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霍华特朗普是基督徒吗吗

2017:必须忘记的和必须记住的一件事-福音时报--基督教资讯门户网站
2016年已匆匆的走过,2017年已向我们走来,好多人都喜欢用一句话来作为2016年的总结与对2017年的展望,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该忘得没忘,不该忘得倒忘了,所以在进入2017年之际,我们要思想,什么是必须忘的和什么是必须不能忘的。一、必须忘记伤害过我们的人曾看过一篇文章《我的伤害来之教会》,的确在教会当中我们都不是完全人,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在团契在参与事工当中都会有摩擦,更何况在外面的世界中很多时候真的是伤害无处不在,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同事同学、朋友。有人说:“有时候我也很想报复,总觉得那些伤害我的人应该千刀万剐。有时候又劝自己原谅他们却又做不到。”甚至有些伤害在心里埋藏了好几年都不曾忘记,2017让我们学习一个功课,忘记伤害过我们的人吧!只要忘记这些伤害,我们才能在新的一年中更蒙福,打开我们心中的监牢,这样神的祝福才临到,我们也才真正有喜乐的新生活,举个极端的例子,一条狗咬了你一口便逃窜到荒野之中,你是到医院治好伤接着过你正常的生活呢,还是千辛万苦花费几天几月甚至几年时间去找到这条狗呢?每个正常人都会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但我们往往不能忘记,结果我们用最宝贵的时光,去与狗讲理。以致我们的伤口只会越来越深。有一个小学老师在偏远的乡里教书。这天,他来到自己班上的教室,问班上的小朋友:“你们大家有没有讨厌的人啊?”小朋友们想了想,有的未作声,有的则猛力地点点头。老师接着便发给每人一个袋子,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想想看,过去这一周,曾有哪些人得罪过你,他到底做了怎么样可恶的事。想到后,就利用放学时间到河边去找一块石头,把他的名字用小纸条贴在石头上。如果他实在很过份,你就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如果他的错是小错,你就找一块小一点的石头。每天把战利品用袋子装到学校来给老师看哦!”学生们感到非常有趣且新鲜,放学后,每个人都抢着到河边去找石头。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把装着从河边捡来的鹅卵石的袋子带到学校来,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有的人的袋子越装越大,几乎成了负担。终于,有人提出了抗议:“老师,好累喔!”老师笑了笑没说话。立刻又有人接着喊:“对啊,每天背着这些石头来上课,好累喔!”这时,老师终于开口了,她笑着说:“那就放下这些代表着别人过错的石头吧!” 孩子们有些讶异。老师又接着讲:“学习宽恕别人的过错,不要把它当宝一样的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时间久了,任谁也受不了…”这个星期,这班的同学上到了人生中极宝贵的一课。袋里装入越多、越大的“石头”,心中存留越多、越深的仇恨,所造成的负担就越重。假如你有写上我名字的石头,你知道该怎样做?······是否在你的内心深处中,至今仍无法释怀一些人对你的伤害?有些伤害已经过了好几年,你的内心也非常的气,但是,好不好就让它过去吧!你不要再让自己陷入慢性自杀。今天,每位基督徒都要学习宽恕别人,就能放过自己。保罗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 4:26)如果一旦有仇恨的思想,就会产生具体的行动,所以耶稣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进入新年之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吧!靠着耶稣忘记伤害过我们的人、为着他们来祷告!二、不忘神恩与人恩在进入新年之际我们首先要数算神的恩典,有时候人总会觉得主赐给的恩典太少,使得生活中缺少来自主里面的平安与喜乐。事实上,不是主的恩典缺乏,乃是我们人缺少感恩的心。今天我们都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神最大的恩典,就是上帝的保守。我们不要忽略上帝每天、每时、每刻对我们的看顾和保守。每一天,我们生活在上帝所创造的阳光之下;沐浴在上帝的慈爱之中。今天我们仍然能活着、有生命、气息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基督徒生活在地上有一个通病,就是当我们处在困难、危险、患难中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很迫切地向神祷告、祈求,而当神赐下恩典并保守、眷顾我们之后,就常忘记神的恩典,我们要记得感恩是神所喜悦的,神乐意他的儿女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当我们为了神在我们身上所成就的一切,向神献上感恩和赞美的时候,你会发现,上帝会将更多更大的祝福和恩典,源源不断的赐给我们。道德家认为感恩的心是道德的最高要求,可以认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是最没有道德的人。&人若没有了感恩的心,就不知足,受到一点不公平的待遇就会怨天尤人,受到一些好处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好象是别人欠他的;当他亏欠别人的时候,也不会有愧疚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对我们的保守、看顾,是那么样的奇妙;上帝所给我们预备的一切超过了我们的所求所想;上帝从来没有使我们缺乏;上帝总与我们同在。今天我们活着,我们就应当数算神的恩典。当我们数算神的恩典的时候,就会发现神的恩典在我们身上是何等的浩大!所以越数算神的恩典就越感恩,越感恩就觉得上帝源源不断地将更多的恩典赐给我们。由此,一个不会感恩的人,就会失去更多恩典和祝福。德国神学家潘霍华说:“那些懂得为小事感谢的人才能领受大事,因为我们没有每一次为领受的恩惠感谢,所以便阻碍了神给予我们早已准备好的更大灵性上的馈赠。”求主祝福我们,让我们不论在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上都能感恩,凡事谢恩。使我们能得到上帝更多、更大的恩典。我国古人说得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不但要数算神恩,我们也要对人有感恩的心,不要把别人的恩待和帮助当成理所当然,对养育我们的父母感恩,对亲人、长辈、朋友、兄弟姐妹、配偶、儿女、邻居、同学、同事、教会牧者、肢体……,对所有曾恩待过我们,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无论在家庭,在职场,在教会,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要做个感恩的人。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对身边人与家人的感恩。当我们与家人相处时,对于家人给我们的照顾和关怀,我们是不是“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了?因为如此,家人给我们的照顾,我们不再心存感谢;也不以为值得珍惜。例如妻子天天煮三餐,做丈夫的认为妻子就该煮三餐,偶尔煮得不合自己的胃口,便抱怨连连,同样的,丈夫在职场上班赚钱,承受工作竞争压力,做妻子的是不是认为丈夫赚钱养家是应当,而忽略了丈夫的辛劳呢﹖还有我们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想想看,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啊!现在,我们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进入新年不忘感恩——神恩与人恩!结语:在以过的2016年当中,我们都曾可能对神对人忘记感恩,求主怜悯我们,并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今后对神对人都会有颗警醒感恩的心。进入2017年我们想要更蒙恩得福、过个喜乐的新年,让我们忘记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所得到过的所有恩惠。(本文作者为广东揭阳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
“一年的路程,我们主爱中走过,数算主恩有太多太多,艰难的日子里,他一直陪伴我,风雨的夜里祂教我唱歌······”时光荏苒,年月如梭。不知不觉2016已经过去,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心灵里确实感慨万千!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欢笑,有过悲伤,但感谢上帝的带领和保守,一路走来满了神的恩典。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cngospeltimes),微信(cngospel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团契生活》原著于一九三九年出版,距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对今天读者的意义、启廸何在呢
一位『才华洋溢且精通神学的青年』潘霍华,正当学术生涯开展,前途不可限量,纳粹主义的
狂飚却横扫德国每一个阶层,吸引千万狂热青年献身,教会许多人也都无法抗拒这样强大的冲击而
同流了。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一些逆流的牧者于一九三三年组织起
紧急牧者同盟
,欲挽狂澜,挽
回年轻人的心。潘霍华就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受『紧急牧者同盟』所托,开创了小小地下神学院,
训练年轻的牧者、基督徒领袖过最基本的基督徒生活。由于不利的客观因素,神学院不断迁徙,在
(Finkenwald)
村期间,潘霍华完成了他生前最重视的《追随基督》和《团契生活》。它们是
为芬根瓦神学院的生活和学习而激荡出来的作品,欲在急难的时刻,由一小群同心的人透过彼此劝
诫、忏悔,共享与分担,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操练,结合成有力的宣教团体。
《团契生活》的出版,是作为芬根瓦神学院被关闭的一个纪念,旨在说明当初神学院所组织的
的理念与实践。这种团契生活的概念和团体属灵生活敬虔的操练,对今天的教会群体仍有
本书于一九五八年出版的中译本,是根据英译本翻译的。九三年出版的中译本,则是根据德文
原著翻译的。九九年,我们重新编订、排版,置于拓思系列。随着今天教会对
愈益重视,团契生活的操练仍对这时代的信徒、领袖、神学生、牧者说话。团契生活的唯一根
基依然屹立不摇,团契共同灵修的基本原则,依然令我们受益无穷。
重新编订本书时,发觉第三章引用黑乐
(ErnestHello)
的一段话似有遗漏,经查询,确是
。由于该句式近诗,经得译者同意,参照德文原著及英译本,并就教于香港诗人胡燕青女士,
新译如下:『静默是言语的泛溢,言语的酣醉,言语的苦主
原建议意译,令读者更易吸
收,诗人说:
恐怕误导,更不妙,不如让读者心领神会。这类句式,对德国的读者
尤其是对能产
生像歌德这样诗人的文化背景下的民族
而言,是不难领会的,对普通读者确是隐晦了一点。
其实潘霍华对黑乐的
的确心领神会,本书第三章里,他把静默与言语之间的关系,发挥
得淋漓尽致。有关独处
标志是静默
与团契生活
标志是言语
的关系,潘霍华在第三章的描绘,细致
而缤纷,如同绣花一样。他对
有独到的体会。他认为信徒的静默是联系于道的静默,聆听的
静默,是柔和谦卑的静默。本书附录的邓绍光博士
潘霍华论独处与共处
一文,为我们捕捉了《团
契生活》的精神、精华所在,当可作为本书的一种导读。
一九九九年八月
《团契生活》的中译本自—九五八年四月由本社出版,至今将近三十五年。
一本书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历数十载仍受到重视,自有其存在之价值。《团契生活》之所以
有永远的意义,并不只在乎其文章组织是否严密,词藻是否绚丽,最重要的是作者在书中流露出他
伟大的人格与信仰。故此,无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或在战后,甚至一直到现在,它都能感动人,
帮助人。—九四二至一九九二年已经是半个世纪,潘霍华仍然受人景仰,许多人喜欢阅读他的著作,
其原因也在此。
本书初版是根据英文本翻译过来的。发行以来,成为本社畅销书之一。每次再版都有读者盼望我们
出版修订本。我们也考虑过读者的意见。然而,要找一位既精通德文,又深具中文及神学造诣的译
者,实在不容易。年前有机会与本社一位朋友——邓肇明先生谈及此书,他慨然应允,愿意在百忙
中抽暇重译此书。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邓先生完成此书的重译,却不
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他虽是具备了上述所要求的一切条件,但他的工作极忙,需要用上许多个
少眠的夜晚,才能完成译书。因此,我不能不代表读者们向译者深致谢意。邓先生著译甚丰,前有
本社出版的《现代神学家素描》,《我为什么还是个基督徒》,以及道声出版社的《英汉宗教字典》
南亚神学教育丛书之一
,《新约原文字解》等,这些都说明他对基督教文字事工有极大的贡献。
末了,本人应在此附笔一提的是,初版的译者单伦理先生,他不仅是教会文字工作的老前辈,
同时也是本社的一位老朋友。笔者有幸在六、七十年代曹新铭牧师创办的
中华基督徒送书会
单先生。今年他已经是八十六岁了。不久前与他老人家谈起《团契生活》这本书,他获悉不久将出
第九版,非常高兴。他还十分谦虚地说:“从前基督教辅侨出版社
按:本社一九六五年前之名称
不到适合的人翻译,结果找到我,要我试试。我虽然再三推辞,但经不起编辑主任陈举先生一再鼓
励,我只有勉为其难,同时想起,何不藉此机会有所学习”
单老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我深受感动。现在本书第九版也就是重译本新版将付梓,料必为单
先生所乐闻。
黄耘蔚谨志
一九九三年元月
相关资料推荐
团契生活,潘霍华,或译朋霍费尔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宗教 基督教资料
基督徒生活系列查经(全9册)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资料阅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7123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它资料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
赌博犯罪类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教会:基督在世之当今——潘霍华《圣徒相通》中的教会论研究(上)--《金陵神学志》2015年Z1期
教会:基督在世之当今——潘霍华《圣徒相通》中的教会论研究(上)
【摘要】:正1前言:研究的重要意义20世纪德国认信教会~([2])牧师、神学家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日-/9日)是原本应该没有殉道士时代的殉道士。近现代基督教会历史以及基督教神学研究领域之中仅有少数几位著名的人士能够如同潘霍华那样赢得人们"如此多的关注与敬仰"。~([2])他为着信仰以及为了追求与其信仰一致的生平故事成为20世纪基督教世界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虽然潘霍华在年仅39岁时便不幸在集中营里被希特勒所带领的纳粹党人的盖世太保(纳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978【正文快照】:
1前言:研究的重要意义20世纪德国认信教会[1]牧师、神学家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Bonhoeffer,日-/9日)是原本应该没有殉道士时代的殉道士。近现代基督教会历史以及基督教神学研究领域之中仅有少数几位著名的人士能够如同潘霍华那样赢得人们“如此多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聂丽珠;[J];学术论坛;1994年01期
何光沪;[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李在泉;[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王晓朝;[J];博览群书;2004年03期
王荣伟;[J];天风;2005年09期
文军,唐忠毛;[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士心;;[J];天风;2006年07期
于北冥;张瑞;;[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谢鸿昆;;[J];科学学研究;2007年04期
徐爱国;;[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晓红;;[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章雪富;;[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五辑[C];2007年
安希孟;;[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雷红霞;;[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杨慧林;;[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章雪富;;[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赵晓阳;;[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七辑[C];2008年
杨慧林;;[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毛玨梅;[N];贵州民族报;2006年
邢贲恩;[N];学习时报;2000年
晓云;[N];贵州民族报;2005年
王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唐磊;[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祝帅;[N];中华读书报;2014年
孟广林;[N];学习时报;2004年
记者顾兆农;[N];人民日报;2002年
雅克·比岱
俞吾金;[N];社会科学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基督徒的主子、奴隶主代言人耶稣:  (路加12:47)“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  基督徒的主子、精神病人耶稣:  (马太福音 23 : 9) “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基督徒的主子、癫痫狂病人耶稣:  (路加19: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罢。”  基督徒的主子、杀人恶魔耶稣:  (启示录2:23)“我又要杀死他的儿女,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太10:21〗:“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犹太基督教的邪神耶和华:  我读基督教《圣经》,每每读得毛骨悚然,这位被基督徒视为爱的化身的耶和华,是多么的可怕、可怖、可憎,人若有一丁点的过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位撒但跟他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出22:20〕   自然,耶和华同样在乎人们骂不骂他:亵渎耶和华的名字的,用石头打死。(利24:16)  妻子来月经的时候同房的,夫妻一起杀死。(利20:18)〔这也管得太多了吧,至于吗?〕  耶弗他向耶和华许诺把在他回家时看到的第一人杀了祭献,虽然那人是他的爱女,还是杀了感谢耶和华的恩典。(士11:29)    耶和华听见百姓发怨言,就怒气发作,发火烧他们。(民11:1)  仅仅因为有一个以色列人带了一个米甸女人到弟兄那里去,耶和华就在以色列人中大发瘟疫,死掉了二万四千人。(民25:6)    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了参孙,使他杀了一千人。(士15:14)   耶和华以色列人发怒,降瘟疫杀死七万人。(撒下24:15)  对于不信基督教的人,要把他们全部杀死,连他们城里的牲畜都要用刀杀尽。(申13:1)  您可能也喜欢:
楼主发言:8次 发图:1张 | 更多
  人类的毒瘤
  新教祖师爷马丁?路德  1538年,他发表批判犹太教的《致好友的反安息日徒书》,预告发表更多的论述犹太人的文章。此时,他对犹太人基于神学观念的批判升级为仇视犹太人,这种仇恨的强度直到20世纪都是后无来者的。  1543年,他发表《论犹太人及其谎言》一书,这时候已经放弃了犹太人皈依的期望:“我现在已经很不关心让犹太人皈依的事情,因为这是不可能的……犹太人就是这么绝望、邪恶、毒意和被魔鬼所占据,1400年来他们是我们的疟疾、鼠疫和所有的不幸,而且还一直是。总之,他们就是魔鬼。” 在此书的最后三分之一部分,他基于神学的犹太人仇恨延伸成了世俗世界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建议:   1)点燃他们的会堂和学校,泼上硫磺和柏油,全部烧掉;烧不掉的,用土埋上,使之永远看不到一块石头一角瓦片。为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了让上帝看到他的子民不再容忍对他的儿子及其信徒的公然亵渎和诽谤,要将犹太人用来撒谎、渎神和赌咒的场所全部烧成灰烬、夷为平地。  2)用同样的方式摧毁烧掉他们的住房,因为在家里他们同样地撒谎和渎神。将他们驱进马厩,或像吉普赛人那样混居于一个大屋顶之下。这样,犹太人就会知道,他们不是像他们自己所夸耀的那样是我们土地上的主人,而是像他们一直向上帝呼号和申怨所说的,是我们的可悲的囚徒。  3)烧掉他们的祈祷书和塔木德经本,犹太人就是从这些书文中学会了渎神、说谎、诅咒和诽谤。  4)从肉体、生命上禁止他们的拉比继续施教。本来,上帝要求以色列人在失去生命和灵魂的时候要听从他们的教师,摩西还补充说:这些教师“所教导你们的都是根据上帝的律法”。而这些恶棍(Boesewichter)拉比们忽略了经上的教导,滥用可怜民众的顺从,肆意悖逆上帝的律法,向他们灌输毒素、咒语和诽谤。  5)彻底地禁止他们通行于各种帝国道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没有什么可做的,他们不是领主,不是官员,也不是商人小贩等诸如此类。他们该在家里呆着。  6)禁止他们发放高利贷,没收他们所有的钱财和珍宝。原因是: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高利贷从我们这里抢夺和偷去的,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  7)强壮的犹太女青年和男青年要有连枷、斧子、采矿工具、纺车和纺锤,让他们满面汗水地给自己挣得面包,就像亚当的孩子们所做的那样。让我们这些遭诅咒的外邦人汗流满面的劳作,而他们这些圣民在火炉的后面日复一日地享受节日和浮华的生活,这是极不合适的。  【中文译文取自:http://jesus.bbs.net/bbs/.html,与此文作者所引用并我自己手头的德文版略有不同,语气和用词更恶毒】   这个充满“尖锐的爱心”的“卸除犹太人负担”的七点方案,读起来简直就像是400年后让六百万人丧生的犹太人大屠杀的行动指南。这部书出版的同一年,他还发表了Vom Schem Hamphoras und vom Geschlecht Christi,在其中用“犹太母猪”大肆侮辱、嘲笑犹太人【3】。   日,就是他死前3天,路德在《警惕犹太人》【2】中最后一次提醒警惕那些“每天只是亵渎和沾污我们的主”的人,说他们只要不停止这样做,就是“我们的公共敌人”。 对个别犹太人皈依基督教的期望,他看起来没有完全放弃:“但只要他们皈依,放弃放高利贷并接受基督教,那我们乐意接受他们做弟兄。”但是,如果他们不放弃“亵渎”和“高利贷”,他建议当权者“你们大人们就不该忍受他们,而是要驱逐他们”。  所谓“晚年的”路德与犹太人的关系在400年后的纳粹眼中,非常具有为在第三帝国屠杀犹太人辩护的潜力:“路德是一个伟人。他一把拨开迷雾,看清了我们直到今天才开始看清的犹太人”(A. 希特勒)【4】。国社党1933年篡权后不久,28个新教州教会合并为“德意志福音教会”(DEK),日,经过教会选举,德国福音教会被热衷于纳粹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德意志基督徒”(DC)控制,后者自1938年起改名为“路德德国人”。
  帝国屠杀之夜、路德和新教教会   日夜间,德国的犹太会堂在燃烧。官方所说的这个纳粹罪行的导火索,是德国驻巴黎大使馆工作人员 Ernst Eduard vom Rath 被一个名叫 Herschel Grynszpan 的17岁的犹太人杀害。  从筹备上看,这次大屠杀是早有准备的【5】,不仅犹太会堂,即使犹太人的商店、住房和墓地也未能幸免。此后,越来越多的犹太裔居民被关入集中营。这次帝国屠杀之夜和关犹太人进集中营,极为明显地让人想到路德的头两条建议:“点燃他们的会堂”、“将他们驱进马厩,或像吉普赛人那样混居于一个大屋顶之下”,而吉普赛人也同样被关入集中营。   同样属于“德意志基督徒”的艾森纳赫的州新教主教 Martin Sasse 在“帝国水晶之夜”后不仅,发表题为《马丁路德论犹太人——让他们滚!》的文章,其前言写道:“,在路德生日这一天,德国的犹太会堂在燃烧。德国人民……终于打破了犹太人在新德国经济领域的势力,为元首得到上帝祝福的、彻底解放我们的民族的斗争戴上了桂冠。在这一时刻,我们必须聆听那个男人的声音:作为德国人在16世纪的先知,他开始的时候是犹太人的朋友,受良心的驱使,受经历与现实的驱使,成了他那个时代最大的反犹者,成了他的民族反犹太人的警示者。”  其实,路德忠诚的建议在纳粹手中得到了逐点实现:“烧掉他们的祈祷书和塔木德经本”,让人想到纳粹公开焚烧“非德意志书籍”,就是1933年的焚书;“没收他们所有的钱财和珍宝”马上就让人想到犹太资产被强迫日耳曼化;“强壮的犹太女青年和男青年要有连枷、斧子、采矿工具、纺车和纺锤,让他们满面汗水地给自己挣得面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有工作能力的犹太人被迫为德国(军备)工业做奴工。  “承信教会”(Bekennende Kirche,简称BK)在1934年成立,作为“德意志基督徒”的反对者抵抗纳粹对德国福音教的学说与组织的强制性一致化。不过,即使这个组织也对迫害犹太人没有明确的反对立场。   除了像潘霍华这样少数积极反纳粹并因此丧生的人,属于“承信教会”的还有Martin Niem?ller、Friedrich von Bodelschwingh、Heinrich Albertz、Helmut Gollwitzer、Gerhard Ebeling、Rudolf Bultmann、Walter Künneth 和 Theophil Wurm等著名人物。1945年战争结束后,德国新教徒重新组织为“德国福音教会”(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简称EKD)。当选第一任主席的是符腾堡的州主教Theophil Wurm。他在1945年前还声称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是“神定的秩序”【6】,战后则声称应为战争与种族屠杀负责的是“纳粹政权不信神”,是纳粹政权“背离神及其生命秩序”【6】。并不出人意料的是,EKD对路德言论与纳粹恐怖政权的关系从来不提,即使在“斯图加特认罪声明”中也没有提到。1948年7月,路德宗的八个州教会联合组成“德国福音教路德宗联合教会”(Vereinigte 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 Deutschlands,简称VELKD)。
  舆论与媒体对路德的描述  现在的德国福音教会和福音教基督徒怎么看待新教祖师爷的这一段生命之路及其“令人生羞的言论”呢?舆论怎么描述这个马丁?路德呢?公众对“晚年的路德”及其对纳粹的影响又知道多少呢?  2017年的500年庆典将是奥斯威辛之后的第一个世纪庆典,与1933年之前的庆祝活动相比,“路德与犹太人”这个话题具有更特殊的地位。公众能接触到的这类信息片面得令人恐惧,仅仅局限于宗教改革、圣经翻译和神学。如果只看45-50岁时的路德,要忽略路德对犹太人的仇恨是很容易的,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这里要细说的。  日,由Eric Till导演的电影《路德》面世。除了扮演路德的Joseph Fiennes,著名电影演员如Peter Ustinov爵士、Bruno Ganz和Uwe Ochsenknecht也在其中扮演角色。电影描述了大约到1530年的路德,他对犹太人的仇恨被完全省略。制作这部电影的是EIKON,此家公司于1960年由新教教会组织的斯图加特Mathias电影发行公司转变而来。公司在网页的自我介绍中说自己是“德语媒介中基督教福音的传介者”,在这方面受到“福音教州教会”以及德国福音教会的支持。从这里可以看出,《路德》这部电影有意隐瞒路德的最后15年,需要对此负责的是新教教徒,尤其是德国福音教会。  日,德国电视二台在晚上20:15点的黄金时间播放10集的历史片《德国人》的第四集《路德与民族》。这部由Georg Prang扮演路德的片子描述路德从1517年宣贴95条论纲到1530年奥格斯堡帝国大会这一段时间的路德,然后直接就跳到路德死后一年的1547年,隐瞒路德对犹太人的仇恨的方式几乎可以算得上肆无忌惮。由于大量的宣传和节目的黄金时间,收看《德国人》的观众平均为400-500万。  如此重要的历史事实,可以用这种手段对大众进行隐瞒吗?由Guido Knopp领导的这个二台历史团队可能觉得不应该招致这样的指责。但是,怎么样包装路德对犹太人的仇恨才能使自己既履行提供信息的义务又不让大众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呢?答案是:把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小话题藏到另一个不怎么棘手的大语境中,放到收看率保证低的时间段播放。二台的历史团队就真的这样解决了问题:日,星期天,二台在23:10点播出历史系列中的《从耶稣到本笃》,其中提到了这个话题。  这个片子用45分钟的时间讲述2000年的教会史,路德这个话题占了4-5分钟,路德的《论犹太人及其谎言》用了大约30秒钟就算讲过了。当时的福音教州主教、预定的德国福音教会主席Margot K??mann女士就2017年的庆典接受采访时说,路德对犹太人的仇恨“过头了”,说这是“路德因对犹太人的爱未得到回报”的反应。这样, K??mann女士就把路德从施害者变成了受害者。  电视二台Guido Knopp领导的历史团队用这个电影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敷衍了这个话题,从形式上履行了信息义务,事实上却是用媒体技巧巧妙地隐藏了路德对犹太人的仇恨,使公众对这个话题依旧无知。在“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调查中,马丁路德作为第二名排在阿登纳之后。如果大众全面了解了路德,路德即使能上榜,排位肯定也会大大地靠后。  新教神学家和导演 Günther Klein 为电视二台拍摄的历史片《马丁?路德》(Ben Becker 主演)描述了路德化名为 J?rg 从1521年5月到1522年3月翻译新约的“瓦特堡之年”,“路德与犹太人”这个话题并不是必须涉及的问题,事实上电影中也没有提到这个问题,毕竟电影所讲的只是路德38-39岁这一短暂的时光。  尽管如此,这让人不由得要问: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拍摄一部描述路德与犹太人的关系及其对纳粹影响的片子呢?他“从保罗变扫罗”的转变可以说是巨大的表演艺术的挑战,从历史影响的语境上讲其戏剧性难以比拟。即使在民主德国时期,他的晚年也被遗忘。1983年10月,民主德国电视台制作的五集连续剧(Ulrich Thein扮演路德非常出色)同样不提路德与犹太人的关系,这个萨克森(今萨克森-安哈尔特)之子主要是被描述成了社会改革者,偶尔有些对富格尔家族资本主义的抨击。  平面媒体的情况也是如此。大众都能接触到的关于路德的书籍中,比如在书店和公共图书馆能接触到的,路德与犹太人这个话题可以说没有得到论述;报纸与期刊谈论路德相对比较多,但是他与犹太人的关系却是一个禁忌话题。这样,大众能得到的关于路德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社民党人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就另一个话题的)一次电视表态中很正确地说:“不完整的信息是错误的信息”。从这里可以引申出,蓄意传播的“不完整信息”可以被称为谎言。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此在公开媒体蓄意传播的关于路德的不完整信息,就可以称为谎言,可以称为“路德谎言”。
  福音教会如何对待路德遗产  那么,德国福音教会和福音教徒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一部分历史呢?他们怎么看待路德对纳粹主义的影响、怎么样为此辩解呢?路德对纳粹主义有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从“德意志基督徒”和纳粹杀手乃至希特勒本人的众多言论就可以看出来。  把路德和希特勒联系起来,在福音教的不同圈子里都受到激烈的、甚至愤怒的反对,毕竟两者之间有400年的距离。著名哲学家Karl Jaspers在写到“路德反对犹太人的……建议(得到了希特勒认真的实施)”【7】的时候,显然持另外的看法。他写在括号中的话明白无误,如同路德的建议也没有歧义一样。  有人想把路德和纳粹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也受到新教徒愤怒的反驳。他们指出,路德首要的不是杀害或者驱逐犹太人,而是要通过让他们变成基督徒来同化他们,这有多处的文字证据。不过,路德在自我冲突中自己给自己的这种态度打上了问号,比如,他写道:“如果可以,我就把他(即犹太人)打倒在地,愤怒地用剑刺穿”。即使让犹太人变成基督徒的愿望,他在一个桌边语录中(Nr. 1795)也有漫画性的评论:“如果给犹太人施洗,那我就要领他上易北河的桥,给他脖子上挂上石头,把他推下去,并要说:我以亚伯拉罕的名义给你洗。”  要说路德有纳粹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种族主义,那肯定牵强。路德并不认为犹太人是劣质的“下等人”(Untermensch),但是在神学意义上认为他们是被(上帝)诅咒的民族。如果坚持说路德对犹太人的仇恨不是出于种族主义原因,而是出于神学原因,那只能更说明这种神学糟糕。
  纳粹滥用了“晚年的路德”?  纳粹真是如同福音教方面所声称的那样滥用了“晚年的路德”的著作吗?如果“滥用”的意思是指“错误地使用”,那么,教会方面的说法就站不住脚:路德忠诚的建议不是被纳粹滥用了,而是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就是说,路德的建议得到了路德意义上的正确使用。1946年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时,煽动反犹主义的纳粹刊物“冲锋队员”(Der Stürmer)的出版人Julius Streicher说道:“如果公诉人读过马丁?路德1543年写的《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那么这位神学博士今天肯定会取代我而坐在这个被告席上。”人们不情愿地承认这么一个纳粹凶手有道理,但是,马丁路德在纽伦堡审判中肯定并非完全缺席。  那么,这一切对于评判一个“完整的路德”有什么意义呢?1938年流亡美国的新教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在1945年所作的《德国与德国人》演讲中说,路德是“德意志本性的一个巨人般的体现”:“我坦诚地说,我不爱戴他”。在另外一处【8】,他说路德“喜欢谩骂、争强好胜,是一个强劲的仇恨者,全心全意准备好流血”。与此相对的是,新教徒们对路德的敬仰几乎是无条件的。这种敬仰让人怀疑,这些个基督徒(目前德国大约有2400万)的绝大多数是了解“完整的路德”还是“被过滤了的路德”。  “被过滤了的路德”  对路德的这种崇拜也可以从德国城市数以百计的路德大街、路德广场、路德小巷的名称中看出来。如果这种敬仰可以被理解成盲目的,那么,就有理由说这些敬仰者被蒙蔽了,其责任在那些虽然知道“晚年的路德”但是进行了蓄意的隐瞒或者轻描淡写的人。这从道德上讲是负责任的行为吗?这难道不是面对真相的懦弱吗?  2005年5月,“路德城”维滕贝格的居民在信箱发现据说是新纳粹党NPD制作的传单,标题是“路德——民族和社会青年的伟大思想引路人”。尽管极右的NPD后来与此传单划清界限,但这一事例却说明,“晚年的路德”即使今天还可以被极右势力据为己有。德国福音教会在这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路德留下了一个深渊,德国福音教会仅仅想用一块薄布把深渊遮盖起来,而不是在深渊边上树立坚固的防护栏,以避免他人坠落的危险。  崇拜一个人,意味着不仅仅崇拜他的部分。不论有意还是无心,崇拜路德总是意味着崇拜“完整的路德”,包括他对犹太人的仇恨作为反犹主义潜在的理由。福音教的基督徒在这里出于进退两难的不解困境。这里需要的不是掩盖,而是需要坦诚的、公开的解决。但是,从“路德十年”迄今为止的进程来看,德国福音教会对公开讨论“路德针对犹太人令人生羞的言论”没有真正的兴趣。  注释/文献   【1】 Karl Gerhard Steck, Luther, Fischer Bücherei 1959, S. 27  【2】 Thomas Hauzenberger, Luthers Antijudaismus(路德的反犹主义),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Institut für Neuere und Neueste Geschichte, Proseminar WS 1993/94: Martin Luther, Werke, Abt. I, Bd. 51, Weimarer Ausgabe, 1914, S. 195  【3】 Christoph H?pfner, Martin Luther – Wegbereiter des Antisemitismus?(马丁?路德——反犹主义的开路人?), GRIN-Verlag 2006, S.10/11  【4】 Dietrich Eckart: ?Zwiegespr?che zwischen Adolf Hitler und mir“(希特勒与我的单独对话), München 1924, S. 24  【5】 ?Als die Synagogen brannten“, Die Reichspogromnacht 1938 im Kreis Bergsta?e(“当犹太会堂燃烧时”,1938年帝国屠杀夜在Bergsta?e周围, Arbeitskreis Zwingenberger Synagoge e.V., 2011  【6】 维基德文版,德国福音教会认罪声明,http://de.wikipedia.org/wiki/Stuttgarter_Schuldbekenntnis#Neubildung_der_EKD  【7】 Karl Jaspers,Der philosophische Glaube angesichts der Offenbarung(面对神启的哲学信仰), Piper München 1962, S. 90  【8】 Bernd Hamacher, Thomas Manns letzter Werkplan ?Luthers Hochzeit“(托马斯?曼计划的最后一部著作《路德的婚礼》, Frankfurt 1996, S. 75
    希特勒1939年50岁生日的时候。1939年4月,新教改良派的半月刊“青年教会”的文章写道:  祝领袖50岁生日  为官方祈祷是基督教徒的义务,在充满历史意义的时刻,祈祷就有了特别的深度:基督教徒在祈祷中也能被命运的脚步而感动,上帝派遣历史性的人物来正是做命运的执行者。今天,最新的启示是,领袖这个人物,强有力地冲出旧世界,内心怀着新世界并努力为新世界的实现而拼搏,是世界历史上为新时代所保留的有限几页纸上必提的。德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使命现在被一只强健而稳重的手重新投入了历史的天平,永恒不变的平衡的设想在消失,教会里的人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迄今为止的思想观念。领袖的形象同样为教会带来了新的义务。感受到全能的上帝对命运的掌管和在世界变革中的脚步的基督徒,都会听到召唤,在平时和星期日更忠诚地信仰,更深沉地爱,更强烈地希望,更坚定地忏悔: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基督教信仰的真实。我们祈求上帝为领袖祝福,愿上帝用他的灵来引导他,用他的意志的力量来充实他,为他所着手的一切带来神的成就,就如同祈祷词所说:“永恒的上帝,万民之主,用恩惠来照看我们的民族、领袖和成员。愿你留我们在你的力量里,在你的戒律里,让你的祝福认可你也存在我们之中的永恒的秩序。凭耶酥基督的名,阿门。”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中山是基督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