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弊病和改革建议

如何摈弃中国式教育的三大弊端 中国式教育改革到底该革什么?-青年人网教育新闻中心
青年人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来源:青年人()& 14:42:17 & 【教育新闻资讯】
  近些年,中国式教育可谓是饱受诟病。主要诟病点有两个:一是“填鸭式”教育磨灭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心性;二是新时代的中国式教育没有出“大师”。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式教育是失败的,是不科学的,是应该大刀阔斧改革的。
  对于中国式教育,哪些是正确该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改革修正的?今天我们就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在做相关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新中国以来的教育情况进行一下了解。
  新中国后中国教育发展状况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不足500人,各项科技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全国大多数人为文盲或半文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较为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科技上更掌握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际领先成果。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我国高校共培养大学生(包括大专、函授和业余大学毕业生)超过三百万人。小学入学率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23%跃升至1976年的96%。中学方面,1931年,中国中学毕业生约1万人;1936年,全国一共仅54万中学生,1952年,初中和高中入学人数分别为124万和14万,1966年分别为272万和20万,1976年则增至2344万和861万。
  到了今天,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已经超过90%,一些省份已经达到95%以上(譬如,湖南省2006年以来义务教育完成率就达97.58%)。2013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5%(美国毛入学率是50%,完学率34%);截止到2011年,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13%,全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有1.2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理工科差不多占五分之二。改革开放后,中国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如今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能力世界实力最强,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基础教育上的巨大投入密不可分。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时,有一半国民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哪怕到今天,印度仍然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文盲。所以,说新中国教育没有取得成就是不客观的,在这方面必须实事求是。
  中国教育的问题
  那么,中国式的“填鸭式”教育真的磨灭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心性了吗?对这个问题,占豪看法有两点:
  一、中国的考试压力的确让孩子在成长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客观事实。这些压力来自于哪里呢?是来自于教育体制吗?个人认为,并不能简单这么看,因为压力不仅仅是来自于教育体制,而是整个社会。包括历史人文,包括教育资源等等,当然也包括体制因素。
  那么,为什么中国整个社会有这么巨大的考试压力呢?最重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教育资源仍然不够丰富,使得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普及,这必然会带来考学压力。当前社会,在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是兼顾社会公平所必须走的一步,诸如美国名校被豪门望族基本包了的情况是不能在中国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占豪一直批评那些要求大规模扩大自主招生言论的原因。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大学的招生处长,受贿竟然过亿,由此我们可知自主招生带来的社会不公平和权力寻租腐败。
  二是中国社会处于高速变化中,由中下层向中上层攀升最好的方式就是考学。寒门子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学习考到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就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应该是中国之幸。因为,社会只有这样健康的循环流动,才会维持发展、进步与和谐。
  当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很多人批评教育,但批评中国教育模式的多是精英阶层,他们认为这种残酷的学习压力对孩子是残酷的;但普通百姓多不这么想,他们更希望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而不是合法权益被有权、有钱者侵蚀。也正是基于此,诸如自主招生之类的招生方式,客观上是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当然,考虑到一些特殊人才,给大学一些自主招生权力也是适当的,但不可再继续扩大,因为那样会增加社会的不公平。
  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数千年来,中国人都推崇读书,特别是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中国人更是把读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历史上,关于读书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很多。譬如“孟母三迁”、“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等等。这种文化基因,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子孙,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政府教育投资不够的情况下,中国教育依然在不断快速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这种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的家庭大多数都会对孩子的读书重视,并有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自然就会形成相应的压力。
  由上所述,客观上,把考试压力简单归结于体制是不客观的。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利弊两面,这也是我们看待问题不应钻牛角尖,而应去找真正的利弊所在,并最终实现趋利避害。
  二、如今美国科研机构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华人,中国考出去的留学生非常受美国科研机构欢迎,当前我国搞航空航天科研的中坚力量也多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由此可见,说中国式教育磨灭了创造力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教育真的是磨灭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心性。这一点,从现在八零后、九零后孩子的创造力方面看,没看出来他们创造力变弱了,相比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他们的创造力是变强了。
  前面是对误区的辩证,那么,我们当前教育弊端到底在哪呢?占豪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弊端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学生心性和天赋,品德教育不够。
  心性和天赋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心性和天赋如何,对其未来从事哪一类行业或岗位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才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当前很多年轻人哪怕到成年后,心性仍不成熟,常常想法极端、过于自我和自私,没办法用客观和理性的眼光去观察和看待社会,经常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时而有极端者还会报复社会。
  数千年来,我国文化中对人的德行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是历史上中华礼仪之邦之所以能以礼名冠天下、威震四方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四夷归服的最重要向心力。但是,在现代社会,我国在品德教育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如此结果是,我们社会的青少年知识文化认知水平普遍提高了,但道德修养水平却某种程度上下降了。这些问题,已经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及文明的进步。
  二、我们的社会实践教育做得不够。
  由于考学压力,我们现在的孩子普遍基础科学理论学得好,但社会实践能力普遍弱,很多学生在学校出类拔萃,非常优秀,但出得校门,却无法适应社会。这种高分低能的情况如果只是个例也就罢了,现实是相对是较为普遍的。反倒是有一些在学校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在成年后各自领域中做出了更卓越的成绩。
  三、中国式教育缺乏出“大师”的土壤。
  新中国以来,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我们有行业权威,有学术领袖,但独独缺少“大师”。“大师”不但要学有专攻,还要触类旁通。如今,我们专业领域人才济济,但“大师”级人物不见。近代可以勉强获得“大师”评价的人,基本都属清末培养的人才。那么,中国现在的教育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呢?
  在占豪看来,中国之所以出不了大师,根本原因有三点:
  一是中华文化在近代遭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和自己的严重破坏。
  大师是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传统文化底蕴的,西方的大师如此,中国的大师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大师都是如此。但是,由于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华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同时也遭到了自己人的严重破坏,这个重新整合的过程需要时间。如今,我们仍处于整合自身文化基础和融合西方文化的进程当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补差距,要真正培养出大师,还需要时间积累。
  二、中国引进的“苏式”教育确有束缚人思维的地方。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整体的教育模式仍是从苏联引进的“苏式”教育,这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思维具有约束性作用。譬如,学习语文,就必须按照教案的中心思想去学习。这种教育,在进行普及教育方面具有优势,现代的教育机制犹如工业化时代的作业工厂,能培养出相对较为一致的工业化人才。但是,这种机制却容易让人丧失个性的创造力。在这方面,我们缺少相应的自由度,思想解放得仍然不够。
  三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因应试因素导致文化底子培养的缺失。
  我们知道,我们的教育从学龄前就开始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小学,为小升初就要开始去进行各种学业科目的补习;到了初中、高中,学习压力更大,补习更多,这让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再去发展别的爱好和天赋。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本该在幼年和少年时期进行的,需要扎扎实实缓慢打地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教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应试。这么做的结果,必然影响孩子未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境界,必然会影响他们看待社会的高度、角度、广度和深度。大师,首先要有境界,能够超脱于现实而看现实,超脱于专业来看专业,超脱于细节来看细节······可现状恰恰相反,我们今天培养出的人,往往是就现实而看现实,就专业而看专业,就细节而看细节······思想不能充分解放,境界不能真正提升,又如何能出现真正的“大师”?
  中国式教育改革该改什么?
  中国式教育不是没有优势,相比西方式教育,中国式教育有自身特点和优势。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高质量人才的增长速度,正在让西方反思这些年自己教育方面的失败,很多国家也开始注意到并开始学习中国式教育。同样是中学生,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只安排半天课,也少有课外作业,大量的时间都在玩。西方的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方面与中国的确有很大差距。哪怕到大学本科阶段,西方的大部分学科教育水平整体也不如中国。据《新闻晨报》今年3月报道,距离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学校“取经”不到一个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又于12日宣布与中方达成一项新合作项目,内容包括60名上海教师将赴英国,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西方教育是一无是处吗?自然不是,相比中国,西方在很多教育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也毋庸讳言。那么,西方教育强在哪呢?强在其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说白了就是强在他们的科研机构。由于西方经济发达,科研经费足,技术和文化积累也都很深,所以在尖端教育和科研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向西方学习,这没什么可说的,差距就是差距,要缩小这些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我们就中国式教育应该做哪些改进呢?个人认为,应该重点修正如下几个方面:
  一、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要重德行、天赋和心性教育。
  现代中国之前的中国教育,从6岁到8岁入学开始,先学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功课,而是“洒扫、应对”。所谓“洒扫、应对”,就是扫地擦桌子这种小事,然后就是怎么和老师、长辈以及同辈交往、相处,日常中应该如何有分寸、有度地去处理这些关系。说白了,这个世界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学习这些,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但这些,我们现在是缺失的,我们现代教育很多人到了成年都不懂的这些。
  我们现在的教育属于工厂化的“产品式”教育,出来的“产品”共性多,个性少,天赋发展得远远不够,在心性教育上更是缺失。工厂化的教育有什么好处?普及基础教育来得快、效率高;坏处是,压抑了个性,遏制了天赋,对心性成长关心和关注不够。未来,我们如何在现有“工厂化”的基础教育体制上,能更好地推动个人天赋的发展,更好地张扬个性的正能量,同时还能兼顾青少年的心性成长,应该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领域。
  二、青少年应在应试教育基础上增加社会实践教育。
  看动物世界,我们看到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各种本领都是在成年之前学会的,成年之后基本就靠这些赖以生存了。我们人类的成长期更长,这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时间,这是我们人类的优势,但成年之后的学习能力相比成年之前仍然有很大差距。
  人是社会人,人生毕竟不是为了考试,我们应该在成年之前参与更多社会实践,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问题是,我们的教学在理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在实践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这是为什么今天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管理自己,不知道如何发展的原因。莫说在大学,很多人哪怕到了社会上,依然如此。
  我们不能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弱化了社会实践的学习,否则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过去了,可能一些对社会的认知机会就彻底失去了。老师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老师在学校向学生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传授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应该更紧密地和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早地和社会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从而提升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中国应吸收和改进中国历史上的精英教育经验。
  中国古代的教育很有特点,是非常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譬如,从青少年就开始规定了必读的思想类书目,在掌握了这些书目之后就是学习各个领域的专攻技能。譬如,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就是必须掌握“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来,如家要求学子们必须熟读《六经》。
  为什么要从年轻时就掌握这些?因为这些是“经”。人生必须有“经”方能立人、立德、立思、立论,才能据此发展自己的“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必须先学“哲学”,先将思想境界搞上去,到成年再搞各个门类的研究就容易多了。古代人们将这些思想之学叫“道学”,而将各种技能称为“术学”。有道方能驾驭术,没有足够高的思想境界,如何在术的领域达到巅峰和顶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如果能听高人讲些思想感悟方面的东西,当自己开悟一些,个人为人处事能力或专业能力就会提升。可是,反观今天的教育,我们过多地注重“术”的教育,对“道”的教育极其缺乏。这种教育方式在青少年时期容易见到成效,但到了成年往往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很多各行各界的牛人,就是突破不了思想瓶颈,结果也只能停留在某个领域的权威或精英层面,无法到达“大师”的层面。
  所以,我们如果能吸收我国古代的那些精英教育方式的精华部分,融入到现代的教育当中,或许在教育领域就能形成新的突破,中华文化就能迎来真正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linshi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请输入您的账户名和密码
刘爱民:俄罗斯的义务教育和高考改革字号:&摘要:中国为了克服高考制度的弊端,正在逐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而俄罗斯教育部这几年却做了一件与中国恰恰相反的事情。2008年,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全国统一实行高考,可是,俄罗斯大部分民众似乎对政府推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并不买账。  日这一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去莫斯科一所名叫“健康”的11年制国立义务教育学校采访,此前我的同事已经来过这所学校两次了,他们觉得在这所学校里,看到了许多很有趣的教育现象,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全俄罗斯人都关心的问题:高考。  原来以为“高考”是中国人特有的烦恼,来俄罗斯后才知道他们也出现了这个令人头疼不已的问题。  俄罗斯是实行11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孩子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11年教育,都由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统一埋单。许多学校通常是从小学开始到11年级(相当于高三),都是在一所学校里完成人生的启蒙。这11年里,老师和学生简直亲如一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加上俄罗斯11年制学校规模都不大,一个年级也就是一两个班级,一个班级最多30个孩子,学校的小型化很有利于加深师生感情,教育办出特色。同时学校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也有很深的了解,这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而我们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大部分都是分开的,师生磨合期相当比较短,加上学生数量众多,所以很难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我们采访的这所“健康”学校,并不是莫斯科市政府特意安排的,只是请俄罗斯朋友随意找了一所学校。“健康”学校在莫斯科并不算条件特别好的学校,既不是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也不是位于市中心的传统悠久的学校。当然在莫斯科也找不到中国各个城市都有的“市重点”、“区重点”学校,他们学校之间校舍虽有差异,但师资力量相当比较平均。  我们在“健康”学校参观时,发现这所学校一共不到四百名学生,如果按照11个年级来计算,每个年级最多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也就是15人至30人左右。因为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俄罗斯漫长的暑假开始了,他们的暑假好像比中国早一个多月就开始了。绝大部的孩子们都跟随家人到乡间别墅去度假了,所有我们无法看到孩子们上课的情形。不过,这所学校的环境、教学方法,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孩子们的校内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在这所不大的学校里,有学生们自己办的博物馆(虽然很小只有一间教室大小)、美术画廊、手制工艺品陈列、花卉展览、小剧场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老师的辅导下自己办起来的,给人感觉,这是一所非常有艺术氛围的学校。后来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学校,才发现崇尚艺术、培养艺术修养是俄罗斯普遍的教育倾向,也难怪人家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世界级的美术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戏剧家等等,数量可观。  据校方说,我们是第一批来“健康”学校采访的外国记者,这所学校名不见经传,对我们的来访也没有做刻意的准备,采访完全是“原生态”的。在采访中,有些细节虽然瞬间即逝,但我印象极深。  比如:在学校走廊上挂着上百幅学生画得油画作品,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陪同我们参观的校长,居然能详细地说出每一幅作品是哪个年级的某某某同学画的,画中的人物与学生是什么关系?是奶奶或者外公?他们身份、年龄、命运,校长说能说得头头是道,了如指掌。再比如:在学生办的小博物馆里,有一些二战时残留的武器、弹片等等遗物,陪我们参观的老师,居然能说出来每一件遗物的来历,例如有弹孔的钢盔是哪一年哪几位同学在什么地方发现的,等等。对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情况掌握如此之仔细,可见平时对孩子们有多么了解和熟悉,这一点让我十分的感佩!况且,许多留下作品的孩子都已经毕业离校了。  我对中小学教育一直有一种敬畏之心,我觉得这种地方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而是在塑造国家和民族,未来全得拜托他们。所以,当看到俄罗斯的老师们对每个学生如此熟悉和了解,令我十分感慨。我想说的是,是不是用心在办教育、办学校,真的是衡量一所中小学教育水准的核心尺度,光看升学率是很不够的。学校的老师对每一个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人格?是否因人施教让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如果一个班主任、一个校长对自己教过的学生,他们的爱好、性格、家庭、命运都不甚了解,这能够称得上是合格的教育吗?现在中国的中小学似乎除了考试,除了抓学习成绩,别的很少过问,这种教育方式是很片面的。这方面,俄罗斯的11年制义务教育与我们差别很大。  言归正传,说说俄罗斯的高考了。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在中国为了克服高考制度的弊端,正在逐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而俄罗斯教育部这几年却做了一件与中国恰恰相反的事情。  高考在中国恢复了30多年,它自身的问题也是大家公认的: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老师和孩子们的最难能可贵的创造性因素,都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被窒息了。没有办法啊,谁让咱们大学资源如此稀缺呢?  俄罗斯跟中国不一样,它的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从苏联时代开始,他们的大学就一直实行自主考试招生,国家只规定考试大纲。每年,11年制义务教育结束的孩子们,除了参加本校的毕业考试之后,就去参加自己中意的各个大学组织的招生考试。这种自主招生考试,非常个性化,经常有招生老师与考试学生1对1的面试等等。这种自主招生,保证了各个大学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定位的学生。  但是,这种情况从前年开始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俄罗斯也开始实行“全国统一高考”了。俄罗斯为什么要取消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俄罗斯国家教育部给出的理由主要是:  第一,学生负担太重,俄罗斯中学毕业生必须参加两次考试,一次是11年级毕业考试(也就是我国的高三毕业考试),另一次是大学入学考试,他们认为这两次考试的范围很不一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必须合二为一。所以在新的统一高考制度下,俄罗斯孩子比中国孩子幸福多了,中国孩子不仅中学毕业考试与高考分开进行,而且高中毕业生还要参加“一模”、“二模”、“三模”考试,这负担不知比俄罗斯孩子要重多少倍啊。  第二,造成教育腐败。俄罗斯由于中学毕业考试由任课教师命题评分,高考由各高校自主命题,缺乏有效监督,增加了考试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为高考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这一条理由是站得住脚的,俄罗斯的腐败问题十分普遍,在大学考试中也很严重,统一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公平性。  第三,考试成本太高。俄罗斯考生必须亲自到报考高校参加入学考试,这对俄罗斯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尤其对那些经济困难家在偏远地区孩子来说,确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教育质量缺乏国家标准。由于没有国家统一考试,俄罗斯成千上万所大学各自招生办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俄罗斯教育部认为这不利于提升俄罗斯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准。  可是,俄罗斯大部分民众似乎对政府推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并不买账。2008年,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全国统一实行高考,但俄罗斯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改革起步极其艰难,遭到的批评声远远多于赞扬声,甚至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长们、国家杜马的议员们,也高唱反调。比如著名的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就是反对者之一。全国的民意调查也显示,全国统考的支持者只占31%,大部分国民对统一考试持否定态度。  对统一高考持反对意见的人们,他们的担心主要是“新的制度不能有效照顾学生特长”、“统考对知识的考查会形式化和表面化”、“俄罗斯的中学会因统一高考失去特色”、“抹杀学生特长和降低教师对学生知识考查作用”等等。这些担心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早已变成了不争的事实。  最有意思的是,俄罗斯作家协会最近也加入到了“高考之争”中,作家大会居然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俄政府取消对俄语和俄罗斯文学课的全国统一考试,重新回到原来的作文和口试体系。作家们认为,统一高考制度使中学生越来越“愚蠢和肤浅”。  俄罗斯作协理事会发布声明说:俄作协坚持要恢复原来的考试制度,是因为现在的统一考试制度就像用“咖啡渣来算命”,只需要在答案上画对错勾。具有世界性传统的俄罗斯文学需要认真地去研读,统一考试制度剥夺了中学生掌握俄罗斯文学精髓的权力,文学的精华逐渐消失。全世界曾高度评价形成于19至20世纪的俄罗斯中学教育体系,这一体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今天,我们已不能以此为荣了。  莫斯科的“健康”学校,也是一所公然跟国家教育部唱反调的学校。在我们看来,“健康”学校要坚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我们在国内经常报道“素质教育”的典型,一到“健康”学校才发现,人家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虽然人家的校舍、规模比中国许多重点学校差许多。在这所学校我们还遇到一件事情,几位今年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和家长,在六月份还将国家教育部告上了法庭,诉讼的理由就是“全国统一高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当然,最后法庭还是判决家长和学生们败诉。听说这种状告国家教育部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多起了。  反对归反对,俄罗斯的高考改革已经上路了。  我之所以对俄罗斯高考问题如此有兴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可以互为借鉴的东西太多了。其实“统一高考”和“自主考试”是各有利弊的。  我国是一个长期实行统一高考的国家,统一高考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它出现的足以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严重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共识,这些恰恰是俄罗斯要作为前车之鉴的。从俄罗斯这次坚决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停止大学自主考试和招生,也说明自主考试和招生也可能带来问题,比如像俄罗斯那样,国家整体教育质量难以掌控,还有腐败问题等等。  在俄罗斯的高考改革中,有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我感触特别深的是,俄罗斯特别重视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在俄罗斯采访时,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在公共场合到处可以看到青少年一群群在玩耍,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里参观的,大部分都是老师带领的一群群的中小学生,以至于我们所有人都产生一个疑问:俄罗斯的孩子们好像不用上课。到人家学校去采访,发现他们的课程安排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课程不是文化课,而是艺术、体育、参观之类的兴趣课程。这次实行统一考试更绝,人家居然通过国家法律,强行把中学毕业考试和高考合二为一,这又大幅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我国能不能也把这两个时间相连的考试合并了?连同那些要命的高三“一模”、“二模”、“三模”,能不能也想办法取消掉?把孩子们从“考试机器”的压榨下解放出来?我们为什么不去努力呢?今天“可怜的孩子”,明天会不会是“可怜的未来”?编辑:李新0相关文章高清图集&&|&&头条推荐尽管自2011年起,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便卸去全部职务,但仍被认为在新加坡具...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事实上出现了家庭力量的逆向增长,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一度与万达集团、阿里巴巴暗通款曲、频传“绯闻”的好莱坞独立制片厂狮门影业,却...就业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与高房价的严重矛盾,大大打压了住房需求,使得大多数百...大蓝筹公司是一种稀缺品种。由于这类公司本身具有的投资价值,更应成为价值投资理...伴随降价,奢侈品品牌与国内零售企业间的合作也会有新的变化。还记得奢侈品品牌最...南都网评论频道主编南都网评论频道编辑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南都网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南都网官方微信用QQ浏览器扫一扫浏览+收藏 一步到位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