韵和意境。”
  译作与原作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界和读者关心的有趣议题。诺贝尔奖的颁奖词将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与福克纳、马尔克斯等大师的传统相连,莫言本人也曾有过这样的议论:“像我们这样一批不懂外语的作家,看了赵德明、赵振江、林一安等先生翻译的拉美作品,自己的小说语言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语言是受了拉美文学的影响,还是受了赵德明等先生的影响?我的语言受了赵德明等先生的影响,而不是受了拉美作家的影响,那么谁的语言受了拉美作家的影响呢?是赵德明等先生。”林少华则这样形容,翻译是在路上的艺术,“永远向原作无限接近,但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净水”。
  多渠道拓展译者队伍
  作为发自内心喜爱莫言作品的译者,葛浩文这个“接生婆”有时会到书店看望他的“孩子们”。“基本情况是根本找不到,偶尔可以找到一本已经非常意外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中国文学作品能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吴洪认为,长期以来,语言成为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的制约因素。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文化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并非西方读者认知的主流文化,他们不关注也不太重视中国文学。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望让更多西方读者关注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他还建议,可以在外国留学生中发掘和培养中国作品的翻译者,通过提高稿费、提供出版平台等方式,吸引这些热爱中国文化、有一定汉语能力的外国留学生,承担起把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介绍出去的“媒介”重任。
  “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文学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这是缓慢的过程。”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曾就“文学走出去”话题发表看法:“今年翻译一百本,或者明年一本没翻译,对世界没有任何影响,世界可能会以上百年作为一个周期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学。译介可以是多渠道的,汉学家也要主动发现,兴趣化、个性化的翻译更有意思。作家同行们也应该互相推荐,利用国际讲坛等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向认识的汉学家推荐介绍同行作品。”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你绝对想不到,中国制造有这么多“世界第一”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中国文学的外译与国际认同-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3版:文化评论周刊·文学评论
&& 往期回顾 & && &
中国文学的外译与国际认同
作者:熊辉
《光明日报》( 日&13版)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英文版封面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人带来了莫大的欣慰,继之而起的各种言论则很容易模糊受众的判断力。仅就莫言作品的外译与其获奖的关联而论,就有《成就莫言的翻译家们》《莫言诺贝尔奖“背后的功臣”:各国译者功不可没》等文章相继见诸网媒。一时间,人们似乎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全仰仗翻译的“媒婆”作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有关,正是这些翻译文本让世界各地的读者认识了莫言,使其人其作获得了一定的国际认同。据悉,参与莫言文学作品翻译的译者队伍有瑞典的陈安娜,她在瑞典出版了《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三本莫言小说翻译的单行本。陈安娜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被媒体称为“莫言唯一首席接生婆”,虽然夸大了个人对莫言作品海外传播的作用,但莫言小说葛译本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他翻译了莫言的《红高粱》《酒国》《生死疲劳》和《檀香刑》等作品,认为莫言的作品有历史感和道义感。法国汉学家诺埃·杜特莱翻译了莫言的《酒国》《丰乳肥臀》《四十一炮》和《师傅越来越幽默》,他曾到访过莫言的家乡,认为莫言的小说在思想和表现方式上非常独特。此外,日本的井口晃、俄罗斯的叶戈罗夫等也在各自的国家翻译出版了莫言的小说,很多译本显示出译者超凡的创作能力,推动了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莫言小说在国外的大量翻译是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而非关键因素。在翻译活动中,优秀的译者必然会在选材上体现出别具一格的眼光,挑选在源语国居于优秀行列的作品来翻译。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在引进外国文学作品时秉承的一大原则,胡适要求“只译名家著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即是言说此理。难道外国人在选择中国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还会降低选材的标准吗?有学者认为莫言获奖得益于优秀的翻译者,并从中得到所谓的启示,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如果要获得更多的荣耀,恐怕我们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家,也要去发现更多优秀的汉学家,把中国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外文。如果没有翻译这个渠道,我们要得国际大奖是不可能的。”过度偏执于翻译一端,忽视了翻译过程中原作的主导性及其对译者创造性的限制作用,把莫言的成功视为优秀的“翻译家”和“汉学家”的作为,就会步入本末倒置的境地,殊不知再巧的“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中国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目的难道就是依靠翻译去赢得“国际大奖”吗?这里显然透露出我们所持的弱势文化心态,强调中国文学要在追随西方认同的道路上发展,忽视了文学的民族性和地缘性特征。翻译说到底只是中介,如钱钟书所说“是个居间者或联络员”,不能从根本上美化或淡化莫言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莫言获奖得益于作品的外译和传播,而译者之所以选择莫言而非他人的作品进行翻译,实乃因为原作的感染力,根本原因还在于作品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家和寻找更多优秀的汉学家,不是解决中国文学国际认同的主要出路,中国作家也难以藉此获得更多的国际大奖。文学翻译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文化交流活动,它涉及原作、译者、翻译过程、译作以及译作的传播和接受等多个环节,而所有这些环节都会受到译语国“赞助人”系统的制约。翻译文化学派领军人物安德烈·勒非弗尔对赞助人作过这样的界定:“赞助人可以是个人,比如麦迪琪、麦西那斯或路易斯十六;也可以是群体,比如宗教组织、政治党派、社会阶层、皇家朝臣、出版机构或媒体(报纸、杂志和影视公司),等等。”正是这些赞助人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改写和翻译的传播接受。同时,赞助人一般注意作品的思想意识而非作品的文学性,由于译者希望自己的翻译作品出版,所以他在作品翻译过程中的自由度就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其有限的“重新改写原文,目的是为了取悦于新的读者。”从这个角度来讲,莫言作为一个东方作家,西方汉学家对他作品的翻译必然会受制于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出版和接受实情,而且为了赢得更多的读者,译者必然会在翻译过程中对莫言的小说作适当的加工,使之在异质文化中找到生存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国评论者认为莫言的小说充满了魔幻或幻想色彩,而不是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外国译者始终怀着东方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并翻译莫言的小说。&&&&论述至此,就涉及谁翻译、翻译给谁看的问题。再优秀的中国翻译家,也许因为无法满足西方人猎奇的眼光或固有的审美习惯,都难以让莫言这样的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翻译作品是经民族文化过滤后的产物,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是原作在译语环境中的妥协行为,中国人翻译中国作品给外国人阅读,难免因为文化和审美的差异而无法达到“视线的融合”,译作的生命力也会相应地受到折损。中国文学面对翻译的两难处境由此而生,一方面中国人自身的翻译可以减少外国人对作品和中国文化的误读,但却难以在审美和文化层面让译作得到认同;另一方面,外国人的翻译可以让中国文学赢得更多的他文化认同,但却会增加外国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误读。如此这般,中国作家依靠翻译来实现海外认同的道路充满曲折乃至扭曲。中国作家应该扎根于自我文化的现实土壤中,凭借作品的优秀特质来吸引外国读者,而不能将翻译中介视为走向国际化的救命稻草,莫言的成功也正好印证了此道。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诺贝尔奖评论-搜狐新闻
--------------- &
·(12/12 08:40)·(12/11 13:14)·(12/11 12:49)·(12/11 11:55)·(12/11 09:26)·(12/09 11:29)·(12/09 09:57)·(10/25 11:31)·(10/25 07:26)·(10/24 11:23)·(10/24 09:41)·(10/24 08:55)·(10/19 06:39)·(10/19 04:52)·(10/18 04:38)·(10/18 04:35)·(10/17 13:16)·(10/17 02:45)·(10/17 00:24)·(10/14 20:55)·(10/14 07:32)·(10/14 07:26)·(10/14 06:11)·(10/14 03:41)·(10/14 02:27)·(10/13 21:23)·(10/13 18:33)·(10/13 17:08)·(10/13 12:56)·(10/13 11:40)·(10/13 11:04)·(10/13 10:42)·(10/13 05:26)·(10/13 03:53)·(10/13 03:31)·(10/12 17:53)·(10/12 14:25)·(10/12 13:52)·(10/12 13:50)·(10/12 13:45)·(10/12 11:45)·(10/12 11:28)·(10/12 10:24)·(10/12 09:19)·(10/12 07:46)·(10/12 07:35)·(10/12 03:49)·(10/12 02:46)·(10/11 22:21)·(10/11 20:18)·(10/11 20:07)·(10/11 19:56)·(10/11 19:21)·(10/11 11:21)·(10/11 06:06)·(10/11 04:46)·(10/11 02:55)·(10/11 01:26)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正文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女人 译者陈安娜[图]
莫言的翻译 陈安娜(微博图)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知名文化人陈丹青在接受网络新闻联播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同时,他也对这一结果,为感到高兴。
  陈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莫言作为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向其表示祝贺,与此同时,他本人也为曾经翻译过莫言作品的翻译家陈安娜感到高兴,莫言获奖,少不了她的付出。
  莫言得诺奖 翻译功不可没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李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谭五昌做客强国论坛,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谭五昌认为,如果莫言文学作品的翻译不是很好的话,也很难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责任编辑:张帆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言哪本书获诺贝尔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