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粮食补贴政策都不种粮食靠卖石油赚钱

人民网―粮食的能源转化
粮食的能源转化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锋  石油、粮食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但仅这两项储备就消耗国家年财政收入的20%以上,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构成了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恶性梗阻”。同时,我国石油短缺已成定局,国际上有的国家正试图用石油作为对他国施压的手段。为彻底消除石油“瓶颈”,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在农业上的资源优势转化成新的能源。  中国面临的两大问题―――  石油和粮食我国已成为石油消费大国。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国内市场规模突破300万辆,从目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这一轮涨幅仍将继续下去。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2000万辆,并以每年200多万量的速度递增,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2002年石油产量1.67亿吨,当年进口石油7000万吨。根据需求增长情况,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中国国内将有9000万吨的石油缺口,必须从国外进口。能源的短缺将形成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瓶颈”。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消费规模将使石油需求变成全球性的问题。这引起了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担忧,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不久前指出:“如果中国人要消耗和美国人一样多的石油,那么中国每天需要8000多万桶的石油,这要略高于目前全世界7400万桶的日产量。”国际间,围绕石油而进行的军事、外交斗争此起彼伏。为应付石油短缺,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国家开始建立石油储备体系,首批规划1000万平米,投资100亿,约能满足我国10天的供应。按国际通行准则,一般要保证全国90天的石油供应,按此标准,国家将投入900亿,石油储备要占用资金达1800亿元。  我们还面临另一个问题―――粮食。但不是短缺,而是巨大的库存。作为人口大国,粮食的储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战略工作,目前国家储粮3500万吨,建库、维护、仓储耗资巨大。仅1998年国家建设700亿斤储粮库,就投入254亿元。而粮食在其生产、消费时特有的周期特征以及价格缺乏市场化提升机制,导致农民种粮食增产不增收,种粮积极性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弃田不种。粮食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这已成了中国农业发展难解的“结”,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燃料乙醇要解决农业上的资源优势转化成新的能源这一问题,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将粮食过剩和石油短缺两个矛盾统筹考虑,以燃料乙醇技术为切人点,将粮食库存转变为新能源―――燃料乙醇,以带动农业发展,减轻石油短缺造成的限制与压力。其做法是在全面提高燃料乙醇在汽油中添加比例基础上,以乙醇汽油为常规车用燃料。乙醇汽油是完全成熟的技术,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采用。巴西已禁止使用纯汽油,而全部采用乙醇汽油。我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燃料乙醇加工作物的产业化种植、加工和技术开发,普及车用乙醇燃料技术,同时开展车用生物柴油的研发,提供清洁卫生的新能源,促进汽车消费和农业产业化的双向良性循环,彻底解决石油短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在全国推广普及燃料乙醇技术有如下好处:  可以大幅度“拓宽”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燃料“瓶颈”。以目前的需求规模,在汽油中添加至少20%―30%燃料乙醇,全国可新增20%―30%的汽车保有量,如在全国大幅度推广,将有效降低国内车辆对汽、柴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减缓石油短缺造成的压力。  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种植燃料乙醇加工用的粮食作物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国内粮食供应一直供大于求,粮食收购价格持续小幅回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增产不增收,农民闹心,政府头疼。按照在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20%―30%计算,燃料乙醇工业对粮食作物的新增需求将至少达到1亿吨,燃料乙醇的大规模推广将为粮食作物带来巨大市场空间,那时不仅能充分消化增收的粮食,还能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工业化的需求更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可以大幅度降低国家对粮食、石油这两大战略物资的储备。在此基础上,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调节能力,维持国内粮食和石油供求的相对平衡,以更低的资源耗费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和战略安全保障。  可以增强汽车的环保性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世界银行资深环保专家罗伯特?克鲁克斯指出“如果中国变成一个美国那样人人拥有汽车的社会,那就会在废气排放方面产生极大的后果,尾气将取代烧煤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污染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已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而燃料乙醇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燃料乙醇排放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破坏性小,使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清山绿水中,使中国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少了后顾之忧。  可以对国内汽车工业和种植业形成中国特色的技术保护壁垒。由于使用乙醇汽油车辆与使用纯汽油车辆在动力方面的差异,使燃料乙醇车辆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形成独特的技术与标准保护壁垒。在目前中国汽车暂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使用乙醇燃料和研发新型的发动机,乙醇燃料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这些都对逐步形成中国自身独特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特别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燃料乙醇技术,这一前瞻性的转变将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和农业的双向良性循环,它必将带来汽车工业和农业的大发展。突破汽车消费增长的“瓶颈”;突破粮食生产低市场化、多了少了都“不能”的尴尬局面;突破石油和粮食储备随着经济同步增长,对经济发展形成反制的不利格局;遏制空气质量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而迅速恶化的趋势;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与标准建立民族汽车工业和农业的保护壁垒。尤其是新的产业经济循环的建立,将从战略高度消除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减低国家经济的外向依赖性,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最终将加快中国实现小康的建设步伐,实现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论坛》&(2003年&第六期)
热门评论文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 & &
& 正文  
种草不种粮 粮农如何变成了草农
核心提示:种粮不赚钱,这个问题在一段时期以来困扰着很多村民。张运鲁把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龙头企业秋实草业公司,自己与很多村民一起到公司里种起了牧草。角色变了,收入多了,当地农民种草不种粮,五河县也从平原变成了草原。
 图为农民驾驶机械进行牧草捡拾作业。 资料图片
& & & & &现在种地太吃力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不剩下什么,可自己除了农活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呢?&安徽省五河县朱顶镇农民张运鲁说。种粮不赚钱,这个问题在一段时期以来困扰着很多村民。张运鲁把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龙头企业秋实草业公司,自己与很多村民一起到公司里种起了牧草。角色变了,收入多了,当地农民种草不种粮,五河县也从平原变成了草原。
  种粮效益低,种草好不好?
  &目前种子涨价、各种农资也在涨价,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提高了,继续按照传统农业模式进行生产,很难增加收入。&五河县农委副主任谢怀优说。
  60岁的孙秀兵是五河县朱顶镇农民,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对记者说:&以前种小麦,每亩产量800斤左右,一斤8毛钱,一亩地收入不到700元。去掉化肥、农药和种子钱,不算人工成本,种地还亏钱。&
  转机出现在2011年,现代牧业集团和秋实草业公司落户五河县。
  五河县位于江淮之间的平原地带,气候、土质适宜紫花苜蓿、燕麦草等奶牛饲料生长。&同样一块地,在北方每年收一茬,在这里可以收两茬。& 秋实草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志祥说。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秋实草业和现代牧业看准了五河县这块&风水宝地&,在当地流转土地,开起了牧场和草场。如今,孙秀兵把自家的14亩土地都流转给了秋实草业公司,自己到公司工作,专门处理现代牧业牧场利用奶牛粪便生成的沼液,用来给草场施肥。
  &以前在外打工,农忙时节要回家照顾农田,一种一收就要两个月,来回路费加上损失的工资,得不偿失。&孙秀兵说,&现在每个月工资就有6000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
  秋实草业的土地流转还让当地其他农民发现了商机。
  梁万会原来做过村干部,卸任后流转了当地790多亩土地。他种的虽然是玉米和小麦,却不当粮食,而是作青贮饲料。
  &当时做村干部的时候,很多土地没有被流转的农民就问我,能不能把他们的土地也流转出去,但是这些地块很多都不在平原地区,不适合大规模机械操作。&梁万会说,&另一方面,秋实草业到处收购青贮玉米和小麦,价格相当可观。所以我就和这家公司签了收购合同,专门提供青贮原料。&
  &以前两茬农作物种植成本每茬每亩要300元左右,田间管理、喷洒农药和收割都要100元左右,加上每亩750元的土地流转费,总共就要1600多元的成本,如果把小麦和玉米当粮食卖就亏了。&梁万会说,&但是把它们用作青贮饲料就不一样了,每亩地一年可以挣2500多元。&
  谢怀优说,这种模式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农民只要按照草业公司的要求把牧草种好,不用愁销路,同时,有草业公司技术支持,也无需承担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改行种牧草,门槛怎么跨?
  &以前一直觉得种地嘛,也就那么回事,哪知道种草有这么多学问。&很多农民刚开始都这样感叹。但是秋实草业公司的技术团队搞培训、做指导,让很多农民成了牧草专家。
  张兵在秋实草业公司负责新员工培训,他对记者说:&新员工的培训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农民的情况千差万别,具体的工种也有不同的要求。&
  &在农忙时间,我们主要通过分发学习材料组织理论学习,进行理论考核。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民集中实践培训,分组授课。&张兵说,&在具体的业务培训方面,因为农民刚开始转变角色会有诸多不适应、不了解的地方,所以更多的还是言传身教。&
  &割草需要会开拖拉机,公司就集体组织我们参加培训和考试。&张运鲁说,&割草机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具体割草作业的流程,都是老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
  经过3个月的集中培训,如今张运鲁提到牧草种植讲得头头是道:&就拿割紫花苜蓿来说吧,最重要的是碴口,就是苜蓿的离地高度,一般来说要5公分左右。如果太低,就会有泥土掺杂在牧草里,影响牧草整体质量,如果太高,牧草的产量又会下降。&
  同样,梁万会也是在秋实草业公司的指导下一步步迈上了正轨。秋实草业技术部部长张宇龙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在村里有试验田,实验不同品种的青贮作物,农民可以自己选择来试种。
  &比方说玉米吧,不能种太早,一般我们6月20多号就开始播种,但是做青贮的话,一般推迟10到20天。&梁万会说,&而且,也不能等玉米成熟了才收割,那时玉米秸秆里的营养物质就流失了。基本在10月初,玉米棒子黄了,但秸秆还是青色时就可以收割了。&
  青贮玉米是农民自己种,但是全程都有秋实草业进行监督和支持。&尤其是青贮玉米收割的时候,技术人员都会到田里来取样化验,测试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标准之后才能收。&梁万会说,&收的时候,如果自家没有设备,他们会派机械来帮忙,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种草不种粮,致富咋持续?
  秋实草业的到来,不但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民解决了很多生活问题。&我们已经吸引了600多名当地农民进工厂种草,现在这里95%的员工都是当地农民。&何志祥说。
  谢怀优说:&很多农民其实并不愿意外出打工,因为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孩子还小需要上学,很多事情都要操心,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就能够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照顾到,大家都是非常乐意的。&
  &农业供给侧改革包含很多内容,不过首先还是要通过土地流转,提高耕作效率,同时把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这样农民可以实现增收。&五河县朱顶镇镇长安庆杰说。
  五河县对流转大户能不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能不能加强农业技术改造和机械化应用、能不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进行评估,科学引导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通过企业和流转大户经济效益的提高来保障土地流转农户的权益。
  政府先后投资1.8亿元用于现代牧业和秋实草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秋实草业公司已经在五河县流转土地近10万亩。&刚开始和秋实草业合作的时候,我们也是很慎重的。不过一来有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二来经过考察我们认为他们还是很有实力的。&安庆杰说,&所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企业的发展。&
  谢怀优表示,目前农民虽然从种粮食转变为种牧草,但是还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未来,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我们希望能够在牧草种植领域里分离出更多的新型产业,能够让农民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安庆杰说:&现在靠企业作为支柱,我们可以做到把粮农转变为草农,未来,还需要把更多土地和更多盈利模式结合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粮食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