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是什么人领导的是什么

解密:1927年瞿秋白出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始末
日08:28&&&来源:
编者按:近日《从江浙沪走出来的国共两党领导人》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记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此次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瞿秋白出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现对文章摘编如下:
日,武汉政府正式向鲍罗廷提交了解聘书,鲍罗廷知道国共合作大势已去,但直到7月上旬共产国际决定破裂与武汉政府关系,鲍罗廷才开始安排撤退。
7月13日,瞿秋白陪同鲍罗廷离开武汉,前往江西庐山联络张发奎。当时,共产党军事力量仅有叶挺的一个师和周士第的独立团,他们都属于张发奎的第四军。而鲍罗廷与张发奎私交甚好,他将扭转败局的希望寄托在张发奎身上。
就在鲍罗廷与瞿秋白在庐山密商国共分裂后撤退方案之时,7月15日,武汉汪精卫政府开始了分共、限共。在此情况下,改组中央已经迫在眉睫。返回武汉后,瞿秋白立刻找到张国焘,向他说明鲍罗廷对改组中共中央的的提议:
“鲍罗廷希望我们能够继续领导中央,由你主持实际工作,我主持理论研究。”
张国焘听后双眉紧皱,一言不发。瞿秋白知道张国焘对这个两人平起平坐的提议并不满意,只能装作不在意,继续说:
“这几天在庐山,鲍罗廷和我进行了冷静的探讨,认为中国革命是失败了,责任问题要有交代。中共的一切,虽然事实上是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进行的,但不能让共产国际担负这个失败的责任,因为莫斯科威信的丧失,将会影响世界革命,也会助长托洛茨基派攻击斯大林的气焰,更会使中共党员对共产国际的领导失去信任。为了使共产国际今后能够领导世界革命,中共中央只有挺身出来承担起这个责任。”
“要谁承担,某个人还是集体?”张国焘对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因为他与蔡和森都不止一次地与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发生冲突,怀疑甚至反对过共产国际的决定,因此担心鲍罗廷会把自己推出来当替罪羊。但瞿秋白说:“如果这一失败责任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来担负,中央的领导就会破产,损失也太大了。陈独秀在这次失败中,原有重大过失;现在又采取了不正确的消极态度,……我们大家应站在拥护共产国际的立场上,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这样才能稳定中共中央的领导。”
张国焘默认了瞿秋白的提议。
7月23日,新一任共产国际代表29岁的罗明纳兹抵达武汉,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开始改组中央。尽管瞿秋白对共产国际的信任也曾动摇,但与其他人相比,他对共产国际的拥护与对其指示的执行是不折不扣的。加上与其他人相比,他对苏联更为了解,又有鲍罗廷的推荐,罗明纳兹首先对瞿秋白产生了好感。
事实上,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改组考虑最多的,并不是谁更能胜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一职务,而是谁更能听命于共产国际,以确保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中共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因此,有争议的张国焘便被排除在罗明纳兹内定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人选之外,被借故派遣去南昌试图阻止南昌暴动。
8月7日,在汉口三教街41号,瞿秋白站在房间一头,他推了下鼻梁上的散光眼镜,环视着到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以及共产国际代表共21人,宣布了八七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由他和李维汉共同主持。
由于瞿秋白早先已经对陈独秀进行了系统批判,加上此时共产国际决心铲除中央领导层的所谓“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次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罗明纳兹作为会议的核心人物,在纠正陈独秀“错误路线”上表现得毫不手软,他将自己和共产国际“左”的错误带入中共,同时开辟了中共对犯错误同志进行过火的宗派主义斗争的先例。
会议选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瞿秋白当选政治局委员,并于8月9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三名政治局常委: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由瞿秋白负总责,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
瞿秋白得以出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除得益于共产国际及罗明纳兹的信任与支持外,同时得益于他对陈独秀错误的批判鲜明、犀利,具备较高理论水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资料:《开天辟地》人物简介—于毅饰汪精卫
  《开天辟地》里的汪精卫是在颠覆人们对于这个历史人物的传统认识。剧中力图抛开“美男子”、“卖国贼”这样那样的评价,还原历史原貌,将他还原为实实在在的人。汪精卫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自幼清贫却出身在书香门第,学富五车,积极投身革命,更谋刺过摄政王载沣。在《开天辟地》中的汪精卫正值壮年,追随孙中山参与革命工作。后期又跟随蒋介石参与围剿共产党,最后投靠日本伪政府。他的一生大起大落,经历的喜怒哀乐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曾出演《男才女貌》、《唐琅探案》等剧的于毅饰演汪精卫,亦被寄予了异军突起的希望。于毅表示若想颠覆人们对汪精卫脸谱化的固有印象,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演技,更需要的是对历史的一份积淀,穿越时空对话汪精卫,再现真实细节放大人性光辉。
  其实最初胡玫导演接到于毅的推荐,但考虑到他略显年轻活泼,担心与历史上汪精卫的沉稳老练不符,就暂定让于毅出演毛泽东的保镖黄人喜一角。拍摄了几场黄人喜的戏后,出色的表演让胡玫导演坚定了信心,认为汪精卫这个角色非于毅莫属,毅然地换掉了黄人喜,出演汪精卫,于毅自己也笑称自己是“叛变革命”了。杀青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胡玫对于毅的表演做了总结,送给于毅“抗造、合适、成功”的六字箴言,是非常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梁烁)
11-01-30·
11-06-24·
11-06-23·
11-03-07·
11-01-18·
10-12-18·
10-12-03·
10-10-09·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高清影视剧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抗战时期潘汉年秘见汪精卫为何没向上级请示汇报?_凤凰历史
抗战时期潘汉年秘见汪精卫为何没向上级请示汇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潘汉年与汪精卫见面,形式大于内容,虽然谈话过程很短,谈话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核心提示:1943年4月,潘汉年回到淮南根据地,向饶漱石汇报了有关日军近期不会举行大扫荡的情报,但对和汪精卫见面一事,只字未提。潘汉年与汪精卫见面,形式大于内容,虽然谈话过程很短,谈话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汪精卫毕竟是和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干部碰了面,无论如何是一个大的政治事件。对于这么重要的事件,不向上级汇报,终于酿成了大祸。&潘汉年夫妇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吴基民,原题:潘汉年案的关键人物胡均鹤:游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节选 1943年4月,日伪计划对新四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当时担任新四军政委兼中共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要潘汉年到上海去一次,重新部署那里的情报工作,加强与李士群的联系,尤其要搞清楚日伪这次大&扫荡&的准确情况。经饶漱石批准,潘汉年再次经过镇江抵达上海。 胡均鹤热情接待了潘汉年,潘汉年向胡均鹤提出:希望能立即见到李士群。胡均鹤陪同潘汉年到李家,李士群又不在家,说是去看汪精卫了。当天晚上,潘汉年便由胡均鹤安排住进了南京的一家高级旅馆。据当时也在南京工作的大名鼎鼎的&神秘牧师&董健吾以后回忆:他在旅馆里还碰到过潘汉年,双方都&大吃一惊&! 第二天一早,李士群由胡均鹤陪同,来到旅馆会见了潘汉年,李士群当即提出要带潘汉年去见汪精卫。这是潘汉年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他既无法向上级请示,又无法拉下脸面一口回绝,只得随同李士群与胡均鹤一同驱车到汪公馆会见了汪精卫&& 这次会见时间并不长,据尹骐撰写的《潘汉年的情报生涯》一书中揭露:汪精卫与潘汉年握了下手,坐下后汪精卫讲:&我认识你们的毛泽东先生,过去我是主张联共的,以后发生误会了。你们和蒋介石联合是没有什么搞头的。蒋是独裁的,我是要搞民主的,我要搞议会政治,成立联合政府,吸取各党派参加,也请共产党参加。&潘汉年回答说:&共产党是不会来参加你的议会政治的,来的也是假的。上海的共产党是不会代表延安来参加的,但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话转告给延安,我认为延安方面是不会退出重庆参议会来南京参加你们的议会的。&汪精卫又说:&现在是个好机会。我们合作起来可以异途同归。希望共产党不要和蒋介石搞在一起。只有同我们合作才能解救中国。& 会面结束后,潘汉年依然由胡均鹤陪同回到上海,他还应李士群的邀请会见了李士群的军事顾问、日本华中派遣军谋略科长都甲大佐,陪同的还是胡均鹤。胡均鹤向都甲介绍说:&这位胡先生(潘汉年当时化名胡越明)是影佐将军的好朋友,是专门在江南江北做买卖的。&潘汉年以一个买卖人的身份,介绍了在新四军苏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歉疚之心,胡均鹤旁敲侧击,配合潘汉年从都甲口中掏到了不少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几天以后,潘汉年决定返回淮南根据地,离沪前,李士群又邀潘汉年见了一面。这是潘汉年最后一次与李士群会面。两人闲聊几句未作深谈,便匆匆告别。以后胡均鹤两次派刘毅渡过长江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送过一些情报和新四军急需的药品。同年,潘汉年的交通员何荦往返上海、苏南也与胡均鹤和刘毅有过接触,但随着日李士群被日本宪兵头目冈村毒死之后,这一联系也就彻底中断了。 1943年4月,潘汉年回到淮南根据地,向饶漱石汇报了有关日军近期不会举行大扫荡的情报,但对和汪精卫见面一事,只字未提。潘汉年与汪精卫见面,形式大于内容,虽然谈话过程很短,谈话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汪精卫毕竟是和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干部碰了面,无论如何是一个大的政治事件。对于这么重要的事件,不向上级汇报,终于酿成了大祸。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418679
播放数:1736261
播放数:159498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的位置:>>>正文
1927年汪精卫屠杀共产党的借口是什么?
快乐老人报
  1927年4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罗易到达武汉。不久,蒋介石便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了取得共产党人支持与蒋介石抗争,当时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不断高喊&反共即反革命&口号。
  陈独秀不执行共产国际指示
  但是,随着两湖地区的工农运动的不断发展,汪精卫在政治上日趋反动。步蒋介石集团的后尘,5月21日,驻长沙的许克祥叛变革命发动&马日事变&,中国革命处于严重的紧急关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向鲍罗廷、罗易发出了旨在挽救中国革命的&五月紧急指示&,内容是要求:&实行土地革命,动员千百万农民自动没收土地,组建一支8个师或10个师的可靠军队,组织革命法庭惩办反动军官&等。
  6月1日鲍罗廷收到了&五月紧急指示&后认为,这个指示是&荒唐可笑的&。陈独秀则担心执行这一指示,会导致国共联合战线彻底破裂。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向莫斯科宣告:你们的指示现在无法执行!
  指示被泄露给汪精卫
  中共中央和鲍罗廷拒绝执行莫斯科的紧急指示,使罗易大失所望。无奈之下,罗易想到了汪精卫。罗易认为,汪精卫此时正处在进退两难之中,他虽然已与右派进行了接触,但仍不甘心与共产党决裂。罗易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五月指示给汪精卫看,以争取汪精卫的支持。
  待汪精卫看完电报后,罗易说:&我很高兴我已给你看了电报,它可算是最后通牒。你如接受电报的要旨并给予执行的便利,共产国际将继续同你合作,否则,就将同国民党一刀两断。&汪精卫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这些指示中的任何一条都不能实行,因为随便实行哪一条,国民党就完了。&
  汪精卫认定指示意味着战争
  汪精卫拿到电报副本以后,立刻传示孙科、陈友仁、谭延闿等人。连国民党左派,时任武汉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的陈友仁,看过文件以后也吓得&面如土色&,说道:&这意味着国民党同共产党之间的战争。&汪精卫立即借口中国共产党要实行共产革命,积极策划&分共&。
  他说:&已经到了争舵的时候了。正如一只船,有两把舵的,有两个不同的方向。除了赶去一个,更无他法。&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作出了关于&分共&的决定,随后不久,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口号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
责任编辑:陈奕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汪精卫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